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采煤机.pdf
国产采煤机“掘进”提速国产采煤机“掘进”提速 评头论足 6 本版责任编辑 许 巍本刊电话010-84636699-8023电子信箱zlgzb □本报记者 罗 兵 10月29日,在北京举行的第13届中 国国际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 上,太原矿山机器集团公司刚研发的2500 千瓦世界最大采煤机隆重亮相, 吸引了众 多业内人士参观洽谈。 这台长14米、高2.8米、重180吨的 采煤机, 标志着我国千万吨级综采成套设 备结束了不能批量生产的历史。据了解,这 个项目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也是目前我国装机功率最大、采高最高、结 构设计先进、智能化程度较高的采煤机。 煤炭要振兴,煤机要先行。记者从有关 部门了解到, 在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政策 指导下,近几年来,国内煤炭装备优势企业 加快了改制、重组、联合、兼并的步伐,组建 了以煤炭装备制造企业为主体, 煤炭生产 企业入股、 科研院所参与的大型煤炭装备 制造集团,形成具有制造和开发能力、工程 成套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实体。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经过多年积 累,我国煤机行业发展较快,形成了较完整 的煤炭装备制造体系, 专业化程度也很高。 但是目前及今后煤机市场的需求不仅限于 专业化装备,用户更多地需要具有综合生产 配套能力的产品,就是说,要具有三机一架 (采煤机、掘进机、刮板机、液压支架)的研发 制造能力,产品之间要有较强的配套能力。 然而, 我国煤炭装备制造业是在计划 经济时期,按照煤炭生产布局发展起来的。 通常一个工厂的主导产品只是一种, 并且 由煤炭企业选厂配套。 产品研发由科研院 所负责,工厂负责加工制造,没有技术研发 中心。 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制造工艺落后, 工艺加工装备陈旧。缺乏产业巨头的支撑, 产、学、研各方一直以来都是各自为战。 一直占据中国煤机高端市场的国外煤 炭供应商开始通过收购中国煤机企业,不 断蚕食中国的煤炭机械设备市场。 2007年前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统 计数据表明, 当时国内采煤机的排头兵企 业是鸡西煤机, 掘进机排头兵企业是佳煤 机。在大同、阳泉、淮南等重点煤机市场上, 鸡西煤机的市场占有率为37,佳煤机的 市场占有率达70。 然而就是这两个市场份额重大的我国 主要生产采煤机、 掘进机的煤机企业 鸡西采煤机厂和佳木斯煤机制造公司,先 后被国外企业收购。2007年煤炭装备制造 业有关统计数字显示 国产采煤机从年产 546台减少了124台、 国产掘进机从年产 972台减少了258台、 国产液压支架从年 产40660架减少了4083架, 分别各占其 总数的22.6、25.4、10。 这种情况一度让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 会煤炭工业分会副理事长门迎春忧心忡 忡。在他看来,跨国公司必将以自身优势为 依托, 利用我国煤炭装备制造体系的弱点 与劣势,以采煤机和掘进机产品为基础,再 伺机收购输送机、液压支架、防爆电动机等 企业向成套发展, 以达到控制中国煤炭装 备市场的目的。“煤机行业如果任由企业独 自发展,最终可能会被外资各个击破。组建 具有‘三机一架’综合性的煤机制造集团, 已成为我国煤机行业迫在眉睫的任务。”他 曾经反复发出这样的呼吁。 可喜的是,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于振兴 装备制造业的重视,相关省、市和煤炭装备 企业意识到了危机, 开始积极建设煤炭装 备制造基地和组建综合性的煤机制造集 团, 并在短短两三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突破。 十一五期间,我国计划建立13个亿 吨超级煤炭基地。 为此,国家煤炭工业“十 一五”规划技术进步的主要目标是采用高 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 加快安全高效大 型现代化煤矿建设。 作为产煤大省,经过多年发展,山西省 煤炭装备制造业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煤炭采 掘、洗选、焦化等三大系列配套产品。 由太 重煤机生产的1800千瓦采煤机在2008 年全年采煤1015万吨, 创造中国综采设 备“一矿一井一面单产1015万吨”国内新 纪录的基础上,1月份又创下118万吨全 国月产新纪录。 一举打破年采煤千万吨以 上综采设备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门迎春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煤矿机械装 备有限责任公司已形成以“三机一架”为代 表的综采综掘成套设备研发、制造能力。 日 前,中煤集团还成功研制出世界最高煤矿液 压支架。 该支架创造性地应用了“增压增力 复合护帮机构”专利和企业独有的焊丝焊接 工艺、 高强铸钢等世界领先技术和材料,为 国家特大矿压特厚煤层矿井实现高产高效 综合机械化开采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 民营煤炭装备制造企业表 现出了勃勃生机。仅用4年时间,三一重工 就自主开发了大功率硬岩掘进机、 掘锚一 体机、大坡度掘进机、连采机、窄机身掘进 机等一批国内首创产品。 “虽然国产综采设备在昌汉沟煤矿试 点取得了成功, 但同国外的先进设备相比 仍存在一些质量和技术问题。”神华集团下 属昌汉沟煤矿机电科科长靳现平接受记者 采访时如是说。 靳现平介绍说,目前国外产品的齿轮 比国产寿命长,因此国产设备要不断提高 使用的耐磨性。 同时,采煤机行走部分的 部件,仍需提高可靠性。 他说“如链轴轮, 厂家说可保证800万吨时才更换,但我们 心里没底,在250万吨时就更换。 不是已 经坏了,而是怕出问题。 ”他同时指出,买 一套国产综采设备花费约1.1亿元, 而进 口需要4~5亿元, 且国外备件是国产的 10 倍。 有关专家指出,尽管取得了长足进步, 我国煤矿采掘设备和世界水平还是有相当 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品技术标准、设计 理论、核心技术、寿命与可靠性、制造工艺 及研究等方面。 而在神华集团内部, 对使用什么样的 综采设备, 至今仍存在国外派与国产派两 种观点。 在神华生产经验交流会结束总结 时,有关负责人就这一问题表示,神华对使 用什么样的设备,不急于做定论,让实践慢 慢做出结论。 该负责人对使用国产设备做 了以下4点概括 一是国产设备的技术制 造水平已今非昔比,同时品种齐全;二是条 件和煤层不同,可采用不同的机型;三是人 的因素很关键; 四是应当用效益指标衡量 设备, 国产设备在昌汉沟矿投资少、 见效 快、效益好。 □胡立彪 自今年6月份上海闵行区一幢大楼整体倾覆,制 造了轰动一时的“楼倒倒”事件以来,南京、成都、北京、 烟台等地又不断曝出 “楼歪歪”、“楼脆脆”、“楼薄薄”、 “楼垮垮”等类似事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如此多的 “坏楼”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不得不让人们担心自己住 的楼别哪一天也上了新闻,成了一个“楼” 现在,该 问问中国建筑到底怎么了 有人将我国建筑业存在的诸多问题称为 “中国 病”。 这些问题,从宏观角度分析,既有政策方面的原 因,也有市场方面的原因,我国房地产市场开放时间太 短,房地产行业知识和经验积累严重不足,而且过旺的 市场需求也容易造成竞争失范, 这种状况必然影响建 筑物的质量。 从病理学角度讲,以上这些只是“器质性”的,而更 为严重的中国建筑病则是“功能性”的,而这往往被人们 忽视。比如,房屋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是混凝土 在浇注以后,必须对其保水养护。但是,如今我们现实中 经常看到的,建筑商们为了赶工期,混凝土的养护只有 一天,甚至不到一天。 这样的操作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结 构的耐久性质量,甚至有可能使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使 用寿命缩短一半。 严格说来,这种工序上的减省,也是 “偷工减料”,可是目前却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监管。 原因 很简单,我们没有监管的依据即国家或行业标准。 事实上,我国建筑领域一直以来“豆腐渣工程”不 断, 很大程度上都与我国建筑物设计规范规定的安全 性与耐久性设置水准要求过低有关, 而这恰恰严重影 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与标准过低相伴, 标准老旧 的问题也很严重。 我国1989年发布的新建工程抗震 设防暂行规定有这样一条“各部门、团体和个人不得 随意提高或降低规定的设防烈度。 ” 这在当时是合理 的, 但在住房和室内财产基本都已私有的今天,“不得 随意”的说法显然是不合适的。 可是,令人哭笑不得的 是,这一规定一直“暂行”着,有20年之久。 不久前, 某地大桥施工时发生混凝土箱梁底板压 断事故,这表明了设计施工与检测环节中的种种不足, 但是在分析事故原因时, 没有提及桥梁设计规范有什 么问题。 事实上,“规范”早就过时了。 由于“规范”内容 不能及时修改并更新,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快速现代化 工程建设中, 它在一些方面反而会成为工程方应用新 技术的阻力和损害工程质量的罪魁。 地震、爆炸、台风等灾害对建筑造成结构的局部破 坏是很难避免的, 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 相继在房屋设计规范中提出“整体牢固性”要求,并规 定详细设计细则, 以避免发生局部破坏时引起连续倒 塌。 但我国相关规范中至今仍无此类具体要求。 没有标准,或者标准不合理,就相当于机体缺少一 种机能,或者机能不健全,一旦生病,手术、药物等手段 很难起效。 所以,根治建筑质量“中国病”,必须从标准 这个“根”上入手,下大力气,尽快完善健全建筑领域标 准体系。 这也许是见长效的正招。 伴随着煤炭生产的好转,我国采煤机械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图为一国产大 型采煤设备亮相煤炭采矿技术交流及设备展览会。邹宪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