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和任务.ppt
1,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和任务一、我国安全生产现状二、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安全发展”的必然趋势三、指导和支撑安全生产工作的理论、政策措施等体系四、现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2,一、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安全发展”的指导原则,纳入了科学发展观,六中全会把安全生产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管理的范畴。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国安全生产呈现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但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生产工作任重道远。,3,图12001-2006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趋势图,一2003年以来事故总量开始下降,反映经济社会安全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逐年趋好,4,,表12002-2006年4项相对指标,5,图22001-2006年全国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图,(二)煤矿安全状况得到改善,事故逐年下降,2006年下降幅度较大,6,图32001-2006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趋势图,(三)道路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得到加强,取得了明显成效,7,,,,,8,图42006年各行业领域事故死亡人数比例图,9,,(四)2006年以来重特大事故明显减少,下降78,下降49,下降7.4,(人),10,,图62001-2006年全国10人以上事故趋势图,11,(五)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艰巨繁重现象事故总数仍然偏大;相对指标比较落后;一些行业事故多发;一些地方安全生产状况不稳定。原因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一些地方安全监管力度层层衰减,影响安全生产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尚未解决。,12,现阶段我国的安全生产的突出特征,表现为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与依然严峻的现状并存。要看到成绩,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信心。更要看到差距和问题,认清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加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13,二、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安全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安全生产是工业化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目前全世界就业总人数为27亿人,每年因职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约21万人(不包括交通事故),总经济损失约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4。,14,,图7国际劳工组织对不同国家地区每10万人死亡率估数EME已建立市场经济国家FSE以前的社会主义经济国家IND印度CHN中国OAI其它亚洲国家和岛屿国家SSA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LAC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MEC中东伊斯兰国家,15,,,表3主要国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事故死亡率单位亿元人民币,16,表4美国联邦劳工部统计,1994~2001年各行业10万人死亡率情况,17,(二)先进工业化国家普遍经历了从事故多发到逐步稳定、下降的发展周期1、工业化初级阶段,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生产安全事故多发;2、工业化中级阶段,生产安全事故达到高峰并逐步得到控制;3、工业化高级阶段,生产安全事故快速下降;4、后工业化时代,事故稳中有降,死亡人数很少。,18,,图8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关系,19,,,图91917-2002年日本职业死亡人数与人均GDP的发展变化趋势来源日本厚生劳动省,,($),,,,,,,20,,,日本,英国,美国,10,21,,,,图11巴西职业十万人死亡率发展趋势变化,22,,,表5英国、美国、日本安全生产事故“易发期”,23,,,(三)建国以来我国安全生产呈现出的一些规律特点,,12,24,,,3,25,,,,事故总量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而上升,26,,15,反映事故死亡人数与经济活动关系的一些相对性指标持续下降,27,,16,28,,,,,17,29,,18,13,6,特别重大发生频率2006年呈现较大幅度下降,30,(四)我国安全生产规划和奋斗目标第一阶段2007年即本届政府任期内,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第二阶段到2010年即“十一五”规划完成之际,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第三阶段到2020年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实现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根本性好转,31,煤矿安全工作两个阶段性目标从2005年8月算起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煤矿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十一五”期间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降低35%,工矿商贸企业十万从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降低25%,这两大目标和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已纳入国家统计指标体系。,32,三、指导支撑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五个体系1、安全生产理论体系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3、安全生产政策措施体系4、安全生产目标和控制考核指标体系5、中央与地方结合、综合监管和行业监管互动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33,,表62006年底全国工矿商贸道路交通建筑企业数,34,一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指导原则、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1、“安全发展”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要把安全发展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综合运用法律、经济、科技和行政手段,解决深层次问题。,35,3、“两个主体”和“两个负责制”。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落实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制,纳入政绩、业绩考核。4、依法治安、重典治乱,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制秩序。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惩处违法违纪行为,严肃追究事故责任。,36,5、用科技教育引领支撑安全生产。坚持“科技兴安”,开展安全科技攻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强培训,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6、依靠人民群众,形成广泛的参与和监督机制。加强安全文化和舆论阵地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生产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37,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逐步完善主体法--安全生产法。专门法律--劳动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职业病防治法、海上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消防法、铁路法、民航法、电力法、建筑法等十余部。,38,刑法修正案(六)、高法高检关于办理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安全生产行政法规近百部,部门规章几百余部中纪委、监察部清纠煤矿违规入股,就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的党纪政纪处分做出了规定各地出台了一批地方性法规规章,21个省(区、市)颁布实施了安全生产条例,39,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6月1日实施。其显著的立法特点一是确立了事故查处要坚持“政府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二是强调必须坚持事故“四不放过”,查清原因、追究责任、落实整改,深受教育。三是加大责任追究和处分处罚。四是与相关立法和相关执法部门和谐统一。,40,三以12项治本之策为内容的安全生产政策措施体系国务院116次常务会确定了安全生产12项治本之策1、制定安全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考核体系2、加强行业管理,修订安全标准和规程3、增加安全投入,扶持重点煤矿治理隐患4、推动安全科技进步,落实项目、资金5、研究出台经济政策,建立、完善经济调控手段,41,6、加强教育培训,规范煤矿招工和劳动管理7、加快安全立法,严格执法8、建立安全生产激励约束机制9、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强基础管理10、严肃查处责任事故,防范惩治失职渎职以及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11、倡导安全文化,加强社会监督12、完善监管体制,加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42,(四)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国务院制定了2007,2010,2020年三个中长期目标,“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安全生产两个约束性指标,人大提出、国务院确定了煤矿安全生产两个阶段性目标,国务院安委会确定了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共4类27项。总量控制指标事故死亡总人数绝对指标工矿商贸、道路交通、火灾、水上交通、铁路、农机、渔业等7项事故死亡人数,43,相对指标亿元GDP死亡率、工矿商贸十万人死亡率、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十万人火灾死亡率、水上交通百万吨死亡率、铁路百万公里死亡率、特种设备万台死亡率重特大事故起数控制指标一次死亡3-9人事故起数,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起数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到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层层分解、落实责任,遏制事故、减少伤亡。每季公布、接受监督,44,(五)综合监管与行业监管互动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国家层面上,在国务院领导下,安委会协调,综合监管与部门监管相结合。地方层面上,省(区市)、市(地)、县人民政府建立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全国共有监管人员约5.5万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督,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体系。,45,四、当前安全生产的重点工作落实年在抓落实上继续狠下功夫,把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方针原则,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攻坚年深化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深入开展各个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下决心攻克影响安全状况稳定好转的难点问题。,46,稳定好转的基本标志“稳定”,就是要使全国、全年的工作保持一个平稳的走势,不反弹、不回潮;“好转”,就是各地区、各个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状况继续向好的方向转化,各项指标在2006年的基础上继续下降。,47,2007年绝对指标死亡人数下降1.3,重特大事故起数下降3%。相对指标亿元GDP死亡率0.51,下降8.6;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死亡率3.17,下降4.8;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降到5.7,下降8.1;煤矿百万吨死亡率1.923,下降5.8。,48,,,49,重点工作(一)深入贯彻落实“安全发展”科学理念和指导原则,健全完善考核奖惩、激励约束机制要按照锦涛总书记的要求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纳入各地、各行业、各企业“十一五”规划。要按照家宝总理的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经济是政绩,安全生产也是政绩”,把安全工作绩效作为评价政府和企业工作、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50,(二)深入开展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落实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扶持政策推广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强力推行“先抽后采”继续利用30亿国债支持国有重点煤矿治理隐患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力争到2007年底累计关闭矿井1万处(占小煤矿44)规范煤炭资源整合,有效控制煤矿新建项目落实关于大、小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的两个指导意见,51,(三)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对象和范围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渔业、农机、水利单位,人员聚集场所,中央企业。检查内容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防范遏止重特大事故。时间安排6-7月企业自查自改;7-8月地方政府督促检查;8月下旬-9月中旬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督察。,52,(四)加强应急管理,提高应对重特大事故的能力建立覆盖各行业、地区、企业的应急预案建立国家、省(区市)、市(地)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机构在现有基础上,加强矿山、消防、水上交通、道路交通、铁路、危化品等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应急救援作用,减少事故损失,53,(五)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监管监察队伍自身建设进一步健全安全监管、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总结各地的成功做法,落实乡镇安全监管。加强监管监察系统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从严治内,规范与监管监察对象的关系,维护良好的队伍形象。,54,警钟长鸣、警示高悬,居安思危、言危求进。改革创新,深入探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协力,坚持不懈,推动实现我国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55,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