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果原生铝土矿的物源多样性(1).pdf
第 1 3卷 第 5期 2 0 1 0年 9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o u r n a l o f H u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 V o l . 1 3N o . 5 S e p . 2 0 1 0 ■ 文学研究 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中的妇女形像① 姚莉苹 ( 吉首大学 师范学院中文系, 湖南 吉首 4 1 6 0 0 0 ) 摘 要 土地革命时期, 伴随着湘鄂西苏区的妇女解放运动, 湘鄂西土家、 苗、 汉各族妇女, 积极投身于伟大的革命斗 争。作为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 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中有相当篇幅真实地反映了苏区各族妇女投身和参加革 命的历史事实, 塑造了湘鄂西苏区妇女的群体形象。红色歌谣表现了湘鄂西妇女与封建势力进行彻底抗争的精神风貌; 红 色歌谣里的湘鄂西苏区妇女是拥军的模范; 红色歌谣里的湘鄂西苏区妇女是拿起枪杆, 投身革命的英勇无畏的战士。这些 形象记录了苏区妇女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 丰富了民间文学中妇女形象的内涵, 展示了苏区妇女的精神风貌。 关键词 湘鄂西苏区; 红色歌谣; 妇女形象 中图分类号 I 2 1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7 8 3 5 ( 2 0 1 0 ) 0 5- 0 1 0 2- 0 4 土地革命时期, 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在血与 火的战争硝烟中, 活跃着苏区土家、 苗、 汉各族妇女 的身影。她们做军鞋, 救伤员, 支持丈夫参加红军, 掩护红军战士, 有的投身革命, 毅然决然走向战场、 刑场, 美丽的生命之花陨落在这块有着光荣革命传 统的红色土地上。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 作为那个 特殊的历史时期的文化产物, 其中有相当篇幅真实 地反映了苏区各族妇女投身和参加革命的历史事 实, 记录了苏区妇女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 这些歌谣展示了苏区妇女的精神面貌, 重塑了民间 文学中的妇女群像, 是我们从民间文学的角度认识 战争年代湘鄂西苏区妇女形象、 气质、 精神的宝贵 资料。 一 湘鄂西苏区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解放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 任 何社会变革如果缺少妇女的参与都是不彻底的。 马克思、 恩格斯曾经说过 “ 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 人也都知道, 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 会变革。 ” [ 1 ] 5 7 1在湘鄂西苏区, 妇女解放运动是与轰 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实践紧密相连的。湘鄂西革命 根据地创建初期, 中共湘鄂西特委就把妇女的翻身 解放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掀起了妇女解放运动 的浪潮。 首先是在经济上, 实行男女经济平等, 平均分 配土地。1 9 3 0年 9月中共鄂西特委第一次紧急会 议通过的 关于土地问题决议案大纲 规定 “ 凡在 苏维埃区域内无地及少地的农民, 不论男女老幼, 有分得土地的权利。 ” [ 2 ] 2 2 51 9 3 0年 1 0月湘鄂西第 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 土地革命法 规定“ 没 收的土地由政府召集群众大会讨论、 平均分配给无 地和少地的农民, 男女老幼均可分得土地。 ” [ 2 ] 2 1 0妇 女在经济上享有与男子同等的权利, 这是妇女解放 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它极大地提高了妇女的经济 地位, 进而提高了妇女在家庭中和社会上的话 语权。 其次是从制度上保障男女婚姻自由与平等。 苏区禁止、 废除一切不健康的婚姻形式, 提倡婚姻 自由。1 9 3 0年 1 0月湘鄂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 会通过的 湘鄂西苏维埃法令 中婚姻法规定 “ 婚 姻须得双方的同意, 有双方填写志愿书, 交政府登 记, 发给婚姻证书, 即为有效。 ” “ 禁止买卖婚姻和 变相的买卖婚姻” , “ 禁止包办婚姻” , “ 废止童养媳 制度” , “ 禁止逼婚返媳, 早婚早嫁。 ” [ 2 ] 6 8 8在保障结 201 ①收稿日期 2 0 1 0- 0 6- 2 1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 0 8 X Z W0 2 2 ) ; 2 0 0 9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0 9 Y B B 3 3 9 ) 作者简介 姚莉苹( 1 9 6 2- ) , 女, 湖南保靖人, 硕士, 副教授, 主要从事民间文艺研究。 婚自由的同时, 也规定男女双方有离婚自由, 并对 离婚中妇女作出保障性规定。婚姻自由与平等, 解 开了几千年来套在妇女身上的绳索, 使得她们身心 获得了空前的解放。 再次, 苏区还强调妇女的参政议政和受教育的 权利。苏区成立了各种妇女协会, 组织和“ 号召妇 女参加生产的竞赛突击, 参加文化革命, 参加苏维 埃的 管 理, 参 加 红 军 的 后 勤 服 务,参 加 赤 卫 队。 ” [ 3 ] 5 0苏区举办各类学校, 大力开展对妇女的文 化教育, “ 如沔阳县第十一区( 小沙口) 有 3 2个村 办起了夜校, 男女老少学员达两万余名, 妇女占三 分之二。 ” [ 2 ] 6 6 9“ 湘鄂西特委在朱河开办女子联业 学校, 招收 1 5至 2 2岁的女生 4 8人, 每日学习手工 技术, 操练军事和政治理论。列宁学校条例也明确 规定 “ 凡满学龄之女子, 必 须 到 列 宁 学 校 读 书。 ” [ 2 ] 6 5 2 这些上了学校、 接受了新思想的妇女高兴 地唱道 “ 斗字不识苦难当, 世世代代睁眼盲, 红军 教我开眼界, 贫苦妇女上学堂。 ” [ 4 ] 4 0全新的生活, 对未来的憧憬与向往, 激发起她们空前的学习热 情, “ 识字识到五更头, 芯尽油干不用愁, 点支长香 作灯芯, 滴串汗水当灯油。 ” [ 4 ] 5 6 湘鄂西苏区的妇女解放运动伴随着根据地的 建立而开展得轰轰烈烈, 它启发了广大妇女的觉 悟, 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妇女的革命热情, 觉醒和解 放了的土家、 苗、 汉各族妇女, 冲破封建藩篱, 积极 投身到这场伟大的革命斗争中, 谱写了气壮山河、 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 二 红色歌谣里妇女形象的具体分析 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里展示的不是某一个女 性的个体形象, 而是革命战争年代湘鄂西妇女的群 像。今天我们无法从一首红色歌谣里窥见到湘鄂 西女性的全部风采, 但当我们把历史留下的如珠玑 一般的歌谣连缀起来时,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浮 雕般的群体塑像。她们活在歌谣里, 也活在民众的 心中。 红色歌谣表现了湘鄂西妇女与封建势力进行 彻底抗争的精神风貌。旧时的湘鄂西也和全国各 地一样, 妇女深受三从四德的压迫, 政权、 族权、 神 权、 夫权四大绳索, 束缚着妇女的思想与手脚, 广大 劳动妇女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承受着社会强加给 她们的无尽苦难与屈辱, 因而她们有着改变命运和 生存状况的强烈要求。“ 天下事情太不平, 我们妇 女不是人, 一切权利都无份, 穿耳缠足守闺门, 买卖 婚姻害死人。 ” [ 4 ] 1 6 9“ 我们妇女受压迫, 说起真 伤心, 什么礼教三从四德一些害人坑无才是德 束缚思想, 不许出大门, 喜今日世界革命, 男女 才平等, 最快乐自由结婚, 双方自由定。希望大家 放足剪发, 一致去斗争; 砸碎枷锁求得自由, 我们才 甘心。愿我们妇女同胞都起来, 大家谋解放; 铲除 阶级打倒旧礼教, 女权都提倡。速将足放开快去读 书, 女权有保障; 男女平等努力齐奋斗, 不必存观望 ” [ 5 ] 1 5 3这些歌谣既是妇女们对封建礼教的血泪 控诉, 也是他们争自由, 求解放的心声, 同时还是她 们勇敢地与封建礼教进行斗争的具体表现。让妇 女缠足, 是男人给女人上的一把锁, 使得她们失去 了走出家门的最基本的身体条件, 放足就是妇女们 觉醒后的革命行动 “ 三尺脚带用力来扯断, 拿斧头, 把裹脚, 砍得稀巴烂文明鞋, 来穿上, 再 把 洋 袜 换。 两 脚 迈 开 向 前 走,真 正 好 看。 ” [ 5 ] 1 6 1一改往日受压迫、 被扭曲, 逆来顺受的形 象, 妇女们勇敢地砸开了柔软但却禁锢了自己千百 年的枷锁。砍烂裹脚, 解放的不仅仅是妇女的双 脚, 更是他们的思想, 深受压迫的妇女们一旦觉醒 就将成为革命的生力军。 红色歌谣里的湘鄂西妇女是拥军支前的模范。 她们深明大义, 舍小家, 为大家, 把自己的亲人送到 战场上。 郎当红军妹在家, 家中事情莫牵挂, 住在家里 一人好, 当了红军好大家。 郎当红军妹在家 郎跟贺龙当红军, 我带娃娃做阳春, 十年不回 十年等, 总有一天转回程。 郎跟贺龙当红军 送儿送女当红军, 送一村来又一村, 嘱咐儿女 把敌杀, 得胜回来看双亲。 送儿送女当红军 这些歌谣是当年妻子送郎上战场、 父母送儿杀 敌人的真实写照, 从这些朴素的话语, 殷殷的嘱托 中, 我们看到了苏区妇女坚贞不屈的守望, 坚定不 移的信念和宽广博大的胸怀。史料记载“ 从 1 9 3 5 年 1月到 1 0月, 永保县参军人数约六千人, 郭亮县 (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期创建的第一个县级苏 维埃政权, 在永顺县东北部。笔者注) [ 6 ] 8 9约四千 人” 。“ 1 9 3 5年 6月下旬, 桑植洪家关一带就有白 族、 土家族、 汉族农民一千余人参军。 ” [ 6 ] 9 0鄂西来 凤县猛洞一带, 在 1 9 3 5年初的一次扩红中就有 5 0 0余名土家族、 苗族青年参加了红军[ 6 ] 1 1 9。1 9 3 5 年 7月, 红二、 六军团长征前夕, 红军在桑植就扩编 了两个师。革命不是为了牺牲, 而是为了奔向幸 福, 但在实现幸福的过程中, 却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这些数字的背后, 是苏区妇女默默的牺牲和伟大的 奉献。 不仅如此, 她们自己亲手给红军做军鞋, 洗衣 服, 救护红军伤病员。“ 手提竹篮到湖旁, 我帮红 军洗军装, 情意染透湖乡水, 醉得千里荷花香。 ” 301 [ 4 ] 3 9这首歌谣表现的是苏区妇女给红军洗衣裳的 情景, 一举一动, 都透着深情厚意, 歌谣用夸张的手 法表现了苏区妇女对红军的拥戴之情。 “ 一更月儿圆, 姐妹坐窗前, 翻开麻篮抽丝线, 做双鞋子是给红军哥哥穿。飞针又走线, 越做心越 甜, 红军哥哥是针我们是线, 红军哥哥引路我们永 向前。 ” 这首歌谣真实地记录了当年苏区妇女为红 军做军鞋的事实, 她们通宵达旦, 飞针走线, 真是针 针缝进姐妹情, 线线穿起情意长。据 湘鄂川黔革 命根据地地史稿 记载 1 9 3 4年冬“ 永保县送交军 鞋五千二百双, 郭亮县送交军鞋五千八百双, 桑植 县送交草鞋五千多双、 布鞋五千六百多双。大庸县 有妇女四十余人加入了当时缝纫军服的缝工连, 战 胜了重重困难, 夜以继日, 加紧生产, 将一批批被服 鞋帽送到红军战士手里。 ”[ 6 ] 9 0 “ 我接红军来养伤, 用斗包谷熬沙糖, 一回熬 得糖 八 两, 两 回 熬 得 一 斤 糖,漫 漫 熬 给 红 军 尝。 ” [ 4 ] 3 9在那物质极其匮乏的战争年代, 一斗包谷 可以供全家人吃好些天, 可为了让红军早日养好 伤, “ 我” 却拿来熬沙糖, 这朴素、 慷慨的情怀不禁 令人动容。 在红色歌谣里, 湘鄂西苏区妇女是拿起枪杆, 投身革命的英勇无畏的战士。“ 小妹今年一十七, 收拾打扮去扛枪, 投奔红军四处闯” [ 5 ] 1 6 4妇女 们不仅在后方积极支持革命, 还义无反顾地走向战 场。十七岁的花样年华, 不爱红妆爱武装。这些投 身革命的湘鄂西妇女, 与男人们一样, 在枪林弹雨 里冲锋陷阵, 在敌人的屠刀面前宁死不屈。贺龙的 大姐贺英、 妹妹贺满姑就是她们中的典型代表。 1 9 2 8年初当贺龙、 周逸群代表中国共产党来到湘 鄂西开辟革命根据地时, 贺英把她手下的一千余人 交给了贺龙, 由于贺英的支持, 贺龙迅速集聚了一 支约三千余人的工农革命军, 这是贺龙到湘鄂西后 建立的第一支工农革命武装。在湘鄂西贺英是能 征善战、 叱咤风云, 为革命屡建功勋的女英雄。 一更子里呀想贺英, 支持贺龙闹革命, 红军初 建立呀, 姐呀你建军费尽心, 香大姐呀, 你送枪又 送人, 你是红军的帖心人。 二更子里呀想贺英, 带我们建政权掌大印, 领 俺打土豪呀, 姐呀你 从来不留情, 香大姐呀, 你 吃尽苦和辛, 踏遍湘鄂西为人民。 三更子里呀想贺英, 坚持武装闹革命, 建立游 击队呀, 姐呀你保卫我穷人, 香大姐呀, 你是我们 的好司令, 手使双枪威震敌人。 四更子里呀想贺英, 单枪匹马会神兵, 收编一 个团啦, 姐呀你扩大我红军, 香大姐呀, 是我们的 女将军, 一往无前建立奇勋。 五更子里呀想贺英, 赤胆忠心为革命, 艰苦岁 月里呀, 姐呀你闯山救红军, 香大姐呀, 是烈火见 真金, 丰功伟绩万古垂青。 [ 7 ] 1 1 2 这首广为流传的 想念香大姐 的歌谣, 高度 概括了贺英烈士一生的革命功绩, 充分表达了人民 对贺英的怀念之情。“ 求真理, 离夫别子勇斗人间 妖魔, 为革命, 碎玉沉珠堪称女中豪杰。 ” 这是湘鄂 西苏区人民对贺满姑烈士革命一生的赞美。1 9 2 8 年 9月, 贺满姑英勇不屈, 大义凛然牺牲在敌人的 屠刀之下, 其精神横贯长空。在湘鄂西像这样的女 英雄何止贺英、 贺满姑姐妹。千千万万湘鄂西女儿 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洒在了湘鄂西这块英雄的热 土上。王长姑、 梁叫妹、 罗二妹、 陈二妹、 梁成菊、 范 琴芳等女英烈的名字永载史册。1 9 3 5年 4月, 桑 植普子塔地区( 现冉家坪村) 一支以土家族为主、 有三十多人参加的红军女儿队, 配合红军与敌陈耀 汉部作战, 表现非常顽强。后来这支女儿队的正副 队长被俘, 坚贞不屈, 均牺牲在敌人的酷刑之 下[ 6 ] 1 1 9。笔者在调查时了解到, 在湘鄂西, 从 1 9 3 4 到底到 1 9 3 5年底, 短短一年时间, 湘鄂川黔革命根 据地先后建立了 2 1 8支红军女儿队, 总数超过万 余人。 三 红色歌谣中妇女形象的价值 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里的妇女形象告诉我们 湘鄂西各族妇女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她 们都是非常普通的农村妇女, 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成 长。为了革命, 她们大搞生产, 节衣缩食支援前方。 她们宁肯自己勒紧裤带, 靠挖蕨打葛充饥, 也不让 亲人红军挨饿。为了革命, 她们奉献了丈夫, 奉献 了儿女, 奉献了家庭。为了革命, 她们牺牲了幸福, 牺牲了青春, 牺牲了生命。笔者在贺龙元帅家乡桑 植调查时了解到 解放初期, 桑植有三千红色寡妇, 她们在家里忍受千难万苦, 坚强不屈地等待。著名 红军将领贺锦斋的妻子戴桂香竟等待了 6 8年, 直 到她去世, 都不知道贺锦斋同志已经为革命捐躯, 还在念叨贺锦斋打仗去了, 打完仗了就会回来。她 们是那样的平凡, 又是那样的伟大。在那艰苦卓绝 的战争岁月里, 她们为中国革命贡献了自己全部的 力量。 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里的妇女形象丰富了民 间文学中妇女形象的内涵。传统的湘鄂西民间文 学中的妇女形象丰富多彩, 概括起来有巧女形象, 傻女形象, 恶婆婆形象, 懒媳妇形象等。这些类型 的女性形象或因机智能干赢得人们的称赞, 或因憨 痴愚蠢博取人们的一笑, 或因蛇蝎心肠引起人们的 憎恨, 或因好逸恶劳招致人们的厌恶。不容置疑这 些女性形象凝聚着民间的德性精神, 是民众情感与 好恶的体现。但是这些女性形象却没有湘鄂西苏 401 区红色歌谣里的女性形象那样具有强烈的震撼人 心的力量。在红色歌谣里, 湘鄂西女性勇敢, 忠贞, 壮烈, 有坚定的信念, 有坚强的意志, 有淳厚的情 意, 有火热的心肠。“ 要脑袋你就取, 奴家怎能对 你把头低, 湖东湖西去打听, 谁不知道我是红军 妻。 ” [ 5 ] 1 6 6 这种豪迈与壮烈, 这种精神与气质是传统 的民间文学中女性形象所稀缺的, 她们出现在民间 文学的形象系列中, 给民间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 亮丽的色彩和昂扬悲壮的基调。 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中的妇女形象, 展示了中 国农村妇女的精神风貌。中国农村妇女是最能吃 大苦, 耐大劳的, 她们朴素、 坚韧、 勤劳、 克己待人, 这是中国农村妇女的传统美德, 这种传统美德与当 时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就构成了中国农村妇女的精 神风貌。具体说来就是她们有远大的革命理想, 有 坚定的革命行动, 有朴素宽广的胸怀, 所求太少, 奉 献太多, 而这其中最核心的成分就是不求回报的奉 献。战争年代, 她们拼尽所有支援革命, 革命胜利 后, 她们仍然过着寻常的、 简朴的生活, 似乎忘记了 自己曾经豁出身家性命支持过中国革命。她们不 会邀功, 也无处行赏, 朴素得就像脚下的大地。在 湘鄂西至今还流传着许多令人感慨万千的故事。 湘西永顺土家族妇女田三姐, 曾经在虎狼窝里, 冒 着生命危险救护红军伤员张排长, 建国后, 张排长 已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 1 9 6 0年, 当年的张排长回 到湘西寻找田三姐, 可饥荒年月, 田三姐已经进深 山挖葛去了。这绝不是“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 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似的浪漫, 在这些纯 朴、 仁厚的湘西妇女面前, 我们唯有崇敬。 总之, 湘鄂西苏区红色歌谣, 为我们展现了湘 鄂西妇女的精神和风采, 透过这些歌谣, 我们看到 湘鄂西妇女在革命战争年代, 为着革命的胜利舍身 舍家, 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她们不仅参与了 缔造新中国的伟大斗争, 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 神财富。时过境迁, 物换星移, 今天我们重新提起 她们, 不是在感伤地怀旧, 而是与一种精神, 一种信 仰对话。 参考文献 [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3 2卷) [ M] . 北京 人民出版 社, 1 9 7 2 . [ 2 ]湖南省财政厅.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摘 编[ G ] .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 9 9 8 . [ 3 ]湘鄂川黔苏区革命文化史料编写组. 湘鄂川黔苏区革 命文化史料汇编[ G ] .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1 9 9 5 . [ 4 ]彭佑明. 湘鄂西苏区歌谣[ M] . 北京 中国民间文艺出 版社, 1 9 8 9 . [ 5 ]古 源. 扛着梭镖跟贺龙[ M] . 北京 中国民间文艺出 版社, 1 9 8 8 . [ 6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史稿编写组.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 地史稿[ M] . 长沙 湖南人民出版社, 1 9 8 5 . [ 7 ]陈金钟. 桑植白族民歌选[ M] . 昆明 云南美术出版 社, 2 0 0 3 . T h eWo me n sI ma g e si nt h e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B a l l a d si n t h eR e dR e g i o no f H u n a n ,H u b e i a n dJ i a n g x i A r e a s Y A OL i - p i n g ( T e a c h e r s C o l l e g e ,J i s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J i s h o u4 1 6 0 0 0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D u r i n g t h e 2 n d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C i v i l Wa r o f C h i n a ,t h e w o m e no f T u j i a ,M i a o a n dH a nn a t i o n a l i t i e s i nt h eR e dR e g i o no f H u n a n ,H u b e i a n dJ i a n g x i A r e a s w e r e a c t i v e l y c o m m i t t e dt o g r e a t c a u s e o f r e v o l u t i o n .T h e r e db a l l a d s ,w h i c ha r e c o n s i d e r e da s a u n i q u e l e g a c y o f t h e s p e c i a l p e r i o d ,e x i s t a l o t o f v i v i dd e s c r i p t i o n s a b o u t t h ef a c t s t h a t t h e w o m e no f t h a t t i m e w e r e i n v o l v e di nt h e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a f f a i r s , a n dt h e w o m e n s i n t e g r a t e di m a g e s i nt h e r e da r e a s w e r e l i v e l y p o r t r a y e d . I t i s e a s y t o f i n dt h e n a r r a t i o n s i nt h e r e db a l l a d s o nh o wt h e w o m e nr e v o l t e da g a i n s t t h ef e u d a l i s m ,h o wt h e yp r o v i d e dt h e i r s u p p o r t t ot h eR e dA r m ya n dh o wt h e yb r a v e l yp a r t i c i p a t e di n t h er e v o l u t i o nt h e m s e l v e s .A l l 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 s h a v em a d ea na u t h e n t i cr e c o r da b o u t t h eg r e a t c o n t r i b u t i o nd o n e b yt h e w o m e ni nt h e r e da r e a s t o C h i n e s e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c a u s e ,a n de n r i c h e dc o n n o t a t i o no f t h e w o m e n s i m a g e i n t h ef o l kl i t e r a t u r ea n dr e v e a l e dt h es p i r i t o f t h ew o m e ni nt h er e da r e a s . K e yw o r d s H u n a n ,H u b e i a n dJ i a n g x i r e da r e a s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b a l l a d ;w o m e n s i m a g e ( 责任编校 晏小敏) 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