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市场分析.doc
青海省XXXXXX多金属矿采选工程 市场分析 2 市 场 分 析 2.1 铅锌市场分析 2.1.1 铅锌市场供需状况 世界铅资源丰富,地域分布较为集中。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数据,2006年世界铅矿资源储量为68000万吨,储量基础14000万吨,占全球大部分锌矿资源分布在澳大利亚、中国、美国等地区。按2006年世界铅矿山产量318万吨计,现有铅储量和储量基础静态保证年限分别为21.4年和44.0年。全球主要国家铅锌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见表2-1和表2-2。 表2-1 全球主要国家铅储量和储量基础 单位千吨金属 国 家 储 量 储 量 基 础 2006年 2007年 2006年 2007年 数量 百分比 数量 百分比 数量 百分比 数量 百分比 美 国 8100 12.18 7700 9.81 20000 13.88 19000 11.17 澳大利亚 15000 22.56 24000 30.57 28000 19.43 59000 34.69 加 拿 大 2000 3.01 400 0.51 9000 6.25 5000 2.94 中 国 11000 16.54 11000 14.01 36000 24.98 36000 21.16 哈萨克斯坦 5000 7.52 5000 6.37 7000 4.86 7000 4.12 墨 西 哥 1500 2.26 1500 1.91 2000 1.39 2000 1.18 摩 洛 哥 500 0.75 500 0.64 1000 0.69 1000 0.59 秘 鲁 3500 5.26 3500 4.46 4000 2.78 4000 2.35 波 兰 NA _ NA _ 5400 3.75 5400 3.17 南 非 400 0.6 400 0.51 700 0.49 700 0.41 瑞 典 500 0.75 500 0.64 1000 0.69 1000 0.59 其他国家 19000 28.75 24000 30.57 30000 20.82 30000 17.64 全球合计 66500 100 78500 100 144100 100 170100 100 资料来源 美国地质调查局年度报告 minerai commodity summaries 2007、2008 表2-2 全球主要国家锌储量和储量基础 单位千吨金属 国 家 储 量 储 量 基 础 2006年 2007年 2006年 2007年 数量 百分比 数量 百分比 数量 百分比 数量 百分比 美 国 30000 13.64 14000 7.69 90000 19.57 90000 18.67 澳大利亚 33000 15 42000 23.08 80000 17.39 100000 20.75 加 拿 大 11000 5 5000 2.75 31000 6.74 30000 6.22 中 国 33000 15 33000 18.13 92000 20 92000 19.09 哈萨克斯坦 30000 13.64 14000 7.69 35000 7.61 35000 7.26 墨 西 哥 8000 3.64 7000 3.85 25000 5.43 25000 5.19 秘 鲁 16000 7.27 18000 9.89 20000 4.35 23000 4.77 其他国家 59000 26.82 49000 26.92 87000 18.91 87000 18.05 全球合计 220000 100 182000 100 460000 100 482000 100 目前世界上有40多个国家从事铅的开采工作,2006年铅矿山产量为317.9万吨,比2001年增长了4。世界矿山铅的生产大国有澳大利亚、中国、美国、秘鲁、墨西哥等,年产量均在10万吨,这些国家或地区铅矿生产的发展对世界铅矿业有着重要影响。 我国是世界上铅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2006年我国铅资源储量为110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6.4,居世界第二位;储量基础为3600万吨,占世界的25.7,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同国际上的铅资源相比,大型矿床少、中低品位资源占50%以上,已开发利用的查明资源储量占近55%,可供设计和规划利用的查明资源储量和储量比重较低,未利用的储量大多集中在建设条件和资源条件不好的矿区。而且,随着近年大规模开发,部分老矿山资源面临枯竭,后备储量难以满足202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 世界锌资源地理分布广泛,锌储量较多的国家有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哈萨克斯坦、秘鲁和墨西哥等,其中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哈萨克斯坦四国的储量占世界锌储量的57左右,占世界储量基础的64.66。按照2006年开采量量计算,现有锌储量和储量基础的静态保障年限分别为20.8和43.5年。 我国的锌资源丰富,储量和储量基础均居世界第一位,至2006年底,我国锌资源储量基础为9200万吨其中ABC级3300万吨。我国资源分布相当广泛但不均匀,锌资源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但60左右在西部地区。 我国锌资源的总体特征是富矿少,低品位矿多;大型矿少,中小型矿多;开采难度较大。尽管如此,我国2006年锌精矿产量达到214万吨,约占全球锌精矿产量的26.5,居世界第一位,在全球锌矿产资源的配制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主要矿业大国之一。矿业开发的总规模居世界第三位,矿业已成为支撑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有关资料预测,21世纪初期我国矿产品需求仍然十分强劲(见表2-3)。 表2-3 我国铅锌矿产品需求预测表 矿产名称 单 位 2010年 2015年 铅 金属 万吨 110 150 锌 金属 万吨 190 300 2.1.2 市场前景分析 我国目前是世界最重要的铅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也是最大的精炼铅出口国。2000年以来,中国铅产量和消费量在全球的比重逐年提高,全球增加的产量和消费量几乎全集中在中国。 我国铅的消费领域主要是蓄电池、玻璃、电缆和制造业,约占总量的85.6。2006年我国铅产量为259.9万吨,国内消费量为218万吨,出口41.9万吨,2007年精炼铅出口减至23.6万吨,同比减少56.1。 我国锌的消费领域是轻工、冶金、颜料和铜合金材料用锌,约占总量的84。2007年我国精炼锌产量稳步上升,当年1-11月份我国精炼锌产量为339.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8.9;锌精矿产量234.6万金属吨,同比增长16.9。而且,短期内增长的势头很难得到抑制,因为锌精矿供应比较充裕,中国锌市场供求预测见表2-4。 表2-4 中国锌市场供求平衡表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锌产量 3743 3900 3950 4000 4100 4200 精锌进口 149 200 100 100 100 200 精锌出口 276 80 30 100 150 50 表观消费 3616 4020 4020 4000 4030 4050 消费 3610 3700 3700 3803 3988 4317 市场供求平衡 189 320 320 197 42 267 国内0#锌价(元/吨) 27402 15474 9800 13000 21000 29300 资料来源 世界有色金属2009年第2期 2.1.3 价格现状与预测 根据LME对铅锌价格预测短期波幅1360-1460美元/吨,中期波幅800-1650美元/吨,长期波幅800-1650美元/吨。 中国的铅锌价格和国际市场铅锌价格在考虑汇率、海运费、关税及手续费后,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对应关系。对于投资项目评价应采用的价格,在理论上应是一个预测的长期平均价格,这一预测价格与目前的时价可能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时价处于铅锌价格变化周期的谷值或峰值时,这种差距将更明显,对于铅锌的价格预测也同样具有不确定的因素和风险。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用略高于2009年的平均价,按15000~20000元/t进行投资项目评价。 2.2 铜市场分析 2.2.1 国内外铜市场供需状况分析 2.2.1.1 市场消费情况 1990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率与全球精铜消费增长率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性,相关度高达80以上。特别是在全球GDP增长率超过4和低于3以后,全球精铜消费增长率和全球GDP增长率的关系十分接近Y=0.0259X-0.0601的线性方程,据此方程我们根据IMF对2009年全球GDP增长率的评估数据不难推出2009年全球精铜消费增长率为-0.312。根据所采集19个数据计算后的结果与实际值的平均误差0.018878来测算,同时考虑到中国政府在基础建设方面加大投入的政策可能对中国精铜消费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全球精铜消费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相对较小,2009年全球精铜消费增长率可能为-0.003120.018878=0.0157581.58。以2008年CRU对精铜消费量预估的数值1825.4万吨为标准计,2009年全球精铜消费量可能为1825.4(1+1.58≈1854万吨。 从精铜消费的行业分布来看,中国和西方国家略有差异。中国电力线缆、导体消费占到全部铜消费的53,机械占到14;而美国建筑、汽车则占据了精铜消费的大部分份额。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铜需求迅速增长。由于国内外铜市场的融通和国内铜需求不断增长的影响,近几年铜产品进口迅猛增加,虽有少量出口,但进口量远大于出口量,已成为世界上大的铜原料进口国之一。 2.2.1.2 市场供给情况 2008年全球铜供应增长依旧缓慢,主要原因是非洲、南美等新建铜矿产能推迟投产和产铜大国智利、赞比亚的电力短缺等因素造成的损失。利润大幅缩减,全球铜矿2009年可能面临大规模减产。由于原定2008年投产的铜矿推迟到2009年投产,所以预计2009年的铜精矿产能增量达120万吨以上。但由于南美Escondida等大型铜矿计划在2009年降低产量,所以实际增量约92万吨铜金属量包括湿法,增速5.91,以非洲和南美地区为主。 表2-5 2009年部分新增铜矿产包括湿法预测 国 家 铜 矿 新增铜矿产量(万吨) 澳大利亚 Prominent Hill 10 赞 比 亚 Lumwana 20 智 利 Escondida L.G.Sulphides 6 智 利 Gaby Sur 9 智 利 Regalito 7 智 利 spence 5 美 国 safford district 5 西 班 牙 Las Cruces 7 刚 果 Tenke fungurume 4 刚 果 Kinsevere-Nambulwa 3 刚 果 Kov 3 合 计 79 目前中国西部地区10个省、市、自治区铜产品产量占全国比重为铜精矿含铜量为30,矿产粗铜为23,电解铜为17,其中废杂铜为8,铜加工材为2。铜矿山和铜冶炼厂产量在全国都占重要位置,特别是江西、云南和甘肃三省地位举足轻重,是中国两个重要的铜原料基地。 2.2.2 市场前景分析 主要行业景气程度下降,全球精铜消费依然堪忧。受2009年全球宏观经济将继续惯性下滑的影响,预计支撑精铜消费的主要行业将延续2008年的颓势,房地产、汽车、制造业的景气状况低迷的态势仍难以根本扭转,精铜消费前景堪忧。 a. 铜在中国是重要的物资。虽然,我国铜消费量居世界第二,低于美国,但人均消费量却很低,目前世界工业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费量为10~20kg,世界平均为2.5kg,而我国只有1.3kg。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铜的需求仍然有持续增长的势头,因此,国内需求的拉动是全年国内铜价走势始终强于国际铜价的重要原因。 b. 我国的铜冶炼原料约2/3来自铜精矿,其余则主要是来自废铜。我国铜精矿的产量虽逐年有所增长,但是铜产品的逐年快速增长及国内矿山与冶炼能力的不一致又使得国内铜精矿供应严重短缺。 c. 2006年的需求量达到了305104t,预计2010年的需求量将达到356104t,与2006年比较年均递增率为3.3。 结合中国当前生产状况和今后10年可能的发展规模,预计2010年中国铜精矿(含量)产量保持50~70104t左右,粗铜产量将分别达到100104t和150104t,精铜产量160104t和200104t。仍需要大量进口铜原料。 2.2.3 铜价预测 2008年全球铜价呈现先扬后抑的走势。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几乎是在短短的三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牛熊的逆转。消费前景的突然恶化是导致铜价转入熊市的最根本因素,而美元的持续反弹更加快了铜价转入熊市的进程。2008年下半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升级成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美国一些主要的金融机构相继出现破产和重组,这极大的打击了市场信心,由此导致美国信用市场急遽收缩,并迅速波及实体经济领域,而一系列经济指标的快速恶化导致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进入衰退。虽然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救市措施,但一场百年不遇的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已经形成。在宏观经济突然陷入衰退的背景下,全球铜消费也几乎瞬间陷入停滞,由此导致全球铜价崩溃性下跌。虽然全球部分铜矿已经处于生产亏损的状态,成本因素开始对铜价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但是宏观经济的惯性下滑趋势依然没有明显的改变,而原油、电力等价格的持续下跌也正在使得铜矿生产成本逐步下降。在全球需求没有有效回升前,2009年铜价有望延续探底的走势。 根据前几年铜需求量的增加,以伦敦金属交易所为代表的国际铜价也在不断攀升。2001年平均价格为1386美元/t,2002年平均价格为1555美元/t,2003年平均价格为1800美元/t,2004年平均价格为3000美元/t,2005年平均价格为3268美元/t,2006年4、5月铜价格出现暴涨,铜现货和期货价格一度创下8800美元/t和8600美元/t的历史最高价位,2006年平均价格猛升到6610美元/t。进入2008年,国际铜价格不断震荡回落回落,国内铜市场价格也同步回落,2008年9月底铜现货价格为每吨5700美元,综合来看与2005年底相比基本持平。近10年铜的价格走势见图2-1。 图2-1 近10年来铜价格走势图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度放缓,以及2007年铜供求基本平衡,2008~2010年铜供应略大于需求的现状。预计未来几年铜价格虽有所下降,如铜库存持续增加,短期内期铜价格经调整后仍有下跌空间。根据LME对铜价格预测短期波幅4250-4500美元/吨,中期波幅3500-4800美元/吨,长期波幅2000-5200美元/吨。从长期趋势看,受美国及中国经济共同影响,预计将来铜价在4000~6000美元之间震荡,用于评价本项目的电铜价格按35000~45000元/t选取是稳妥的。 2.3 白银 中国是世界主要的白银产地之一,也是重要是出口国。中国白银市场已成为国际白银市场的一大新生力量。2002年,电子电气工业消费白银约600t,感光材料290t,化学试剂和化工材料380t,银制品及首饰300t,加上其它方面,总消费量为1700t。2000年我国白银出口191t;2002年出口2214t,占白银世界贸易量的10;2003年白银出口将达2200t;2004年出口额将为3050t。2003年国内生产白银约为5000t。 目前,国内白银成交价在2381~2536元/kg,国际价12美元/盎司。预计在今后几年内,白银价格在12~15美元/盎司附近波动。 2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