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地开采,膏体先行.pdf
2 0 2 0年第 9期/ 第 4 1卷 黄 金 G O L D 采 矿 工 程5 1 深地开采, 膏体先行 收稿日期 2 0 2 0- 0 8- 0 3 ;修回日期 2 0 2 0- 0 8- 2 5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1 8 3 4 0 0 1 , 5 1 5 7 4 0 1 3 ) 作者简介 吴爱祥( 1 9 6 3 ) , 男, 湖北仙桃人,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博士, 研究方向为金属矿安全、 高效、 绿色开采的理论与技术; 先后主持和承担了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国家 9 7 3计划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横向课题等 5 0余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4项, 省部级 科技进步奖特/ 一等奖 6项;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 0余项, 发表学术论文 2 0 0余篇, 出版中英文专著 3部;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 3 0号, 北 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0 0 0 8 3 ; E m a i l w u a i x i a n g @1 2 6 . c o m 吴爱祥1, 李 红1, 杨柳华1 , 2, 程海勇1 , 3 ( 1 . 北京科技大学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 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3 .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摘要 浅部金属矿资源已接近枯竭, 未来金属矿开发将进入地下深部空间。在深部开采环境 中, 面临着高地应力、 高井深、 高地温及动力扰动等难题, 亟需发展与此特殊复杂开采环境相适应的 采矿技术与工艺。膏体充填采矿法具有采场不脱水、 接顶好及强度高等特点, 是深部资源安全、 绿 色及高效开发的可靠方案。介绍了膏体充填的基本概念、 主要工艺流程及技术优势, 对国内外深地 充填现状及其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 探讨了深地充填中存在的技术难题及技术发展展望, 并结 合赞比亚谦比希铜矿东南矿体的膏体充填系统这一典型工程实例, 对深地充填的应用进行了实践 总结。 关键词 膏体充填; 深地开采; 绿色采矿; 研究现状; 工艺流程 中图分类号 T D 8 5 3 . 3 4 文章编号 1 0 0 1- 1 2 7 7 ( 2 0 2 0 ) 0 9- 0 0 5 1- 0 7 文献标志码 Ad o i 1 0 . 1 1 7 9 2 / h j 2 0 2 0 0 9 0 8 引 言 金属矿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浅部资源经 过长期大规模开采已接近枯竭, 未来金属矿开发将进 入1 5 0 0~ 3 0 0 0m以深的地下空间[ 1 ]。然而, 深部资 源开发需要克服一系列重大难题。首先, 高地应力问 题, 大量文献资料显示, 高能级岩爆与矿震、 软岩大变 形、 采空区大面积失稳、 冒顶和片帮等动力灾害问题 在金属矿深部开采中时有发生, 且难以精准预测和有 效防治; 其次, 岩层温度随深度以 1 0~ 4 0℃/ k m的梯 度增加, 深地高温环境恶化了井下工作环境, 有效降 温又将显著增加采矿综合成本[ 2 ]。为防治深部采矿 安全隐患, 避免发生工程灾害, 并最大限度地保证矿 山的规模化生产, 亟需发展与深地特殊环境相适应的 采矿技术与工艺。 膏体充填采矿法具有采场不脱水、 接顶好及力学 性能高等优势, 是深部高地应力、 高井深、 高地温及高 扰动条件下安全、 绿色及高效开采的可靠方案[ 3 ]。 相较于传统充填采矿法, 在显著降低充填成本的同 时, 膏体充填体能够达到良好的接顶性能及力学性 能, 可有效吸收转移应力、 缓解区域地压。膏体充填 技术为控制深部硬岩岩爆、 软岩大变形提供了解决方 案, 在安全、 环保、 经济和高效方面具有突出优势[ 4 - 5 ]。 随着深度的增加, 膏体充填同时面临一系列挑 战。首先, 高井深增加了膏体管道输送的难度, 确保 膏体低能耗稳定输送, 降低管道磨损、 避免出现堵管 和爆管等问题是深地膏体充填技术发展的关键; 同 时, 深地高应力及高扰动环境对充填体力学性能提出 了更高要求, 对充填体变形规律及其机理的研究具有 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此外, 深地高温与高矿化水养 护环境对充填体力学性能的作用不可忽视。为更好 地应对深地膏体充填所面临的挑战, 文章梳理了当前 国内外深地充填技术主要研究成果; 针对深地充填面 临的挑战及研究现状, 提出了深地膏体充填的发展构 思; 并以深地膏体充填典型工程为例进行了实践总 结, 以期引起学界对相关难题的共同关注, 推动深地 膏体充填的理论发展与技术应用。 1 深地开采面临的问题 1 . 1 深地资源开采国家战略 在深地资源开发方面, 澳大利亚、 南非、 美国和加 拿大等矿业发达国家相继提出深部资源探测及开采 计划。中国亦十分重视, 国务院于 2 0 0 6年将深层和 复杂矿体采矿技术及无废开采综合技术列入矿产资 源领域的优先主题[ 6 ]。随后, “ 中国地下 40 0 0米透 明计划” 正式在 2 0 0 9年公布的中国科学院战略研究 5 2 采 矿 工 程 黄 金 报告 创新 2 0 5 0 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 中被提 出[ 7 ]。2 0 1 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 指出“ 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 问题” [ 8 ]。深部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预测、 深部矿产 资源开采理论与技术等研究项目相继启动, 深地资源 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1 . 2 面临的难题 随着开采深度增加, 采矿作业面临着一系列难 题。例如 维护整体及巷道稳定性, 以及应对采场高 温、 涌水及岩爆等突出问题。深地矿岩环境复杂, 在 高地应力及高扰动作用下, 如何保证充填体质量, 控 制岩爆等灾害的发生, 维护巷道稳定性; 深部大面积连 续采矿作业, 如何控制岩体与充填体的移动, 保证整体 稳定性; 深度超过千米时, 地温可达3 0℃ ~ 5 0℃, 如何 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工作能力, 以及设备工作效能, 降低生产事故率并提高生产效率; 深部水文地质环境 复杂, 如何应对涌水及高矿化水对充填体侵蚀等[ 9 ]。 上述问题对深部采矿提出了挑战, 而深部膏体充填是 解决上述难题最行之有效的方案之一, 可显著缓解岩 爆威胁, 克服深部地压难题, 并起到隔温效果[ 1 0 - 1 1 ]。 2 深地膏体充填及其研究现状 2 . 1 膏体充填技术 膏体充填是将选矿厂排放的低浓度全尾砂料浆 进行深度脱水, 并与胶结材料、 改性材料和水等搅拌 均匀, 制备成高浓度和流态化的膏体料浆, 在重力或 外力作用下通过管网运输至井下采空区, 实现特定充 填目标的过程, 典型工艺流程[ 4 ]见图 1 。通常选用普 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胶结材料; 改性材料包括早强剂、 减水剂、 泵送剂、 粉煤灰及水淬渣等, 用于改善膏体的 流动及力学性能。 图 1 典型膏体充填工艺流程 膏体是由多尺度散体颗粒与水混合而成的复杂体 系, 其量化定义较为困难, 评价时需综合考虑多因素影 响[ 1 2 ]。国内外常用塌落度( 1 5~ 2 5c m ) [ 1 3 ]、 屈服应力 (> 1 0 0P a ) [ 1 4 ]、 2 0μ m以下细颗粒占比(> 1 5%)[ 1 5 ]作 为评价指标; 另有学者用分层度(< 2c m ) [ 1 6 ]、 饱和率 ( 1 0 1 . 5% ~ 1 0 5 . 3%) 与泌水率( 1 . 5% ~ 5 . 0%) [ 1 7 ]等 指标补充评价。 2 . 2 深地膏体充填研究现状 近年来, 围绕特殊极端条件下的膏体充填开展了 大量研究工作, 为发展深地高应力、 高井深、 高地温及 高矿化水特殊环境下的膏体充填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 2 . 2 . 1 高应力作用下充填体变形 针对充填体的破坏机理、 力学性能及其与围岩的 作用等, 国内外学者已开展了大量研究, 并取得了一 系列重要成果[ 1 0 , 1 8 - 2 0 ]。开展深地高应力环境下的相 关研究对于解释深地充填体的长期服役力学机制及 其与围岩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2 1 ]。目前, 此类研究 多以室内试验为主。例如 部分学者借助室内试验分 析了侧限高应力约束下的充填体变形规律及本构关 系[ 2 2 - 2 3 ], 以新城金矿埋深8 0 0m 、 竖向应力2 5 . 5M P a 为背景, 测试了最高 3 2M P a 载荷下充填试块的侧限 压缩系数及模量, 二者与加载应力满足对数函数关 系; 于跟波等[ 2 4 ]研究了充填体的固结变形特性与机 理; 另有学者对高应力下顶板充填体破坏形式进行了 研究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2 5 ]。目前, 针对深地高应力 作用下的充填体变形破坏及其机理还需系统深入研 究, 为深地膏体充填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2 . 2 . 2 高井深充填管输技术 高井深条件下输送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管道的磨 损, 尤其是充填钻孔的损坏[ 2 6 ]。高井深料浆输送速 度与压力均较大, 尤其是非满管流状态下, 料浆垂直 下落必然产生极大的冲击, 不规则的充填物料颗粒加 大了对管壁的磨损。基于目前的工程案例及数值模 拟结果, 在膏体输送的管网中, 充填钻孔底部磨损最 为严重, 其次为垂直部位, 水平管道磨损最小。受管 道磨损影响较为严重的国内矿山有会泽铅锌矿、 金川 镍矿等, 以金川镍矿为例, 在二矿区东部充填系统中 由于钻孔磨损废弃, 共计设计施工 6 6个钻孔, 而西部 也达 4 7条, 大量钻孔致使地表无处可打孔, 并产生高 昂的施工设计费用[ 2 7 ]。 垂直管道钻孔磨损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是输送介 质本身, 包括膏体配比、 颗粒形状及流速等; 二是充填 管网, 包括管网空间布置及管道材质等。针对前者, 主要是优化颗粒形态、 改善料浆流态, 减小高速尾砂 颗粒对管壁金属的切削作用。由于原位环境复杂、 实 时监测技术发展缓慢, 该领域的研究以数值模拟为 主, 应用流体软件并考虑固液之间的双向耦合, 分析 物料中的颗粒表观特征对管壁的磨损影响。部分模 拟研究表明 在深井输送过程中管道的磨损与颗粒的 外形、 碰撞频率、 速度及角度密切相关[ 2 8 ], 降低颗粒 粒径可减小磨损[ 2 9 ], 降低输送流速是控制磨损的关 键[ 3 0 ]。 2 0 2 0年第 9期/ 第 4 1卷 采 矿 工 程5 3 为降低管网磨损, 通过合理优化管网布置可取得 较好效果, 基于国内外工程实践及理论研究成果, 目 前主要采用两大类方式 一是减小单程垂直段高度或满管输送, 实现管道 输送泄压、 减缓料浆冲击速度, 以降低对管道的冲刷 和磨损。减压池( 见图 2 ) 及管道折返式( 见图 3 ) 降 压输送系统、 变径满管流系统[ 3 1 - 3 2 ]等被广泛应用于 输送管网中。就工程应用角度而言, 前两者均会增加 一定的工程量, 提高技术的应用成本, 而变径满管流 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很难实现理想的满管输送。 图 2 减压池降压输送系统 图 3 管道折返式降压输送系统 二是改变易磨损的底部结构, 即设计一个可更换 的钻孔底部装置并及时更换, 以提高钻孔整体使用寿 命。目前, 应用较为成熟的是缓冲壶结构设计 [ 3 1 ], 其 基本结构见图 4 , 此结构可避免料浆直接冲击管壁, 料浆在重力势能作用下高速冲击缓冲壶底部物料并 实现减速, 可显著降低磨损率。 2 . 2 . 3 多场耦合作用下充填体力学性能及演化机理 膏体充填体的力学性能主要受内部因素( 充填 材料及配比等) 及外部养护环境( 温度、 湿度及压力 等) 的影响[ 3 3 - 3 5 ]。针对深地高地温、 高应力及高矿 图 4 缓冲壶结构示意图 化水养护环境对充填体力学性能的影响, B r u n oB r e s s o n 等[ 3 6 ]发现养护温度对膏体充填体的力学性能影 响显著。温度升高( 2 0 0℃以内) 对充填体强度发展 有益, 但其影响也取决于充填水灰比及矿物组成[ 3 7 ]。 温度增加对充填体强度及内部孔隙的影响主要体现 在养护初期[ 3 8 - 3 9 ]。此外, 有研究发现压力养护条件 有利于提升充填体强度[ 4 0 - 4 1 ], 而养护湿度的增加会 导致充填体早期强度减小[ 4 2 ]。地下充填涉及传热、 渗流、 力学、 化学( 热 -水 -力 -化) 多场耦合问题 ( 见图 5 ) , 而非单一因素影响[ 4 3 ]。对于多因素耦合 作用, 陈顺满[ 4 4 ]系统研究了膏体充填体在压力和温 度耦合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发展规律, 并建立了对应的 强度预测模型, 揭示了膏体充填体的热 - 水 - 力 - 化 多场性能关联机制。充填体在高矿化水环境中易受 侵蚀, 研究发现, 不同浓度硫酸盐及温度耦合作用对 膏体充填体强度影响显著[ 4 5 - 4 6 ]。膏体在氯盐侵蚀下 早期蠕变较小而后逐渐增大, 在高应力与持续的腐蚀 作用下, 充填膏体出现加速蠕变现象[ 4 7 ]。对深地特 殊环境下充填体强度发展规律及其演化机理的深入 研究, 将有助于推动深地膏体充填工艺及材料的发 展, 保证充填的效率及效益。 图 5 膏体热 - 水 - 力 - 化多场耦合作用 3 深地膏体充填的挑战与展望 膏体充填是解决深部资源回采问题的重要支撑 5 4 采 矿 工 程 黄 金 技术, 但在解决复杂问题的同时, 为适应重大挑战, 膏 体充填也存在着自我变革的必要, 在诸多关键技术、 新材料及高性能装备研发等方面有待突破。 3 . 1 深井管道输送技术 浅部充填输送技术通常关注输送过程中沿程阻 力的降低[ 4 8 ], 而膏体深井管道输送的挑战是输送系 统的减压与减磨[ 4 9 ]。一方面, 通过提高输送过程阻 力以降低料浆对管道冲击作用成为研究的热点。就 管道输送系统也已提出了满管流输送、 缓冲壶、 减压 池及管道折返式减压等技术[ 3 1 , 5 0 ], 但仍然存在诸多 问题。此外, 输送介质方面, 主要通过优化膏体的物 料级配及配比等以改善膏体的可输性能, 但目前对级 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力学强度等方面[ 5 1 - 5 2 ], 较少针 对泄压减磨开展研究, 如提出适用于深井充填的物料 配比、 流变与井深关系模型等。研发高井深下的减压 新方法和新措施, 应注重发挥输送系统与输送介质二 者的协同效应, 共同实现深井输送减磨, 从而保证深 井充填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3 . 2 深部充填环境特殊材料 1 ) 高强速凝充填材料。在深部高应力的影响 下, 生产能力大的超大型空场采矿法、 空场嗣后充填 等采矿方法无法满足采场安全需求, 因此安全系数较 高的分层充填采矿法、 进路式回采及小采场采矿在深 部开采中应用较多。由于其回采周期短, 工序协调复 杂, 对胶凝材料早期强度要求较高。传统充填材料存 在凝结时间长、 早期强度低等问题[ 5 3 - 5 5 ], 充填体不能 及时支撑围岩变形、 控制围岩应力显现, 影响了深部 开采的顺利实施。为此, 需研发膏体料浆促凝改性材 料, 以实现充填材料高强速凝, 能够快速有效地支撑 高应力岩体, 为多采区连续回采提供技术保障。 2 ) 充填隔热材料。受地温的影响, 深部采场温 度以 1 0~ 4 0℃/ k m的幅度增加, 以目前全球开采深 度最深的姆波尼格金矿为例[ 5 6 ], 采场温度可达 6 0℃ 以上。在古德生院士提出的“ 采矿环境再造” 理念的 指导下[ 5 7 - 5 8 ], 深部采场充填降温的设想被提出。除 控制围岩应力及变形外, 充填体在深部采场中还具备 隔热与降温功能[ 5 9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添加导热系 数低的隔热材料, 制备具有隔热功能的膏体并充填至 深部采场, 将高温围岩与采场作业空间隔离开; 同时, 由于地表制备的充填料浆温度低于深部采场温度, 膏 体进入采场后与周围环境发生热传递直至与环境等 温, 此过程膏体可吸收大量的热量, 从而降低采场温 度, 但实现这一构想的前提是降低水泥水化热的释 放。因此, 研发低水化热胶结材料或吸热胶结材料, 对实现充填降温尤为重要。 3 ) 发泡充填材料。影响充填体力学性能的主要 因素除其自身强度以外, 还和充填体与围岩形成的整 体强度密切相关。如何提高充填接顶率是膏体充填 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所必须攻克的难题。较多研究结 果表明, 充填不接顶主要受到充填体固化收缩及自然 沉降两大因素影响。为此, 有学者提出使用发泡充填 材料的构想[ 6 0 ], 在充填料浆中掺入发泡剂, 使其固化 后体积增大, 实现填缝、 黏结、 密封、 隔热及支撑等功 能。具有膨胀性的发泡充填材料可以只在采场上部 充填时应用, 从而降低充填成本, 并且实现 1 0 0%接 顶率, 改善充填体对围岩的支撑作用[ 6 1 ]。 3 . 3 温度与化学耦合作用下充填体力学特征 大量的研究及工程实践表明, 深部矿井水的无机 盐对充填体强度具有劣化作用, 而无机盐侵入过程及 其劣化机理较为复杂, 当前开展的无机盐对充填体侵 蚀的研究主要以含无机盐( 硫酸盐、 氯盐等) 尾砂充 填体为研究对象, 针对强度劣化等问题进行了研 究[ 6 2 - 6 3 ]。目前矿井水中无机盐对充填体强度的影响 一般采用 F i c k 第二定律进行分析[ 6 4 ], 然而无机盐侵 入充填体的过程是由外部环境和充填体内部条件共 同决定的, 深部采场温度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 素, 较高的采场温度必然加快无机盐的侵入过程。针 对温度 - 化学耦合作用下充填体力学强度特征的研 究还较为缺乏, 深部采场高温及无机盐耦合作用下力 学强度劣化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针对无机盐侵蚀 充填体进行有效控制的技术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开展 深部矿井水中无机盐对充填体侵蚀过程的研究具有 实用价值, 对提高深井环境下充填体强度具有重要意 义。 3 . 4 井下移动式充填技术及装备 随着“ 采、 选、 冶” 一体流态化开采技术的提出, 与之相适应的井下移动式充填技术及装备的研发有 待突破[ 6 5 - 6 6 ]。其中的关键问题有 ①浓密机、 搅拌机 及柱塞泵的小型化。目前, 浓密机直径普遍在 1 0m 左右, 搅拌机及柱塞泵的尺寸也不容忽视, 受限于地 下空间无法在井下安装。因此要实现井下一体化充 填, 需在满足生产能力的基础上解决膏体充填关键设 备小型化的难题。②井下充填站需解决膏体向作业 面的输送方式、 材料获取、 膏体制备及充填站布置等 问题。③随着流态化开采技术的广泛应用, 必须解决 好采矿、 选矿、 冶炼与充填各工艺环节之间的协同问 题[ 6 7 ], 如流态化开采技术流程等, 从而保证生产工艺 紧密衔接, 保障井下生产安全顺利。 4 谦比希铜矿大流量深地充填系统 谦比希铜矿东南矿体埋藏深( 4 4 5~ 12 3 0m ) 、 体 积大, 主要赋存在泥质板岩中, 围岩稳定性差。矿体 2 0 2 0年第 9期/ 第 4 1卷 采 矿 工 程5 5 厚度 2 . 3 2~ 2 3 . 7 3m , 平均 9 . 6 3m , 倾角 5 ~ 2 0 , 局 部有变化。矿山初步设计生产能力为 1万 t / d , 主要 以进路式、 分条空场嗣后充填等采矿法进行开采。 对比研究多种方案, 最终确定将充填站建设在主 副井附近( 见图 6-a ) ) , 充填站建设有 2套充填系 统, 日平均充填能力达到 31 5 0m 3, 单套生产能力为 1 8 0m 3/ h 。 其工艺流程是将选矿厂尾砂浆浓密脱水 至浓度7 2%, 底流通过泵输出到制备系统, 并加入水 泥搅拌制备为均质流态化膏体, 经过6 8 0m垂直充填 钻孔自流或泵送至6 8 0m水平, 管道经过井下现有的 联络道等巷道进入到采场。垂直 6 8 0m充填钻孔的 应用在国内外尚属首次, 钻孔采用双层套管设计( 见 图 6- b ) ) , 并选用双金属复合耐磨管道, 以降低膏体 料浆对深井钻孔的磨损。 图 6 膏体充填系统及充填钻孔双层套管设计 5 结 论 1 ) 深地高应力、 高井深、 高地温、 高矿化水及高 扰动特殊环境严重威胁着井下作业人员及装备的安 全。膏体充填技术具有采场不脱水、 接顶好及力学性 能好等特点, 在保障深部资源安全、 绿色、 高效开采方 面具有独特优势。 2 ) 特殊极端环境膏体充填技术相关研究为深地 膏体充填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高井深充填管 道输送技术和多场耦合作用下充填体力学性能及演 化机理的研究方面, 目前已取得较多成果, 而针对深 地高应力作用下的充填体变形破坏及其机理还缺乏 系统深入研究。 3 ) 深地特殊复杂环境对膏体充填技术的发展提 出了挑战, 为推动深地资源的安全、 绿色、 高效开采, 应注重在深井管输技术、 深部充填环境特殊材料、 温 度与化学耦合作用下充填体力学特征及井下移动式 充填技术和装备研发等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研究。 [ 参 考 文 献] [ 1 ] 蔡美峰, 薛鼎龙, 任奋华. 金属矿深部开采现状与发展战略[ J ] . 工程科学学报, 2 0 1 9 , 4 1 ( 4 ) 4 1 7- 4 2 6 . [ 2 ] 李夕兵, 周健, 王少锋, 等. 深部固体资源开采评述与探索[ J ] .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 0 1 7 , 2 7 ( 6 ) 12 3 6- 12 6 2 . [ 3 ] 吴爱祥, 杨莹, 程海勇, 等. 中国膏体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J ] . 工程科学学报, 2 0 1 8 , 4 0 ( 5 ) 5 1 7- 5 2 5 . [ 4 ] 吴爱祥, 王洪江. 金属矿膏体充填理论与技术[ M] . 北京 科学出 版社, 2 0 1 5 . [ 5 ] 吴爱祥, 李红, 程海勇, 等. 全尾砂膏体流变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 上) 概念、 特性与模型[ J ] . 工程科学学报, 2 0 2 0 , 4 2 ( 7 ) 8 0 3- 8 1 3 . [ 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 2 0 0 6 2 0 2 0 年) [ A / O L ] . ( 2 0 0 6 - 0 2 - 0 9 ) [ 2 0 2 0 - 0 7- 3 0 ] . h t t p ∥ w w w .m o s t .g o v .c n / m o s t i n f o / x i n x i f e n l e i / g j k j g h / 2 0 0 8 1 1 / t 2 0 0 8 1 1 2 9_ 6 5 7 7 4 . h t m . [ 7 ] 路甬祥. 前瞻世界发展大势 谋划中国科技战略 中国科学院发 布 创新2 0 5 0 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 战略研究系列报告[ J ] . 中国 科学院院刊, 2 0 0 9 ( 4 ) 5 - 9 . [ 8 ] 吴昊. 向地球深部进军[ N/ O L ] . 中国矿业报, 2 0 1 6-0 7-0 1 [ 2 0 1 8-1 1-0 8 ] . h t t p ∥ w w w . z g k y b . c o m/ d z d c / 2 0 1 6 0 7 0 3 1 _ 3 1 6 1 9 . h t m . [ 9 ] 郭超. 金属矿山深部开采的若干关键问题[ J ] . 中国新技术新产 品, 2 0 0 9 ( 6 ) 1 1 3 . [ 1 0 ] 闫保旭, 朱万成, 侯晨魏, 等. 金属矿山充填体与围岩体相互作 用研究综述[ J ] . 金属矿山, 2 0 2 0 ( 1 ) 7- 2 5 . [ 1 1 ] 江飞飞, 周辉, 刘畅, 等. 地下金属矿山岩爆研究进展及预测与 防治[ J ]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 0 1 9 , 3 8 ( 5 ) 9 5 6- 9 7 2 . [ 1 2 ] 程海勇, 吴顺川, 吴爱祥, 等. 基于膏体稳定系数的级配表征及 屈服应力预测[ J ] . 工程科学学报, 2 0 1 8 , 4 0 ( 1 0 ) 11 6 8- 11 7 6 . [ 1 3 ] B E L E M T , B E N Z A A Z O U AM. D e s i g n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o fu n d e r g r o u n dm i n ep a s t eb a c k f i l l t e c h n o l o g y [ J ] . G e o t e c h n i c a l a n dG e o l o g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0 8 , 2 6 ( 2 ) 1 4 7- 1 7 4 . [ 1 4 ] J E WE L L R J ,F O U R I E A B .P a s t ea n dt h i c k e n e dt a i l i n g s a g u i d e [ M ] . P e r t h A u s t r a l i a nC e n t r ef o r G e o m e c h a n i c s , 2 0 1 5 . [ 1 5 ] K E S I M A LA , Y I L M A ZE , E R C I K D IB , e t a l . E v a l u a t i o no f p a s t e b a c k f i l lm i x t u r e sc o n s i s t i n go fs u l p h i d e r i c h m i l lt a i l i n g sa n d v a r y i n g c e m e n t c o n t e n t s [ J ] . C e m e n t a n dC o n c r e t e R e s e a r c h , 2 0 0 4 , 3 4 ( 1 0 ) 18 1 7- 18 2 2 . [ 1 6 ] 刘同有. 充填采矿技术与应用[ M] .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2 0 0 1 . [ 1 7 ] 王洪江, 王勇, 吴爱祥, 等. 从饱和率和泌水率角度探讨膏体新 定义[ J ]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 0 1 1 , 3 3 ( 6 ) 8 5- 8 9 . 5 6 采 矿 工 程 黄 金 [ 1 8 ] 侯永强, 尹升华, 杨世兴, 等. 冲击载荷下胶结充填体的力学性 能及能耗特征[ J ]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2 0 , 4 8 ( 8 ) 5 0- 5 6 . [ 1 9 ] 李一帆, 张建明, 邓飞, 等. 深部采空区尾砂胶结充填体强度特 性试验研究[ J ] . 岩土力学, 2 0 0 5 , 2 6 ( 6 ) 8 6 5- 8 6 8 . [ 2 0 ] 王勇, 吴爱祥, 王洪江, 等. 初始温度条件下全尾胶结膏体损伤 本构模型[ J ] . 工程科学学报, 2 0 1 7 , 3 9 ( 1 ) 3 1- 3 8 . [ 2 1 ] 王新民, 古德生, 张钦礼. 深井矿山充填理论与管道输送技术[ M ] . 长沙 中南大学出版社, 2 0 1 0 . [ 2 2 ] 赵向民, 孙天顺, 吕文生. 侧限高应力条件下充填体压缩变形规 律分析[ J ] . 金属矿山, 2 0 1 5 ( 2 ) 3 2- 3 5 . [ 2 3 ] 李冀. 充填体侧限压缩变形及本构关系的研究[ J ] . 采矿技术, 2 0 1 7 , 1 7 ( 4 ) 2 4- 2 7 . [ 2 4 ] 于跟波, 吕文生, 王昆. 尾砂胶结充填体侧限高应力固结特性实 验研究[ J ] . 中国矿业, 2 0 1 7 , 2 6 ( 7 ) 1 0 1- 1 0 4 . [ 2 5 ] 王晓军, 相有兵, 贾群燕, 等. 高应力下顶板充填体破断机理与 试验研究[ J ] . 黄金, 2 0 1 1 , 3 2 ( 5 ) 2 7- 3 0 . [ 2 6 ] 江科, 崔旺, 胡剑宇, 等. 某铁矿充填管网延深参数优化研究[ J ] . 金属矿山, 2 0 1 9 ( 1 ) 2 9- 3 3 . [ 2 7 ] 张丰田, 郭慧高, 赵崇武, 等. 金川二矿区深部开采充填管路设 计优化[ J ] . 现代矿业, 2 0 1 9 ( 2 ) 8 4- 9 0 . [ 2 8 ] F A NJR , Z H O UDD , J I NS , e t a l . N u m e r i c a l s i m u l a t i o no f t u b e e r o s i o nb y p a r t i c l e i m p a c t i o n [ J ] . We a r , 1 9 9 1 , 1 4 2 ( 1 ) 1 7 1- 1 8 4 . [ 2 9 ] 闫洁, 李文春, 樊建人, 等. 绕流中颗粒与柱体碰撞和磨损的直 接数值模拟[ J ] . 浙江大学学报( 工学版) , 2 0 0 7 , 4 1 ( 4 ) 5 8 9- 5 9 3 . [ 3 0 ] 刘原勇, 陈云华, 朱翠雯. 充填输送管道冲蚀磨损分析[ J ] . 润滑与密封, 2 0 1 5 , 4 0 ( 7 ) 1 0 6- 1 0 9 . [ 3 1 ] 徐东升. 深井充填管道输送系统减压技术探讨[ J ] . 矿业快报, 2 0 0 7 ( 2 ) 2 5- 2 8 . [ 3 2 ] 王新民, 潘长甲, 徐东升. 变径满管流系统垂直管道最大安全高 度的确定[ C ]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金属矿采矿科学技术前沿 论坛论文集. 长沙 矿业研究与开发 编辑部, 2 0 0 6 7 8- 8 1 . [ 3 3 ] Y I L M A ZE , B E L E MT , B E N Z A A Z O U AM , e t a l .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o f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c u r i n gu n d e rs t r e s so nt h eh y d r o m e c h a n i c a l a n dg e o t e c h n i c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c e m e n t e dp a s t e b a c k f i l l [ C ] ∥ T a y l o r &F r a n c i sG r o u p , L o n d o n . P r o c e e d i n g so f t h e1 2 t h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o nt a i l i n g s a n dm i n e w a s t e , 2 0 0 9 . C d o r a d o , U S A T a y l o r &F r a n c i s G r o u p , L o n d o n , 2 0 0 9 1 3 9- 1 5 2 . [ 3 4 ] T H O M P S O N BD , B A WD E N W F , G R A B I N S K Y M W. I ns i t u m e a s u r e m e n t s o f c e m e n t e dp a s t eb a c k f i l l a t t h eC a y e l i M i n e [ J ] . C a n a d i a nG e o t e c h n i c a l J o u r n a l , 2 0 1 2 , 4 9 ( 7 ) 7 5 5- 7 7 2 . [ 3 5 ] 史俊伟, 陈绍杰, 张新国, 等. 矸石膏体充填体控制地表沉陷力 学性能试验研究[ J ] . 矿冶工程, 2 0 1 4 , 3 4 ( 5 ) 1 0- 1 3 , 1 8 . [ 3 6 ] B R E S S O NB , M E D U C I NF , Z A N N I H , e t a l . H y d r a t i o no f t r i c a l c i u m s i l i c a t e ( C 3 S ) a t h i g ht e m p e r a t u r ea n dh i g hp r e s s u r e [ J ] . J o u r n a l o f M a t e r i a l s S c i e n c e , 2 0 0 2 , 3 7 ( 2 4 ) 53 5 5 - 53 6 5 . [ 3 7 ] F A L LM , S A M BSS . E f f e c t o fh i g ht e m p e r a t u r eo ns t r e n g t ha n d m i c r o s t r u c t u r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c e m e n t e dp a s t e b a c k f i l l [ J ] . F i r eS a f e t y J o u r n a l , 2 0 0 8 , 4 4 ( 4 ) 6 4 2 - 6 5 1 . [ 3 8 ] A L D H A F E E R IZ , F A L LM, P O K H A R E LM, e t a l . T e m p e r a t u r e d e p e n d e n c e o f t h e r e a c t i v i t y o f c e m e n t e dp a s t e b a c k f i l l [ J ] . A p p l i e d G e o c h e m i s t r y , 2 0 1 6 , 7 2 1 0- 1 9 . [ 3 9 ] F A L LM , S A M BSS . I n f l u e n c eo f c u r i n gt e m p e r a t u r eo ns t r e n g t h , d e f o r m a t i o nb e h a v i o u r a n dp o r e s t r u c t u r e o f c e m e n t e dp a s t e b a c k f i l l a t e a r l y a g e s [ J ] . C o n s t r u c t i o n&B u i l d i n g M a t e r i a l s , 2 0 0 6 1 2 5 - 1 3 5 . [ 4 0 ] Y I L M A ZE , B E L E M T , B E N Z A A Z O U AM. E f f e c t so f c u r i n ga n d s t r e s s c o n d i t i o n s o nh y d r o m e c h a n i c a l , g e o t e c h n i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