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工程论文-2铜渣的工艺矿物学特征.doc
冶金工程论文-2铜渣的工艺矿物学特征 典型铜渣的矿物组成及岩相特征 不同冶炼工艺产生铜渣的矿物组成也不同。 1磁铁矿}Fes04Magnetite 化学组成FeO 3 1.03wt%,Fe203 68.97wt% 物理性质等轴晶系,晶体常呈八面体或菱形十二面体,通常为粒状或不规 则状。若呈树枝状则称为柏叶石,硬度5.5.6,显微硬度500.600千克/毫米2,比 重5.175,熔点1597℃,强磁性。ASTM卡片19.629。晶格常数口似8.39,居 里点860“C,低温电阻10‘2Q.cm。颜色呈浅灰色,属高熔点矿物1579“2,是 渣中最早析出结晶相【71。呈大颗自形晶、半自形晶,有的呈树枝状、针状,粒度范 围为20~70岫不等,多数为独立体分布于玻璃相基质中,部分与铜锍复合包裹。 2铁橄榄石[7】Fe2[Si04lFayalite 化学组成2FeOSi02; 物理性质斜方晶系,晶体常里短柱状或平行100的板状。硬度6.5,显 微硬度600.700千克/毫米2。比重4.32,熔点1205“C,强磁性,ASTM卡片9-307。 颜色深灰,里柱状,粒状产出;晶粒大小不一,结晶良好的呈连续条柱状晶体, 在长度方向有时可达数毫米,晶粒间隙为玻璃相。 3钙铁辉石17JCaFe[Si206lHedenbergite 化学组成CaOFeO2Si02 物理性质单斜晶系,晶体常呈短柱状,硬度5-6,显微硬度500600千克/ 毫米2。比重3.5.3.6。 4无定型硅酸盐Glass state silicate 呈黑色不规则形状添充于铁橄榄石和磁铁矿间,其它各相均分布其上。为磁 铁矿铁橄榄石等结晶后留下的残液。 5铜锍Copper matte CUESFeS固熔体,亮白色。渣中存在各种粒径的铜硫粒子,多数为独立体, 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状。有的铜锍粒子为磁性氧化铁所包裹或与磁性氧化铁 相互嵌连生长,少量铜锍附着于气泡表面。部分未聚集长大的铜锍粒子10tma分 散在玻璃相和铁橄榄石相中。铜锍是重金属硫化物的共熔体,从工业生产的铜硫 看,其中除主要成分cu、Fe和s外,还含有少量的Ni、co、Zn、Ag和Au。 对合成铜锍中的固态物质的研究结果 【8】表明固相铜锍中主要物相有斑铜矿、 斑铜矿固溶体、磁硫铁矿固溶体和少量游离态的铜。机械夹带和化学溶解是铜及 东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 贵金属在渣中损失的两种主要形式。 一般而言,铜在渣中的损失随炉渣的氧势、铜锍品位和渣中Fe/Si02比而增大。 渣中的铜主要以铜锍或单纯的辉铜矿Cu2S状态存在;铜的硫化物呈细小珠滴形式 不连续分布在铁橄榄石和玻璃相间,而吹炼渣中存在少量金属铜。在含铜高的炉 渣中,Cu20含量也随之增大。渣中机械夹带铜损失主要起因于冶炼过程中生成大 量Fe304,使渣黏度提高,渣锍比重差减小,渣锍分离效果差。降低机械夹杂损失 首先需要降低渣中Fe304含量如采用还原方法使Fe304还原为FeO并加入石英 熔剂造渣,改善铜锍的沉降性能。 1.2.2典型铜渣中主要矿物问嵌布关系及铜铁的分布 炼铜渣主要成分是铁硅酸盐和铁氧化物相,如铁橄榄石2FeOSi02、磁铁矿 Fe304及一些脉石组成的无定形玻璃体,它们是最易观察到的物相 铜矿物多被磁性氧化铁包裹呈滴状结构,铜铁矿物形成斑状嵌布于铁橄榄石 基体中,或数种铜矿物相嵌布共生。钴、镍在渣中主要以氧化物形式存在,但其 含量低,x射线衍射无法确认是否存在单独的矿物。扫描电镜能谱或x射线能谱 分析可检测到钴、镍主要以亚铁硅酸盐或硅酸盐分布在磁性氧化物和铁的硅酸盐 中。 诺兰达炉渣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炉渣中的铜主要以硫化铜的形式存在, 分布率73.80%;其次为金属铜,占20.31%;另有少量的氧化亚铜;其它形式的铜 含量甚微见表1.5。借鉴矿石中的矿物组成可知,铜主要以铜锍、金属铜的形 式存在。 炉渣中铁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见表1.6,渣中铁主要以硅酸铁及磁铁矿 的形式存在,分布率分别占47.83%、44.18%,另有少量的赤、褐铁,硫化铁,金 属铁的含量较少。从矿物组成可知,铁主要以铁橄榄石和磁铁矿的形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