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危险性动态预测的震动波CT技术研究.pdf
第 3 9卷第 2期 2 0 1 4年 2月 煤 炭 学 报 J OURN AL O F C HI NA C O AL S OC I ET Y V0 1 . 3 9 No. 2 F e b . 2 0 1 4 窦林名, 蔡武, 巩思园, 等. 冲击危险性动态预测的震动波 c T技术研究 [ J ] . 煤炭学报, 2 0 1 4 , 3 9 2 2 3 8 2 4 4 . d o i 1 0 . 1 3 2 2 5 / j . c n k i . j C C S . 2 0 1 3 . 2 0 1 6 Do u L i n mi n g , C a i Wu, Go n g S i y u a n, e t a 1 . D y n a mi c r i s k a s s e s s me n t o f r o c k b u r s t b a s e d O i l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s e i s mi c c o mp u t e d t o mo g r a p h y d e t e c t i o n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1 4 , 3 9 2 2 3 8 2 4 4 . d o i 1 0 . 1 3 2 2 5 / j . c n k i . j C C S . 2 0 1 3 . 2 0 1 6 冲击危险性 动态预测 的震动波 C T技术研 究 窦 林名 , 蔡 武 , 巩思园 , 韩 荣军 , 刘 军 1 . 中国矿业大学 煤炭 资源 与安全开采 国家重点实验室 , 江苏 徐州2 2 1 1 1 6 ; 2 . 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 江苏 徐州2 2 1 1 1 6 ; 3 . 义马煤业集 团股份有 限公 司, 河南 义马4 7 2 3 0 0 摘要 针对煤矿冲击灾害 日益频繁的现状, 在应力与纵波波速的试验 关系模 型基础上, 分析 了采 用纵波波速确定冲击危险的理论基础 , 建立了冲击危险性动 态预测评价的震动波 C T探测的技术 , 构建 了震动波 C T探测评价冲击危险性技 术指标波速异常系数 A 和波速梯度变化 系数 V G, 并给 出 了各指标的判别准则, 最后开展 了现场应用。研 究结果表明 , 对 于同一性质的岩体 , 纵 波波速反映 了冲击矿压发 生的强度条件 、 能量条件和动载诱 冲条件 ; 震动波 C T探 测技术能够对现场冲击危险 性做 出动态评价和预测 , 并能对卸压解危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进行指导和检验 。 关键词 冲击危险性; 纵波波速; 震动波 C T ; 波速异常系数; 波速梯度变化系数 中图分类号 T D 3 2 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 2 5 3 9 9 9 3 2 0 1 4 O 2 0 2 3 8 0 7 Dy na mi c r i s k a s s e s s m e n t o f r o c k b ur s t ba s e d o n t he t e c hno l o g y o f s e i s mi c c o mpu t e d t o mo g r a p hy de t e c t i o n D O U L i n . m i n g , C A I Wu 一 , G O N G S i y u a n , H A N R o n g j u n , L I U J u n 1 .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C o a l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S a f e Mi n i n g,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f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X u z h o u 2 2 1 1 1 6 , C h i n a ; 2 . S c h o o l ofMi n e s ,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fMi n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X u z h o u 2 2 1 1 1 6, C h i n a ; 3 . Y / m a C o a l G r o u p C o . , L t d , Y i ma 4 7 2 3 0 0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On a c c o u n t o f i n c r e a s i ng l y f r e q u e nt r o c k b u r s t ha z a r d s a t p r e s e n t ,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o f r o c k b u r s t 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t h r o u g h P wa v e v e l o c i t y wa s a na l y z e d b a s e d o n t h e e x p e rime n t r e l a t i o n mo d e l o f s t r e s s a n d P wa v e v e l o c i t y. Me a n w h i l e ,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r o c k b u r s t r i s k a s s e s s me n t w 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h r o u g h s e i s mi c c o mp u t e d t o mo g r a p h y d e t e c t i o n, wh i c h c o n t a i n s a s s e s s me n t p a r a me t e r s o f wa v e v e l o c i t y a n o ma l y A a nd wa v e v e l o c i t y g r a di e n t a n o ma l y V G. Th e c r i t e r i o n o f t h e s e pa r a me t e r s wa s d o c ume n t e d. F i n a l l y, t he a s s e s s me n t t e c hn o l o g y wa s v e rifi e d b y pr a c t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Th e r e s u hs s h o w t h a t P wa v e v e l o c i t y r e f l e c t s t h e s t r e n g t h c rit e r i o n, e n e r g y c r i t e r i o n a nd d y n a mi c l o a d c r i t e rio n f o r r o c k b u r s t a s f o r t h e r o c k ma s s wi t h t h e s a me p r o pe r t i e s . Th e s e i s mi c c o mp ut e d t o mo g r a p h y d e t e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y i s f e a s i b l e for r o c k b u r s t r i s k a s s e s s me n t . I t c a n g i v e g u i d a n c e o n t h e i mpl e me n t o f ris k r e l i e f me a s u r e s a n d c h e c k t he e f f e c t o f t h e me a s u r e s . Ke y wo r ds r o c k b u r s t ris k; P wa v e v e l o c i t y; s e i s mi c c o mp u t e d t o mo g r a p h y; wa v e v e l o c i t y a no ma l y; wa v e v e l o c i t y g r a d i e n t a n o ma l y 随着煤炭开采深度和强度的增大, 冲击矿压已成 为煤矿普遍 的安全 问题 ] 。这种工程灾害是煤岩变 形破裂动态演化导致的突发性灾害, 对其诱发动态过 程的监测 、 有效预警 , 是防止灾害发生的关键 , 也是世 收稿 日期 2 0 1 3 1 0 2 5 责任编辑 王婉沽 基金项 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 7 3 资助项 目 2 0 1 0 C B 2 2 6 8 0 5 ; 国家 自然基金和神华 集团有限公 司联合 资助项 目 5 1 1 7 4 2 8 5 ; 江苏 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 目 S Z B F 2 0 1 1 - 6 一 B 3 5 作者简 介 窦林名 1 9 6 3 一 , 男 , 青海平安人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E - ma i l l m d o u 1 2 6 . c o rn。通讯作 者 蔡武 1 9 8 8 一 , 男 , 湖南桃 江人 , 博 士研究生 。E - m a i l a a a c a i w u 1 2 6 . C O IT I 第2期 窦林名等 冲击危险性动态预测的震动波 C T技术研究 2 3 9 界性难题 , 其监测预警研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科技 问 题。 目前 , 冲击 矿压 的监 测方 法 主要包 括 微震 监 测[ 2 - 5 ] 、 电磁辐射监测 ] 、 声发射监测 ] 、 钻屑量 监测 、 应力监测 卜 等。近年来 , 震动波 C T技术 作为一种新的地球物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工程与地 质诊断 , 目前已成为井下采矿过程中勘探 断层 、 松动 圈、 隐藏裂隙、 应力状态等方面的有力工具 。特别 是将震动波 c T技术和微震实时监测相结合 , 是冲击 危险评价和预测的最新发展方向。根据其震源的来 源不同 , 震动波 C T技术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彭 苏萍 、 D u等 将主动 c T技术应用 于地质构造勘 探 , 采探对 比分析表 明, 该技术探测精度高 , 构造线性 成像 明显 。F r i e d e l 等 纠利用 主动 c T技术 研究 了 L u c k y F r i d a y 银矿开采和残留矿柱 区域上的应力分布 特征 , 结果显示波速变化与开采引起的应力转移分布 一 致。窦林名等l 1 引采取 主动 c T方 法在兖州济 宁 3号井煤矿 1 6 3 0 2 C工作面研究了波速分布与强矿震 分布的关系 , 发现强矿震落入 冲击危险预警 区域 内的 准确率较高 , 证 明了主动 C T方法在监测 和预警冲击 矿压或强矿震危险分布 的可行性 。王书文等 驯根 据波速异常率和波速分 区特征 , 将主动 C T技术应用 于采煤工作面 内断层展布的探测和工作面超前支承 压力分布的划定 , 并依此提 出了冲击 危险性评价模 型。由于受到巷道分布和炸药激发震动波能量客观 条件限制 , 主动 C T技术监测强矿震或冲击危险的范 围较小 , 并且实施该技术 的劳动和经济成本也较高 , 导致该方法在应用推广方面受到了一定 的限制。鉴 于此缺点 , L u o等 将 工作 面采煤机连续 割煤诱发 的震动信号作为激发源 , 并在两巷布置若 干检波器 , 对传统的主动 C T进行 了一次创新性 的改进。L u x b a c h e r l 2 、H o s s e i n i 等 采 用被动 C T技术 , 以 自然 发生的矿震作为激发源对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 P波 速度分布进行了反演 , 发现高应力支承压力区与高波 速区吻合较好 。L u r k a 利 用被动 C T技术 对波兰 Z a b r z e B i e l s z o w i c e等煤矿冲击危险进行评价 , 发现 冲 击或强矿震往往出现在高波速 区和高波速变化梯度 区。因此 , 震动波被动 C T技术用于探测大范围冲击 或强矿震危险分布是可行 的, 在冲击矿压危险研究上 必将成为一个强有利的监测手段 , 是未来 国内外发展 的一个大趋势和方向。 本文在应力与纵波波速的试验关系模型基础上 , 分析了震动波 C T技术探测评 价冲击危险性 的理论 基础, 构建了震动波 C T 探测技术指标及其判别临界 值。最后, 将该技术应用于现场冲击危险性的探。贝 0 评 价和卸压解危措施实施的指导与效果检验 , 实践表 明 该技术应用效果 良好 。 1 震 动波 C T探测技术 1 . 1 理论基础 强度理论 认 为 , 当煤岩体所受 的应力超过煤 岩体本身的强度极 限, 即满足强度条件 , 才有可能发 生冲击矿压。关系式如下 一O- ≥ 1 1 式中, o r 为煤岩体所受应力 ; 为煤岩体强度 。 对于均质、 各 向同性连续介质体 , 震动波的传播 与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及其在煤岩体 中产生 的动载 荷 可表示为 √ 1 一 2 王, E 匠 3 2 ;一 ; { ㈩ 式中, , 分别为 P波、 s波传播的速度; 为泊松 比, 0 ≤ ≤0 . 5; E为弹性模 量 ; p为煤 岩介质密 度 ; f l P , 分别为 P波 、 s波产生 的动载 ; / p p , 分别为质点由P波、 s 波传播引起的峰值震动速度。 综上所述 , 对于同一性质的煤岩体 , 根据地震波 的传播速度可确定煤岩体的物理力学特性。深入分 析发现 , 地震波波速间接反映了冲击矿压发生 的强度 条件 、 能量条件和动载诱 冲条件 1 强度条件。研究结果 表明, 应力与波速之 间存在幂 函数关 系。即震动波 速越高 , 所受应 力越 大, 超过其煤岩体强度 的可能性就越大 , 冲击危险性 就越高 , 反映了强度条件 。 2 能量条件。式 2 , 3 表 明, 弹性模量与波 速在弹性阶段呈正相关关系。即波速越大 , 对应的弹 性模量就越大, 则煤岩体变形储存能量的能力越高, 刚度也就越强 , 抵抗变形破坏的能力就越大 , 反映 了 能量条件。 3 动载诱冲条件 。式 4 表明, 震源能量越大 , 传播到煤岩介质质点速度的峰值速度就越大, 动载荷 就越高, 越容易形成冲击 。另外 , 对 于同一性质的煤 岩体 , 介质密度相等 , 此时, 波速越高的区域受到强矿 震扰动比其他低波速区域更容易形成冲击矿压 。 1 . 2技术原理 利用人工诱发或 自然发生的一 系列震源和井下 安置的一系列检波器 , 根据检波器与震源之间的距离 煤 炭 学 报 2 0 1 4 年第3 9 卷 L和检波器接收到的初至旅行 时间 来反演波速分 布 V , _y , 或慢度 s x , y , 。 1 / V , y , 。假设第 i 个震动波的传播路径为 t, 其旅行时为 , 具体关 系 可表示为 L 一 5 s X , y , z d L 6 ∑d ij S j 1 , ⋯, Ⅳ 7 式中 , d 为第 i 条 震动波射线 穿过第 个 网格 的长 度; N为射线总数; 为网格数量。 震动波 C T技术根据震源 的来源不 同可分为主 动 c T和被动 C T , 其中, 主动 c T的震源位置已知, 而 被动 C T的震源位置未知 图 1 。对于新安装微震监 测系统的煤矿 , 需事先根据常值速度模型估计震源位 置, 并作为模型输入的初始值。反演求解计算过程 中 , 每改变一次速度模型 , 需重新进行震源位置的计 算 , 并修改传播射线的起点位置。按上述方式反复迭 代计算 , 直到残差小于给定门槛值或达到最大迭代次 数 。为求解大规模 问题 , 本文采用 S I R T迭代反演算 法 件 统台站 图 1 震 动波 C T探测技术不意 F i g . 1 S k e t c h ma p o f s e i s mi c C T t e c h n o l o g y 1 . 3评价指标的建立 岩层破裂需要应力及变形 的空间条件 , 如图 2所 示 , 工作面开采后所形成的采空区导致上覆岩层重量 加载到其临近的支撑区域 C , 形成一侧应力降低区与 一 侧高应力集中区, 在没有额外力 的作用 下 , 两者的 存在总是相辅相成的。由纵波波速与应力之间的试 验关系模型知, 断裂带区域 A对应一个低波速区 , 而 在应力集 中区域则对应高波速区, 在这 2个 区域之间 是从高波速向低波速过渡的一个区域, 即波速变化梯 度较大的区域 B , 该区域的煤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受 约束能力相对较弱 , 在载荷一致 的情况下将 比均匀受 载的煤岩体更易发生失稳破坏。研究 亦表明, 强 矿震不仅发生在高波速区域 , 也发生在波速梯度变化 明显的区域 。所 以梯度变化较大 的区域也是冲击危 险的区域。 攫 矬 帝 披 埋 梯 厝 / \ 廊 系 . } -. 。 ,, f 、 、 、厩 ~ . { i 、 厩 麓 I. ‘I . .I. I。. I .. I . .I . I _ 五 b k 。 ■ ■■_ 謇体煤I 采空区 一 I 实体煤一 图2 工作面开采后的上覆岩层结构及波速分布示意 F i g . 2 Ve r t i c a l c r o s s s e c t i o n v i e w o f s t r a t a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v e l o c i t y a f t e r e x c a v a t i o n 如图2所示 , C区域应力高且集 中程度大 , 相对 其他区域将 出现纵波波速的正异常 , 而 A区域为应 力降低区, 纵波波速将 出现负异常。因此可构建震动 波速异常系数 A 如下 口 一口 a A 一 8 “ 其中, 为模型波速的平均值。表 1 为根据实验结果 确定 的波速正异常变化与应力集 中程度之问的关系, 表 2为波速负异常变化与煤岩体弱化程度之间的关 系。 表 1 波速正异常变化 与应 力集 中程度关系 Ta bl e 1 The r e l a tio n be t we e n po s i tive a no m a l i e s o f wa ve s pe e d and s t r e s s c o nc e nt r at i on 表 2波速 负异常变化 与弱化程度之间的关 系 Tab l e 2 The r e l at i o n b e t we e n ne g at i v e ano mal i e s o f wa ve s pe e d a nd we ake n i ng l e v e l 针对 B区域 , 为利 用波速变化的梯度值探测评 价冲击危险 , 构建如 下波速梯度变化 系数 V G 单位 第 2期 窦林名等 冲击危险性动态预测的震动波 C T技术研究 为 m / s G r a d 9 式 中, G r a d为反演区域一点 的波速变化梯度 , 单位 为 1 / s 。表 3为 值对应冲击危险性之间的关系。 表 3 V G值与冲击危险之 间的关 系 Ta bl e 3 The r e l a t i o n be t we e n V G va l ue and r o c k b u r s t h a z a r d l e v e l 2现场应用 2 . 1 某矿 2 5 1 1 0工作面概况 某矿 2 5 1 1 0工作面采深 1 0 0 0 m左右 地面标高 5 5 1 ~ 5 9 6 m,工 作 面 煤 层 标 高- 3 9 0 . 0~ 一 4 5 1 . 6 m , 为 2 5采区东翼第 1个综放工作面 , 平均 采高 1 1 m, 主 采 21煤 层。21煤 层 平 均 厚度 1 1 . 5 m, 平均倾角 1 3 。 , 煤层上方依次为 1 8 m泥岩直 接顶 、 1 . 5 m厚 1 - 2煤 、 4 m泥岩和 1 9 0 m巨厚砂岩基 本顶 , 下方依次为 4 m泥岩直接底和 2 6 m砂岩基本 底 。井下四邻关系 图 3 东为 2 3采区下 山保 护煤 柱 , 南为 2 5区下部未采煤层 , 西为 2 5采 区下 山保护 煤柱 , 北为 2 5 0 9 0工作 面 一分层 已采 , 且 2 5 1 1 0上 巷布置于 2 5 0 9 0采空 区下方煤层中。 图 3某矿 2 5 1 1 0工作 面概况 F i g . 3 La y o ut o f LW251 1 0 i n c o a l mi n e 2 . 2 震动波 C T探测评价冲击危险 2 . 2 . 1 探测设备与方案 震动波 C T探测技术采用 的设备 为现场安装 的 微震监测系统 , 探测方案如图4所示 , 选取 2 0 1 2 - 0 5 0 8 0 6 0 7的震动波形作为反演数据。期 间监测 到 微震事件总数 2 0 1 个 , 其中满足条件的有效微震事件 1 0 1 个 , 形成射线 5 9 9条。大能量震动激发探头个数 较多 , 对于接受探头总数超过 1 0的震动事件 , 进行震 源定位时采用最多 1 0个探头 , 当中所有的 P波首次 到时的标记均 由人工进行 , 由此确定 的震源分布如图 4所示的空心 圆。 / I w//25/o/5司微鐾墨簪台站 一 图 4 探测方案 Fi g . 4 De t e c t i o n s c h e me 对形成 的射 线进 行 波速统 计 , 得 出最 小 波速 2 . 6 0 k r r ds , 最大波速 6 . 9 2 k lr d S , 平均波速 4 . 2 1 k r r d S 。通过统 计每个 波速 区间 内的射线 条数可 知 图 5 , P波波速主要集 中在 3 . 8 7 k m/ s 和 4 . 3 8 k m / s附 近 , 射线 总数分别 占总数的 5 2 . 6 %和 1 7 . 7 %。统计 分析说明该反演区域 P波波速变化较大 , 所以, 需建 立层状模型进行计算 , 网格划分为 5 0 x 2 8 x 4, X, Y , Z 方 向间距为 3 0 mX 3 0 mx 1 3 3 m, 模型从上到下波速在 2 . 6 0~ 6 . 0 0 k m / s 范围等梯度分布。 35 O 3 0 0 Ⅲ 】] 2 5 0 羹 o O 1 5 O 1 O O 5 0 ‘■■ L 2 . 8 5 3 . 3 6 3 . 8 7 4 - 3 8 4. 8 8 5 - 3 9 5 .9 O 6 .41 速度/ k m S 1 图 5 射线波速统计 Fi g . 5 St a t i s t i c s o f r a y v e l o c i t y 2 . 2 . 2 探测结果分析 选取 2 5 1 1 0工作面煤层平均标高一 4 0 0 m水平切 片的波速异常系数 A 和波速梯度变化系数 等值 线云图作为 2 5 1 1 0工作面的探测评价结果 , 如图 6, 7 所示 。根据波速正负异常变化 与应力集 中程度及弱 化程度之问的关系 表 1 , 2 , 划分 出2个强应力集 中 区域 B 1和 B 2 图6中蓝色曲线圈出 , 以及 3个强弱 化区域 R 1 , R 2和 R 3 图6中红色曲线圈出 。另外 , 根据波速梯度变化与冲击危险之间的关系 表 3 , 划 分出 5个强冲击危险区域 G l , G 2 , G 3 , G 4和 G 5 图 7 中黑色曲线圈出 。 1 B 1区域 。该 区域的形成与工作面超前支承 压力有关, 为冲击矿压频发区域。该区域走向上分布 范围为 1 0 0 m左右 , 与现场实际的工作面超前支承压 第 2期 窦林名等 冲击危险性动态预测的震动波 C T技术研究 2 4 3 垛 牲 燃 图 1 0 卸压措施实施方 案及 实施 后波速异常系数分布 Fi g .1 0 I mpl e me n t p l a n o f r i s k r e l i e f me a s ur e s a n d t h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w a v e v e l o c i t y a n o ma l y a f t e r t h e me a s u r e s 破碎带与实体煤之间的过渡正好表征出了高波速梯 度异常 , 由此可以得 出, 高波速梯度异常在 没有实施 卸压措施的前提下才能表征高冲击危险性 , 而实施卸 压措施后的高波速梯度异 常应表征卸压措施效果 的 有效性 , 即弱化程度的显著性。综上所述 , 震动波 C T 探测技术能很好地对各项卸压解危措施进行效果检 验 3 结 论 1 对于同一性质的岩体, 纵波波速反映了冲击 矿压发生的强度条件、 能量条件和动载诱冲条件 波 速越高, 所受应力越大, 超过其煤岩体强度的可能性 就越大; 波速越高, 对应的弹性模量越大, 煤岩体变形 储存能量的能力越 高, 刚度也就越强 , 抵抗变形破坏 的能力就越大 ; 对于波速越高的区域受到强矿震扰动 比其他低波速区域更容易形成冲击矿压。 2 由波速异常系数 A 和波速梯度异常系数 组成 的震动波 C T探测技术能够对现 场冲击 危险性 做出动态评价 , 并能对卸压解危措施的实施和效果进 行指导和检验 。 3 高波速梯度 系数在没有实施卸压措施 的前 提下才能表征高冲击危险性, 而实施卸压措施后的高 波速梯度异常应表征卸压措施效果的有效性 , 即弱化 程度的显著性 。 参考文献 [ 1 1 何满潮 , 钱七 虎. 深 部岩 体力 学基 础 [ M] . 北京 科学 出版 社 , 2 01 0. [ 2 ] [ 3 ] He Ma n c h a o , Q i a n Q i h u . T h e b a s i s o f d e e p r o c k me c h a n i c s [ M] . B e i j i n g S c i e n c e P r e s s , 2 0 1 0 . 姜福兴 , 杨淑华 , 成 云海 , 等. 煤 矿 冲击 地压 的微地 震监测 研究 [ J ] 地球 物理 学报 , 2 0 0 6 , 4 9 5 1 5 1 1 1 5 1 6 。 J i a n g Fu x i n g, Ya n g S h u h u a , Ch e n g Yu n h a i , e t a1. A s t u d y o n mi c r o s e i s m i c m o n i t o ri n g o f r o c k b u m t i n c o a l mi n e 『 J ]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G e o p h y s i c s , 2 0 0 6, 4 9 5 1 5 1 1 1 5 1 6 . 陆菜平, 窦林名 , 王耀峰, 等. 坚硬顶板诱发煤体冲击破坏的微 震效应 [ J ] . 地球物理学报 , 2 0 1 0 , 5 3 2 4 5 0 4 5 6 . L u Ca i p i n g , Do u L i n mi n g, W a n g Ya o f e n g , e t a1. Mi c r o s e i s mi c e f f e c t o f c o a l m a t e ri a l s r o c k b u r s t f a i l u r e i n d u c e d b y h a r d r o o f [ J1 . C h i n e s e J o u rna l Ge o p h y s i c s , 2 0 1 0, 5 3 2 4 5 0 4 5 6 . [ 4] 夏永学 , 康立 军, 齐庆新 , 等 . 基于微震监测的 5个 指标及其在 冲 击地压 预测 中的应用 [ J ] . 煤炭学报 , 2 0 1 0, 3 5 1 2 2 0 1 1 - 2 0 1 5 . Xi a Y o n g x u e , K a n g L ij u n , Q i Q i n g x i n , e t a 1 . F i v e i n d e x o f m i c r o s e i s m i c a n d t h e ir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r o c k b u r s t f o r e c a s t i o n[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1 0, 3 5 1 2 2 0 1 l 一 2 0 1 5 . [ 5 ] 吕进 国 , 潘立. 微震 预警 冲击地压 的时 间序 列方法 [ J ] . 煤炭 学报 , 2 0 1 0 , 3 5 1 2 2 0 0 2 2 0 0 5 . Lt i J i n g u o, P a n Li .Mi c r o s e i s mi c p r e d i c t i n g c o a l b u mp b y t i me s e t i e s me t h o d [ J ] . J o u rna l o f C h i 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1 0, 3 5 1 2 2 0 0 2 - 2 0 0 5. [ 6 ] H e X Q, C h e n W X, Ni e B S, e t a 1 .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e mi s s i o n t h e o r y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t o d y n a mi c p h e n o m e n a i n c o a l r o c k [ J ]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na l o f Ro c k Me c h a n i c s a n d Mi n i n g S c i e n c e s. 2 01 1 . 4 8 8 1 3 5 2 1 3 5 8 . [ 7 ] Wa n g E Y, He X Q, We i J P, e t a 1 .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e mi s s io n g r a d e d wa r n i n g mo d e l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a g a i n s t c o al r o c k d y n a mi c c o l l a p s e s [ J ] . I n t e rna t i o n a l J o u rna l o f R o c k Me c h a n i c s a n d Mi n i n g S c i e n c e s , 2 0 1 1 , 4 8 4 5 5 6 5 6 4 . [ 8 ] 齐庆新 , 李首滨, 王淑坤 . 地音监 测技术及其 在矿压监 测中 的应 用研究 [ J ] . 煤炭学报 , 1 9 9 4 , 1 9 3 2 2 1 2 3 2 . Q i Q i n g x i n , L i S h o u b i n, Wa n g S h u k u n .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A E t e c h n i q u e i n mo n i t o ri n g g r o u n d p r e s s u r e [ J ] , J o u rna l o f C h in a C o a l S o c i e t y , 1 9 9 4 , 1 9 3 2 2 1 2 3 2 . [ 9 ] 贺虎 , 窦林 名 , 巩 思园 , 等. 冲击矿 压 的声 发射监 测技术 研究 [ J ] . 岩土力学 , 2 0 1 1 , 3 2 4 1 2 6 2 - 1 2 6 8 . He Hu, Do u L i n mi n g ,Go n g S i y u a n, e t a1.S t u d y o f a c o u s t i c e mi s s i o n m o n i t o r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r o c k b u mt [ J ] . R o c k a n d S o i l Me c h a n i c s , 2 0 1 1 , 3 2 4 1 2 6 2 1 2 6 8 . [ 1 0] c u s T, Wa n g C Q, J i a n g B Y, e t a 1 . F i e l d t e s t o f r o c k b u s t d a n g e r b a s e d o n d r i l l i n g p u l v e r i z e d c o al p a r a m e t e r s [ J ] . D i s a s t e r A d v a n c e , 2 0 1 2, 5 4 2 3 7 2 4 0 . [ 1 1 ] 王平 , 姜福 兴 , 王存 文, 等. 冲击 地压 的应 力增 量预 报方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