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芦岭矿“5.13”瓦斯爆炸事故点评.ppt
,芦岭矿“5.13”瓦斯爆炸事故,点评,,,教案二(17),一、事故概况芦岭矿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瓦斯涌出量逐年递增,到2002年达到110.9m3/min。多年来虽然采取了煤层大面积预抽、高位巷道、高位钻孔、尾巷抽放及开采“下解放层”等瓦斯防治综合措施,但仍未达到预期效果。2002年4月7日溜煤道揭煤发生突出,死亡13人。2003年5月13日又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概况如下1、事故时间2003年5月13日1607′2、事故地点Ⅱ1048掘进风巷内(见附图)3、事故性质瓦斯爆炸4、灾区范围主要是Ⅱ104采区,波及到一个采煤面,两个掘进头,一个修护头及相关系统。5、伤亡情况灾区当班共出勤114人,死亡86人,伤28人(其中9人大面积重度烧伤)。6、处理时间至5月17日2358′最后一名遇难者运出,事故抢救持续了四天零六小时,之后转入善后处理阶段。,二、事故经过为从根本上解决八、九两层突出煤层的瓦斯防治问题,该矿决定先开采十煤“下解放层”。Ⅱ1044面已采完、Ⅱ1046面正在回采、Ⅱ1048面正在掘进(见附图)。■Ⅱ1048切眼剩余工程量为22m,已于爆炸前的七天,5月6日就停头了,但未停风。■Ⅱ1048风巷已掘到位,并于5月12日停头,也未停风。■5月13日,矿安排拆除Ⅱ1048风巷内的设备和准备恢复切眼贯通事宜。,■事故前多日,上述一个回采面和两个掘进面的瓦斯监控系统运行均正常,均未发现瓦斯超限和异常现象。■事故前半小时,通风区仪表工,对Ⅱ1046回采工作面和Ⅱ1048两掘进头的瓦斯探头进行了例行调效;当时探头和风筒均到位,迎头和回风瓦斯均0.3,也未发现异常现象。,■5月13日1607′,矿调度接到-590Ⅱ82第三部皮带机维修人员汇报,说听到Ⅱ104采区方向有巨响,看到了黑烟,并有冲击波过来,望调度室查问是否出什么事了。当矿调度立即查问时,一个回采面和两个掘进头的瓦斯监控系统和电话全部中断。初步判断可能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矿接到事故电话后,除立即向集团公司汇报外,同时开展了抢险救灾工作。,三、事故抢救淮北矿业集团公司接到芦岭矿事故电话后,除立即向省、市政府、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上级煤炭主管部门汇报外,有关领导和有关部室的负责人立即赶赴芦岭矿。安徽省、淮北市、宿州市党、政领导和安徽煤矿安全监察局、淮北监察分局等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都迅速赶到芦岭矿,成立了抢救指挥部和井下基地救护指挥部,指导抢救工作。经初步了解、分析灾情后,制定了实施分阶段的抢救方案,第一阶段搜救、探查阶段令四个救护小队赴灾区,分别对Ⅱ1046采面、Ⅱ1048的掘进风巷、切眼及相关系统进行搜救和探查。这一阶段搜救出28名烧伤人员,发现了部分遇难人员(暂未动)。发现Ⅱ1048改造切眼向里40m处的机巷冒顶,探查受阻;测得CO1936ppm,CH47、温度40℃、风筒全部炸碎。负责探查Ⅱ1046采面和Ⅱ1048风巷的两个小队,同时听到采空区有异常的响声,均急忙退出,探查失败。指挥部分析认为,响声是老顶活动所致,决定进行第二次探险。,第二阶段二次探险阶段①一个救护小队在Ⅱ1046风巷内,发现4名遇难者,测得CO56ppm、CH40.9、温度28℃。采面支架基本完好,有37名遇难者,测得CO37ppm、CH40.7、温度34℃,在机头处发现11名遇难者。机巷内有0.8m深的积水。②另一救护小队在Ⅱ1048风巷内发现10名遇难者,呈放射状分布、伤残尤为严重;又发现在改造切眼向里30m上帮肩窝处有多个φ300500mm与采空区的通道。但风巷里支架基本完好,各项气体及温度均不太高。指挥部经分析后,决定实施第三阶段抢救方案,第三阶段恢复、搬运、攻坚阶段①恢复Ⅱ104采区的通风设施及Ⅱ1046采面、Ⅱ1048风巷和采区通风系统。②扩大搜救范围、运出已发现的遇难人员。③对Ⅱ1048机巷、切眼,逐段洒水、清障、支护、恢复通风,继续搜寻失踪人员,抢救进入攻坚阶段。至5月17日2358‘,86名遇难人员全部运出。总的来说,这次事故抢救,由于领导重视、方案正确、措施得力,所以抢救工作顺利结束。以后转入善后处理阶段。,四、原因点评调查分析认为,这次瓦斯爆炸事故不是不可避免的,而是由于在技术管理、一通三防管理、机电管理、施工管理、安全管理、安全监督等方面不到位,存在严重失误而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瓦斯来源确有偶然性◆机电人员违章带电作业,是发生爆炸的直接原因◆掘进违章施工是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技术管理不严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业务保安不力,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二◆安全监督不力,对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走过场”,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三,,五、防范措施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主要措施,详见教案五。此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