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液水煤浆燃烧固硫特性及机理.pdf
书书书 第5 9卷 第2期 化 工 学 报 V o l . 5 9 N o . 2 2 0 0 8年2月 J o u r n a l o f C h e m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i n a) F e b r u a r y 2 0 0 8 檭檭檭檭檭 檭檭 檭檭檭檭檭 檭檭 殐 殐 殐 殐 研究论文黑液水煤浆燃烧固硫特性及机理 兰泽全1,曹欣玉2,周俊虎2,程 军2,刘建忠2,岑可法2 ( 1华北科技学院,河北 燕郊0 6 5 2 0 1;2浙江大学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3 1 0 0 2 7) 摘要为了解黑液水煤浆自身固硫特性及机理,采用热天平、试验炉和工业炉燃烧运行实验,定性定量比较了 黑液浆与制浆原煤燃烧烟气S O2排放特性,并通过对炉内典型燃烧灰样的能谱、电子探针和X射线衍射分析, 对黑液浆燃烧固硫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与燃煤C a基固硫机理不同的是,N a OH和N a 2C O3是两种 最主要的固硫剂,黑液浆燃烧产生的S O2绝大部分被N a OH所吸收而固定在灰渣中,N a 2C O3在炉内高温环境 下经历的硫酸盐化过程也能吸收烟气中部分硫氧化物,固硫物相在灰渣中主要以无水芒硝、硫酸钠、钾芒硝的 形态存在。 关键词黑液水煤浆;N a;固硫特性;固硫机理 中图分类号X7 0 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 4 3 8-1 1 5 7(2 0 0 8)0 2-0 4 8 4-0 6 犇 犲 狊 狌 犾 犳 狌 狉 犪 狋 犻 狅 狀犮 犺 犪 狉 犪 犮 狋 犲 狉 犻 狊 狋 犻 犮 狊犪 狀 犱犿 犲 犮 犺 犪 狀 犻 狊 犿狅 犳犫 犾 犪 犮 犽犾 犻 狇 狌 狅 狉犮 狅 犪 犾 狊 犾 狌 狉 狉 狔 犔 犃 犖犣 犲 狇 狌 犪 狀 1,犆 犃 犗犡 犻 狀 狔 狌2,犣 犎 犗 犝犑 狌 狀 犺 狌2, 犆 犎 犈 犖 犌犑 狌 狀 2,犔 犐 犝犑 犻 犪 狀 狕 犺 狅 狀 犵2,犆 犈 犖犓 犲 犳 犪2 ( 1犖 狅 狉 狋 犺犆 犺 犻 狀 犪犐 狀 狊 狋 犻 狋 狌 狋 犲狅 犳犛 犮 犻 犲 狀 犮 犲犪 狀 犱犜 犲 犮 犺 狀 狅 犾 狅 犵 狔, 犢 犪 狀 犼 犻 犪 狅0 6 5 2 0 1,犎 犲 犫 犲 犻,犆 犺 犻 狀 犪; 2犛 狋 犪 狋 犲犓 犲 狔 犔 犪 犫 狅 狉 犪 狋 狅 狉 狔狅 犳犆 犾 犲 犪 狀犈 狀 犲 狉 犵 狔犝 狋 犻 犾 犻 狕 犪 狋 犻 狅 狀,犣 犺 犲 犼 犻 犪 狀 犵犝 狀 犻 狏 犲 狉 狊 犻 狋 狔,犎 犪 狀 犵 狕 犺 狅 狌3 1 0 0 2 7,犣 犺 犲 犼 犻 犪 狀 犵,犆 犺 犻 狀 犪) 犃 犫 狊 狋 狉 犪 犮 狋F o r t h ep u r p o s eo f 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d e s u l f u r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m e c h a n i s mo fb l a c kl i q u o r c o a l s l u r r y,t h r e e c o m b u s t i o ne x p e r i m e n t sw e r ep e r f o r m e d i n t h e r m o b a l a n c e ,t e s t f u r n a c e a n d i n d u s t r i a l b o i l e r, r e s p e c t i v e l y,a n ds u l f u rd i o x i d ee m i s s i o n i nt h ec o m b u s t i o nf u m ew a sc o m p a r e db e t w e e nb l a c kl i q u o rc o a l s l u r r ya n dt h er a wc o a l,q u a l i t a t i v e l ya n dq u a n t i t a t i v e l y .T h ed e s u l f u r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o fb l a c kl i q u o rc o a l s l u r r y w a si n v e s t i g a t e d b y m e a n so fe n e r g y s p e c t r o s c o p y,e l e c t r o n p r o b e m i c r o a n a l y z e ra n d X r a y d i f f r a c t i o na n a l y s i so ft y p i c a lc o m b u s t i o na s hs a m p l e sf r o mt e s tf u r n a c ea n di n d u s t r i a lb o i l e r .T h er e s u l t i n d i c a t e dt h a tm o s t o f s u l f u rd i o x i d ew a s a b s o r b e db ys o d i u mh y d r o x i d e a n d f i x e d i n f l ya s ha n ds l a gd u r i n g t h ec o m b u s t i o no fb l a c kl i q u o rc o a l s l u r r y,a n dt h es u l p h a r i z a t i o np r o c e s so f s o d i u mc a r b o n a t e i nt h eh i g h t e m p e r a t u r ee n v i r o n m e n t c o u l da l s oa b s o r bp a r to f s u l f u rd i o x i d e . S o d i u mh y d r o x i d ea n ds o d i u mc a r b o n a t e a r e t w o p r i n c i p a l d e s u l f u r a t i o n a g e n t s w i t h t h e m e c h a n i s m 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 c o a l’s c a l c i u m b a s e d e s u l f u r a t i o n .T h eo c c u r r e n c e f o r mo f t h ed e s u l f u r a t i o np h a s e i n f l ya s ha n ds l a go fb l a c k l i q u o r c o a l s l u r r y w a sm a i n l yt h e n a r d i t e,s o d i u ms u l f a t ea n da p h t h i t a l i t e . 犓 犲 狔狑 狅 狉 犱 狊b l a c kl i q u o rc o a l s l u r r y;s o d i u m;d e s u l f u r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d e s u l f u r a t i o nm e c h a n i s m 2 0 0 7-0 4-1 3收到初稿,2 0 0 7-0 8-2 4收到修改稿。 联系人及第一作者兰泽全 (1 9 7 2) ,男,博士,副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2 0 0 4 C B 2 1 7 7 0 1, 2 0 0 4 C B 2 1 7 7 0 1 0 1) ;河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 (2 0 0 5 1) 。 引 言 黑液水煤浆 ( 以下简称为黑液浆)是为解决造 纸黑液环境污染问题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液体燃料, 一般由4 5%~5 5%的煤粉和4 5%~5 5%的造纸黑 犚 犲 犮 犲 犻 狏 犲 犱犱 犪 狋 犲2 0 0 7-0 4-1 3. 犆 狅 狉 狉 犲 狊 狆 狅 狀 犱 犻 狀 犵犪 狌 狋 犺 狅 狉L AN Z e q u a n.犈 - 犿 犪 犻 犾l a n z e q u a n @1 2 6 . c o m 犉 狅 狌 狀 犱 犪 狋 犻 狅 狀 犻 狋 犲 犿s u p p o r t e db y t h eN a t i o n a l B a s i cR e s e a r c hP r o g r a m o f C h i n a(2 0 0 4 C B 2 1 7 7 0 1,2 0 0 4 C B 2 1 7 7 0 1 0 1) ,a n d t h e E d u c a t i o n D e p a r t m e n t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e a r c hF u n d f r o mH e b e i P r o v i n c e(2 0 0 5 1). 液组成。通过燃烧供热或发电,不仅能大规模处理 造纸黑液,充分利用黑液中的有用资源,实现废水 零排放,而且燃烧烟气中NO 狓、S O2及烟尘含量 很低,是一种节能、环保、资源化综合治理利用造 纸黑液的新型洁净煤技术。 利用水煤浆技术处理造纸黑液国内已开展了初 步研究工作[ 1 1 0]。但是,黑液浆燃烧固硫机理如 何以及与燃煤有何区别目前未见有相关文献报 道,本文旨在该方面开展一些研究工作。 1 燃料特性及研究方法 1 1 研究方法 燃烧实验所用的黑液浆是以新汶煤和圣龙集团 造纸厂黑液为原料配制而成的。本文采用以下几种 研究方法 ( 1)进行热天平燃烧实验,根据析出气体产物 的红外光谱,定性比较黑液浆与制浆原煤的S O 2 排放特性; ( 2)在0 . 2 5MW试验炉上进行中试燃烧实验, 定量比较黑液浆和制浆原煤燃烧烟气中S O 2的浓度; ( 3)通过在2 . 8MW改造水煤浆工业炉上的燃 烧运行实践,进一步研究黑液浆的燃烧固硫特性; ( 4)对炉内典型燃烧灰样进行能谱、电子探针 及X射线衍射等微观分析,研究黑液浆燃烧固硫 的机理。 1 2 燃料特性 表1所示为新汶煤和黑液浆的元素分析及工业 分析,其中,热天平和试验炉燃烧实验所用的黑液 浆 ( B L C S1)固形物浓度为6 0 . 4 5%;工业炉燃烧 用黑液浆 ( B L C S2)固形物浓度为6 3 . 9 6%。 2 黑液浆燃烧烟气S O 2排放特性 2 1 热天平实验 采用T GA/S D TA8 5 1 E型热天平,利用微量 样品在程序控制的升温速率下,高灵敏度地进行热 重和差热分析,通过与热重仪相联的红外仪可获得 析出气体产物的红外吸收光谱 ( 图略) 。实验结果 表明,新汶煤和黑液浆在燃烧反应最剧烈时析出的 S O2气体的红外光谱存在很大的差别,黑液浆燃烧 析出物S O 2 分 布 范 围 较 窄,只 在6 0 0、2 3 7 0和 3 7 0 0c m-1等几个波数区段内出现了较强的红外吸 收 光 谱; 而 新 汶 煤 在4 0 0、6 5 0、1 4 0 0、1 5 5 0、 2 1 0 0、2 2 0 0、2 3 6 0、3 0 0 0、3 6 0 0~3 8 5 0c m-1等处 都存在较强的S O 2红外吸收光谱,且吸收峰的强 度也较强,表明黑液浆燃烧释放出的S O 2大大低 于制浆原煤。 2 2 实验室试验炉燃烧实验 在0 . 2 5MW试验炉上进行了黑液浆与新汶煤 的对比燃烧实验。试验炉主体呈 “U”形,高约 3 . 5m,布置有转向室和燃尽室。在燃烧过程中采 用烟气分析仪对尾部烟道烟气S O 2排放量进行了 监测,结 果 发 现 新 汶 煤 燃 烧 烟 气 中S O 2 含 量 为 2 1 6 0 . 6 8m gm -3,而黑液浆烟气中 S O2浓度为 2 3 3 . 7 6m gm -3,仅为制浆原煤的1 /9。实验过 程中,经红外高温计测得炉内中心火焰区平均温度 为1 2 6 5℃。由于炉膛空间小于工业炉,燃烧放热 相对较集中,炉温度水平高于工业炉,故自身固硫 率比工业炉高。 2 3 工业炉实验 工业运行实验是在新汶良庄煤矿中心医院一台 改造过的4th -1 K Z L4 1 0型蒸汽锅炉上进行的, 其额定负荷为2 . 8MW,配置有两级湿式脱硫除尘 装置。为了考察黑液浆S O 2排放是否达到 锅炉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在黑液浆燃烧运行实践过 程中,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进行了3次S O 2排 放监测。根据监测结果,锅炉排烟中S O 2初始排放 浓度平 均 为8 2 6 m gm-3,燃 料 自 身 固 硫 率 为 4 2 . 8 %;烟气经湿法除尘装置后S O2排放浓度为6 7 m g m-3,固硫效率为9 2 . 6 %。监测期间锅炉运行负 荷为2 . 4 2MW,炉内主燃烧区火焰温度为1 2 2 9℃。 表1 黑液浆与新汶煤的元素分析及工业分析 犜 犪 犫 犾 犲1 犘 狉 狅 狓 犻 犿 犪 狋 犲牔狌 犾 狋 犻 犿 犪 狋 犲犪 狀 犪 犾 狔 狊 犻 狊狅 犳犡 犻 狀 狑 犲 狀犮 狅 犪 犾 犪 狀 犱犫 犾 犪 犮 犽犾 犻 狇 狌 狅 狉犮 狅 犪 犾 狊 犾 狌 狉 狉 狔 S a m p l e P r o x i m a t ea n a l y s i s /%(m a s s) Ma rAa rVa rF Ca r T h e r m a l v a l u e 犙n e t,a r/k J k g -1 U l t i m a t ea n a l y s i s /%(m a s s) Ca rHa rNa rSt,a rOa r X i n w e nc o a l1 . 7 47 . 1 53 3 . 9 75 7 . 1 43 2 3 3 77 9 . 0 74 . 1 71 . 5 01 . 7 54 . 6 2 B L C S14 4 . 9 26 . 4 81 9 . 8 12 8 . 6 81 4 9 4 04 1 . 02 . 5 40 . 8 60 . 6 23 . 5 8 B L C S23 7 . 7 16 . 8 72 0 . 9 13 4 . 5 11 8 1 1 44 7 . 6 63 . 1 00 . 8 80 . 6 73 . 1 1 584 第2期 兰泽全等黑液水煤浆燃烧固硫特性及机理 (a)5 0 0 0 (b)3 0 0 0 (c)2 0 0 0 (d)6 0 0 0 图1 黑液浆炉内颗粒、炉壁灰渣和飞灰的S EM及能谱分析 F i g . 1 S EMa n de n e r g ys p e c t r u ma n a l y s i so f f u m ep a r t i c l e s,w a l l a s ha n d f l ya s hi nt e s t f u r n a c ea n d i n d u s t r i a lb o i l e r (a)p a r t i c l e s i nf u m eS2 8 . 7 5%,N a3 3 . 6 5%,K3 . 9 6%,C a1 . 0 7%;(b)f u r n a c ew a l l a s hS1 3 . 5 0%, N a1 6 . 3 1%,K6 . 4 4%,C a3 . 4 6%;(c)f l ya s ho f t e s t f u r n a c eS9 . 2 2%,N a1 5 . 7%,K7 . 3 4%, C a2 . 9 4%;(d)b o t t o ma s ho f i n d u s t r i a l b o i l e rS1 0 . 7 6%,N a1 6 . 0 6%,K4 . 1 7%,C a2 . 6 5% 3 固硫机理分析 3 1 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 图1( a) 、 (b) 、 (c)所示分别为黑液浆在试 验炉内燃烧空间形成的固态悬浮颗粒物、炉壁灰和 烟道飞灰的S EM照片及能谱分析结果,可见尽管 3个样品的微观结构和形貌有所差别,但都含有较 多的S、N a及K,特别是空间颗粒中S、N a的含 量很高,分别为2 8 . 7 5%和3 3 . 6 5%;图1( d)为 工业炉底灰的S EM及能谱分析数据,其S、N a、 K含量同样较高,这表明黑液浆在燃烧过程中绝 大部分S被N a所吸收而固定在固态残留物中,其 中一部分存在于炉壁灰渣、炉底灰中,另一部分则 通过烟道飞灰排出,因此烟气中的气态S O 2含量 很低。 3 2 电子探针分析 为研究黑液浆燃烧固硫的机理,从试验炉内不 同位置炉壁上选取了5个代表性块状灰渣样品,它 们距燃 烧 器 出 口 的 距 离 分 别 为1 5 5、4 5 5、5 5 5、 6 5 5和1 0 5 5mm。通过沿渣样断面厚度方向逐层作 元素定量分析,获得了从靠近炉壁的内表面到与烟 气接触的外表面方向上不同位置处各主要矿物元素 的含量及E D S谱图。图2所示为1 5 5mm处块状 样品内表面的E D S谱图,可见其S、N a含量都很 高,分别为1 4 . 9 3%和2 4 . 1 1%。根据电子探针分 析结果,在5个样品2mm厚的初始灰渣层中,S 与N a的分布非常相似[ 1 1]。此外,5个块状样品整 个厚度方向上S和N a的分布也具有一致性。图3 所示为距燃烧器出口1 5 5mm和1 0 5 5mm处的两 个代表性样品沿厚度增长方向S与N a的分布,可 见虽然两个样品彼此之间S、N a的分布有所不同, 但在同一个样品中S与N a几乎具有完全相同的分 布趋势。结合能谱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说明S与 N a可能是以某种或某些稳定的化合物形态存在于 灰渣中。 3 3 犡射线衍射分析 前面的分析表明,黑液浆炉内灰渣样品中S、 N a的含量都很高,并且S与N a在整个灰渣层中 具有非常相似的分布。为弄清S与N a究竟是以何 种形态存在于固体残留物中,有必要进行X射线 衍射分析。图4( a) 、(b)为试验炉1 5 5mm处炉 壁灰和炉底灰样的X R D分析结果,图4( c)为工 684 化 工 学 报 第5 9卷 图2 黑液浆炉内典型样品内表面的E D S谱图 F i g . 2 E D Ss p e c t r o g r a mo f i n t e r n a l s u r f a c eo f t y p i c a l s a m p l e f r o mB L C Sf i r e df u r n a c e (a)s a m p l e1 (b)s a m p l e2 图3 两个典型样品沿厚度方向N a与S的分布 F i g . 3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Sa n dN aa l o n gt h i c k n e s s o f t w o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a s hs a m p l e s 业炉底灰的X R D谱图。可见,无论是炉壁灰还是 炉底灰,其X R D谱图中都出现了较强的无水芒硝 ( t h e n a r d i t e,主要成分是N a2S O4)衍射峰,表明 其含量较高。其中,试验炉炉壁灰和工业炉炉底灰 中还存在一定量纯N a 2S O4物相,在试验炉炉底灰 中检测出了少量钾芒硝 ( a p h t h i t a l i t e) ,其主要成 分为K 3N a(S O4)2。此外,经过X R D分析,在黑 液浆炉内某些灰样品中还检测到了其他的含N a或 含S物 相,如 硫 铝 酸 钠N a 3A l(S O4)3、硬 石 膏 (C a S O 4)和蓝方石N a6C a2A l6S i6O2 4(S O4)2物相。 (a)f u r n a c ew a l l a s h i n1 5 5mm (b)b o t t o ma s ho f t e s t f u r n a c e (c)b o t t o ma s ho f i n d u s t r i a lb o i l e r 图4 黑液浆炉内灰渣样品的X R D谱图 F i g . 4 X R Ds p e c t r o g r a mo f t y p i c a l a s hs a m p l e s f r o mb l a c kl i q u o rc o a l s l u r r yf i r e df u r n a c e 因此,S在黑液浆炉内固体残留物中主要以硫酸盐 及 其 复 合 物 的 形 态 存 在, 包 括 N a2S O4、 K3N a(S O4)2、N a3A l(S O4)3、N a6C a2A l6S i6O2 4(S O4)2 及C a S O 4,其中N a2S O4是最主要的存在形态,其 次是K 3N a(S O4)2。 3 4 固硫机理分析 根据圣龙集团造纸厂黑液的成分分析结果,黑 液中N a元素含量为1 4 . 4 2%,这些N a主要以游 离的N a OH、N a 2C O3和N a2S等形态存在。由表2 可知,新汶煤和黑液浆灰成分中N a 2O含量分别为 0 . 5 9%和2 1 . 5 9%,即黑液浆中的N a有9 7%以上 784 第2期 兰泽全等黑液水煤浆燃烧固硫特性及机理 表2 黑液浆和新汶煤的灰成分组成 犜 犪 犫 犾 犲2 犃 狊 犺犮 狅 犿 狆 狅 狊 犻 狋 犻 狅 狀狅 犳犡 犻 狀 狑 犲 狀犮 狅 犪 犾 犪 狀 犱犫 犾 犪 犮 犽犾 犻 狇 狌 狅 狉犮 狅 犪 犾 狊 犾 狌 狉 狉 狔 F u e l A s hc o m p o s i t i o n/%(m a s s) S i O2A l2O3F e2O3C a OM g ON a2OK2OT i O2 X i n w e nc o a l4 6 . 9 43 8 . 0 37 . 8 43 . 7 61 . 0 70 . 5 90 . 7 81 . 0 1 B L C S3 4 . 1 52 8 . 7 35 . 2 22 . 6 80 . 8 12 1 . 5 95 . 5 11 . 2 8 都来自于制浆黑液,因此N a在黑液浆中主要是以 N a OH和N a2C O3的形态存在,其中N a OH为最 主要成分。 由于N a OH是一种强碱,在存在水蒸气条件 下黑液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S O 2会与N a OH相继 发生如下两步反应 2 N a OH+S O2 H2 → O N a2S O3+H2O (1) N a2S O3+ 1 2O →2N a2S O4 (2) 尽管黑液浆燃烧气态产物中存在大量C O 2,但 由于其活性不及S O 2,因此N a OH首先与S O2反 应生成N a 2S O4,只有很少一部分与C O2结合形成 N a2C O3。根据B r y e r s [1 2]的研究结果,无论是新形 成的N a 2C O3还是黑液浆本身含有的N a2C O3,因 其稳定性较差,在炉内高温环境下均会经历一个硫 酸盐化过程,即 N a2C O3+S O2+ 1 2O →2N a2S O4+C O2↑ (3) 在 炉 内, 反 应 式(2) 、 式 (3) 形 成 的 N a2S O4最终均会转入固态灰渣残留物中,因此在 黑液浆炉内各种灰渣中S、N a含量很高,从而解 释了典型块状样品中S与N a具有几乎完全相同的 分布,以及由X R D分析检测到了大量无水芒硝及 纯N a 2S O4物相。 此外,黑液浆中还存在少量的K C l,在一定条 件下,K C l能与固硫中间产物芒硝 ( 主要成分是 N a2S O41 0 H2O)发生如下反应 3 K C l +2 N a2S O41 0 H2→O K3N a(S O4)2+3 N a C l +2 0 H2O (4) 生成K 3N a(S O4)2 ( 钾芒硝的主要成分) ,因此在 部分黑液浆炉内样品中检测到了钾芒硝物相。 另有研究[ 1 3 1 4]表明,碱金属 N a的化合物能改 善C a O固硫产物 (C a S O 4)的颗粒孔形结构,促 使C a O与S持续发生反应,提高C a O的利用率和 固硫效果,从而进一步减少黑液浆排烟中S O 2的 含量。 根据以上分析,黑液浆固硫机理与一般燃煤是 不同的。通常,在煤燃烧过程中C a是主要的固硫 剂,固硫产物多为硫酸钙和硫铝酸钙[ 1 5],而黑液 浆主要通过N a基化合物将S固定在灰渣中。 4 结 论 ( 1)热天平、试验炉及工业炉燃烧实验结果表 明,黑液浆具有很强的自身固硫特性,排放烟气中 S O2含量远低于制浆原煤;工业运行实验条件下, 其自身固硫率为4 2 . 8%。 ( 2)黑液浆燃烧烟气中S O2含量之所以很低, 主要是因为绝大部分S O 2被N a +、K+及少量C a2+ 等吸收并固定在炉壁灰、炉底灰及烟道飞灰等固体 残留物中,以无水芒硝、N a 2S O4、K3N a(S O4)2、 N a3A l(S O4)3、C a S O4及N a6C a2A l6S i6O2 4(S O4)2 等形态存在,其中N a 2S O4是最主要的存在形态, 其次是K 3N a(S O4)2。 ( 3)与一般燃煤的C a基固硫机理不同的是 在黑液浆燃烧过程中,N a OH是最主要的固硫剂, 其次为N a 2C O3,它们均能将燃烧烟气中的S O2吸 收并转化为热稳定性较强的无水芒硝和N a 2S O4, 因而具有良好的自身固硫效果。 犚 犲 犳 犲 狉 犲 狀 犮 犲 狊 [1] Y u a n K u n,C h e n L i f a n g,Wu C h e n g k a n g . R e s e a r c h o n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c o a lw a t e rs l u r r yt e c h n i q u e st od i s p o s a lo f w h e a ts t r a w p u l p i n gb l a c kl i q u o r .犑 狅 狌 狉 狀 犪 犾狅 犳犆 狅 犿 犫 狌 狊 狋 犻 狅 狀 犛 犮 犻 犲 狀 犮 犲犪 狀 犱犜 犲 犮 犺 狀 狅 犾 狅 犵 狔(犆 犺 犻 狀 犪) ,2 0 0 2,8(1) 1 3 1 6 [2] Y i n H u i m i n( 殷 惠 民) ,H a iY i n g( 海 颖) ,Z h o uB e i h a i ( 周 北 海).A p p l i c a t i o no fC B LM t ot r e a tb l a c kl i q u i do f p a p e r m a k i n g i n d u s t r y .犚 犲 狊 犲 犪 狉 犮 犺 狅 犳犈 狀 狏 犻 狉 狅 狀 犿 犲 狀 狋 犪 犾犛 犮 犻 犲 狀 犮 犲 狊 ( 环境科学研究) ,2 0 0 0,1 3(3) 5 5 5 6,6 4 [3] W a n gF e n g y i n( 王 凤 寅 ) ,C a o X i n y u( 曹 欣 玉 ) ,Z h o u Z h i j u n( 周 志 军) ,Y a n gJ i a c u n( 杨 家 存) ,L i W e i( 李 伟) ,C h e nZ h e n( 陈振) ,L a nZ e q u a n( 兰泽全).B u r n i n g a n dc l i n k e r i n gp r o p e r t i e so fb l a c kl i q u o rc o a lw a t e rs l u r r y i n 0 . 2 5MWf u r n a c e .犑 狅 狌 狉 狀 犪 犾 狅 犳犆 犺 犻 狀 犪犝 狀 犻 狏 犲 狉 狊 犻 狋 狔狅 犳犕 犻 狀 犻 狀 犵 &犜 犲 犮 犺 狀 狅 犾 狅 犵 狔(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学 报 ) ,2 0 0 4,3 3(6) 7 2 6 7 2 9 [4] C a oX i n y u( 曹欣玉) ,L a nZ e q u a n( 兰泽全) ,R a oS u( 饶 盨) ,Z h a oX i a n q i a o( 赵 显 桥) ,Z h o uJ u n h u( 周 俊 虎) , 884 化 工 学 报 第5 9卷 Z h o uZ h i j u n( 周 志 军) ,L i uJ i a n z h o n g( 刘 建 忠 ) ,C e n K e f a(岑 可 法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 o n c o m b u s t i o n, f o u l i n ga n ds l a g g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b l a c k l i q u o r c o a lw a t e r s l u r r y .犑 狅 狌 狉 狀 犪 犾 狅 犳犆 犺 犻 狀 犪犆 狅 犪 犾犛 狅 犮 犻 犲 狋 狔( 煤炭学报) ,2 0 0 4, 2 9(4) 4 5 3 4 5 7 [5] L a n Z e q u a n(兰 泽 全 ). M e c h a n i s m &d y n a m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f o u l i n ga n ds l a g g i n gf o rc o a la n db l a c k l i q u o r c o a l w a t e r s l u r r y [D]. H a n g z h o uZ h e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2 0 0 4 [6] W a n gF e n g y i n( 王凤寅) ,Z h a n gR o n g z e n g( 张荣曾) ,X u Z h i q i a n g( 徐 志 强) ,Z h o uJ u n h u ( 周 俊 虎) ,C a o X i n y u ( 曹 欣 玉 ) ,Y a n g J i a c u n(杨 家 存 ). R e s e a r c h o n p r e p a r a t i o na n dc o m b u s t i o na p p l i c a t i o nt e c h n o l o g yo fc o a l b l a c kl i q u o rm i x t u r e .犆 犺 犻 狀 犪犘 狌 犾 狆&犘 犪 狆 犲 狉( 中 国 造 纸) , 2 0 0 5,2 4(1 0) 2 3 2 7 [7] L iZ h i( 李志) ,C a oX i n y u( 曹欣玉) ,W a n gF e n g y i n( 王 凤寅) ,Y u H a i m i a o( 俞 海 淼) ,Z h o uJ u n h u( 周 俊 虎) , Z h o uZ h i j u n( 周志军) ,C e nK e f a( 岑可法).T h es t u d yo f c o m b u s t i o na n dc o n t a m i n a n te m i s s i o no fb l a c kl i q u i dc o a l w a t e rs l u r r y .犃 犮 狋 犪犛 犮 犻 犲 狀 狋 犻 犪 犲犆 犻 狉 犮 狌 犿 狊 狋 犪 狀 狋 犻 犪 犲( 环 境 科 学 学 报) ,2 0 0 5,2 5(5) 6 6 1 6 6 4 [8] L a nZ e q u a n( 兰泽全) ,C a oX i n y u( 曹欣玉) ,X uJ i n g d e ( 徐景德) ,Z h o uJ u n h u( 周 俊 虎) ,L i uJ i a n z h o n g( 刘 建 忠 ) ,C e n K e f a(岑 可 法 ). S t u d y o n s i n t e r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h eb l a c k l i q u o r c o a lw a t e r s l u r r y’s s l a g s i n t e s t f u r n a c e .犑 狅 狌 狉 狀 犪 犾狅 犳犆 犺 犻 狀 犪犆 狅 犪 犾犛 狅 犮 犻 犲 狋 狔( 煤炭学报) , 2 0 0 4,3 0(4) 4 8 9 4 9 2 [9] Z h o uJ u n h u( 周俊虎) ,K u a n gJ i a n p i n g( 匡建平) ,Z h o u Z h i j u n( 周志军) ,L a iK a i z h o n g( 赖开忠) ,C e nK e f a( 岑 可法).T h e r m a l a n a l y s i so nc o m b u s t i b i l i t yo fc o a la n dc o a l b l a c k l i q u o r s l u r r y .犑 狅 狌 狉 狀 犪 犾 狅 犳 犉 狌 犲 犾 犆 犺 犲 犿 犻 狊 狋 狉 狔 犪 狀 犱 犜 犲 犮 犺 狀 狅 犾 狅 犵 狔( 燃料化学学报) ,2 0 0 5,3 3 (1) 3 3 3 7 [1 0] Z h o uJ u n h u( 周俊虎) ,K u a n gJ i a n p i n g( 匡建平) ,Z h o u Z h i j u n( 周志军) ,L i nM i a o( 林妙) ,L i uJ i a n z h o n g( 刘建 忠) ,C e nK e f a( 岑可法).C a t a l y t i c i n f l u e n c eo f t h ea l k a l i m e t a lN ao nt h eC O2 g a s i f i c a t i o no fc o a lb l a c kl i q u i ds l u r r y c h a r .犑 狅 狌 狉 狀 犪 犾 狅 犳 犆 犺 犲 犿 犻 犮 犪 犾 犈 狀 犵 犻 狀 犲 犲 狉 犻 狀 犵 狅 犳 犆 犺 犻 狀 犲 狊 犲 犝 狀 犻 狏 犲 狉 狊 犻 狋 犻 犲 狊(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 0 0 7,2 1(1) 8 2 8 7 [1 1] L a nZ e q u a n( 兰泽全) ,C a oX i n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