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研究.pdf
科技信息 工程技 术 固原市地市地质环填问题研究 宁夏国土资源调查监测院 王辉 程霞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赣 西北地质大队 古军 [ 摘要】 固原市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 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造成 了 许多环境地质问题。这些环境地质问题成为固原市城市进一 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通过分析固原市的环境地质条件, 进而探讨了固原市当前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 关键词] 固原市城市环境地质 问题 0 . 引言 城市是人口集中、 经济发达、 建筑设施密集的核心地区, 随着人类 社会的发展, 工程和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 人类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和影 响显然已超出污染的范畴, 地质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互相制约、 影响和作 用的内在联系, 特别是在人为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下, 发生了变化。城市 环境地质研究是为城市地质环境保护服务的, 其目的是从地质方面保 障城市的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因此, 在城市建设中, 合理防治环境 地质问题 , 是整个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固原市地处宁夏南部, 是宁夏南部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 是宁 夏重要 的政治 、 经济 、 文化 中心城市 。但是 由于 固原市位于我 国干旱半 干旱的黄土高原向干旱风沙区过渡地带, 自然和气候条件较为恶劣, 生 态环境脆弱 , 水土流失严重 , 自然灾害频发 , 严重影响着固原市社会经 济的发展, 使固原市在宁夏乃至西部相邻地区中始终处于落后的地位。 1 . 环境地质概况 1 . 1自然地理概况 固原市地处黄河中上游的黄土高原西部, 地势南高北低, 该区具有 沟壑众多 、 地形 较为破碎 , 土壤质地松软 , 同时暴雨 、 干旱 、 大风等 自然 灾害多发, 植被稀少、 生态脆弱、 水土流失严重等特点。固原市原州区 为典型的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 该区具有年降水量少, 雨季集中, 降水分 布不均匀, 蒸发强烈, 全年平均气温低, 昼夜温差大, 灾害性天气较多的 特点。固原市水资源贫乏, 水质南部较好 , 北部较差, 地表水主要来源 于大气降水。 1 .2区域地质概况 固原市西南部的中低山区, 以前寒武系变质岩为基底, 分布中生界 白垩系、 新生界第三系、 第四系; 东部广大黄土丘陵区, 则以新生界第三 系为基底, 上覆第四系黄土及黄土类土 , 在各大沟谷及河谷平原区, 堆 积了第四系黄土类土、 砂砾石 、 粘砂土等。固原市主要发育的断裂有黄 家河一店洼断裂、 炭山一蒿店大断裂、 黑城一和尚铺大断裂以及硝口断 裂, 褶皱主要有三营一固原大向斜、 黄峁山一青岗梁复背斜和张易西山 背斜等 。同原市境 内的新 构造活动非 常活跃 , 活动 幅度有不断增大 的 趋势 , 因地壳 的总体上 升引起沟谷强烈下 切 , 加速 了有利 于滑坡 、 泥石 流等灾害形成的地貌条件发育 , 为地 质灾害的形成提供 了客观条件 。 1 . 3 区域水 文地质 概况 固原市地下水类型主要为黄土类土孔隙潜水和第四系砂砾石孔隙 潜水。黄土类土孑 L 隙潜水季节性变化大, 地下分水岭与地表分水岭一 致, 因含水层基底为相对隔水的第三系泥质岩层 , 地下水主要的补给来 源为大气降水的垂直人渗。第四系砂砾石孔隙潜水以接受大气降水补 给和地表洪流为主, 次为接受基岩裂隙潜水和下伏岩层的承压水补给, 其流动多受基底形态和现代沟谷的制约, 多以下降泉的形式在沟谷或 洼地溢 , 自沟谷上游 向下游运动 , 最终汇人河 床转化 为地表径流 。 1 . 4 工程地质条件 固原市主要分布的岩土体类型有软弱的泥岩夹薄层碎屑岩岩组 、 软弱的泥岩岩组 、 砾质土、 黄土类土。其中砾质土主要分布在清水河平 原 区 , 成 分主要 为第 四系全新统 冲积砂 砾石 , 呈疏 松或半泥质胶结状 。 黄土类土主要分布在清水河平原两侧的黄土丘陵区, 软弱的泥岩夹薄 层碎屑岩岩组和 软弱的泥岩岩组零星分布在清水河平原东侧的黄土丘 陵区。在多数地区泥岩成为黄土的基底层, 且其含粉砂较多 , 呈块状, 土层 中含少量纤 维状石 膏 , 干燥时坚硬 , 遇水易软化 , 裂缝较发育 , 多构 成滑坡体 的滑面 , 其物理性能对滑坡影响较大。 2 . 主要城市环境地质问题 2 . 1 水资源 的短缺 问题 固原市属于资源型和水质型缺水城市。因受气候、 地质地貌、 水文 地质条件及水质等多种因素制约, 固原市可供人畜饮用的地下水资源 存空间上分布上极不平衡。固原市区域气候为典型的大陆性半干旱气 候 , 具有年降水量少、 雨季集中、 降水分布不均匀、 蒸发强烈等特点, 加 之固原市广泛分布巨厚的古近系、 新近系 、 白垩系泥质岩类, 富含石膏、 芒硝等易溶盐 , 导致地表水、 地下水中矿化度及氟离子较高, 不能饮 用。同时这类地层不利于地下水的形成与赋存, 黄土类土、 沟谷砂砾石 含水岩组基本处于疏干状态, 造成大面积资源型缺水。除清水河平原 中上游地下水较丰富 、 水质较好、 能够满足当地群众人畜饮用外, 在东 部山区、 清水河东西两侧地区人畜饮用水很困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 展, 固原市的严重缺水局面则 日 趋严峻, 水资源严重不足, 将严重制约 固原市的经济建设发展。 2 . 2 地方病问题 固原市地方病主要有地氟病和地甲病两种。 2 . 2 . 1 地氟病 固原市地氟病主要是由于饮水型氟中毒而引起的, 饮水型氟中毒 病区居民的病情与水氟浓度呈正比。固原市氟中毒区由南向北延伸, - 38 8- 固原市地氟病重病区分布于固原市以北的黄土丘陵区, 本区属中、 新生 代沉积盆地 , 第三系砂岩、 泥岩中含氟量较高。加之该区年均降水量 小, 蒸发量大, 潜水经浓缩作用, 含氟量一般均较高。地氟病中病区主 要分布在固原市东部黄土丘陵中。主要含水岩层为下白垩统碎屑岩地 下水及下第三系砂岩承压水。潜水矿化度3 5 , 地下水径流缓慢 , 潜水 埋藏深度 较浅 , 一般 为 3 5米 , 其含氟量 1 .5 2 .5 m , 年降水量 2 5 0 5 0 0 ra m, 天然植被稀疏, 土壤有机质缺乏 , 以谈灰钙土为主。地氟 病轻病区主要分布在固原市以南的六盘山区域 , 该区域含氟量小于 l mg / 1 。 2 _ 2 . 2 地 甲病 固原市地 甲病主要分布在固原市清水河两侧的黄土丘陵区, 该区 地层的岩性由下白垩统砾岩、 砂岩、 页岩、 粉砂岩, 泥岩、 泥灰岩, 油页岩 及含铜砂岩组成, 具有明显的沉积旋回。水化学作用以溶滤作用为主, 水化 学类 型 以 HC型 和 HC m型水 为 主 , 矿化 度 0 . 1 0 .5 g / L, 含碘 小 于 2 1 u g / L , 患 病率 4 7 . 4 0 8 3 . 8 8 %。地 甲病 中等病 区主要分 布在清 水河上 游, 地层岩性由片岩 、 大理岩 , 板岩 , 灰岩, 砂岩组成 , 地下水矿化度在 0 . 1 ~0 . 4 6 g / L, 水化学类型为 HC m型和 HS c n型水 , 含碘 4~6 u e ,/ L 。轻病 区主要分布在清水河平原, 该区地层为冲洪积平原中砂砾石孔隙潜水, 水化学类型 HS c m型水 , 矿化度 1 2 g / L, 地下水含碘 6 1 0 u e e L 。 2 - 3 水土流失问题 固原市是新构造运动特别强烈的地区, 使古近系一 新近系及更老地 层发生 了强烈 的褶皱 , 形成一系列北北西 向的活动断裂 , 这些活 动断 裂 在全新统活动尤为明显。加之地表多为松散堆积的各类土壤, 以黄土、 灰钙土居多, 结构疏松、 多孔, 垂直节理发育, 土壤贫脊, 遇水极易崩解 , 崩解速度小于2 分钟, 颗粒组成以0 . 0 5 0 . 0 0 5 m m为主, 沟蚀极易发生。 固原市轻微侵蚀主要分布在固原市清水河平原地带 , 轻度侵蚀主要分 布在固原市西部至彭堡地带, 中度侵蚀主要分布在清静河流域两侧的 黄土残塬地带 , 强度侵蚀主要分布在固原市程儿乡东部 , 极强度侵蚀主 要分布在固原市东部黄土丘陵区。据初步统计, 每年因水土流失造成 的有机质流失而引发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3 0 0 万元 。 2 . 4 地质灾害问题 固原市境 内地质构 造复杂 , 地形地 貌反差 大 , 新 构造运 动非常 活 跃, 尤其东部 、 南部地区岩土体破碎 , 边坡稳定性较差, 松散碎屑物质丰 富, 这些都成为产生滑坡、 泥石流灾害的重要条件。 2 . 4 . 1 泥石流灾害 固原市西部 的红层丘 陵区多 以软弱岩层 为主 , 地 形起伏 较大 , 沟壑 较 多 , 岩石抗风化 能力差 , 风化层较 厚 , 残坡 积层等固体松 散物贮 量大 , 植被固着能力较差 , 再加上强降雨天气较多, 极易引发泥石流灾害。固 原市 泥石流灾害主要为沟谷型泥石流 , 此类 泥石流主要沿沟谷形成 , 上 游汇水面积较大, 坡面发育大量松散碎屑, 沟纵坡降较大, 沿沟两侧及 沟底有 明显 的刨蚀和 冲刷痕迹 。堆积扇扩散 角为 l 5 3 0 。 , 扇长 5 0 2 0 0 m, 宽 3 0 1 0 0 m, 扇面近沟 口堆 积大量砾石 、 远离沟 口逐渐 稀少 。 泥石流的固态物质以砂、 泥为主, 物质流态为稀性泥石流, 呈低密度紊 流形式 出现 。由于流水沟道一般多为 “ v” 型 , 较狭窄 , 部分地 段也因建 筑物侵 占了河 道 , 致使其受 阻 , 直接危害 沟 口、 沟道 中和沟 畔两侧的居 民点 、 农 田。 2 .4 - 2 滑坡 滑坡是 固原 市最主要 的地 质灾害之一 , 主要发育在 固原 市东部 的 黄土丘陵 区内。该 区黄 土层 厚5 - 3 0 m, 其下 部为第i系砖红色泥岩 、 粉 砂质泥 岩 , 产状平缓 , 倾 向多与坡 向一致 。由于新构造运 动的影响 , 这 一 地 区一直处于强烈上升 区, 沟谷下切严重 , 致使很多黄土与红层 的接 触面临空 出露 , 黄土层呈 “ 帽状” 覆于其上 。受地震影 响, 加上黄 土的固 有特性, 滑坡体上的土体结构非常松散, 极易使地表水入渗。土层下部 第 系泥岩为隔水层 , 在此土层与隔水层之间往往长期存在一个复杂 的单独含水体, 黄土一 红层结构的微地貌和沿滑面发育的泥化带的存 在, 使滑床对老滑体的抗滑能力大大降低 , 构成滑体土体结构松散 , 强 度较差, 因此, 滑体有可能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 3 . 结语 水资源短缺、 地方病、 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是当前固原市最主要的 四大环境地质问题 , 这些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起来成为阻碍固原市城市 发展的重要因素 , 因此在今后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这些问题的 整治 参考文献 [ 1 ] 王辉. 宁夏主要城 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报告 固原市 [ R 艮 川 宁夏 国土资源调查监测院 , 2 0 1 0 [ 2 ] 张修田. 安阳市城市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 J ] . 地下水, 2 0 0 8 3 7 5 -7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