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加油站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及其关键技术.pdf
以上所讨论的因接触而产生的静电力产生在粉 尘粒子与收尘极板之间, 在粉尘粒子之间也存在这种 静电力。因为对大多数粉尘粒子而言, 尽管粒子内部 的性质是相似的, 但其表面的逸出功却很可能不一 样,所以每个粒子表面的逸出功是不均匀的。也就是 说,粒子间也存在接触电位差 。显然, 这种电位差的 存在是有利于粒子间的凝并, 有利于提高振打效果 。 3 结语 在此仅从静电力的方面定性讨论了沉积在收尘 极板上的粉尘粒子的力学性质 。实际上 ,影响沉积粉 尘层粘结力的因素很多, 很有必要对这方面的问题进 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研究, 以深化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 识,并指导人们的实践。 参考文献 [ 1] Tang Minkang , Cai Sijing. Coherence Properties of Precipitated Dust Layer i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Proc . of the 2004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Shanghai, 2004, 1309 - 1311. [ 2] 管义夫. 静电手册 中译本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1 23 -48. [ 3] 杨有启. 静电安全技术,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3 79 -98. [ 4] 贾启民. 电磁学.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 34 -56. 作者通讯处 唐敏康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 86 号 江西 理工大学 205 号信箱 2006- 05-29 收稿 面向加油站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及其关键技术 * 陈家庆 曹建树 王建宏 李汉勇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北京 102617 摘要 在阐述加油站油气回收特点与可行措施的基础上, 介绍发达国家几种面向加油站发油环节的膜法强化油气回 收处理装置, 并从膜分离材料类型和膜组件结构等角度对其有关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 加油站 烃类 VOCs 强化油气回收 气体膜分离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项目 2005B25 ; 北京市教委科技发展计划项 目 KM200610017003 随着汽车等燃油交通运输工具的普及,油品销售 行业迅速发展, 油库 、 加油站的数量继续逐渐增多 ,但 在这些油品收发场所不可避免地存在油气蒸发损耗 问题。蒸发损耗的油气实际上是烃类 VOCs 与空气 的混合物,不仅危害健康 、污染环境 、 浪费能源 、 影响 安全生活与生产 ,而且还降低了油品质量 [ 1] 。美国、 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纷纷颁 布法令要求在这些场合进行油气回收处理,并最终实 现零排放 。目前国内在面向加油站油气回收处理工 艺技术方面所取得的实质性进展不大, 迫切需要有针 对性地开展研究开发工作 。 1 加油站油气回收处理的特点与可行措施 据欧美发达国家的实践, 涉及到加油站的油气回 收可划分为密闭卸油和密闭发油两个阶段。如图 1 所示, 密闭卸油就是当油罐车卸油时, 将油罐车与地 下储油罐采用输油管及油气回收管连接成密闭系统, 地下储油罐中同体积的油气被回收到油罐车中; 密闭 加油是利用特殊的加油枪将机动车油箱中的油气经 加油枪、 抽气泵回收到地下储油罐内饱压 [ 2] 。 图 1 加油站密封卸油和密闭发油系统流程示意图 1. 1 加油站油气回收的特点 在常压状态下, 汽油蒸气的体积约为同质量液态 汽油体积的 250 倍,因此需要收集和回收处理的油气 体积显然大于油液的收发体积 。环境温度不同时 ,因 自然蒸发而形成的油气浓度也有所不同 ; 环境温度为 40 ℃时, 油气浓度可达 42 体积百分比, 下同 ; 环 41 环 境 工 程 2007年 2 月第25 卷第1 期 境温度为 5 ℃时 , 油气浓度可达 29; 环境温度为 - 15 ℃时,油气浓度可达 20; 环境温度为 -30 ℃ 时, 油气浓度可达 15。由于在从油罐车向地下储 油罐卸油以及从地下储油罐向机动车油箱发油时 ,油 液处于快速运动和互相冲击状态, 加剧了油分子脱离 油液液面的可能性 ,形成浓度很高的雾状油气 ,其浓 度也远远高于相同温度时因自然蒸发而形成的油气 浓度 。在从油罐车向地下储油罐卸油时 ,油气流量最 大可达800 L min ,连续发生时间在 0. 3 ~ 0. 7 h ,最大 油气浓度可达 90 左右, 存在一定时间的稳态 ,因此 地下储油罐的出气口总是排放油气浓度最大 、 最集中 的固定点 。单纯实现加油站密闭卸油工艺的难度较 小,只要解决好油库方面对油罐车中收集油气的后续 回收处理问题即可 。但密闭发油环节所涉及的设备 和技术较为复杂 ,所存在的问题也较多 , 因此通常面 向加油站的油气回收装置主要针对加油站的发油环 节而言。 国标 GB50156- 2002 根据加油站地下储油罐的总 容积将加油站分为 3个等级,所用自封式加油枪的口 径一般都为 19 mm, 规定加油枪的流量≯60 L min [ 3] 。 在常规的密闭发油工艺中 ,为了防止地下储油罐内压 力过高造成油气从呼吸阀或阻燃阀排放到大气中 ,必 须要求抽气泵的“气液体积比 A L ” ≤1, 即返回地 下储油罐的气态混合物体积与所发液态油品的体积 相等 或略小 , 以保持地下储油罐内轻微的负压。但 美国加州大 气资源 委员会 California air resources board,CARB 的现场测试表明 , 此类系统 90是泄漏 的; 德国环保部门测评的结果也显示, 此类负压系统 的油气回收效率只有 74. 9。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法 是提高 A L 值 , 但若仅仅简单地提高该值而不采取 其它辅助措施, 则会使得地下储油罐内的压力过高, 油气又会从呼吸阀或阻燃阀排放到大气中 。因此必 须在提高 A L 值的同时安装排放处理设备, 对回收 到地下储油罐的油气 空气混合物进行分离。通过将 部分空气分离后排空来维持地下储油内的压力平衡, 同时避免油气通过呼吸阀或阻燃阀排放到大气中 这也就是 CARB 自 2000 年以来所推行的强化油 气体回收 enhanced vapor recovery ,EVR 。 实际运行过程中 ,自加油枪口所收集油气的流量 和浓度既与事先设定的 A L 值有关, 又与车型有关。 例如美国出产的汽车装有一个大的活性炭罐 燃 油蒸发排放控制装置 on board refueling vapor recovery , ORVR ,在加油过程中所产生的全部油气首先经过活 性炭吸附, 然后清洁空气返回到地下油罐中 ,而这种 清洁空气又将会引起汽油挥发 [ 4] 。这就导致所回收 油气的流量和浓度变化频繁, 很少出现稳态 ; 同时每 支加油枪都是一个油气收集点源。因此 ,加油站需要 的是能够处理回收气量远大于加油油量 、 油气浓度时 高时低的回收处理设备。一般工作环境条件下,油气 回收处理装置的进口油气温度为 5~ 40 ℃,进口油气 浓度可取值为 30~ 50; 当希望回收率 ≮90 质 量分数 时, 处理后外排空气中的残存油气浓度为 3~ 5。 1. 2 可行的油气回收处理方法 实施加油站强化油气回收的关键在于主动进行 油气 空气混合物的分离 ,使分离后浓度达标的空气 直接排入大气, 高浓度的油气则返回地下储油罐的气 相空间 。目前油气 空气混合物的分离回收处理方法 可分为吸收法、吸附法 、冷凝法及膜分离法等 , 吸收 法、 吸附法因所涉及的吸收塔或吸附床体积较为庞 大,运行维护较为复杂 , 仅适用于大油气回收量的场 合时方能显示出较好的经济效益。对于加油站发油 环节的油气回收处理而言直接冷凝法、 膜分离法及其 组合相对较有优势 [ 5,6] 。 1. 2. 1 直接冷凝法 冷凝法是利用各种烃类 VOCs 在不同温度和压 力下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气压, 通过降低温度或增加压 力,使某些有机物首先凝结出来。汽油等轻质油品由 原油加热蒸馏而得到 ,通常其初馏点为 40~ 60 ℃,终 馏点为180~ 205 ℃ 加工工艺不同, 终馏点也有所不 同 , 因此只要将油气降温到初馏点以下 ,就有可能从 气态返回液态。 冷凝装置的冷凝温度需要根据挥发气的成分 、 要 求的回收率及最后外排尾气中的残存油气浓度来确 定。美国 Edwards Engineering 公司是直接冷凝法油气 回收处理工艺的典型代表 ,目前世界各地约有 500 套 投入使用, 该公司按预冷 、 机械制冷 、 液氮制冷等步骤 来达到不同的回收率 [ 7] 。预冷器是一单级冷却装置, 进入的油气温度可从环境温度下降到 4 ℃左右 ,油气 混合物中的大部分水蒸气凝结为水从而使进入低温 冷凝器的气态混合物状态均一化,减少回收装置的运 行能耗。机械制冷可使大部分油气冷凝成为液体回 收, 单级机械制冷装置的工作温度范围从 - 35~ 10 ℃; 串联机械制冷装置压缩由浅冷和深冷两级组 42 环 境 工 程 2007年 2 月第25 卷第1 期 成,其工作温度为 -73 ~ -40 ℃。若需要更低的冷 却温度 ,则可在机械制冷之后联接液氮制冷 ,工作温 度可到- 184 ℃,这样可使油气回收率达到 99。 虽然直接冷凝法在理论上可达到很高的净化程 度,但当其浓度低于 4. 510 -7mol L 时, 需采取深度 冷冻而使得运行成本大大提高。但该法可作为净化 烃类VOCs的预处理。 1. 2. 2 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是利用烃类 VOCs 与空气在膜内扩散 性能 即渗透速率 的不同来实现分离, 即让烃类 VOCs 空气混合物在一定压差推动下经过膜的“过滤 作用” ,使混合气中的烃类 VOCs 优先通过膜得以分 离回收 ,而空气则被选择性截留 。因为烃类 VOCs 具 有易冷凝和易爆炸的特性 ,为操作安全和防止气体在 膜组件中冷凝侵蚀膜设备 ,故常用在透过侧减压的方 式来形成膜两侧的压力差 。 第 1 套用于油库油气回收 的膜装置由日本 Nippon Kokan Kabushiki Kaisha NKK 公司在1988 年建 造,用于处理含烃类 VOCs 15~ 20 的汽油油气 空 气混合物 ,处理后外排空气中残存的烃类 VOCs含量 低于 5。德国 GKSS 研究中心于 1989 年在 Munich- Milbertshofen 建成第 1 套膜分离法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后,20世纪 90年代末又在世界上首次推出了面向加 油站发油过程的膜分离法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 8-10] 。 1. 2. 3 预冷凝-膜分离组合工艺 由于膜分离法分离烃类 VOCs 不能将其以 100 的纯度分离出来 ,只是将其浓缩。因此对油气排放浓 度要求较严格的场合 如德国 TIAir 标准中规定的烃 类质量浓度为 150 mg m 3 ,若单独采用膜分离技术, 即使花费很高的投资也难以达标, 此时可采用膜分离 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的工艺。但从加油站的实际情 况来看, 预冷凝-膜分离组合工艺相对较为经济 、合 理 [ 11,12] 。此外,部分有机蒸气的渗透活化能为负值, 温度降低 ,渗透速率增加 ; 而对 O2、 N2等小分子气体 而言, 渗透活化能为正值, 温度下降 , 渗透速率减小, 因此低温有利于有机蒸气的膜分离 。 美国MTR公司的 R. W. Baker 等人采用压缩、冷 凝与气体膜分离集成系统回收废气中的VOCs。基本 工艺流程如图 2 所示, 含有 VOCs 的废气经压缩后进 入冷凝器, 冷凝液中含有大量的 VOCs, 剩余气体进入 膜组件 , 透余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渗透气中富含 VOCs, 将其循环至压缩机的进口。由于VOCs 在系统 中的循环, 回路中 VOCs 的浓度迅速上升, 当进入冷 凝器的压缩气达到凝结浓度时 ,VOCs会被冷凝下来。 采用该工艺回收的VOCs 包括苯 、 甲苯、丙酮 、三氯乙 烯等 20种 。 图2 回收 VOCs 废气的压缩、冷凝与膜分离集成工艺流程 2 国外加油站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简介 2. 1 美国OPW 公司的油气封存冷凝系统 图3 OPW 公司的油气封存冷凝系统VaporsaverTM 内部结构及总体示意图 美国OPW 公司在加油机与地下储油罐之间采用 分散式油气回收系统 。而在地下储油罐与压力真空 阀之间采用油气封存冷凝系统 Vaporsaver TM 。分散 式油气回收系统的真空泵转速随加油机流速而改变, 能保证最合适的 A L 值; Vaporsaver TM 能有效地进行 油气 空气混合物的分离处理 ,使地下储油罐处于低 负压状态, 从而控制油气的排放。 如图 3 所示, Vaporsaver TM由小型真空泵 、小型压缩机、带有冷却散 热片 风扇的冷凝 处理单元以及连接管路组成。使 用1 台电机同时带动真空泵 、压缩机和冷却风扇, 通 过1 个油气浓度传感器和压力开关对系统进行控制; 过压阀安装在系统管路中 ,并在油气管线的入口和出 口安装了阻火器。整个系统利用钢架固联安装在一 个箱体内, 工作过程中监控系统密切监视地下储油罐 内的油气压力值 ,当油气压力达到启动值 25. 4 Pa 时, 系统开始启动, 油气经压缩机压缩后进入冷凝装置, 将部分油气冷凝为液态油 ,未被完全液化的油气被送 入膜分离组件, 将混合气体中的VOCs 与空气进行分 离,分离后的高浓度油气被回收至地下储油罐, 清洁 43 环 境 工 程 2007年 2 月第25 卷第1 期 的空气排放到大气中 ; 当地下储油罐内的油气压力降 至127 Pa 时, 系统将停止运行而恢复至静态监测状 态。当油罐压力又达到启动压力值时, 系统将再次启 动。该系统还在空气排放口配有油气浓度监测装置, 一旦油气浓度超标, 系统将自动报警 [ 13] 。 以美国某加油站所安装的 Vaporsaver T M 为例 , 其 压缩 机的排量 为 100 L min, 该站平 均每天 运行 747 min,相当于每天处理和回收了 7. 47 万 L 油气。 实际运行表明 , 该系统可将 99 以上的油气完全处 理后变为液态油和高浓度油气回到地下储油罐中 ; 同 时对地下储油罐内的压力监测表明 ,未安装该系统时 油罐内的压力波动较大, 而安装该系统后压力基本 稳定 。 2. 2 德国GKSS 的VACONOVENT VACONOVENT 膜法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由德国 BORSIG 公司与德国 GKSS 研究中心合作研制开发, 并专门成立了生产回收有机蒸气的气体膜公司 GMT 公司。如图 4 所示, 该装置通过监测地下储油 1油气回收型加油枪; 2油气返回管线; 3地下储油罐; 4通风口; 5膜组件; 6真空泵 压力开关控制 ; 7尾气阀; 8进气阀; 9排气阀; 10呼吸管。 图4 VACONOVENT 膜法油气回收装置流程示意图 罐的油气压力来控制系统的间歇式自动操作 。 当地下 储油罐内的油气压力升高到一定值时, 膜分离装置自 动启动。在真空泵的抽吸作用下, 地下储油罐内的油 气进入膜分离装置, 油气优先透过膜而其渗透侧富 集,再经真空泵返回地下储油罐; 脱除油气后的净化 空气则直接排入大气 ,地下储油罐油内的压力也随之 下降; 当地下储油罐内的压力降到设定的正常水平 后,装置将自动停止运行。如此往复, 完成油气回收 过程。采用膜分离回收装置可以将油气回收泵的 A L值提高到 1. 5, 油气回收效率增至 93以上 [ 14] 。 当对排放要求更高时 ,GKSS 研究中心采用汇集了压 缩 冷凝、吸收、膜分离、变压吸附等工艺原理的组合 流程 ,以充分发挥各技术的优点而避其缺点。 目前, 中石油上海灵广加油站和上中加油站采用 了VACONOVENT 膜法油气回收技术。灵广加油站共 有地下汽油储罐 4 只, 总容积为 80 m 3 , 汽油加油枪 6 把, 年汽油销售量约500 t 。油气浓度监测由在线油 气分析仪间隔 2 s 自动采样, 安装膜分离油气回收装 置后, 排放气中 的油气体 积分数降 至 1. 0 约 30 g m 3 以下 , 可以满足欧洲标准 。另经现场测试, 如果不采用膜法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从呼吸管直接排 入大气的油气体积分数可达 30. 5; 经膜法油气回 收处理装置后, 可将排放气的油气体积分数降至 0. 92, 并将渗透气提浓到 48. 8 体积分数 后返回 地下储油罐 ,该装置的回收率达98以上 [ 15] 。 3 加油站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的关键问题 加油站发油环节的油气回收处理装置可以采用 单纯膜分离法和预冷凝-膜分离组合两大类工艺。就 现阶段国内的技术水平而言, 小排量防爆型真空泵、 高灵敏度的油气压力传感器以及在线油气浓度监测 仪都能够设法予以解决, 关键在于缺乏高渗透量并有 选择性的气体膜分离组件 ,这也是每个国外膜法油气 回收处理设备生产商都与一个专业气体膜分离公司 开展合作的原因 ,这里仅从膜分离材料和膜分离组件 两个方面略加阐述。 3. 1 膜分离材料 气体分离膜材料可分为高分子有机材料 、 无机材 料和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等 3 大类 , 理想的气体膜分 离材料应该同时具有高的渗透性和良好的透气选择 性、 高的机械强度、优良的热和化学稳定性以及良好 的成膜加工性能 。 有机蒸气膜分离过程主要依靠不同气体分子在 膜中的溶解扩散性能的差异 ,可凝性有机蒸气 如烷 烃、 芳香烃 、 卤代烃等 与惰性气体 如氢气、氮气、甲 烷等 相比 ,被优先吸附渗透, 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目前常见的烃类 VOCs 分离用复合膜由三层结构组 成 底层为无纺布材料 , 如聚酯等 , 起支撑作用; 中间 为耐溶剂的多孔膜来增强分离层强度,由聚砜 PSF 、 聚醚亚酰胺 PEI 、 聚丙烯腈 PAN 树脂或聚偏氟乙 烯制成; 表皮涂覆一层橡胶高分子无孔材料作为分离 层。常用的分离涂层材料是聚二甲基硅氧烷 PDMS, 国内通常简称为硅橡胶 ,它对很多有机蒸气具有独 特的选择透过性 高选择性 和较高的通量 高渗透 44 环 境 工 程 2007年 2 月第25 卷第1 期 性 。对于一些特殊的分离任务, 也可以使用聚辛基 甲基硅氧烷 POMS ,POMS 有很高的选择性, 但渗透 通量较低。如德国GKSS 研究中心用于烃类 VOCs 分 离的是以硅橡胶为表皮层的复合膜 ,其硅橡胶涂层厚 度约为 1~ 2 μ m ,多孔支撑层用 PEI 或 PVDF 制成 ,厚 度为 40 μ m [ 8,16] ; 美国 MTR 公司则采用 PEI 硅橡胶 的复合方式。近年来对于采用 PDMS 有机复合膜作 为表面分离涂层的深入研究一直没有中断,涂层应用 方式也开始从平板式扩展到中空纤维式 [ 17-21] ; 另有部 分工作则致力于寻求分离性能更佳的有机复合膜 ,如 通过相转化法制得不对称聚醚亚酰胺 PEI 膜、用等 离子体接枝法在聚丙烯基膜上接枝六甲基二甲硅 醚等 [ 9] 。 由于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在耐化学侵蚀、 耐高温方 面性能较差 , 而由 Al2O3、TiO2、 SiO2等材料组成的无 机膜耐高温性独特 、 机械性能稳定, 因此研制适合烃 类VOCs 分离的有机 无机复合膜自然得到不少学者 的关注 [ 22] 。以 PDMS Al2O3复合膜为例 ,该复合膜以 PDMS 为分离层,Al2O3为支撑层, 既发挥了高分子膜 高选择性的优势 ,又解决了支撑层膜材料耐高温、抗 腐蚀的问题。目前该技术用于气体分离尚处于实验 室水平 ,研究工作停留在膜的制备、分离性能表征及 其传质机理等方面。 3. 2 膜组件 工业中常用的气体膜组件形式有板框式 、 螺旋卷 式、 中空纤维式 3 种。在膜法油气回收处理领域, 德 国GKSS 研究中心采用板框式结构, 美国MTR公司和 日东电工则采用卷式 。 3. 2. 1 板框式膜组件 德国 GKSS 研究中心所用板框式膜组件及其中 单个膜袋的结构如图 5 所示。在中间开孔的两张椭 圆形平板膜之间夹有间隔层, 周边经热压密封后组成 信封状膜叶。多个膜叶由多孔中心管连接组成膜堆, 固定于外壳中即成为分离器 。典型的分离器长约 0. 5m,直径 0. 32m , 有效膜面积为 8~ 10 m 2 。分离器 内设有多重挡板以增大气流速度并改变流动方向 ,使 气流与膜表面有效接触 [ 14] 。 板框式膜组件的优点是操作方便, 平板膜片容易 更换 ,而且无需粘合即可使用 。其缺点是装填密度较 低,例如德国 GKSS 研究中心, 平板式膜组件的装填 密度只有 200 m 2 m3 , 是螺旋卷式的 1 5, 是中空纤维 式的 1 15。 图 5 平板框式膜组件及其中单个膜袋的结构示意图 3. 2. 2 螺旋卷式膜组件 螺旋卷式膜组件也由平板膜制成,将 2 张平板膜 的三边密封 ,组成 1 个膜叶 。与板框式膜组件相似, 在其 2 片平板膜中夹入 1 层多孔支撑材料保持间隙 便于渗透气流过 。在膜叶上铺有隔网,用带有小孔的 多孔管卷绕依次放置的多层膜叶 , 形成膜卷 ; 最后将 膜卷装入圆筒形的外壳中 ,形成1 个完整的螺旋卷式 分离器 [ 23] 。1996 年美国MTR公司在VOCs 分离膜组 件的研究开发上取得突破 ,生产的卷式膜组件直径最 大可达203. 2mm 8″ ,膜面积达20 m 2 , 大大提高了膜 组件的处理能力 ,可在大型工业装置上使用 ,该公司 所制造的VOCs分离用卷式膜组件如图 6所示。 图 6 螺旋卷式膜组件结构示意图 使用时 ,高压侧原料气流过膜叶的外表面, 渗透 组分透过膜 ,流过膜叶内部 ,汇集于中心多孔管流出 分离器。膜叶愈长, 渗透气侧压降也愈大 。膜叶的长 度由渗透气侧允许压降所决定。在螺旋卷式膜组件 中,原料气与渗透气的流动既非逆流也非并流, 组件 内每一点处原料气与渗透气的流动方向互相垂直。 这一结构使膜组件的端面成为气流分布装置。膜组 45 环 境 工 程 2007年 2 月第25 卷第1 期 件的结构参数, 如支撑层膜厚度和中心管尺寸等, 能 影响组件内的流动特性。 螺旋卷式膜组件的主要优点是比板框式组件装 填密度高 1 000 m 2 m3 由于隔网的作用 ,气体分布 和交换效果良好 。其缺点是渗透气流程较长 ,膜必须 粘接且难以清洗等。 4 结论与建议 加油站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将会得到全面重视。 北京市目前的加油站数量已经达到1 100多座, 其中 约超过一半以上分布在四环以内 ; 一些过去属于“偏 远”地段的加油站也日益被新建的社区和商业区包 围,原有的加油站安全建设距离正被越来越多的功能 性建筑所挤占。因此搞好加油站的油气回收工作 ,对 于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 、 城市居民的安全生活或生 产意义重大。 从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商业化运营的加油站发油 环节膜法油气回收装置来看, 其关键技术在于膜分离 组件和灵敏可靠的机电控制系统。虽然中科院大连 化物所在有机蒸气膜分离材料的研究和工业化应用 方面率先在国内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但由于气体分离 对膜材料及制膜工艺的苛求, 目前国产化膜组件投入 大规模商业应用的仍然较少 [ 23] 。因此 , 对于有机蒸 气膜分离材料的研制 、 制膜工艺的改进和测试以及开 发利用等工作还需要努力 。 参考文献 [ 1] 陈家庆. 石油石化工业环保技术概论. 北京 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5,10. [ 2] Wolf H. Koch. Developing technology for enhanced vapor recovery Part 1 -vent processors. Petroleum Equipment and Technology , February March,2001 16 -22. [ 3]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华人民 共和国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中国, GB50156 -2002,2002 -05 -29. [ 4] Klaus Ohlrogge and Jan Wind. Membrane based vapor recovery at Petrol Stations. Technical Program, May 15 -18, 2005,Giardini Naxos,Italy . [ 5] 常向东, 赵丽新, 舒丹. 油品蒸发及回收.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5,34 6 492 -494. [ 6] 谢洪柱, 徐启明. 油气回收技术的研究. 能源环境保护, 2005, 19 5 1 -4. [ 7] 彭国庆. 冷凝法回收油气问题的探讨.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 1999, 2 30 -33. [ 8] Volker Nitsche, Klaus Ohlrogge and Kai Stǜrken. Separation of organic vapors by means of membranesA review.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 1998, 21 12 925-935. [ 9] 张林, 陈欢林, 柴红. 挥发性有机物废气的膜法处理工艺研究进 展. 化工环保, 2002, 22 2 75-80. [ 10] 陈娇领, 周志军, 刘茉娥. 膜分离技术脱除和回收空气中有机蒸 气的应用. 浙江化工, 2002, 33 4 15 -17. [ 11] 廉继范. 回收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膜系统. 过滤与分离, 1996, 4 22 -25. [ 12] X . Wang , R. Daniels, and R. W. Baker. Recovery of VOCs from high - volume, low- VOC-concentration air streams. AIChE Journal, 2001, 47 5 1094 -1100. [ 13] 优优. 加油站二次油气回收的新概念 OPW VaporsaverTM油气 封存冷凝系统. 中国石油企业,2005, 4 64 -65. [ 14] Suzana Pereira Nunes,Klaus- Viktor Peinemann. Membrane Technology. Print ISBN 3527284850,Wiley-VCH Verlag GmbH, 2001. [ 15] 王连军, 李恕广. 膜技术在油气回收过程中的应用. 现代化工, 2004,24 12 50 -54. [ 16] Klaus Ohlrogge, J. Brockmller, J. Wind, R. -D. Behling. Engineering aspects of the plant design to separate volatile hydrocarbons by vapor permeation.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1993, 28 1 -3 227 -240. [ 17] C. K. Yeom,S. H. Lee , H. Y. Song , J. M . Lee. Vapor permeations of a series of VOCs N2mixtures through PDMS membrane.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02, 198 129 -143. [ 18] C. K. Yeom,S . H. Lee, J. M . Lee , H. Y. Song . Modeling and uation of boundary layer resistance at feed in the permeation of VOC N2 mixtures through PDMS membrane .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02, 204 303 -322. [ 19] C. K. Yeom,S . H. Lee, H. Y. Song , J. M. Lee. A characterization of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in a boundary layer in the permeation of VOCs N2mixtures through PDMS membrane.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2002, 205 155-174. [ 20] S. Majumdar, D. Bhaumik, K. K. Sirkar. Perance of commercial -size plasmapolymerized PDMS-coated hollowfiber modules in removing VOCs from N2 air.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 2003, 214 323 -330. [ 21] Yujing Liu, X. Feng , Darren Lawless. Separation of gasoline vapor from nitrogen by hollow fiber composite membrane for VOC emission control.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 2006, 271 114 -124. [ 22] Shaomin Liu, W. K. Teo , Xiaoyao Tan, K . Li. Preparation of PDMSvi- Al2O3composite hollow fiber membranes for VOC recovery from waste gas stream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 2005, 46 110 -117. [ 23] 曹义鸣, 左莉, 介兴明, 袁权. 有机蒸气膜分离过程. 化工进展, 2005,24 5 464 -470. 作者通讯处 曹建树 102617 北京市大兴区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机电工程系 2006- 07-22 收稿 46 环 境 工 程 2007年 2 月第25 卷第1 期 other sludges, such as urban and papermaking sludges etc. Keywords printing the faults and noise sources of the unit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frequency spectrum and noise distribution and the project for eliminating faults and reducing noise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vibration -acoustics analysis. And then a sound insulation cover was built by optimizing some parameters of the compound sound -absorbing structure. This can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faults diagnosis and noise control of the large -scale units. Keywords chiller, vibration-acoustics analysis, noise control and sound-absorption structure THETECHNOLOGYOFLANDFILLLEACHATETREATMENTUSINGAGED -REFUSE BIOREACTORBian Bingxin Zhao Youcai Zhou Zheng et al 52 Abstract This paper isgoing to study the constituentsof aged -refuse less than 15 mm after being sieved and design aged -refuse bioreactors to treat landfill leachate with fillers of those constituents. It is shown that aged -refuse has larger adsorption specific surface area, biggish ion exchange capacity, higher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 and considerable microorganism species groups both onvariety and quantity which are usedfor biodegradation. Thus it is a kindof excellent biomedium inwaste water treating. It is indicated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that the total removal rate of CODCrand NH 4-N can be seperately high than 90 and 95 and the effluent can come up to the state landfill leachate discharging standard within the second grade or the third grade stably after being treated by three aged -refuse bioreactors in -line. Keywords aged-refuse, bioreactor and leachate STUDY ONAPPLICATION OF GEOCOMPOSITE IN LANDFILL XiaoHenglin Xiao Bin Zhang Suhang 56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geocomposite drainage layers in landfill is introduced briefly. It was studied the permeability, shear strength, long -term reduction factors and other key inds of the material in deteail.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