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布克塞金矿报告表内.doc
建设项目基本概况 项目名称 新疆和布克赛尔县阔尔真阔腊金矿采选100t/d工程 建设单位 和布克赛尔县西部恒海矿业公司 法人代表 李恒学 联系人 陈相平 通讯地址 新疆和布克赛尔县和什托洛盖镇 联系电话 09906721925 传真 邮编 建设地点 新疆和布克赛尔县城北东56km处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代码 占地面积m2 720000 绿化面积m2 39000 总投资万元 888.06 新增环保投资 万元 333 新增环保投占总投资比例 37.5 评价经费(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项目背景 原和布克赛尔县阔尔真阔腊金矿破产倒闭后,西部恒海矿业公司在2001年12月将其整体收购,并改造原矿区的生产生活设施,准备对矿山进行再次开发,确定采选建设规模为100t/d,年产成品金123.2kg。项目实施将为当地提供112个就业机会,对促进当地经济多元化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有积极影响。 1 建设地点 本项目在原金矿矿区建设。阔尔真阔腊金矿位于吉木乃县哈尔交乡以南约15km处,西南距和布克赛尔县城56km,属和布克赛尔县辖区,具体地理位置见图1。 2 产品方案 开采原矿金品位6.67g/t,选矿工艺采用全泥氰化法,再经冶炼产出成品金,年产成品金123.2kg。 3 项目总投资 888.06万元 4 占地面积 矿区总面积72万m2,其中矿山占地53.3万m2,选矿占地13万m2,尾矿库占地6万m2。矿山占地属原矿区范围,选厂和尾矿库建设需新增占地。 5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112人,每天三班轮流工作。 6 生产天数 240天(3月10月) 7 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建设期6个月,采矿基建工程6个月完成,同期建设选厂,并进行试运行。 8 生产特征 本工程是一个采、选、冶一体化的小型黄金生产项目。本工程采矿方式为地下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小,但可能引发地表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选矿工艺采用全泥氰化法,使选矿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渣具有毒性。本环评经初步分析认为本工程排放污染物种类多,且有毒有害,对环境影响较大。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工程在原矿区建设,原矿已对矿区19线23线间富矿段进行了开采,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开采深度29m。由于采矿为地下开采,对地表扰动范围小,根据现场调查发现在坑口及便道周围的植被受人员践踏和机械行走影响长势较差,坑口附近有利用废石堆砌作成的材料库和临时房屋都占用土地并造成植被损失,该不利影响范围小,可见原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程度轻。原矿企业将矿石露天堆放占地面积约5000m2改变了这部分土地利用方式,覆盖并破坏了植被,而且改变了这部分生态景观。 据调查原矿企业对含金矿石进行了堆浸生产,也就是将大量的NaCN直接喷洒在矿石堆上,由此提取金。这种生产方法使尾矿渣中残留了大量的CN-,一旦遇到融雪降雨天气,尾矿渣形成的渗沥水中CN-浓度极高,而原矿企业又未采取任何措施,渗沥水的毒性未降解且汇积在地势低洼处,牲畜饮用导致死亡,这就是原矿企业遗留的污染事故。 自2002年1月以来,恒海矿业公司已对这部分尾矿进行处理,采取如下措施① 在尾矿堆外围布设铁丝网围栏,并且不等间距地设置警示牌等标志;② 用漂白粉溶液喷淋尾矿堆;③ 根据尾矿堆地形挖排水沟并将渗沥水排入集液池,再用漂白粉处理,集液池中的渗沥水可以蒸发殆尽。恒海矿业公司对渗沥水、尾矿渣取样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渗沥水中CN-浓度为0.37mg/l,毒性被降解并且比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中CN-(0.5mg/l)低;尾矿渣不存在放射性危害。 工程建成后,这部分尾矿被恒海矿业公司作为选矿原料重新利用提取金。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 地理位置 矿区位于萨吾尔山东段,地处吉木乃县哈尔交乡南约15km,西南距和布克赛尔县城56km,北距福海县城80km,隶属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自治县辖区。地理坐标介于8622′00″8629′00″,北纬4703′15″4706′00″之间。 2 地形地貌 矿山属低山丘陵区,地形切割运动不强,绝对高程15001700m,相对高差200m左右。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矿区竖井高程1646.9m,平硐高程1647m。 3 气候特征 矿区深居欧亚大陆腹地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春秋季短变温迅速,冬季漫长寒冷,昼夜温差大;七月份平均温度20℃、一月份平均温度-17℃;10月至翌年4月为冰冻期;年降雨量202.2mm,蒸发量2331.1mm;冬季主导风向为NW、平均风速1.6m/s,夏季主导风向为sw、平均风速2.3m/s;最大冻土深度1.6m。 4 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北准噶尔弧盆带北西部的萨吾尔晚古生代岛弧区内的萨吾尔大断裂。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为① 中泥盆统萨吾尔山组厚度200800m,岩性主要有块状安山岩、安山玢岩、角砾安山岩;② 上泥盆统塔尔巴哈台组厚度3001000m,岩性主要有砾质粉砂岩、灰岩、凝灰岩砂岩;③ 下石炭统黑山头组厚度3001400m,岩性主要有粉砂岩、硅质砾岩、灰岩、砂岩夹砾岩。 5 水文、水文地质 矿区常年性地表径流有乌图布拉克河,径流量为73万m3/a,径流年内分配不均,春夏季融雪期形成洪水,冬季河水流量极小。该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出山区,最后消失在戈壁荒漠中。 矿区沟谷多为干沟,仅在春夏融雪或降水时形成暂时性地表水流。 矿区地下水主要以构造储水形式出现,在断裂破碎带及裂隙发育处地下水充足。矿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冰雪融水及大气降雨,渗入地下的水大部分顺着导水、容水通道断裂流出,少部分汇于河流流出矿区。 矿区南边岩性为薄中厚层层状泥质砂岩及含铁长英质砂岩,北西面主要为凝灰质砂岩、粉砂岩互层,单层厚度0.51.0m,层理明显,岩石孔隙度较大,岩石完整连续性良好。矿区隔水层为侵入岩、火山岩类,主要有闪长岩、安山岩等,岩石致密坚硬,连续性好。矿床产于安山岩内,岩石整体性良好,水不易渗入,加之岩石裂隙小是很好的隔水层。 6 生态环境 本矿区地处丘陵地区,为山地草场。土层薄,土壤类型为暗栗钙土。植被主要有沟羊茅、针茅、冰草、阿拉善鹅观草,是当地冬季牧场。 社会环境概况 本项目建设经营者是新疆和布克赛尔县西部恒海矿业公司,公司成立于2001年12月,属民营企业,经营性质是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主要从事金矿勘探开发、金属与非金属矿产勘探开发,兼营农牧业。 矿区是吉木乃县、哈巴河县、和布克赛尔县、184团牧民的冬牧场,区内无居民点、农田。距矿区周围最近的居民点是吉木乃县哈尔交镇,相距15km。镇上分布着电厂、水泥厂、煤矿等企业,是矿区生产生活的能源依托。 矿区距和什托洛盖镇86km,217国道从镇中穿过。从该镇沿217国道北行73km折向西沿便道行驶13km直达矿区,便道路基状况良好。矿区对外联系及交通运输完全依托公路。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1 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见水环境专题 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分析 矿区为人烟稀少的冬季牧场,周围无工矿企业废气污染排放源,环境空气未受污染基本处于背景值范围内,且本区地表植被覆盖度高,地处低山丘陵区,降雨较多,空气相对湿润,不存在浮尘天气,类比相似条件下的地区监测结果,项目区环境空气中的各污染物浓度可以满足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要求,可以认为本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3 声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矿区为空旷草场,人为活动较少,无高大建筑物,仅有几间工人休息的平房,环境安静。本次环评对厂区声环境进行了监测,昼间噪声值42.7dBA、夜间39.7dBA。结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Ⅱ类“混合区”昼间60dBA、夜间50dBA的标准要求分析,说明厂区目前声环境良好。 4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矿区地处丘陵牧区草场,土壤类型为暗栗钙土,有机质含量较高。草场植被主要建群种为沟羊茅、针茅,伴生冰草、阿拉善鹅观草,草层高度1520cm,总体覆盖度80,其中沟羊茅30,其它70,每公顷鲜草产量15003400kg,属三等六级草场。矿区常见野生动物有兔、狼。 主要环境问题及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1)原矿堆浸法生产遗留的尾矿砂有剧毒,已在项目区造成污染事故。目前本矿正采取积极措施消除这些尾矿的污染影响。 (2)采用先进的、低污染排放的生产工艺,实现清洁生产,减少“三废”排放。 (3)本项目选矿废水有毒,采取有效治理措施,降解毒性,使其排放浓度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Ⅱ级要求(CN-浓度值≤0.5mg/l)。选取合理的废水出路,尽可能地减轻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4)本项目排放的固体废弃物尾矿渣也有一定毒性,需进行合理处治以降解毒性,尾矿库选择合理并在设计上采取防渗防洪等工程措施,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5)矿山开采有可能引发地表塌陷等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应采取防护措施保护矿山地质环境。 (6)矿区内人为活动频繁对生态环境有影响,应采取措施,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7)保护矿区周围声环境不因本项目的实施而下降。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 (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 (3)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 (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Ⅱ类混合区标准。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二级标准要求 (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标准; (3)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标准(GB508585)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目前塔城地区对该矿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还未分解下达,本项目的总量控制指标可以按达标排放时计算内的排放总量来计。鉴于本项目产生的废水经回用、蒸发后无需外排,因此废水不作总量计算。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 工艺流程简述 (1)采矿工艺 本矿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开拓运输方式为竖井开拓。采矿方法选用浅孔留矿法。 采场构成要素沿矿脉布置采场,以长50m、高40m、底柱高5m的矿块作为一个采场单元,场内不留顶柱和间柱。 采准切割系统采场一侧为超前天井,另一侧为顺天井,场内还布置拉底巷道、漏斗颈、扩漏等。 回采工序自拉底巷道由下而上逐层打眼放炮。采用7655凿岩机打向上倾斜炮孔,孔距0.70.8m,每次崩矿高度1.21.5m,崩下的矿石经漏斗装车再由竖井提升至地面。每次崩矿后先放出1/3的矿量,其余暂留矿房中做为继续上采的工作平台,矿房回采完结后再将矿量大量放出。矿房出矿完毕后利用采掘废石或地表碎石对采空区进行处理。采矿工艺过程见图2。 掘井→采场凿岩→爆矿→通风→出矿→矿车运输→竖井提升到地面→运到矿石堆场 图2 采矿工艺过程 (2)选矿工艺 采用全泥氰化炭浆提金法。 人工拣选后的原矿先由二段闭路破碎后粒度为-14mm,再经两段全闭路磨矿,粒度-200目占80,然后进入浸前浓缩工序,矿浆经高效浓密机浓缩后浓度由20提高至4045,再进行预浸处理提出载金炭,送入冶炼车间。浸渣经压滤机滤后,干渣送入尾渣库,滤液返回利用。 (3)冶炼工艺 载金碳经高温常压解吸电解提出金泥,送焦炭炉进行熔炉,产出成品金。解吸后的活性炭经定期酸洗再生,然后返回流程循环使用。 选冶工艺流程见图3。 2 工程原、辅材料及公用工程能耗 水本项目用水可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各车间及生活用水统计见表1。 表1 工程用水统计表 用水部门 总用水量 (m3/d) 新鲜水量 (m3/d) 循环水量 (m3/d) 回用水量 (m3/d) 来 源 采矿 坑口 40 40 - - 矿坑排水 空压机房 20 15 5 - 溪水 选矿 主车间 200 20 160 20 矿坑排水 辅助车间 45 45 - - 溪水 生活用水 16.8 16.8 - - 溪水 消防及不可预见水 72 72 - - 矿坑排水 合 计 393.8 208.8 165 20 根据上表,结合生产天数以240天计算,每年新鲜水用量50112m3,采矿生产新鲜用水量为13200m3/a,选矿生产新鲜用水量为15600m3/a,生活用水4032m3/a,其它用水17280m3/a。根据设计资料,坑口、选矿车间及消防用水将由矿坑涌水排入选厂高位水池供给。矿坑每天正常涌水量240m3,可以满足以上生产用水需求。生活用水、空压机房及辅助车间用水76.8m3/d将由生活高位水池供给,生活高位水池内蓄水取自乌图布拉克河,每年用水量共计1.84万m3,河流年径流量73万m3,因此看来乌图布拉克河能够满足这部分用水需求。 电本工程年耗电782448kw.h,从吉木乃县哈尔交镇变电所引线,距离15km。此外,矿区配置两台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本工程其它原、辅助材料消耗情况见表2。 表2 主要物料消耗量 序号 物料名称 单 位 年消耗量 1 炸 药 kg 202980 2 雷 管 kg 44190 3 坑 木 m3 209.5 4 石 灰 kg 105000 5 NaCN(固体) kg 3000 6 活性炭 kg 1200 7 絮凝剂 kg 300 8 氢氧化钠 kg 750 3 设备 本项目设备包括采矿、选矿设备各一套,详见表3。 表3 设备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规模及型号 单 位 数 量 1 矿 车 JF0.55m3 辆 30 2 提升机 2JT1200/828 套 1 3 空压机 3L10/8 台 4 4 水 泵 D25304 台 2 5 颚式破碎机 PE250400 台 1 6 细碎型颚式破碎机 PE150750 台 1 7 振动筛 JEE0918 台 1 8 球磨机 PE15003000 台 1 9 单螺旋分级机 FG1500 台 1 10 浓缩机 GX5.18m 台 1 11 预浸槽 ¢4.04.5m 台 2 4 平面布置 本工程采选集中布置,总体布置以主竖井为轴心辐射布置选厂位于主竖井东北约850m,布置了原矿仓、破碎筛分厂房、皮带廊、粉矿仓、磨矿厂房、浸吸厂房、压滤厂房、冶炼厂房、材料库等;废石场位于主竖井北约100m处;炸药库位于主竖井西约600m处;生活区位于采场北约1000m处布置了办公室、食堂、宿舍等;采场围绕主井布置卷扬机房、空压机房、采矿变电所、柴油发电站等。具体布置见图4。 5 尾矿库选址分析 拟建选厂的东南方向约200m处有一条冲沟,沟长约300m,平均宽约200m、深约30m,在沟口处筑坝形成尾矿库,库容约180万m3满足矿山服务年限内尾矿的堆存要求。 本项目主要污染源分析 1 废水 见水环境专题 2 废气 矿井爆破点、选矿破碎车间将产生粉尘。此外冶炼车间活性炭酸洗再生过程中将产生氰氢酸。 3 废渣 本工程固体废弃物有井下废石年排放10752t、尾矿渣年排放2.4万t、生活垃圾年排放32t。 根据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标准(GB508585)中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物浸出毒性的鉴别方法,本工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中尾矿渣确定为有害固体废弃物,其余确定为一般固体废弃物。 4 噪声 采矿噪声源有凿岩机、空气压缩机、井下通风机及矿井提升机等设备;选厂噪声源有破碎机、分级机、风机等各级设备,声压级介于8595dBA。 项目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 容 类 型 排放源 污染物 名 称 处理前产生 浓度及产生量t/a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t/a 大 气 污 染 物 选矿 采矿 粉尘 2mg/m3 酸洗室 HCN 0.3mg/m3 水 污 染 物 生产车间 排水 CN- 210mg/m3 0.2016t/a <0.5mg/m3 无外排量 固 体 废 物 选矿 尾渣中CN- 210mg/m3 <0.5mg/m3 堆放在尾矿库内 生活区 生活 垃圾 32t 32t 噪 声 生产车间 设备噪声80100dBA 其 它 主要生态影响 拟建项目占地面积72万m2,占用草场,将破坏植被,对项目区小范围的生态环境有影响,但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小。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矿区人群分布稀少,施工噪声、扬尘仅对施工人员有影响,只要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措施,在施工区内洒水降尘则可减轻不利影响。本工程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原矿生活设施为本工程留用、进矿区便道可作为矿区对外联系的交通道路,因此本工程建设施工区可划分为采矿区、选厂区。由于保留了原矿的风井,采矿区地面施工工程有新建竖井、空压机房,施工面积小,预计对生态环境影响较轻;采准切割等地下工程对地表生态环境无影响。选厂建筑施工面积2553m2、工程量有20700m3,该范围内的植被将遭受破坏,将损失生物量。选厂施工挖方弃方材料堆放场都将占用土地,破坏土壤、植被,因此施工期间应严格划定施工范围,并且严禁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超范围活动,避免在大范围内发生人为践踏、机械碾压植被的现象,尽量减轻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另外当地风次多、风速大,堆放的土方若不及时回填将会起尘,发生风蚀现象,影响空气质量,施工期应注意弃方及时回填并进行土地平整、压实,则会防止风蚀现象。 施工期矿山人口分布较为密集,应注意文明施工,修建旱厕(施工过程中应考虑其在工程营运期可继续使用),生活废弃物均应统一管理,并进行填埋,防止白色垃圾随处堆放污染环境。同时还应加强施工人员的卫生教育,尽量避免出现流行病。 施工期间,对施工人员加强教育提高环保和法律意识,严禁掠杀野生动物。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 矿区地质环境影响分析 (1)矿山地质概况 矿区区域地质构造上属于北准噶尔弧盆带北西部的萨吾尔晚古生代岛弧区的阔尔真阔真腊背斜。矿床位于该背斜北翼,矿体分布在长1700m,宽500m的范围内,可划分为五个矿体。1矿体为本次设计开采对象。 1矿体位于743勘探线之间,矿体为纵向交叉型锯齿状断层所控制,形态呈分枝复合脉状,矿体走向东西,倾向南,倾角4570,长1700m,平均水平厚度2.44m。矿体产于厚大的细网脉浸染状黄铁矿化带中,矿岩界限明显,围岩主要为安山岩,矿岩一般较稳固,局部受构造影响较破碎,矿岩硬度系数614,松散系数1.55。 (2)开采后对地表形态的影响预测 1号矿体是本工程开采对象,也就是743勘探线之间长约1700m是本工程开采范围。开采属地下开采,根据矿体的赋存特征,对1647m标高以上的矿体设计采用平硐开拓,对1647m至1527m标高间的矿体采用竖井开拓。 1号矿体围岩稳固。根据本矿区岩体赋存状况,围岩性质,开采深度和采矿方法,本项目设计选用的岩层错动角为上、下盘70,侧翼移动角75,以此圈定地表移动线,在矿井生产期间地表移动范围内属不稳定区见图4 ,该范围内无任何建、构筑物及设施。据可研提供资料本矿竖井,回风井分别布置在地表移动界限以外24m、40m。 矿山服务年限15年,总采出矿石约35.2万t,废石16.2万t将形成5.14万m3的空间体。这与矿区总岩体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并且生产期将利用采掘废石对采空区进行回填,只要充填及时将会减缓围岩地层的错动。预计矿井生产结束后,矿山地表形态不会有明显变化。 建设方在生产期间还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① 禁止在地表错动影响范围内新建永久性建筑设施;② 地表错动影响范围是随井下开采范围增加而扩大,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随时观察错动变化动向及时圈定影响区域,防患于未然。 2 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矿山15年服务期排放废石16.1万t,堆存在废石场,假如堆高以3m计,则占地面积为24352m2,尾矿35.2万t堆存在尾矿库中。废石堆存将占用草场,损失植被,改变土壤利用方式,废石中有害金属元素Cr、Ni、Co、Pb、Zn、Mn等含量较低,以氧化或硫化状态存在,难溶水,即使有部分溶于水的金属阳离子也极易被表层土截留,因此废石堆存对水环境基本无影响。废石呈块状,比重大,质地坚硬强度高,抗风蚀力强,不易风化起尘,不会引起大气环境污染。 由尾浆水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知道,尾渣经碱性氯氧法处理及尾矿库自净作用,尾渣中各重金属离子及CN-浸出液的浓度均低有色金属工业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标准(GB508585)中标准值。 恒海矿业公司对尾渣进行放射性监测,尾渣不具放射性危害,不会产生辐射污染,为一般固体废弃物。 石灰易固结附着在尾矿砂上,澄清液中CN-及重金属离子浓度均符合相应标准,并且对尾矿库采取全防渗工程措施,故尾矿堆存对水环境无影响,尾矿库占用草场6万m2。 尾矿砂为极细粉状体,与水混合呈浆状,由管道输入尾矿库,尾矿砂干燥后表层形成结皮,不易被风扬起,加之逐年对其进行覆土绿化利用自然降水恢复植被或进行综合利用,植物覆盖在尾矿砂之上可以防风固土,预计尾矿砂引起局部大气污染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项目建成后,矿山每年将产生生活垃圾32t。这些生活垃圾若不集中统一处理,势必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应采取定点统一收集、定期进行填埋,填埋场可设在离矿区较远的山间洼地,则生活垃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以减轻。 另外,尾矿渣有一定的综合利用价值,建议对尾矿渣进行可行性研究后,再综合利用。 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采矿为地下开采,类比原矿生产可以知道对地表破坏程度甚轻,所以工程占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占地。选厂占地13万m2、尾矿库占地6万m2。由现状评价可以知道矿山为冬季牧场,工程占地将损失鲜草,造成一定的牧业损失。由于占用面积与当地牧场总面积相比较小,可以认为对当地牧业生产影响小。另外,尾矿库及库外集水池周围设置永久性的铁丝围栏以防止牧区牲畜误入库内、池边饮用污水。 4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建成投产后,矿井、选厂粉尘及废水处理间产生的氰酸将对大气造成污染。 井下采场在凿岩、爆破、出矿及放矿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是矿井内主要大气污染物。设计上对金矿采用侧翼对角式通风系统,局部采用局扇加强通风,坑内总回用风量为13.89m3/s。 采矿期间对工作面采取洒水喷雾,定期清洗主巷道等措施降尘抑尘,以减轻粉尘对工作人员的影响。 破碎、筛分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粉尘是选矿厂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在选厂破碎机排矿口、筛分机筛面等处设置密闭罩,并进行机械抽风,布设除尘降尘设施等,车间内粉尘浓度可控制在2mg/m3以下,达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CJJ3679)中“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标准要求。选厂采取以上措施后,粉尘对环境影响较小。受粉尘影响的主要是生产车间的操作人员,应加强职工安全防护措施,配戴口罩、防尘面罩等上岗工作。 本工程采用火法冶金,冶金过程中产生氰酸极少可忽略。在载金炭酸洗过程,废水处理过程都将产生氰酸为有毒有害气体,设计中采用轴流风机强制排风,降低了厂房内有害气体含量,使车间空气中HCN浓度低于0.3mg/m3,保证车间空气环境质量满足工业卫生允许要求(HCN浓度0.3mg/m3)。 5 声环境影响分析 由工程分析知道,本项目建成后噪声源主要有凿岩机、破碎机、风机等各类设备,声压级介于8595dBA之间。 采矿活动中凿岩机噪声有超标现象,矿房空间小,不利于消声降噪,对矿工有一定影响,其作用仅限于矿工,对矿区声环境贡献小。因此本环评将破碎机、风机等噪声源对环境的影响作为预测分析重点。 (1)环境噪声值预测计算模式 ① 点声源的几何发散衰减 L(r)Lr0-20lgr/r0 ② 当声源在厂房内,噪声影响值的计算公式为 L(r)Lr0-20lgr/r0-0 ③ 噪声值叠加计算公式 (2)预测结果 结合平面布置图,采用上述公式计算本厂设备噪声源对 选厂厂界、敏感区的噪声预测值,结果见表4。 表4 噪声预测结果及标准 单位dBA 预测点 背景值 预测值 标准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厂界 东 42.7 39.7 43.74 41.6 60 50 西 42.7 39.7 45.9 44.8 60 50 南 42.7 39.7 48.9 48.3 60 50 北 42.7 39.7 44.6 42.9 60 50 宿舍 42.7 39.7 42.9 41.6 60 50 (3)评价结论 评价标准厂界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见表4。 由表4可以看出,本工程建成后,选厂厂界四周昼、夜间及厂宿舍噪声值均小于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Ⅱ类标准。对比现状监测结果,工程建设后选厂四周厂界、厂办公楼、宿舍的噪声值变化幅度不大,与背景值接近,因此选厂的建成运行对声环境影响甚微。 对于选厂中的磨矿车间、破碎车间;矿山的风井、竖井、空压机房内设备噪声值较高在84dBA95dBA之间,对于此类车间的操作工人应备个人防噪耳塞,并将个人接触噪声时间控制在相应的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标准范围内。 6 清洁生产分析 本项目采矿生产用水可利用矿井渗水。选矿生产用水200m3/d,其中循环使用160m3/d,回用20m3/d,每天生产实际用水量20m3。本项目每年选矿生产用水量回用80,新鲜水用量较小,比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的“1998年11月1日后建设的有色金属系统选矿水重复利用75”要求高。可见本项目采取了一定的节能措施,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本项目采矿为浅孔留矿法、采矿成本低。选矿工艺采用全泥氰化法,以NaCN为药剂,致使选矿产生的废水、废渣有毒性,但本项目对尾浆和选矿废水采用碱法氯氧法处理,并且不外排,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与设备冲洗水混合再用于厂区绿化,从而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本项目从设备选型来看,采用了一些先进设备,如碎矿设备联锁,自动联样、数控给药机给药等,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可见本项目在生产过程中,采取了一定的清洁生产措施。 7 风险分析 (1)采矿活动风险分析 采矿活动风险因素有2点① 岩体松动、岩石垮落引起地表塌陷;② 矿井发生火灾爆炸现象。 本矿矿体围岩稳固,设计用废石对采空区进行回填,预计不会发生地表塌陷。本矿矿石不含易燃物,矿区生产期只要对井下易燃、易爆物品布置专门的保管室,井下还要布置消防设施、防火门、爆破材料派专人保管、发放、运输,只要管理严格注意防范风险则坑内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小。同时还应加强矿工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范操作,则采矿活动的风险是可以避免的。 (2)尾矿库溃坝风险评价 尾矿库位于两山山谷盆地间,高差约2030m,汇水面积6万m2。本矿生产期在春夏两季恰逢当地降雨时节,一般为暴雨持续间短,尾矿库库容接近120180万m3并且高差大,完全可以承受矿水波浪或降暴雨的冲击,只要在尾矿库上游采取一定的疏导防洪工程措施,及时将尾矿库外围洪水排走。本工程针对可能引起溃坝的因素均采取相应措施,尾矿库溃坝的可能性极小。 假如溃坝,周围人群分布少、尾矿库与乌图布拉克河之间有山坡阻挡,并且尾矿渗沥水中CN-低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要求限值,对水环境、生态环境危害较小。 尾矿库中的尾砂流动性较差,如果不受洪水影响,即使溃坝,其影响也不大。只有在洪水的冲击、携带作用下,尾砂才有可能冲向下游影响下游生态,因此做好尾矿库上游及周边的导洪工程非常必要。 (3)矿区易燃、易爆品、毒性药剂风险分析 矿区易燃、易爆品有炸药、漂白粉、毒性药品有选矿药剂NaOH,保管、防范措施不当有可能发生事故。 矿区炸药选址远离生活区,人群分布区,还须派专人守护,搬运贮藏过程严禁明火。 选矿药剂NaCN有剧毒,不能随意露天堆放,防止泄露发生意外,因此要制定严密的管理制度,在运输、保管、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氯氧法处理药剂漂白粉有极强的氯臭,有毒,常温下不稳定,易分解释放出氯气,加酸则放出氯气,日晒、加热遇高温天气则分解速度加快,与有机物、易燃物、混合能发热,自燃甚至发生爆炸,对金属、纤维等物质有腐蚀性,所以对其的存贮条件要求较高库房要干燥、温度在30℃以下;与易燃、易爆有机物、酸类、还原剂隔离存放。搬运使用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戴防护用品,沾污皮肤时用清水冲洗,库房内应备用消防用品,只要矿山在漂白粉保管,贮运等方面采取以上措施,则漂白粉引发的事故风险是可以控制和防范的。 8 环保措施 本工程组成复杂、环保措施分别涉及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具体如下 (1)水环境保护措施 见水环境专题。 (2)空气环境保护措施 粉尘防治措施① 井下作业面、岩壁定期清洗,井下布置防尘喷水管;采用对角式机械通风系统,加强井下空气流通;② 地面选厂破碎、磨碎等产尘设备应配备布袋除尘器、密闭罩。③ 井下作业人员、选厂破碎和筛分车间工作人员均戴防护口罩上岗。 氰氢酸气体防治措施废水处理车间及活性炭酸洗室安装机械通风设备。 (3)声环境保护措施 矿山噪声防护措施空压机、局扇安装消声器;空压机房、通风机房内设立隔音操作室;工作人员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如戴耳塞等。 选厂噪声防护措施① 破碎、筛分车间、球磨机设置隔音值班室;② 高噪声设备采用有效的减振、消音措施如加装防振垫、隔声罩;要求工作人员加强个人防护措施。 (4)固体废弃物处治措施 尾矿渣用漂白粉处理后,堆放在尾矿库中,尾矿库可以覆土绿化。 生活垃圾统一回收,并进行填埋处理。 (5)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① 尾矿库周围设置防护栏; ② 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废石及尾砂堆高的合理性尽量减少尾矿库及废石堆场的占地面积; ③ 矿区道路两侧应竖立野生动物保护标志牌; (6)其它措施 ① 选厂绿化面积达30,厂区前后可设置绿化带以防尘降噪,改善环境。 ② 施工期间注意尽量减少对地表的扰动率; ③ 禁止错动影响范围内建设永久性设施; ④ 地表错动影响范围是随井下开采范围增加而扩大,在生产过程中应及时圈定影响区域,观察变化动向,防患于未然。 根据以上环保措施。本项目增加环保设施和投资估算见下表。 表5 环保设施及投资估算表 序号 环保设施名称 投资估算(万元) 1 矿井排水回用设施 10 2 选厂循环水设施 15 3 选厂废水处理车间 25 4 选厂除尘设施 20 5 矿山除尘、通风设施 35 6 噪声防护措施 12 7 尾矿库防洪防渗设施 200 8 绿化 3 9 野生动物保护标志牌 3 10 环境监测 10 合计 333 水环境影响专题 1水环境现状调查及分析 (1)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分析 矿区1号矿体北侧有一条溪流,自西向东流出矿区,是乌图布拉克河的支流,常年性流水,是矿区唯一的地表水体,也是本项目生活及部分生产水源。本次环评对其取样监测,监测结果见表6。 表6 水样监测资料及评价标准 单位mg/l(pH除外) 监测 项目 地点 PH 矿化度 Cl- SO2-4 F- As Cd Pb CODMn Cr6 Cu2 总硬度 小 溪 7.5 432 14.6 79.8 <0.004 <0.10 2.03 <0.0005 <0.025 - 矿坑排水 8.0 400 13.2 15.0 <0.004 <0.10 4.54 <0.0005 <0.025 260 生活饮用水标准 6.58.5 - 250 250 1.0 0.05 0.01 0.05 - 0.05 1.0 450 地下水质量标准 6.58.5 - 250 250 1.0 0.05 0.01 0.001 3.0 0.05 1.0 450 由表6可以看出,溪水的各评价因子监测结果均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7985)的标准值,符合生活饮用水要求,可以做为矿区生活水源。小溪每天流量有2000m3,每天生活水用量仅有50 m3,因此看来乌图布拉克河能够满足用水要求。 (2)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及分析 ①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北准噶尔弧盆带北西部的萨吾尔晚古生代岛弧区内的萨吾尔大断裂。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为① 中泥盆统萨吾尔山组厚度200800m,岩性主要有块状安山岩、安山玢岩、角砾安山岩;② 上泥盆统塔尔巴哈台组厚度3001000m,岩性主要有砾质粉砂岩、灰岩、凝灰岩砂岩;③ 下石炭统黑山头组厚度3001400m,岩性主要有粉砂岩、硅质砾岩、灰岩、砂岩夹砾岩。 ②水文地质概况 矿区地下水主要以构造储水形式出现,在断裂破碎带及裂隙发育处地下水充足。矿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为冰雪融水及大气降雨,渗入地下的水大部分顺着导水、容水通道断裂流出,少部分汇于河流流出矿区。 矿区南边岩性为薄中厚层层状泥质砂岩及含铁长英质砂岩,北西面主要为凝灰质砂岩、粉砂岩互层,单层厚度0.51.0m,层理明显,岩石孔隙度较大,岩石完整连续性良好。矿区隔水层为侵入岩、火山岩类,主要有闪长岩、安山岩等,岩石致密坚硬,连续性好。矿床产于安山岩内,岩石整体性良好,水不易渗入,加之岩石裂隙小是很好的隔水层。 ③地下水质量现状分析 本次评价对原矿生产的矿坑裂隙水取样监测,监测结果见表6,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评价标准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三级要求。对照表6分析,各评价因子的监测值除COD略有超标外其余均在要求限值内,可以满足标准要求,说明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2废水污染源分析 本项目废水主要来自生产区和生活区。 生产区废水包括矿井及选矿车间排水。采矿矿井排放废水来自井下作业的矿坑涌水,排放量240m3/d,设计人员拟将这部分水经管道送至选厂高位水池作为生产及消防水源,剩余部分排放;空压机房用水量20m3/d,其中15m3/d被蒸发损耗,余下5m3/d继续循环使用。 选厂废水包括选矿废水和车间设备冲洗水。选矿废水来自浓缩机溢流水和过滤机过滤液,其中160m3/d可循环利用, 40m3/d含在尾浆中被带入尾矿库,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有COD、pH、CN-、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