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机安装指导书.xls
带带式式输输送送机机安安装装作作业业指指导导书书 文件编号 ZC/ZY-018 编制 批准审核 发行日期 1 1 机机械械部部分分检检验验标标准准及及安安装装技技术术要要求求 1.所有设备应功能完整,技术先进,并能满足人身安全和劳动保护条件。 2.所有设备均应正确设计和制造,在正常工况下均能安全、持续运行,而不应有过度的应力、 振动、温升、磨损、腐蚀、老化等其它问题。 3.设备零部件应采用先进、可靠的加工制造技术,应有良好的表面几何形状及合适的公差 配合。所有外购配套件应选用优质、节能、先进的产品,并有生产许可证及产品检验合格证。 4.所使用的零件或组件应有良好的互换性 5.易于磨损、腐蚀、老化或需要调整、检查和更换的部件应提供备用品,并能比较方便地 拆卸、更换和修理。所有重型部件均应设有便于安装和维修的起吊或搬运设施(如吊耳、环 形螺栓等)。 6.所有的材料及零部件或元器件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且应是新型的和优质的,并能满 足当地环境的要求。 7.各转动部件应转动灵活,不得有卡阻现象。润滑部分密封良好,不得有油脂渗漏现象。 轴承温度不得大于80℃。 8.各外露的转动部件均应设置防护罩,且应便于拆卸;人员易于达到的运动部件应设置防护 栏,但不应妨碍维修工作。 9.露天工作或外露的电动机、制动器、电气元件、设备等均应设置防护,设置的防雨罩应便 于拆卸。所有外露的电器设备及元件在当地特定工作环境下均应考虑防水、防雨、防尘、防 高潮湿等措施。 10. 所使用的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必须选用优质钢材。 11.设备标志 设备铭牌应采用耐腐蚀的金属板制造。铭牌应安放在运行人员容易看到的地方。 铭牌上应该有耐磨损的下列内容,但不限于此 a.制造厂名称; b.设备型号; c.设备名称; d.出厂日期; e.出厂检验编码; f.主要技术参数。 12.安全防护装置 所有外露的旋转、移动部件均应设置防护罩、防护栅或防护栏杆。 13.驱动装置 驱动装置(包含电动滚筒)的布置应满足带式输送机布置图的要求;驱动装置的组成是整套驱 动设备,包括电动机、联轴器、驱动装置架、安全防护装置、地脚螺栓、动力及控制电缆等。 2 2 安安装装程程序序及及方方法法 2. 1 安装顺序 步 骤安 装 内 容 1头架、尾架、中间架 2定带式输送机中心线 3料斗、中间架支腿、拉紧装置 4改向滚筒组定中心紧固、传动滚筒组定中心紧固 5托辊支架 6测定和记录尺寸 7驱动装置 8检测安装精度 9托辊、托辊组 10测定尺寸 11胶带 12导料槽、清扫器、保护装置 13测定安装精度 14完成安装,试车 2. 2 安装方法及技术要求 2. 2. 1 输送机纵向中心线与基础实际轴线距离的允许偏差20 mm。 2. 2. 2 机架中心直线度在任意25 m 长度范围内,不得大于5 mm。 2. 2. 3 组装头架、中间架、尾架及其支腿等机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机架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3 mm。 2 在垂直于机架纵向中心线的平面内,机架横截面两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应大于两对角线长度 平均值3/ 1 000。 3 机架支腿对建筑物地面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2/ 1 000。 4 中间架的间距,其允许偏差为1. 5 mm ,高低差不应大于间距的2/ 1 000。 5 机架接头处的左右偏移和高低差均不应大于1 mm。 2. 2. 4 组装传动滚筒、改向滚筒和拉紧滚筒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滚筒横向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2 mm。 2 滚筒轴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2/ 1 000。 3 滚筒轴线的水平度偏差不应大于1/ 1 000。 2. 2. 5 组装托辊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托辊横向中心线与输送机纵向中心线应重合,其偏差不应大于3 mm。 b. 对于作用于调心或过渡的托辊辊子,其上表面母线应位于同一平面上,且相邻三组托辊 辊子表面母线的相对标高差不应大于2 mm。 2. 2. 6 拉紧滚筒在输送带连接后的位置,应按拉紧装置形式、输送带芯材料、带长和启、 制动要求来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垂直框架式或水平车式拉紧装置,往前松动行程应为全行程的20 ~40 ,其中,尼龙芯 带、帆布芯带或输送机长度大于200 m 的以及电动机直接启动和有制动要求者,松动行程应 取最小值。 b. 绞车和螺旋拉紧装置,往前松动行程不应小于100 mm。 2. 2. 7 组装拉紧装置及清扫器 a. 卸料车拉紧装置的轮子均应与轨道面接触,但允许有一个轮子与轨道面有间隙;卸料车间隙 不应大于0. 5 mm。拉紧装置其间隙不应大于2 mm。 b. 绞车式拉紧装置装配后,其拉紧钢丝绳与滑轮绳槽的中心线及卷筒轴线的垂直线的偏斜偏 差均应小于1/ 10 。 c. 弹簧清扫器和空段清扫器的刮板,在滚筒轴线方向与输送带的接触长度不应小于带宽的85 2. 2. 7 安装皮带。 a.机械连接法 金属卡扣固定在两个接头上,穿入销子,使两个头连接起来。 b. 安装环型带。 3.3. 安安装装精精度度测测量量 3.1 滚筒的安装精度 I.滚筒轴线与带式输送机中心线的垂直度不应大于2/ 1 000。 II.滚筒的水平度要求及测量方法 测定部位及方法 III.两传动滚筒轴线的平行度为0.4mm。 允许误差值D<Φ1000b≤1.0 D≥Φ1000b≤1.5 测量工具重锤直尺 调整方法可用顶丝调整水平度,可用垫片调整垂直度,必要时也可将滚筒所在的支架重新安装调整。 3.2 托辊组的安装精度和要求 a.托辊安装调整好后,应转动灵活; b.托辊轴线中心偏差当测量长度不足10m时在5mm以内,当测量长度在10m以上时,在9mm以内。 3.3 中间架安装精度要求 a.中间架对角尺寸差要求及测量方法。 A为两个托辊组安装距离,最少测2处,每增100m加1处。 允许误差值B x-y <1600<2 ≥1600<3 测量工具钢卷尺 b. 中间架水平差要求及测量方法。 允许误差值G h <1600<2 ≥1600<3 4 4 试试运运转转 4. 1 试运转期间应做的工作 1 输送带接头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空负荷试运转; D b Y X B A W H Y X W 2 拉紧装置调整应灵活,当输送机启动和运行时,滚筒均不应打滑; 3 当输送带运行时,其边缘与托辊侧辊子端缘的距离应大于30 mm; 4 检查各输送机各运转部位应无明显噪音; 5 各轴承无异常温升; 6 掌握各滚筒、托辊的转动及紧固情况; 7 提高清扫器的清扫效果; 8 掌握卸料车带料正、反向运行的情况及停车后应无滑移; 9 卸料车通过轨道接头时应无明显冲击; 10 输送带不得与卸料车行走轮轴摩擦; 11 输送带的松紧程度; 12 各电气设备按钮应灵敏可靠; 13 测定带速、空载功率、满载功率; 14 整机运行应平稳,应无不转动的辊子; 15 清扫器清扫效果应良好,刮板式清扫器的刮板与输送带接触应均匀,并不发生异常振动; 16 卸料装置不应产生颤抖和撒料现象。 4. 2 调整 4. 2. 1 调整输送带的跑偏 1 在头部输送带跑偏,调整头部传动滚筒,调整好后将轴承座处的定位块焊死,此时驱动装置 可以不再跟随移动。 2 在尾部输送带跑偏,调整好尾部改向滚筒或螺旋松紧装置,将轴承座处的定位块焊死垂直 拉紧装置 。 3 在中部输送带跑偏,调整上托辊对上分支 及下托辊对下分支 ,当调整一组托辊仍不足 以纠正时,可连续调整几组,但每组的偏斜角度不宜过大。 4 在局部地区局部时期的跑偏,用调心托辊可以自动调整解决。若上述办法仍不能消除跑偏, 则应检查输送带接头是否平直,必要时应重接或更换输送带指环型带;机架是否倾斜; 给料方向是否合适;导料槽两侧的橡胶板压力是否均匀。 以上调整,应在输送机空载和满载时反复进行,使输送带至托辊边缘0. 05B B 为带宽 左右 余量为准。 4. 2. 2 调整导料槽及各清扫器的橡胶位置,使其与输送带间不产生过大的摩擦。 5 使使用用工工具具 根据安装需要,安装过程中投入的各种生产测量设备如下表所示 设设备备名名称称规规格格型型号号数数量量备备注注 交流电焊机BX3-500-21台 气割设备氧气、乙炔1套 扳手17-302套 测 量 设 备 水平仪1件 千分表1件 重锤1件 钢卷尺5m2件 钢直尺2m2件 6 6 作作业业人人员员 输送设备安装主要工种一览表 序序号号 工工种种 上上岗岗要要求求 备备注注 1钳工 2电工 持证上岗 3焊工 持证上岗 4起重工 持证上岗 5油漆工 7.7. 职职业业健健康康、、安安全全和和环环境境管管理理 7.1 职业健康、安全主要控制措施,见表6.1. 表表6.16.1 作作业业危危险险源源辩辩识识及及控控制制措措施施 序序号号 作作业业活活动动 危危险险源源 主主要要控控制制措措施施 1吊装作业 起重设备有故 障、绑扎不牢 、违章指挥 吊装前对起重安装装置进行检查,严禁 使用不合格索具,并在现场设置安全警 戒区设专人监护,严禁非工作人员入内 。 2施工用电 触电 电器设备必须做好定期检查工作,确保 运行正常,各安全装置灵敏有效、安全 可靠,并加强安全教育。施工机械需设 置防护装置及接地或接零保护。每台机 械须一机一闸并设漏电保护开关。 3 施工用电、防 火 物体打击 1. 现场备足够的消防器材,非火警不得 动用。凡动用明火和电、气焊必须开具 动火证,并设专人看火。 2. 电气焊工作业前,应清楚作业范围内 易燃物品或采取有效隔离措施。电气焊 作业完毕应切断电源、气源,并检查确 认操作区域内无火灾隐患。 3. 氧气乙炔瓶严禁放在动火地点下方, 应使用防回火装置及有效遮盖。 4试车作业 触电 1. 工作接地及保护接地应符合要求。 2. 配电箱仪表箱上的应设明显的警示牌 。 5试车作业 物体打击 试车前应检查所有紧固件是否已紧固。 6.2 环境因素辩识及控制措施 序序号号 作作业业活活动动 环环境境因因素素 主主要要控控制制措措施施 1安装及试车 噪音产生 尽量避免夜间施工扰民 2焊割 火花、烟气产 生 消除易燃品,人员做好防护 3全过程 废弃物丢弃 及时清理,集中放在规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