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指导下的复杂薄矿体开采试验技术研究.pdf
可视化指导下的复杂薄矿体开采试验技术研究 吴安福1, 2,姜立春2, 习 泳2 (1. 中铝山西分公司孝义铝矿, 山西 孝义市 032303; 2. 中南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83) 摘 要 通过分层分级技术研究, 可视化矿体的赋存特征和层面间的品位级差, 实现了复 杂赋存条件下的含夹石层及漏斗岩薄矿脉矿体的分层分级开采, 成功解决了大型设备回 采效率与高损失率、 高贫化率、 高围岩混入率 “三高” 问题之间的矛盾, 提高了矿石的品 位、 回收率, 降低了围岩混入率, 延长了矿山服务年限。 关键词 可视化; 分层分级开采; 复杂薄矿体; 三维空间模型 山西境内沉积型铝土矿的合理开采一直是困扰 采矿界的一大难题。孝义铝矿年设计总生产能力为 380 万 t, 现采用 “松土机 - 铲运机” 露天混采工艺。 由于矿体薄 (0 ~5 m) , 夹层、 天窗分布频繁, 顶底板 与围岩犬牙交错, 品位分布不均衡, 开采过程中一直 存在着 “三高”(高损失率、 高贫化率、 高围岩混入 率) 问题, 年平均采矿围岩混入率达 7. 92、 贫化率 为 15. 65、 损失率为 20. 77, 造成国家矿产资源 的巨大浪费。随着氧化铝生产对铝土矿石质量提出 的更高技术要求, 常规单一的露天采矿工艺已很难 满足需要, 国内外矿山又没有相关的经验可借鉴, 唯 有加强该类矿床开采技术的自主研究。 可视化技术是目前采矿领域发展应用的一种新 技术, 给矿山技术进步带来新的活力。孝义铝矿主 要利用可视化技术建立矿床地质模型, 为复杂赋存 条件下的含夹石层及漏斗岩薄矿脉矿体的分层分级 开采创造条件。 1 分层分级开采技术试验研究 分层分级开采技术主要针对矿体赋存的复杂条 件和顶底板矿体界线不规则等特点, 根据矿体层面 间品位级差和矿体层面间的厚度, 利用不同的采矿 设备来进行大规模、 高强度回采的采矿技术。该技 术主要通过加密勘探, 有针对性地剔除矿体中的漏 斗岩, 从而获得下游拜尔法、 烧结法氧化铝生产工艺 所需要的不同入炉品位的矿石。 1. 1 试验区选择 通过拟选试验采区与全区、 稳定区、 复杂区在概 况、 矿体形态、 内部结构、 矿体厚度、 顶板起伏、 品位 变化等方面的分析比较, 经过遴选, 最终确定有代表 性的分层分级开采试验采区大致位于西河底南采 场。试验区内部第四系黄土及残坡积物广为分布, 约占全区总面积的 80。出露地层较为简单, 主要 有奥陶系中统石灰岩, 石炭系中、 上统的铁矿、 铝土 矿、 耐火粘土、 粘土岩、 页岩、 砂岩、 煤和石灰石等。 试验区存在一个夹石层和 4 个大小不一的漏斗岩 区, 其加密勘探钻孔分布如图 1 所示。 图 1 加密勘探钻孔分布 1. 2 加密勘探 孝义沉积型铝土矿矿体呈似层状、 连续的透镜 状分布, 生产勘探和采矿揭露表明 矿体的实际形态 是仅为几米、 十几米或三四十米相连或相间的透镜 状和漏斗状矿体, 矿体顶底面凹凸不平, 标高相差悬 殊, 传统的 B 级储量、 A1级储量资料根本无法表征 矿体形状, 用其指导生产难免人为增大矿石的损失、 ISSN 1671 -2900 CN 43 -1347/ TD 采矿技术 第 5 卷 第 4 期 Mining Technology,Vol. 5, No. 4 2005 年 12 月 Dec. 2005 贫化。 矿山的统计表明, A1与 A2级储量资料揭示的 顶底板位移一般在 1 m 以上, 个别可达 14 m, 其中 顶板位移 53. 3 大于 3 m, 底板位移 66. 7 大于 3 m。顶板歪曲面积为 21, 底板歪曲面积 40, 剖 面上的歪曲面积在 35 ~ 150 之间。因此, B 级 储量 (100 m 100 m) 根本无法满足生产的初步需 要, A1级储量报告 (50 m 50 m) 也仅能够用来指导 露天的剥离生产, A2级储量 (25 m 25 m) 才能用于 指导回采作业。为此, 必须在试验区完成剥离后, 将 勘探网密度由 A1级提升到 A2级。试验区加密勘探 工程设计钻孔 16 个, 现场施工钻孔总计 13 个, 工程 量 404. 05 m, 依此建立的矿体三维空间模型如图 2 所示。从图 2 中可以发现该试验区矿体分布相当不 规则, 夹石层的厚度为 0. 91 m。 图 2 沉积型铝土矿分层分级开采方案 (a) 矿体分布 (b) 清顶结束后的矿体 (c) 回采上 部普铝后的矿体 (d) 回采中部高铝后的矿体 1. 3 回采工艺 根据矿体的赋存特征和层面间的品位级差, 在 试验区选用 “松土机 - 铲运机” 工艺进行剥离,“松 土机 - 前装机 - 汽车” 工艺进行清顶,“反铲 - 汽 车” 工艺回采薄矿脉和剔除废石, 实现沉积型铝土 矿的分层分级开采。 试验区沿走向布置, 顺倾斜方向作业。根据矿 体形态、 赋存条件、 主要设备最优工况特征, 确定工 作面宽度为 50 m。为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台班 工作效率, 剔除夹层厚度超过 0. 5 m 的废石层。部 分小于0. 5 m 厚的夹层废石, 大型设备无法剔除, 利 用反铲进行剔除作业, 如图 3 所示。 图 3 反铲处理漏斗岩示意 2 技术经济效果 试验区主要采用分层分级工艺技术进行开采, 其与常规混采工艺的综合经济技术指标比较见表 1, 从表 1 对比分析可以得出 (1)与混采工艺相比, 分层分级开采贫化率、 围 岩混入率、 损失率分别降低了 3. 73, 2. 97, 12. 79 百 分点, A/ S 回采品位提高了 0. 78; (2)多回收铝土矿 13564 t, 避免了铝土矿资源 的无效浪费, 延长了矿山的服务年限; (3)生产成本降低了 3. 86 元/ t, 提高了综合经 济效益; (4)高品位铝土矿石更好地满足了下游氧化铝 工序的入炉要求, 适应了市场需求, 增强了企业的竞 争能力。 表 1 分层分级开采与混采综合经济技术比较 比较项目混采分层分级开采增减 地质矿量 (t)138465138465 采出矿量 (t)12067413423813564 Al2O3含量 ()70. 8870. 88 SiO2含量 ()7. 117. 11 Fe2O3含量 ()3. 063. 06 铝硅比 (A/ S)9. 979. 97 混入率 ()7. 924. 95-2. 97 贫化率 ()15. 6511. 98-3. 73 损失率 ()20. 777. 98-12. 79 剥离量( m3)623097623374-277 剥采比( m3/ t)5. 164. 52-0. 64 剥离作业成本 (元/ t)43. 9038. 50-5. 4 采矿作业成本 (元/ t)24. 9726. 511. 54 作业台班效率 (t/ 班)50004500-500 3 结束语 (1)根据山西境内沉积型铝土矿的特点, 首创 了 “松土机 - 前装机 - 汽车” 结合 “反铲 - 汽车” 工 艺, 解决了大型设备高效率开采铝土矿的 “三高” 问 题, 增加了矿石回收量, 提高了回采品位, 降低了采 矿综合成本,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利用可视化技术, 实现了复杂矿体赋存特 征和层面间品位级差的可视化, 为矿体的分层分级 开采创造了条件, 从而满足了下游拜尔法、 烧结法氧 化铝生产工艺对矿石入炉品位的要求。 (收稿日期 2005 -09 -30) 作者简介 吴安福 (1968 - ) , 男, 高级工程师, 在读工程硕 士, 现任中国铝业股份公司山西分公司孝义铝矿副矿长。 61 采矿技术 2005, 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