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安装乘人器时中腰线的标定.pdf
第 2 6卷第 1 1期 2 0 0 7年 1 1 月 煤炭技术 C o a l Te c h n o l o Vo 1 . 2 6. No . U N0 v. 2 0 0 7 井下安装乘人器时 中腰 线的标 定 程 志强 ,魏祥平 、 淮北矿业集 团公司 朱庄煤矿,安徽 淮北 2 3 5 0 4 7 摘要 通 过对朱庄矿三水平进风斜井安装乘人器时 中腰线标定所采取 的方法进行 探讨 , 为设备安装 过程 中中腰 线 的标定 工作 拓开思路 。 关键词 乘人器 ;中腰线 ;标定 中图分类号 T D 5 3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号 1 0 0 8 8 7 2 5 2 0 0 7 1 1 0 1 0 0 0 2 De m a r c a t i n g Ce n t r e Li n e Du r i n g I n s t a l l i n g M a n c a r Un d e r g r o u d M i n e CHENG Z h i q i a n g,WEI Xi a n gp i n g Z h u z h u a n g C o a l Mi n e,Hu a i b e i Mi n i n g G r o u p , Hu a i b e i 2 3 5 047。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a p p r o a c h o f t h e me tho d o f d e ma r c a t i n g c e rit r e l i n e d u ri n g i n s t a l l i n g n l a n c a r a t t h e t h i r d l e v e l o f i n c l i n e d v e n t i l a t i o n s h a f t i n Z h u z h u a n g Co al Mi n e, p r o v i d e s a d e v e l o p me n t t h i n k i n g f o r t h e s a m p r o j e c t . Ke y wo r ds ma n c a r ;c n t r e l i n e;d e ma r c a t e O 前言 随着 科技 的不 断发展 , 先进的工艺设 备也在煤矿 中得到 了广 泛的应用 , 这些 新工艺 、 新设 备在安 装过程 中往往需要 进行 严格的 中腰线 的标 定 工作 才能确 保工 艺 的顺利 进行 。 文中就朱庄矿三水平进风斜井 安装乘人 器时 , 中腰 线标 定过 程 中所采取的一些方法供大家探讨 。 l 概 况 朱庄 矿三水平进风斜井 见 图 1 巷道总长 8 3 1 m 平距 , 斜井上 口下 口高差为 1 7 0 m, 巷道为 锚喷支 护 , 净 高 3 . 2 m, 净宽 4 . 0 m, 整个巷道在施工过程中坡度按 四部分组成 , 第 一 部 分 自巷道 拨门施工 5 m平巷 , 第二部 分按 l O 。 上山施工 3 2 4 . 8 5 8 m 平 距 , 第 三 部 分按 l 3 。 上 山施工 4 8 8 . 4 3 8 m 平 距 , 第 四部分最后 施工 l 7 . 7 7 7 m平 巷与二水平副 石 门相 向 贯通 。整个乘人 器安装长度除进风斜井外 , 还有与进风斜井 对接 的二水平 副石 门 中的 1 6 0 m平 巷。进风 斜井 与二水平 副石 门接测精度为 △X 24 m m, △ Y1 02 m m, △口 3 5 。 2 乘人器安装 时对 中腰 线的要求 由于巷道为锚 喷支护 , 为 了提 高效率 , 在 固定 乘人 器支 撑横梁时采用锚杆 固定新工艺 , 即在巷道两 帮用 锚杆固定两 个三角支架 , 然后将 支撑横梁 固定 在三角支架上 。采用这种 固定支撑横梁方法 , 对锚杆眼位定位将是一 个高难度的技术 工作 。根据设计要求 , 支 撑横 梁每间 隔 7 m为一 根 , 距 离底 板轨面为2 . 3 m, 正负差不超过 1 0 0 i l lm, 横梁应保持水平且与 巷道垂直。这些要 求对 中腰线 的标定工 作提 出了较高 的精 度要求 , 中线方 向允 许误 差为 5 i l l m, 同一处 巷道两 帮腰线 高差为 1 0 a m, 腰线距离底板为 2 . 3 m0 . 1 m, 巷道两帮 同 一 组腰线的连线与巷道方向垂直 , 允许 偏差为 5 0 m m。 门 三水 避风斜井 副而嗍 图 1 三水 平进风斜 井剖面 图 3 中腰线标定 3 . 1 腰线标定 1 底 板素描 由于巷道已经成形 , 巷道实际坡度不 完全与设计坡 度一 致 , 为了更好地满足乘人器的设计要求 且又减少乘人 器变坡 次数 , 首先对斜巷段 巷道底板 进行 了紊描 , 然后 通过底 板素 描 图对乘人器腰线 进行了优 化设计 。在 底板高 程紊描 工作 中 , 采用 全站仪进行 三角高程测 量 , 每隔 2 8 m 斜 距 测 一 个点, 利用计算机按 比例绘出底 板紊描 图。根据 巷道底板 紊 描图 , 在保证腰线距底板偏差 0 . 1 m的条件下 , 对斜巷腰 线 进行 了优化设计 , 将原两 段坡度调 整为 五段坡 度, 并 确定 了 各坡段以及各素描点的腰线参数 。 2 腰 线标定 为了快 速 、准确地标定腰线 , 对腰线采用先控制后碎部 收稿 日期 2 0 0 7 0 7 2 6 修订 日期 2 0 0 7 0 9 1 2 作者简介 程志强 1 9 8 3 一 , 男 , 技术员 , 2 0 0 5年毕业于华北科技 学院工程测量专业 , 现在淮北矿业集 团朱庄矿地测科从 事技术 工作 。 维普资讯 第 2 6卷第 1 1 期 2 0 0 7年 1 1月 煤炭技 术 C o a 1 T e c h n o l o g y Vo 1 . 2 6. NO . 1 1 NO V, 2 0 0 7 六盘山盆地 白垩纪构造变形分析及其盆地形成演化 王 勇 ,施 炜 1 . 七 台河矿业精煤 集 团 有限责任公司 ,黑龙江 七 台河 1 5 4 6 0 0 ;2 . 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1 0 0 0 8 1 摘 要 六 盘山盆地位 于鄂尔多斯西南缘 , 文中通过六盘 山盆地南部断裂变形及滑动矢量 的详 细观 测 , 结合 已有 的 资料 , 反演了六盘山盆地 白垩纪变形历史。 关键词 六盘 山盆地 ;早 白垩纪 ;构造变形 分析 中图分类号 T D 1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8 8 7 2 5 2 0 0 7 1 1 0 1 0 1 0 3 An a l y s i s o f S t r u c t u r a l De f o r ma t i o n o f Li u p a n s h a n Ba s i n a n d Ba s i n Fo r ma t i o n a n d Ch a n g i n g W ANG Yo n g ,S HI We i 1 . Q i t m h e P r e p a r e d C o a l G r o u p C o m p . I Q i i h e 1 5 4 6 0 0 C h i n a ; 2 . G e o l o g y M e c h a n i c s R e s e a r c h I n s ti tu t e 。 C h i n a G e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C o l l e g e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1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h e Li u p a n s h a n b a s i n 1 o c a t e s i n t h e we s t s o u t h e rn e r d u o s i , t h i s t e x t b ase d o n t h e o b s e r v a t i o n o f t h e s o u t h f a u l t a n d s l i p v e c t o r s o f L i u p a n s h a n b asi n j o i n i n g w i t h t h e d a t a w h i c h h o v e g o t ,ma k e s t h e L i u p a n s h a n b asi n c r e t a c e o u s p e r i o d t r a n s f o r m . Ke y wo r d s Li u p a n s h a n b asi n;e a r l y c r e t a c e o u s p e o rio d;s t r u c t u r a l d e f o rm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o 善 善 萋 六盘 山盆地横跨陕甘 宁 3省 , 位于青 藏高原 东北缘 , 为 一S E向 ,平 面上呈向 N E方向突出的弧形条带 图 1 。盆地 的测量工作原则 , 在斜巷进行 底板素描时 , 每隔 2 8 m测定一 个标高点 , 这些 点都做 了准确 的标注 。在腰线 标定过程 中 , 先对这些点使用 2 全站仪按设计要求逐组 标定 , 完全保证 同 组腰线 中巷道两帮两腰 线点 的水平及其 连线与巷 道的垂 直 度达到精 度要 求。然后 , 利 用这 些点来 进行 腰 线的 加密标 注。在腰线加密标注 中, 采用钢丝拉直线 的方法来 减小垂 曲 对腰 线的影 响 , 然 后用钢尺在巷 道两帮每 隔 7 m准确量距 , 以此来 共同进行 加密腰 线组 的标定工作 。在平 巷 中所有 腰 线点也按同样方 法进行 。 3 . 2中线标定 根据巷 道 贯通 精度 评定 , △X2 4 m i l l , A Y1 0 2 m m, A口3 5 , 巷道贯通精 度虽然 较 高, 但乘 人器 中线要求 必须 为一直线 , 其误差不超过 5 m m 。为了让 中线标定达到设计 要求 , 利用进风斜井下 口拨门点与二水平副石 门的 1 号点进 行方位反算 , 得 出中线的标定方位 , 然后根据此方位每隔 2 0 0 m左 右 , 用 2 全站仪在已架好的乘人器横梁上标 注首级中线 控制点 , 并以此进行 7 级导线测量 , 然后进行平差 , 确定首 级 控 制点处各 中线 的准确位置 , 以此再进 行加密控制。加密控 制中利用全站仪 以首级控制中每两个控制点之间进行加密 , 加密控 制点 每 2 8 m为一个。最后 在此基础上用钢丝 拉线法 对每一横梁中线点进行标定 。 3. 3精 度 检 查 在腰线标定后 , 对 巷道两 帮 同组腰 线点进行 了抽 查, 抽 查的各组腰线点 在水平 及垂直巷 道上均 达到 了设 计的精度 要求 , 利用全站仪对 同一坡 度的腰 线点进行 了检查 , 检查结 果均在误差范围之内。 在 中线标定后 , 利 用钢丝 拉线对 中线进行 了跨组 检查 , 检查结果均满足精度要求 。 4 技术分析 通过对乘人器标定的中腰线进行抽样 检查 , 以及乘人器 实际安装过程 的验证 , 标定的 中腰线满足 了乘人 器安装新工 艺的要求 。在 工程 标定 过程 中 , 首先对 巷 道底 板进 行 了 素 描 , 摸清 了巷道底 板情况 , 利用 底板 素描 图来重 新设 计乘 人 器腰线坡度。使用 了 全站仪这一高精度仪器 , 在技术上 保 证 了测量精度问题。在腰线 的标定 过程 中, 每 隔 2 8 m为 一 组控制点 , 采用这 一措施 , 一方面它是 两道梁间 隔 7 m的倍 数 , 控制点可直接作 为中腰线标 定点 , 另一 方面 由于距离 不 太长, 减少 了加密标 定时钢丝 拉直线 的垂 曲问题 , 同时也 避 免了控制点过密而带 来的劳动 强度 问题 。在 中线标定过 程 中 , 又通过重新布设 导线 , 采 取逐级 加密控 制来调 整 中线 方 位 , 达到中线的设计要求。 通过采用一系列技术措施 , 很 好地 完成 了该矿乘 人器安 装时中腰线 的标定工作 , 为乘人器的顺 利安装提供 了很好的 技术保证。 5 结语 该次乘人器安装 中腰线标 定工作 , 采 用先整 体后 局部 , 先控制后碎部的测量原则 , 很好地完成 了设 备安装对 中腰线 的要求 。在工程 的组织实 施方面 , 也 大胆创新 , 在进 行整 体 控制以后 , 对 中腰线 的标定采 用 了分 组分段 同时进 行标 定 , 在保证精度 的前提 下大大提 高了工作 效率 。这 一工作 的实 践 , 为今后在设备 安装 过程 中 中腰 线 的标 定工 作 提供 了思 路 ,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收稿 日期 2 0 0 7 0 7 2 6 ; 修订 日期 2 0 0 7 0 9 1 5 作者简介 王勇 1 9 7 0 一 , 男 , 黑龙江依兰人 , 工程师 , 1 9 9 7 年毕业于原黑龙江矿业学院地质专业 , 现从事技术工作 。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