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及其控制方法.pdf
中国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及其控制方法 俞启香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 2 1 0 0 8 摘要研究了回采过程、煤层群的开采顺序以及厚煤层分层开采时的瓦斯涌出规律,论述了中国煤 矿采煤工作面采用不同的通风系统、脉冲通风以及瓦斯抽放等控制瓦斯涌出的原理与技术的新成果, 介绍了瓦斯涌出量达1 5 0m Y m i n 的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瓦斯控制技术实例。 关键词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控制技术通风系统脉冲通风 中图分类号T D 7 1 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2 3 8 8 0 2 0 0 7 0 2 0 0 0 3 - 0 5 中国煤矿按照瓦斯涌出量q m 和瓦斯涌出形式 把矿井分为3 类低瓦斯矿井q c r i , ≤1 0m V t ,高瓦斯矿 井q c r k 1 0m V t 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据1 9 9 4 年矿井 瓦斯等级鉴定统计,各类矿井所占比重及矿井平均瓦 斯涌出量分别为低瓦斯矿井占5 6 %,4m 3 /m i n ;高瓦 斯矿井占3 5 %,1 6m V m i n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 9 %,2 4m S /m i n 。处于瓦斯带内的采煤工作面,其瓦斯 涌出量随着距地表垂深和日产煤量的增加而增高。在 低瓦斯矿井中有高瓦斯区,在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 矿井。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一般都比较大,个别 达到很高的数值。例如抚顺老虎台煤矿6 8 0 0 1 、7 8 0 0 1 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产量3 0 0 0 t /d ,瓦斯涌出量达1 5 0 m 3 /m i n 。有些采煤工作面出现瓦斯喷出、煤与瓦斯突 出等异常瓦斯涌出现象。严重地威胁着采煤工作面的 安全.影响着生产效率的提高、机械化设备能力的发 挥和效益的改善。因此,研究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控 制与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1采煤工作面瓦斯来源和涌出规律 1 .1 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源及其计算 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来源于煤壁、采落煤和采空 区,后者又来源于邻近煤层和围岩。前两项瓦斯涌出强 度与煤暴露时间的关系类似。都可以用q q O e - 恤方程 来描述。式中q ,q O 分别为煤暴露初始和t /r a i n 时的瓦 斯涌出强度,B 为衰减指数。从中可知,不论是煤壁还 是采落煤,暴露初始的瞬间涌出强度最大,以后随暴露 时间的增长而呈负指数关系衰减。所以落煤、放煤工艺 是治理瓦斯的重要时刻。然而,前两项也有不同之处, 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煤壁有被采煤层所含瓦斯源源不断 收稿日期2 0 0 r 7 0 4 2 0 地补给。并受采场矿山压力和煤体破坏所形成的裂隙 以及采煤工艺过程所控制,所以在衰减过程中因矿压 与裂隙生成变化而引起的瓦斯涌出强度波动是很大 的,见图l a ;而采落煤是无瓦斯补给源和不受矿压控 制的,所以在衰减过程中无波动,见图l b 。 , k 目 ● 昌 丫 J a b 图1 实测瓦斯涌出强度随暴露时间的变化曲线 已知开采煤层的瓦斯含量时,可按下式计算开 采煤层煤壁和采落煤的相对瓦斯涌出量 q b - C X , 1 式中q b 为开采煤层本层相对瓦斯涌出量,m V r a i n ;X 为开采煤层的瓦斯含量,m V m i n ;C 为开采煤 层在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排放系数,据统计,对于薄及 中厚煤层。C O .4 ~0 .8 。 从采空区涌入回采工作面的瓦斯量Q 。取决于邻 近层的瓦斯涌出量和工作面通风系统 Q k C i Q l , 2 式中C ,为邻近层瓦斯涌出量涌人回采工作面 的系数,c l ≤1 { 取决于工作面通风系统的类型后退 式U 型通风系统C F l ;前进式U 型通风系统、后退式 Y 型通风系统 回风巷在采空区中维护 c ,- - 0 .2 } ;Q - 为 邻近层瓦斯涌出量 可按式 3 计算 ,m 3 /m i n 。 Q , a v c 器耄等x 。q 。 3 万方数据 4 俞启香中国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及其控制方法第2 期 底板- - 2 - - 4 02 04 06 08 01 0 0 1 1 ,% 图2 上、下邻近层距开 采层层间垂距h 与其瓦斯排放率 q 的关系 式中v 为工作面推进速 度,m /d a v c 为考虑到顶 底板破裂与位移在时间 与空间上的滞后性而引 入的校正量,其中系数a 、 c 因工作面地质采矿技术 条件而异 例如,在阳泉一 矿条件下,v , 4 m /d 时,a 1 .3 2 ,c - - - O .2 。在大同一矿 条件下,v 。 2 m /d 时,a 1 .4 ,c 一0 .4 5 ;m 为采高,m ;L 为工作 面长度,m ;8 为开采层煤的密度,t /m 3 ,m 。,X l ,q l ,分别为 第l 邻近层的厚度、原始瓦斯含量和瓦斯排放率,后 者可按图2 求得;n 为向采空区排放瓦斯的上、下邻 近层总数 包括含瓦斯岩层数 。 1 .2 厚煤层分层开采时的瓦斯涌出 厚煤层分层开采时,不同分层的瓦斯涌出量相 差很大,可以用分层瓦斯涌出比q i /q m q i 为i 分层开 采时的相对瓦斯涌出量;q 。为假定该厚煤层一开采全 高时的相对瓦斯涌出量 来描述这种差别。据淮南、焦 作、抚顺等矿区的实测,q /q 。值见表1 。 表1 分层开采瓦斯涌出比q /q 。 1 .3 回采过程中工作面瓦斯涌出变化特征 图3 是阳泉矿开采1 2 * 煤层4 0 3 3 回采工作面瓦 斯涌出量变化曲线[ 2 1 。它表现出在回采过程中瓦斯涌 出变化的典型特征,在回采初期3 5I T I 以内,瓦斯涌 出量不大,变化也小,这是开采层 1 矿煤 本层的瓦斯 涌出。第一次老顶来压时,伴随着1 1 * 、1 3 4 煤层及灰 岩层等邻近层的卸压瓦斯涌出,形成第一个峰值,然 后随着涌出时间的延长呈负指数规律衰减。显示出 暴露面瓦斯涌出的特征.以后又有数次老顶来压,又 伴随数次涌出量峰值和随后的衰减.开采层与各邻 近层卸压瓦斯涌出量逐次叠加,有时还出现波动,但 总量都保持在较高的数值。由于各邻近层瓦斯储量 有大有小,它们距开采层有近有远,层间岩性与厚度 各异。每次来压时与采空区连通的裂隙网所沟通的 各邻近层卸压瓦斯的储量有大有小。时间有先有 后。裂隙网的流动阻 力有高有低等等,这 就形成邻近层瓦斯涌 出量伴随着围岩活 动,显现出多次峰值 和各邻近层瓦斯涌出 L /m 层间距/m 柱状煤层煤层/m 量依其距开采层的距 一 离依次叠加的特征。结合煤层6 。8 。日;.4 0 1 4 柱状图分析上述瓦斯涌出曲4 7 目i ≥ 2 1 ; 线,不难确点箜篡} 层瓦斯涌。目善m d 山a - 里邑.Ⅱh b , 八- - .1 - - - 小, 和特性’I J 且I 1 也2 TH J ”“ G T 3 2 ’⋯⋯3 0 竺篓鬯熙警。燮层的晨3 ;茹嚣羹 治理与管理好工作面瓦斯涌过i 中瓦斯翥出主变筢 出的基本依据。曲线 1 .4 开采顺序对瓦斯涌出量的影响 在煤层群开采中,首采煤层的瓦斯涌出量都比 较大,特别是首先开采最下部煤层时,由于上邻近 层都有卸压瓦斯涌出,其涌出量往往很大,因此,从 瓦斯管理的观点看,最好采用下行逐层开采顺序。 表2 为阳泉矿区煤层群开采首采煤层不同时,瓦斯 涌出量实测统计数据。从中可见。首采2 4 、3 。、1 2 和 1 5 ’煤层时,其瓦斯涌出量分别为1 4 、1 9 .6 、4 6 .6 和 4 2 .8t /m 3 ;而在煤层组开采中。上邻近层已采较未 采的瓦斯涌出量减少.统计规律是减少量约为开采 上邻近层涌出量的7 0 %。 表2 阳泉矿区煤层开采首采顺序不同时瓦斯涌出 2 工作面瓦斯涌出的控制 工作面瓦斯涌出控制的目标是消除瓦斯积聚, 0 8 6 4 2 板 m 顶 Ⅳ 万方数据 第2 期西北煤炭5 确保采煤工作面和采区巷道风流中的瓦斯浓度控制 在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安全限值以内。 2 .1 采用不同的工作面通风系统控制瓦斯 采煤工作面通风是控制瓦斯浓度的基本措施, 通风系统必须稳定、可靠,保证不问断地向工作面供 给足够的风量,在瓦斯涌出量较大条件下,具备解决 工作面隅角区瓦斯浓度超限问题的能力。 2 .1 .1U 型通风系统 中国采煤工作面大多采用U 型通风系统.其特 点是系统简单、经济,适于采空区瓦斯涌出量不大的 工作面,否则漏风将把采空区高浓度瓦斯集中汇流 于上隅角,产生瓦斯浓度超限危险区。 2 .1 .2U L 型通风系统 它是一进两回的通风系统,见图4 。其中,靠近工 作面的一条回风巷,其瓦斯浓度按煤矿安全规程 规定管理 1 % ,另一条经联络巷与采空区相连的称为 专用排瓦斯巷 尾巷 ,其瓦斯浓度控制在某一批准限 值以内,并附加另外一些防爆安全条件下使用。这种 系统不仅增加了工作面的风排瓦斯量。而且由于瓦 斯浓度分布的改变,大大改善了U 型工作面上隅角 瓦斯超限问题。联络巷之间的距离一般为6 0 ~l O O m 。 该系统用风量少而排放瓦斯量大、安全可靠性提高, 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a 采空区流场 b 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 图4U L 型通风系统采空区流场及瓦斯浓度分布 1 .进风巷2 .回风巷3 .瓦斯尾巷4 .第1 联络巷5 .第2 联络巷 2 .1 .3Y 型通风系统 该系统是两进一回,采煤工作面的上、下巷都进 风,而其中的副进风巷在采空区一段则变成回风巷. 并由巷旁充填支护,见图5 。它与U L 系统相比,不 仅从根本上解决了上隅角瓦斯积聚难题。而且运煤、 运料设备、供电、供水等管线都在新风中,而回风巷 内既无电缆、轨道,也无管路,成为专用回风巷,这样 就大大提高了安全性。但该系统回风巷的某些局部 地点可能存在瓦斯积聚问题。这需用瓦斯抽放办法 来处理。 图5Y 型通风系统采空区流场及瓦斯浓度分布 2 .1 .4Y L 型通风系统 如图6 所示。它兼有 Y 型与U L 型的某些特 点。该系统工作面上、下风 巷都进风。这与Y 型相似. 它又有尾巷,这与U L 型 图6Y L 型通风系 统采空区流场 相似,因此其采空区内瓦斯浓度分布规律同图4 b 。 故而上、下风巷都可以布置设备,改变了U L 型系统 主要机电设备必须在进风巷布置所造成的设备拥挤 及阻碍进风现象。尾巷的长度由U L 型的走向全长 减至一个联络巷间距 6 0 一l O O m ,安全性提高;尾巷瓦 斯浓度超限时.可利用副进风巷联络巷的进风侧安设 局扇送风来处理。调控方便。两条进风巷提高了工作 面的抗灾能力与救灾能力。提高了排瓦斯能力和综采 设备效率,从而提高了产量,故得到推广应用。 2 。1 .5J 型通风系统 J 型通风系统是在U 型通风系统的基础上提出 的。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将进入采空区的回风巷道 区段继续保留作排瓦斯专用。利用全煤锚网支护巷 道在开采后形成的隅角“免压区”做掩护。进行简单 的小断面支护,确保实现可靠的通风断面和安全要 求,构成“一进两回 排 ”分源治理瓦斯系统,即运输 顺槽进风、回风顺槽和采空区沿空留专用排瓦斯巷 尾巷 回风,参见图7 ,与前述两种工作面通风系统相 比,J 型通风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书风门;l 密闭;- 抽瓦斯风机和风筒; 一调节风窗;一新鲜风流;一乏风流 a j 型通风系统示意图 b 沿空一J 、断面专用排瓦斯巷留巷实况 图7 潞安王庄矿5 2 0 1 综放工作面J 型通风系统 万方数据 6 俞启香中国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及其控制方法第2 期 1 J 型通风系统的专用排瓦斯巷,巧妙利用其 覆岩关键块和全煤锚网支护垮落共同形成的“免压 区”做掩护嘲,采用三角形人字梁支护结构,实施沿空 小断面 1 .5m 2 左右 留巷。巷道维护容易,通风断面收 缩小。同“U L ”,品字“E ”型系统中的专用瓦斯巷在高 采动应力区中维护呈鲜明对比。可靠地保障了其排 瓦斯功能;支护结构合理、安全性能好;施工工艺简 单、支护材料和工程费用低;无新掘巷道工程,不受 掘采接续紧张的困扰。 2 分源治理瓦斯,采空区源瓦斯全部由专用 排瓦斯巷排走;工作面开采本层涌出的瓦斯大部分 由“U ”型系统排出。小部分经由采空区进入专用瓦 斯巷排走.专用瓦斯巷纵贯采空区瓦斯源全长而且 是负压最低区.能从根本上改变采空区瓦斯源的流 向。切断其进入或经由采煤工作面的途径.确保采空 区瓦斯源无疏漏地直接被排出源区。彻底消除了采 空区瓦斯引起工作面和上隅角局部地点瓦斯积聚 的可能性。在供风量有限的条件下,为工作面实现 高产高效腾出了更大的安全空间。 3 专用排瓦斯系统采用抽瓦斯风机一风筒成套 设备,排瓦斯能力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控,但同时要求 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风机连续 不问断运行。较“U L ”与品字“E ”型通风耗电多。 2 .2 脉冲通风治理上隅角瓦斯积聚 我们新近研制的Y S M J 一5 型矿用液压双旋转 脉冲风扇,是治理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的新 技术装备,它能产生具有 强力扩散效果的双旋转脉 冲风流。能有效地消除瓦 斯积聚。图8 是该风扇在 平煤集团十矿综采工作面 使用时的安设示意及1 % .f 。要量珊爹拿耋譬C I - L 等浓度曲线变化图。 下上隅角区域瓦斯浓度 1 ”“““。⋯⋯o 测定结果 图中.风扇运行前I %C I - L 等浓度线为曲线1 。风扇运行后该曲线逐渐向采空区 移动。2 5 m i n 后1 %C H 4 等浓度线移至切顶线以外曲 线4 位置,从而消除了工作面上隅角工作区内的瓦 斯积聚。该风扇使用液压马达驱动,由液压支架的乳 化液压力源做动力,不使用电,风扇叶轮由抗静电、 阻燃工程塑料制造,不产生摩擦火花,运行安全可 靠。风量和旋转频率可根据消除瓦斯积聚的需要进 行无级调节。 2 .3 利用瓦斯抽放控制瓦斯涌出 瓦斯抽放是控制瓦斯涌出和风流中瓦斯浓度最 有效最直接的手段。1 9 9 5 年中国有1 4 9 座矿井进行 瓦斯抽放。年抽放瓦斯量达6 亿m 3 以上。当一个采 煤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大于5m a /m i n 而且采用通 风方法解决瓦斯问题不合理时,应抽放瓦斯。 2 .3 .1 煤层可抽放性分类 根据煤层可抽放瓦斯的难易程度,可以划分为 容易抽放、勉强抽放和难以抽放3 种类型,见表3 。 容易抽放、勉强抽放煤层。一般在未卸压条件下即可 抽放瓦斯难以抽放煤层一般应采取密集钻孔或专 门的或采取卸压措施后,才能进行瓦斯抽放。 表3 煤层可抽放性分类 2 .3 .2 瓦斯抽放类型、方法及适用条件 瓦斯抽放类型按空间对象分有开采煤层 本层 、 邻近煤层、采空区和围岩抽放按地应力对比分有未 卸压和卸压抽放;按时间对比分有采 掘 前预抽、边 采 掘 边抽和采后抽放。 瓦斯抽放方法是指汇集瓦斯工程的施工方法而 言,它可以分为钻孔法、巷道法和综合法,采煤工作 面各种瓦斯抽放方法的适用条件见表4 。 2 .3 .3 高产高效采煤工作面综合抽瓦斯 近2 0 年来,中国煤矿综合机械化及综合机械化 放顶煤采煤法发展很快。由于开采强度的大幅度提 高,开采层、邻近层、采空区的瓦斯涌出量都急剧增 加,有的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达1 5 0 m 3 /m i n ,这样 大的瓦斯涌出量仅用单一方法是不可能控制住的。 中国有一批矿井实施综合抽瓦斯方法.取得了良好 的效果,实现了高产高效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此 法是针对采煤工作面多瓦斯源的特点采取多种方法 综合抽瓦斯,即煤层开采前进行预抽,回采时对本煤 层的卸压带、上下邻近层的卸压区进行边采边抽,对 开采后的采空区采用冒落拱层位钻孔、埋管或插管 进行采后抽放。图9 是抚顺老虎台矿6 8 0 0 l E 采煤 工作面综合抽瓦斯示意图1 4 1 。该采煤工作面长9 0 m 。 倾角6 0 ;采用走向长壁倾斜分层下行综采放顶煤采 煤法,U 型通风,工作面风量1 0 0 0 m 3 /m i n ,煤层厚度最 万方数据 第2 期 西北煤炭 7 表4 瓦斯抽放类型、方法及其适用条件翻 大9 6 m ,最小7 5 m ,平均8 5 m ,煤层有发火危险,发火 期1 ~3 个月;瓦斯涌出量达1 5 0 m 3 /m i n ,采用综合抽瓦 斯,总抽放量1 4 0 m 3 /m i n 。其中①在尾巷预埋 t M 2 6 m m 管路一条,抽放浓度8 0 %以上;②在工作面 采空区埋管4 条仲l O O m m 两条、t b l 5 0 m m 一条、 d 0 1 7 5 m m 一条 ,沿工作面斜长分别距上隅角0 、7 、2 3 、 5 3 m 位置设抽放口,抽放量占总量的1 2 .6 %;③走向 瓦斯巷 高抽巷,距工作面垂高4 9 m 并打钻孔1 9 个进 行抽放,占抽放总量的3 2 .9 %;④倾斜瓦斯巷 高于回 风巷1 4 m 并打钻孔进行抽放,占抽放总量的5 4 .2 %;⑤ 在运输顺槽钻场打钻孔预抽开采 本 层瓦斯。综合抽瓦 斯保证了综放采煤法的安全生产。日产煤3 0 0 0 t 。 2 .3 .4 上邻近层抽放瓦斯钻孔 巷道 合理位置 抽放上邻近层卸压瓦斯的高抽巷或钻孔的空间 位置是抽放成败以及效果好坏的关键参数。阳泉矿区 通过4 0 多年的实践 得到优化参数如图1 0 所示翻。从图中可以看 出,抽放巷道位置伸 入到工作面内部的距采煤工作面综合抽瓦斯主程示意图 离比钻孑L 要远些。 3 结束语 我国高瓦斯矿井 约占矿井总数的一半。 瓦斯治理工作难度大、 任务紧。文章从将采煤 工作面瓦斯来源划分 6 0 6 0 邻 近5 0 5 0 l m层 霁4 0 柏i 藿3 0 I 潢、--砷■田 3 0 l 织 、童垡避心紫譬. 2 0 n .倩嗡蔷。摹 。 1 0 0O 8 07 06 05 04 03 02 0 1 0 0 专用巷 伸入工作面水平距,m圊凤巷 图1 0 抽放瓦斯通道合理位置 为煤壁、采落煤和采空区3 部分人手,给出了各部分瓦 斯涌出量的计算公式,研究了回采过程、煤层群的开采 顺序以及厚煤层分层开采时的瓦斯涌出规律。论述了 中国煤矿采煤工作面采用不同的通风系统、脉冲通风以 及瓦斯抽放等控制瓦斯涌出的原理与技术的新成果,介 绍了瓦斯涌出量达1 5 0 m 3 /m i n 的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瓦 斯控制技术实例。研究结果对高瓦斯工作面瓦斯涌出的 控制有一定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 Y uQ i x i a n g ,G u oJ u n f e n g , F uJ i a n h u a .C o n t r o lo fg a se m i s s i o na tc o a l f a c ei nC h i n a [ f 1 .J o u r n a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1 9 9 1 ,2 1 5 3 - - 6 2 【2 】俞启香.矿井瓦斯防治【M 1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 9 9 2 .5 0 5 2 .1 7 乎一1 7 1 【3 】包剑影,苏燧,李贵贤,等甩日泉煤矿瓦斯治理技术【M 】.北京煤炭工 业出版社,1 9 9 6 .11 9 1 3 2 ,1 8 8 【4 】杨发武,吕惠平,徐昂.6 8 0 0 1 工作面的瓦斯诒理技术综述叨.煤矿安 全,1 9 9 9 7 3 5 3 7 【5 】戴广龙,张国枢,卢平等.品”字巷道系统综放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 研究明.中国煤炭,2 0 0 0 ,2 6 7 2 3 2 6 作者简介俞启香 1 9 3 4 一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 师,我国著名的瓦斯防治专家,中国煤矿安全工程专业的主要创建人 之一,高瓦斯煤层群煤气共采工程科技领域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出版 著作1 3 部、发表论文9 0 篇,获国家级科技奖2 项、省部级科技奖1 5 项,国家级教学与图书奖各1 项;省级教学一等奖1 项;教材、科技图 书二等奖3 项;荣获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多次应国家邀请担任瓦斯 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 下转第2 0 页 万方数据 2 0 西北煤炭第2 期 深大于1 .5 m 采用气枪震源和压电检波器,水深小于 1 .5 m 采用炸药震源 浅层采用聚能弹 和沼泽检波器 的施工技术。多年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 合理选择气枪激发试验。为了设计出最佳的 点激发震源,对胜利气枪震源进行组合设计,胜利气 枪震源船包括8 种气枪组合阵型全阵列,半阵列, 2 7 2 8 ,2 5 - 2 6 ,2 2 2 3 - 2 4 ,1 9 - 2 0 - 2 1 ,1 5 - 1 6 - 1 7 - 1 8 , 1 5 一1 6 1 7 一1 8 1 9 2 0 一2 1 2 2 2 3 2 4 以及6 种气枪沉 放深度,分别为1 .5 m ,2 m ,2 .5 m ,3 m ,3 .5 m 。以“就近组 合”原则对气枪进行阵列设计,通过野外试验和分析 其子波特征选择适合于本区煤层高分辨率采集的最 佳气枪“点震源”组合。 图气抢位置和编号 4 采用叠前偏移技术解决有边界效应问题,由 于工区形状不规则,边缘呈锯齿状,采集面积过小造 成的边界效应通过精细的叠前偏移处理能够得到解 决。另外,通过计算测区边缘倾角较大的目的层的偏 移孔径和绕射归位距离。对满次施工范围进行适当 镶边,可以对绕射波和断面波进行合理采集,在处理 中有利于对边缘区域主要目的层的绕射进行归位以 及进行精确落实。 5 加大现场处理的质量监控力度,及时分析野 外单炮资料,及时反馈信息给野外。配备先进的现场 处理软件以及高水平的处理人员,对试验资料及生 产资料进行即时处理与分析,利用线性动校正及其 Q C 显示对野外资料进行现场质量监控,保证得到较 高信噪比的野外地震资料和地质任务的完成。 4结论 资料处理在试验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适于海域煤田 勘探与开发的处理流程.体现了“三高”及全三维处理 的技术特点。工区内大部分地区地震剖面信噪比较高, 有效波突出,波组特征清楚;分辨率高,目的层段主频 一般在11 5 H z 左右,提高了复杂构造解释尤其是小断 层识别的可靠程度和薄煤层的分辨能力。 受各种条件限制。测区西南角、东北角的资料品 质较差。偏移边界效应和9 0 H z 谐波干扰较强,所解 释的断层落差和摆动有可能出现较大偏差;部分落 差较大的断层向上的切割位置对海域煤矿安全开采 意义重大.尤其是直接延伸至第四系底界面以下的 断层,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对个别落差小于5 m 的小 断层。应进一步进行精细分析与解释。 作者简介韩仁桥9 6 3 一 ,高级工程师,1 9 8 4 年毕业于 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专业,现田ll 东省龙口矿业集团煤业公司副总 工程师兼生产部部长。 A p p l i e dr e s e a r c ho ng e o l o g i c a ls u r v e yo fc o a lm i n ei ns e aa r e ab y3 D s e i s m i cs u r v e yt e c h n o l o g y H a r tR e n q i a oa n do t h e r s C o a lI n d u s t r yC o m p a n yo fL o n g k o uM i n i n gG r o u p ,2 6 5 7 0 0L o n g k O US h a n d o n g 责任编辑杨惠波 - 圣 _ 圣 圣 _ 圣 _ 圣 _ 量.- 母.- 量- 量圣- - 量 - 圣 - 量卜圣- 蛩 _ - 叠- 圣 _ 量扣量 - 量 _ 量卜委- 圣 _ 量 - 量 - - 蠹 .量- 量 _ 圣 _ - 蚕- 量 _ 量.- 量扣圣卜委 圣 _ 量 _ 罩巾{ _ 量.- 量扣圣 _ 量..量卜蚤- 圣 上接第7 页 R e g u l a rr u l ea n dc o n t r o l l i n gm e a n so fg a se m i s s i o na tc o a lf a c ei nC h i n a Y uQ 如i a n g E n e r g ya n dS a f e t yE n g i n e e r i n gS c h o o lo f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M i n i n g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2 2 1 0 0 8X u z h o uJ i a n g s u 责任编辑杨惠民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