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长坑金银矿床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doc
第34卷 第1期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 34No. 1 2007年2月 JO U RNAL OF CH EN GD U U NIVERSITY OF TECH N OLOGY Sci ence 2.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0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610059 [摘要]长坑金银矿床中金和银分别构成独立的金矿体和银矿体。矿床的主要矿石类型包括原生矿石和次生氧化矿石。氧化矿石的矿物种类简单, 主要是石英, 其次是粘土矿物, 少量的针铁矿、臭葱石, 微量的磁铁矿、锆石、黄铁矿和其他硫化物, 偶见自然金。原生金矿石包括硅质金矿石、钙硅质金矿石、铝硅质金矿石三种类型, 原生银矿石主要是硅质银矿石。原生金矿矿石矿物包括黄铁矿、雄黄、雌黄、重晶石、辉锑矿, 其次是白铁矿和极少量毒砂和自然金, 为一套浅成低温矿物组合。原生银矿矿石矿物是方铅矿、闪锌矿、银黝铜矿、深红银矿、硫锑铜银矿、硫锑铅银矿、辉锑银矿、辉银矿, 次要矿物有黄铁矿、黝铜矿、黄铜矿、脆硫锑银矿、淡红银矿, 是一套中深成中温的含银单硫化物和含银硫盐矿物组合。反映金、银矿床分属浅成低温和中深成中温热液交代成因的两次不同成矿作用的产物, 金矿成矿在先, 银矿成矿在后并叠加改造了金矿。 [关键词]金银矿石类型; 矿石矿物组合; 微细浸染型金矿; 热液交代成因[分类号]P618. 5 [文献标识码]A 广东省长坑金银矿床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晚古生代粤中坳陷和中生代断陷盆地及新生代三水裂谷盆地的西部边缘图1 , 地处北北东向恩平-新丰深断裂带、东西向高要-惠来深断裂带及三洲-西樵山大断裂的复合交汇部位。狭义上讲, 矿区位于粤中坳陷的三洲上古生界断陷盆地的北西缘, 恰好在石洲断裂与西江断裂的相交位置。而三洲盆地的形态呈三角形, 被北东向石洲断裂、东西向达石断裂和北西向西江断裂所限, 面积约550km 2 。 长坑金银矿床中, 金和银分别构成独立矿体并呈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 彼此互不重叠、互不包容并具有上金、下银的特征。金、银矿体都受控于下石炭统梓门桥组C 1z 和上三叠统小坪组T 3x 之间的层间构造破碎带, 矿体走向北东东, 倾向南南东。矿体与围岩界线清楚, 其间常见数十米厚的糜棱岩带[1]。伴随金、银矿化的围岩蚀变以硅化形成多期次石英和玉髓 、粘土化形成伊利石、地开石、少量高岭石 和硫化物化形成黄铁矿、辉锑矿、雄黄、雌黄、闪锌矿和方铅矿 为主, 其次是重晶石化、碳酸盐化和萤石化。金以次显微金分布于黄铁矿、石英微裂隙或者它们的边缘, 或吸附于伊利石的边缘, 仅有少量自然金。银矿以含硫盐和单硫化物产出, 并见少量的自然银。主要的含银矿物包括硫锑银矿、硫锑铅银矿、辉锑银矿、银黝铜矿、辉银矿, 其次还有脆硫锑银矿、硫砷银矿、硫锑铜银矿。 1 矿石类型 长坑金银矿床的矿石类型有原生矿石和次生 图1 广东省长坑金银矿床矿区地质图Fig . 1 Gener al geological map of the Changkeng gold 2silver deposit in Guangdong 据杜均恩等修改, 1993 Q. 第四系; T 3x. 上三叠统小坪组; C 1z b . 下石炭 统梓门桥组上段; C 1z a . 下石炭统梓门桥组下段; C 1c. 下石炭统测水组; C 1sh . 下石炭统石磴子组。1. 地层界线; 2. 不整合界线; 3. 氧化矿体; 4. 断 层; 5. 地层产状; 6. 矿区位置; 7. 水塘 氧化矿石, 但以原生矿为主体。 氧化矿石主要在地表及近地表产出, 由原生矿体经表生风化淋滤作用而形成。氧化矿石的含矿岩石的原岩主要为炭泥质岩和含砾石英砂岩及石英砂岩, 受破碎蚀变作用的影响已形成了强度不同的交代硅化泥质岩和交代硅化含砾石英砂岩和交代硅化砂岩, 皆具有构造岩的结构构造, 沿岩石的裂隙有少量的后期风化表生矿物如针铁矿、 粘土矿物、含砷矿物及风化产物臭葱石等充填。氧化矿石的矿物种类简单, 主要是石英, 其次是粘土矿物, 少量的针铁矿、臭葱石, 尚有微量的磁铁矿、锆石、黄铁矿及其他硫化物, 偶见自然金。通过对氧化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及载金性研究发现, 氧化矿石中主要载金矿物是粘土矿物主要是伊利石和高岭石 , 其次是针铁矿和臭葱石, 而石英含金量极低表1 [2] 。经大量镜下观察, 只有极少量明金产出, 这与在原生矿石中所观察的是相似的, 得出的结论是金不以明金或显微金形式产出, 而主要呈次显微金浸染状分布在几种主要载金矿物之中。在对氧化矿石的筛析中发现, 过0. 25mm 筛后, 载金矿物彻底解离, 全在过0. 043mm 筛后得到富集。金在氧化矿石中主要以游离金形式存在, 通过透射电镜分析, 金主要以 0. 20. 4mm 的次显微金形式存在, 具有微细浸染型卡林型 金矿床特征。 金矿和银矿原生矿石根据镜下光片和薄片观察及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分析, 可以被划分为三种最基本的类型, 即硅质矿石、钙硅质矿石和铝硅质矿石。 硅质金矿石或称全交代硅质构造角砾岩型金矿石似碧玉岩[3] , 浅灰-深灰色, 致密块状, 坚硬。主要由硅化次生石英及少量伊利石、地开石及黄铁矿等组成, 是号金矿体的主要矿石类型。该类型矿石普遍发育微裂隙及孔洞构造。沿微裂隙和孔洞常充填该类矿石中最粗粒的脉状石英晶粒、雄黄、重晶石、辉锑矿及次生粘土矿物。硅质矿石是矿床内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含金矿石。该类矿石常具角砾状构造、碎裂构造和碎斑构造, 具有典型的构造岩的特征。形态上常呈似层状和 表1 氧化矿石中矿物的含金性[2] Table 1 The gold contents in differ ent miner als fr om the oxidized gold 2or e 矿物样品1样品2样品3 矿物含量w/含金量w /10-6占有率/矿物含量w/含金量w /10-6 占有率/矿物含量w/含金量 w /10-6占有率/石英650. 363. 3885. 3319. 8611. 82 17臭葱石2023. 666. 3123. 6111. 223. 64. 3粘土1411. 0821. 810157. 2966. 43211. 5956. 8褐铁矿0. 520. 94 1. 5 0. 820. 94 0. 751/4 7. 89/20. 94 14. 1其他0. 5 0. 20. 8合计 92. 8 100 87. 9 100 92. 2 注粘土矿物量指原矿捣浆分级的泥浆中粘土矿物伊利石、高岭石含埃洛石 等的含量, 根据化学全分析数据结合偏光镜下油浸定量测定。选矿样1中褐铁矿一栏中矿物含量和含金量, 分子为假像褐铁矿量, 分母为碎屑褐铁矿量。 8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4卷 透镜状或囊状。值得指出的是, 囊状矿体与围岩如角砾状灰岩 的接触界线清楚, 裂隙及孔洞构造、角砾构造发育, 是典型的热液交代作用的产物。 钙硅质金矿石或称交代构造角砾灰岩或强交代硅质碳酸盐构造角砾岩金矿石型金矿石, 主要由交代硅化的次生石英、交代残余灰岩及蚀变方解石、黄铁矿组成。常具交代残余结构, 明显的构造角砾状构造, 裂隙及孔隙发育, 常有后期蚀变的雄黄、雌黄、辉锑矿、细脉方解石及粗脉方解石充填, 是号金矿体中次要的金矿石类型。铝硅质金矿石或称弱交代砂砾岩型金矿石。主要由石英砂砾、粘土矿物和黄铁矿组成。矿石的裂隙发育, 后期雄黄、辉锑矿和重晶石、石英沿裂隙分布呈不规则断续的脉状, 是号金矿体的主要矿石类型和号金矿体的次要矿石类型。 在原生金矿石中, 其主要的载金矿物是石英、伊利石和黄铁矿, 有81. 91以上为游离金, 金在各矿物中的含量如表2[1] 。在原生金矿石中, 金以次显微金存在, 只偶见自然金。 表2 原生金矿石不同矿物中金的分布 [1] Table 2 The gold contents in differ ent miner als from the original gold 2or e 矿物矿物含量w/含金量w/10-6金属量w/10-6 占有率 / 石英764. 193. 1838伊利石1319. 922. 5931黄铁矿415. 80. 638雄黄20. 20. 40. 05重晶石40. 08 0. 32 0. 04合计 99 81. 09 严格地讲, 原生银矿石与金矿石有较大的差别, 银矿石主要以乳白色中粗粒梳状石英脉、萤石石英脉和浅白色的交代硅化似碧玉岩构造角砾岩 组成, 脉中充填有大量的晶粒较大的硫化物, 包括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等。从钻孔观察结合室内综合分析银矿石的结构构造, 含银硫化物的产出主要与石英脉有最直接的关系, 虽然含硫化物的石英脉也产出在交代硅化的构造角砾中, 但真正产出银的含硫盐矿物和其他粗粒对硫化物如闪锌矿、方铅矿 却与最晚期的半自形-自形干净的石英脉或浅白色的交代硅化似碧玉岩构 型银矿床。 2 矿石的矿物组成 原生金矿石的矿物组成较简单表3 。 表3 原生金矿石的矿物组成Table 3 T he miner al assemblage of the or iginal gold 2ore 主要矿物石英、黄铁矿、雄黄、雌黄、伊利石、重晶石、辉锑矿次要矿物方解石、白铁矿、萤石、毒砂、地开石、高岭石 微量矿物 石膏、磁铁矿、辰砂、电气石、锆石、辉铜矿、铜蓝、硫砷银矿、闪锌矿、自然金 自然金以次显微金形式存在图22A , 经电子显微镜分析, 粒度一般0. 050. 075L m; 而在氧化矿石中有加大现象, 粒度一般0. 20. 4 L m 。在极个别光片中见到明金, 粒度一般0. 010. 03L m, 最大为0. 15mm 。在原生矿石CK 2ZK 21样品光片中, 见到3颗自然金, 其中两颗01010. 02mm, 分布在石英晶粒间裂隙中的黄铁矿的边缘; 另一颗0. 02mm 的自然金却包绕细小他形晶粒黄铁矿, 反映出自然金的生成稍晚于这种黄铁矿。次显微金呈小圆球状晶粒或连成串珠状、链状分布于黄铁矿、石英微裂隙中或它们的边缘, 或吸附于伊利石的边缘。氧化矿石中的自然金多与伊利石有关。 石英是蚀变硅化作用的次生石英, 为原生金矿石中最主要的脉石矿物成分, 含量一般为7090。硅化作用次生石英经大量显微镜下观察, 可以明显地划分为四期石英1 第一期硅化交代形成的霏细状隐晶-微晶粒状石英, 粒径在0. 010. 07mm, 表面极不干净, 并常与大量的隐微粒黄铁矿与褐铁矿相伴, 彼此紧密镶嵌共生, 是金矿化初始富集阶段形成的。2 第二期微细粒状石英, 常是半自形柱状、粒状矿物, 表面较干净明亮, 粒径在0. 10. 5mm, 与微粒-细粒状黄铁矿相共生。微粒状石英常不均匀零散分布于第一期石英之中, 或沿构造角砾之间或充填于岩石孔洞中成集合体分布或不规则团簇状, 该种石英与金矿化关系密切。3 第三期石英, 多呈他形微粒、细粒或玉髓状集合体, 干净, 多充填于岩石裂隙中形成细脉或网状细脉, 明显地切穿第二期的硅化微细粒石英和构造角砾, 或直接交代早 9第1期毛晓冬等广东长坑金银矿床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 图2 金矿石和银矿石的显微照片Fig. 2 Micro 2phot os of gold 2ore and silver 2ore A 自然金与黄铁矿关系, CKZK 201光片 ; B 方铅矿交代闪锌矿、银黝铜矿交代闪锌矿, ZK 21001203光片 ; C 银黝铜矿交代闪锌矿和黄铁矿, ZK 23206204光片 ; D 硫锑银矿、硫锑铅银矿分布于闪锌矿中, Z K 23206204光片 先形成的矿物晶体, 具有明显的矿物假象结构如充填交代重晶石, 而微细粒石英具有重晶石的长条状晶形结构 。4 第四期石英, 具有中粗粒自形晶的特点, 干净明亮, 充填于较细的网状裂隙中成网状脉产出, 是成岩成矿蚀变作用最晚期的产物。 粘土矿物在金矿原生矿石中, 可以清楚地区分出两种类型的粘土。一是原岩交代残留的粘土矿物碎屑, 二是成岩成矿蚀变作用形成的粘土。在显微镜下观察, 粘土矿物包括了伊利石、地开石和高岭石, 但主要是伊利石, 其含量大致在510。原岩交代残留伊利石, 常具碎屑状、角砾状特征, 表面粗糙不洁, 部分还保留有原始沉积时的水平层理构造; 而蚀变形成的伊利石, 片径较沉积伊利石大, 并成团块状、细脉状、不规则状非均匀分布。 黄铁矿是原生金矿石中最主要的硫化物, 按其晶粒大小、形态及成因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即莓球状黄铁矿、微细粒尘点状 黄铁矿和自形-半自形中粗粒状黄铁矿。莓球状黄铁矿晶粒大小 , , 典型的原生沉积的黄铁矿, 与金矿化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第二种黄铁矿, 即微细粒尘点状 黄铁矿, 多呈团块状、不规则斑块状、稠密浸染状、角砾状分布于隐晶-泥晶状和微细粒半自形石英之 中, 或沿角砾间环绕分布, 或环链状或串珠状集合体分布, 粒度一般在0. 010. 05mm 之间。该种黄铁矿是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的类型, 是与金矿化同时生成的蚀变矿物。而中粗粒状黄铁矿具有半自形晶-自形晶的特点, 一般0. 10. 2mm, 呈分散状分布, 或团粒状成堆成簇出现, 一部分是蚀变晚期由早先生成的莓球状黄铁矿和微细粒黄铁矿结晶而成, 另一部分就是原岩沉积时所形成。根据757地质大队的研究, 分别对草莓状黄铁矿、大于0. 063mm 粒级黄铁矿及小于0. 063mm 粒级及全样黄铁矿进行了含金性分析, 结果如表4。 表4 黄铁矿含金性[3] Table 4 The gold contents in different pyr ites 含金量w/10-6 草莓状黄铁矿6. 45大于0. 063mm 黄铁矿8. 08小于0. 063mm 黄铁矿29. 6010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4卷 反映出小于0. 063mm 粒度的黄铁矿含金性最好, 即是说微细粒莓球状黄铁矿图22A 与金矿化关系最密切, 同为热液蚀变作用的产物。 通过大量薄片及光片观察, 确定的金矿石中矿物的生成顺序依次为莓球状黄铁矿隐微晶粒状石英-微细粒黄铁矿半自形柱状-微细粒状石英金重晶石伊利石地开石高岭石-他形微细粒-玉髓状集合体石英-辉锑矿雄黄雌黄萤石-中粗粒自形石英方解石-白铁矿。 大量的光片、薄片观察研究, 给出了银矿石的矿物组成表5 , 矿石中含银矿物主要是一些含银单硫化物和含硫盐。 表5 原生银矿石的矿物组成 Ta ble 5 The miner al assemblage of or iginal silver 2ore 主要矿物石英、方解石、方铅矿、闪锌矿、银黝铜矿、 硫锑银矿、硫锑铜银矿、硫锑铅银矿、辉锑 银矿、辉银矿次要矿物 黄铁矿、黝铜矿、黄铜矿、伊利石、脆硫锑银矿、硫砷银矿微量矿物 螺状硫银矿、脆银矿、自然银、毒砂、车轮矿、蓝辉铜矿、辰砂、辉锑矿、萤石、高岭石、绿帘石、绢云母 银黝铜矿是银矿石光片中所见最多的含银矿物, 其分布也较广, 粒度一般在0. 050. 4mm 之间, 有时也见较粗大的晶粒。银黝铜矿空间上分布与方铅矿、闪锌矿紧密共生图22B, C , 多呈他形粒状, 一部分与闪锌矿、黄铜矿形成连晶, 也可见方铅矿、硫锑银矿、辉锑银矿穿插和交代的现象。一般银黝铜矿都充填在脉石矿物石英、方解石 的孔隙和间隙之中。银黝铜矿的反射率在3035之间, 多呈灰白色带黄褐色或带浅橄榄黄棕色, 光片下其反射率略高于黝铜矿, 显均质性。 硫锑银矿深红银矿 呈他形粒状, 粒径一般在0. 030. 1mm 左右, 常分布于脉石矿物石英、方解石或黝铜矿之间裂隙之中, 少数与闪锌矿连生, 或与其他含银矿物如辉锑银矿连晶产出, 少数分布于方铅矿之中, 在方铅矿中保留少量深红银矿的残晶。说明它的形成较脉石矿物晚, 而与闪锌矿或其他银的含硫盐矿物同时生成图22D , 但却早于方铅矿。从较多光片中均反映出方铅矿在银矿化过程中是最晚结晶的金属矿物。硫砷银矿淡红银矿 他形粒状, 粒径一般在0. 020. 1mm 左右, 常分布于脉石矿物石英、方 解石之间裂隙之中, 少数分布于方铅矿裂隙之中图32A 。 硫锑铜银矿多呈板条状、他形粒状嵌于闪锌矿之中, 或从边缘交代闪锌矿。粒径一般0. 010. 1mm, 非均质性中等-弱, 反射色带淡褐的银白色, 偏光色淡灰蓝绿、灰蓝色, 无内反射, 硬度低。 硫锑铅银矿多呈他形粒状图22D , 常交代闪锌矿、黄铁矿。粒度在0. 010. 75mm 之间, 非均质性中-弱, 反射色银白色, 偏光色为淡灰黄褐色-亮灰蓝色, 反射率高, 无内反射, 硬度低, 有时见聚片双晶。 辉锑银矿呈他形粒状分布图32B , 粒径在0. 030. 12mm 之间, 常与深红银矿连生, 充填于闪锌矿、黝铜矿颗粒的缝隙之中, 也可见辉锑银矿交代或穿插闪锌矿和黝铜矿晶粒而生长, 说明其形成稍晚。 辉银矿呈他形粒状或粒状集合体分布于方铅矿中图32C , 粒径在0. 010. 1mm 之间。螺状硫银矿呈他形粒状集合体分在方铅矿中或在方铅矿的边缘, 为交代辉银矿的产物图32D 。 除上述含银矿物外, 银矿石中大量出现的是方铅矿和闪锌矿。 方铅矿方铅矿在银矿石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图22B, 图4 , 呈稀疏浸染状或富集成较粗的团块状分布, 或与闪锌矿、黄铁矿共生聚集成粗大的混合脉体。方铅矿普遍结晶程度高, 绝大部分呈完好的立方晶体, 解理发育。方铅矿与银矿化关系紧密, 大部分含银矿物均与方铅矿呈连晶分布, 或包裹于方铅矿之中, 说明了方铅矿晶出较银矿晚。 闪锌矿闪锌矿是银矿石中与银矿化关系最为密切的硫化物之一, 是原生银矿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矿物, 一般含量在535之间, 粒度在0. 12mm 不等。从颜色上区分闪锌矿可有浅棕色-深棕色、褐色-褐黑色和浅黄色-淡绿色的几种截然不同类型, 深色闪锌矿应为铁闪锌矿。 闪锌矿在矿石中的分布不均匀, 多呈他形粒状, 或集合体状、不规则团块状、斑点状不均匀浸染于图22B, C, 图4 石英或方解石的孔隙当中, 或与方铅矿、黄铁矿紧密共生组成较粗的脉体沿 11第1期毛晓冬等广东长坑金银矿床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 12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4 卷 图 3 银矿石的显微 照片 Fig. 3 Micro2phot os of silver 2ore A 淡红银矿分布于方铅矿中, ZK24408 201 光片 ; B 辉锑银矿交代银黝铜矿, ZK21001202 光片 ; C 辉银矿分布于方铅矿中, ZK 24408 201 光片 ; D 螺状硫银矿、 方铅矿、 黄铁矿及黄铜矿关系, MG 206 光片 图 4 银矿石的显微 照片 Fig. 4 Micro2phot os of silver 2ore A 方铅矿交代闪锌矿和 黝铜矿, ZK24401202 光片 ; B 方 铅矿和黝铜矿, ZK24401202 光片 矿石的裂隙充填, 或沿方铅矿周缘呈环状、 显微网 脉状分布。还可见闪锌矿与黄铜矿、 黝铜矿互相 构成连晶, 并且在闪锌矿中有黄铜矿的乳浊状包 裹体构成的固溶体分解的乳浊状结构。另还见方 铅矿穿插交代闪锌矿现象, 以及闪锌矿穿插交代 黄铁矿。反映出黄铁矿- 闪锌矿- 方铅矿的先后 生成顺序。 闪锌矿与银矿物空间分布关系也很密切, 各 种银矿物常沿闪锌矿边缘交代或穿插交代, 或充 填闪锌矿微裂隙成极细的脉体分布。有时也可见 银矿物与闪锌矿成连晶存在。反映出闪锌矿形成 应早于含银硫盐矿物形成。 从光片和薄片的观察, 依据其银矿石中金属 矿物的相互的接触、 相嵌、 包裹、 穿插等关系, 对它 们的生成顺序进行了厘定, 大致具有黄铁矿- 闪 锌矿 黄铜矿 黝铜矿- 银黝铜矿 硫锑铜银矿 第1期 毛晓冬等 广东长坑金银矿床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 13 - 深红银矿- 辉锑银矿 硫锑铅银矿- 方铅矿的 次序。 而银矿石中最主要的脉石矿物仍然是石英和 方解石。 石英 银矿石中所见的石英与金矿石中的石 英存在较大的差别。金矿化阶段形成的石英包括 了霏细状隐晶- 泥晶石英、 微细粒 尘点状 石英、 细脉状微细粒石英和中粗粒自形石英脉, 而与金 最密切的石英应当是第二种和第三种石英, 而最 后的中粗粒自形石英脉的出现应是最晚期的无矿 阶段产物。而银矿化阶段交代硅化次生石英, 则 主要是由乳白色梳状中粗粒石英和充填于粗大石 英晶洞中的微细粒状石英 0. 05 0. 32 mm 。中 粗粒石英以半自形柱状或他形粒状产出, 无色、 干 净、 明亮, 粒度在 0. 4 5. 0 mm 左右, 多呈脉状、 网脉状或不规则状产出, 明显地穿切了金矿化阶 段形成的次生交代石英 霏细状、 微细粒石英脉 和原岩构造角砾, 反映出银矿化明显地晚于金矿 化。二种石英粒度差异可达数十倍以上。 方解石 银矿石中的方解石按成因及形态和 大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银矿化晚期在石英网脉 中充填交代的他形粗晶粒状方解石, 明显地交代 粗粒柱状或梳状石英, 还包括蚀变交代形成的中 细粒方解石, 表面干净、 明亮。另一种则是原岩为 泥晶灰岩的交代残余, 以泥晶- 微晶的方解石呈 集合体而弥散分布在微细粒石英集合体中。方解 石含量可在 1 5 左右。 b. 原生金矿石可以区分为硅质金矿石 似碧 玉岩 、 钙硅质金矿石、 铝硅质金矿石。原生金矿 石中, 其主要的载金矿物是石英、 伊利石和黄铁 矿。原生银矿石主要是交代硅化构造角砾岩型矿 石 似碧玉岩 。 c. 原生金矿石 矿物是一套浅成低温的矿物 组合 自然金、 黄铁矿、 雄黄、 黄、 雌 伊利石、 重晶 石、 辉锑矿、 萤石 , 并具有典型微细浸染型金矿的 特征 卡林型金矿 , 而原生银矿石矿物是一套中 深成中温的含银单硫化物和含硫盐矿物组合。结 合先前对矿床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的论述[ 5] 、 矿床 成矿时代研究 、 成矿模式的总结 , 都充分证明 了该金银矿床是低温- 中温热液交代成因的两次 不同成矿作用的产物。金矿成矿在先, 属浅成低 温热液交代成因; 银矿成矿在后并叠加改造了金 矿, 是中深成中温热液交代矿床。 [ 参 考 文 献 ] [ 6] [ 7] [ 4] [ 1] 杜均恩, 马超 槐, 张国 恒. 长坑金 、 矿成 矿特 征[ J] . 银 广东地质, 1993, 8 3 1- 8. [ 2] 林毓川, 施纯溪, 陈楚湘. 广东长坑金矿氧化矿石的 物 质成分及金赋存状态[ J] . 广东地 质, 1993, 8 3 916. [ 3] 张国恒, 魏琳, 陈 昌业, 等. 广东 省高 要县长 坑金 矿 普查报告[ R ] . 广东江门 广 东省地矿 局 757 地质 大 队资料室, 1993. [ 4] 毛晓冬, 刘云华. 广 东省长 坑金银 矿床 硅质岩 石成 因 分析[ J]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4, 23 2 158- 166. [ 5] 毛晓冬, 黄思静, 刘云华. 广 东长坑 - 富 湾金、 银矿 床 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及其 意义 [ J] . 成都 理工大 学学 报 自然科学版 , 2003, 30 2 111- 119. [ 6] 毛晓冬, 刘云华, 黄思静. 广 东省长 坑- 富湾金、 矿 银 床成矿时代研究[ J] . 自然科 学进 展, 2003, 13 12 1325- 1328. [ 7] 毛晓冬, 刘云华. 广东省 长坑 金银矿 床成 矿模 式[ J] . 地质科技情报, 2004, 23 2 82- 86. 3 结论 a. 长坑金银矿床中金和银分别构成独立的 金矿体和银矿体。主要矿石类型包括原生矿石和 次生氧化矿石。氧化矿石的矿物种类简单, 主要 是石英, 其次是粘土矿物, 少量的褐铁矿、 臭葱石, 尚有微量的磁铁矿、 锆石、 黄铁矿及其他硫化物, 偶见自然金。 14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4 卷 Ore types and miner al assemblage of the Changkeng Au2Ag deposit, Guangdong, South China M A O Xiao2dong , W U Wen2hui , H UAN G Si2jing 1 2 2 1. Col lege of E ar th Sciences, Chengd 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Chengdu 610059 , China ; 2. Sta te K ey La bor a tor y of Oil a nd Gas Reser vior Geology and Ex plor a tion , Chengdu 610059 , China Abstr act T he gold2silver or e2bodies are host ed by sediment ary rocks and occur independent ly in one brecciated st ructure zone between U pper Carboniferous and Lower T riassic which is charact er ized wit h upper gold and lower silver in the Changkeng gold2silver deposit of Guangdong P rovince, Sout h China. T he main ore t ypes have oxidat ion ore2body and original ore2body. The minerals in the oxidation ore2body simply comprise quart z and clays dominant ly, and a few limolit e plus scor odit e, and minor magnet it e, zircon, pyrit e and other sulfides plus nat ive gold observed occasionally. The original or e types of gold mainly include siliceous gold 2bearing rock, calcareous siliceous gold2bearing rock and aluminium siliceous gold2bearing r ock. But t he original or e type of silver is only siliceous silver2bearing rock. T he mineral assemblage of original gold2bearing r ock is low t emper at ure minerals of hypergene, which consists of pyrit e, realgar, orpiment , barite, antimonit e, and a few mar casit e, fluorit e, minor arsenopyrit e. The minerals of original silver2bear ing rock are mediat e temperature mineral assemblage of mesogene, which consists of galena, sphalerit e, freibergite, pyrargyrit e, polybasite, andorit e, miar gyr it e, argent ite, and a few pyr it e, t et rahedr it e, chalcopyrit e, owyheeit e and pr oust ite. The charact erist ics all above mentioned of t he ore2bodies and their mineral assemblage could be t he evidences t o conclude t hat t he gold deposit and silver deposit are ed by hydrot her mal replacement mineralizat 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ypergene wit h low temperature and mesogene wit h mediate temper at ure respect ively. The gold deposit occurr ed earlier , and silver ed lat er and altered t he gold deposit . Key words gold2and silver2ore type; miner al assembly; fine2grain disseminat ed gold deposit Karlin2 t ype gold deposit ; hydrot hermal r eplacement mineralizat 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