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厂址选择的环保可行性论证.doc
夏甸金矿2000t/d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第18章 厂址、尾矿库选择合理性分析 18.1 厂址选址合理性分析 建设项目选址十分重要,涉及到当地总体规划,土地占用、交通运输 、地质构造、通讯、给排水及项目的经济性要求等内容,拟建工程可研阶段根据矿山的具体情况,经现场踏勘,确定以下三个厂址方案进行比较 I方案主竖井设在1斜井附近,选矿厂在原选厂基础上进行扩建; II方案主竖井设在7井附近,在主竖井井附近新建2000t/d选矿厂; III方案主竖井设在7井附近,选矿厂在原选厂基础上进行扩建,矿石由采场经汽车运输至选厂。 从经济技术条件分析,三个方案都可行,但方案一在投资、管理、运营费用等综合比较优于方案二和三;同时,方案一比其他两个方案能够更好地控制投资风险,保证矿山实施两步走的战略,能够最大程度地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兼顾应对地质资源的变化,因此,从经济技术角度分析,方案I优于其它方案。 从环境影响角度分析,方案II需要重新征地新建选厂,势必会对周围生态、地表水、地下水、噪声等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从环保角度分析,方案II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大;方案I和方案III比较而言,两个方案的选厂都在原选厂附近扩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基本一样,但方案I的主竖井设在现有选厂1斜井附近,矿石运输从井下进行,不会因矿石的运输增加对周围环境的噪声、空气等影响,方案III的主竖井设在7井附近,选矿石由采场经汽车运输至选厂,会因矿石的运输增加对周围环境的噪声、空气等影响。综合利弊,本环评同意可研推荐的厂址方案,即第I方案。 另外,本环评中又从以下方面进行了论证 18.1.1项目选址符合城市发展规划 拟建项目厂址位于 市夏甸镇西北2.5km处,地处 市与市接壤地带,行政区划属 市夏甸镇管辖,夏甸镇为至主干公路中途汽车站,北距 市区30km,南至市区50km,交通十分方便。不在 市城市规划区内,厂址选择符合 市及夏甸镇发展规划。 18.1.2 厂址周围土地利用现状 扩建项目选厂在原选厂基础上进行扩建,不需要另外征地,所在位置距离城镇中心区较远,厂址周围较为空旷,多为果园和林地,村庄分布较为分散,距离最近的村庄西芝下村在350m以外。可见,厂址周围土地利用现状等适合项目建设。 18.1.3 区域环境现状适合项目建设 本次现状监测结果显示厂址周围环境质量现状适合项目建设。 环境空气本次环评选取的3个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的SO2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NO2小时浓度和日均浓度、TSP日均浓度均满足二级质量标准要求。但在3#监测点西芝下村,PM10日均浓度略微超过二级质量标准要求,其他监测点的PM10日均浓度均满足二级质量标准要求。PM10超标与风起扬尘有关。 地表水留仙庄河的COD浓度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要求,最大超标倍数1.80倍;留仙庄河的氨氮浓度不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Ⅲ类标准要求,最大超标倍数2.18倍;其他水质指标均可满足Ⅲ类标准要求。COD和氨氮浓度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周围村庄村民的生活污水排入所致。 地下水5个地下水现状监测点中,只有大罗家、上甸村、西芝下村3个监测点的总硬度超标,最大超标值出现在西芝下村,最大超标倍数0.727倍;其它各监测点的其它监测项目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要求。总硬度超标与当地地质情况有关。 噪声经过本次环评现状监测显示项目区周围声环境质量较好,拟建工程4个厂界的昼间、夜间噪声均可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标准要求。 18.1.4 环境影响预测表明对环境增加影响较小 环境影响预测结果表明拟建项目投产后,留仙庄河预测值比现状值稍有增加,但在现状水质条件下,外排废水对留仙庄河水质的影响较小,只是污染负荷将略有增加;类比现有工程无组织排放的监测结果,本次扩建工程投产后,增加排放的生产粉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较小;扩建项目投产后,在采取针对性噪声防治措施后,噪声对周围噪声敏感点的影响很小;矿井排水对当地浅层地下水位的影响较小,又经过对厂区排水以及尾矿库回水等的防治措施后,拟建项目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较小,不会影响当地地下水的原有使用价值,可以为当地环境所接受。 综上所述,工业场地的拟选厂址从工艺角度和环保角度考虑均是合理的。 18.2 尾矿库选择合理性分析 根据相关的设计要求,尾矿库的选址既要满足贮存尾矿的要求,又要尽量不占、少占或缓占农田,不搬迁或少搬迁村庄且尾矿输送距离短等原则。 1拟建尾矿库位于选矿厂东北侧方向约2公里处的道士沟,现种植果树和林木等,该场址距离周围最近的村庄在770米外,位于当地大型水源地的下游和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周围没有重点保护文物、名胜古迹等敏感目标,场址选择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中Ⅰ类场的相关规定。处置的尾矿砂与处置场类别一致。 2经计算尾矿库服务年限可达8.7年,满足尾矿砂的贮存需要。 3尾矿及回水的输送大部分沿道路敷设,开挖量较少,管线开挖对生态影响较小; 4通过对拟建尾矿库场址附近的勘察报告,库区范围内岩性单一,构造简单,无大的构造带及断裂。库区内没有较好的含水层,只在浅部第四系和风化带上含少量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坝址附近岩层(体)的透水性差,为微弱透水或不透水层。在尾矿设计标高范围内不存在向邻近沟谷渗漏问题。库区内岩体以整体结构为主,无不稳定岩体。岩体以坚硬岩石为主,浅层受风化作用强度降低,工程地质条件变差。蓄存尾矿的区域内水位抬升后也不会引起危及坝身安全的不良地质现象,为理想的尾矿库址。 综上所述,在落实好防渗、生态恢复等措施的前提下,拟建尾矿库的选址从环保角度是可行的。 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