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漏水对水资源的影响.doc
采煤漏水对水资源的影响 一、全市水资源基本情况 全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计算的多年(1956~200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9.8749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为12.461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4.3601亿立方米,河川径流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计算量6.8650亿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量为6.08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8.91亿立方米,全市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为662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211立方米。 截止目前,全市有中型水库7座孤山、下茹越、观上、神山、米家寨、双乳山和唐家湾水库,总库容1.0629亿立方米;小型水库41座,总库容0.8951亿立方米,合计总库容1.9580亿立方米。 30万亩以上自流灌区1处,有效灌溉面积32万亩;万亩以上自流灌区21处,有效灌溉面积127万亩;万亩以上机电灌站6处,有效灌溉面积7万亩;全市合计有效灌溉面积192万亩。 全市共有各类小型水利工程2074处(座);各种水井8110 眼。 2007年全市总用水量51382.23万m3,其中,农业总用水量38926.4万m3,占全市总用水量的75.8;工业总用水量10369.07万m3,占总用水量的20.2;生活用水量共2086.76万m3占全市用水量的4.1。其中,地表水用水量20321.07万m3,占全市总用水量的39.5;地下水用水量31061.15万m3,占全市总用水量的60.5; 二、全市水资源特点分析 1.水资源总量相对少,人均资源量偏低。 忻州市水资源总量为19.8749亿立方米,是全省水资源总量123.8亿立方米的16.0,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662立方米,比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略高,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三分之一。亩均水资源量211亿m3。 2、水资源时空、地域分布不均,丰枯变化很大。我市多 年平均降水量475.4mm,主要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6;降水量年际差异很大,丰枯不均。 水资源地域分布也极不平衡,忻府区、定襄、原平是全市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但人均水资源量相对偏低,仅为394立方米,是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60;宁武、静乐、五台、繁峙水资源相对丰富,人均占有量817.6立方米;岢岚、神池、偏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214.4立方米,是全市人均占有量的近两倍,但主要是深层岩溶水,通过地下排入黄河底部,难以开发利用 3、水资源量入境少,出境大。 19562000年平均入境水量2905万立方米,其中海河流域917万立方米,黄河流域1988万立方米;出境水量为107604万立方米,占全市地表水资源量的86,海河流域出境63298万立方米,其中,滹沱河出境水量最大,占海河流域出境水量的86.3。黄河流域出境44306万立方米,其中,汾河上中游出境水量最大,占黄河流域出境水量的59.0。 4、河川径流部分区域开发利用率低,缺少骨干工程,不利于水资源合理配置。 全市地表水资源利用程度存在很大的差异,界河铺济胜桥区间、界河铺以上这两个分区工农业、经济相对发达,开发利用程度最高,利用率分别达到85.4和 40.2;滹沱河济胜桥以下区间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为6.9,而以海河流域的桑干河区、青羊河区以及黄河流域汾河上中游区,利用率仅为到3.4、1.0和2.8。 5、地下水开采强度大,局部地区形成漏斗。 全市超采区面积达97平方公里,其中,忻府区城区71平方公里,原平市城区26平方公里,漏斗中心水位埋深分别为24.15米和54.25米。根据1980~2006年动态观测显示,原平城区地下水埋深总降幅为5.70米,年平均降幅为0.30米。城北个别区域累计最大埋深降幅为18.03米,年平均降幅0.86米。忻府区城区地下水埋深总降幅为9.01米,年平均降幅为0.47米。城北个别点累计最大埋深降幅为16.80米,平均降幅为1.05米。 6、采煤漏水对水资源造成巨大影响 忻州市煤炭资源丰富,现有煤矿175座,2007年产煤2316万吨。煤炭开采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对水资源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 (1)、采煤使区域水资源总量减少。煤矿大量疏干排水,改变了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致使地下水的补给条件发生变化,使地下水的补给量减少,导致区域水资源量减少。2007年全市产煤2316万吨,产一吨煤平均漏水2.48立方米,每年减少地下水达5744万立方米。2006年全市水资源总量13.1236亿m3,较多年平均减少34.0。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5.5903亿m3,地下水资源总量11.7475亿m3,重复计算量4.2142亿m3。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为437m3,亩均水资源量139.6亿m3。 (2)、采煤引起泉溪断流,水井干枯,地下水位大幅下降。据调查,采煤使基岩水位(煤系地层水、岩溶水)逐年下降,年降幅0.150.5米。矿坑疏干排水破坏了自然状态下的水力联系,使地下水均衡系统动态关系发生了变化,原来隔水层遭到破坏,不起隔水作用,致使泉溪流量减少或断流。如雷鸣寺泉多年平均流量0.2立方米/秒,最大时达到0.6立方米/秒。近年来,由于降雨量减少、森林植被破坏、煤矿开采等原因,流量降到现在的0.128立方米/秒,减少36。天桥泉多年平均流量12.04 立方米/秒,现在的流量是11.20 立方米/秒;坪上泉多年平均流量4.94 立方米/秒,现在的流量是4.45 立方米/秒;马圈泉多年平均流量0.95 立方米/秒,现在的流量是0.76 立方米/秒。 (3)、采煤使水资源污染加剧。随着煤炭开采量增加,越来越多的矿坑排水、洗煤水和矿区生产、生活污水不经处理大量排放,以及大量煤矸石露天堆放,给水资源带来严重污染,不仅对河流和浅层地下水造成污染,而且深层奥灰水也受到污染,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氨氮 、COD、BOD超标。全市第二次水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在地表水水质评价河长1277.9公里中,Ⅱ类水质河长146.9公里,占评价河长的11.5;Ⅲ类水质河长378.3公里,占评价河长的29.6;Ⅳ类水质河长366.4公里,占评价河长的28.7;V类水质河长119.8公里,占评价河长的9.37;超V类水质河长266.5公里,占评价河长的20.9。近年来随着煤矿的关停整合和环保治理力度的加大,河流水质状况有所好转。 (4)、采煤造成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由于采煤漏水的影响,全市许多村庄、人口和大畜出现饮水困难。如保德县有89个村、46887口人、1337头大畜,河曲县有36个村、14643口人、950头大畜都不同程度出现吃水困难。 7、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低 2007年8月14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水利厅以晋价商字(2007)266号文联合下发了“关于调整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及标准的通知”, 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一般地区1.0元/吨,超采区1.2元/吨。而我市个别县不按计量、不按标准征收,每吨地下水仅收0.2元。 8、大量污水白白浪费 忻州市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6.5万m3/日,于2007年9月正式运行,目前日处理污水能力可达3.5万m3,40用于农灌,60外排。而与污水处理厂相邻的广宇热电厂,由于种种原因一直不用污水,反而抽取地下水。就是广宇热电厂全部使用污水,每天也只能用3000吨,大量的污水还是白白浪费。 四、已采取的措施 1、1997年根据省政府的安排,我市水利部门组织技术力量,通过实地勘察,分析论证,提出了天桥泉、坪上泉、马圈泉、雷鸣寺泉域保护范围划定报告,并得到了省政府的批准。4大泉域重点保护区面积79.5 平方公里。对泉域重点保护区要遵循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全面保护、合理开发、持续利用的原则,严格禁止在重点保护区范围内擅自打井、截流、引水、采煤、开矿、开山采石、新建、改扩建与供水和保护水资源无关的建设项目。 2、在取水许可审批、年审过程中,严格把关。除农业灌溉和人畜饮水外,所有建设项目必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水资源论证。分析取水户取水特别是煤矿排水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程度,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坚决不予审批或年审。在水资源配置中,坚持先使用中水(污水),再使用地表水,最后使用地下水的原则。 3、严格取水许可审批(包括凿井审批)程序和权限。 (1)汾河干流3公里范围内今后原则不再审批新的水井工程,汾河干流3公里范围外的取水许可审批要从严把关。 (2)日取水超5000m3,报省水利厅审批;日取水超1000 m3,由市水利局审批;日取水1000 m3以下,由县水利局审批;100m以下的水井由县水资办审批,100m以上的水井由县水资办审查,报市水资办审批。 4、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严格按计量、标准征收,用经济杠杆促进取水户节约用水。 5、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目前,我市的供水、节水由城建部门管理,污水处理由忻府区政府和环保部门管理,取水许可由水利部门管理,地热水由水利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共同管理。 二OO八年九月十二日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