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水影响下工作面开采突水危险性评价.pdf
第 4 2卷第 8期能 源 与 环 保 V o l 4 2 N o 8 2 0 2 0年8月 C h i n aE n e r g y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A u g . 2 0 2 0 收稿日期 2 0 2 0- 0 5- 1 8 ; 责任编辑 郭海霞 D O I 1 0 . 1 9 3 8 9 / j . c n k i . 1 0 0 3- 0 5 0 6 . 2 0 2 0 . 0 8 . 0 0 7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 2 0 1 6 Z X 0 5 0 4 5 0 0 1 0 0 4 ) ; 煤科院技术创新基金( 2 8 0 4 1 0 0 2 7 Z C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2 0 1 9 M 6 6 0 5 9 8 ) 作者简介 姜 鹏( 1 9 8 7 ) , 男, 山东青岛人, 硕士, 主要从事矿井水害防治相关研究工作。 引用格式 姜鹏. 岩溶水影响下工作面开采突水危险性评价[ J ] . 能源与环保, 2 0 2 0 , 4 2 ( 8 ) 2 7 3 2 . J i a n gP e n g . E v a l u a t i o no f w a t e r i n r u s hh a z a r di nw o r k i n g f a c e u n d e r i n f l u e n c e o f k a r s t w a t e r [ J ] . C h i n a E n e r g y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 2 0 2 0 , 4 2 ( 8 ) 2 7 3 2 . 岩溶水影响下工作面开采突水危险性评价 姜 鹏1 , 2 , 3 ( 1 .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全分院, 北京 1 0 0 0 1 3 ; 2 .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北京 1 0 0 0 8 3 ; 3 . 煤炭资源高效开采与洁净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 北京 1 0 0 0 1 3 ) 摘要 岩溶水突水发生过程表现为非线性动态特征, 且受到多控制因素影响。为了明确大饭铺煤矿 6 1 1 1 4 工作面开采受底板岩溶水的影响程度, 基于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的研究, 以岩溶含水层富水性、 底 板岩层完整性、 隔水层厚度、 阻水性能、 底板采动破坏深度、 安全水头、 突水系数等多个指标, 结合物探 综合探测成果, 对工作面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综合评价结果显示 矿区虽位于准格尔岩溶水径流区 内, 工作面带压开采危险性较低, 但工作面内部小构造较为发育, 物探探测工作面内部存在 4处可疑 岩溶富水区或导水通道, 在回采过程中需提前打钻验证异常区, 密切关注隐伏贯穿性导水构造。 关键词 岩溶水; 带压开采; 水化学特征; 富水性探测; 突水系数; 突水危险性 中图分类号 T D 7 4 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3- 0 5 0 6 ( 2 0 2 0 ) 0 8- 0 0 2 7- 0 6 E v a l u a t i o no f w a t e ri n r u s hh a z a r di nw o r k i n gf a c eu n d e ri n f l u e n c eo f k a r s t w a t e r J i a n gP e n g 1 , 2 , 3 ( 1 . M i n e S a f e t yT e c h n o l o g yB r a n c h , C h i n aC o a l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C o . , L t d . , B e i j i n g 1 0 0 0 1 3 , C h i n a ; 2 . S c h o o l o f R e s o u r c e a n dS a f e t yE n g i n e e r i n g , C h i n aU n i v e r s i t yo f M i n i n g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B e i j i n g )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 C h i n a ; 3 . S t a t e K e yL a b o r a t o r yo f C o a l M i n i n ga n dC l e a nU t i l i z a t i o n ( C h i n aC o a l R e s e a r c hI n s t i t u t e ) , B e i j i n g 1 0 0 0 1 3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T h eo c c u r r e n c eo f k a r s t w a t e r i n r u s hw a s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 n o n l i n e a r d y n a m i c s a n dw a s a f f e c t e db y m u l t i p l e c o n t r o l f a c t o r s . I n o r d e r t oc l a r i f yt h ee x t e n t t ow h i c hm i n i n ga t 6 1 1 1 4w o r k i n gf a c eo f D a f a n p uC o a l M i n ew a s a f f e c t e db yf l o o r k a r s t w a t e r , b a s e do nt h e s t u d yo f r e g i o n a l h y d r o g e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c o m b i n e dw i t hm u l t i p l e i n d i c a t o r s s u c ha s k a r s t a q u i f e r w a t e r r i c h n e s s , f l o o r r o c ki n t e g r i t y , w a t e r b a r r i e r t h i c k n e s s , w a t e r b l o c k i n gp e r f o r m a n c e , f l o o r m i n i n gf a i l u r ed e p t h , s a f ew a t e r h e a d , w a t e r i n r u s hc o e f f i c i e n t , e t c . , c o m b i n e dw i t h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g e o p h y s i c a l e x p l o r a t i o na s a r e s u l t , t h e r i s ko f w a t e r i n r u s hf r o mt h e w o r k i n g f a c e w a s e v a l u a t e d . 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t h a t a l t h o u g ht h em i n i n ga r e aw a s l o c a t e di nt h ek a r s t w a t e r r u n o f f a r e ao f J u n g a r , t h er i s ko f m i n i n g u n d e r p r e s s u r ea t t h ew o r k i n gf a c ew a sl o w , b u t t h es m a l l s t r u c t u r ei n s i d et h ew o r k i n gf a c ew a sr e l a t i v e l yd e v e l o p e d . T h e r ew e r ef o u r s u s p i c i o u s k a r s t w a t e r r i c ha r e a s o r f o r t h e w a t e r c h a n n e l , i t w a s n e c e s s a r y t o d r i l l i na d v a n c e t o v e r i f y t h e a b n o r m a l a r e a d u r i n g t h e m i n i n gp r o c e s s a n dp a i dc l o s e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h i d d e np e n e t r a t i n gw a t e r c h a n n e l s t r u c t u r e . K e y w o r d s k a r s t w a t e r ; m i n i n g u n d e r p r e s s u r e ;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w a t e r ; w a t e r r i c hd e t e c t i o n ; w a t e r i n r u s hc o e f f i c i e n t ; r i s ko f g r o u n d w a t e r i n r u s h 0 引言 奥灰岩溶水害长期以来是威胁华北区域石炭二 叠纪煤炭资源安全开采的主要隐患, 由于华北煤田 分布范围广, 不同区域奥陶纪灰岩岩层裂隙发育程 度及底板岩层组合特性差异较大, 各区域受奥灰水 威胁不一。基于华北区域奥灰系含水层与煤层开采 之间的复杂关系, 许多专家学者对区域奥灰底板隔 72 2 0 2 0年第 8期 能 源 与 环 保第 4 2卷 水层特征、 富水规律、 安全评价方法及防治技术等方 面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研究[ 1 1 3 ]。不同煤田区 域水文地质条件差异很大, 甚至同一矿井不同地段 的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都存在较大差异, 而现 有奥灰水研究理论及防治技术并不能全面考虑不同 采矿地质条件下各矿突水发生过程表现出的非线性 动态特征和多影响控制因素。因此, 受奥灰水威胁 的矿井, 需充分掌握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在参考国 内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选择适合矿井工作 面开采的奥灰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 制定相应的防 治技术, 防患于未然。内蒙古大饭铺煤矿位于准格 尔煤田, 处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 主要开采石炭二 叠系煤层, 煤系地层底部赋存有厚层状的奥灰或寒 灰岩溶含水层[ 1 4 ], 底板受灰岩水害威胁严重。基于 区域奥陶系地层地质特征及奥灰富水特征, 对煤矿 拟开采工作面进行突水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 并提 出合理的岩溶水害防治技术。 1 研究区概况 大饭铺煤矿拟开采的 6 1 1 1 4工作面, 主采石炭 系上统太原组 6号煤层, 工作面底板标高 + 8 4 7 8~ + 9 2 2 2m 。根据井田奥灰水长观孔观测资料, 奥灰 水位最高标高为 + 8 7 0 9m , 工作面部分区域属于带 压开采, 受到奥灰水的威胁。 2 研究区岩溶水文地质特征 大饭铺煤矿位于准格尔煤田, 准格尔煤田岩溶 水属于天桥泉域岩溶水系统组成的一部分, 位于天 桥泉域的西北部, 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区域 内岩溶发育形态为溶隙、 溶孔和小型孔洞为主, 岩心 表面溶隙、 溶孔清晰可见, 易形成岩溶水的储水空间 与运移通道[ 1 5 1 6 ]。研究区位于准格尔煤田中西部, 矿区处于区域岩溶水径流区内, 径流条件较好, 岩溶 相对较发育。取径流区岩溶水样水化学特征值绘制 水化学 P i p e r 三线图及 S c h o e l l e r 图[ 1 7 ]( 表1 、 图1 、 图 2 ) 。综合分析径流区的岩溶水化学特征 区域处于 岩溶径流区, 径流条件较好, 供给充足的 C O 2气体 与碳酸盐岩( 灰岩及白云岩) 不断发生溶滤作用( 反 应式①、 式②) , 岩溶水中 C l -、 C a2 +、 M g2 +、 H C O- 3离 子含量较多, 水化学特征以 H C O 3 C l N a C a ( C a M g ) 型水为主。 C a C O 3+ H2O+C O 幈幇 帲 帲 2 C a 2 + + 2 H C O - 3 ① 2 H 2O+2 C O2+C a M g ( C O3) 幈幇 帲 帲 2 C a 2 + +M g 2 + + 4 H C O - 3 ② 表 1 径流区岩溶水样水化学特征值 T a b 1 Wa t e rc h e mi s t r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v a l u eo f k a r s t w a t e ri nr u n o f f a r e am g / L 编号 阳离子 C a 2 + M g 2 + N a ++ K+ 阴离子 H C O- 3 C l - S O 2 - 4 矿化度水化学类型 1号 1 0 6 2 04 8 4 02 1 4 2 62 8 4 5 34 1 2 4 58 8 4 911 8 0 0 0C l H C O3 N a C a 2号 5 6 2 26 8 4 05 3 53 3 6 4 32 6 3 32 1 8 15 1 6 0 0H C O3 M g C a 3号 5 6 2 23 3 2 81 1 4 5 01 9 9 0 51 6 6 7 37 9 4 46 8 7 0 0C l H C O3 N a C a M g 4号 7 1 1 02 9 2 01 3 2 2 02 5 9 3 02 0 7 4 07 2 0 06 6 2 2 3C l H C O3 N a C a 5号 2 4 1 5 07 4 8 03 4 4 01 2 8 1 04 3 2 5 02 6 9 0 011 2 4 5 1C l S O4 C a M g 3 工作面带压区域异常区探测 为明确 6 1 1 1 4工作面底板富水性及工作面内存 在的构造特征, 采用矿井瞬变电磁法和无线电波透 视法 2种物探手段探测工作面区域的构造和富水区 分布情况[ 1 8 ], 为带压开采危险性评价提供技术支 撑。矿井瞬变电磁探测底板富水性成果如图 3所 示, 无线电波透视法探测工作面内构造成果如图 4 所示。将 2种物探方法成果与工作面进行投影叠 加, 获得 6 1 1 1 4工作面综合物探异常分布如图 5所 示。综合分析认为, 6 1 1 1 4工作面共存在 4处综合 异常区, 推断为含水体与可疑构造等的重叠区域, 这 些区域存在潜在的岩溶富水区和导水通道。 4 工作面带压开采突水危险性评价 对于岩溶水影响下煤层工作面带压开采, 主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水危险性分析评价 ①岩溶 含水层富水性; ②煤层底板岩层组合特征, 煤层底板 岩层组合决定了底板阻水隔性能, 是评价岩溶水突 水危险性的基础, 涉及因素为岩层完整性、 隔水层厚 度、 阻水性能等; ③底板采动破坏深度, 工作面采后 底板完整性遭到破坏, 隔水层实际厚度减小, 会直接 导致阻水性能减低; ④工作面整体带压程度、 安全水 头、 突水系数计算情况。 82 2 0 2 0年第 8期姜 鹏 岩溶水影响下工作面开采突水危险性评价 第 4 2卷 图 1 径流区岩溶水样水化学 P i p e r 三线图 F i g 1 P i p e rt h r e e l i n ed i a g r a mo f k a r s t w a t e rc h e mi s t r yi nr u n o f f a r e a 图 2 径流区岩溶水样水化学 S c h o e l l e r 图 F i g 2 S c h o e l l e rd i a g r a mo f k a r s t w a t e rs a mp l e s i nr u n o f f a r e a 图 3 瞬变电磁探测底板富水性典型切片 F i g 3 T r a n s i e n t e l e c t r o ma g n e t i cd e t e c t i o n b o t t o mp l a t ew a t e r r i c ht y p i c a l s l i c e 图 4 坑透法衰减系数成果 F i g 4 A t t e n u a t i o nc o e f f i c i e n t r e s u l t s o f p i t p e n e t r a t i o nme t h o d 4 1 井田岩溶水富水性 奥灰灰岩本身不含水, 只有灰岩中发育裂隙、 溶 隙、 溶孔、 溶洞等, 才具有含水性。因此, 灰岩含水层 具有较强的不均一性。根据矿区内水文孔资料得 知 奥灰水文观测孔最高水位标高 + 8 7 0 9m , 单位 涌水量 0 0 0 18 0~ 0 0 2 69 3L / ( s m ) 。 根据 煤矿防治水细则 附录一( 表2 ) , 大饭铺煤 矿奥陶系灰岩钻孔单位涌水量小于 0 1L / ( s m ) , 富( 含) 水性等级属于弱富水性, 即矿区整体富水性 较弱; 另外, 根据地质资料分析, 该矿区内奥陶系灰 岩富水性也不均匀。 图 5 综合物探异常分布 F i g 5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g e o p h y s i c a l a n o ma l yd i s t r i b u t i o n 4 2 煤层底板岩层组合特征及阻水性能分析 ( 1 )煤 层 底 板 岩 层 厚 度 及 岩 性 组 合 特 征。 6 1 1 1 4面主采 6号煤层, 统计工作面周边区域 S 6钻 孔、 一号奥灰水文孔及二号奥灰水文孔揭露6 号煤 92 2 0 2 0年第 8期 能 源 与 环 保第 4 2卷 表 2 岩层富( 含) 水性等级划分 T a b 2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r i c h ( i n c l u d i n g ) w a t e r r i c hr o c kf o r ma t i o n s 岩层富( 含) 水性等级钻孔单位涌水量 q / ( L ( s m ) - 1) 弱富水性< 0 1 中等富水性0 1~ 1 0 强富水性1 0~ 5 0 极强富水性> 5 0 层底板岩性组合特征( 表 3 表 5 ) 。 表 3 S 6钻孔 6号煤层底板岩层情况 T a b 3 F l o o rr o c kf o r ma t i o no f S 6d r i l l i n gN o . 6c o a l s e a m 岩石名称 层厚/ m 底板奥灰水 隔水层累厚/ m 炭质泥岩1 0 41 0 4 砂质泥岩2 1 93 2 3 煤0 5 73 8 0 砂质泥岩1 0 44 8 4 炭质泥岩0 8 45 6 8 泥岩3 1 08 7 8 煤0 9 19 6 9 泥岩1 7 51 1 4 4 岩石名称 层厚/ m 底板奥灰水 隔水层累厚/ m 粗砂岩5 9 81 7 4 2 砂质泥岩5 8 42 3 2 6 粗砂岩1 0 1 63 3 4 2 砂质泥岩6 8 94 0 3 1 灰质泥岩7 0 14 7 3 2 粗砂岩4 3 65 1 6 8 泥岩5 6 45 7 3 2 表 4 一号奥灰水文孔 6号煤层底板岩层情况 T a b 4 C o n d i t i o no f f l o o rr o c ko f N o . 1O r d o v i c i a n h y d r o l o g i c a l h o l eN o . 6c o a l s e a m 岩石名称 层厚/ m 底板奥灰水 隔水层累厚/ m 炭质泥岩1 1 81 1 8 砂质泥岩6 1 07 1 8 泥岩1 3 58 5 3 细粒砂岩4 8 51 3 3 8 中粒砂岩4 0 01 7 3 8 粗砂岩4 8 02 2 1 8 细粒砂岩2 2 02 4 3 8 岩石名称 层厚/ m 底板奥灰水 隔水层累厚/ m 砂质泥岩4 5 02 9 8 8 泥质灰岩1 9 03 1 7 8 粗砂岩1 3 03 3 0 8 铝质砂岩1 7 03 4 7 8 中粒砂岩2 4 03 7 1 8 灰质泥岩4 0 04 1 1 8 表 5 二号奥灰水文孔 6号煤层底板岩层情况 T a b 5 C o n d i t i o no f f l o o rr o c ko f N o . 2O r d o v i c i a n h y d r o l o g i c a l h o l eN o . 6c o a l s e a m 岩石名称 层厚/ m 底板奥灰水 隔水层累厚/ m 泥岩2 3 02 3 0 砂质泥岩0 9 03 2 0 中粒砂岩8 5 01 1 7 0 粗粒砂岩1 8 01 3 5 0 中粒砂岩3 2 01 6 7 0 砂质泥岩0 5 01 7 2 0 细粒砂岩0 8 01 8 0 0 中粒砂岩5 5 02 3 5 0 岩石名称 层厚/ m 底板奥灰水 隔水层累厚/ m 砂质泥岩1 6 02 5 1 0 中粒砂岩2 4 02 7 5 0 煤0 8 42 8 3 4 砂质泥岩1 4 72 9 8 1 泥质砂岩2 6 93 2 5 0 泥岩4 0 03 6 5 0 细粒砂岩4 5 04 1 0 0 灰质泥岩3 5 04 4 5 0 综合分析认为 煤层底板至奥灰顶界间岩性包 括泥岩、 煤、 砂质泥岩、 炭质泥岩、 中砂岩、 细砂岩及 粗砂岩等。相对奥灰含水层而言, 这些岩层可以作 为隔水层, 其中具有良好隔水性能的泥岩、 砂质泥岩 等软岩占了较大比例, 且主要位于石炭系下岩性段。 其中粗砂岩抗压强度 2 2 4 1~4 8 7 6M P a , 平均 3 3 5 0M P a , 为中硬坚硬岩层; 砂质泥岩抗压强度 8 6 0~ 3 8 6 5M P a , 平均 2 5 2 8M P a , 为软弱中硬 岩层; 中砂岩抗压强度 1 5 7 3~2 5 4 6M P a , 为软 弱中硬岩层; 细砂岩抗压强度 1 0 7 3~3 0 7 2 M P a , 为软弱中硬岩层; 粉砂岩抗压强度 9 7 6~ 2 3 9 8M P a , 为软弱中硬岩层; 铝质泥岩抗压强度 1 1 9 0~ 2 4 3 3M P a , 为软弱中硬岩层。这些岩层 中既有阻水性较好的泥岩和砂质泥岩, 又有抗压强 度较强的砂岩, 而泥岩、 砂质泥岩占了较大比例, 阻 水性能较好, 这种岩层组合在完整无破坏地段抗水 压力能力较强, 有利于 6号煤层的安全回采。 ( 2 ) 煤层底板完整性。煤层底板是否完整, 决 定了底板隔水性能的好坏。根据地质资料, 结合一 号奥灰水文孔及二号奥灰水文孔钻孔取心、 钻孔消 耗液情况, 工作面 6号煤层底板隔水层具备如下总 体发育特征 工作面 6号煤层距离奥陶系灰岩顶界 面 4 1 1 8~ 4 4 5 0m , 底板隔水层厚度较稳定, 隔水 层呈泥岩类、 砂岩类相互交叠组合特征, 岩性软弱 中硬坚硬交叠, 底板隔水层总体上强度较高、 完整 性较好。总体来说, 工作面 6号煤层底板隔水层大 部分整体相对完整。 ( 3 ) 研究区构造发育程度。根据地质资料, 目 前井田范围内揭露落差大于 1 0m的断层2条, 分别 为 F 1、 F2逆断层。F1逆断层走向近北东、 倾向南东, 长 7 3 0m 、 倾角 6 5 , 断距 1 4m ; F 2逆断层走向近北 东、 倾角 6 3 , 断距 2 0m 。工作面内部小构造较为发 育, 掘进中揭露 1 3条小断层, 落差均小于 5m 。 ( 4 ) 开采条件下底板采动破坏深度。当带压区 煤层开采后, 底板产生一定深度的采动导水破坏带, 底板采动破坏深度与奥灰水在导水通道存在的条件 下, 就会发生煤层底板突水事故。对 6 1 1 1 4工作面 6号煤层开采底板采动破坏深度的计算参照式( 1 ) 及式( 2 ) 。 ①仅考虑工作面斜长时, 底板采动导水破坏带 可按式( 1 ) 计算 h 1= 0 7 0 07+ 0 1 0 79 L ( 1 ) 式中, L 为壁式工作面斜长, 工作面斜长为 2 4 0m 。 经计算得, 工作面 6号煤层底板采动破坏深度 h 1= 2 6 6m 。 ②考虑采深、 倾角和工作面斜长时, 可按式( 2 ) 03 2 0 2 0年第 8期姜 鹏 岩溶水影响下工作面开采突水危险性评价 第 4 2卷 计算 h 1= 0 0 0 85 H+ 0 1 6 65 α+ 0 1 0 79 L - 4 3 5 79( 2 ) 式中, H为开采深度, 工作面 6号煤层最大开采深度 为 4 2 0m ; α为煤层倾角, 煤层倾角 0 ~ 5 , 取 5 ; L 为壁式工作面斜长, 工作面斜长为 2 4 0m 。 经计算得, 工作面 6号煤层底板采动破坏深度 h 1= 2 5 9m 。 综合计算分析, 在无构造破坏段的 6 1 1 1 4工作 面 6号煤层开采底板采动破坏深度为 2 6 6m , 煤层 距离奥陶系灰岩顶界面距离 4 1 1 8~ 4 4 5 0m , 工作 面开采底板采动破坏深度在无构造破坏段, 不会直 接连通岩溶含水层。 4 3 工作面突水危险性评价 6 1 1 1 4工作面采用完整隔水层突水系数法对底 板突水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 1 9 2 0 ], 其计算公式 T= P / M( 3 ) 式中, T为突水系数; P为底板隔水层承受的实际水 头值, 奥灰承压含水层水位标高取 + 8 7 0 9m , 6 1 1 1 4 工作面 6号煤层底板最低标高取 + 8 4 7 8m , 隔水层 厚度 4 1 1 8~ 5 7 3 2m , 计算最大水头值为 0 8 M P a ; M为底板隔水层厚度, 隔水层厚度 4 1 1 8~ 5 7 3 2m 。 根据公式计算得出, 6 1 1 1 4工作面煤层回采中 底板最大突水系数为 0 0 1 9M P a / m , 依据国内实际 突水资料统计规律, 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突水系数 一般不大于 0 0 6M P a / m , 正常块段不大于 0 1 M P a / m , 工作面开采突水危险性低。 综上分析, 大饭铺煤矿矿区岩溶水富水性不均 匀, 整体富水性较弱, 底板隔水层厚度 4 1 1 8~ 4 4 5 0m , 呈泥岩类、 砂岩类相互交叠组合特征, 泥 岩、 砂质泥岩占了较大比例, 阻水性能较好。工作面 开采底板采动破坏深度为 2 6 6m , 在无构造破坏段 不会直接连通岩溶含水层, 工作面突水系数 < 0 0 6 M P a / m ( 底板受构造破坏块段突水系数安全值) 。 综合分析认为, 6 1 1 1 4工作面带压开采危险性较低, 但是工作面内部小构造较为发育, 在回采过程中需 密切关注未探测到的隐伏贯穿性导水构造。 5 结论 ( 1 ) 矿区位于准格尔煤田中西部, 处于准格尔 煤田岩溶水子系统径流区内, 区内岩溶发育形态以 溶隙、 溶孔和小型孔洞为主, 相对较发育, 水化学特 征以 H C O 3 C l N a C a ( C a M g ) 型水为主, 径流条件 较好。 ( 2 ) 矿区岩溶水富水性不均匀, 整体富水性相 对较弱, 底板隔水层厚度较稳定, 完整性较好, 呈泥 岩类、 砂岩类相互交叠组合特征, 岩性软弱中硬 坚硬交叠, 有较好的岩溶水阻水性能。 ( 3 ) 以岩溶含水层富水性、 底板岩层完整性、 隔 水层厚度、 阻水性能、 底板采动破坏深度、 安全水头、 突水系数等多个指标, 结合物探综合探测成果, 对工 作面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认为 工作 面带压开采危险性较低, 但工作面内部小构造较为 发育, 且物探成果表明工作面共存在 4处可疑岩溶 富水区或导水通道, 在回采过程中需提前打钻验证 异常区, 密切关注隐伏贯穿性导水构造。 参考文献( R e f e r e n c e s ) [ 1 ] 缪协兴, 白海波. 华北奥陶系顶部碳酸岩层隔水特性及分布规 律[ J ] . 煤炭学报, 2 0 1 1 , 3 6 ( 2 ) 1 8 5 1 9 3 . M i a oX i e x i n g , B a i H a i b o . Wa t e r r e s i s t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d i s t r i b u t i o nr u l eo f c a r b o n a t es t r a t ai nt h et o po f O r d o v i c i a ni nN o r t h C h i n a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C o a l S o c i e t y , 2 0 1 1 , 3 6 ( 2 ) 1 8 5 1 9 3 . [ 2 ] 武亚遵, 潘春芳, 林云, 等. 鹤壁矿区奥陶系灰岩地下水水文地 球化学特征及反向模拟[ J ] .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 0 1 8 , 2 9 ( 4 ) 2 5 3 2 . WuY a z u n , P a nC h u n f a n g , L i nY u n , e t a l . H y d r o g e o c h e m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i t sr e v e r s es i m u l a t i o no fO r d o v i c i a nL i m e s t o n e g r o u n d w a t e r i nH e b i M i n i n gA r e a [ J ] . J o u r n a l o f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Wa t e r E n g i n e e r i n g , 2 0 1 8 , 2 9 ( 4 ) 2 5 3 2 . [ 3 ] 李凯. 兖州煤田中深部奥灰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J ] . 煤 炭科学技术, 2 0 1 6 , 4 4 ( 4 ) 1 4 6 1 4 9 . L i K a i . S t u d yo nh y d r o g e o l o g i cc o n d i t i o n s o f O r d o v i c i a nl i m e s t o n e a q u i f e r i nm e d i u md e e ps e c t i o no f Y a n z h o uC o a l F i e l d [ J ] . C o a l S c i e n c e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1 6 , 4 4 ( 4 ) 1 4 6 1 4 9 . [ 4 ] 武强, 杨柳, 朱斌, 等. “ 脆弱性指数法” 在赵各庄矿底板突水评 价中的应用[ J ] . 中国煤炭地质, 2 0 0 9 , 2 1 ( 6 ) 4 0 4 4 . WuQ i a n g , Y a n g L i u , Z h uB i n , e t a l .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v u l n e r a b i l i t y i n d e x m e t h o di nc o a l f l o o r w a t e r b u r s t i n ge v a l u a t i o ni nZ h a o g e z h u a n g C o a l M i n e [ J ] . C o a l G e o l o g y o f C h i 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