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海棠湾七星级酒店超高层结构设计.pdf
第 43 卷 第 10 期 2013 年 5 月下 建筑结构 Building Structure Vol. 43 No. 10 May 2013 三亚海棠湾七星级酒店超高层结构设计 贾勇, 蔡文杰, 彭肇才 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深圳 518000 [摘要]三亚海棠湾七星级酒店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高度为 144. 2m;结构最大悬挑 30m, 平面狭长, 存在扭转不规 则、 结构偏心率大于 0. 15、 楼板不连续、 尺寸突变等超限情况。根据本项目特点进行了时程分析、 罕遇地震下的 Pushover 分析, 采用 SAP2000 进行施工模拟分析, 并采用 ABAQUS 对结构的关键节点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证明了结 构的合理性, 并提出了相应的抗震加强措施。 [关键词]超高层结构; 大悬挑; 时程分析; 施工模拟分析; Pushover 中图分类号TU973. 1 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848X201310- 0045- 05 Structure design on super high- rise building of Sanya Haitangwan seven- star hotel Jia Yong,Cai Wenjie,Peng Zhaocai China Construction Shenzhen Design International Co.,Ltd.,Shenzhen 518000, China AbstractSanya Haitangwan seven-star hotel is a frame-shear wall structure with the height of 144. 2m. The hotel has some out-of-codes properties, such as the largest cantilever of 30m,a long and narrow plane,the irregular torsion under earthquake,the structure eccentricity larger than 0. 15,discontinuous floors,and the size mutation.The time-history analysis,Pushover analysis under rare earthquake and construction simulation analysis of SAP2000 were taken to analyze the super high-rise building. Key joints were analyzed by ABAQUS softwar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tructure was proved and corresponding seismic strengthening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wordssuper high-rise building; large cantilever; time-history analysis; construction simulation analysis; Pushover 作者简介贾勇, 硕士, 工程师, Email342657480 QQ. com。 1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海南省三亚市海棠湾开发区, 东临 大海。本工程由高层塔楼及裙楼组成。塔楼为酒 店, 裙房为地下车库及娱乐设施。地上共 30 层, 总高 144. 2m 不含出屋面, 为形成坡地景观, 地 下室 3 层从原地面堆土而成, 嵌固端设在基础顶。 主楼标准层层高 3. 8m、 大堂层高 10m;主楼地下 4 层, 层 高 6. 0m, 总 高 24m; 裙 房 地 下 3 层, 层 高 6. 0m, 总高 18m。结构设计基准期为 50 年, 建筑 场地类别为Ⅲ类, 安全等级为二级, 抗震设防烈度 为 6 度, 场 地 的 特 征 周 期 为 0. 45s 安 评 值 为 0. 4s, 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 15g, 抗震设防类别为 丙类, 设计分组为一组。其效果图如图 1 所示, 目 前土建主体基本完工。 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 梁、 板混凝土强度 等级为 C30, 柱、 墙为 C55 ~ C30;墙厚下部 600, 500,中部 400, 顶部 300;主梁截面尺寸 800 700, 500 700, 次梁截面尺寸 250 600, 200 400;柱截 面尺寸部分为型钢混凝土柱1 200 800, 800 1 100, 800 1 000, 900 900。剖面图及结构三维模 型图见图 2。 2结构体系选型 由于本工程的特点为悬挑最大 30m, 平面狭 图 1建筑效果图 长, 地处海边, 风荷载较大, 且风荷载在常遇地震组 合下起控制作用, 因此如何合理解决大悬挑的结构 布置、 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和抗扭刚度是结构设计 的关键。 2. 1 大悬挑结构选型 由于结构最大悬挑为 30m, 初选方案是悬挑剪 力墙结构, 其支点为两端的核心筒, 受力类似于搭接 柱方案, 典型的结构立面如图 3a所示, 结构的各 项指标都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但是由于太影响建筑 的使用功能而被甲方否决。方案二为斜柱支撑结构 图 3b, 其传力比较顺畅, 对建筑功能的影响也 不大, 因此选择此方案。 建筑结构2013 年 图 2剖面图及三维平面图 图 3大悬挑结构方案 2. 2 大长宽比结构选型 本塔楼平面呈长条形, 长度方向最大尺寸约为 170m, 宽 度方 向最 大尺 寸约为 20m, 长 宽 比 约 为 8. 5, 大大超过高规 [1]小于或等于 6 的要求, 属于平 面狭长的建筑。并且由于其平面呈圆弧形, 结构的 质量中心和抗侧刚度中心偏离较远, 导致结构的位 移比难以通过, 最后根据高规 [1]第 3. 4. 5 条的解释, 由于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小于规范限值的 40 , 与审 查专家沟通后位移比控制在 1. 5 以下。 3结构的超限判断及抗震设防标准 本项目初步设计阶段为超 A 类建筑, 存在高度 超限、 扭转不规则位移比为 1. 47、 结构偏心距大 于 0. 15、 楼板不连续、 尺寸突变逐步收进悬挑超过 30m、 并有局部的穿层柱等超限情况, 根据性能化 抗震设计的概念进行设计。结构抗震性能目标整体 达到抗规 [2]性能 C 的要求, 具体见表 2。 3. 1 计算软件的选择 弹性计算是结构设计的重要部分, 初步设计结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表 2 地震烈度小震中震大震 抗震性能 水准 第 1 水准 完好、 无损坏 第 3 水 准 轻 度 损坏, 一 般 修 理 后可继续使用 第 4 水 准 中 度 损 坏, 修 复 或 加 固后可继续使用 构 件 性 能 剪力墙弹性状态不屈服 底部加强区轻度 损 坏, 部 分 进 入 塑性 框架柱弹性状态不屈服 抗弯部分进入塑 性 框架梁弹性状态 抗剪 不 屈 服, 抗 弯部分进入塑性 抗弯部分进入塑 性 连梁弹性状态 抗剪 不 屈 服, 抗 弯部分进入塑性 抗弯大量进入塑 性 悬挑部位弾性状态弹性状态不屈服 构布置的优与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结构在中震及罕 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的性能;对于这种复杂的结 构, 规范要求采用至少两种不同力学模型的结构分 析软件进行整体分析。在设计中采用 ETABS 软件、 SATWE 软件和 MIDAS 软件。表 3 给出了 3 种软件 前 3 阶周期的计算结果。 从表 3 的比较结果可见, 各软件的计算结果较 为接近, 结构主要振型以平动为主, 扭转为主的第 1 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 1 自振周期之比均小于 0. 85, 满足规范的要求, 各软件的计算结果相近, 说 明结构模型和分析的准确性。3 种软件计算得到的 第 1 阶振型的形态基本一致图 4。 结构周期 /s 表 3 周期ETABSMIDASSATWE T1 2. 712. 682. 77 T22. 322. 422. 39 T3 2. 202. 152. 23 图 4不同软件分析得到的第 1 阶振型 3. 2 计算结果对比 SATWE 和 ETABS 两种软件计算结果对比见表 4。由表 4 可知, 两种不同的计算软件计算结果相 近, 且在风荷载及地震荷载控制下, 最大层间位移角 满足规范 1 /800 的限值要求。 64 第 43 卷 第 10 期贾勇, 等. 三亚海棠湾七星级酒店超高层结构设计 两种软件计算结果对比表 4 软件SATWEETABS 重力荷载代表值 /kN2 969 554. 53 040 992 方向XYXY 地震 作用 小震 风荷载 100 年 风荷载 100 年 地震 作用 小震 基底总剪力 /kN21 00423 46025 135 25 005 基底剪重比 /0. 670. 750. 83 0. 83 基底总倾覆力矩 / 103kNm 1 4731 3391 4381 291 基底总剪力 /kN26 20069 98823 842 64 552 基底总倾覆力矩 / 103kNm 2 2115 7811 5684 129 最大层间位移角1 /3 2841 / 8611 /3 1401 /881 所在楼层15211522 顶点最大位移 /mm3411831118 最大层间位移角1 /3 5311 /2 5211 /4 0631 /2 652 所在楼层31303021 顶点最大位移 /mm24. 2432. 04 4专项计算分析 4. 1 小震弹性时程分析 用于本工程塔楼分析的时程波曲线包括 2 条天 然波和 1 条人工波。按规范要求, 采用弹性时程分 析对结构进行补充计算。 地震波拟合的标准反应谱与规范反应谱的对比 如图 5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2 条天然波和 1 条 人工波相对规范反应谱都较小。且时程分析与反应 谱分析得到的楼层剪力、 层间位移角等也相符合, 表 明采用规范反应谱能很好地反映地震作用。 图 5地震波拟合的反应谱与规范反应谱对比 4. 2 悬挑部分及施工模拟分析 沿建筑外立面造型设置斜向型钢混凝土柱, 其 优点如下1避免了设置巨型的悬挑构件梁、 墙、 桁架等对建筑功能造成的影响, 能够较好地满足 建筑功能;2斜柱传力直接, 更易实现“强柱弱梁, 强剪弱弯, 更强节点” 的抗震设计原则;3斜柱式结 构的竖向构件的侧向刚度变化均匀, 可避免结构在 大震下形成薄弱层;4 结构造价相对较低;5 可以 将型钢混凝土梁柱中的型钢作为混凝土模板的支 架, 避免了高空支模, 减少了施工费用。 但其缺点是部分与斜柱相连的梁及楼板的应 力非常大, 尤其是悬挑部位的楼板, 在正常的施工荷 载和温度荷载共同作用下应力非常大, 需要改变施 工措施, 如在悬挑的位置设置长期通缝的后浇带来 释放应力, 最终的应力需通过施工模拟分析来确定。 4. 2. 1 悬挑部分的分析 图 6 为结构左、 右悬挑位置三维计算模型, 图 7 为悬挑结构斜柱传力路径简化分析图。 1 考虑楼板平面内抗拉刚度时, 在 1. 2 恒载 1. 4 活载作用下梁、 板的受力分析。 由图 8 可知, 板最大拉应力 σmax 5. 5MPa;最 大轴力 Tmax 1 454kN。梁、 板的轴力在左侧斜柱完 成位置H 55. 6m 标高最大, 梁的轴力在设计的 范围以内, 板的拉应力太大, 超过设计范围, 需要通 过施工措施减小。 2 不考虑楼板平面内抗拉刚度时, 在 1. 2 恒 载 1. 4 活载作用下梁、 板的受力分析。 考虑到楼层在中震或大震下, 板会出现裂缝, 板 的刚度会退化, 模拟施工状态下, 现以恒载 活载 地震的最不利的情况分析, 即假设板的刚度为零, 梁 的拉力最大达到 4 200kN图 9。可见在悬挑部位 后浇带为通缝的情况下, 梁的轴力是板参与受力的 3 倍左右, 需加设型钢抗拉。鉴于此处的轴拉力比 较大, 采取以下措施保证安全梁的型钢和柱的型钢 连接节点处, 梁的腹板和翼缘都与型钢柱熔透焊接, 并考虑 0. 85 左右的净截面面积折减, 应力比在常遇 地震下控制在 0. 7 左右、 设防烈度地震下控制在 0. 85 左右、 大震下控制在 1. 05 左右, 接近屈服。 4. 2. 2 施工模拟分析 施工过程的模拟假定1 地下室施工至标高 0. 000m 地面用时 90d;2地面以上各层设 4 ~ 6 条 后浇带;3 每层施工时间假定 10d, 每个月施工 3 层;后浇带在主体完工后 60d 封闭;4 整个施工过 程共计 480d。 温度效应的模拟假定1从 2012 年 3 月份开始 施工地下室, 按每月计算温差;2 施工阶段温差计 算方法为该层施工时, 经历整体温差为当月最低温 度 - 开始施工月平均温度;其他楼层施工时, 该层经 历整体温差为当月平均温度 - 上月平均温度。 边界条件的模拟1采用 SAP2000 建立三维分 析模型, 楼板用 Shell 单元模拟;2设置 1m 宽的后浇 带, 后浇带按照施工模拟假定在主体完工后进入模 型;3考虑到地面嵌固实际增大了首层竖向构件的约 束, 因此模型包含地下室, 取地下室底板为嵌固端。 由图 10, 11 分析可得1本楼层施工的当月, 该 74 建筑结构2013 年 图 6塔楼悬挑区 图 7斜柱传力路径示意图 图 8考虑楼板平面内抗拉刚度时 塔楼左侧悬挑区板应力及梁轴力 图 9不考虑楼板平面内抗拉刚度 时塔楼左侧悬挑区板应力及梁轴力 图 10标高 0. 0m 处楼板应力 /MPa 图 11标高 59. 4m 处悬挑位置楼板应力 /MPa 层楼板承受前 30d 的收缩应力和当月可能发生的降 温过程, 在此条件下, 各层楼板拉应力为 0 ~ 1MPa; 2随着时间推移, 主体施工完而后浇带尚未封闭 时, 各层楼板拉应力为 0. 5 ~ 1. 5MPa, 在竖向构件 墙、 柱边缘有应力集中现象, 楼板拉应力局部达 2. 0 ~ 2. 5MPa;3后浇带封闭, 对楼板应力分布影响 不大;4后浇带封闭后 60d, 楼板应力分布规律与之 前相似, 大部分区域楼板拉应力小于 1. 5MPa, 局部 应力集中处则接近 3MPa, 需局部配置加强的钢筋。 分析说明设置后浇带对释放板的应力是有效的。 4. 3 节点有限元分析 节点有限元网格划分及计算结果见图 12。由 于建筑造型的特殊要求, 主体结构的两端悬挑区域 采用了由型钢混凝土斜柱构成的框架结构体系, 主 体结构采用部分型钢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斜柱在地面高度以上与主体结构汇交。斜柱与直柱 相交处是荷载传递方向转变的重要节点, 分析采用 了 ABAQUS 有限元软件。计算模型选用实际型钢 84 第 43 卷 第 10 期贾勇, 等. 三亚海棠湾七星级酒店超高层结构设计 图 12节点有限元网格划分及计算结果 图 13X 向塑性铰云图 图 14Y 向塑性铰云图 混凝土设计节点, 考察节点处荷载传递是否流畅、 应 力集中发生区域、 各种材料的应力和应变值是否满 足规范的强度和变形要求。 经分析, 型钢在基本组合情况下的最大拉应力 为 σmax 118. 3MPa < 295 MPa, 混凝土结构最大压 应力为 σmax 22. 5MPa < 25. 5MPa, 直立钢筋的最大 拉应力为 σmax 156. 2MPa < 300 MPa, 能满足设计 要求。 4. 4 基于性能的弹塑性静力 Pushover 分析 静力弹塑性分析采用 MIDAS/Gen V7. 8. 0 软 件。Pushover 的 分 析 方 法 主 要 基 于 ATC- 40[3]和 FEMA 273 /274 /356[4- 6]。 在 MIDAS/Gen 中 使 用 ATC- 40 和 FEMA273 提 供 的 能 力 谱 法 Capacity Spectrum , CSM来评价结构的抗震性能。 采用模态作为侧向荷载模式, 结构性能点取两 工况的最大值进行分析。在定义 Pushover 工况时, 除了考虑上述水平荷载外, 应首先定义初始荷载作 用作为 Pushover 第一工况, 初始荷载作用为 1. 0 恒 载 0. 5 活载, 各种水平力与其组合作为其他工况, 荷载均取标准值。计算时首先计算 Pushover 第一工 况 下 的 内 力 和 变 形,其 他 工 况 下 的 计 算 是 在 Pushover 第一工况下的内力和变形的基础上施加水 平荷载, 水平荷载不断增加, 结构侧移不断增大, 直 到结 构 进 入 破 坏。分 别 进 行 两 个 水 平 方 向 的 Pushover 分析初始荷载 模态Y 向和初始荷载 模态X 向, 图 13, 14 为 X, Y 向塑性铰发展情 况。基于性能的分析结果如表 5 所示。由表可知, 在大震作用下, X 向、 Y 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为 1 /35219 层和 1 /21217 层, 满足规范小于1 /100 的要求; 其 处 于 弹 性 状 态 的 构 件 的 比 例 分 别 为 83. 4 和 80. 6 , 坍塌的比例为 0. 4 和 0. 7 , 且 多为连梁和框架梁, 能够满足大震不倒的性能要求。 基于 FEMA 和中国规范的性能指标表 5 FEMA 构件比例 / 弹性状态IO 状态LS 状态CP 状态坍塌状态 X 向 83. 40. 30. 200. 4 Y 向 80. 60. 70. 30. 10. 7 中国 规范 最大层间 位移角 基底剪力 小震 /kN大震 /kN 大震 /小震 备注 X 向 1 /35220 96398 3204. 69满足 Y 向 1 /21223 27787 9903. 78要求 5抗震构造加强措施 5. 1 针对框架- 剪力墙结构及 B 级高度的加强措施 1加强底部加强区剪力墙配筋, 减小竖向构 件的轴压比, 大部分竖向构件的轴压比采用比规范 低 0. 1 的要求。 2全楼按中震不屈服控制配筋, 悬挑部分的 斜柱和拉梁按中震弹性控制配筋。 3根据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对薄弱部位进行 加强, 满足“大震不倒” 。 下转第 40 页 94 建筑结构2013 年 图 14算例二截面示意图 由于图 14 中柱为异形柱, 故在计算混凝土部分 的承载 力 时, 采 用了 文献[ 3]的公 式 2 和 公 式 4。表 2 列出了各截面采用本文方法得到的承载 力理论值与试验所得的试验承载力 [4- 6]对比情况。 承载力对比表 2 构件本文方法 Mu1试验结果 Mu2 Mu1/Mu 2 梁 1 弯矩 /kNm483609 0. 793 梁 2 弯矩 /kNm271324 0. 836 柱轴力 /kN2 446 3 5000. 727 从对比结果看出, 本文方法较试验结果保守, 两 者比例与文献[ 7] 中规范方法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 接近, 说明本文方法与规范方法得到的承载力理论 值比较符合, 在实际设计中具有相当可行性。 4结论与展望 1规程 给出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只适用于工 字钢-混凝土组合截面在强轴平面内偏压的情况, 对 于其他受力状况均没有给出现成的设计公式。本文 方法利用内力等于截面承载力的思想, 基本适用于 任意的受力情况。 2本文方法适用于钢材为任意形状的钢-混凝 土组合截面, 若钢材的外包线或内部空洞轮廓线存 在弧线, 可近似将弧线划分成若干直线, 以线段为依 据进行单元离散, 进行截面设计。 3本文方法按照材料的本构关系进行推导, 经与规程 方法、 试验结果比较后, 得出本文方法 偏于保守, 具有可行性, 且计算简单。给出了配筋量 计算方程中的每个参数的解析式, 便于电算化程序 的编写。 参考文献 [1] 董建菲, 魏巍, 辛欣. 型钢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发展及应 用[J]. 陕西建筑, 20092 5- 7. [2] JGJ 1382001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S]. 北 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3] 管仲国, 黄承逵, 王丹, 等.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双向偏 心承载力高效算法与程序设计[J]. 工程力学, 2006, 234 134- 139. [4] 蔡健, 郑宇, 杨春, 等. 箱形型钢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 [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307 52- 56. [5] 中野昭郎. 非对称型钢混凝土梁的试验[J]. 谢大璋, 译. 铁道建筑, 19952 27- 33. [6] 王宇航, 樊健生, 郭亚飞, 等. 异形型钢混凝土柱承载 能力的试验及分析[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506 810- 814. [7] 薛永林, 王新亭. 钢骨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计算的规 范比较[J]. 低温建筑技术, 2005145- 46. 上接第 49 页 5. 2 针对平面不规则的加强措施 1对于平面形状狭长的情况。按整楼弹性楼 板假定计算内力;分析楼板的温度应力与混凝土的 收缩徐变产生的应力;对薄弱部位进行加强。 2对于扭转位移比大于 1. 2、 扭转不规则的情 况。控制层间位移角小于规范限值的 40 , 并且相 关的构件均为型钢混凝土构件, 增加结构构件的 延性。 3对于楼板局部不连续的情况。1 层夹层大 厅上空全开洞;1 层夹层弹性楼板假定和分块刚度 假定计算内力。 4对于建筑两端有大悬挑楼面、 斜柱负担端 部凸出部分的情况。16 层以上逐层收进;悬挑部分 的斜柱和拉梁及相邻剪力墙的框架均为型钢混凝 土, 增加关键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控制型钢截面的 应力比;斜柱的控制性能目标为中震弹性。 参考文献 [1] JGJ 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2] GB 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 筑工业出版社, 2010. [3] ATC- 40Seismicuationandretrofitofexisting concretebuildings [S ].RedwoodCityApplied Technology Council,1996. [4] FEMA 273NENHRPguidelinesfortheseismic rehabilitation of buildings [S].Washington, D. C.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1996. [5] FEMA 274 NENHRP commentary on the guidelines for the seismic rehabilitation of buildings[S]. Washington, D. C.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1996. [6] FEMA 356 Prestandard and commentary for the seismic rehabilitation of buildings [S].Washington, D. C. 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 2000.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