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木里煤田江仓矿区沉积模式及含煤建造特征.pdf
青海国土经略4 / 2 0 0 6 江仓矿区是我省木里煤田中最大的矿区,中下侏 罗统窑街组 J y 为区内含煤地层, 共含煤2 0层 组 。 地 理位置处于青海省东北部大通河南岸, 属天峻县管辖。 矿区属高原低山、丘陵地形,海拔在3 8 1 0 ~3 9 1 0 m之 间, 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区内水系较发育, 经济 欠发达。1 9 5 9 ~1 9 8 1年青海煤田1 0 5队在江仓矿区先 后进行了普查、 详查及勘探 精查 工作, 取得了比较翔 实的矿区地质资料。2 0 0 4年开始, 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又 在此区进行进一步的详查、 勘探 精查 工作。 1矿区区域性构造演化特征及沉积模式 1 . 1区域性构造演化特征 江仓矿区从区域上属祁连造山带的中祁连断隆 带,区域构造演化与塔里木中朝地块的解体与闭合 紧密相关,同时又受其南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和 滨太平洋构造域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前寒旦纪构造发展阶段 吕梁晋宁旋回 , 吕梁 运动使早元古代裂谷闭合,并拼合于塔里木中朝古 地块南缘,使以太古界为陆核的塔里木中朝古地块 进一步扩展、 固结, 构成本区的结晶基底。始生代, 在吕 梁旋回形成的结晶基底上, 本区发生北西西向的张裂, 在中、北祁连连接带附近,沉积了巨厚的稳定型碎屑 岩、 碳酸盐岩, 局部夹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具稳定 过渡型沉积特征。晋宁运动在本区表现强烈, 在中北 祁连地区, 震旦纪转为活动型沉积, 表现为早古生代新 的拉张裂陷阶段之开始。 早古生代构造发展阶段 加里东旋回 , 塔里木 中朝地块边缘与已关闭的始生代拗拉谷相伴,相继发 生裂解, 出现一系列北西西向的断陷裂谷, 形成隆、 凹交替的格局, 其中以北祁连裂谷断陷规模、 幅度与深 度最大。裂谷将塔里木中朝地块南缘分割为阿拉善 地块与柴达木中祁连地块, 具陆间岩石圈断裂性质。 从北祁连裂谷的发育阶段看,震旦纪中奥陶世为扩 张阶段, 志留纪末的祁连运动席卷整个祁连造山带, 断 陷带、裂谷及其间夹持的微型陆块与断隆区一起遭受 强烈挤压、 褶皱、 焊合与隆起, 结束了早古生代秦祁昆 古海发育史。从时间上看,裂谷断陷带的闭合是从北 往南逐渐发展的。 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发展阶段 华力西印 支运动 , 祁连运动使祁连造山带褶皱回返, 全部转变 为大陆环境。陆壳进一步扩张、 增厚。经过泥盆纪的短 暂侵蚀、夷平,石炭纪普遍接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 岩碳酸盐岩及膏盐沉积。二叠纪三叠纪, 海陆格局 发生明显分异, 大体以中祁连断隆北缘断裂为界, 以北 地区进一步隆起,经风化剥蚀后,在原地形成内陆沉 积; 以南地区, 即柴达木中祁连地块东缘, 进一步沉 陷, 接受特提斯稳定型陆表海沉积。华力西印支期的 构造运动最终结束了祁连造山带的海相发育史。特提 斯海水退向昆中断裂以南, 全区转入内陆环境。晚古生 界早中生界褶皱轴向继承了早古生代的构造方向, 主体仍为北西西向斜列, 但晚期东、 西两端均有向南偏 转之势。 中新生代构造发展阶段 燕山喜马拉雅运 动 , 古生代末期随着中亚蒙古大洋的关闭和特提斯 洋向南退去, 古亚洲大陆形成。祁连造山带进入了中新 生代陆内断陷槽、 盆发育阶段, 在山前或山间形成一系 列北西西向的凹陷盆地, 为侏罗纪提供了建造场所。这 青海省木里煤田江仓矿区 沉积模式及含煤建造特征 王洪泰 1 何存发 2 陈建洲 2 刘世宝 2 1青海省国土资源厅2青海省地质调查院, 西宁8 1 0 0 1 2 摘要通过对江仓矿区含煤建造特征的分析和研究, 探讨了江仓矿区沉积模式, 并且认为江仓矿区含煤建造岩性属早-中侏 罗世陆相碎屑岩, 为一套粗砂~粉砂岩及泥岩夹煤层的岩性组合; 沉积相组合为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 矿区含煤面积大, 且含煤煤层 较多, 煤层结构复杂; 含煤建造可分为3个大沉积旋回,1 7个沉积相旋回,2 2个岩相小旋回。 研究此区的含煤建造特征, 对江仓矿区在 深部及外围的找煤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江仓矿区 沉积模式含煤建造特征 ●学 术 园 地 3 3 青海国土经略4 / 2 0 0 6 些盆地多沿袭老的不同单元接触带或不同方向断裂交 会部位发育。 不同地段盆地规模及走向有所不同。 盆地 内沉积了陆相含煤碎屑岩, 即为江仓矿区的含煤建造。 受印支运动的控制, 下侏罗统多不发育, 中上侏罗统超 覆不整合于下伏不同地层之上。早期燕山运动以浅层 次陆内逆冲作用为主。白垩纪第三纪陆相红色盆地 多在侏罗纪盆地基础上发育, 伴随断裂的拉伸、 走滑, 有继承也有迁移扩大,并由断陷盆地发展为断陷拗 陷盆地。晚期燕山运动和早期的喜马拉雅运动, 常使白 垩系第三系遭受轻微的褶皱、 断裂, 不少盆地缺失上 白垩统和早第三系纪早期地层。大型的中新生代盆地 在空间展布上有北北西向斜列之势,隆起区与断陷区 相间有序排列。喜马拉雅阶段晚期, 祁连造山带整体卷 入青藏高原陆内汇聚作用。渐新世末早更新世大幅 度活化、 抬升、 旋扭, 形成现今扇形冲断山脉。 1 . 2沉积模式探讨 江仓矿区及其周边出露和揭露的地层由老到新有 三叠系、 侏罗系、 白垩系、 第三系、 第四系等。构造位置 处于中祁连断隆南侧,江仓矿区总体上呈一北陡南缓 的不对称向斜构造 图1 , 向斜轴略显缓“S” 特征, 向斜 两翼地层走向和向斜轴走向大体相同,总趋势和祁连 山延伸方向一致。 从上述的区域性构造演化特征可以看出,处于祁 连山中段的江仓矿区,由于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华力 西印支期的构造运动最终结束了此区的海相发育 史, 全区转入内陆环境。 从晚古生代末期,进入了中生代 陆内凹陷槽、 盆发育阶段。燕山运动早期在祁连山南缘 山前或山间形成一系列北西西向的凹陷盆地,这些盆 地多沿袭老的不同单元接触带或不同方向断裂交会部 位发育。盆地内建造了巨厚的侏罗纪陆相含煤碎屑岩 沉积, 三叠纪作为侏罗纪的沉积基底, 由于受印支运动 影响, 在三叠纪晚期此区还处于继承性的断裂运动, 沉 积基底经风化剥蚀不甚平坦,因而侏罗纪早期沉积起 到填平补给作用,其沉积物源主要来自三叠纪晚期的 风化剥蚀体,使得侏罗纪早期沉积物的成分和三叠纪 晚期沉积物的成分相近, 鉴于上述作用, 侏罗系下统大 西沟组 J d 与下部三叠系上统默勒群 T M 呈平行不整 合接触。在三叠纪晚期, 本区气候湿润, 期间出现短期 干旱炎热气候, 侏罗纪早期至中晚期, 由于气候长期暖 和湿润, 各类陆生植物大量繁殖生长, 提供了侏罗纪煤 系地层中成煤的物质基础 主要为中下侏罗统窑街 组 。燕山运动晚期和早期的喜马拉雅运动, 使此区缺 失上白垩统和早第三纪早期地层,并使第三纪陆相红 色盆地遭受轻微的褶皱、 断裂。喜马拉雅阶段晚期, 形 成今天的地貌景观和煤系构造盆地 图2 。 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受此区大的构造运动的影响, 在煤系地层的沉积过程中, 还存在同沉积褶皱运动, 这 种地质作用表现在含煤岩系的厚度、相和含煤性变化 上,①厚煤层常赋存在靠近地表处或较浅的部位, 向深 处则分岔尖灭;②在向斜构造中, 含煤岩系的厚度南翼 比北翼大的多, 岩性较粗, 含煤性亦较好。 2含煤建造岩性特征 江仓矿区含煤建造属早-中侏罗世陆相碎屑岩, 岩性主要为一套陆相的河流相、 湖泊相、 沼泽相、 泥炭 沼泽相的粗砂~粉砂岩及泥岩夹煤层的岩性组合。 2 . 1岩性段的划分及特征 依据含煤特征、 岩性岩相组合、 植物化石组合、 碎 屑和岩屑成分及胶结物特征,可将江仓含煤建造岩性 分成上、下两个含煤岩性段及顶部砂泥岩岩性段三个 图1木里煤田江仓矿区地质略图 1 .上第三系贵德群;2 .下第三系西宁群;3 .侏罗系上统享堂组;4 .窑街组砂 岩段;5 .窑街组上岩段;6 . 窑街组下岩段;7 .木里群大西沟组;8 .三叠系默 勒群;9 .实测地质界线;1 0 . 不整合接触;1 1 .逆断层及编号;1 2 .正断层及编 号;1 3 .向斜轴位置;1 4 . 煤层及编号;1 5 .勘探线位置及编号 图2江仓矿区沉积模式图 ●学 术 园 地●学 术 园 地 3 4 青海国土经略4 / 2 0 0 6 成分丝炭镜煤亮煤暗煤 特 征 呈透镜状分布 於 煤 层 中 , 含 量极少,偶尔 可见到,碎块 和粉煤中不易 见到。 多呈透镜状和 不规则状分布 於 煤 层 中 , 光 泽强, 性脆, 破 碎,内生裂隙 发育。 呈薄层状或透 镜状分布於煤 层中,光泽较 强,仅次於镜 煤, 性脆, 易破 碎。内生裂隙 较发育,但远 不如镜煤。 常以较厚层出 现 于 煤 层 中 , 颜色暗,光泽 暗淡,或无光 泽, 致密坚硬, 韧性大,不易 破碎,多为均 一状或粒状结 构, 块状构造。 岩性段 图3 。 中下侏罗统下含煤岩性段 J y 1 上界为1 0煤顶板 粗砂岩, 下界为上三叠统默勒群 T M 灰绿色砂岩、 含砾 砂岩之顶界面; 局部地段为大西沟组 J d 的杂色泥岩、 砂岩互层岩组。本段以河床、 河漫相为主之灰、 灰白色 砂岩, 灰、 灰黑色粉砂岩、 泥岩及菱铁矿结核等, 含煤9 个层组, 本段内富产植物化石,1 6 ~2 0号煤层间亦有叶 肢介化石, 厚1 8 6 ~2 9 8 m, 一般为2 8 0 m。此岩性段为矿 区内主要含煤段。 中下侏罗统上含煤岩性段 J y 2 上界为灰-灰黑 色互层状细砂岩, 底界为1 0煤底板。以湖泊相粉砂岩 为主, 次为河漫相细砂岩、 粉砂岩和黑色泥岩, 夹数层 油页岩及河床相灰白色中砂岩,煤层底板往往见有不 规则菱铁矿结核, 含煤1 1层组。 底部为厚层灰白色粗- 中粒砂岩, 富含植物化石, 并见有叶肢介动物化石, 厚 2 3 5 ~3 5 6 m, 一般为3 2 0 m。为区内次要含煤段。 中下侏罗统顶部砂泥岩性段 J y 3 上界为享堂组 J 3x 灰白色粗砂岩, 底界为上含煤段粉砂岩。上部为深 灰、 灰黑、 赤紫、 赤灰等杂色泥岩、 粉-细砂岩及其互 层, 夹薄层中砂岩; 下部为灰白、 灰-灰黑色粉-细砂 岩及其互层, 夹泥岩及中砂岩薄层; 底部1 ~3 m左右的 砂岩体中皆含有泥岩及粉砂岩包裹体。 2 . 2煤岩特征 江仓矿区煤岩颜色呈黑色,光泽以弱油脂光泽- 弱玻璃光泽为主, 少量为沥青光泽, 各煤层硬度较小, 脆度较大, 多粉状-碎粒状, 极少成块。在块煤中裂隙 垂直于煤层面,多见于光亮型的煤岩成分中的镜煤和 亮煤。宏观煤岩成分特征及主要煤层宏观煤岩特征见 表1、2。 3含煤建造的相组合特征 江仓矿区相组合可从沉积相、岩相及生物相等三 个方面表述。沉积相组合主要为一套河流相、 湖泊相、 沼泽相、 泥炭沼泽相为主的陆相碎屑岩沉积组合, 每种 相都有其不同的岩性、 结构、 构造等特征。生物相组合 以植物相为主, 动物相少见为特征 图4 。 3 . 1含煤建造沉积相特征 3 . 1 . 1河流相 河流相一般由河床相和河漫滩相组成。河床是河 谷中经常流水的部分, 即平水期水流所占的部分, 而河 漫滩是洪水期的产物。江仓含煤建造河流相具有一般 河流相共有的特征, 又具有其独有的特征。 河床相的岩性多为灰白、黑灰色粗砂岩及含砾粗 砂岩, 中间常夹有大的岩石包裹体、 炭块等, 多见有方 向紊乱的不明显的斜层理和收敛状斜层理,层理厚度 一般在2 0 ~4 0 c m, 岩石中偶见动、 植物化石碎片。 河漫滩相岩性主要为灰-灰白色细砂岩、灰-灰 图3江仓煤矿含煤岩系岩性组合特征示意图 1 .含砾砂岩;2 .粗砂岩;3 .中砂岩;4 .细砂岩;5 .粉砂岩; 6 .泥岩;7 .炭质泥岩;8 .煤层及编号;9 .植物化石 表1江仓矿区宏观煤岩成分特征 表2江仓矿区主要煤层宏观煤岩特征 煤层 编号 宏观煤岩类型及特征 3 黑色, 半光亮型, 以亮煤为主, 碎块状, 玻璃光泽, 下部为粉状暗 煤。 4 黑色, 半光亮型, 以亮煤为主, 呈细粒状, 弱玻璃光泽。 次为暗煤, 呈粉状。 6 黑色, 半光亮-半暗淡型, 亮煤、 暗煤相间呈条带状, 亮煤呈碎块 状、 弱玻璃光泽, 暗煤细粒或粉状结构。 7 黑色, 半光亮型-半暗淡型, 以亮煤成分为主、 少量暗煤, 浅部以 块煤为主, 深部以粉煤为主。 8 黑色, 半暗淡-半光亮型, 以暗煤为主, 次为亮煤, 较软, 暗煤多 呈粉状, 亮煤多呈碎块状。 1 0 黑色, 半光亮型-半暗淡型, 亮煤为主, 次为暗煤, 亮煤多呈碎块 状。 1 2 黑色, 半光亮-半暗淡型, 以亮煤为主, 暗煤呈条带状分布, 弱玻 璃光泽, 多为块状、 碎块状, 少量为粉状, 垂直层面节理发育。 1 6 黑色, 半光亮-半暗淡型, 主要为亮煤, 次为暗煤, 夹少量镜煤条 带, 垂直层面的内生裂隙发育,5 c m内有近4 0条, 浅部碎块状, 3 0 0 m以下粉末状增多。 2 0 黑色, 半光亮-半暗淡型, 以暗煤、 亮煤为主, 间夹镜煤条带, 其 间可见少量丝炭条带。镜煤条带中内生裂隙发育,5 c m内可达 4 0 ~5 0条, 性脆、 易破碎。浅部夹块, 深部多粉状~碎粒状, 块 少。 ●学 术 园 地 3 5 青海国土经略4 / 2 0 0 6 表3主要煤层厚度统计表 煤 层 号 煤 层 各 种 厚 度 情 况 总厚度可采厚度有益厚度 最大最小平均最大最小平均最大最小平均 1 2 3 1 . 1 5 0 . 9 57 . 2 25 . 1 80 . 5 42 . 8 26 . 3 00 . 8 53 . 1 1 1 3 1 2 . 7 5 0 . 3 74 . 7 36 . 8 11 . 1 73 . 7 27 . 1 70 . 3 73 . 3 6 1 5 1 2 . 9 0 0 . 3 43 . 0 26 . 4 70 . 5 71 . 8 26 . 8 00 . 2 61 . 8 9 1 6 2 4 . 2 5 0 . 9 95 . 5 0 1 2 . 9 0 0 . 9 93 . 5 6 1 3 . 7 2 0 . 9 93 . 7 1 2 0 1 2 9 . 4 3 6 . 6 0 3 1 . 4 7 1 0 1 . 4 6 5 . 5 2 2 5 . 7 6 1 0 1 . 4 6 5 . 5 2 2 4 . 4 4 黑色粉砂岩、 夹泥岩, 具有小型斜层理、 斜波状层理, 局部见有透镜状层理, 动物化石很少见, 但常见有保 存不完整的植物碎屑化石。 河流相多分布在下含煤岩性段 J y 1 , 河床相与 河漫滩相构成河流相垂直层序,河漫滩相一般位于 河床相之上, 但其分界线不明显。 3 . 1 . 2湖泊相 湖泊相岩性主要为灰-灰白色细砂岩 湖滨 相 、 灰-灰黑色粉砂岩 浅湖相 、 泥岩及油页岩 深 湖相 等, 湖滨相砂岩矿物成分较复杂, 常为多成分 砂岩, 碎屑物质多呈次棱-次圆状, 分选中等 搬运 距离短、 沉积速度较快的原因 , 具小型斜层理。浅湖 -深湖相水平层理比较发育,局部地段层理特别均 一、 微细。 湖泊相沉积厚度较大, 一般在2 0 ~1 0 0 m之 间, 具有保存完好的植物叶部化石, 湖泊相多分布在 上含煤岩性段 J y 2 及顶部砂泥岩性段 J y 3 。 3 . 1 . 3沼泽相及泥炭沼泽相 沼泽相岩性主要为灰黑色泥岩及少量灰色粉砂 岩, 不具有层理构造, 但多见与层面垂直或斜交的植 物碎片化石, 并可见不规则分布的团块状、 鲕状菱铁 矿结核及黄铁矿结核。 沼泽相中经常含有厚1 ~1 0 m m 的煤线, 沼泽相常与泥炭沼泽相共生, 作为煤层底板 出现。泥炭沼泽相主要为煤层、 油页岩、 炭质泥岩。 3 . 2含煤建造古生物相特征 下 含 煤 段 J y 1 本 段 内 富 产E q u i s e t i t e sc f . l a t i e r a l i s、C o n i o p t e r i s h y m e n o p h y l l o i d e s、C . b u r e j e n s i s, C . s p e c t a b i l i s、G i n k g o i t e s s i b i r i c u s . G . c f.l e p i d u s B a i e r a g r a c i l i s、 S p h e n o b a i e r as p .C l a d o p h l e b i st s a i d a m e n s i s、N i l s s o n i as p、 L i n e a r i s、S t e r o b i l i t e s s p、P i t y o p h y l l u m l i n d s t r o e m i、D e s - m i o p h y l l u ms p植物化石,1 62 0号煤层间亦有叶肢介化 石。 上含煤段 J y 2 本段内富含E q u i s e t i f e s s p、N e c o a l a m i t e s c f . h o e r e n s i s、C o n i o p t e r i s b u r e j e n s i s、C . h y m e n o h p y l l o i d e s、C . s p e c t a b i l i s、C l a d o p h l e b i sh i r t at o d i t e sw i l l i a m s o n i、G i n k g o i t e s s i b i r i c u s、B a i e r a g r a c i l i s、P h o e n i c o p s i s a n g u s t i f o l i a、R a p h a l i a d i a m e n s i sc o n t r a c t i f o l i a、P o d o z a m i t e sl a n c e o l a t u s、P i t y o p h y - l l u m l i n d s t r o e m i、C o n i o p t e r i s植物化石,并见有叶肢介及 动物化石介壳。 4含煤建造的含煤特征 江仓矿区含煤面积约5 0 k m 2 ,发育煤层共有2 0层, 平 均总厚4 5 . 1 8 m。可采煤层为4、6、7、8、1 0、1 2、1 3、1 5、1 6、2 0 计1 0层, 总厚3 2 . 1 6 m。 煤层倾角在5 0 ~7 0 , 最大埋深达 1 6 0 0 m, 各煤层间隔2 . 3 5 ~1 0 8 . 4 9 m, 可采煤层中除4、6、1 2 层结构简单外, 多数煤层结构复杂。区内最主要可采煤层 为1 6和2 0号煤层,1 6号煤层厚0 . 6 6 ~7 . 8 9 m,2 0号煤层 厚1 . 4 7 ~8 1 . 7 5 m, 具厚度大、 稳定性好的特点。 各煤层的厚 度及平均厚度见表3, 主要可采煤层1 6和2 0号煤层的厚 度、 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如下 1 6号煤层 距1 5号煤层6 . 4 9 ~5 1 . 9 9 m, 东部间距略 大于西部, 厚0 . 6 6 ~7 . 8 9 m, 平均3 . 9 5 m, 结构复杂, 含夹石 0 ~6层, 夹石最大厚度为2 . 5 5 m。顶板多为泥岩, 夹石及 底板为泥岩、 粉砂岩。 2 0号煤层距1 6号煤层8 . 2 4 ~1 0 8 . 4 9 m,间距在 6 0 ~7 0 m间, 厚1 . 4 7 ~8 1 . 7 5 m, 平均1 8 . 2 0 m, 结构复杂, 含 夹石0 ~2 4层, 最大厚度1 0 . 8 4 m。北端由上、 下两分层组 成, 顶板为泥岩或粉砂岩, 夹石多为泥岩或炭质泥岩, 底 板为细砂岩或粉砂岩。 综观含煤性变化情况,江仓矿区含煤段可分为上、 下 两个含煤段, 其与上述的含煤岩性段相一致。上含煤段共 1 0个层组, 其中3个层组全区可采, 其余7个层组局部可 采; 下含煤段含煤9个层组, 其中5个层组全区可采, 其余 局部可采。从上下含煤段含煤系数、 可采含煤系数 K 、 含 图4江仓矿区5 5号钻孔煤1 6 - 2 0沉积旋回图 1 .粗砂岩;2 .细砂岩;3 .粉砂岩;4 .泥岩;5 .炭质泥岩;6 .煤层;7 .斜层理;8 .交错层 理;9 .小型交错层理;1 0 . 平行层理;1 1 .波状层理;1 2 .植物化石;1 3 . 动物化石 ●学术园地 3 6 青海国土经略4 / 2 0 0 6 煤密度 P 来看, 下含煤段均好于上含煤段。 全区最主要 可采的煤1 6 、 煤 2 0位于下含煤段的下部。 5含煤建造的旋回特征 根据江仓矿区含煤地层的沉积环境, 依据岩性、 岩 相共生组合的纵横序列变化,可将江仓含煤建造分为 三个大的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按旋回起始和终点 相的沉积组合, 又分为十七个相旋回, 最后又按其岩性 组合重复更迭的顺序及其变化规律, 确定为2 2个岩相 小旋回 即等于一个垂直层序的岩性组合, 并反映出该 层序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 。 具体沉积旋回层序见表4。 含煤地层中的沉积相、岩相组合而构成的旋回结 构, 总观其垂直层序是作有规律性的重复更迭; 而且在 走向和倾向上, 亦呈现有规律的相列交替变化。若以沉 积相及其沉积模式的理论基础,即相序列连续性原理 指导对照和解释江仓矿区,认为其相序列是以湖相沉 积-河流冲积相为主, 在该区沉积环境中, 在同期内不 同地点所形成的沉积岩或沉积相序列组合, 有河流相, 也有湖相 图4 。 依据岩性、 岩相纵横变化, 推测这种地 貌景观, 在洪水期, 盆地成为湖, 形成湖泊扩张型的岩 性组合, 若平水期, 或者有同沉积构造控制, 又出现了 是湖又是河的环境。湖与湖之间被古大通河相联结而 贯通,而且从聚煤山间盆地的南北两侧的大通山和托 赖山中亦经常不断有支流水系注入盆地湖中。这种环 境下所形成的纵横岩相序列组合的岩性就复杂,显示 变化大, 常表现为同期异相或异期同相。江仓矿区含煤 地层形成过程中总的沉积环境或地貌景观为山间盆地 型的开放式泄水湖泊环境类型。 6结论 综上所述, 江仓矿区沉积于山间凹陷盆地, 其形成 受北西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后期经过不同时期的构造 改造, 形成今天的地貌景观和煤系构造盆地。 江仓矿区含煤建造属早-中侏罗统陆相碎屑岩含 煤建造,岩性主要为一套粗砂-粉砂岩及泥岩夹煤层 的岩性组合。可分成上、 下两个含煤岩性段及顶部砂泥 岩岩性段三个岩性段。其中下含煤岩性段 J y 1 为矿区 内主要含煤段; 沉积相主要为一套陆相的河流相、 湖泊 相、 沼泽相、 泥炭沼泽相的碎屑岩沉积组合; 含煤面积 约5 0 k m 2 ,发育煤层共有2 0层, 平均总厚4 5 . 1 8 m; 可采 煤层为煤4、6、7、8、1 0、1 2、1 3、1 5、1 6、2 0计1 0层, 平均 总厚3 2 . 1 6 m, 区内最主要可采煤层为1 6、2 0号煤层, 其 中1 6号煤层厚0 . 6 6 ~7 . 8 9 m,2 0号煤层 厚1 . 4 7 ~8 1 . 7 5 m, 具厚度大、 稳定性好的 特点;含煤建造可分为3个大沉积旋 回,1 7个小沉积相旋回, 2 2个岩相小旋 回。 在木里煤田所包含的江仓、 雪霍立、 哆嗦公马、 聚乎更通棉西、 外力哈达、 热 水、 海得尔等矿区, 侏罗系中下统为区内 主要的煤系地层,并以大通河南岸分布 较广,大通河北岸仅见于冬库及默勒矿 区。这其中以江仓矿区煤系地层发育最 为完整, 且厚度大 总厚1 1 6 9 m , 含煤层 次多, 富含动、 植物化石。因此通过江仓 矿区沉积模式的探讨及含煤建造特征的 分析和综述,对江仓矿区在深部及外围 的找煤工作必将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1 ]杨孟达, 刘新华, 等.煤矿地质学.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2 0 0 0 [ 2 ]孙崇仁, 陈国隆, 等.青海省岩石地层.北 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 9 9 7 [ 3 ]赵生贵.祁连造山带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甘肃地质学报,1 9 9 6,1 责任编辑 姜福林 旋回分界沉积相旋回岩相旋回 上部 旋回 1号至1 0号 煤 层 底 板 砂 岩 体 底 界 间 断面为界 窑 街 组 中 岩 段 J y 2 十七、 滨湖三角洲-浅湖相 相旋回 2 2、 滨湖三角洲至浅湖相岩性小旋回 2 1、 深湖相至浅湖相岩性小旋回 十六、 深湖-浅湖相相旋回 2 0、 浅湖-深湖相, 三角洲相-泥岩 沼泽相岩性小旋回 十五、 深湖-浅湖相相旋回1 9、 浅湖相岩性小旋回 十四、 浅湖相相旋回1 8、 浅湖相岩性组合小旋回 十三、 浅湖相相旋回1 7、 浅湖相-泥炭沼泽相岩性小旋回 十二、 湖泊相相旋回 1 6、 浅湖相、 河床相, 浅湖相-泥炭沼 泽相岩性小旋回 十一、 浅湖相相旋回1 5、 浅湖相-泥炭沼泽相岩性小旋回 十、 湖相相旋回 1 4、 浅湖相、 深湖相、 冲积相至泥炭相 岩性小旋回 九、 湖泊相相旋回1 3、 浅湖相-深湖相岩性小旋回 八、 河流相相旋回 1 2、 河床亚相、 河漫亚相-泥炭沼泽 相岩性小旋回 下部 旋回 1 2号煤层至 2 0号煤层底 板砂岩体 窑 街 组 下 岩 段 J y 1 七、 浅湖相-湖沼相相旋回1 1、 浅湖相岩性小旋回 六、 浅湖相-深湖相、 三角 洲相-沼泽相相旋回 1 0、 浅湖相-深湖相, 三角洲相-泥 炭沼泽相岩性小旋回 五、 浅湖相-湖沼相相旋回 9、 浅湖相, 湖沼相-泥炭沼泽相岩性 小旋回 四、 冲积相, 浅湖相-深湖 相; 浅湖相至沼泽相旋回 8、 浅湖相-泥炭沼泽相岩性小旋回 7、 河床相至深湖相岩性小旋回 三、 冲积相-浅湖相; 冲积 相-沼泽相旋回 6、 河床相至泥炭沼泽相岩性小旋回 5、 河床相至浅湖相岩性小旋回 二、 冲积相、 浅湖相至泥炭 沼泽相旋回 4、 浅湖相-泥炭沼泽相岩性小旋回 3、 河床相岩性小旋回 底部 旋回 至 三 叠 系 上 统 假 整 合 面 大 西 沟 组 J d 一、 冲积相至浅湖、 深湖相 旋回 2、 浅至深湖相岩性小旋回 1、 河床相小旋回 表4江仓矿区沉积旋回层序表 ●学 术 园 地 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