第6章 地质环境监测.pdf
第六章第六章 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环境监测 61 环境地质问题概念环境地质问题概念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由地质因素引发的环境问题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根据人地关系是否协调来分 正面影响作用结果改善了地质环境,使之更适应生存和发展 负面影响对地质环境产生危害,严重时可破坏自然界在地质 历史时期中形成的平衡环境地质问题 *环境地质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或诱发的大规模、广泛 破坏地质环境的地质问题。 地 面 沉 降 灾 害 地面沉降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地表地面沉降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地表 高程缓慢降低的现象。高程缓慢降低的现象。 地面沉降灾害地面沉降灾害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 在自然和人为作用下发生的幅度较大、 速率较大的地表高层下降的地质活动对社 会经济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在自然和人为作用下发生的幅度较大、 速率较大的地表高层下降的地质活动对社 会经济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内 容 一、地面沉降灾害的表现形式一、地面沉降灾害的表现形式 二、地面沉降灾害的特征二、地面沉降灾害的特征 三、地面沉降灾害的监测三、地面沉降灾害的监测 一、地面沉降的表现形式一、地面沉降的表现形式 水上行车水上行车 水漫商场水漫商场 桥下净空减小码头受淹桥下净空减小码头受淹 建筑底部抬升建筑底部抬升 深井抬升井管受损深井抬升井管受损 洪水齐腰深洪水齐腰深 地面沉降直接降低了 防汛(洪)设施的防 御能力,并使防汛工 程建设投入增加。 地面沉降直接降低了 防汛(洪)设施的防 御能力,并使防汛工 程建设投入增加。 上海外滩防洪堤不断加高上海外滩防洪堤不断加高 农保田常年受淹,不能耕种而损毁农保田常年受淹,不能耕种而损毁 二、地面沉降的主要特点二、地面沉降的主要特点 区域易发性区域易发性 时间累进性时间累进性 过程渐变性过程渐变性 成因复杂性成因复杂性 后果难以逆转性后果难以逆转性 区域易发性 国内国内17个省 (区市) 个省 (区市)95个 城市 个 城市 多见多见面广面广 国外国外 200 多个城市或 地区 多个城市或 地区 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平原上海、苏锡常、 南通、嘉兴、桐乡、海宁、广州、 珠海、中山、台山、东莞等城市。 冲积-海积平原冲积-海积平原唐山、沧州、 衡水、任丘、河间、南宫、保定 等12个沉降中心;天津、盐城、 大丰、宁波、温州、台州、海口、 北海等城市。 冲积-洪积平原冲积-洪积平原北京、许昌、 濮阳、开封、商丘、洛阳、安 阳;济宁、阜阳等城市。 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西安、 太原、大同、榆次、临汾、昆明 福州等城市 。 最早发现地面 沉降1898年在 日本新泻; 最早发现地面 沉降1898年在 日本新泻; 有50多个地区 的地面沉降量达 到了10m(墨西 哥、日本、美国 等) 有50多个地区 的地面沉降量达 到了10m(墨西 哥、日本、美国 等) 最早发现地面沉 降 最早发现地面沉 降1921年上海;年上海; 总沉降面积达总沉降面积达5万 多 万 多km2;; 最大沉降量最大沉降量3.14m (天津塘沽区)(天津塘沽区) 时间累进性时间累进性 长江三角洲典型城市地面沉降发展历时曲线长江三角洲典型城市地面沉降发展历时曲线 图7-4 锡西地区石塘湾镇历年地面沉降图 -630 -685 -755 -847 -1007 -1247 -1467 -1680 -1820 -1924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年 沉降量(mm) 过程渐变性过程渐变性 成因复杂性成因复杂性 影响因素多影响因素多 构造沉降新构造沉降、断裂活动;构造沉降新构造沉降、断裂活动; 软土层次固结变形沉降;软土层次固结变形沉降; 排水固结变形沉降;排水固结变形沉降; 工程加荷引起承载土体固结变形沉降工程加荷引起承载土体固结变形沉降。。 复合性强复合性强 二种、三种或四种因素叠加二种、三种或四种因素叠加,,综合作用综合作用。。 珠海市海华新村软基沉降珠海市海华新村软基沉降 1.7m 后果不可逆性后果不可逆性 粘性土释水压密时,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变 化,即使孔隙水压力恢复,粘性土仍保持压密 状态,发生塑性变形。 粘性土释水压密时,结构发生不可逆转的变 化,即使孔隙水压力恢复,粘性土仍保持压密 状态,发生塑性变形。 当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附加应力增加 至其前期固结压力时,含水层通过颗粒间的明 显滑动与滚动来调整含水层颗粒骨架而逐渐形 成新的应力平衡。当含水层附加应力超过其的 前期固结压力时,也将呈现塑性变形特征。 当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附加应力增加 至其前期固结压力时,含水层通过颗粒间的明 显滑动与滚动来调整含水层颗粒骨架而逐渐形 成新的应力平衡。当含水层附加应力超过其的 前期固结压力时,也将呈现塑性变形特征。 地面沉降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是不可挽回的。地面沉降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是不可挽回的。 地面沉降的监测 地面沉降灾害调查与研究地面沉降灾害调查与研究 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环境条件;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方式、强度;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方式、强度; 地面沉降现状与发生发展历史;地面沉降现状与发生发展历史; 分析预测沉降发展趋势及可能的成灾范围;分析预测沉降发展趋势及可能的成灾范围; 了解地面沉降勘查、监测和防治现状(人工回 灌、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等措施)及效果,提出 预防与控制地面沉降的建议。 了解地面沉降勘查、监测和防治现状(人工回 灌、控制地下水开采量等措施)及效果,提出 预防与控制地面沉降的建议。 二、岩溶地面塌陷二、岩溶地面塌陷 1.概念地面塌陷概念地面塌陷某些地区常因天然或人为因素的 作用地表层覆盖物出现下沉、开裂,以致突然向下陷 落,形成各种规模和形态的坑、槽,这种现象称地面 塌陷。 某些地区常因天然或人为因素的 作用地表层覆盖物出现下沉、开裂,以致突然向下陷 落,形成各种规模和形态的坑、槽,这种现象称地面 塌陷。 2.特点①突发性;②发展快;③规模巨大;④危害严 重 特点①突发性;②发展快;③规模巨大;④危害严 重 3.危害①工程设施破坏;②铁路、公路被毁坏;③河 流断流、井泉干、淹矿、毁农田 危害①工程设施破坏;②铁路、公路被毁坏;③河 流断流、井泉干、淹矿、毁农田 4.分类分类 A 自然在自然因素作用下,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岩溶 塌陷。 自然在自然因素作用下,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岩溶 塌陷。 B 人为由于工程、经济活动,改变了溶蚀空间和上 露岩土体的自然稳定过程,导致短期内快速产生的大 量塌陷。 人为由于工程、经济活动,改变了溶蚀空间和上 露岩土体的自然稳定过程,导致短期内快速产生的大 量塌陷。 武汉市的岩溶地面塌陷问题由来已久,解放初期就在武昌 区武泰闸附近的江边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地面塌陷,形成了 武汉市的岩溶地面塌陷问题由来已久,解放初期就在武昌 区武泰闸附近的江边发生过较大规模的地面塌陷,形成了 “倒口湖倒口湖”。。1977年年9月,又在汉阳区中南轧钢厂内发生了三 个直径 月,又在汉阳区中南轧钢厂内发生了三 个直径20米左右的塌陷坑。经调查、勘探查明该处塌陷系发 生在下伏石灰岩洞穴顶上的沙土层中,由附近一家工厂的深 井抽水所引起。建议用粘土填坑,并停止该井的抽水处理, 其后未见活动。 米左右的塌陷坑。经调查、勘探查明该处塌陷系发 生在下伏石灰岩洞穴顶上的沙土层中,由附近一家工厂的深 井抽水所引起。建议用粘土填坑,并停止该井的抽水处理, 其后未见活动。 此后在武昌区又断续出现几次地面塌陷。最近发生的一次 规模最大的是青菱乡峰火村的塌陷,出现大小十多个陷坑, 最大的直径有 此后在武昌区又断续出现几次地面塌陷。最近发生的一次 规模最大的是青菱乡峰火村的塌陷,出现大小十多个陷坑, 最大的直径有60米,毁房数十间,但无人伤亡。市里请我任 技术顾问,指导进行调查处理,结合此次塌陷灾害处理,组 织进行了武汉市主要石灰岩分布区岩溶塌陷的形成条件与作 用机制的调查研究,进行了危险区划分。为武汉市在城市建 设中对岩溶塌陷问题的防治提供了区域性地质依据。 米,毁房数十间,但无人伤亡。市里请我任 技术顾问,指导进行调查处理,结合此次塌陷灾害处理,组 织进行了武汉市主要石灰岩分布区岩溶塌陷的形成条件与作 用机制的调查研究,进行了危险区划分。为武汉市在城市建 设中对岩溶塌陷问题的防治提供了区域性地质依据。 1977年9月汉阳中南轧钢厂塌陷1977年9月汉阳中南轧钢厂塌陷 1988年5月武昌陆家街塌陷 洪山区 青菱乡 烽火村 塌陷 洪山区 青菱乡 烽火村 塌陷12 号塌坑号塌坑 2000年4月洪山区青菱乡烽火村塌陷 地裂缝灾害地裂缝灾害 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 下,产生开裂,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 度裂缝的地质现象,并对人类产生了危害。 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 下,产生开裂,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 度裂缝的地质现象,并对人类产生了危害。 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 地面开裂也有构造断裂,抽水或荷载等引起的土层 不均匀沉降开裂及膨胀土收缩开裂等类型。其时、空、 强特征也常与其成因作用密切相关。有的城市土层不 均匀沉降开裂的主要沉降变形量由抽水引起,而裂缝 位置及两盘土层位移性质却受先存的断裂面控制,对 此种地面开裂,除按抽水开裂研究其变形破坏的防治 对策外,也应从中寻取新构造活动信息,作为评价地 壳稳定性的重要依据。 地面开裂也有构造断裂,抽水或荷载等引起的土层 不均匀沉降开裂及膨胀土收缩开裂等类型。其时、空、 强特征也常与其成因作用密切相关。有的城市土层不 均匀沉降开裂的主要沉降变形量由抽水引起,而裂缝 位置及两盘土层位移性质却受先存的断裂面控制,对 此种地面开裂,除按抽水开裂研究其变形破坏的防治 对策外,也应从中寻取新构造活动信息,作为评价地 壳稳定性的重要依据。 地面变形地面变形 地裂缝地裂缝 产生原因产生原因 构造地裂缝构造地裂缝断裂、地震断裂、地震 非构造地裂缝非构造地裂缝湿陷、塌陷、滑陷、膨胀湿陷、塌陷、滑陷、膨胀 特点其差异沉降、水平拉张、水平扭动三者变形特 征量值,一般是 特点其差异沉降、水平拉张、水平扭动三者变形特 征量值,一般是 1551,沉降量最大。,沉降量最大。 内容内容 一、地裂缝发生、发育与分布特征一、地裂缝发生、发育与分布特征 二、地裂缝的成因二、地裂缝的成因 三、地裂缝的监测三、地裂缝的监测 北京顺义地裂缝 一、地裂缝发生、发育和分布特征一、地裂缝发生、发育和分布特征 西安地裂缝 西安地裂缝自 50年代后期发现, 特别是进入80年代 以来,由于过量开 采承压水导致地裂 缝两侧不均匀地面 沉降,进一步加剧 了地裂缝的活动现 有地裂缝13条。地 裂缝的活动错断了 地下供水,输气管 道、毁坏了农田。 一、地裂缝发生、发育和分布特征一、地裂缝发生、发育和分布特征 西安地裂缝分布 面积约155km 西安地裂缝分布 面积约155km2 2, 由11条地裂缝组 成,其中最长的 有20余公里。 , 由11条地裂缝组 成,其中最长的 有20余公里。 一、地裂缝发生、发 育和分布特征 一、地裂缝发生、发 育和分布特征 河北沧州地裂缝长4公里 一、地裂缝发生、发育和分布特征一、地裂缝发生、发育和分布特征 2002年沧州 市给水管网 破裂776次 江阴市长泾镇双平大楼因地裂缝 影响现已被迫拆除 江阴市长泾镇双平大楼因地裂缝 影响现已被迫拆除 苏锡常地区地裂缝对房屋造成严重破坏 地 裂 缝 分 类 表据DD2004-02地 裂 缝 分 类 表据DD2004-02 类 型 主 导 因 素 动 力 类 型 分 类 名 称 采 空 区 塌 陷 地 裂 缝 采 水 采 油 地 面 不 均 匀 沉 降 地 裂 缝 人 为 崩 塌 、 滑 坡 地 裂 缝 地 面 负 重 下 沉 地 裂 缝 人 类 活 动 作 用 为 主各 种 工 程 活 动 强 烈 爆 炸 或 机 械 振 动 地 裂 缝 膨 胀 土 地 裂 缝 黄 土 湿 陷 地 裂 缝 冻 土 和 盐 丘 地 裂 缝 特 殊 土 变 形 干 旱 地 裂 缝 地 面 沉 降 、 地 面 塌 陷 地 裂 缝 非 构 造 地 裂 缝 自 然 外 营 力 作 用 为 主 自 然 重 力 作 用 自 然 崩 塌 、 滑 坡 地 裂 缝 速 滑 地 裂 缝 地 震 构 造 地 裂 缝 蠕 滑 地 裂 缝 断 层 作 用 地 震 产 生 的 地 裂 缝 土 层 构 造 节 理 开 启 型 地 裂 缝 构 造 地 裂 缝 自 然 内 营 力 作 用 为 主 区 域 微 破 裂 开 启 黄 土 喀 斯 特 陷 落 型 地 裂 缝 二、地裂缝成因二、地裂缝成因 潜山型潜山型 地下水综合开采 型 土层结构差异型 地下水综合开采 型 土层结构差异型 埋藏阶地(陡 坎型) 岩溶塌陷型 埋藏阶地(陡 坎型) 岩溶塌陷型 江阴长泾江阴长泾 江阴祝塘江阴祝塘 张泾杨墅里张泾杨墅里 洛社贾巷洛社贾巷 钱桥毛村园钱桥毛村园 锡山查桥锡山查桥 张家港塘桥张家港塘桥 马杭城东小学马杭城东小学 常州三制药厂常州三制药厂 锡山东亭锡山东亭 武进曹桥武进曹桥 石塘湾因果岸石塘湾因果岸 横林横林623电台电台 庙桥新阳庙桥新阳 湖塘田舍村湖塘田舍村 平面形态特征平面形态特征 呈线条状、或直或曲、或呈雁行式排列;呈线条状、或直或曲、或呈雁行式排列; 宽度小于100米;宽度小于100米; 延伸从数十米到千余米不等延伸从数十米到千余米不等。。 目的目的目的目的查明地裂缝的分布规律、 范围、形态特征(产状、规模)、 活动特征;分析、评价危害程度, 提出防治措施。 查明地裂缝的分布规律、 范围、形态特征(产状、规模)、 活动特征;分析、评价危害程度, 提出防治措施。 技术方法技术方法 野外调查野外调查 地形变监测地形变监测 地球物理勘察地球物理勘察 钻探钻探 三、地裂缝监测三、地裂缝监测 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 地形变监测地形变监测地形变监测地形变监测 地面沉降量测量重点地裂缝两侧地面差地面沉降量测量重点地裂缝两侧地面差地面沉降量测量重点地裂缝两侧地面差地面沉降量测量重点地裂缝两侧地面差 异沉降量。异沉降量。异沉降量。异沉降量。 地形变监测方法地形变监测方法地形变监测方法地形变监测方法 A A A A、、、、简易监测简易监测简易监测简易监测 B B B B、、、、三维自动化远程遥控监测三维自动化远程遥控监测三维自动化远程遥控监测三维自动化远程遥控监测 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 A.A.A.A.简易监测简易监测简易监测简易监测 在地裂缝发育区,垂直地裂缝方向布置监测墩,墩距在地裂缝发育区,垂直地裂缝方向布置监测墩,墩距在地裂缝发育区,垂直地裂缝方向布置监测墩,墩距在地裂缝发育区,垂直地裂缝方向布置监测墩,墩距1010 5050米,监测剖面长度以穿过地裂缝带宽度并向两侧外延米,监测剖面长度以穿过地裂缝带宽度并向两侧外延米,监测剖面长度以穿过地裂缝带宽度并向两侧外延米,监测剖面长度以穿过地裂缝带宽度并向两侧外延500500米米米米 左右,以一个季度或半年作为一个周期进行监测左右,以一个季度或半年作为一个周期进行监测左右,以一个季度或半年作为一个周期进行监测左右,以一个季度或半年作为一个周期进行监测 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 MD4472MD4472垂直变形垂直变形垂直变形垂直变形 测量结构图测量结构图测量结构图测量结构图 ND4271ND4271水平变形水平变形水平变形水平变形 测量结构图测量结构图测量结构图测量结构图 B. B. 三维自动化监测三维自动化监测三维自动化监测三维自动化监测 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 无锡因果岸三维自动化监测结果无锡因果岸三维自动化监测结果无锡因果岸三维自动化监测结果无锡因果岸三维自动化监测结果 上突回弹上突回弹上突回弹上突回弹 下掉沉降下掉沉降下掉沉降下掉沉降 上突合笼上突合笼上突合笼上突合笼 下掉张开下掉张开下掉张开下掉张开 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 差异沉降δh日平均 -2.4 -2.2 -2 -1.8 -1.6 -1.4 -1.2 -1 -0.8 -0.6 -0.4 -0.2 0 7月13日 7月20日 7月27日 8月3日 8月10日 8月17日 8月24日 8月31日 9月7日 9月14日 9月21日 9月28日 10月5日 10月12日 10月19日 时间日 落差(mm) δh 水平变形(日平均) 0 0.2 0.4 0.6 0.8 1 1.2 1.4 1.6 1.8 7月13日 7月20日 7月27日 8月3日 8月10日 8月17日 8月24日 8月31日 9月7日 9月14日 9月21日 9月28日 10月5日 10月12日 10月19日 时间(日) 间距变化mm s1 s2 地球物理勘察地球物理勘察地球物理勘察地球物理勘察 不同成因类型的地裂缝,应根据地球物理勘察不同成因类型的地裂缝,应根据地球物理勘察不同成因类型的地裂缝,应根据地球物理勘察不同成因类型的地裂缝,应根据地球物理勘察 方法的适应性、应用条件及经济、技术特点,有方法的适应性、应用条件及经济、技术特点,有方法的适应性、应用条件及经济、技术特点,有方法的适应性、应用条件及经济、技术特点,有 所选择。所选择。所选择。所选择。 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 方法名称方法特点应用条件技术特点适应地裂缝类 型 电阻率测 深法 探测覆盖层厚度、地层 结构及基岩断层位置及 方向 地形无剧烈 变化 方法简单、成熟、普及,资 料直观,成本较低 通用 高密度电阻 率法 探测地裂缝的位置、 产状及充填状况 地形无剧烈变 化,有一定的 场地条件,勘 探深度小于60 米 具剖面、深测功能形式多 样,分辨率较高,质量可 靠,资料具二维特征信息丰 富,便于分析,定量解释能 力强,成本较高 土层结构差异型 地下水综合开采 型 探地雷达 探测地裂缝的位置、 产状 受地形、场地 限制较小;勘 探深度较小, 最大深度3050 米 具有较高的分辨率,适用 范围广,成本较高 土层结构差异型 地下水综合开采 型 浅层地震 法 探测覆盖层厚度、地层 结构、岩性特征,探测 基底构造特征,探测隐 伏地裂缝的位置、产状、 延伸;探测断层的活动 性 人工噪音大的 地区施工难度 大,要求一定 的场地条件 对地层结构、空间位置反 应清晰;分辨率高、精度 高、成本高 潜山型 埋藏阶地型(陡 坎型) 岩溶型 面波法- SWS 探测地裂缝的位置、产 状 受地形、场地条件 限制较小;勘探深 度较小,目前一般 3050米以浅 适合于复杂地形条件下工 作,特别是对浅部土层结构 反映清晰,分辨率高,工作 效率高。资料直观,成本适 中 通用 三维地震法 探测地层结构、产状, 地裂缝的位置、延伸及 基岩面的起伏特征;进 行三维分析、演示 受地形、场地 条件限制要求 一般;勘探深 度较大,目前 一 般 30 米 以 深数千米 适合于任何地形条件下工 作,特别是对深部土层结构 及基岩面起伏、地层中的断 层、构造反映清晰,分辨率 高,工作效率高。资料直 观,成本昂贵 潜山型 埋藏阶地型(陡坎 型) 岩溶型 地裂缝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常用)特征表地裂缝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常用)特征表地裂缝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常用)特征表地裂缝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常用)特征表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选择及技术参数的确定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选择及技术参数的确定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选择及技术参数的确定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的选择及技术参数的确定 潜山型、埋藏阶地型(陡坎型)地裂缝潜山型、埋藏阶地型(陡坎型)地裂缝潜山型、埋藏阶地型(陡坎型)地裂缝潜山型、埋藏阶地型(陡坎型)地裂缝 勘探线宜垂直地裂缝走向布置。勘探线宜垂直地裂缝走向布置。勘探线宜垂直地裂缝走向布置。勘探线宜垂直地裂缝走向布置。 勘探线以勘探线以勘探线以勘探线以3 3 3 3~~~~5 5 5 5条为宜,线距条为宜,线距条为宜,线距条为宜,线距200200200200~~~~400400400400米,勘探线长度米,勘探线长度米,勘探线长度米,勘探线长度1000100010001000~~~~ 2000200020002000米较适中;米较适中;米较适中;米较适中; 勘探线以勘探线以勘探线以勘探线以5 5 5 5~~~~8 8 8 8条为宜,线距条为宜,线距条为宜,线距条为宜,线距200200200200~~~~400400400400米,勘探线长度米,勘探线长度米,勘探线长度米,勘探线长度300300300300~~~~ 500500500500米较适中。米较适中。米较适中。米较适中。 岩溶塌陷型岩溶塌陷型岩溶塌陷型岩溶塌陷型地裂缝地裂缝地裂缝地裂缝 多以小型规模为主,勘探线布置以多以小型规模为主,勘探线布置以多以小型规模为主,勘探线布置以多以小型规模为主,勘探线布置以“ “十十十十” ”字形为佳,一般字形为佳,一般字形为佳,一般字形为佳,一般5 5 5 5~~~~8 8 8 8 条为宜,线距数条为宜,线距数条为宜,线距数条为宜,线距数10101010~~~~100100100100米。米。米。米。 地下水综合开采型、土层结构差异型地裂缝地下水综合开采型、土层结构差异型地裂缝地下水综合开采型、土层结构差异型地裂缝地下水综合开采型、土层结构差异型地裂缝 具有环状分布的特点,勘探线布置应成具有环状分布的特点,勘探线布置应成具有环状分布的特点,勘探线布置应成具有环状分布的特点,勘探线布置应成“ “十十十十” ”字形相互垂直为字形相互垂直为字形相互垂直为字形相互垂直为 宜,其长度视环状地裂缝直径而定,一般为宜,其长度视环状地裂缝直径而定,一般为宜,其长度视环状地裂缝直径而定,一般为宜,其长度视环状地裂缝直径而定,一般为300300300300~~~~500500500500米。米。米。米。 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 地裂缝区地裂缝切割的深度可达基岩面地裂缝区地裂缝切割的深度可达基岩面 三维地震勘探成果三维地震勘探成果 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 钻探钻探钻探钻探 目的目的目的目的 揭露第四纪地层结构、含水层发育特征;揭露第四纪地层结构、含水层发育特征;揭露第四纪地层结构、含水层发育特征;揭露第四纪地层结构、含水层发育特征; 确定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及基岩埋藏深度;确定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及基岩埋藏深度;确定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及基岩埋藏深度;确定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及基岩埋藏深度; 进一步验证地球物理勘测资料的准确性;进一步验证地球物理勘测资料的准确性;进一步验证地球物理勘测资料的准确性;进一步验证地球物理勘测资料的准确性; 提高综合分析研究的精度。提高综合分析研究的精度。提高综合分析研究的精度。提高综合分析研究的精度。 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 布置原则布置原则布置原则布置原则 钻孔剖面勘探线以钻孔剖面勘探线以垂直地裂缝走向垂直地裂缝走向垂直地裂缝走向垂直地裂缝走向布置为宜。布置为宜。 基岩潜山型基岩潜山型一般布置2一般布置23个钻孔,控制基岩起伏特征和 第四系组成物的分布特征。 3个钻孔,控制基岩起伏特征和 第四系组成物的分布特征。 岩溶塌陷型岩溶塌陷型岩溶塌陷型岩溶塌陷型一般布置1一般布置12个钻孔,控制岩溶区范围及其 充填物的基本特征。 2个钻孔,控制岩溶区范围及其 充填物的基本特征。 埋藏阶地型埋藏阶地型埋藏阶地型埋藏阶地型一般布置2一般布置23个钻孔,以期达到了解埋藏阶 地(陡坎)阶面形态及阶面前缘坡度特征、主要含水层等差 异性分布特征。 3个钻孔,以期达到了解埋藏阶 地(陡坎)阶面形态及阶面前缘坡度特征、主要含水层等差 异性分布特征。 地下水综合开采型、土层结构差异型地下水综合开采型、土层结构差异型地下水综合开采型、土层结构差异型地下水综合开采型、土层结构差异型布置1布置12个钻 孔,主要揭露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的沉积结构特征。 2个钻 孔,主要揭露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的沉积结构特征。 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 钻探技术要求钻探技术要求钻探技术要求钻探技术要求 ((((1 1 1 1)孔深要求一般要求揭露至基岩)孔深要求一般要求揭露至基岩)孔深要求一般要求揭露至基岩)孔深要求一般要求揭露至基岩 ((((2 2 2 2)钻孔采芯率粘性土大于)钻孔采芯率粘性土大于)钻孔采芯率粘性土大于)钻孔采芯率粘性土大于90909090,砂性土不低于,砂性土不低于,砂性土不低于,砂性土不低于70707070 ((((3 3 3 3)样品测试工程地质常规)样品测试工程地质常规)样品测试工程地质常规)样品测试工程地质常规 100100100100米以浅米以浅米以浅米以浅2 2 2 2个个个个/ / / /米米米米 100100100100米以深米以深米以深米以深3 3 3 3个个个个/ / / /米米米米 样长样长样长样长20CM20CM20CM20CM 特殊样品作特殊规定特殊样品作特殊规定特殊样品作特殊规定特殊样品作特殊规定 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 钻探勘探及地层岩性钻探勘探及地层岩性钻探勘探及地层岩性钻探勘探及地层岩性 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地裂缝监测 三、崩塌、滑坡、泥石流三、崩塌、滑坡、泥石流 崩塌、滑坡、泥石流(简称崩滑流)是山区普遍 常见问题和主要地质灾害。山区城市除会遭受天 然崩滑流的危害外,还因城市工程建设的地面地 下开挖、弃土、排水等活动而诱发新的人为崩滑 流,从而增加对工程本身和外围环境的危害。保 护山区城市自然环境安全的首要问题是防止崩滑 流灾害的发生,因之是环境地质研究的重点。 崩塌、滑坡、泥石流(简称崩滑流)是山区普遍 常见问题和主要地质灾害。山区城市除会遭受天 然崩滑流的危害外,还因城市工程建设的地面地 下开挖、弃土、排水等活动而诱发新的人为崩滑 流,从而增加对工程本身和外围环境的危害。保 护山区城市自然环境安全的首要问题是防止崩滑 流灾害的发生,因之是环境地质研究的重点。 2003年7月13日 三峡库区沙镇溪发生千将坪滑坡,致使24人失踪。2003年7月13日 三峡库区沙镇溪发生千将坪滑坡,致使24人失踪。 2001年元月17日云阳五峰山滑坡2001年元月17日云阳五峰山滑坡 巴东县白岩沟滑坡 98年滑动,年滑动,22万方万方 云南新平县泥石流云南新平县泥石流 泥石流堆积扇全貌 四川省丹巴县岳扎乡鹅狼沟四川省丹巴县岳扎乡鹅狼沟 “2003.62003.62626”特大泥石流灾害,死亡66人特大泥石流灾害,死亡6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