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 8-1999 城市测量规范.pdf
建标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 市 测 量 规 范 北京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城 市 测 量 规 范 主编单位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年月日 北京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城市测量规范的通知 建标号 根据建设部 关于发送年工程建设行业标准 建设部部 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第号要求由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主编的城市测量规范经审查批准为 强制性行业标准编号自年月日起施行原 部标准城市测量规范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勘察与岩土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综 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归口管理由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 解释 本标准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 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年月日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前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号文的要求 标准编制组在广泛 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 准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城市平面控制测 量城市高程控制测量城市地形测量城市航空摄影测 量城市地籍测量城市工程测量数字化成图城 市地图制图城市地图制印 本规范由建设部勘察与岩土工程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综 合勘察研究设计院归口管理授权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解释 本规范主编单位是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地址北京市 复兴门外羊坊店路号邮编 本规范参加单位是同济大学测量与国土信息工程系沈阳 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昆明市勘察测绘研 究院南昌市测绘勘察研究院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是 洪立波蒋达善顾孝烈孟庆遇金善火昆陈声勇张克 勤赖志礼欧阳清蔡振来林书尧张冬黎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目次 总则 城市平面控制测量 一般规定 技术设计选点造标与埋石 水平角观测 光电测距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 观测成果的记录整理检验和计算 城市高程控制测量 一般规定 技术设计选点与埋石 水准测量 地面沉降观测 三角高程测量 观测成果的记录整理检验和计算 城市地形测量 一般规定 图根控制测量 测图前的准备 测站点的增补 地形图测绘方法及要求 地形图测绘内容及取舍 地形图的修测 地形图的拼接和检查 城市航空摄影测量 一般规定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对航摄资料的要求 像控点的布设 像控点测量 野外调绘 晒印像片与电算加密 综合法测图 模拟测图仪测图 解析测图仪测图 机助立体坐标量测仪测图 正射影像图 城市地籍测量 一般规定 地籍权属调查资料的核实 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地籍要素测量 面积量算 资料整理检查验收与成果提交 变更地籍测量 城市工程测量 一般规定 定线拨地测量 城市工程测图 市政工程测量 地下管线现状测量 地下普通建构筑工程现状测量 数字化成图 一般规定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与图形处理 地形图绘制和验收 地籍测量数字化成图 地下管线测量数字化成图 城市地图制图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一般规定 质量要求 原图着墨映绘清绘与刻绘 地图编绘 计算机制图 城市地图制印 一般规定 复照拷贝 晒版 修版 打样胶印 晒图静电复印 附录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 附录各等平面控制点觇标 附录各等级平面控制点标志标石及其造埋的规格 附录光学经纬仪系列的分级及基本技术参数 附录方向观测法度盘位置表 附录测距边边长的高程归化计算 附录各等高程控制点标志标石及其造埋的规格 附录水准仪系列的分级及基本技术参数 附录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 附录布设地面标志的要求 附录控制像片整饰格式 附录调绘像片整饰格式 附录市政工程测量纵断面图图标格式 附录地下管线图图式 附录地下人防工程图图式 本规范用词说明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总则 为了统一城市测量的技术要求 及时 准确地为城市经济 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各种测绘资料 保证其成果 成图的质量 以 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划 城市地籍管理和城市各项建设工 程的勘测设计竣工以及城市管理的通用性测绘工作 本规范规定的测图方法与精度要求适用于 比例尺地形图 对于测绘仪器 工具应精心使用和爱护 做到定期检验校 正经常检修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状态 本规范以中误差作为衡量测绘精度的标准 二倍中误差作 为极限误差 城市和比例尺地形图的施测与编绘 其精度要求和作业方法均应按国家现行规范执行根据城市用图 的特点图幅宜采用城市地方坐标系统正方形或矩形分幅 在与国家控制网相联结的大城市宜编绘或 比例尺的国际分幅地形图 城市各项测量工作应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方法 但必 须满足本规范规定的精度要求 城市测量除应符合本规范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 性标准的规定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城市平面控制测量 一般规定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 分级布网的 原则 首级网应一次全面布设 加密网视城市建设的主次缓急 可 分期分批局部布设 建立城市平面控制网可采用全球定位系统定位 三角测量各种形式的边角组合测量和导线测量平面控制测量 方法的选择应因地制宜既满足当前需要又兼顾今后发展做 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长期适用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分网 三角网和边角组合 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网则依次为三四等和 一二三级当需布设一等网时应另行设计经主管部门审 批后实施各等级平面控制网根据城市或测区的规模均可作为 首级网首级网下用次级网加密时视条件许可可以越级布网 一个城市只应建立一个与国家坐标系统相联系的 相对独 立和统一的城市坐标系统并经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 可使用城市平面控制测量坐标系统的选择应以投影长度变形值 不大于为原则并根据城市地理位置和平均高程而 定可按下列次序选择城市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 当长度变形值不大于时应采用高斯正形投 影统一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统一带的主子午线经度由东 经起每隔至东经 当长度变形值大于时可依次采用 投影于抵偿高程面上的高斯正形投影带的平面直角 坐标系统 高斯正形投影任意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投影面可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采用黄海平均海水面或城市平均高程面 面积小于的城镇可不经投影采用假定平面直角 坐标系统在平面上直接进行计算 城市平面控制网未能与国家三角网联结 或联测国家点确 有困难时应在测区中央附近采用定位或测定天文方位角 作为城市控制网的定向依据 城市平面控制网观测成果的归化计算 应根据观测方法和 成果使用的需要采用我国西安坐标系或继续沿用北 京坐标系 采用大地坐标系的地球椭球基本参数应符合附录的 规定 在已测有国家三角点的测区内进行城市测量时 城市控制 网宜与国家网进行联结联结时应对拟利用的国家网点的精度进 行具体分析其精度能满足城市测量要求时应直接利用加密或 进行改算后加密当精度不能满足城市测量要求时也应充分利 用其点位的标石与标架并可选用一个国家网点的坐标与一条边 的方位角作为城市平面控制网的起算数据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四等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 四等以下网中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 不得大于 点位中误差可根据点位误差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 或点位在坐标轴方向的误差来计算相对点位中误差 可根据两点的相对点位误差椭圆的长半轴和短半轴或坐标 增量的误差和或边长误差和方向角误差及边长 来计算 即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各等级三角网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三角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平均边长测角中误差起始边边长 相对中误差 最弱边边长 相对中误差 二等 三等 首级 加密 四等 首级 加密 一级小三角 二级小三角 各等级三角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首级网应布设为近似等边三角形的网锁三角形内 角不宜小于当受地形限制时 个别角亦不应小于 当三角网估算精度偏低时宜适当加测对角线或增设 测距边以提高网的精度 加密网可采用插网锁或插点的方法一二级小 三角可布设成线形锁 不论采用插网或插点的方法 因 故未作联测的相邻点的距离三等不应小于 四等不应小于否则应改变设计方案 各等级交会插点点位应在高等三角形的中心附近同 一插点各方向距离之比不得超过对于单插点 三等点应有个内外交会方向测定其中至少有两个 交角为的外方向四等点应有个交会方 向图形欠佳时其中应有外方向对于双插点交会 方向数应两倍于上述规定其中包括两待定点间的对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向观测方向当采用边角组合交会时 多余观测数应 与上述各等插点规定相同 首级三角网的起始边长 应采用相应精度的光电测距仪测 定 边角组合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各等级边角组合网的设计应和三角网的规格取得一致 也 应重视图形结构各边边长宜近似相等各三角形的内角不应大 于且不宜小于个别角度也不应小于 各等级边角组合网中边长和边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 符合表的规定 表边角组合网边长和边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平均边长测距中误差 测距相对中误差 二等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各等级边角组合网的角度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应符合表 的规定 对于由测边组成的中点多边形 大地四边形或扇形 应根 据经各项改正后的边长观测值进行圆周角条件及组合角条件的检 核检核公式应按本规范第条的规定采用 导线和导线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三四等及一二三级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 符合表的规定一二三级钢尺量距导线的主要技 术要求应符合表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二三级导线的布设可根据高级控制点的密度道 路的曲折地物的疏密等具体条件选用两个级别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表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闭合环或附合 导线长度 平均边长测距中误差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 对闭合差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三级 表钢尺量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附合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往返丈量较 差相对误差 测角中误差导线全长相 对闭合差 一级 二级 三级 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 应大于附合导线规定长度的倍 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时 导线全长的绝 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光电测距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倍 但其 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当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 条时其测角精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导线网用作首级控制网时 应布设成多边形格网 作为加 密网时可布设成单线单结点或多结点导线网导线相邻边长 之比不宜超过 对不存在通视条件的网点或其它控制网的孤点采 用四等及以下各级加密导线网时可布设成无定向导线网但是 严禁布设成两起算点之间单线附合形式而应布设成具有两个或 两个以上闭合环或组成结点的导线网以保证导线网的精度与 可靠性在闭合环数或结点数较少时应适当提高导线测角的精 度 各级导线如采用钢尺丈量 当导线与三角点连接而需要布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设三角副点传算网时宜选设两条基线构成双三角形或大地四 边形 基线长度不宜短于副点至三角点距离的传算网内角不 得小于 当导线边长跨越河流或障碍物无法直接丈量时可采用解析 图形间接求距 一二三级导线边长用钢尺量距时三角副点传算网角 度观测的测回数应较相应级别导线增加测回三角形闭合 差 一级不得大于二级不得大于三级不得大于 传算网中基线丈量应比导线量距时增加一次往返丈量各次丈量 较差的相对误差 一级不得大于二级不得大于 三级不得大于 各级导线边长采用普通钢尺进行丈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 符合表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表普通钢尺量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级 别 作 业 尺 数 丈量方法 丈量 总次 数 读 数 次 数 估读 同尺各次 或同段各 尺的较差 温度 读至 定线 最大 偏差 尺段 高差 较差 拉力 一 级 双尺同向 独立往返 重锤或 弹簧秤 二 级 双尺同向 独立往返 弹簧秤 三 级 同向双次弹簧秤 平坦光滑路面采用铺地丈量法 起伏地采用悬空丈量法 设置轴杆架的高差 相邻架不宜大于尺段高差用普 通水准仪中丝单面尺往返或双面尺单程测定 拉力采用或重锤的重量 或者使弹簧秤指针 读数为或弹簧秤须经常与标准拉力相较以 保证拉力正确 导线作业用的钢尺 应在比尺场上按量线时使用的同样方 法进行长度检定检定钢尺丈量的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技术设计选点造标与埋石 技术设计前应收集城市各项有关资料和进行现场踏勘 在周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控制网的图上设计收集的资料应 包括 城市各种比例尺地形图以为宜 和交通图以及有关气象和地质等方面的资料 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开发方面的资料 城市内已有的控制测量资料 包括平面控制网图 水准路 线图点之记成果表技术总结等 图上设计的主要程序应符合下列规定 在适当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展绘出城市原有的控制点 国家 控制点以及起始边的位置 按照技术规定设计城市新网锁的控制点起始边的位 置并拟定对旧网或国家控制网的联测方案 在地形图上判断和检查各相邻点间的通视情况 不能确保 通视的方向应根据障碍物的高度和在视线上的位置计算及拟 定两端点觇标最经济合理的高度 对没有确实把握的点位或方向 应设计几个备用方案如为网则不需要每边都通视 估算控制网中各推算元素的精度如提出多种布网方案 应充分利用电算技术算出各方案中的技术经济指标然后比较 选择进行控制网最优化设计 按照三角高程控制网对高程起算点的密度要求 拟定各等 三角点的水准联测路线 根据对测区的情况调查和图上设计的结果 编写技术设计 书并拟定作业计划 将图上设计的点位到实地选定 选定各等级控制点的位置 应符合下列规定 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视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的高 度或距离二等不宜小于三四等及一二级小三角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以能保证成像清晰便于观测为原则一二三级导线不宜小 于采用光电测距时 选点要求应符合本规范第条的 规定 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的地方或坚固稳定的高建筑物顶面 上便于造标埋石和观测并能永久保存各级导线亦可布设 墙上标志 觇标高度合理作业安全便于低等点的加密边缘点位 应照顾日后扩展应用的便利 宜利用城市原有控制点和国家控制点的点位 各级导线也 应充分利用已埋设永久性标志的规划道路中线点 二三等控制点应建造觇标四等控制点可视需要而定 一二级小三角不建立觇标 觇标类型可采用寻常标双锥标复合标屋顶观测台和墩 标等应因地制宜选用钢材木材和钢筋混凝土建造各等平面 控制点觇标规格应符合附录的规定 各类觇标的照准标的可采用标心柱或微相位式照准圆筒 其直径大小按算得为控制网的边长 建造各种类型的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标形端正基础坚实标架稳固 照准标的中心 仪器台中心 基本与标石中心位于一条铅 垂线上其最大偏离值不应超过 觇标橹柱离开观测视线的距离二等点不应小于 三四等点不应小于 各等级控制点均应埋设永久性的标石平面控制点标志 标石及其造埋的规格应符合附录的规定坑底填以砂石捣固 夯实或浇灌混凝上底层二三四等点应埋设盘石和柱石两 层标石中心的偏离值应小于其它平面控制点 宜埋设柱石 三四等导线点和各级平面控制点的标石亦可兼做低等水 准点用此时标志应为圆包标石底层应浇灌混凝土标志中心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应具有明显耐久的中心点 各等级三角点 边角组合网点与点宜取村名 山名 地名单位名作为点名并应向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进行仔细调 查后确定同一测区有相同的点名应加以区别新旧点重合时宜 采用旧点名不宜随便更改各等级导线点可按区域或线路命名 编号 点位选定后宜逐点标定绘制选点图 造标 埋石工作结束后 各等级控制点均应绘制点之记 二三四等控制点应办理标志委托保管手续其它埋石点可视 需要而定觇标和标石应定期巡视检查和维修 水平角观测 水平角观测所用的经纬仪 应进行严格的检验 对于新购 置无检验资料的光学经纬仪应按现行国家三角测量和精 密导线测量规范中第四章的规定进行全面检验光学经纬仪系 列的分级及基本技术参数应符合附录的规定一测区开始作业 前应对光学经纬仪进行以下项目的检验 照准部旋转正确性的检验 光学测微器行差与隙动差的测定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的测定 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正确性的检验 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而产生的系统误差的检验 光学对中器的检验和校正 光学经纬仪检定周期宜为一年 检验资料应详细记录 计算 整理装订成册 水平角观测前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检查觇标是否稳固安全 确认其稳固后 方可进行观测 整置仪器 按选点图或概略方向值找到观测方向 辨认照 准目标附近的地形特征以便观测时能顺利找到目标并检查视 线超越或旁离障碍物的距离应符合本章第条第款的规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定方向观测要选择一个距离适中通视良好成像清晰的方向 作为零方向 为消除或减弱度盘分划长短周期误差 测微器分划误差及 行差的影响应使水平角观测各测回均匀地分配在度盘和测微器 的不同位置上应事先编制观测度盘表方向观测法度盘位置应 按附录采用对于电子经纬仪可不作度盘和测微器的位置分 配 水平角观测均应在通视良好 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晴天 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如果成像模糊或跳动剧烈时不应进 行观测 水平角观测一般在白天进行二等点上的全部测回应在两 个以上时间段上午下午夜间各为一个时间段完成 每个时间段观测的基本测回数不应多于全部基本测回数的 按全组合测角法观测时同一角度各测回不得连续观测二 等以下各等级控制点上的全部测回可以在一个时间段内测完 水平角观测可采用方向观测法当方向数不多于个时 可不归零二等三角点亦可按全组合测角法或三方向法观测方 向观测法一测回的操作程序如下 将仪器照准零方向标的按观测度盘对好度盘和测微器 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标的 进行水平度盘测微器读数重合对径分划线二次 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 精确照准方向标的 按本条第 款方法进行读数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进行 方向的观测最后闭合至零方向 纵转望远镜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周后精确照 准零方向按本条第款方法进行读数 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 按上半测回观测的相反次序依次 观测至零方向 以上操作为一测回 水平角观测过程中 仪器不应受日光直接照射 气泡中心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位置偏离整置中心不应超过一格气泡位置偏离接近一格时应 在测回间重新整置仪器使水准气泡居中有纵轴倾斜传感器校 正的电子经纬仪可不受此限 当方向总数超过个时 可分两组观测 每组至少应包括 两个共同方向 其中一个为共同零方向其两组共同方向角值之 差不应大于本等级测角中误差的二倍分组观测最后结果按 等权分组观测进行测站平差 在观测过程中 如遇某些方向目标暂不清晰时 可先放弃 待清晰时补测 一测回中放弃的方向数不应超过方向总数的 放弃方向补测时可只联测零方向如全部测回已测完某些方 向尚未观测过对这些方向的观测应按分组观测处理 在高等级控制点上设站观测低等级方向时 应联测两个高 等级方向且宜是与低等级方向构成图形的高等级方向高等级 方向间夹角的观测值和原观测角值当查不到原观测成果时则 用原平差值 之差不应超过式中的为相应 于新旧成果等级规定的测角中误差 各等级三角测量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应符合表的 规定 表三角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 等级 测角中 误差 三角形 最大闭 合差 平均 边长 方向观测 测回数 全组合测角 法方向权 二等 三等 四等 一级小三角 二级小三角 注为测回数为方向数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各等级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各等级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的规定 在三四等导线点上当只有两个方向时宜按左右角 观测当多于两个方向时仍按方向法观测在总测回数中应以 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各为总测回数的一半分别观测导线前进 方向的左角和右角观测右角时仍以左角起始方向为准变换度盘 位置左角和右角分别取中数得和后按 所计算的值 即测站圆周角闭合差三等不应超过四 等不应超过 为了减弱对中误差对测角量距的影响 各等级导线宜采用 三联脚架法 表导线测量水平角观测的技术要求 等级 测角中误差测回数方位角闭合差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级 三级 注为测站数 方向观测法各项限差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方向观测法的各项限差 经纬仪 型号 光学测微器两 次重合读数差 半测回 归零差 一测回内 较差 同一方向值 各测回较差 注当照准点方向的垂直角超过时该方向的为视准轴误差较差可按同 一观测时间段内的相邻测回进行比较其差值仍按上表规定按此方法比较应在 手簿中注明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水平角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应符合下列规定 凡超出本规范规定限差的结果 均应进行重测 重测应在 基本测回完成并对成果综合分析后再进行 较差或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 方向因测回较差超限重测时除明显孤值外原则上应重测观 测结果中最大和最小值的测回 零方向的较差或下半测回的归零差超限该测回应重 测 方向观测法一测回中 重测方向数超过所测方向总数的时 包括观测三个方向有一个方向重测该测回应重测 采用方向观测法时 每站基本测回重测的方向测回数 不 应超过全部方向测回总数的否则整站重测 方向观测法重测数的计算在基本测回观测结果中重测一 个方向算作一个方向测回因零方向超限而重测的整个测回算作 个方向测回每站全部方向测回总数按计算 为该站方向总数为测回数 基本测回成果和重测成果 应载入记簿 重测与基本测回 结果不取中数每一测回只取一个符合限差的结果 因三角形闭合差极条件基线条件方位角条件自由项 超限而重测时应进行认真分析择取有关测站整站重测 归心元素的测定方法和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归心元素测定宜用经纬仪置于三个仪器位置上按盘左 盘右投影 投影面的交角应接近或如因地形限制 也可 在交角约为的两个位置上连续投影两次两次间须稍变动仪 器位置投影的示误三角形最长边或示误四边形的长对角线 对 于标石仪器和回光中心的投影应小于对于圆筒标心柱 中心的投影应小于 投影应在专用投影纸上 如用透明纸需投影后贴在投影纸 上进行投影完毕应描绘本点的两个观测方向其中一个宜为 零方向 其观测值与描绘值之差 当偏心距小于时 不应超 过偏心距大于时 不应超过偏心距量至毫米 偏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心角量至 在不设测站观测的点上进行照准点投影时 描绘方向包括 测站点方向同时用仪器观测两个描绘方向间的夹角记于投影纸 上 二等观测 测站点和照准点归心元素应在水平角观测前 后各测定一次三四等观测归心元素宜测定一次 照准点投影距观测的时间 二等观测及以上觇标不应 超过一个月 二等观测以下觇标和三 四等观测不应超过两个 月对于高标或不稳固的觇标应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投影 次数当遇大风等特殊情况时应及时投影 二三等网的方向观测值应按下式进行高斯投影的方向 改化计算 四等网的方向观测值的方向改化可采用下列近似公式计算 式中测站点向照准点观测方向的方向改化 值 测站点向照准点观测方向的方向改化 值 两点的坐标值 参考椭球面在两点中点的平均曲率半 径 两点的横坐标平均值 光电测距 城市各等级平面控制网 工程平面控制网和图根控制网的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起始边和边长均可采用相应精度的光电测距仪测定 对光电测距仪 主要指红外光相位式电子测距仪 及其主 要附件新购置和经修理后的仪器应按下列项目作全面检验与校 正 光电照准系统共轴性或平行性的检验与校正 测尺频率的检验 照准误差发光管相位均匀性和幅相误差的检验 仪器内部符合精度的检验 仪器测程和反射棱镜性能的测试 周期误差的测定 加常数和乘常数的测定 仪器外部符合精度的检验 电源电压对测距影响的测试 气压表和温度表的检验与校正 光学对中器的检验与较正 使用中的测距仪应对本条中第款进行 检定 检定周期不宜超过一年 对本条第款检定周期宜为三 年 测距仪精度分级按测距中误差即 当时划分为两级 级 级 式中仪器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 仪器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 测距边长度 测距边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测距边的长度宜在各等级控制网平均边长的 范围内选择并顾及所用测距仪的最佳测程 测线宜高出地面和离开障碍物以上 测线应避免通过发热体如散热塔烟囱等的上空及附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近 安置测距仪的测站应避开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 离开高压 线宜大于 应避免测距时的视线背景部分有反光物体 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各等级平面控制网起始边或边长光电测距的主要技术要 求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各等级平面控制网测距边测距的技术要求 控制网 等级 测距仪 观测次数 往返 总测 回数 备注 二等 三等 四等 一级 二三级 为须用 的级测距仪 测回是指照准目标一次一般读 数次 可根据仪器出现的离散程度和 大气透明度作适当增减 往返测回数各 占总测回数一半 根据具体情况可采用不同时段 观测代替往返观测时段是指上下午 或不同的白天 各级测距仪观测结果的各项较差的限值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光电测距各项较差的限值 仪器等级 项目 一测回读数较差单程测回间较差往返或不同 时段的较差 级 级 注往返较差应将斜距化算到同一水平面上方可进行比较 为仪器标称精度 光电测距时 气象数据的测定应符合表的规定 并 应符合下列规定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表气象数据的测定要求 等级 最小读数 温度气压 测定的时间间隔气象数据的取用 二三四等网的 起始边和边长 一测站同时段 观测的始末 测边两端的 平均值 一级网的起始边 和边长 或 每边测定一次 观测一端的 数据 二级网的起始边 和边长 以及三级导 线边长 或一时段始末各 测定一次 取平均值作为 各边测量的气 象数据 气象仪表宜选用通风干湿温度表和空盒气压表 在测距时 使用的温度表及气压表宜和测距仪检定时一致 到达测站后应立刻打开装气压表的盒子置平气压表 避免受日光曝晒 温度表应悬挂在与测距视线同高 不受 日光辐射影响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待气压表和温度表与周 围温度一致后才能正式测记气象数据 测距观测时间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在大气稳定和成像清晰的气象条件下进行观测 晴天日 出后与日落前半小时内不宜观测中午可根据地区季节和气象 情况留有适当的间歇时间阴天有微风时可以全天观测 在雷雨前后大雾大风雨雪天气及大气透明度很差 的情况下不应作业 测距的作业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严格执行仪器说明书中规定的操作程序 测距前应先检查电池电压是否符合要求 在气温较低时作 业应有一定的预热时间使仪器各电子部件达到正常稳定的工 作状态时方可正式测距读数时信号指示器指针应在最佳回光 信号范围内 在晴天作业时仪器须打伞 严禁将照准头对向太阳 亦不 宜顺光逆光观测仪器的主要电子附件也不应曝晒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宜按仪器性能在规定的测程范围内使用规定的棱镜个数 作业中使用的棱镜宜与检验时使用的棱镜一致 严禁有另外的反光镜位于测线或测线延长线上 对讲机亦 应暂时停止通话 测距边的倾斜改正可用两端点的高差 用水准测量或用三 角高程测定也可用观测的垂直角进行倾斜改正 采用垂直角直接计算平距时垂直角测定精度可按下式 计算 式中单程观测时所需垂直角测角中误差 垂直角 测距边要求的相对中误差的分母 以式计算的垂直角测角精度为引数其观测方法 及测回数应符合表的规定 表垂直角的观测方法及测回数 方法 测 回 数 精度 以上 对向观测中丝法 单向观测中丝法 测距边的水平距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用测定两点间的高差计算 用观测垂直角计算 上两式中测距边两端点仪器与棱镜平均高程面上的水平 距离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经气象 加乘数与乘常数等改正后的斜距 测距仪与反光棱镜之间的高差 垂直角观测值 地球曲率与大气折光对垂直角的改正值不论 仰角或俯角恒为正值 当地的大气折光系数 地球平均曲率半径 测距边水平距离的高程归化和投影改化 测距边水平距离归算到参考椭球面上的边长按下 式计算 式中测距边高出大地水准面 黄海平均海水面 的平均 高程 测距边所在地区大地水准面对于参考椭球面的高度 测距边方向参考椭球面法截弧的曲率半径 由再归算到高斯平面的测距边边长按下式计算 式中测距边两端点近似横坐标的平均值 测距边两端点近似横坐标的增量 参考椭球面在测距边中点的平均曲率半径 测距边边长的高程归化计算包括归算到黄海平均海水面或 城市平均高程面上应符合附录的规定 全球定位系统测量 城市各等级平面控制网和相应等级的工程平面控制网 均 可利用定位技术采用静态或快速静态方式进行测量 网的技术设计除应符合本条规定外还宜符合本规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范第节的有关规定 网的分级应符合下列规定 城市或工程网按相邻点的平均距离和精度划分为 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各等级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和主要技术要求应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的规定 布网原则与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预期达到的精度测区的地理自 然条件与交通状况进行网的设计 网宜布设为全面网 当需增设骨架网加强控制网精 度时可分级布网 网的点与点之间不要求通视 但需考虑常规测量方 法加密时的应用每点应有一个以上通视方向 网应由一个或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 也可采用附 合路线形式各等级网中每个闭合环或附合路线 的边数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 术规程的规定 布设网时 应与附近的国家地面控制网点联测 联 测点数不得少于个并均匀分布于测区中当测区较 大或改建城市原有控制网时还应适当增加重合点数 以便取得可靠的坐标转换参数 为求得网点的高程 网中应有分布均匀 密度适当 的若干个高程联测点 联测应采用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 或与其精度相当的方法进行 联测的高程点平原地区不 宜少于个点 对丘陵或山地联测高程点应按高程拟合 曲面的要求进行布设 选点与埋石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 技术规程的规定 观测与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各等级网的观测应选用双频或单频接收机 接 收机标称精度二等应优于二等以下各等级应 优于同步观测接收机数二三等不应少于 台三等以下各等级不应少于台 施测前 按照测区的平均经度 纬度和作业日期编制 卫星可见性预报表根据该表进行同步观测环图形设计和时段设 计编制出作业计划进度表 各等级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的规定 城市网测量不观测气象元素只记录天气状况 天线定向标志线应指向正北对于定向标志不明显的天 线按统一规定的记号安置天线并指向正北天线安置需严格对 中每时段观测前后各量取天线高一次量至毫米两次量高较 差不应大于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若较差超限应查 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记录在观测手簿记事栏内 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同步观测同一组卫星 测量手簿应在现场逐行 逐栏认真记录各项数据 不得事 后补记或追记 接收机内存数据文件在卸到外存介质上时 不得进行任何 剔除或删改 不得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 数据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野外数据处理与检核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采用单基线处理模式解求当天时段所有同步基线对 于采用同一种数学模型的基线解 其同步时段中任一三 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 应 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的规定 无论采用单基线模式或多基线模式解算基线 都应在整 个网中取一组完全的独立基线构成独立环各独 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现行行业 准标网 w w w .z h u n b i a o .c o m 免费下载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标准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的规定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全球定位 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的规定 网平差处理应包括下列内容 在各项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 以所有独立基线组成 空间向量网 并在一地球椭球上进行三维无约 束平差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绝对值应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的规定 在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量基础上 在国家坐标系 或城市独立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 差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结果 的同名基线相应改正数的较差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全 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的规定 测量全部工作结束后 应编写技术总结报告 包括下 列内容 测区概况自然地理条件等 任务来源 测区已有测量资料情况 施测目的和基本精度 要求 施测单位施测起止时间技术依据接收设备类型以及 检验情况观测方法作业环境等 外业观测数据质量分析与野外检核计算情况 数据处理内容方法与软件情况 提交成果尚存问题和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测量任务完成后应提交下列成果资料 技术设计书 全部外业观测记录测量手簿 数据加工处理中生成的文件资料和全部坐标成果 网示意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