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西部现代有孔虫种群分布特征及对地质环境的记录.doc
渤海湾西部现代有孔虫种群分布特征及对地质环境的记录 本文主要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一,对渤海湾西部潮间带及浅海区不同亚环境下采集的110个底质沉积物样品,分别进行了有孔虫活体和死体埋藏种群的鉴定、统计和分析,其中包括现代有孔虫群的组成,优势种和常见种的分布特征及现代有孔虫对地质环境和海面的指示意义,高程/水深、沉积物底质粒径和现代沉积作用等因素对有孔虫生态的影响;第二,在现代有孔虫特征区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地层中应用实例的个案研究,逆推了全新世地质环境与海面的历史变化。活体和死体埋藏有孔虫都显示了渤海湾西部及浅海区的有孔虫主要优势种有 Ammonia beccarii vars.、Ammonia limbatobeccarii、Protelphidium tuberculatum、Ammoboculites sp.、Elphidium simplex、Pseudogyroidina sinensis、Quinqueloculina akneriana rotunda、Cribrononion porisuturalis、Ammonia granuloumbilica等,常见种有Elphidium magellanicum、Elphidium advenum、Cribrononion subincertum、Ammonia maruhasii等。有孔虫的分布特征和主成分分析均表明,研究区主要受到近岸浅海环境、潮间带环境和高潮线附近的盐沼、河口漫滩的影响,其它环境如河口闸下、潮间带的潮道等环境影响不明显。通过对优势种的聚类分析,探讨了现代有孔虫的组合特征。共分为五5个组合7个亚组合,各组合区几乎平行于岸线分布,分别对应于潮间带及浅海区不同的亚环境。筛选出的8个优势种有孔虫随水深高程变化的垂直分布特征表明,高程/水深是现代有孔虫的主要影响因素。讨论了不同属种、不同有孔虫垂直组合带与地质环境及海面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有孔虫属种及组合的垂直分布范围决定了其作为地质环境及海面变化指标的灵敏性和精度,C. porisuturalis和E. simplex等及组合I、II和IIIa带的精度较高。讨论了环境参数对有孔虫的影响。不同种属及组合带与底质沉积物组成的分析表明,除了Protelphidium tuberculatum外,底质沉积物粒径组成对研究区的有孔虫分布没有明显的影响。有孔虫个体数量与沉积作用具有相关性,现代沉积速率高的区域,有孔虫个体数量少,沉积速率低的区域,有孔虫个体数量多。按照海相性分布指数Ic的计算方法,确立研究区各参数的有孔虫分类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受陆地影响的下限为0.5、受海洋影响的上限指数为0.3。在现代有孔虫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渤海湾西岸及浅海区5个钻孔,对全新统地层中有孔虫进行了详细分析。恢复了全新世以来区域性相对海面变化曲线,认为全新世以来海面主要为75006200 a BP的快速上升期和之后的缓慢上升期,中间存在海面波动,但没有出现高于现代海面的高海面期。揭示了现代海区及陆区在全新世经历的不同地质环境演变过程。 同主题文章 [1]. 李容森,徐杰邦,吴祥和. 桂北额头村组英塘组有孔虫带的建立及意义 [J]. 广西地质. 2001.03 [2]. 弘西井,夏华罡. 根据有孔虫生物地层学对日本九州四万十增生复合体所作的构造分析 [J]. 海洋石油. 1989.01 [3]. 陆刚,胡贵昂,张喜,李玉坤. 桂西北天峨地区下石炭统有孔虫带及地层划分 [J]. 广西地质. 2002.03 [4]. 覃建雄,田景春,杨作升. 东海盆地第三系层序地层学初探 [J].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1998.04 [5]. 王志浩,张遴信,祁玉平. 我国石炭系滑石板阶标准剖面的牙形刺 [J]. 古生物学报. 2004.02 [6]. Roger,L,Larson ,文凤英. 白垩纪中期西南太平洋海盆Tongareva三联点的构造演化 [J]. 海洋地质动态. 2002.10 [7]. 王志浩,张遴信,祁玉平. 我国石炭系达拉阶标准剖面的牙形刺 [J].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4.03 【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 海洋地质; 渤海湾西部; 潮间带及浅海区; 有孔虫; 地质环境; 海平面 【作者相关信息搜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海洋地质; 方念乔; 李建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