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艺课程设计大纲2010[1].doc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大纲 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 1、课程设计的性质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重要的技能训练性必修课程。 2、课程设计的目的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是配合煤矿开采方法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本设计,学生对所学采矿工艺、采矿机械设备、煤矿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等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复习,并进行综合性的应用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进行采煤工艺设计的实际工作,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与提交技术资料和技术文件报告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图纸部分 回采工作面布置详图,图中内容包括 1、 采(盘)区巷道布置示意图(使用A4复印纸); 2、 回采工作面平面布置示意图(使用A4复印纸); 3、 工作面最大空顶距剖面图 150(使用说明书用纸); 4、 工作面最小空顶距剖面图 150(使用说明书用纸); 5、 工作面运输顺槽超前支护断面图 150(使用说明书用纸); 6、 工作面回风顺槽超前支护断面图 150(使用说明书用纸); 7、 采煤机进刀方式示意图(使用说明书用纸); 8、 循环作业图(使用说明书用纸); 9、 劳动组织表(使用说明书用纸); 10、 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表(使用说明书用纸)。 第二部分文字部分 工作面回采工艺说明书,章节内容如下。 第一章 工作面概况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第二节 煤层及顶底板赋存情况 第三节 主要地质构造 第四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 第五节 影响开采的其它因素 第二章 采煤方法 第一节 采煤方法选择及巷道布置 第二节 采煤工艺 第三节 工作面生产能力和配套环节的计算 第四节 生产系统 第三章 顶板控制与管理 第一节 顶板管理方法 第二节 支护设计 第三节 特殊支护 第四章 循环作业及劳动组织 第一节 循环作业方式的选择 第二节 劳动组织 第三节 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第五章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六章 安全技术措施 第七章 避灾路线 (二)基本要求 1、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参阅资料,独立完成设计; 2、设计应符合煤炭技术政策(规范、规程等),用准确的计算、清晰的图表和简练的文字,结合目前的技术条件,科学地事实求是地进行设计; 3、设计内容应符合快速、高效、优质、低耗和安全的施工方针,减轻劳动程度,讲求经济效益。 4、回采工作面布置详图使用A4复印纸绘图,可以手工绘图,也可以机器绘图。 5、文字说明要简明扼要,除引用国家有关规定、规程、规范外,不要重复论述。计算必须写出公式及符号意义,然后计算出结果,不必列出演算过程。 6、抄写一律用设计说明书用纸,用蓝色或黑色钢笔书写,同一说明书中不允许用不同的颜色书写(附图、表格可用铅笔绘制)。说明书一律手写。 7、说明书中正文及附图、附表应统一编号,说明书正文之前应编有目录及章节页码,正文之后应标注参考书、参考资料目录。 三、课程设计的进度安排 根据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实施计划的安排,该课程设计时间为两周,具体时间及设计内容分配见下表。 时 间 设 计 内 容 星期一 布置设计任务,学习设计大纲及设计任务书;第一章 工作面概况; 星期二 第二章 采煤方法;第三章 顶板控制与管理 星期三 第四章 循环作业及劳动组织;第五章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星期四 第六章 安全技术措施;第七章 避灾路线。 星期五 绘制回采工作面各种插图 星期六 绘制回采工作面各种插图 星期一 绘制回采工作面各种插图 星期二 绘制回采工作面各种插图 星期三 绘制回采工作面各种插图 星期四 整理、装订等 星期五 整理、装订等 星期六 质疑或答辩 四、课程设计的考核 1、设计内容必须符合设计大纲的要求,方案合理,工艺正确; 2、设计进程必须严格按大纲或指导教师所规定的进度进行; 3、指导教师随时检查各阶段的设计情况,并做好记录; 4、对请假、迟到、早退者给予扣分,旷课一天及出勤不足三分之二者,给予不及格; 5、设计的所有内容都必须独立完成,对抄袭别人设计者,给予不及格处理; 6、学生完成规定的设计内容后,由指导教师评阅并写出评语; 7、设计最终进行质疑或答辩。 8、设计成绩为百分制,综合平时考核情况、说明书和图纸质量等确定。 五、其他 1、本设计必须在修完煤矿地质、采煤机械、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矿开采方法等课程后进行。 2、设计题目由指导教师结合现场实际确定,每个设计小组有不同的设计题目和内容要求。 3、主要参考资料 ⑴ 煤炭工业设计规范; ⑵ 煤矿安全规程; ⑶ 矿井设计参考资料 ; ⑷ 煤矿地质; ⑸ 煤矿开采方法; ⑹ 矿井通风与安全; ⑺ 井巷工程; ⑻ 采掘机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