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矿山复垦景观提升——以胜利露天矿为例.pdf
现状高差堆叠地形, 设置各类生态式植草沟、 下凹式绿 地, 同时通过种植一定体量的各色多年生草花, 适当打 造可观赏、 可参与的大地景观, 从而实现地块整治后的 “出色出彩” , 且种植多年生草花其后期的养护也较为 方便 (详见图 3) 。 3.2景观美化型西江路 -东光路公园 公园以现状保留银杏为中心,以碎石园路为脉串 连疏林草坪。 景观设计上突出植物季相特色, 景观层次 错落有致; 以不同色彩的草灌木打造一片片花镜, 丰富 景观层次并控制成本 (详见图 4) 。 3.3功能复合型昆太交界门户公园 整个公园通过水系梳理以及地形营造,真实还原 了自然江南水乡的景观风貌。 公园坚持生态设计, 以绿 色为基地, 园路为脉, 串连起疏林草地、 花溪水岸、 观杉 绯度、 枫悦槭居等景点, 从而营造一个多层次的立体绿 化空间 (详见图 5) 。 4设计思考 4.1系统性的设计思维 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严谨系统的思维方式和设计 程序是非常重要的。在项目实践中我们应该善于对同 类型的项目进行分析,将同一类型的项目根据自身特 点归纳分为不同类型的模式,并根据不同模式提出针 对性的设计策略。 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设计效率, 更 能够严格把控项目的景观效果。 4.2“弹性” 的设计手法 面对情况复杂、 条件多变的城市闲置土地[2], 基于 “弹性” 景观设计理念的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模式为我们 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在时间维度上, 设计既要考虑到 改造后的及时绿化效果,又要节约成本应对远期的开 发建设; 在空间维度上, 积极推进存量绿地提质改造的 同时, 因地制宜进行绿化提升。(收稿 2020- 02- 26) [1]张丽娜.魏亮亮.常晓菲.城市闲置用地弹性景观设计初探以昆 山市银杏公园为例[J].中国园艺文艺摘,201611. [2]魏亮亮.基于景观视角的昆山城区闲置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初探[J]. 中国园艺文艺摘,201607155- 156. 范雨莲 (1998- ) , 女, 景观设计师, 主要从事风景园林 规划与设计工作。 内蒙古矿山复垦景观提升 以胜利露天矿为例 于季申, 魏威 (沈阳市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辽宁沈阳110004) 矿山复垦工程是近年来重要的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手段, 可以有效地还给大自然一片绿色。 现阶段矿坑的不断开采, 导致大 面积失 “绿” , 以胜利露天矿为例, 从矿区内的景观规划方面入手, 解决失 “绿” 、 还 “绿” 、 复垦美化的问题。 矿山; 复垦; 景观提升 2.2修复为主, 防治并重 坚持节约优先、 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在发挥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的同时,不断加强对退 化区的治理和对重点区域生态水平的提升。 2.3统筹兼顾, 以点带面 首先保证生态建设全覆盖、 无死角, 通过打造重点 区域生态景观,最终实现辐射带动全局生态环境的改 善。 2.4注重实效, 着眼长效 力争通过科学规划、 精细施工、 严格管理, 短期内 取得成效。但也要着眼长远, 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要保 持生态建设的定力, 分步实施, 久久为功。 3建设思路和目标 总体思路是以 “一矿一厂一带” 即 “露天矿、 发电 厂、 露天矿至发电厂输煤皮带” 为主体, 以 “生态、 环保、 绿色” 为指导, 建设具有 “工业、 文化、 旅游” 功能兼具 1项目背景 胜利露天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锡林 郭勒在蒙古语中意为 “辽阔草原上的河流” , 这里的草 原也是世界上享有盛誉的草地类型最多、保护最完整 的天然草原之一, 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 除 了拥有天然草地资源外, 还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尤 以煤炭资源最为丰富。 但由于矿区的矿产资源大量开采,也对当地的生 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失衡, 复垦工程迫在眉睫。 为了贯 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牢固树立和践行 “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 作以下景观提升设计。 2规划原则 2.1因地制宜, 体现特色 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不同建设区域状况,选择适 宜植物种类, 宜树则树、 宜草则草, 建设具有景观、 休 闲、 文化等功能, 体现能源企业特色。 图 3集善路西侧地 块实景图 图 4西江路 -东光 路公园实景图 图 5昆太交界门户公 园实景图 2020 年第 15 期现代园艺生态绿化 觼訊記訛 “草原特色风情” 的大型煤电开发、 环境治理与观光旅 游一体化的示范区, 把矿区打造成锡林浩特市北公园、 公司员工休闲游乐园、 矿山文化科技园、 草原特色风情 园、 农牧业观光园。 总体目标是全面打造 “生态、 绿色、 清洁” 的露天煤 矿、“生态、 文明、 示范” 的三超电厂和 “生态、 智能、 环 保” 的储运系统, 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为胜利能 源公司生态建设的实践行动,更加自觉担负起守护祖 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重大责任,力争 3 年有成效, 10 年内在锡盟地区领先, 20 年在内蒙古自治区不落后。 4总体构思 4.1建设 “生态、 绿色、 清洁” 的露天煤矿 4.1.1 建设 “环保清洁生产区” 。 露天矿要采取有效预防 和治理措施,避免或减轻煤炭开采活动造成的环境污 染。要加强对抑尘新技术、 新方法、 新成果的探索和应 用。 各类采剥设备要探索安装干雾抑尘器、 实现边挖掘 边抑尘, 运输道路要采用新技术、 新材料进行降尘。通 过采取种种措施实现粉尘动态达标,最终实现环保清 洁生产。 4.1.2 建设 “广场文化休闲区” 。按照布局合理、 集约用 地的要求, 做好拟建的露天矿生产指挥中心、 露天矿化 验室、 电铲维修场地扩建、 洗车间移设、 废旧物资库改 造等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工作。对东湖沿线进行植树 种草, 建设环湖路, 打造景观带, 适时移建设备维修中 心广场内的工程车车库, 对进出东湖的道路按照方便、 快捷的原则进行设计。打造西湖风景区, 建设环湖路、 观景道、 凉亭、 亲水平台、 休憩广场等设施, 种植各类树 木、 花卉、 灌丛, 西湖的东侧、 北侧堤坝按坡度放缓设 计。 通过景观提升和再造, 把工业广场建设成为矿区文 化休闲区、 锡林浩特市的北花园。 4.1.3 建设 “生态修复示范区” 。 继续加强南排土场生态 建设和维护工作, 保持绿化效果, 打造露天矿排土场生 态修复的典范,使其成为公司排土场生态治理对外展 示的亮丽名片。在南排土场西部坡面合适位置修建栈 道, 在南排土场西部顶盘建设观景台, 公司员工可以从 工业广场到排土场登高远望。内排土场东部区域目前 地势平坦, 水土条件好, 当前以植被恢复为主, 要打造 优于天然草原的草场。 4.1.4 建设 “生态经济示范区” 。 在北排土场引进光伏发 电项目, 发展循环经济, 并按照 “节约优先、 保护优先、 自然恢复为主” 的方针, 结合矿区水资源短缺的实际, 利用“东部草原区大型煤电基地生态修复与综合整治 技术及示范” 科技项目成果, 逐渐减少人工干预, 向自 然恢复转变, 最终形成近自然地貌, 将北排土场打造成 生态和经济相结合的示范区。 4.1.5 建设 “特色旅游体验区” 。 沿着现有的观礼台和生 态防护缓冲区,随着采场向西推移建设一条通往地面 生产系统的观景路, 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 向客人 展示现代化采煤、 剥离、 排土、 破碎、 筛分、 运输、 装车等 生产全过程,改变人们对煤炭生产污染环境的传统印 象。 要恢复提升沿途的生态, 让前来观摩的客人仿佛进 入到了一条绿色长廊。 4.1.6 加强对沿帮排土场的生态治理。 沿帮排土场部分 区域存在生态退化现象, 要因地制宜采用喷播、 微喷、 容器苗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加快治理,优先保证 此处的绿化用水, 尽快取得实效。 同时营造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氛围, 使绿色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4.2建设 “生态、 文明、 示范” 的三超电厂 胜利发电厂总的要求是建设 “具有草原风情、 民族 特色、森林旅游, 20 年不落后的生态、文明、示范电 厂” 。“草原风情” 体现在有草地、 有绿色, 新建机组厂区 外以恢复草原植被为工作重点,植被应优于自然生长 的原有草地。 “民族特色” 体现在建筑物要有蒙古民族 的特色,现有的蒙古包党建活动阵地在项目建成后保 留, 随着项目的推进, 在办公楼、 职工休息设施以及厂 区大门外观设计上更多地体现蒙古民族的元素。“森林 旅游” 体现在植树造林, 目前已经局部开展。漫步在厂 区应能够感受满眼绿色,要使电厂成为锡盟煤电基地 生态建设的典范。 4.3建设 “生态、 智能、 环保” 的储运系统 首先加强储运系统环保建设,完善各储煤筒仓和 各胶带转载点抑尘措施, 为生态文明建设创造条件。 从 破碎站到装车站的输煤皮带沿线的生态建设已经基本 完成,今后储运系统生态建设的重点是露天矿至电厂 输煤皮带沿线和拟建的仓储维修车间周边。在南排土 场阴坡及对面老排土场阳坡, 种植柠条、 沙棘等多年生 灌木, 把此段输煤皮带道路打造成绿色长廊。 在露天矿 区外输煤皮带沿线的两侧,因地制宜种植适应当地气 候特点的糖槭、 樟子松、 柽柳、 柠条、 紫丁香等树种, 打 造成高低错落、 上下挡风的 “绿色长城” , 兼具生态和环 保功能。 在装车站广场建设智能创新展示、 煤炭文化博 览、 公司发展历程、 员工风貌展示等设施, 沿人行道设 置雕塑、 碑刻等。与此同时实施亮化美化工程, 采用智 能化控制, 对破碎站、 筛分楼、 储煤仓、 装车站、 输煤皮 带安装照明、 灯带等设施, 形成独特的地面生产系统夜 间景观, 点亮锡林浩特市的北侧, 成为城市的一条亮丽 风景线。 5结语 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 存和发展, 而且关系华北、 东北、 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 全。 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立足全 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 也是内 (下转第 190 页) 生态绿化现代园艺2020 年第 15 期 觼訊訙訛 (上接第 138 页) 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要 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 设的关系, 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战略定位、 体现内蒙古 特色, 以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子。 (收稿 2020- 01- 03) (上接第 218 页) 乱, 急需人为干预促进其向优质林分 转变。 因而建议在原有林分上进行生态疏伐, 然后适当 补植一些针叶耐荫以及实生树种。 (收稿 2020- 03- 02) [1]LY/T1690- 2007 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S].中国,2017. [2]王磊,张劲峰,马建忠,等.低效林分类研究进展[J].西部林业科学, 2019 (2) 1- 7. [3]孙云霞.北京市延庆区低质低效林现状及改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 技,2019 (7) 129- 131. [4]黄茂勋.马尾松低效林补植常绿落叶阔叶树种形成异龄混交林生 长效果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9 (1) 90- 91115. [5]郭丽玲,潘萍,欧阳勋志.间伐补植对马尾松低效林生长季林分碳密 度的短期影响[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2019 (3) 48- 54. [6]付立华.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健康经营探析[J].绿色科技,2018,23 222- 224. 图 4民权运动纪 念碑圆盘桌 (来源于 网络) 图 5戴安娜王妃 纪念喷泉 (来源于网 络) 绝佳设计手段。目 前,大多数纪念性 场所因其严肃庄重 的风格特征,景观 往往以静态示人。 对于观赏者来说,场所信息的传达方式变得单向且被 动,其参与度也大大降低。倘若能改变信息的传达方 式, 使景观随着人的行为变化而变化, 引发人们强烈的 主动探索欲, 那么, 由此产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难忘。 例如, 林缨设计的民权运动纪念碑 (Civil Rights Memo- rial) , 是由一面墙和一张圆盘桌 2 部分组成, 水流缓缓 顺墙而下并在圆盘桌上形成一层薄薄的镜面水膜, 当 人们伸手触摸盘面上刻着的民权运动的发展史,水经 由手两侧如同泪水洒落,显露出未经抛光的粗糙大理 石面时人们便会铭记平等的来之不易 (如图 4) 。又如 戴安娜王妃纪念园中象征戴安娜王妃性格的闭环喷 泉, 则是通过营造变化丰富的水流吸引参观者戏水, 从 而加深对戴安娜王妃的怀念 (如图 5) 。 5借助光影的表现力 在艺术领域,光影是作为一种基本创作素材而存 在。 无论东方的山水写意还是西方的风景写实, 艺术家 都将光线作为人与大自然对话沟通的重要方式。 同样, 纪念性场所中常借助不同强度的光线来渲染纪念氛 围。 如埃及昭塞尔金字塔, 祭祀厅堂与门厅中间的连接 是一条几百米长的甬道,来此朝拜的人们通过这个狭 窄黑暗的甬道踏进祭祀厅堂的院子时,就会猛然看见 坐在灿烂阳光下的皇帝雕像,不由地产生一种从现世 走到了冥界的假象, 令人震撼, 说明古埃及人早已学会 利用光线的明暗对比来创造深层次的意境。 同时, 光影的出现也让材料更具表现力。 如中世纪 的欧洲,哥特式教堂建筑常借助光影来渲染庄严神秘 的氛围, 伴随着太阳的上升和下落, 光与影时刻发生着 不同的变化。 如室内多采用大型的印花彩色玻璃, 当柔 和的光穿透时,神的圣洁神秘与至高无上就自然而然 地表现出来。 在纪念性场所设计中运用光影的美学, 可 以创造更深刻的情景意境,光影的出现也让此刻的纪 念更加具有意义, 更加打动人心。 6结语 纪念性景观是历史和文化的承载,其设计手法也 是多变的,设计师应不断地将理论与实践加以磨合并 终身学习。 通过对纪念性景观典型实例分析和归类, 总 结出纪念性场所景观设计要点如下要将与周围环境 融合作为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在展示历史事件或场 景时,可以采用文学或电影艺术叙事表达手法作为辅 助;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空间营造不同的场所精神内 涵;选择合适的材料以隐喻人物性格或历史事件的特 性; 设计要考虑人的体验感受; 结合光影变化、 声音和 色彩处理, 准确表达纪念氛围。 在纪念性景观设计中, 设计师更应注重以人为本, 结合场地周边环境全方面地考虑景观布置,运用科学 和艺术的手段, 营造美好友善的纪念场所环境, 达到与 游人情感的连接, 安抚悼念者的思绪, 并吸引游人前来 游赏, 同时缓解周边绿地的承载压力。 (收稿 2020- 05- 18) [1]齐康.纪念的凝思[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2]任留柱,陈思.浅析纪念性公园设计中的人性化表现[J].中国包装工 业,20141860- 61. [3]丁奇.纪念性景观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3. [4]刘滨谊,姜珊.纪念性景观的视觉特征解析[J].中国园林,2012,03 22- 30. [5]彭小柯.环境景观的体验心理研究[J].城市周刊,20192265- 66. [6]吴育强,王泽文,范武波.纪念性公园中景观元素表达及设计[J].热 带农业科学,2019,390981- 87. [7]张红卫,向荣.漫谈当代纪念性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10,09 38- 42. [8]Rie Maki,Tomoko Niihata.Landscape design in Hiroshima Peace Memorial ParkTransition of the design by Kenzo Tange[J].Japan Archi- tectural Review,2020,32193- 204. [9]张偲偲.纪念性景观设计初探[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0280- 82. [10]陈子隽.红色文化纪念性景观空间研究以宁乡刘少奇故居纪 念园景观为例[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0283- 84. [11]郭泗亭,孙久兰.探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空间尺度[J].现代园艺, 20192294- 95. [12]张清海,张雨馨.基于视觉感受的纪念性景观空间序列研究 以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9,350855- 60. [13]冯作萍.符号互动理论在纪念性景观中的运用以南京 “美龄 宫项链” 为例[J].现代园艺,201819124- 125. 觼訐訑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