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机中部槽极限工况下强度非线性分析.pdf
第 4 4卷第 3期 2 0 1 4年 5月 东 南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O FS O U T H E A S T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 V o l . 4 4 N o . 3 Ma y2 0 1 4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0 5 0 5 . 2 0 1 4 . 0 3 . 0 1 5 采煤机中部槽极限工况下强度非线性分析 廖 昕 张建润 冯 涛 李 普 (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南京 2 1 1 1 8 9 ) 摘要为了改善中部槽容易破损、 成本高等问题, 对某型号中部槽 哑铃销进行非线性有限元法 建模, 并采用接触的方法分析采煤机在不同极限工况下的非线性运动. 通过对比非线性接触变化 和力学特性, 研究哑铃销与中部槽各自发生高度塑性变形时产生的相互作用. 数值仿真结果表 明, 哑铃销与槽体弧形侧接触部位受到的应力过大, 中部槽弧形侧塑性形变量严重. 以此建立优 化目标, 对哑铃销与中部槽的结构尺寸进行数值优化匹配. 结果表明 哑铃销轴中段部位半径减 小 2 0m m且槽帮弧形处厚度增加 3 0m m能够有效改善塑性失效行为; 哑铃销发生断裂能够对 中部槽起到同步保护的作用. 关键词哑铃销;中部槽;非线性运动;塑性变形;接触分析 中图分类号T H 2 2 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 0 0 1- 0 5 0 5 ( 2 0 1 4 ) 0 3 0 5 3 1 0 7 I n t e n s i t yn o n l i n e a ra n a l y s i s o f c e n t r a l g r o o v eo f c o a l s h e a r e ru n d e rl i mi t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 L i a oX i n Z h a n gJ i a n r u n F e n gT a o L i P u ( S c h o o l o f Me c h a n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S o u t h e a s t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 2 1 1 1 8 9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oa v o i db r e a k a g e a n dr e d u c e c o s t e f f e c t i v e l y ,a n o n l i n e a r f i n i t e e l e m e n t m o d e l f o r s o m e k i n do f c e n t r a l g r o o v e d u m b b e l l p i ni s b u i l t .T h e n o n l i n e a r m o t i o n s o f t h e c o a l s h e a r e r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l i m i t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 a r e a n a l y z e db yc o n t a c t a p p r o a c h .T h e i n t e r a c t i o n s d u r i n gt h e h i g hp l a s t i c d e f o r m a t i o n s o f t h ed u m b b e l l p i n s a n dt h ec e n t r a l g r o o v e s a r es t u d i e db a s e do nt h en o n l i n e a r c o n t a c t v a r i e t i e sa n dm e c h a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T h e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ss h o wt h a t t h es t r e s s e sa t t h e c o n t a c t r e g i o n s b e t w e e nt h e d u m b b e l l p i n s a n dt h e g r o o v e c u r v e dw a l l s a r e e x c e s s i v e ,a n dt h e p l a s t i c d e f o r m a t i o n s a t t h eg r o o v ec u r v e dw a l l s a r es e v e r e .O nt h i s b a s i s ,t h eo p t i m i z a t i o no b j e c t i v ei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a n dt h e s t r u c t u r e s i z e s o f t h e d u m b b e l l p i n s a n dt h e c e n t r a l g r o o v e s a r e m a t c h e db yn u m e r i c a l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T h e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t h ep l a s t i cf a i l u r eb e h a v i o r c a nb ei m p r o v e de f f e c t i v e l yb y r e d u c i n gt h er a d i u s o f t h e d u m b b e l l p i ns h a f t m i d d l e s e c t i o nb y 2 0m ma n di n c r e a s i n gt h e t h i c k n e s s o f t h eg r o o v ec u r v e dw a l l b y3 0m m.T h ec e n t r a l g r o o v ec a nb ep r o t e c t e d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w h e nt h e d u m b b e l l p i ni s b r o k e n . K e yw o r d s d u m b b e l l p i n ; c e n t r a l g r o o v e ;n o n l i n e a r m o t i o n ;p l a s t i cd e f o r m a t i o n ;c o n t a c t a n a l y s i s 收稿日期 2 0 1 3 1 1 2 8 . 作者简介廖昕( 1 9 8 7 ) , 女, 博士生; 张建润( 联系人) , 男, 博士, 教授, 博士生导师, z h a n g j r @s e u . e d u . c n .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2 0 1 3 Z X 0 4 0 1 2 0 3 2 ) 、 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B A 2 0 0 8 0 7 4 ) . 引用本文廖昕, 张建润, 冯涛, 等. 采煤机中部槽极限工况下强度非线性分析[ J ] .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 0 1 4 , 4 4 ( 3 ) 5 3 1 5 3 7 . [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0 5 0 5 . 2 0 1 4 . 0 3 . 0 1 5 ] 在大型工程机械的现代应用领域范围内, 采煤 机属于一种专用机械. 它在作业过程中会不断发生 磨损、 破裂, 甚至需要更换, 使得企业成本逐步增 加. 采煤机中部槽是采煤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 哑铃销和液压缸等其他各部件紧密连接, 并在运动 过程中起到承载和输送煤的作用. 中部槽承受采煤 机的牵引力、 切割反力、 重力及液压支架的推架力 和拉架力[ 13 ], 使用寿命较短, 成为企业技术瓶颈. 目前, 国内外学者主要针对中部槽的各项参数 尺寸设计[ 46 ]和联接结构进行了相关研究, 例如从 h t t p / / j o u r n a l . s e u . e d u . c n 弯曲角度进行结构设计计算, 达到减小磨损的目 的, 但中部槽结构设计与分析仅局限于传统的结构 优化计算, 大多是以单个部件为单元进行优化设计 的, 对哑铃销和中部槽的整机动力学分析较少. 文 献[ 7 ] 介绍了一种中部槽的耐磨处理方法, 从制作 工艺、 疲劳寿命的角度分别对其进行测试分析及改 进, 但没有考虑实际工况中多体运动之间的相互作 用关系. 目前, 鲜有文献对哑铃销运动与槽帮发生 塑性变形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哑铃销断裂的时间点 进行深入研究. 因此, 需要建立准确的仿真模型以 分析中部槽 哑铃销非线性接触产生的高强度变形 及动力学特性, 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在煤层 进给过程中, 每个中部槽是在液压缸作用下通过哑 铃销相互链接向前运动的, 因此中部槽与哑铃销的 接触部位在运动过程中极易损坏, 并且在拉压过程 中发生塑性高度变形. 为防止中部槽损坏, 实际工 况下哑铃销应先于中部槽发生破损或者断裂, 且哑 铃销成本相对比较低, 损坏后方便更换. 本文对采煤机 3种恶劣工况下的中部槽 哑铃 销进行了建模, 分析其非线性变化及塑性失效行为 本质. 结合动力学特性, 基于非线性接触面大变形 的仿真结果, 对中部槽进行结构改进, 达到延长其 使用寿命的目的. 1 中部槽 哑铃销的仿真模拟 1 1 中部槽 哑铃销非线性接触模型 中部槽 哑铃销的三维模型如图 1所示. 中部 槽前后分别安装有哑铃销. 采煤机实际作业时, 整 条工作链由多个中部槽通过哑铃销相互链接而成, 哑铃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部槽表面安装有由 链条组成的刮板滑行装置及采煤机等装置, 每完成 一次采煤后, 中部槽在与液压架连接的液压缸作用 下完成采煤层进给动作. 图 1 中部槽 哑铃销三维模型图 中部槽和哑铃销之间的接触关系体现为几何、 材料、 状态的非线性, 这些不断变化的非线性因素 需要在求解过程中确定. 本文采用显示非线性动态 分析方法建立中部槽和哑铃销之间的力学模型, 以 求解其变形及强度关系[ 81 1 ], 从而模拟接触条件. 哑铃销和中部槽在液压缸的匀速推移中逐渐 发生碰触, 但是多个中部槽组成的链接结构在运动 中不处于同一个轴线上, 力矩不平衡, 可能会导致 分析结果不收敛. 因此, 在仿真模拟过程中需要将 中部槽平均分割为前后 2个部分, 采用边界条件极 限状态分别对中部槽上下连接板横截面进行全约 束, 使中部槽在不同力的拉压过程中均承受最大 力, 即在最坏情况下分析哑铃销和中部槽从开始接 触到发生高强度塑性变形的特性. 对于非线性接 触问题, 在细化网格时需对导入模型进行多体分 割处理, 以提高模拟的准确性, 分割后的模块大 部分采用六面体单元, 接触部位进行加密处理. 前后中部槽 哑铃销装配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如 图 2所示. ( a )前端槽帮 哑铃销 ( b )后端槽帮 哑铃销 图 2 中部槽 哑铃销装配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 1 2 接触材料属性 下面计算不同工况下中部槽和哑铃销的非线性 运动模型. 2种材料的弹性模量均为 2 1 0G P a , 泊松 比为0 3 . 采用的槽间连接哑铃销材料为4 0 C r N i Mo , 抗拉强度为9 8 0MP a , 屈服强度为 8 3 5MP a , 热处理 后达到1 3 1 1~ 15 6 7MP a ( 破断力为4 5 0 0 k N , 半径 为6 1m m) ; 槽帮材料为 Z G 3 0 Mn Mo ,拉伸强度为 8 8 0~ 10 5 0MP a , 屈服强度为 7 5 0MP a , 调质后硬 度达到 2 5 0~ 3 0 0H B S . 哑铃销材料的应力 应变曲 线如图 3所示. 图 3 4 0 C r N i Mo 材料的应力 应变曲线 235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4 4卷 h t t p / / j o u r n a l . s e u . e d u . c n 1 3 接触关系及数值分析方法 在接触分析中, 定义 2个结构之间的接触关系 时应首先创建表面, 进而在可能发生接触的表面之 间赋予一种接触属性. 当采煤机处于工作状态时, 哑铃销在力的作用下首先发生位移改变, 逐步与槽 帮发生非线性接触. 通过多次模拟实验可确定哑铃 销和中部槽会发生接触的具体表面, 分别定义哑铃 销后弧形面和与后弧形面连接的轴面为主控表面, 槽帮棱角处各表面为从属表面. 接触对表面不可能 绝对光滑, 主从面间切向摩擦系数为 0 2 , 存在有 限滑移, 因此在外载荷作用下中部槽和哑铃销之间 存在着变形约束与力的相互作用, 从高度变形角度 来看, 两者的位移变形量相互制约. 本文计算时采用以有限元为基础的接触约束 数值方法 罚函数法, 它将有约束最优化问题转 化为求解无约束最优化问题, 该罚值相当于接触面 上的接触应力. 结合虚功方程[ 1 21 3 ]推导得到中部 槽和哑铃销的接触有限元方程为 δ k = F+ Q( 1 ) 式中, k 为系统刚度矩阵; F为载荷向量; Q为接触 力向量; δ 为单元节点位移. 接触界面经离散化处理后, 结合接触边界定解 条件[ 1 31 4 ], 得到摩擦滑动接触状态下罚函数有限 元方程为 Q c k=- Kc a kuc k+珟 Q c k ( 2 ) 式中, K c a= N T c( αf sei) e T 3Nc, 其中 Nc= I - Ni [] I, N i为二维四节点单元差值函数, αf s为罚参数转化 矩阵; e i为总体坐标系的 x , y , z 分量( i = 1 , 2 , 3 ) ; 珟 Q c=δnN T c( αf sei) , 其中 δn为接触间隙; uc为位移 向量; 下标 k 指第 k 个接触点. 根据式( 2 ) 对所有接触点对集成, 得到等效节 点接触力向量 Q c=- Kc auc+珟 Q c, 并代入式( 1 ) 中, 可得 δ ( K+ K c a)= F+珟 Q c ( 3 ) 对式( 3 ) 进行迭代计算, 可模拟哑铃销和槽帮 的非线性接触状态. 1 4 力学加载模型 当采煤机处于工作状态时, 每个中部槽均在液 压缸的作用下完成采煤层进给动作, 并且相互之间 通过哑铃销安装连接形成整条工作链, 油缸推移为 匀速运动. 因此, 在分析哑铃销和槽帮之间的接触 问题时, 需要建立新的力学转化模型, 这也是非线 性动力分析加载的重要环节. 由于中部槽利用液压 支架传送动力, 哑铃销对中部槽起到保护作用, 分别 设计以下3 种极限工况以分析中部槽和哑铃销之间 的非线性动态特性 ① 液压支架前移, 最大液压缸 拉架力8 0 0k N作用于中部槽; ② 采煤机整体轴向 进给, 中部槽受液压缸最大推架力 4 5 5k N ; ③ 哑铃 销处于屈服极限( 即销发生破坏的临界点) . 本文提出的等效力学模型转换见图 4 . 槽体长 度 d 1= 2 0 5 0m m, 槽宽 d2= 1 1 9 8m m, 忽略转角 1 的影响, 无论液压缸受拉架力还是推架力, 哑铃销 均受到拉力的作用. 因此, 由力矩等效方程 F d 1/ 2 = T d 2计算哑铃销受到的拉力, 继而可以得到哑铃 销截面应力. 图 4中, F为液压缸拉架力或者推架 力, T为哑铃销受到的拉力. 图 4 力矩等效示意图 3种工况下哑铃销的截面应力值见表 1 . 表 1 哑铃销截面应力值 工况T / K NP / MP a 16 8 4 52 3 4 2 6 23 8 9 31 3 3 2 0 34 5 0 0 . 01 5 4 0 . 0 0 注 P为哑铃销截面应力. 2 计算结果与分析 2 1 工况 1 工况 1下前哑铃销和槽帮应力分布如图 5所 示. 图中, S为应力; t 为时间步. 由图可知, 哑铃销 最大应力发生在与槽帮接触部位, 最大应力为 7 2 6 8 3MP a , 槽帮的最大( 终) 应力为6 2 6 9 0MP a , 两者在运动过程中均发生少量塑性变形. 哑铃销在 剪切力的作用下, 逐渐接触到槽帮并发生强烈的挤 压, 但两者最大应力值均未超出其屈服极限, 安全 系数分别为 1 1 5和 1 2 0 . 此外, 哑铃销在受力过 程中, 位移改变量约为 5 0m m, 同时在与槽帮挤压 过程中由于槽帮棱角质量不均匀, 导致哑铃销后端 半圆与槽帮棱角首先接触, 并在随后发生少量扭 转, 扭转力主要集中在右侧端部. 哑铃销最大拉伸 变形量约为 0 6m m, 与槽帮棱角后侧接触部位发 生凹陷, 最大形变量约为 2 2m m. 在边界极端的条 件下, 槽帮在受力过程中不发生移动, 但其挤压变 形主要发生在凸端与哑铃销接触的棱角部位, 变形 335第 3期廖昕, 等 采煤机中部槽极限工况下强度非线性分析 h t t p / / j o u r n a l . s e u . e d u . c n ( a )哑铃销( t = 0 . 8 ) ( b )槽帮( t = 1 . 0 ) 图 5 工况 1下前哑铃销和槽帮应力分布图 最大量约为 0 9 1m m. 工况 1下后哑铃销和槽帮应力分布如图 6所 示. 由图可知, 哑铃销最大应力同样发生在与槽帮 接触部位, 最大应力为 7 4 2 3 6MP a , 受力反而略大 于前哑铃销, 但未超出其屈服极限, 安全系数为 1 1 2 ; 槽帮最大( 终) 应力值和挤压变形最大量分 别为 4 8 7 7 0MP a 和 0 6 5m m, 安全系数为 1 5 4 . 与图 5相比, 最大应力明显减小, 说明在非线性运 动中槽帮的塑性变形量减小, 塑性失效的可能性大 大降低. 这主要是由于在实际工况下前中部槽与哑 铃销首先发生接触并逐渐变形到一定程度后, 后中 部槽才开始与哑铃销接触, 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 a )哑铃销( t = 1 . 0 ) ( b )槽帮( t = 1 . 0 ) 图 6 工况 1下后哑铃销和槽帮应力分布图 相对变小. 此外, 哑铃销在剪切力的作用下产生大 量移动, 与槽帮接触后同样右侧发生扭转, 导致扭 转形变量大幅上升, 塑性变形最大值约为 4 4m m, 同时弧形侧也发生塑性变形, 最大形变量约为 6 0 m m. 由此说明, 在接触分析过程中槽体弧形侧较 哑铃销为薄弱部位. 2 2 工况 2 工况 2下前哑铃销和槽帮应力分布如图 7所 示. 由图可知, 在推架力的作用下, 哑铃销和槽帮的 最大应力值与工况 1相比明显下降, 安全系数得到 较大改善, 因此在高强度大变形的工作情况下, 推 架力产生的塑性失效比拉架力低, 塑性失效行为更 容易控制. 另外, 哑铃销在受力过程中, 位移改变量 约为 3 6m m, 右侧最大形变处拉伸变形量约为 0 4m m, 弧形侧凹陷变形约为 1 0m m, 与拉架力 相比均有明显下降. 这是因为在实际工况中推架力 对前中部槽产生间接的推动作用, 前槽体肋板数量 较多, 质量分散均匀, 在边界条件极限的状态下, 发 生大面积塑性变形的可能性降低, 塑性变形值也相 应减小. 同时, 表明哑铃销发生非线性接触变形与实 际需求的工作状态有关, 可以简单地认为这与剪力 大小有直接关系. 这一结论也可以从槽帮受到的挤 压变形量中得到, 变形量下降了约1 / 3 . ( a )哑铃销( t = 0 . 9 ) ( b )槽帮( t = 0 . 9 5 ) 图 7 工况 2下前哑铃销和槽帮应力分布图 工况 2下后哑铃销和槽帮应力分布如图 8所 示. 由图可知, 哑铃销最大应力值仍比前哑铃销略 大, 但未超出其屈服极限 8 3 5MP a , 安全系数约为 1 1 9 . 槽帮受力明显减小, 最大应力为 4 9 3 2 6 MP a , 安全系数增大, 但与图 6的动力学分析数据 435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4 4卷 h t t p / / j o u r n a l . s e u . e d u . c n 基本保持一致, 说明后中部槽特有的结构特征导致 了哑铃销和中部槽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状况基本 不发生变化, 非线性特征基本相同. 另外, 在非线性 分析中发现哑铃销的移动距离较前哑铃销增大了 一倍, 左侧拉伸变形量、 弧形侧上下部位凹陷形变 量增加更多, 这种大幅度变形接触发生在哑铃销与 槽帮开始接触后的一段时间中, 并且接触面之间存 在摩擦力, 接触面积和压力分布随剪切力变化. 但 是与工况 1中的拉架力相比, 每种形变量都下降了 约 1 / 2 , 同时槽帮本身在挤压过程中的形变量约为 0 5 1m m. ( a )哑铃销( t = 1 . 0 ) ( b )槽帮( t = 0 . 8 5 ) 图 8 工况 2下后哑铃销和槽帮应力分布图 2 3 工况 3 工况 3下前哑铃销和槽帮应力分布见图 9 . 由 图可知, 哑铃销最大( 终) 应力为 10 4 0 . 0 0MP a , 槽 帮最大( 终) 应力约为 8 2 3 . 0 8MP a , 均超出各自的 屈服极限, 截面发生颈缩现象, 产生局部高度塑性 变形. 在非线性接触分析中, 尤其是在考虑屈服极 限的情况下, 根据实际需要应尽力保证哑铃销先于 槽帮损坏. 由图 9 ( c ) 和( d ) 可知, 槽帮首先超过屈 服强度时应力达到 7 7 0 2 4MP a , 此时哑铃销应力 为 7 9 0 . 9 9MP a ,接近屈服强度值, 位移变形量约 为 1 3 6 4m m, 虽尚未断裂但哑铃销轴发生大面积 塑性变形已被严重拉长, 在以后持续的运动中将被 迅速拉断. 最终哑铃销在整体受力过程中约位移了 1 3m m, 受到较大拉力拉伸, 发生变形约为 4 9 6 2 m m, 明显会拉断哑铃销. 同样, 槽帮不发生整体位 移, 最大变形处仍为与哑铃销接触的棱角部位, 变 ( a )哑铃销( t = 1 . 0 ) ( b )槽帮( t = 1 . 0 ) ( c )哑铃销( t = 0 . 5 ) ( d )槽帮( t = 0 . 5 ) 图 9 工况 3下前哑铃销和槽帮应力分布图 形量约为 4 0 9m m, 远远大于拉压过程中产生的位 移形变量. 工况 3下后哑铃销和槽帮应力分布如图 1 0所 示. 由图可知, 哑铃销与槽帮均超出各自的屈服极 限, 发生了局部高度塑性变形, 同时凸端哑铃销呈 现大角度扭转和弯曲, 这主要是因为槽帮棱角与哑 铃销的接触面积有限并且质量分布集中于内侧, 当 剪切力过大时槽帮棱角部位的接触切向力也会变 大, 应力分布向外扩张. 在整个非线性运动过程中哑 铃销右侧端面移动了约 5 0m m , 左侧端面被拉伸 6 3 6 8 m m , 为位移最大处, 明显被拉断, 槽帮最大形 变量约为 5 5 6m m . 同样, 在屈服极限的情况下, 槽 535第 3期廖昕, 等 采煤机中部槽极限工况下强度非线性分析 h t t p / / j o u r n a l . s e u . e d u . c n 帮首先超过屈服强度时应力达到 7 9 4 4 0MP a , 此时 哑铃销应力为 9 5 6 6 6MP a , 接近其抗拉强度值, 位 移变形量明显大于前哑铃销约 4 4 1m m . 哑铃销轴 截面尺寸明显缩小, 塑性变形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 此时哑铃销处于即将断裂的边缘, 若不及时更换会 造成槽帮塑性变形而致破损, 因此, 在实际工况下需 要准确地判断更换时间. 如果在槽帮开始发生强烈 塑性变形之前使哑铃销发生断裂, 就可以准确地判 断出更换哑铃销的最佳时间. ( a )哑铃销( t = 1 . 0 ) ( b )槽帮( t = 0 . 9 5 ) ( c )哑铃销( t = 0 . 7 ) ( d )槽帮( t = 0 . 7 ) 图 1 0 工况 3下后哑铃销和槽帮应力分布图 3 结构改进 由以上分析可知, 中部槽前后端整体结构和肋 板数量均不同, 导致前后中部槽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差异明显, 并且凹端槽帮处厚度较薄, 哑铃销受到 的接触面摩擦作用较小, 槽帮承受的反作用力较 大, 导致槽帮应力集中现象严重. 同时, 由于哑铃销 整体半径较大, 在高强度非线性状态下承受较大的 扭转力和接触应力, 容易发生断裂现象, 无法保护 中部槽不受损坏. 增加中部槽肋板数量或壁厚, 导 致整体质量增加, 较大的惯性力会对采煤机链接运 动和动力系统造成困扰. 因此, 通过优化匹配哑铃 销半径和槽帮弧形处厚度, 可以最大程度满足设计 要求. 哑铃销轴和槽帮结构改善如图 1 1所示, 其他 结构保持改变. ( a )哑铃销中段半径减小 ( b )槽帮弧形处厚度改善 图 1 1 哑铃销轴和槽帮结构改善示意图 在大型工程设计中, 采煤机上安装的哑铃销质 量相对较小, 并且哑铃销连接中部槽时空间有限, 因此本文只考虑哑铃销半径和槽帮弧形处厚度的 优化匹配, 忽略哑铃销长度、 槽帮弧形处弧度的影 响. 将哑铃销半径减小量分别设为 1 5 , 2 0 , 2 5 m m, 槽帮弧形处厚度增加量分别设为 3 0 , 3 5 , 4 0 m m, 进行数值仿真, 以哑铃销对中部槽起到保护 作用为优化目标来进行匹配, 结果见图 1 2 . 图中, Δ 为槽帮弧形处厚度增加量; δ 为哑铃销中段半径减 小量. 由图可知, 当 δ 相同时, Δ越小, 则中部槽最 图 1 2 工况 3下中部槽随哑铃销半径变化受力图 635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4 4卷 h t t p / / j o u r n a l . s e u . e d u . c n 大应力值越大, 并且首先超过屈服极限时哑铃销被 拉断. 由表 2~表 4可知, 在槽帮弧形处厚度不变 的情况下, 当哑铃销轴中段半径减小量为 2m m 时, 中部槽受到的应力最小; 减小量过大则会导致 受力迅速集中, 发生快速断裂而无法正常工作. 综 上所述, 将哑铃销中段部位半径减小 2 0m m、 槽帮 弧形处厚度增加 3 0m m, 可使不同工况条件下非线 性塑性变形最小, 对中部槽的保护作用最佳. 表 2 Δ= 3 0mm时的受力状况MP a δ / m m 工况 1工况 2 前中部槽后中部槽前中部槽后中部槽 1 55 5 1 64 7 5 35 4 3 94 4 5 3 2 05 4 9 74 7 1 85 4 2 64 4 3 2 2 56 1 7 35 1 8 65 5 3 24 5 8 7 表 3 Δ= 3 5mm时的受力状况MP a δ / m m 工况 1工况 2 前中部槽后中部槽前中部槽后中部槽 1 55 4 4 04 7 7 05 4 7 04 4 6 8 2 05 4 2 64 6 5 95 4 3 64 4 5 6 2 56 2 6 45 2 0 55 6 2 04 5 9 4 表 4 Δ= 4 0mm时的受力状况MP a δ / m m 工况 1工况 2 前中部槽后中部槽前中部槽后中部槽 1 55 4 1 84 8 5 65 4 9 24 4 9 2 2 05 4 0 74 8 0 95 4 5 94 4 7 1 2 56 3 1 25 2 8 76 2 0 74 6 0 5 4 结语 本文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某型号中部槽 哑 铃销进行建模, 并以显示非线性动态分析的方法求 解其动力学模型. 通过定义采煤机不同的工况条件 并建立新的力学加载转化模型, 采用接触分析的方 法对中部槽 哑铃销在极限情况下发生的非线性运 动进行了分析. 仿真数据比较结果表明, 前后哑铃 销和槽帮在拉压过程中均发生塑性大变形, 但后端 哑铃销非线性变化均大于前哑铃销. 由此提出了一 种针对中部槽与哑铃销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分析 方法, 并采用两者尺寸优化配比的思路进行了优化 设计. 结果显示, 将哑铃销轴中段部位半径减小 2 0m m同时将槽帮弧形处厚度增加 3 0m m, 可使 哑铃销对中部槽起到保护作用, 并且提高了中部槽 强度, 有效降低了两者在拉压过程中的最大应力 值, 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安全系数. 参考文献 ( R e f e r e n c e s ) [ 1 ]Z h a n gD o n g j i n ,L i uD i ,Z h a oX i n y i n g ,e t a l .R e s e a r c h o ns t a t em o n i t o r i n gm e t h o do fc o a ls h e a r e rv i b r a t i o n [ J ] . A d v a n c e dMa t e r i a l sR e s e a r c h ,2 0 1 3 ,6 9 4 6 9 7 4 4 9 4 5 2 . [ 2 ]Z h a n gJ u n .R e s e a r c ho nm e t h o do f c o a l s h e a r e r s t a t e s m o n i t o r i n g [ J ] . A d v a n c e dMa t e r i a l sR e s e a r c h ,2 0 1 3 , 7 0 6 7 0 8 9 6 3 9 6 7 . [ 3 ] Z h a i X i n x i a n ,S h a oQ i a n g ,L i B a o f u ,e t a l .S h e a r e r m i n i n ga p p l i c a t i o nt os o f tt h i n s e a m w i t hh a r dr o o f [ C ] / /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o nMi n i n g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X u z h o u , C h i n a ,2 0 0 9 ,6 8 7 5 . [ 4 ]白晓辉, 任中全, 刘海燕. 刮板输送机中部槽弯曲角度 设计计算[ J ] . 煤矿机械, 2 0 1 1 , 3 2 ( 6 ) 2 1 2 2 . B a i X i a o h u i ,R e nZ h o n g q u a n ,L i uH a i y a n .D e s i g nc a l c u l a t i o no f r o t a t e da n g l e o f m i d d l e t r o u g hi ns c r a p e r c o n v e y o r [ J ] . C o a l Mi n eMa c h i n e r y ,2 0 1 1 ,3 2 ( 6 ) 2 1 2 2 . ( i nC h i n e s e ) [ 5 ]郑天刚. 综采工作面重型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的设计 [ J ] . 科技信息, 2 0 1 0 ( 3 ) 1 1 0 1 1 1 . Z h e n gT i a n g a n g .D e s i g no f t h ec e n t r a l g r o o v eo f f u l l y m e c h a n i z e dw o r k i n gf a c eh e a v ys c r a p e rc o n v e y o r [ J ] .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I n f o r m a t i o n , 2 0 1 0 ( 3 ) 1 1 0 1 1 1 . ( i nC h i n e s e ) [ 6 ]E v e n d e nM P ,E d w a r d sJS .C u t t i n gt h e o r ya n dc o a l s e a m a s s e s s m e n tt e c h n i q u e sa n dt h e i ra p p l i c a t i o nt o s h e a r e rd e s i g n [ J ] .Mi n i n g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1 9 8 5 , 2 ( 4 ) 2 5 3 2 7 0 . [ 7 ]张超军, 张志民, 王宏洋.刮板输送机中部槽的耐磨处 理[ J ] . 煤矿机械, 2 0 0 7 , 2 8 ( 6 ) 1 0 9 1 1 0 . Z h a n gC h a o j u n , Z h a n gZ h i m i n , Wa n gH o n g y a n g .S h a v e c e n t r a l s e c t i o ns l o t t r e a t m e n t a b l et oe n d u r et r a n s p o r t i n g m a c h i n ep a p e r [ J ] .C o a lMi n eMa c h i n e r y ,2 0 0 7 ,2 8 ( 6 ) 1 0 9 1 1 0 .( i nC h i n e s e ) [ 8 ]H uT ,J a y d e vPD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 s o f t t i s s u e m a t e r i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l a r g ed e f o r m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 J ] . Me d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 , 2 0 0 4 , 3 0 7 8 2 8 3 7 . [ 9 ]X uD o n g y a n g ,L i a n gL i a n g j i n ,J i aC h u n l i ,e t a l .E x p l o s i o ns i m u l a t i o na n 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