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机械用do型浮动油封.doc
MT/T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实施 --发布 采煤机械用DO型浮动油封 DO type floating seals for winning machinery (送审稿) MT/T 784200 代替MT/T784-1998 MT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 ICS 73.100.99 D98 备案号 - 4 MT/T 784200 前 言 本标准是对MT/T 784-1998煤矿机械用浮动油封的修订,本标准代替MT/T 784-1998. 本标准与MT/T 784-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删并修改了术语和定义(1998年版的第3章;本版的第3章); 增加了大规格(560~700)浮动油封的尺寸参数(1998年版的表1;本版的表1); 修改了浮封环密封面表面硬度和删除了硬化层深度的要求(1998年版的6.1.3;本版的6.1.5); 增加了浮封环锥面粗糙度和静密封性能的要求(见6.1.10和6.1.11) 增加了大规格浮动油封O形圈的内径极限偏差和修改了截面直径的极限偏差1998年版的表2;本版的表2; 修改了O形圈胶料性能部分指标的要求(1998年版的6.2.8、6.2.9和6.2.10;本版的6.2.5.2、6.2.5.3和6.2.5.4); 修改了部分浮封要求条款和浮封座的要求并合并为浮封使用工况条件(1998年版的6.3和6.4;本版的6.3.1); 增加了浮封的动态密封性能要求(见6.3.2) 修改了检验规则1998年版的第8章;本版的第8章。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行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分院、原平市泰宝密封有限公司、徐州华通浮动油封厂、鸡西煤矿机械有限公司、西安煤矿机械有限公司、太原矿山机器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常飞、张伟、贾宪宝、张洪波、姜艳华、白西训、郭生龙。 本标准于1998年11月10日首次发布。 I 采煤机械用DO型浮动油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煤机械用DO型浮动油封的术语和定义、结构和基本尺寸、标记方法、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采煤机械用DO型浮动油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28-199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eqv ISO 371994 GB/T 531-1999橡胶袖珍硬度计压入硬度试验方法ISO 76191986,IDT 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eqv ISO 2768-21989 GB/T 1690-2006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ISO 18172005,IDT GB/T 1804-2000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eqv ISO 2768-11989 GB/T 1958 产品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 GB/T 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ISO 2859-11999,IDT) GB/T 2829-2002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3452.2-2007 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 第2部分外观质量检验规范ISO 3601-32005,IDT GB/T 3512-2001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eqv ISO 1881998 GB/T 5721-1993 橡胶密封制品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的一般规定 GB/T 7759-1996 硫化橡胶、热塑性橡胶 常温、高温和低温下压缩永久变形测定eqv ISO 8151991 GB/T 10111-2008 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 JB/T 8293.2-1999 浮动油封 试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浮动油封 floating seal 利用橡胶圈的变形弹力所产生的轴向力使两个浮动金属环经过研磨的端面相互紧贴而又相对滑动的机械密封组件。 3.2 DO型浮动油封 DO type floating seal 橡胶圈的截面为圆形的浮动油封。 3.3 浮动密封环 seal ring 浮动油封中成对使用,由耐磨金属材料制成的端面经过研磨起密封作用的金属圆环。 3.4 浮动油封座 housing bore 采煤机械输出轴密封部位加工有安装浮动油封组件的锥面内腔的零件。 4 结构和基本尺寸 4.1 DO型浮动油封(以下简称浮封)是由两个浮动密封环(以下简称浮封环)和两个O形橡胶密封圈(以下简称O形圈)组成的端面机械密封装置(见图1)。浮封环由耐磨金属材料制成。浮封环成对使用起密封作用,一个随转动件转动,另一个相对静止,两个浮封环互相紧贴的端面称为密封面,也称为亮带。0形圈装在浮封环外锥面和浮封座锥面内腔之间,依靠其压缩变形使浮封环密封端面保持一定的轴向压紧力。浮封环和O形圈分别安装在两件浮动油封座(以下简称浮封座)的锥面内腔内。浮封的规格尺寸以浮封环的密封面公称外径Da来表示,浮封的规格系列见表1。 E 1 2 3 1-浮封环;2-O形圈;3-浮封座 图1浮封结构安装 4.2 浮封环的结构形状见图2,不同规格浮封的浮封环基本尺寸见表1。 4.3 O形圈的结构形状见图3,不同规格浮封的O形圈的尺寸见表1。 d1 d0 A Da Di Dc Db e C B αf H 图2 浮封环 图3 O形圈 E0.5 不应有毛刺 αh R0.5 dh de df t2 t1 t3 R1 r 图4 浮封座腔 表1 浮封规格 浮封环 0形圈 浮封座锥面内腔 Da ㎜ Di ㎜ H ㎜ αf d1 ㎜ d0 ㎜ dh ㎜ de ㎜ df mm t1 mm t2min mm t3 ㎜ αh r mm E mm 78 78 64 25 20 68 7.5 83.7 83.0 74 12.0 14.0 2.0 10.0 2.0 3 85 85 66 26 20 72 8.0 90.5 89.5 76 12.0 14.0 2.0 10.0 2.0 3 93 93 74 30 20 81 8.0 101.5 100.5 84 14.0 16.0 2.0 13.0 2.0 3 100 100 80 30 20 85 9.0 105.0 104.5 90 14.0 16.0 3.0 13.0 2.0 3 110 110 91 32 20 93 9.5 114.0 112.5 101 15.0 17.0 3.0 13.0 5.0 3 120 120 96 32 20 104 9.5 125.0 123.0 106 15.0 17.0 3.0 13.0 2.0 3 127 127 110 32 15 113 9.5 132.6 131.5 120 15.0 17.0 2.0 10.0 3.0 3 137 137 115 32 20 123 9.5 144.0 143.0 125 15.0 17.0 3.0 13.0 2.0 3 146 146 127 32 20 130 9.5 150.5 149.5 137 14.5 17.0 2.6 10.0 5.0 3 150 150 130 32 20 136 9.5 158.0 157.0 140 15.0 17.5 3.0 13.0 2.0 3 155 155 140 26 20 142 7.5 158.6 157.4 150 12.5 15.0 2.8 10.0 5.0 3 157 157 143 27 20 145 6.3 160.0 159.0 153 12.0 14.5 2.3 10.0 3.0 3 168 168 149 26 15 158 6.0 171.0 170.0 159 12.0 14.5 3.5 10.0 2.0 3 177 177 155 39 15 162 9.5 180.0 179.0 165 18.0 20.5 3.0 13.0 3.0 3 190 190 164 30 20 170 9.5 193.5 192.5 174 14.5 17.0 2.8 10.0 5.0 3 194 194 167 38 20 174 11.0 198.0 197.0 177 18.0 20.5 3.0 13.0 3.0 3 200 200 177 30 20 184 9.5 204.5 203.4 187 14.5 17.0 3.0 10.0 5.0 3 215 215 192 33 20 197 10.5 220.8 219.8 202 14.5 17.0 3.0 10.0 5.0 3 227 227 202 30 20 210 9.5 231.5 230.5 217 14.5 17.0 2.8 10.0 5.0 3 246 246 220 36 20 229 10.0 251.6 249.0 235 15.0 17.5 2.0 10.0 3.0 3 252 252 223 38 20 226 12.5 256.5 255.5 238 18.0 20.5 3.1 10.0 6.5 3 260 260 230 36 20 240 12.5 265.0 264.0 245 17.0 19.5 3.0 10.0 6.5 3 280 280 252 38 20 255 12.5 285.5 284.5 267 18.0 20.5 3.1 10.0 6.5 3 293 293 260 38 20 268 12.5 298.0 297.0 275 18.0 20.5 3.1 10.0 6.5 3 300 300 272 40 20 280 12.5 306.0 305.0 287 18.5 21.0 3.0 10.0 6.5 3 328 328 300 41 20 298 12.5 332.0 331.0 315 17.5 20.0 4.0 13.0 6.5 3 330 330 300 41 20 311 12.0 338.0 337.0 315 19.0 21.5 4.0 13.0 6.5 3 346 346 318 38 20 324 12.5 351.6 350.7 333 18.4 21.0 4.0 10.0 6.5 3 368 368 340 41 20 346 12.0 375.0 374.0 355 17.0 19.5 3.0 9.5 4.0 3 370 370 340 40 20 351 12.0 377.0 376.0 355 19.0 21.5 4.0 13.0 4.0 3 394 394 365 38 15 360 12.5 399.5 398.5 380 17.5 20.0 3.0 11.0 6.5 3 415 415 387 38 20 385 12.5 419.5 418.6 402 17.5 20.0 3.0 10.0 6.5 3 454 454 424 42 15 436 12.5 461.0 458.0 439 20.0 22.5 3.0 11.0 6.5 3 458 458 430 38 20 426 12.5 462.3 461.3 445 17.5 20.0 3.0 10.0 6.5 3 500 500 470 50 20 474 16.0 512.3 510.2 490 23.5 25.0 4.0 10.0 6.0 3 534 534 505 50 16 510 12.5 540.0 538.0 525 21.0 23.5 5.0 10.0 4.0 3 560 560 530 50 20 530 16.0 572.2 570.2 545 23.5 25.5 4.0 10.0 6.0 3 590 590 559 50. 20 565 16.0 602.5 601.5 580 24.0 27.0 4.0 10.0 6.5 3 表1(续) 浮封规格 浮封环 0形圈 浮封座锥面内腔 Da ㎜ Di ㎜ H ㎜ αf d1 ㎜ d0 ㎜ dh ㎜ de ㎜ df mm t1 mm t2min mm t3 ㎜ αh r mm E mm 608 608 580 43.6 20 582 13.0 613.2 612.2 594 20.8 23.8 4.0 13.0 6.5 3 623 623 591 50 20 595 16.0 635.2 633.2 613 23.5 25.5 4.0 10.0 6.0 3 700 700 667 43.6 16 660 12.7 705.6 704.3 687 21.3 24.0 3.7 10.0 6.3 3 注1 有括号者为保留系列规格 注2 af为参考值 4.4 浮封座安装浮封组件的锥面内腔的结构形状见图4,安装不同规格浮封的浮封座的锥面内腔的结构尺寸见表1。 5 标记方法 浮封产品的标记方法为浮动油封□ M MT/T 784-200 采煤机械用 浮封规格 示例 规格458的浮封标记为“浮动油封458(M) MT/T 784-200”。 6 要求 6.1 浮封环 6.1.1 材质 一般采用高铬合金铸铁。 6.1.2 密封面金相组织 密封面的金相组织宜为合金碳化物和回火马氏体。 6.1.3 外观质量 密封面亮带A(见图2)应匀称而光亮,不应有划伤、拉毛、气孔、砂眼和裂纹等缺陷;其周边不应有碰伤和缺口。锥面C(见图2)应外观平整、光洁,无明显凹凸及颗粒粘附。 6.1.4 主要尺寸 浮封环基本尺寸公称外径Da、小端外径Db和谷径Dc(见图2)应符合4.2和表1的规定。公称外径Da和谷径Dc极限偏差按GB/T 1804-2000中的f级。其余尺寸公差按GB/T1804-2000中的m级。密封面亮带A的径向宽度e2.5mm0.5㎜,且应均匀、连续。 6.1.5 密封面硬度 热处理后密封面表面硬度为57HRC~67HRC。 6.1.6 密封面平面度 密封面亮带A的平面度应符合GB/T 1184-1996附录B中表B1的4级精度要求。 6.1.7 密封面表面粗糙度 密封面亮带A的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Ra0.1μm。 6.1.8 外锥角 外锥角αf(见图2)应符合4.2和表1的规定,外锥角αf的允许偏差30′。 6.1.9 锥面圆跳动 锥面C对直径Da轴线圆跳动应符合GB/T 1184-1996附录B中表B4的11级精度要求。 6.1.10 锥面粗糙度 锥面C的表面粗糙度Ra3.2μm~Ra6.3μm。 6.1.11 静密封性能 成对的浮封环在规定的附加载荷压紧下内腔加入煤油,应密封良好,历时10min,不应渗漏。 表2 单位为毫米 序号 名称 代号 尺寸 极限偏差 1 0形圈内径 d1 >30~80 0.22 >80~180 0.35 >180~315 0.70 >315~400 1.20 >400~500 1.80 >500~630 2.54 >630~800 3.05 2 截面直径 d0 5.0~9.5 0.13 >9.5 0.16 6.2 O形圈 6.2.1 材质 0形圈由耐油、耐热的丁腈橡胶,或用户特殊要求的其它胶料制造(胶料的性能指标由供需双方确定)。 6.2.2 外观质量 0形圈表面应无孔隙、裂纹、杂质、气泡等缺陷及明显的合模错位。O形圈的表面缺陷允许极限应符合GB/T 3452.2-2007中S级的规定。 6.2.3 内径、截面直径 0形圈的内径和截面直径应符合4.3和表1的规定。其极限偏差按表2的规定。 6.2.4 硬度 常温下的硬度应为(605)(邵氏A度)。 6.2.5 胶料性能 6.2.5.1 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 常温下拉伸强度应不小于11MPa;扯断伸长率应不小于300。 6.2.5.2 热空气老化试验 热空气老化试验在120℃条件下,经过70h后硬度变化应不大于(0~+6)度(邵氏A)。 6.2.5.3 压缩永久变形率 在120℃条件下,经过70h后压缩永久变形率应不大于20。 6.2.5.4 耐油性能 在N220或N320齿轮油中试验,在120℃条件下经过70h后,硬度变化应不大于4度(邵氏A)。 6.3 浮封 6.3.1 使用工况条件 6.3.1.1 浮封安装在浮封座的锥面内腔内,锥面内腔的结构形状见图4,安装不同规格浮封的锥面内腔的结构尺寸见表1,极限偏差应按GB/T1804-2000中的f级。与0形圈接触的锥面及r处应光滑,不应有毛刺、尖角,表面粗糙度应为Ra3.2μm~Ra6.3μm。内锥面径向圆跳动公差应为0.1mm。锥角αh允许偏差应不大于30′。 6.3.1.2 浮封环和O形圈使用后应成套配对更换。 6.3.1.3 一对浮封环工作时密封面之间的最大相对线速度V≤2m/s;端面比压P0.35MPa~0.7MPa;密封腔压力应不大于0.3MPa。 6.3.1.4 浮封使用温度-30℃~120℃。 6.3.1.5 浮封与相应配套的浮封座锥面内腔应正确安装,间隙E根据端面比压的要求进行调整。也可参照表1选取。 6.3.1.6 浮封工作时应保证油池的最低油位。 6.3.1.7 装配中O形圈不应扭曲与装歪,O形圈与浮封环接触面上不应附带润滑油。 6.3.1.8 浮封应能适应外部有煤粉和水雾的环境。 6.3.2 动态密封性能 浮封试件在模拟6.3.1的使用工况条件下连续运转100h,浮封环温度应不高于室温的(20~30)℃,且不允许漏油和渗油。 6.3.3 工作寿命 浮封应能在6.3.1的使用工况条件下正常工作,其工作寿命应不小于5000h。 7 试验方法 7.1 浮封环 7.1.1 材质 材质成分由试块化验分析测定。 7.1.2 密封面金相组织 金相组织用金相显微镜检测。 7.1.3 外观质量 密封面,锥面外观质量目测检查。 7.1.4 主要尺寸 尺寸精度按相应精度量具测量,均布测量三次,取极限值;形状和位置公差按GB/T1958规定检测。 7.1.5 密封面硬度 密封面硬度可使用洛氏硬度计或金属显微硬度计,在密封面上沿圆周均分测三处,每处测一点,取平均值、为避免损坏密封面,允许用小端端面替代。 7.1.6 密封面平面度 密封面亮带A的平面度用平面平晶等厚干涉仪测量。 7.1.7 密封面表面粗糙度 密封面表面粗糙度用接触式粗糙度检测仪或试块测量Ra值。 7.1.8 外锥角 外锥角αf检测(见图5),使用万能角度尺和相应的垫块来测量,或在平板上用高度尺并在其上装百分表,测尺寸L 、 f,按公式(1)计算 αf (1) 式中 L测量高度,单位为毫米(mm); f测量宽度,单位为毫米(mm)。 7.1.9 锥面圆跳动 以G的轴线为基准,用百分表触头接触锥面,将试件旋转360,测其在任意位置的圆跳动(见图5)。 L αf f Da G 图5 外锥角测定 7.1.10 锥面粗糙度 用接触式粗糙度检测仪或试块测量Ra值。 7.1.11 静密封性能 一对浮封环对合后放在橡胶垫板上,上加附加载荷压环,内腔加入煤油,历时10min,密封面不应有油向外渗漏(附加载荷压环的质量参见JB/T 8293.2-1999的表1) 7.2 0形圈 7.2.1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检验按GB/T 3452.2-2007的规定。 7.2.2 内径、截面直径 7.2.2.1 0形圈内径d1用SM柔性尺或精密直径尺(π尺)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7.2.2.2 0形圈截面直径d0用平板和百分表测量或者千分尺、分度值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7.2.3 硬度 硬度用邵氏A型橡胶硬度计按GB/T 531-1999的规定测量,沿圆周均布测量三处,取平均值。 7.2.4 胶料性能 7.2.4.1 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 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按GB/T 528-1998的规定测定。 7.2.4.2 热空气老化试验 热空气老化试验按GB/T 3512-2001的规定测定。 7.2.4.3 压缩永久变形率 压缩永久变形率按GB/T 7759-1996中采用B型试样的规定测定。 7.2.4.4 耐油性能 耐油性能按GB/T1690-2006的规定测定。 7.3 浮封 7.3.1 动态密封性能试验 按JB/T 8293.2-1999中第4章的规定进行试验。 7.3.2 工作寿命试验 浮封参照JB/T 8293.2-1999中第5章的规定在专门或类似试验台上模拟6.3.1的使用工况条件进行连续1500h强化试验,不发生渗漏。 8 检验规则 8.1 检验分类 浮封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8.2 出厂检验 8.2.1 装配后的浮封应经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发合格证后方可出厂。 8.2.2 出厂检验执行GB/T 2828.1-2003的规定。 8.2.3 检验项目和不合格分类见表3。 8.2.4 检验批的批量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确定(见表4)。检验批应由相同的规格尺寸、材料、工艺、设备、热处理等条件下连续制造出来的产品构成。 8.2.5 检验水平为Ⅱ,各检验项目规定的接收质量限(AQL)见表4。 表3 序号 检验项目 不合格分类 要求 试验方法 1 浮封环 材质 每批次进料按要求6.1.1和试验方法7.1.1检验并提供报告 2 密封面金相组织 每批次热处理按要求6.1.2和试验方法7.1.2检验并提供报告 3 外观质量 C 6.1.3 7.1.3 4 主要尺寸 C 6.1.4 7.1.4 5 密封面硬度 A 6.1.5 7.1.5 6 密封面平面度 A 6.1.6 7.1.6 7 密封面表面粗糙度 A 6.1.7 7.1.7 8 外锥角 B 6.1.8 7.1.8 9 锥面圆跳动 B 6.1.9 7.1.9 10 锥面粗糙度 C 6.1.10 7.1.10 11 静密封性能 A 6.1.11 7.1.11 12 0 形圈 外观质量 B 6.2.2 7.2.1 13 内径、截面直径 B 6.2.3 7.2.2 14 硬度 B 6.2.4 7.2.3 表4 批量范围 样本量字码 接收质量限(AQL) A类不合格 B类不合格 C类不合格 1.5 4.0 10 样本量 接收数Ac 拒收数Re 样本量 接收数Ac 拒收数Re 样本量 接收数Ac 拒收数Re 2~8 A 8 0 1 3 0 1 5 1 2 9~15 B 8 0 1 3 0 1 5 1 2 16~25 C 8 0 1 3 0 1 5 1 2 26~50 D 8 0 1 13 1 2 8 2 3 51~90 E 8 0 1 13 1 2 13 3 4 91~150 F 32 1 2 20 2 3 20 5 6 注 样本量大于批量时,则执行100%检验 8.2.6 采用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各检验批批量的一次抽样样本量和接收数Ac、拒收数Re见表4。应按GB/T 10111-2008规定的随机抽样程序从检验批中抽取作为样本的产品。 8.2.7 检验判定准则是按检验项目对样本逐个样品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确定不合格品数,不合格品数小于或等于接收数Ac,则该检验项目判定为接收(合格),如不合格品数大于或等于拒收数Re,则该检验项目判定为拒收(不合格)。用同样的程序依次对所有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和判定。全部检验结束后,所有检验项目都判定为接收(合格)的,则判定该检验批接收(合格);其中若有一项检验项目判定为拒收(不合格),则判定该检验批拒收(不合格)。合格批由检验部门签发产品质量合格证。 8.2.8 已经被拒收的批,经过100%检验,剔除了所有不合格品,并经过修理或调换合格品以后,允许再次提交检验。在抽样检验过程中,或者对拒收批筛选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不应混入产品批。 8.2.9 若用户有特殊要求时,可按双方商定图样或技术条件进行检验。 8.3 型式检验 8.3.1 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当改变产品结构、材料、工艺等而影响产品性能时; c 停产2年后,再次恢复生产时; d 正常批量生产,每4年进行一次; e 用户对产品质量有重大异议而提出要求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要求进行时。 表5 序号 检验项目 样本量 要求 试验方法 判别水平DL 不合格质量水平RQL 判定数组 Ac Re 1 浮封环 外观质量 12 6.1.3 7.1.3 Ⅲ 40 2 3 2 主要尺寸 12 6.1.4 7.1.4 Ⅲ 30 1 2 3 密封面硬度 5 6.1.5 7.1.5 Ⅲ 40 0 1 4 密封面平面度 8 6.1.6 7.1.6 Ⅲ 25 0 1 5 密封面表面粗糙度 8 6.1.7 7.1.7 Ⅲ 25 0 1 6 外锥角 12 6.1.8 7.1.8 Ⅲ 30 1 2 7 锥面圆跳动 12 6.1.9 7.1.9 Ⅲ 30 1 2 8 锥面粗糙度 12 6.1.10 7.1.10 Ⅲ 30 1 2 9 静密封性能 8 6.1.11 7.1.11 Ⅲ 25 0 1 10 O形圈 外观质量 12 6.2.2 7.2.1 Ⅲ 30 1 2 11 内径、截面直径 12 6.2.3 7.2.2 Ⅲ 30 1 2 12 硬度 5 6.2.4 7.2.3 Ⅲ 40 0 1 13 胶料性能 5 6.2.5 7.2.4 Ⅲ 40 0 1 14 浮封 动态密封性能 要求按6.3.2;试验方法按7.3.1(JB/T 8293.2-1999) 15 工作寿命 要求按6.3.3;试验方法按7.3.2(JB/T 8293.2-1999) 注 AC为合格判定数; Re为不合格判定数。 8.3.2 型式检验执行GB/T2829-2002的规定。 8.3.3 型式检验项目按表5。 8.3.4 各检验项目规定的不合格质量水平RQL见表5。 8.3.5 各检验项目规定的判别水平见表5。 8.3.6 确定采用一次抽样方案。各检验项目规定的样本量和合格判定数Ac、不合格判定数Re见表5。凡属于8.3.1中情况a、b、c进行型式检验的,样本由生产厂在试制样品中提供。凡属于8.3.1中情况d、e进行型式检验的,应由检验单位从生产厂已通过出厂检验的所有规格尺寸、材料、工艺、设备、热处理相同的产品中按GB/T 10111-2008规定的随机抽样程序抽取作为样本的产品。 8.3.7 检验判定准则是按检验项目对样本逐个样品进行检验,根据检验结果,确定不合格品数,不合格品数小于或等于合格判定数Ac,则该检验项目判定为合格,如不合格品数大于或等于不合格判定数Re,则该检验项目判定为不合格。用同样的程序依次对所有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和判定。全部检验结束后,所有检验项目都判定为合格的,则判定型式检验通过;其中若有一项检验项目判定为不合格,则判定型式检验不通过。 9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9.1 O形圈表面用着色标明胶料特性和生产日期。 9.2 浮封环清洗和防锈处理后,和配套的O形圈一起装入内包装,内包装材料一般采用塑料袋和纸盒,内附上质量检验部门签发的合格证。 9.3 在发货运输时,应把包装好的浮封用带捆紧后放入木箱内,再用发泡塑料填充以防松动。在运输中,应避免碰撞,并采取防潮措施。 9.4 外包装箱应注明 a 收货单位和地址; b 发货单位; c 产品名称、型号、数量、重量; d “小心轻放”、“防潮”; e 发货日期; 9.5 包装产品的贮存应符合GB/T 5721-1993中第5章的规定。在干燥通风和无腐蚀物质的仓库内,库内温度应在0℃~35℃之间,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80之间。O形圈自生产之日起的贮存时间为两年,超过贮存期的产品不应使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