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离子型稀土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性开采模式.pdf
第 3 1 卷 第 2 期 2 0 1 0年 4月 稀 土 C h i n e s e R a r e E a r t h s Vo 1 . 31. No. 2 Ap ril 2 01 0 南方离子型稀土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性开采模式 李永绣, 张玲, 周新木 南昌大学 稀土与微纳功能材料研究中心 , 江西南昌3 3 0 0 3 1 摘要 南方离子型稀土是我国独有的一类宝贵的中重稀土资源。其保护性开发及其环境影响一直是人们关 注的问题。在分析和总结近四十年来该类矿床开采过程与资源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技术进步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实现资源和环境保护性开采的环境工程模式, 并对其主要内涵进行了讨论。目的是为了规范离子型稀土资 源的开采提供技术和政策支持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开采; 环境和资源保护 中图分类号 T D 9 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4 - 0 2 7 7 2 0 1 0 0 2 0 0 8 0 - 0 6 中国南方七省区 江西、 广东、 广西、 湖南 、 云南、 福建 、 浙江 拥有丰富的离子型稀土资源 或称风化 壳淋积型稀土资源 。虽然其品位不算高, 但稀土元 素配分齐全 , 尤其是中重稀土含量高 , 因而得到国内 外的广泛重视。与包头 、 四川和山东的稀土资源相 比, 除了铈含量偏低外 , 其他元素都 比较丰富。根据 其稀土元素配分特点 , 可分为富钇重稀土矿 例如龙 南稀 土 中含 Y 2 O 36 4 %, 0 3 5 . 6 %, T b 4 0 7 1 . 3 %, D y 2 0 3 7 . 4 % , E r 2 0 3 4 , 2 % , Y b 2 0 3 3 . 3 %, L u 2 0 0 . 4 % 、 中钇 富铕 矿 例 如信 丰稀 土 中含 Y2 032 4% , G d 2 03 5. 9% , T b 4 o7 0. 6% , Dy 2 03 3. 7% ,Er 2 03 2. 4% ,Eu 2 03 0. 9% ,Nd 2 03 1 7 % 和轻稀土富铕矿 例如寻乌稀土中含 I o 3 3 8 % , P r 6 01 1 7. 4% , Nd 2 03 3 0% , Eu 2 03 0. 5% , ] 3 4 0 7 0 . 4 % 。因此 , 我国南方风化壳淋积型中重 稀土资源不论是元素种类还是配分形式都是世界上 任何国家无法比拟的u J 。 从该类矿床的发现和开采至今 已经有 4 0来年 的历史。鉴于该类矿 床的特殊性 和很高 的应用价 值, 国内的研究单位和高等院校 , 以及众多的企业都 对该类资源的开采和应用技术研究投入了大量的财 力和物力 , 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成果。形成了具有 自有知识产权的独特的稀土采选和分离工艺 , 为我 国稀土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 , 由于该 类矿床为国家保护性开采资源, 公开 的研究报道不 多【 卜 , 只是到近几年才陆续有一些相关的文章发 表[ 7 ~ 1 4 l 。 最近 ,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了4 2 0 0 9年 ~ 2 0 1 5 年稀土工业发展规划 和 稀土工业产业发展 政策 。其主要政策一是要大幅度收紧稀土元素出 口, 二是对稀土生产企业提 出了更高的环保标准。 新的规划 和政策 的出台, 在 国内外均引起了震动。 西方舆论认为, 中国严厉限制稀土金属的出口, 表现 出了中国对稀土几乎垄断的姿态 , 这让欧洲 、 美国和 日本工业界心生忧虑。因为这些金属大多具有尖端 用途 , 例如生产平板 电视 、 太 阳能汽车电池 、 电动汽 车电池和飞机发动机引擎。而事实上 , 中国不会完 全限制稀土的出口, 中国实施削减出口配额政策的 目的是要进一步提升中国稀土产业的技术和装备水 平, 大大减小 由于稀土开采 的无序而产生的资源浪 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这一点 , 对于南方离子型稀 土的开采尤其重要。本文明确了该类矿床开采过程 中与资源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技术进 步和存在 的问 题, 提出了实现资源保护性开采的环境工程模式, 并 对其内涵进行了讨论。 收稿 日期 2 0 0 9 . 1 2 4 8 基金项 目 江西省 主要学科学术带头人计划项 目 2 X 7 D I 8 0 0 作者简介 李永绣 1 9 6 2 . , 男, 江西泰和人, 博士, 教授, 主要从事离子型稀土资源开发, 稀土化学与湿法冶金, 稀土环保与劳动卫生, 稀土 微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第 2期 李永绣等 南方离子型稀土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性开采模式 8 1 1 南方离子型稀土开采技术的进步与 现状 1 . 1 地质勘探与采矿技术 在该类资源发现和开采 的初期 , 江西省地质局 9 0 8 队对龙南和寻乌的典 型矿床进行 了勘探 , 获得 了许多可贵的数据。随后扩展到其他县和其他省 , 并有多元化的勘探队伍加盟。由于矿床开采速度的 加快 , 地质勘探数据已经满足不了生产的需求。而 且 , 不同层次的管理机构对所辖矿区的储量数据报 告不一n , 这对于矿床开采 的规 划和管理带来 不 便。另一个问题是, 资源勘探提供 的资源量一般是 以全相稀土含量为计算依据 的, 而生产上对于稀土 回收率 的计 算则 主要依 靠 离子 相稀 土 含量 来计 算1 5 ] 。我们认为, 在 目前情况下 , 以离子相稀土含量 的测定值l 3 ] 为依据要更为合理。而从长远发展来 看 , 当以回收全相稀土的浸矿方法得以应用之后 , 则 应使用全相稀土含量为依据来进行相关的计算和管 理 。 南方离子型稀 土的矿山开采技术经历 了 4 0来 年的发展与变迁 , 已经形成 了适合于不同矿床类型 的开采技术[ 。从矿床开采方式来分, 目前采用 的主要有池浸 、 堆浸和原地浸析三种 。最早在矿 山 应用的是池浸方式 , 其主要缺点是需要剥除表层植 被 , 采用人工方式出矿 , 速度慢 , 效率低 , 压矿现象严 重, 回收率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原地浸析技 术和堆浸技术得到了应用I 1 l 。其 中堆浸方式没 有从根本上改变采矿时对植被破坏的“ 搬山运动” , 对植被的破坏同样 比较严重。但由于采取了机械化 作业 , 其开采效率得到提高。而且 , 可以利用地形筑 堆, 就地浸取, 集 中收液 、 集 中生产。对于低 品位稀 土矿也有 良好的浸取效果 , 能充分利用资源 , 降低运 输成本, 使其资源利用率和产量均高于池浸工艺l l8 ] 。 原地浸洗技术被认为是最为环保的一种开采方 式 , 它基本不需要破坏植被 , 不需要移动矿物。因 此 , 具有显著的环境保护优势 , 生产成本也低 , 是 目 前广为推崇的技术l 1 。 。 。该技术在龙南等一些矿体 渗透性好和结构简单的矿山得到了推广应用 , 但在 更为广泛的矿区的推广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 其 适应性还有待提高。由于在对这一技术的宣传上过 于夸大其有利的一面而回避了其存在的环境问题, 也导致 了一些环境事故 的发生[ ∞’ 。 1 . 2 稀土提取技术 稀土洗提车间稀土富集技术也经历 了几个发展 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 , 生产工艺的经济性和环境 友好性能都得到了很大改善。最早应用的是氯化钠 浸矿 一 草酸沉淀法和氯化钠浸矿 一 萃取分组法, 所 用的采矿方式是池浸。这套技术是江西地质局 9 0 8 队和江西有色冶金研究所在发现这一矿床之后首先 提出并实施的【 1 ] 。该技术除了池浸方式导致植被破 坏和水土流失外, 高浓度氯化钠浸矿剂的使用也会 使土壤盐碱化。而且 , 由于钠离子也进入沉淀 , 煅烧 后产品纯度不够 , 需要经过 水洗才 能使纯度达 到 9 2 %的要求。这水洗过程不仅降低 了稀土收率, 也 产生了碱性废水。针对这些问题 , 江西大学加入了 对稀土提取工艺的改进研究, 其突出贡献在于率先 提出并实施了硫酸铵浸矿 一草酸沉淀法提取稀土工 艺[ , 引。该技术首先在龙南稀土矿通过工业试验并 得到推广应用。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的“ 江西稀土洗 提工艺” 就是由江西有色冶金研究所 、 江西 9 0 8 地质 大队和江西大学共 同完成 的。包括这一矿床 的发 现, 冶炼工艺的提出, 提取技术的改善和更新等内 容。如果说氯化钠浸矿法是第一代稀土浸取技术 , 那么 , 硫酸铵浸矿法制取混合稀土技术则可 以称之 为第二代稀土浸取技术, 也是 目前离子型稀土矿山 仍然广泛使用的技术l 8 J 。 随着硫酸铵浸矿技术的广泛推广 , 氯化钠浸矿 技术退出了历史舞台。在实施和推广硫酸铵浸矿法 提取稀土工艺的同时, 江西大学提 出并实施 了碳酸 氢铵沉淀法提取稀土工艺 , 并于 1 9 8 5年在龙南稀土 矿完成了工业化试验 , 达到了技术指标 , 并 申报了国 家发明专利【 4 J 。在该技术中提出的预处理除杂技术 十分有效 , 对于保证产品纯度起着关键作用。与草 酸沉淀相结合 , 不仅能保证产品质量, 而且能减少有 毒草酸的使用量, 降低生产成本[ 27 ,2 8 ] 。与此同时, 还发展 了一些在浸出过程除杂 的方法 一 3 4 J , 在降 低消耗 , 保证产品质 量方面起到 了重要作用。基于 碳酸稀土在稀土产业链中的特殊地位 , 江西大学 南 昌大学 对碳酸稀土沉淀与结晶技术进行 了广泛的 研究, 相继解决了从南方离子型的低浓度浸出液中 用碳酸氢铵沉淀稀土获得结晶碳酸稀土, 从分离厂 单一稀土和高纯稀土料液中沉淀出结晶良好和纯度 高的稀土碳酸盐等技术难题, 使该项技术在矿山和 分离厂均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成为 目前稀土工 业生产 中的主体沉淀技术[ 0 4 6 ] 。在此期 间, 许多 单位也纷纷加入了这一研究行列, 加速了该项技术 8 2 稀 土 第 3 1 卷 的推广[ 4 7 - 50 ] 。如果说草酸沉淀法是第一代稀土沉 淀技术 , 那么, 碳酸氢铵沉淀法则是第二代稀土沉淀 技术。其应用面不仅在矿 山企业, 而且在分离企业 的推广应用面更为广泛。目前国内碳酸稀土的产量 估计有 3万吨 ~4万吨 , 作为链接后续分离[ 5 1 J 和材 料制备[ J 的关键产品, 对整个稀土生产链的优化和 节能降耗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其经济价值和环 境效益非常高。例如 碳 酸稀土可以不经煅烧就可 以用于后续稀土分离 直接酸溶水相进料或与萃取 剂直接反应有机相进料 【5 。不仅避免了使用有毒 和价格高的草酸, 而且省掉了煅烧费用 , 大大降低了 酸耗 , 使生产每吨产品的成本可以下降 1 万元 以上 , 经济和环境效 益十分显著。在未来 的发展 中, 能够 与碳酸稀土竞争的沉淀方法可能是氢氧化稀土l 5 3 ] 。 2 南方离子型稀土开采过程 中的主要 问题 从 目前的情况来看 , 稀土提取技术的进步在解 决生产过程的环境 污染上起到 了很好 的作用。然 而, 采矿技术的不足则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由于南方稀土矿含量特别低 , 多是千分之~甚至万 分之几, 加之多数矿山采用的是池浸法工艺, 因此提 取稀土时用的土地量非常多, 产生的尾矿量相当大。 遇到雨水冲刷山谷 , 覆盖下游河床与田地 , 造成水土 大量流失 、 洪涝灾害增加 , 且污染水源 , 生态遭到破 坏 J 。尽管原地浸矿技术对于保护植被有很 大优 势,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 , 由于过多强调其优点而忽视 了其存在的问题 , 使实际的效果没有达到期望值, 甚 至产生了一些严重 的环境事故。我们知道 , 池浸法 对植被的破坏彻底 , 尾砂的保水性差 , 水土流失危害 大。但剥离的表土和开挖的矿土堆埋 目标 明确, 便 于治理和集 中处理。在原地浸矿技术中 , 开挖浅槽 和人工踩踏也要破坏地面 1 / 3的植 被l 1 5 _ 。开挖的 灌液洞一般深 1 . 5 m 3 m, 间距 2 m~3 m, 产生的泥沙 量是 7 0 0 0 m / 公顷。灌注的硫铵浓度 3 %, 浸泡时间 1 5 0 天 ~ 4 0 0 天【 。由于浓度大 , 时间长, 浸矿剂侧 渗和毛细管作用使植物根系受损 , 地表的很多草本 植物枯死, 使植物生长受到严重的影响, 丧失保水功 能。同时 , 灌液洞过密 , 浸取液长时问浸泡矿层 , 导 致山体滑坡, 尤其是当强降雨导致的滑坡现象, 具有 不确定性 , 很容易发生事故性环境问题 J 。所 以看 来, 原地浸矿表面上似乎比池浸法减少了水土流失。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满山遍坡的灌液洞不断坍塌, 造 成山体滑坡。而且, 发生山体滑坡的时间和地点的 不确定性, 造成治理目 标的不明确, 难以达到好的效 果。所以说 , 池浸法产生的尾砂是产生水土流失的 主要来源, 原地浸矿的山体则是水土流失的重大隐 患[ 。 另一方面, 矿 中残 留的浸矿剂在随淋滤水迁移 时会将矿中残留稀土或下游矿体中的稀土带入河沟 溪水而流失 J 。由于原地浸矿的浸矿剂注入量一 般比 池浸的量要大, 矿体中残留的浸矿剂成份也较 高, 所 以这一影响要比池浸工艺更 明显。使环境水 中的稀土及电解质含量增加 , 影响生态环境。产生 废水的氨氮含量达到 3 5 0 0 m g / L~4 0 0 0 m g / L , 即使是 经过地表水和地下水稀释, 春季含量达到 8 0 m g / L~ i 1 0 m e /L , 冬季也达到 9 0 m g / L~1 6 0 m g / L , 而农作物 生长的适宜含量为 2 5 m g / L 。另一方面, 该技术的推 广将大大加速稀土资源的开采速度 , 容易使产量盲 目 扩大, 导致产量过剩, 价格降低, 使这类宝贵资源 过早过快地以低价流向外地 。一旦稀土价格降低, 生产者为了自己的利益 , 会采取收峰弃尾 的做法来 降低处理成本 , 导致稀土收率的下降和对环境水的 污染 。 3 南方离子型稀土的资源和环境保护 性开采模式 在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的早期 阶段 , 我们曾强 调不要走钨的老路。但结果还是走 了。从技术层面 上, 我们不是不重视资源开发过程中的资源和环境 保护问题。正如前面所述 , 这 四十年来 , 推动环境友 好开采的技术进步也确实不少。针对离子型稀土资 源开采的建议我们提过不少 , 但实施到位的确不多。 问题在于制定的政策与实际问题的脱节 , 以及所带 来的实施过程的阻力。在当前 的情况下 , 我们认为 应该用环保标准来规范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 , 依靠 技术进步把每一个开采工程当成一个环境工程项 目 来管理。即所有拟开采的矿山在开始生产前都应该 提供项 目工程计划书, 包括拟开采矿区的地质结构 和稀土储量数据 , 开采方式及选择依据 , 植被保护与 恢复工程 , 提取工艺及车问建设方案, 水循环及处理 计划和目 标, 环境治理与亮化工程, 验收指标等等内 容。政府和职能部分依据业主提供的工程计划书, 请相关专家论证认为可行后才能批复。在后续管理 过程中, 职能部门应按照计划书的要求来实施监理 和验收。措施不到位 的要及时改正, 不按要求来开 第 2 期 李永绣等 南方离子型稀土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性开采模 式 8 3 采的要终止其开采资格。 把每一个开采工程当成一个环境工程项 目来管 理, 就是我们所提倡 的离子型稀土的资源和环境保 护性开采模式。这对于开采者来说 , 确实会带来很 大的压力, 实施起来 的难度也比较大。但只要 目标 明确 , 管理措施到位 , 是完全可行 的。我们首先要做 的是从技术上确定 环境工程模式 的具体 内容和要 求, 以及操控方法 , 建立一套有利于这一类资源开采 的技术方案和要求。例如 各种代表性地质结构 的 稀土矿床的开采模式及环境影响; 稀 土提取工艺技 术的优化及其消除环境影响的技术措施 ; 离子型稀 土资源实现保护性和环境友好开采的基本条件和方 法措施 ; 离子型稀土资源开采的环境工程模式和实 施要求 ; 离子型稀土资源环境工程开采模式的长效 性评价与监测的技术规范化问题。 在原地浸矿技术提出以来 , 人们期望能完全取 代池浸和堆浸采 矿方式 。而根据该技术的现实情 况 , 完全取代是不可能的。我们的观点是 , 应该以地 质勘探数据为依据 , 根据各 自的地质条件来选择合 适的采矿方式。必须 明确的是 , 不管采取哪一种采 矿方式 , 必须把植被保持与消除水土流失 的技术方 案落实到位。为此 , 需要针对具体的矿床类 型和稀 土赋存特点 , 确定不 同开采模式下的环境工程设计 与实施标准 ; 研究确定可操作性好的稀土开采环境 工程模式与标准。通过该模式 的实施, 达到保护资 源和美化环境的双重 目标 , 实现真正意义上 的绿色 化开采。要达到这一 目标 , 技术部门和研究单位 , 应 该研究和确定不同地质结构特点的矿床合适的开采 模式; 建立评价资源利用率和环境影响的具体方法; 在稀土提取技术方面基本上没有大的问题。但也需 要研究与各种代表性开采模式相匹配的稀土提取技 术和对应的稀土 回收率及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 实施环境工程开采模式 的三大主要任务是 减 少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 恢复植被和设立亮化环境 目标、 对淋滤水中稀土和氨氮含量进行长期监测和 回收。即使是在原地浸矿工艺推广过程中, 同样必 须坚持开采与保护 同步进行的原则 , 以确保资源和 环境能得 到切实的保护【 2 4 J 。恢 复植被和消除水 土 流失是一个长效任务 , 因此 , 稀土矿区治理水土流失 的“ 龙南模式” 仍然必须坚 持[ ~ 蚓。事实上 , 过多 的稀土对植物生长不一定有利 , 因此 , 浸出稀土后的 残矿可能更适合于作物生长和植被恢复f H ] 。对淋 滤水中稀土和铵氮的监测和回收应该不会对企业带 来负担 , 而应该是有利可 图的。1 9 9 3年 , 我们提 出 了与此相关的二次成矿模型, 有 目的地进行稀土的 富集成矿 , 阻止稀土流失 , 提高环境水质量。这一工 作与尾沙坝的构筑相结合 , 对集液沟池 中的渗 出液 进行长时期 的回收与处 理。这在龙 南 已经得 到实 施。龙南县已办理开采证的有四十多家 , 从尾液 中 回收稀土的业主有 3 0多家。在氨氮含量 的控制与 回收中, 对于高浓度含氨废水, 可以采用类似于分离 厂的方法 。对 于低含量的废水 , 采用集 中处理 , 循环使用, 综合回收的方法, 使氨氮含量控制在要求 浓度以下。 参考文献 [ 1 ] 游宏亮, 江西离子型稀土矿综合利用现状及展望[ J ] . 稀土 , 1 9 8 2 , 3 4 4 7 . 5 0 . [ 2 ] 贺伦燕, 冯天泽, 傅师曦, 等 . 硫酸铵淋洗从离子型稀 土矿中提取稀土工艺的研究[ J ] . 稀土, 1 9 8 3 , 4 3 1 - 5 . [ 3 ] 贺伦燕 , 李永绣 .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中稀土离子的交 换性能与离子相稀土含量测定[ J ] . 稀有金属, 1 9 8 5 , 4 1 6 7 . 7 1 . [ 4 ] 贺伦燕, 冯天泽 . 用碳酸氢铵沉淀稀土[ P ] . 中国专利 C N1 0 0 8 0 8 2 . 1 9 8 每O 2 _ o 6 . [ 5 ] 贺伦燕, 冯天泽, 吴景探, 等 . 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中 稀土离子的交换性能和影响因素 [ J ] . 江西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 9 8 8 , 1 2 3 7 6 . 8 3 . [ 6 ] 贺伦燕 , 王似男 . 我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J J . 稀 土 , 1 9 8 9 , 1 0 1 3 9 4 4 . [ 7 ] 汤询忠, 李茂楠 , 杨殿 . 我国离子型稀土矿开发的技术 进 步[ J ] . 矿冶工程 , 1 9 9 9 , 1 9 2 1 1 6 . [ 8 ] 池汝安, 田君 .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述评[ J ] . 中国稀 土学报, 2 O O 7 , 2 5 6 6 4 1 . 6 5 0 . [ 9 ] 辜禄荣, 闻建静, 孟庆江 . 江西离子型稀土冶金分离技 术的发展与进步[ J ] . 江西有色金属, 2 0 0 5 , 1 9 4 2 8 3 1. [ 1 O ] 饶振华, 武立群, 袁源明 . 离子型稀土发现、 命名与提 取工艺发明大解密[ J ] . 中国金属通报, 2 0 0 7 , 2 9 8 . 1 5. [ 1 1 ] 游宏亮 . 对离子型稀土保护性开发的建议[ J ] . 四川 稀土 , 2 0 0 9 , 2 1 6 . 1 9 . [ 1 2 ] 汤洵忠, 李茂楠,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法 [ J ] . 矿业研究与开发, 1 9 9 7 , 1 7 2 1 - 4 . [ 1 3 ] 李天煜, 熊治延 . 南方离子型稀土矿开发中的资源环 境问题与对策[ J ] . 国土与 自然资源研究, 2 0 0 3 , 3 4 2 . 4 4. [ 1 4 ] 田君, 尹敬群 , 欧阳克氙, 等 .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提 取工艺绿色化学内涵与发展[ J ] . 稀土, 2 0 0 6 , 2 7 1 稀 土 第 3 1 卷 [ 1 5 ] [ 1 6 ] [ 1 7 ] [ 1 8 ] [ 1 9 ] [ 2 0 ] [ 2 1 ] [ 2 2 ] [ 2 3 ] [ 2 4 ] [ 2 5 ] [ 2 6 ] [ 2 7 ] [ 2 8 ] [ 2 9 ] [ 3 O ] [ 3 1 ] [ 3 2 ] [ 3 3 ] [ 3 4 ] [ 3 5 ] [ 3 6 ] 7 ‘ 7 2. 张家菁, 许建祥, 龙永径, 等 . 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 矿稀土浸出工业指标的意义 [ J ] . 福建地质, 2 0 0 4 , 1 3 4 - 3 7. 王永志, 吴延熹 .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堆法浸出工艺 [ P ] . 中国专利 8 9 1 0 2 3 7 7 . 1 . 1 9 8 9 . 1 0 . 汤洵忠, 郑达兴 .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原地浸析采矿方 法[ P ] . 中国专利 1 0 4 3 7 6 8 , 1 9 9 0 - 0 7 . 1 1 . 吕广文, 顾庆和, 胡海兵, 等 .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取工 艺 [ P ] . 中国专利 1 0 4 8 5 6 4 , 1 9 9 1 . 0 1 1 6 . 袁长林, 贺德祥, 李建中, 等 .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取工 艺[ P ] . 中国专利 1 4 0 1 7 9 7 , 2 0 0 3 . 0 3 . 1 2 . 唐宗和, 邵亿生, 吕广文, 等 .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取工 艺 [ P ] . 中国专利 1 2 0 8 0 8 0 , 1 9 9 9 0 2 . 1 7 . 卢盛良 . 离子型稀土, 矿控速淋浸工艺及其设备[ P ] . 中国专利 1 0 9 3 1 1 4 , 1 9 9 4 - 1 0 - 0 5 . 汤询忠, 李茂楠, 杨殿 , 等 . 用原地浸析法回收离子型 稀土矿露采残矿[ J ] . 矿冶工程 , 1 9 9 8 , 1 8 3 1 1 . 1 3 . 文章 . 必须注意离子型稀土原地浸析采矿方法中的 资源与环境保护问题[ J ] . 稀土信息, 1 9 9 6 , 1 2 1 6 . 刘毅 . 稀土开采工艺改进后水土流失现状和水土保 持对策[ J ] . 水利发展研究 , 2 0 0 2 , 2 2 3 0 . 3 2 . 汤询忠, 李茂楠, 杨殿 .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析采场滑 坡及其对策[ J ] . 金属矿山, 2 0 0 0 , 7 6 - 8 . 王平, 刘少峰 . 岭南稀土矿区土壤侵蚀状况分析[ J ] . 中国水土保持, 2 0 0 8 , 1 4 4 _ 4 6 . 兰自淦, 段友桃 .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生产中节省草酸 用量的研究[ J ] . 稀土, 1 9 9 0 , 1 1 1 6 1 6 4 . 田君, 尹敬群 . 重稀土矿浸出液草酸沉淀的研究[ J ] . 湿法冶金, 1 9 9 6 , 2 1 6 . 1 9 . 李斯加 . 南方某类稀土矿的抑杂浸 出[ J ] . 稀土, 1 9 9 6 , 1 7 2 i 2 9 . 3 4 . 欧阳克氙, 饶国华, 姚慧琴 , 等 . 南方稀土矿抑铝浸出 研究[ J ] .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 2 0 0 3 , 3 1 4 1 - 3 . 田君, 卢盛良, 尹敬群 . 我国南方某稀土矿浸出动力 学研究[ J ] . 化工冶金, 1 9 9 5 , 1 6 4 3 5 4 - 3 5 7 . 田君, 尹敬群 . 南方稀土矿浸出传质的研究[ J ] . 化工 冶金 , 1 9 9 6 , 1 7 3 2 6 4 - 2 6 8 . 郑皆富 . 带式过滤机渗滤浸取离子型稀土矿[ J ] . 稀 土 , 1 9 8 7 , 1 8 1 1 6 . 1 9 . 饶国华, 毛燕红, 吴南萍, 等 . 田菁胶及其化学改性产 物对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浸矿的影响[ J ] . 湿法冶金, 1 9 9 5 , 2 1 0-1 4 . 李永绣, 胡平贵, 何小彬 . 碳酸稀土结晶沉淀方法 [ P ] . 中国专利 1 1 4 1 8 8 2 , 1 9 9 5 7 . 5 . 贺伦燕, 王似男, 周新木, 等 . 碳酸稀土晶粒状沉淀制 取工艺的研究[ J ] .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1 9 9 3 , 4 1 8 . [ 3 7 ] [ 3 8 ] [ 3 9 ] [ 4 0 ] [ 4 1 ] [ 4 2 ] [ 4 3 ] [ 4 4 ] [ 4 5 ] [ 4 6 ] [ 4 7 ] [ 4 8 ] [ 4 9 ] [ 5 O ] [ 5 1 ] [ 5 2 ] [ 5 3 ] [ 5 4 ] 21 . 黎敏, 李永绣 . 碳酸氢铵沉淀稀土及其结晶化过程的 研究进展[ J ] . 中国稀土学报, 1 9 9 9 , 1 7 专辑 1 1 2 . 1 1 5. 李永绣, 黎敏 , 刘桂华 . p H原位测定法研究碳酸铈的 沉淀与结晶过程[ J ] .中国稀土学报, 1 9 9 9 , 1 7 专辑 7 5 7 8. 李永绣, 黎敏, 何小彬, 等 . 碳酸稀土沉淀与结晶过程 [ J ]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1 9 9 8 , 8 1 1 6 5 . 1 7 0 . 丁家文, 李永绣, 黄婷, 等 . 镧石型结晶碳酸钕的形成 及晶种对结晶的促进作用[ J ] . 无机化学学报 , 2 0 0 5 , 2 1 8 1 2 1 3 . 1 2 1 7 . 李永绣, 黄婷, 罗军明, 等 . 水菱钇型碳酸钕的形成及 聚甘r油酸酯对结晶的影响[ J ] . 无机化学学报, 2 0 0 5 , 2 1 1 0 1 5 6 1 1 5 6 5 . 李永绣, 胡春燕 , 黄婷 , 等 . 结晶条件对碳酸钕中氧化 钕含量的影响[ J ] . 稀土, 2 0 0 6 , 2 7 1 2 3 . 2 5 . 吴燕利, 孙伟丽, 冯晓平, 等 . 结晶碳酸钕的水热合 成, 外观形貌及其组成 [ J ] . 元机化学学报, 2 0 O 7 , 2 3 3 5 5 0-5 5 4 . 李永绣, 胡平贵, 何小彬 , 等 . 碳酸钇铵复盐结晶的形 成及影响因素[ J ] . 中国稀土学报 . 2 0 0 0 , 1 8 1 7 9 . 8 1 . 李永绣, 黎敏, 何小彬, 等 . 碳酸氢铵与氯化钇的沉淀 及结晶产物的晶相类型[ J ] . 无机化学学报, 2 0 0 2 , 1 8 1 1 1 1 3 8 1 1 4 2 . L i Y o n g x i u , Hu a n g r in g , L i Mi n , e t a1. C r y s t a l l i z a ti o n a n d 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 e v o l u ti o n o f y t t r i u m c a r b o n a t e[ J ]. R a r e E a r t h s , 2 0 0 6 , 2 4 s p e c i a 1 6 4 - 6 8 . 柳松, 马荣骏 . 混合稀土碳酸盐晶型沉淀的制备[ J ]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1 9 9 8 , 8 2 3 3 1 3 34. 喻庆华, 李先柏 . 晶型碳酸稀土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 J ] . 中国稀土学报, 1 9 9 3 , 1 1 2 1 7 1 1 7 3 . 喻庆华, 朱惠英, 雷浩, 等 。 从低品位稀土矿渗浸液中 沉淀晶形碳酸稀土[ J ] . 稀土, 1 9 9 3 , 1 4 4 l 1 7 . 尹敬群 . 用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控速淋浸浸出液制 备晶形碳酸稀土[ J ] . 湿法冶金, 1 9 9 5 , 4 9 - 1 4 . 胡建康, 钟德强, 肖定为 . 酸性萃取剂直接萃取分离 碳酸稀土氧化稀土的方法[ P ] .中国专利 1 6 2 1 5 4 3 , 2 0 0 5 . 0 6 . 01. 周雪珍, 程昌明, 胡建东, 等 . 以碳酸铈为前驱体制备 超细氧化铈及其抛光性能[ J ] . 稀土 , 2 0 0 6 , 2 7 1 1 - 3 . 黄日平 , 钟月明, 邬元旭, 等 . 离子型稀土矿浸矿除杂 沉淀的新方法[ P ] . 中国专利 C N 1 0 1 4 7 6 0 3 3 , 2 0 0 9 . 07一 o 8 . 李德荣, 王海辉, 董闻达, 等 . 百喜草改 良稀土尾砂和 风化稀土矿砂理化性质的研究[ j ] . 江苏农业科学, 2 0 0 4 . 2 9 2 . 9 4 . 第 2 期 李永绣等 南方离子型稀土的资源和环境保护性开采模式 [ 5 5 ] [ 5 6 ] 涂翠琴, 张宝山 . 寻乌县稀土尾矿沙堆积场地复垦试 验[ J ] . 冶金矿山设计与建设, 1 9 9 5 , 2 5 5 . 5 9 . 李德荣, 王海辉, 董闻达, 等 . 治理稀土尾砂中百喜草 的生长和促苗措施的研究[ J ]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 0 0 1 , 2 3 1 9 3 9 5 . [ 5 7 ] 刘辉彪, 李永绣 . 用分离厂废水制取盐酸工艺研究 [ J 】 . 稀土, 1 9 9 7 , 1 8 4 8 - 1 1 . Re s o ur c e a n d En v i r o n me n t Pr o t e c t e d Ex pl o i t at i o n M o de l f o r I o n -t yp e Ra r e Ea r t h De po s i t i n S o ut he r n o f Chi na L I Y o n g - x i u, ZHANG , Z HOU Xi n mu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f o r R a r e E a r t h s&N a n o / Mic r o F u n c t io n a l Ma t e r ia l s , N a n c h a n g U n i v e r s it y, N a n c h a n g 3 3 0 0 3 1 。 C h a Ab s t r a c t I o nt y p e r a r e e a r t h d e p o s i t o n l y f o u n d i n o u t h e M of C h i n a i s a k i n d o f v a l u a b l e r I u l ℃ e o f m i d d l eh e a v y r a r e e a r t h s . S p e c i a l a t t e n t i o n h a s b e i n g p a id O il t h e i s s u e s o f p r o t e c ti v e e x p l o i t a ti o n a n d the r e l a ti ng e n v i ron me n t a l i mp a c t .I n t h i s p a p e r , w e mv / e w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o n the p rot e c ti o n o f r s o u r c e and e n v i ron me n t d u r i n g i t s e x p l o i t a ti o n p r o c e s s ,and p r o pos e a n e n v i r o n m e n t al e n g i n e e r i n gmo d e l f o r r e a l i z i n g p r o t e c t e d e x p l o i t a ti o nof r e s 0 lⅢ℃ eand e n v i r onme n t .T h ema i n c o n n o t a t i o nof t h i sm0 d e l i s d i s c u s s e dt h e r e b y . T h e a i m of t h i sm o d e l i st o p rov i d e s u p por t f o r r e g a l a t i n gt h e e x p l o i t a ti o nme tho d sof i o nt y p e r a r e e a r t h r e s 0 u I ℃ e . Ke y w o r d s i o n t y p e H II e e a r t h d e p o s i t ; e x plo i 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