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开采方案.doc
X县红卫镇某煤矿 开采方案设计变更 说 明 书 胜利矿务局设计研究所 二○○八年二月 X县红卫镇某煤矿 开采方案设计变更 说 明 书 ( 工 程 规 模 万吨/年) 目 录 总 说 明1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6 第一节 井田概况6 第二节 市场预测7 第三节 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7 第四节 矿井建设的资源条件8 第二章 建设规模与服务年限17 第一节 矿区范围与资源储量17 第二节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19 第三章 井田开拓与开采20 第一节 井田开拓20 第二节 采区划分、开采顺序和采区巷道布置21 第三节 井筒、井底车场及大巷运输22 第四节 采煤方法、巷道掘进23 第四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29 第一节 矿井灾害综述29 第二节 矿井通风36 第三节 灾害预防及安全装备42 第四节 矿井处理和抢救各类事故的措施55 第五节 开采煤与瓦斯突出煤层的防突措施63 第六节 矿井瓦斯抽放72 第五章 矿井主要设备选型82 第一节 提升运输设备82 第二节 通风设备87 第三节 排水设备89 第四节 空压机设备90 第六章 地面设施92 第一节 地面生产系统92 第二节 地面运输94 第三节 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94 第四节 供电、监控、通讯及计算机管理96 第五节 给排水95 第六节 地面建筑与消防设施97 第七章 节能减排分析101 第一节 编制说明101 第二节 企业能源消耗分析102 第三节 节能减排措施与建议104 第八章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107 第一节 概况107 第二节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108 第三节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110 第九章 项目实施计划116 第一节 建井工期116 第二节 产量递增计划119 第十章 技 术 经 济120 第一节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120 第二节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22 第三节 财务评价123 第四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27 附图目录 1.井上下对照图(12000) 2.矿井开拓开采平面图(12000) 3.矿井开拓开采剖面图(12000) 4.矿井通风系统及图通风网络图(12000) 5.矿井避灾路线图(12000) 6.地面变电所供电系统图(示意) 7.井下供电系统图(示意) 8.工业广场总平面布置图(11000) 9.矿井“三条生命线”系统布置图(示意) 附 件 1.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以“川国土资储函【2003】264号” 关于四川省X县煤田大田坝井田某煤矿勘查地质报告。及四川省X县煤田大田坝井田某煤矿勘查地质报告 2.四川省局煤矿建设项目核准登记表。 3.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二00五年四月颁发的某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为5200000510058。 4.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X县红卫镇某煤矿2号煤层﹙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5.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 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X县红卫镇某煤矿2号煤层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表”; 6.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X县红卫镇某煤矿6号煤层﹙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7.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 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X县红卫镇某煤矿6号煤层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表”; 8.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X县红卫镇某煤矿10号煤层﹙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9.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 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X县红卫镇某煤矿10号煤层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表”; 10.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X县红卫镇某煤矿12号煤层﹙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11.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 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X县红卫镇某煤矿12号煤层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表”; 12.四川省局文件川煤行管字【2007】67号对六盘水市煤矿2006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 13.X县红卫镇小寨村村民委员会与X县红卫镇某煤矿签定的“土地征用合同”; 14.X县供电局与X县某煤矿2005年10月12日签定的“供用电合同”; 15.某煤矿的设计委托书。 盘县柏果镇某煤矿(变更)开采方案 总 说 明 一、概述 1.矿井位置、隶属关系 四川省X县煤田大田坝井田某置煤矿位于X县西北部红卫镇小寨村境内,距X县城关镇54km,距水红线红卫火車站7.0km,地理位置为东经10429′28″~10433′22″,北纬2557′46″~2558′41″,矿区交通极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某煤矿隶属X县局管辖。 2.矿井现状 某煤矿属四川省X县个体独资煤矿,是X县煤炭规划建设中的新建矿井,由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五九队勘查并于二OO三年五月提交四川省X县煤田大田坝井田某煤矿勘查地质报告,胜利矿务局二00三年五月编制提交了四川省X县某煤矿可行性研究报告,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 某煤矿到目前为止,主斜井、副斜井巳落底于1380m水平,并施工了井底車场及水仓,其余巷道未施工。在井底車场,采用联络巷将主井、副井连通,形成通风、运输系统。业主在施工中,发现2号煤层浅部小窑的采空区及煤层走向略有变化,首采面布置长度及采区巷道布置方式与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有些差异,且原设计两条井筒不符合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及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2006年版﹚的有关规定。为了使开采方案图纸更符合矿井实际,有利于指导矿井安全生产,受业主委托,胜利矿务局设计研究所对某煤矿原开采方案进行变更修改。 3.本方案设计(变更)理由 (1).修改原因 1).原设计区下山布置在井田中部以南,现将采区下山变更在井田中部。进行双翼开采,符合有关规定。 2).原设计布置两条井筒不符合安全规程﹙2006年版﹚的有关规定及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2006年版﹚的有关规定。 (2).修改的主要内容 1).原设计的首采面及接替面均为单翼开采,修改后,将采区上、下山布置在井田中部,形成双翼开采,使首采面及接替面走向长度在500米上、下,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2).原设计布置两条井筒,修改后在矿区西北部边界附近增加一条风井,将原設计的风井改为副井,原设计的主井不变,使矿井设计为三条井筒。即三个出口,符合有关规程、規范的規定。 4.编制报告的依据 (1).煤炭工业小型矿井设计规范﹙2006年版﹚ (2).煤矿安全规程﹙2006年版﹚及有关规程规定。 (3).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五九队二OO三年五月提交的四川省X县煤田大田坝井田某煤矿勘查地质报告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以川国土资储审字(2003)第264号“关于印发四川省X县大田坝井田某煤矿勘查地质报告评审意见的函”。 (4).业主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及其它相关资料。 (5).四川省局煤矿建设项目核准登记表。 (6).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二00五年四月颁发的某煤矿采矿许可证,证号为5200000510058。 (7).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X县红卫镇某煤矿2号煤层﹙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8).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 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X县红卫镇某煤矿2号煤层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表”; (9).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X县红卫镇某煤矿6号煤层﹙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10).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 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X县红卫镇某煤矿6号煤层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表”; (11).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X县红卫镇某煤矿10号煤层﹙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12).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 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X县红卫镇某煤矿10号煤层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表”; (13).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X县红卫镇某煤矿12号煤层﹙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14).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 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X县红卫镇某煤矿12号煤层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表”; (15).胜利矿务局设计研究所设计人员2007年11月6-7日赴X县红卫镇某煤矿现场调研时收集的资料; (16).四川省局文件川煤行管字【2007】67号对六盘水市煤矿2006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 (17).川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文规定; (18).四川省動能煤炭技术发展服务有限公司20087年1月22日对“X县红卫镇某煤矿开采方案设计(变更)”的评审意见。 (19).某煤矿的设计委托书; 5.本方案设计指导思想 (1).以煤矿安全基本条件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及西部大开发的有关精神作为技改方案的原则。 (2).充分利用原有巷道设施和设备,减少井巷工程量和资金投入。 (3).本方案设计﹙变更﹚的重点是优化原有系统、规范开采工艺、强化安全、提高功效、注重环境保护及职业卫生,以达到15万吨/年的生产能力。 二、本矿开采方案系统与原有系统的关系 原设计仅有两条井筒,满足不了有关文件及规范的要求。 本矿采用斜井开拓,主、副井井筒巳落底于1380m水平,部份井底車场及水仓巷道巳施工,其他巷道均未施工。本设计利用矿井巳施工并可利用的巷道,从井底車场设计两条水平运输巷至矿区中部,在中部布置运输上、下山,行人上、下山及回风上、下山和煤仓,同时在矿区的西北部布置一条专用风井,将原设计的风井改为副井,使矿井有三个井口,滿足有关現行规定(范)的要求。 三、矿井建设条件综合评价 1.矿井开拓方式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设计利用已形成的主井、副井,设计增加一条风井,在12号煤层的底板20m布置运输、行人及回风上、下山,再通过水平石门掘穿12、10、6、2号煤层,形成开采2号煤层的通风运输系统后,首先开采2号煤层。除1450m至1650m为残采外,全矿区划分为二个水平(即1380m水平和1300水平,1380水平以上为上山开采,1380水平以下至1300水平为下山开采,l300水平以下至矿区边界1100水平为下山开采);三个采区开采(即1380水平以上为一采区;1380水平以下至1300水平为二采区;l300水平以下至矿区边界1100水平为三个采区),符合有关规范要求。 矿井采用集中开拓,联合开采,煤层及阶段间开采顺序均由上至下。 2.资源可靠性评价 根据X县红卫镇某煤矿地质报告和已掘煤巷情况,基本上弄清了本矿的地质构造和煤层的赋存特点,建议在今后的巷道掘进和回采过程中,认真做好地质编录,并整理成生产地质资料,以利于指导生产。 3.用户 某煤矿所属企业性质为私营独资企业,所生产的原煤2、6、10、12号为特低硫煤;12号为低灰煤,2、6、10号为中灰煤;12号煤层为中磷煤,2、6、10号为特低磷煤。井田内属高热值的气煤,适用于炼焦或配煤炼焦,亦可作为发电和生活用煤。煤炭主要销往本地区及省内外发电及工矿企业,少量供当地民用,产品销售市场较好。 4.外部协作条件 (1).本矿位于X县红卫镇小寨村境内,距X县城关镇约54km,水红线红卫火車站7.0km,煤炭运输从矿区经过红卫镇到达火車站,交通极为方便。 (2).红卫镇地方电网已到矿区,矿井采用红卫变电站引出的10kv线路作备用电源,另有一条从红卫变电站不同母线架设的LGJ-70砼杆10kv专用线路作矿井主供电源。 (3).矿井生活、生产用水可取自矿区以北的泉井水,水源有保证。 (4).矿井建设与生产所需的坑木、砖、瓦、水泥等可就近解决。 总之,矿井建设外部的交通条件、电源、水源、通讯等均满足矿井建设需要,加之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矿井的外部协作条件较好。 5.推荐开采方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 (2).全员效率2.45t/工。 (3).井巷工程量总长6880.5m。其中岩巷5743.5m,煤及半煤巷1137m,利用已掘巷道1096m(为岩巷),新掘巷道5784.5m(其中岩巷剩4647.5m)。 (4).劳动定员185人。 (5).建井工期为24个月。其中试运转2个月(由于某煤矿已施工部份工程,所以建井工期不包括准备期)。 (6).项目总投资4750.0万元,吨煤投资316.0元。 6.综合评价 本矿井资源储量基本可靠,煤层赋存基本稳定,开采技术条件较好,煤质较好,用户可靠,市场潜力大,为矿井的开采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本矿区开采的煤层位于拖长江1516m水平以下,该矿区内又有许多断层,因此,区内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该矿井的建设,可使本矿区内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改善和提高当地村民、居民的生活水平,对当地居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该矿井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存在的问题 矿井地质勘查程度较低,对浅部小窑开采情况叙述不多,了解不够,对煤层瓦斯无分析资料,无煤与瓦斯突出的分析预测。 8.建议 (1).井田内煤矿开采历史悠久,露头线一带有几个小矿在开采,某煤矿在几个小矿的下部,开采接近邻近小矿采空区和本矿采空区时,必须查清小窑和老空积水情况,做到“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同时应坚持“有疑必停”并留设足够的安全保护煤柱。 (2).加强技术管理,严格按方案设计和安全专篇的要求组织施工,严防事故发生。 (3).每年应进行一次瓦斯等级鉴定,石门揭煤时和深部煤巷掘进时必须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预测评价,根据预测评价结果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 井田概况 一、交通 四川省X县某煤矿位于X县城西北部红卫镇小寨村境内,距X县城关镇约54km,水红线红卫火車站7.0km,煤炭运输从矿区经过红卫镇到达火車站,交通极为方便。 二、井田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 矿区为单面山地貌,山势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剥蚀坡、地形坡度25度~45度,构造坡地形坡度20度~30度。横向及纵向冲沟发育,致使地形复杂。井田地形呈中部高,東西两侧低。区内最高点位于中部山头(516号图根点),海拔为1816.2米,最低点位于东北隅拐点H处,海拔为1535米,相对高差281m,属低中山地形。煤层露头多出露于井田外侧,出露海拔为1550~1600米。 2.水文 拖长江属北盘江支流。从井田东部边界外侧流过,流向自南向北。根据1965~1966年临时断面资料,流量为0.147~3.189立方米/秒。洪水水位标高为1516米 沟溪水沿冲沟分布。受大气降水控制,雨季流量增大,枯水季流量变小或干枯。 3、气象 本矿区属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温和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有酷暑、雨量充沛。根据X县气象局资料本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382.9毫米,月平均气温15.2度C,日极端最高气温36.7度C,日极端最低气温-7.9度C,年平均相对湿度78‰。 4、地震 根据四川省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厅“川城设通发【1992】230号文关于公布四川省地震烈度新区规划的通知”X县地震烈度为6度区。 三、煤炭运销及经济效益 本矿井主采煤层为低、中灰、低及特低硫气煤,煤炭可作为电厂或工业锅炉用煤,本矿煤炭主要销往省内外,少量供当地民用。本矿井煤炭的开发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矿区开采资源条件较好,矿井生产的煤炭是有市场的。目前煤炭市场求大于供,销售价格呈逐年上升之势,矿井的建设必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节 市场预测 目前,我国煤炭市场总体上呈现供求偏紧张的局面,由于煤矿经过几年来的安全整治,从整体上来看安全方面的投入有所增加,安全程度有所提高,盲目追求产量的势头有所减缓,煤炭产量的增长速度基本适应煤炭需求的增长。 四川省为江南煤炭资源大省,我省煤炭的省外市场主要是周边的重庆和云南等省(市)区。煤炭消费主要是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等行业和城乡生活用煤。根据对周边省(市)区的煤炭市场调查,省外市场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大。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给予四川煤炭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四川必将发挥其资源、区位、交通等优势,使本省煤炭资源得以充分合理的开发。到时,某煤矿也可借西部大开发的东风发挥其优质煤炭的优势。 从电力行业来看,国家实施“西电东送”战略决策,四川省与广东省签订了供用电协议。四川每年要向广东输送大量电力。省内大型火电厂的建设,西电东送为煤炭的开发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冶金化工用煤也在逐年增长,煤炭市场的售价也在逐步攀升。现有煤矿的生产能力还不能满足市场用煤需求。因此,本煤矿15万吨/年的生产能力是有市场保证的。 本矿井主采煤层为低、中灰、低及特低硫气煤,煤炭可作为冶金或工业锅炉用煤,本矿煤炭主要销往省内外工矿企业,少量供当地民用。本矿井煤炭的开发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矿区资源条件较好,矿井生产的煤炭是有市场的。 第三节 矿井建设的外部条件 一、外部运输条件 四川省X县某煤矿位于X县西北部红卫镇小寨村境内。距X县城关镇54km,距离红卫火車站7km,外部运输条件很好。 二、电源条件 红卫镇地方电网已到矿区,矿井采用红卫变电站引出的10kv线路作备用电源,另有一条从红卫变电站不同母线架设的LGJ-70砼杆10kv专用线路作矿井主供电源,构成矿井的双回路供电(见附件供用电协议)。 三、水源 矿井生活用水取自矿区以北800米的泉水井,该泉水井每小时流量5m3/h,目前巳引入矿区地面作生活用水,生产和消防用水取自经处理后的井下水复用,不足部分由生活用水补充,水源有保证。 四、主要建筑材料供应条件 矿井所需的砖、砂石、水泥及木材等材料可在当地解决,钢材需外地调入。 综上所述,该矿公路交通方便,水源、电源可靠,加之当地政府和村民的大力支持,矿井的外部建设条件优越。 第四节 一、地质构造及煤层特征 1.地层 井田及外围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和龙潭组(P2l),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及第四系。现将各地层由老到新简述如下 (1).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 本井田内无出露。据大田坝井田资料,上部为灰绿色、紫色泥灰岩;下部为灰绿色玄武岩。其厚度不详。与上覆地层龙潭组(P2l)呈假整合接触。 (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2l) 出露于井田北部和西部外围。厚度220~230米。由灰-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含菱铁质薄层及结核。含丰富的大羽羊齿,细羊齿等植物化石。上部和中部含动物化石。 本组含煤层45层左右,煤层总厚度36.21米,含煤系数16.09﹪。与上覆地层整合接触。 (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P1f) 分上、下段。本井田只見下段和上段的下部。 下段(T1f1)厚度120~160米。分布于井田大部。岩性以灰绿色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暗紫色粉砂质泥岩条带。底部20~30米左、右、为灰绿色粉砂质泥岩,含辨鰓类、腹足类动物化石。 上段(T1f2)井田内仅见下部(笫一亚段T1f21),厚度150~170米。岩性为暗紫色粉砂岩,夹灰绿色细砂岩及紫色泥岩,含大量蠕虫状方解石(虫孔)。 第四系(Q) 不整合覆于各地层之上。厚度0~40米。以残积、坡积及冲积物组成。冲积物分布于拖长江河床两侧;残积、坡积物分布于缓坡地带。 2.构造 本井田为一不完整的向斜构造,东段被F21断层所截。轴向北50度西。轴面近于直立,两冀不对称。北东翼地层走向北70度西,倾向南西,倾角30度~40度,南西翼 地层走向北5度~15度西,倾向北东,倾角28度左右。轴部最新地层为飞仙关组上段底部。井田内共发现断层8条,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其中,断层落差等于、大于30米者为F24、F241两条。F24落差60米,在井田边界外,对井田煤层无影响;F241落差80米,为井田边界断层,有4个钻孔控制,属基本查明。断层特征常见1一4一1表。本井田构造复杂程度中等。 断层特征一览表 表1-4-1 断层 名称 長度(米) 性质 走向 倾 向 倾 角() 落差(m) 延伸 长度 控制程度 F24 可见600 斜向平移 北33度东 直立 75 60 位于井田西北边界外侧。地面断裂线清楚,断层带宽0.8米,东盘向南运动,对本井田无影响。 F241 可见600 逆 北26度东 南东 67 80 位于井田西北边缘。地表未见;深部有浅9、68、浅4及51号孔控制,为井田边界断层。 F28 可见50 正 北10度西 南西 50 8 位于井田西北边缘。地表内趋于消失一个点,深部有60号孔和74号孔控制,分别断失地层8米和17米。井田内趋于消失。 400 正 北30度东 南西 70 12 位于井田西部,52号孔227.08米见断点,断失3-4号煤,断层、产状均为推断。 F2428 140 正 北30度东 北西 70 5 位于井田西部,52号孔239.45米见断点,断失7号煤,断层、产状均为推断。 F217 120 逆 北30度东 南东 70 10 位于井田西南部,46号孔243.80米见断点,重复8-9号煤,断层、产状均为推断。 F218 400 逆 北45度东 南东 70 25 位于井田南部,1802号孔402.86米见断点,重复8-10号煤,断层、产状均为推断。 F2211 400 正 北45度西 北东 70 11 1.0km 位于井田东部,56号孔241.80米见断点,断失4-6号煤,长度、产状均为推断。井田内趋于消失。 3.煤层及煤质 (1).煤层 井田内可采煤层有2、6、10、12号4层,总厚度6.81米。井田内煤层稳定程度属较稳定煤层。 根据岩性、古生物化石及测井物性特征等确定煤层对比标志6个,从上至下分述如下 标一为1号煤层顶板,厚度5.0~6.0米,由深灰色粉砂质泥岩夹粉砂岩组成,夹钙质条带,清晰的细水平层理,含腹足类动物化石,底部呈薄层状富集。 标二为3号煤层顶板(上距2号煤层8-11米),厚度1.0米左右,为黑色泥岩,含介形虫等动物化石,其顶部有0.05米左右黄绿色高岭石泥岩。 标三为6号下煤层及其底板(上距6号煤层3米左右)。6号下煤层呈硬块状,喑淡型,富含线理状,粒状及小透镜状黄铁矿,原煤全硫为3.30-10.53﹪,底板泥岩中亦富含黄铁矿。 标四为8号煤层顶板(下距10号煤层14米)。岩性为0.10-0.20米的黑色片状泥岩,含稀少瓣腮类动物化石,可作为对比10号煤层的重要标志。 标五为10号煤层底板(上距10号煤层1.0-5.0米)。为一层厚0.5-2.0米的黑色泥岩,呈块状,含较多的瓣腮类、碗足类及腹足类动物化石。 标六为12号煤层夹石及顶板。煤层上部含2层各厚0.02米左右的高岭质泥岩,上层为深灰色隐晶质;下层为浅灰色粗晶质。煤层直接顶板0.5-1.0米为深灰色泥灰,含瓣腮类、腹足类动物化石。 对比结果2、6、10、12号煤层对比可靠;7、8、9号煤层对比较。 ﹙2﹚.煤层 2号煤层产于龙潭组上段,上距飞仙组下段7.78米。煤层厚度0.3~2.65米,平均1.55米,含夹矸0~3层,煤层结构复杂,较稳定,顶底板岩性,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底板岩性,泥岩、粉砂岩。全井田大部可采。 6号煤层产于龙潭组上段,上距2号煤层20.3米。煤层厚度0.78~1.39米,平均1.1米,含夹矸0~2层,一般一层,煤层结构简单,较稳定,顶底板岩性,泥质粉砂岩;底板岩性,泥岩、泥质粉砂岩。全井田可采。 10号煤层产于龙潭组中段,上距6号煤层28.48米。煤层厚度0.29~2.3米,平均1.43米,煤层结构简单,较稳定,顶底板岩性,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底板岩性,泥岩、粉砂质泥岩。全井田可采。 12号煤层产于龙潭组中段,上距10号煤层18.23米。煤层厚度0.92~4.28米,平均2.73米,含夹矸0~3层,一般一层,煤层结构简单,较稳定,顶底板岩性,粉砂质泥岩;底板岩性,泥岩、粉砂岩。全井田可采。其主要特征见下表表1-4-1 可采煤层特征表 表1-4-1 煤层 厚度 平均(m) 层间距 (m) 煤层结构 顶底板岩性 稳定性 倾角平均 (度) 密度 顶 板 底 板 2 1.55 20.3 含夹矸0~3层 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泥岩、粉砂岩 较稳定 19 1.4 6 1.1 含夹矸0~2层,一般一层 泥质粉砂岩中 泥岩、泥质粉砂 较稳定 19 1.4 10 1.43 28.5 粉砂质泥岩、粉砂岩 泥岩、粉砂质泥岩 较稳定 19 1.4 12 2.73 18.2 含夹矸0~3层,一般一层 粉粉砂质泥岩 泥岩、粉砂岩 较稳定 19 1.4 (3).煤质 本矿开采煤种为气煤,煤质指标见下表。 煤质分析结果表 表1-4-2 序号 煤层号 工 业 分 析 发热量 Qhdaf MJ/Kg 牌 号 水份(Mad) (%) 灰 份Ad (%) 挥发份daf(%) 硫 份 S(%) 1 2 2.1-3.42 14.31-42.64 32.27-34.93 0.12-0.24 34.48-35.08 气煤 2 6 1.64-2.33 22.38-32.93 34.04-36.04 0.12-0.24 34.11-34.91 气煤 3 10 1.3-3.6 13.53-32.69 32.2-36.52 0.23-0.77 34.93-35.63 气煤 4 12 1.14-1.71 10.3-20.59 33.26-41.25 0.17-0.57 35.66-36.79 气煤 二.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1.瓦斯 某煤矿为新建矿井,暂无瓦斯资料,为此,参照顺发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报告。根据四川省局文件,(川煤行管字【2007】67号)对煤矿2006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顺发煤矿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9.1m3/t,顺发煤矿为高瓦斯矿井。顺发煤矿直距某煤矿1.2km,开采龙潭煤系的煤层,与某煤矿开采的2、6、10、12号煤层属同一井田的煤层。参照顺发煤矿瓦斯资料为高瓦斯矿井,根据川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文规定及邻区矿井资料,本井田应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因此,某煤矿按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矿井进行设计,某煤矿在矿井建设和生产中按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矿井进行管理。必须加强通风和瓦斯管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不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矿井生产时,每年必须进行一次瓦斯等级鉴定,通过鉴定最终确定瓦斯等级 2.煤尘 根据()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X县红卫镇某煤矿2号煤层﹙尘﹚爆炸性鉴定报告,本矿2号煤层的火焰长度>400mm,煤尘有爆炸性。 根据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X县红卫镇某煤矿6号煤层﹙尘﹚爆炸性鉴定报告,本矿6号煤层的火焰长度>400mm,煤尘有爆炸性。 根据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X县红卫镇某煤矿10号煤层﹙尘﹚爆炸性鉴定报告,本矿10号煤层的火焰长度>400mm,煤尘有爆炸性。 根据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X县红卫镇某煤矿12号煤层﹙尘﹚爆炸性鉴定报告,本矿12号煤层的火焰长度>400mm,煤尘有爆炸性。 3.煤层自燃倾向 根据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该矿2号煤层为二类自燃倾向,即为自燃煤层。 根据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该矿6号煤层为二类自燃倾向,即为自燃煤层。 根据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该矿10号煤层为二类自燃倾向,即为自燃煤层。 根据四川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2007年11月13日提交的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该矿12号煤层为二类自燃倾向,即为自燃煤层。 4.煤与瓦斯突出 从某煤矿的建设实践和井筒施工揭煤层情况,未发现煤层有煤与瓦斯突出的威胁。但根据邻区矿井资料,本井田应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X县矿区为煤与瓦斯突出矿区,已有多个煤矿发生突出事故,根据川安监管办字〔2007〕345号文要求,本矿按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矿井进行设计及管理。矿井在掘进施工揭煤时,必须把各煤层的煤样送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鉴定,以便管理。鉴定资料报四川省局审批,并报四川省煤监局备案。 5、地温 本区无地温异常现象 6.水文地质特征 (1).地层含水性 根据大田坝井田精查报告,含煤地层及其上覆飞仙关组、下覆峨嵋山玄武组,含浅部风化裂隙水,深部含小微弱或不含水,可视为隔水层。 (2).断层导水性 根据大田坝井田资料,、断层不含水,不导水。 (3).老窑积水 井田西部、北部边界外围有肆对生产矿井,根据实际调查表明,小煤矿在开采浅部煤时多有顶板淋水、滴水现象,停采后多有积水,甚至与大气降水有水力联系。 (4).水文地质类型 某煤矿矿区为单面山地貌,冲沟发育,地表水有良好的排泄条件;煤系地层及其上覆飞仙关组、下覆峨嵋山玄武组,含浅部风化裂隙水,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风化程度的减弱,含水性减小,深部含小微弱。本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属第二类第一型,即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裂隙充矿床,但区内矿界拖长江河流从矿区井口以南约100~164m的边缘流过,矿区要开采的煤层均在拖长江河流水位标高(1516m)以下,因此,区内水文地质条件中等, 拖长江河流从矿区井口以南约100~164m的边缘流过,矿区要开采的煤层均在拖长江水位标高(1516m)以下,因此,矿井在开拓开采工作面布置时,必须在本方案标注的保护煤柱尺寸以外在进行布置,严禁在标注的河流保护煤柱内进行布置。 综上所述,矿区地形为单面山地貌,冲沟发育,地表水有良好的排泄条件,煤系地层及其上覆飞仙关组、下覆峨嵋山玄武组,含浅部风化裂隙水,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风化程度的减弱,含水性减小,深部含小微弱。本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属第二类第一型,即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裂隙充矿床,水文地质条件中等;某煤矿矿区要开采的煤层均在拖长江水位标高(1516m)以下,特别是在靠近江边的采掘活动中,如不留设足够的河流保护煤柱,水文地质条件可能会发生改变。 矿区以西现有四个生产矿井,其中有一定量的积水,开采应引起注意。 7.煤层顶底板稳固性 本矿矿区范围内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按邻区资料,主要可采煤层顶板稳定性差,易垮落,开采时需支护或局部支护。煤层直接底板一般都有0.2-0.5m的泥岩,遇水易膨胀。井田煤层较稳定,矿井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初期涌水量较小(注意上部采空区积水)。矿区电力充足,交通较为方便,市场前景广阔,开采条件较好。 三、勘探程度、资源及开采条件评述 1.勘探程度 早在1965年1966年,原四川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112队在大田坝进行详、精查勘探,并于1966年11月提交了(X县煤田盘关向斜西翼北端大田坝井田精查报告)。 1977年1月,一五九队进行精查补充勘探,于1980年12月提交了(X县煤田盘关向斜西翼北端大田坝井田精查补充勘探地质报告)。由原四川省煤炭工业局“川煤发(80)字第270号文”审查批准。 某煤矿位于大田坝井田中部。 一五九队在本区进行过地质调查,使用的地形地质图系1980年大田坝井田精查补充勘探地质报告中的15千地形地质图,坐标系为安顺独立坐标系,高程为1956年黄海高程系,该地形图1960年测绘成图,至今巳达40余年,地形地物巳有一定的变化,其精度已满足不了15千比例尺地形图要求。地质图按当时有关规程、规定作业成图,质量尚可。 本井田有大田坝井田精查补充勘探钻孔19个,19个钻孔中,1977年精查补勘探钻孔13个,级别甲级孔4个,乙级孔6个,丙级孔3个。钻孔测井工作达到了乙级以上,煤层定性,定厚可靠,均可利用。 X县煤田盘关向斜西翼北端大田坝井田精查补充勘探地质报告,基本查清了矿区煤层地质特征、矿产资源储量和煤层赋存条件,为矿井设计提供了依据。 矿区地质工作程度较高。地质报告提供的煤层赋存条件、水文地质情况、开采技术条件和储量等是比较可靠的,可作为矿井设计的依据,对矿井的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2.资源及开采条件评述 本井田资源基本可靠,煤层构造简单,主采煤层赋存稳定,这些都是井田开采的有利条件;井田地质构造中等,水文地质条件中等顶、底板条件较差,煤层瓦斯含量大,拖长江沿井田边缘通过,给井田开拓、开采带来较多的不利。 3.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地质报告对可采和局部可采煤层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地质报告对于老窑、老巷的开采情况描述可能有误差,因此,某煤矿必须对其区域西部矿井的采空区及所作巷道以及废弃老窑再进行一次详细调查测量,并将其补上到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标明采空区的探水警戒线。并要加强矿井采掘工程的测量工作,特别是巷道贯通的测量,及时把测量结果上图,防止误穿其采空区和误穿煤层,坚持做到“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同时应坚持“有疑必停”并留设足够的安全保护煤柱,严防透水事故发生。 (2).生产中必须加强通风、消防洒水和采取防爆措施,在巷道掘进和生产过程中,认真做好地质编录,逐步完善矿山水文地质及瓦斯资料,以指导矿井生产,同时加强顶底板管理等各种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 (3).随时了解地面裂隙、塌陷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安全。本设计采用的地形图依据地质报告的图纸绘制,图纸精度有一定差距,在矿井建设时必须对地面建筑特别是新增建筑等进行测量核准,避免误入建筑物保护煤柱下进行采掘活动造成建筑物垮塌带来的损失。 第二章 第一节 矿区范围与资源储量 一、矿区范围 根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二00五年四月十五日颁发的X县红卫鎮某煤矿采矿许可证的开采范围,井田走向长约1.2公里,倾斜宽约0.95公里,矿区面积1.1443平方公里,由10个拐点坐标圈定,矿井最低开采标高为1100m,最高开采标高为11650m。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2-1-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如下 表2-1-1 坐标 拐点 X Y A 2874363 35449800 B 2873935 35449637 C 2873935 35449055 D 2873690 35449055 E 2873690 35449560 J 2873043 35449940 I 2873073 35450030 F 2872740 35450120 G 2873500 35450615 H 2873985 35450615 二、资源储量 根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川国土资储函〔2003〕264号】“关于印发四川省X县大田坝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