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厚煤层采煤工艺选择研究.pdf
2020年第1期(总第172期) ENERG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2020年1月 技术研究 特厚煤层采煤工艺选择研究 曹胜飞 同煤集团挖金湾煤业公司,山西大同037004 摘 要以特厚煤层采煤方法的选择为对象开展分析探究,对综放开采和大采高分层开采2种采煤工艺在A矿2特厚 煤层回采中的适用性做出比对分析,从而确定了最佳的采煤工艺,希望能够为其他矿井相似工艺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矿井;特厚煤层;采煤方法 中图分类号TD823.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02-202001-0102-02 Study on the Selection of Mining Technology for Extra Thick Coal Seam CAO Shengfei Wajinwan Co al Indust ry Co ., Lt d., Dat o ng Co al Mine Gro up, Dat o ng 037004, Shanxi, China Abstract Th e selec t io n o f min in g met h o d fo r ex t ra t h ic k c o al seam was an alyzed an d ex plo red . Th is paper mad e a c o mparat ive an alysis o f t h e applic abilit y o f t wo min in g t ec h n o lo gies, i.e. fu lly mec h an ized c avin g min in g an d large min in g h eigh t st rat ified min in g, in t h e min in g o f 2 ex t ra t h ic k c o al seams in A Min e, so as t o d et ermin e t h e best c o al min in g t ec h n o lo gy, h o pin g t o pro vid e referen c e fo r t h e d evelo pmen t o f similar t ec h n o lo gies in o t h er min es. Key words min e; ex t ra t h ic k c o al seam; c o al min in g met h o d A矿为西北大型国有矿井,矿井首采2煤层,煤 层厚度均值11.2 m,属于典型的特厚煤层。结合其赋 存条件,可选用的回采工艺为综放开采和分层大采高 回采2种。 1煤层情况概述 A矿2煤层埋深介于210〜520 m,煤层整体构造 简单,倾角不超过1,可采厚度介于7.2-13.3 m,均 值11.2 m,局部含有一层厚度0.1-0.8 m的夹矸。煤层 上部顶板以粉砂岩和细粒砂岩为主,底板以粉砂岩、 砂质泥岩为主。 2采煤工艺选择分析 2.1综放开采适用性 对于特厚煤层而言,综放开采工艺的优势是在保 证回采作业安全高效进行的同时,降低巷道掘进率, 减少材料消耗量,改善巷道维护条件,减少作业面搬 家倒面次数与相应费用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对复杂 构造下煤厚变化显著的煤层具备良好的适用性[1-2]o其 不足是作业条件差,回采面粉尘浓度高,放顶易导致夹 矸混入,煤炭回收率低,顶煤的冒放性对放顶效果的影 响过于显著等。在此,结合A矿的实际情况,对2煤层 回采使用综放开采的适用性进行分析。 2.1.1煤层厚度 结合国内放顶煤施工实践经验,放顶回采作业的 临界采高为4-15 m,而2煤层厚度均值为11.2 m。按 照放顶回采临界采高,其采放比小于13,属于适宜放 顶回采的范围。 收稿日期2019-10-31 作者简介曹胜飞,1988年生,男,山西大同人,2015年毕业于辽 宁工程技术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助理工程师。 2.1.2 冒放性 影响顶煤冒放的关键因素包括煤层强度、节理和裂 隙等,而A矿2煤层强度介于11.2-17 MPa之间,内 部裂隙不发育,顶煤冒放性一般。同时,2煤层埋深较 大,覆岩自重较大,对于顶煤的预先破坏有一定优势。 从开采深度上进行分析,2煤层均处于冒放范围内,但 其结构简单,内部基本没有夹矸,不会对放顶作业造成 负面影响。 2.1.3顶板岩性与厚度 2煤层顶板覆岩多为硬度较大的粉砂岩,节理裂隙 不发育,稳定性较好,在顶板垮落时容易构成关键层, 从而使得覆岩重力无法有效传递至顶煤,对顶煤冒放 有一定的干扰[3]。 2.1.4水文地质状况 A矿开采范围内主要为裂隙潜水和裂隙承压水,2 煤层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为76 m,煤层与覆岩含水层 间的岩层厚度最小不低于120 m,综放回采中产生的导 水裂隙带不会沟通含水层,不会威胁生产安全。 2.1.5其他回采因素 2煤层属于典型的易自燃煤层,只需在回采中采取 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便可对自然发火现象予以有效控 制,避免其对正常的综放作业造成影响。此外,煤层瓦 斯含量经测算相对较低,对综放回采安全影响有限。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矿2煤层具备进行综放回 采的条件,但其冒放性综合指数为0.7,属于冒放性一 般的煤层。这表明,需在回采过程中采取一定的举措, 以保证放顶煤回采效果最佳。 2.2大采高分层开采适用性 大米咼分层开米工艺一一直是众多咼产作业面常用 的采煤工艺,其适用于厚度3-7 m、顶板稳定、赋存条 102 - 2020年第1期曹胜飞特厚煤层采煤工艺选择研究2020年1月 件良好的煤层。采用这种工艺的优点是[4-5] a回采作 业时单产高且产量稳定;b能够简化巷道,减小巷道 掘进率与巷道维护量;c 相较于综放工艺,工序简单, 管理边界、产品矸石含量低且回采率较高;d 设备数 量较少,工序简洁,管理方便;e作业面过风断面较 大,便于稀释有害气体和粉尘。 现阶段,中国大采高回采高度普遍低于6 m,结合 A矿煤层状况,采用大采高回采工艺需分2层进行,其 分层回采中存在以下问题a分层开采作业面布设复 杂度大幅提升,生产管理难度显著提高,回采收益减 少。b增加分层假顶等特殊工艺,不仅作业量增加, 作业复杂程度会提高,还会导致推进速度减慢,巷道 掘进维护难度增加。c 上分层回采中会引发应力集中 现象,使得下分层回采时的巷道布设必须规避高应力 区,也就是需要采取巷道内错、外错或平移的布设方 式。为降低顶板维护难度,还需在顶板预留一定厚度 的煤皮,这又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采岀率。图1为分层 开采平面布设示意图。以A矿2煤层首采区为例,如果 采用分层开采工艺进行下分层回采,单个作业面需增加 煤柱损失8.0X105 t,预留假顶会损失煤炭1.41 X106 t, 合计损失可达到2.21 X106 t,整个下分层布设回采面 14个,共计损失煤炭近3.0X107 to d 在相同的煤层赋 存条件下,进行分层开采会使得自然发火的可能性增 大,尤其对于2煤层而言,即使上分层回采中未发生 煤层自燃现象,但势必会使得顶板岩层结构被损害, 从而构成不规则“三带”,导致采空区漏风。这些均会 大幅提升下分层回采自然发火的可能性。e 2煤层厚 度变化起伏较大,进行分层开采无法很好地适应厚度 变化,会使得回采率降低。 3综合对比分析 如果选用大采高分层开采工艺,下分层回采中不 可避免地会岀现煤柱和煤皮留设损失,并会在一定程 上接101页 表1运行维护台账信息肓 设备故障类型运行状态处理周期故障原因 甲类停机立即处理电、机械停、断、损坏 乙类在运行检修立即处理环境、电、机械故障 丙类在运行,到期检修到期处理环境、机械故障 当岀现甲类故障,机电设备停机时,应参考甲类 故障原因排查表,从供配电、设备电路、机械故障导 致的停机、断电、损坏故障等方面逐一查找,并从台 账信息中的故障检修树形图中找岀解决办法,用最短 的时间恢复,保障生产;乙类故障则是环境、电、机 械故障导致的设备运行状态不良,同样建立故障检修 树形图并解决;丙类故障指有安全隐患,但目前不影 响生产,可以在周期维保中一并解决。 5结语 通过对煤矿机电实施信息化安全管理,实现了机 度上对巷道维护造成负面影响;如果选用综放开采工 艺,不仅能够实现2煤层的一次性回采,还能够显著 优化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并大幅简化生产系统,便 捷日常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投入。虽然坚硬的顶板会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冒放效果,但采取针对性的人工预 裂措施可以有效规避相关问题。 图1分层开采平面布设示意图 4结语 采煤工艺的正确选择不仅能够提升回采作业效率, 增加收益,还能够降低回采作业管理操作难度,提高 回采作业安全。因此,在生产实际中,矿井管理者应 当进行针对性的总结分析,结合实际地质状况选择最 佳的采煤工艺,实现采煤作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孙东飞.彬长矿区多重灾害条件下工作面采煤方法及工艺参 数研究[J].煤炭工程,2019 4 1-5. [2] 郑建平.复杂厚煤层回采工作面采煤方法研究[J].煤矿开采, 2018,23 3 25-29. [3] 李建强.大倾角厚煤层综放开采综合技术探析[J].能源与节 能,20185139-140. [4] 拓龙龙,吴震,张宏波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成套装备 与技术研究[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72136-37. [5] 侯建国.厚煤层采煤方法的选择与实例分析[J].机械管理开 发,2017,329 102-103. 责任编辑白洁 电从故障排查到检修的信息分类和数据存储,实现了 对煤矿机电进行高效、精准、可溯性的管理,改变了 以往机电靠经验检修的困境,提升了煤矿生产效率, 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在以往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构 架的基础上,提岀了三级安全评估模型,并对不同类 型的故障进行分类,优化了巡检维护流程。但煤矿机 电的安全管理仍需更精准地划分模型,今后将针对生 产中的设备故障、低质风险等要素进行大数据统计与 分析,并通过相关计算实现精准的故障分类,提升煤 矿生产安全性,实现科学管理。 参考文献 [1] 牛国亮.地方煤矿机电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J]煤矿安全, 2011,424 190-192. [2] 马骥.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研究[J].科技与生活, 2014,291441. 责任编辑刘晓芳 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