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储量套改中几个问题的讨论.pdf
江西煤炭科技 2 0 0 1 年 第 2期 煤炭储量套改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郭正义 江西省煤炭行业管理办公室 , 江西南昌 3 3 0 0 4 6 摘 要 本文根据我国 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 标准的要求, 对江西省煤炭资源储量套改中的几个 重要 问题进行 了讨论 , 提 出 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 美键词 矿产资源; 储量; 分类i 套改; 意见 中图分类号 P 6 2 4 .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6 2 5 7 2 2 0 0 1 】 0 2 0 0 2 1 0 3 为促进国际交流 , 使我 国沿用 多年的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分级与 国际接轨, 国家质量技 术监督局于 1 9 9 9年 6月 8日以国家标准 G B / T I 7 7 6 61 9 9 9 发布 了 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 标准。新标准发布后, 受到矿业界勤查、 设计和开发部 门的广泛关注。该 标准在垒国范围内将逐步具体实施。新标准的施行 是~项技术性很 强的工作, 涉及 的问题 比较多。本 文将根据新标准的要求 , 并结合我省实际, 对我省煤 炭资源储量套改工作中有关 的几个 重要问题进行一 些讨论, 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以供参考。 l 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 的沿革与新标 准简介 矿产资 源储 量分类 , 是定 量评估 不同类型矿产 资源储量 的统一标准, 对国家的经济发展 、 资源政策 的制定有着 重要 舶影响 , 对 矿山企业 的建 设和生产 也有着密切 的关 系。矿产 资源分类 最早始于 1 9 0 2 年。当时英国采矿工程学会为了解决采矿工程计划 问题 , 按矿体揭露程度分为可见矿量、 概略矿量和可 能矿量 3级。此后经 国际地质会 议多次修订 , 采用 按开采 自然条件 分类和地质可靠程度分级 , 同时保 持了原有 的 3级划 分, 故其 原则 已为各 国所采纳。 1 9 2 7 年 以后 , 矿产 资源储量 分类演 化成 两 大体 系。 一 种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 的矿产 资源分类体 系, 另一种是 以美国为代表 的市场经 济 国家的矿产资源分类体系。正由于各国矿产资源储 量分类标准 的不统一, 使矿业开发方面的 国际合作 与交流受到了很大影响。为加强 国家和国际层次上 的交流, 使在 固体燃料 和其它矿产 品方面 的投资更 收稿 日期 2 o o l 一∞ 一2 9 安全、 更具吸引力, 有助于处 于经济转轨中的国家按 市场经济标准重新评价其固体燃料和其它矿产, 联 合国经济委员会经过多年的努力 , 于 1 9 9 7年出台了 联合国国际储量/ 资源分类框架 。同年国际采矿 冶金协会委员会出台 国际储量定义 。经协调, 1 9 9 8 年 l 0月双方达成协议 , 国际采矿冶金协会全面接受 了联合 国分类框架, 这为在全球统一矿产资源/ 储量 分类奠定 了基础。 在我国, 自中华人 民共和 国成 立之后 的 5 0年 中, 所采用 的基本 上是 前苏联 的模式。建国初期 , 1 9 5 4 年由全国储委翻印了前苏联的 固体矿产储量 分类 作为参考。I 9 5 8 年在总结我国建国以来勘探 经验的基础上, 开始讨论我国矿产资源储量 分类 问 题, 1 9 5 9 年全国储委制定了 金属、 非金属、 煤矿储量 分类暂行规范 总则 , 这是我国第一十矿产储量分 类分级标准。6 o一8 o年代 , 冶金、 煤炭、 铀矿 等有关 工业部门和国家地质 总局又相继制定 金 属、 非金 属 揲 炭 、 核 工业 等 相关 的储 量 类别 和级别 系列。 1 9 8 3年全国储委恢复后 , 经多年 的讨论 , I 9 9 2年发布 了 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 , 才基本统一了我 国固体矿产 的储 量分类分级标准。上述这些标准 , 对我国的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都曾经发挥 了积极与 重要 的作用 , 但也存在着严重 的不足。从总体上看 , 它们都是计划经济体 制下的 产物, 在分类观念上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这 些分类只注重储量级别和储量 比例 , 对勘探 类型和 网度限制太死 , 对储量 级别和 比例的要求 也不够 灵 活, 而且, 最根本的问题是, 忽视了可行性评价及适 应市场需要 的经济意 义。因此 , 我国的矿产 储量分 类系统一直未能被 国际矿业界和多数的矿业大国所 2l 维普资讯 接受 。为使我国沿用多年的矿产储量分类分级适应 国际上公认 的分类标 准 , 促进 国际交 流, 9 0年代初 期, 又开始 了新一轮分类 标准的制定 工作。标准 的 制定主要参考了 联台国国际储量/ 资源分类框架 , 终于于 1 9 9 9年 6月颁发 了 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 类 标准。该分类方案考虑了3 个因素 一是经济意 义 、 二是可行性评价 、 三是地质可靠程度。依据矿产 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相 应的可行性评价 所划分 的不 同的经济意义, 将固体 矿产资源/ 储量 分为储量 、 基础储量 和资源量 3大 类 , 并进一步划分为 1 6种类型 , 分别用三维形式 见 图 1 和矩阵形式 见表 1 表示。三维形式中, E 、 F 、 G 分别代表经济轴、 可行性 轴和地质轴。E F G编码 的 第 1 位数字表示经济意义 , 第 2位数字表示可行性评 价阶段, 第 3位数字表示地质可靠程度。这样 , 储量 就划分出了 3种类型 1 1 1 、 1 2 1 、 1 2 2 ; 基础储量有 6种 类型 1 1 l b 、 1 2 1 b 、 1 2 2 b 、 2 M1 1 、 2 M 2 2 i 资源量有 7种类 型 2 S 1 1 、 2 跎1 、 2 S 丝、 3 3 1 、 3 3 2 、 3 3 3和 3 3 4 7 。 2 我省煤炭资源储量套改中应注意的 几个 问题 1 9 9 9年底全省保有煤炭储量 1 3 4 7 9 5 . 6万 t , 居全 国第 2 3位, 其 中工业储量 ABC . 9 3 1 2 9 . 7 万 t 、 远景储量 D级 4 1 6 6 5 . 9万 t 、 D级占总储量的 3 1 %。按勘探程度划分, 普查和找煤为 2 3 6 6 4 . 0 万 t 、 详壹 1 5 8 5 7 . 0万 t 、 精壹 9 5 2 7 4. 6万 t , 分别占总储量 的 I 7 . 5 %、 1 1 . 8 %、 7 0 . 7 %, 按利用程度划分, 已利用 储量为 1 1 5 8 2 6 . 2万 t 、 地质工作达最终程度但尚未利 用的储量 7 5 5 2 . 1 万 t 、 地质工作程度不够尚需进一步 勘探的储量为 1 1 4 1 7 . 3 万 t , 分别占总储量的8 5 . 9 %、 5 . 6 %、 8 . 5 %。这次储量套改是 否成功 , 取决于是否 能对上述储量进行合理分析与解剖, 实事求 是地 对 号入座进行编码。为保证套 改结果 的真实性、 合理 性和实用性, 我认为下述几个 问题是值得重视和注 意的。 暴 E 誊 f 图 1 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框架图 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 固体矿产资豫/ 储量分类 , 1 9 9 9 表 1 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表 查明矿产资 源 潜在矿产 资源 探明的 控制 的 推断的 预测的 可采储量 I l 1 基础储量 I l l b 经济的 预可采储量 1 2 I 预可采储量 I 2 2 基础储量 1 2 l b 基础储量 1 2 2 h 基础储量 2 Ml 1 边际经济的 基础储量 基础储量 2 M 2 1 2 M2 2 资源量 2 S I 1 欢边际经济的 资源量 资源量 2 S 2 I 2 s 2 2 资源量 资源量 资源量 资源量 内蕴经济的 3 3 1 3 3 2 3 3 3 3 3 4 注 表中所用编码 1 1 1 3 3 4 . 第 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 I 经济的; 2 1d边际经济的; 2 s 欢边际经济的, 3内蕴经济的. 经济意义未定的; 第 2 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 I 可行性研究; 2 预可行性研究; 3概略研究; 第 3位数表示地质可 靠程 度 1 探明的 , 2 控崩的 . 3 推断的, 4 预测的 . b 未扣除设计 、 采矿损失的可 采储量 。 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固体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 , 1 9 9 9 2 2 维普资讯 2 . 1 要严格区分“ 基础储量” 和“ 资源量” 旧的分类标准中笼统地用“ 储量” 来表述矿产资 源的赋存量 , 其概念的范围过于广泛, 它不仅包括地 质可靠程度高、 经济可采的矿产资源, 而且包括地质 工作程度很低、 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不能开采或者 投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 。而新标准将矿产资源划 分为储量 、 基础储量 和资源量 。对所勘查的矿产资 源是使用储量、 基础储量还是资源量 , 不仅取决于它 的地质勘查程度 , 还要取 决于它 的经 济意义与 可行 性评价阶段。在本次储量套改 中, 要严格 区分基础 储量和资源量, 避免将属 于资源量 的部分划人基础 储量之内。现保有储量 中, 以下几种储量应套改到 资源量中去 1 因工作程度不够, 只达到找煤和普查阶段计 算的 CD级储量。 2 未利用储量中, 勘探程度虽达精查或详查阶 段 , 但其经济意义达不到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储量。 3 由于煤质差 、 地质条件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等原因而停建、 停采的矿区或尚未利用但近期 内难 以利用的储量 。 4 由于经 济效 益差、 产品 无销路等 原因而停 建、 停采或关井破产, 其经济意义达不到经济 的或边 际经济的矿井的储量。 5 已闭坑矿井的储量 2 . 2 要妥善对待生产矿井的原 D级储量 1 9 9 9年全省保有储量 中, D级约 占 1 / 3 , 比例是 比较大的。从生产矿来看 , 以重点矿为例 , 1 9 9 9年保 有储量为 4 7 2 3 3 . 4万 t , D级 为 1 2 6 6 9 . 0万 t , 占 2 6 . 8 %, 其 中 D级储量 比例最高的是棠浦煤矿 , 达 6 1 . 5 %, 其次是英岗岭矿务局、 萍煤集团和花鼓 山煤矿, 分别为4 0 . 6 %、 3 8 . 9 %和 3 4 . 8 %, D级储量作为远景 储量 , 除年产 6 万 t 以下 的矿井可参与计算可采储量 外, 一般不参与可采储量 的计算 。也就是说 , 生产矿 原可采储量是利用工业储 量 ABC 计算 的。但 储量套改 中, 按套改归类的有关规定 , 这些 D级将套 改为 1 2 2 b , 即“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 , 利用这部分储 量可计算“ 预可采储量” 1 2 2 , 这 样, 生产矿井可采 储量与预可采储量 的数字 势必增 大 了, 有可能 出现 可 采储量数字偏大 、 但控制程度显不足、 可靠性不够 的情况。为避 免这一现象 的出现, 对生 产矿井现 保 有的 D级储量应慎重对待, 对可靠性太差 、 数字偏太 的情况, 套改前应尽可能地适 当作些调整。 2 . 3 台理计算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按新标准规定 ,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 中的经 济可 采部分 , 分 为可采储 量和预 可采储 量, 用扣 除 了设 计、 采矿损失的可实 际开采数 量表述。在 以往 的可 采储量计算中, 有的矿山过 于简单化, 只是用工业储 量乘上一个 系数来 确定, 未能合理划分出永久性煤 柱的储量, 或者混淆了永久性煤柱与将来可回收的 煤柱的概念 , 把后者 也归人永久性煤柱之 内。套改 中, 应当尽可能地合理确定矿 山的永久性煤柱的范 围以及其它 各类非永久性煤柱的范围, 以便较 真实 地确定矿井 的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2 . 4 要增强经济观念, 合理评价储量 的经济意义 为适应市 场需要 , 新 的分类标 准突出了经济意 义。标准中, 除预测的资源量 , 因其属于潜在矿产资 源, 经济意义 尚不确定外 , 其它各种类型都通过不同 阶段的可行性研究明确 了其经济意义, 包括 内蕴经 济的、 次边际经济的、 边际经济的和经济的。经济意 义的确定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 如果不能正确划分出 其经济意义 , 也将难 以正确地区分资源量和储量, 也 就不能正确确定 是属哪一种基础储 量, 无法正确确 定其编码。本次储量套改 中, 实事求是地对矿井作 出合理的经济意义评价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 3 结语 新标准的实施 , 是我 国矿产资源/ 储量分类方面 的一次重大改革 , 套改工作 比较复杂 , 必须引起我们 的高度重视 , 认 真对 待, 力求 做到分 类合理、 编 码准 确, 以理顺和摸清我省煤炭 资源的家底, 为我省煤炭 资源勘查和开发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依据。 编辑昊纯峰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