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回用为目标的污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及其发展.pdf
以回用为目标的污水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及其发展 * 邓耀杰 中山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广东 528403 李 平 朱 凡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 广州 510640 罗 丹 中山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广东 528403 摘要 通过对现有各种污水回用深度处理工艺进行归纳整理, 概要介绍了国内外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传统工艺及 其发展状况, 重点阐述了膜分离技术与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的集成与组合在污水回用中的应用, 指出了污水回用工艺的 优化组合与集成对缓解淡水资源短缺、实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 城市污水 深度处理 污水回用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1430 1 引言 我国城市污水年排放量已经达到 400 亿 m 3 , 2010 年城市排放量将达到 600 亿 m 3 , 按照建设部规 划,全国污水回用率平均达到 10,按我国正常年份 全国城市缺水 60亿 m 3 计, 污水回用量基本可以满足 全国城市的缺水需求 。由此可见, 污水回用在缓解淡 水资源的短缺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根据不同的回 用目的 ,结合设计规模 、污水水质特征及当地的实际 条件和要求 ,选择最优化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就能 有效且经济地实现污水回用的目的。本文在对国内 外相关文献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各种深度处理 工艺进行了整理归纳 ,并作出了初步分析。 2 传统深度处理工艺及其发展 2. 1 传统深度处理工艺 传统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是在生物处理之后增 加诸如过滤 、 吸附、混凝沉淀及消毒等后续处理工艺 而形成的 ,其工艺组合形式可归纳为如下几种 工艺 1 二级出水※砂滤 ※ 消毒; 工艺 2 二级出水※混凝 ※ 沉淀※过滤 ※ 消毒; 工艺 3 二级出水※混凝 ※ 沉淀 ※过滤 ※ 活性 炭吸附 ※消毒 紫外 、 氯气、 臭氧或二氧化氯等 。 工艺 1 是传统简单实用的污水三级处理流程 ,它 以一步去除水中微细颗粒物和消毒的形式制出回用 水,适用作工业循环冷却用水 、 城市浇洒 、 绿化 、 景观、 消防 、 补充河湖等市政用水和居民住宅的洗厕水等杂 用水 ,以及农业用水等。美国 、 日本 、 西欧等发达国家 在20 世纪 70 年代与 80年代广泛使用这类深度处理 水作为回用水, 被认为是水质适用面广 、处理费用较 低的一种安全实用的污水深度处理技术 ,目前仍被广 泛采用。在工程应用中, 回用装置设施常与二级污水 厂共同建设 在有用地的情况下 ,三级处理的运行费 用约为0. 1~ 0. 15 元 t 。 工艺 2 是在工艺 1 的基础上增加了混凝沉淀 ,即 通过混凝进一步去除二级生化处理厂未能除去的胶 体物质 、 部分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出水水质优于工 艺1 出水。这种回用水除适用作工艺 1 的回用范围 外,也有被回灌地下 经进一步土地吸附过滤处理 与 新鲜水源混合后作为水厂源水。在工业回用方面作 锅炉补给水 ,部分工艺用水 ; 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回 用水 景观 、 浇洒 、 洗车、 建筑用水等 一般使用这类水 质的回用水 。 工艺 3的特点是在工艺 2 的基础上增加了活性 炭吸附,这对去除微量有机污染物和微量金属离子、 色度以及病毒等方面作用显著。1968 年在南非纳米 比亚市的温得和克 Windhok 建成的世界上第 1 座以 城市污水为主生产饮用水的回用工厂,在它的污水处 理工艺组合中, 首次使用了活性炭吸附 , 被认为是水 质把关的最主要工序 。此类工艺适用作除人体直接 饮用外的各种工农业回用水和城市回用水 。运行费 用约为0. 8~ 1. 1 元 t 。 2. 2 传统工艺技术的发展 2. 2. 1 双层填料过滤 多层滤料直接过滤经常被用来处理低浊度的原 水。在单滤料滤池的顶层 ,经常可以发现一层可压缩 的滤饼,所以只有最上层的滤料得到了应用。然而多 10 环 境 工 程 2005年 6 月第23 卷第3 期 层滤料滤池中的大部分滤料都会得到应用,因此在有 限的压降下,提高了滤池的过滤能力、 过滤时间,并使 直接过滤 过滤前无沉淀 成为可能。采用多层滤料 直接过滤工艺较传统的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占地面 积小 [ 1] 。 试验结果表明 [ 2] ,采用陶粒石英砂双层滤料的滤 柱,在滤速为 5. 2 m h 时 ,通过直接过滤即可将污水 处理厂二级出水中的悬浮物几乎全部去除,且过滤周 期可达61~ 72 h,对微絮凝过滤、混凝沉淀过滤、 直接 过滤 3 种工艺的比较发现, 在滤速较高时, 前两者对 原水的处理效果明显强于后者 , 出水水质较好 ,但滤 柱的过滤周期缩短至仅数 h 。 2. 2. 2 吸附-混凝沉淀 采用吸附剂 DGB 吸附与聚氯化铝 PAC 混凝沉淀 协同处理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 。DGB 吸附剂以无机 矿物和碳为原料, 采用物理和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制 成,比表面积为 0. 82 m 2 mg ,自身无毒, 失效后可以再 生循环使用,也可直接焚烧处理,没有二次污染 [ 3] 。 生产的再生水的水质和自来水水质相当 ,而处理 成本远低于目前自来水的价格。该技术可广泛用于 我国北方缺水城市。 2. 2. 3 双生物反应器 ABFT ABFT 反应器实际上是一种传统活性污泥法与生 物膜法相结合而组成的双生物反应器, 其中投加的高 效微生物载体的量占曝气池有效容积的 10~ 30,作为活性生物附着生长的载体。活性污泥大量 附着在载体上, 另一部分则悬浮于混合液中。载体材 料表面所生长的生物量通常为 18~ 25 g L, 最高达到 35 g L, 是传统活性污泥法的 10 倍 。运行过程中, 附 着在载体材料表面的微生物的内部存在厌氧区,而载 体的多孔性使载体的内部形成无数个微型的反硝化 反应器,故而可以在同一个反应器当中同时发生碳氧 化、 硝化和反硝化的作用 。 城市污水回用深度处理费用, 一般需要在二级处 理费用上增加 0. 70~ 1. 10 元 m 3 , 采用 ABFT 处理只 需在二级生化基础上增加 0. 10~ 0. 20元 m 3[ 4] 。 2. 2. 4 生物活性炭 BAC 生物活性炭工艺是 90 年代新兴的污水处理技 术,它的改良之处即是在活性炭表面培养出微生物 膜,利用炭的吸附功能和微生物的生化功能 ,相辅相 成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而没有二者的缺点 ,它容积 小,去除率高,无污泥 ,效果稳定,去除范围广 ,可去除 悬浮物、 无机物 、 有机物、色度等。最主要的优点是炭 不必再生, 仅需经常地反冲洗即可长期运行 ,这就使 操作过程简化且运行费用大幅度降低,成为生物炭使 用和推广的最有利条件 。但为了避免水悬浮物堵塞 生物炭层, 常在生物炭之前辅以适当的预处理措施, 削减悬浮物和有机物负荷 ,形成完整流程 。由于不需 要更换与再生活性炭 ,故该工艺运行成本在 0. 24 元 t 左右 [ 5] 。 目前, 欧洲应用 BAC 技术的水厂已发展到 70 个 以上 ,应用最广泛的是对水进行深度处理 。他们采用 的经O3-BAC 工艺处理的出水水质很好 , 对氧化过程 中形成的可生物降解的溶解性有机物 BDOC 、 DOC, 包括可能转变为毒害物的溶解性有机物、臭氧化产 物、 合成有机化合物 如杀虫剂 、产生臭味的化合物 及氨的去除均十分有效 。BAC 技术由于提高了进水 的可生化性 ,从而提高了有机物的去除率 ,但同时臭 氧也会对有机吸附造成破坏。基于这一点,人们开始 研究吸附面积更大的其他吸附剂代替活性炭 ,这些吸 附剂经臭氧作用后可以获得理想的吸附效率。被研 究的这类吸附剂包括活性铝、活性铁矾土和骨碳 [ 6] 。 2. 2. 5 微絮凝-直接过滤 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通过在滤池前投加絮凝 剂,利用在滤柱内形成的微涡旋, 在滤柱内同时完成 反应、沉淀和截留过程 , 省去了传统混凝工艺所需的 反应池和沉淀池 ,是一种高效经济的集成工艺 。该工 艺可减少 80 构筑物体积 [ 7] 。应用于城市污水的深 度处理 中 , 通过 絮凝 剂 的加 入, 具 有 同 步去 除 PO 3- 4-P、 SS和部分COD的功能 。 国外对微絮凝-直接过滤工艺的研究非常多, 在 给水处理领域应用非常广泛, 在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 与回用水中的研究与应用主要是脱氮和除磷。我国 目前还没有微絮凝-直接过滤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的工 程应用实例 ,相关研究报道也较少, 只有中国科学院 的李桂平、栾兆坤等 2001 年在北京水源九厂建立了 实验室规模的微絮凝-直接过滤同步脱氮除磷工艺, 研究表明 [ 8] 采用聚合氯化铁 PFC 作为絮凝剂 , 当 Fe P 摩尔比为 2∶ 1 时 , 水中的 PO 3- 4-P 去除率达 98. 8,浓度可降至 0. 1 mg L 以下, 同时 SS 、 CODCr去 除率也明显提高 。与传统的混凝沉淀除磷工艺相比, 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 、 结构紧凑、 占地面积小 、 污泥量 少等优点, 是一种更为经济和简单的处理单元, 适用 于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除磷和进一步提高水质的 11 环 境 工 程 2005年 6 月第23 卷第3 期 深度处理 。 3 以膜分离为主的工艺组合 3. 1 膜分离技术 回用水处理应用较广泛的膜技术有微滤 MF 、 超滤 UF 、 渗析、纳滤、反渗透 、 电渗析等 。微孔过滤 能够分离所有悬浮颗粒, 超滤可有效地去除污水中颗 粒物及大分子物质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 分离技术 。研究表明 ,将超滤膜技术用于城市污水的 深度处理, 可以完全脱除中水的细菌和大肠杆菌, 有 效地清除水中的 SS, 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BOD5、 CODCr、 总氮和总磷等污染物浓度, 获得稳定优异的中 水水质 [ 9~ 11] 。纳滤、反渗透则对水中溶解性小分子物 质较有效。纳滤对一价阳离子和分子量低于 150 的 有机物去除率低, 对二价和高价阳离子及分子量 200 的有机物质的选择性较强, 可完全阻挡分子直径 在1 nm以上的分子, 可除去二级出水中 2 3 的盐度、 4 5的硬度 、 超过 90的溶解碳和三氯甲烷 THM 前 体,出水接近安全饮用水标准 。 3. 2 传统工艺与膜分离联用的组合工艺 由于污水成分复杂, 胶体、生物菌液、有机质、悬 浮物等都容易造成膜的严重污染, 有效地解决膜污染 问题成为能否在污水处理中采用膜技术的关键。为 了防止膜污染, 膜分离技术前必须通过预处理工艺, 为了提高膜分离过程的分离效率, 在预处理工艺中常 常将污水中微细颗粒和胶体物质去除, 并将大分子有 机物转化成固相 ,如混凝沉淀 、 过滤 、 活性炭吸附等方 法。膜的后处理工艺则包括 pH 调节或气提 ,以防止 处理后的水对管道所产生的腐蚀。传统工艺与膜分 离联用有以下一些组合方式 工艺 4 二级出水※混凝沉淀 、 砂滤 ※膜分离 ※ 消毒 ; 工艺 5 二级出水※臭氧 ※ 超滤或微滤 ※ 消毒; 工艺 6 二级出水 ※活性炭吸附或氧化铁微粒 过滤-超滤或微滤※消毒 ; 工艺 7 二级出水※臭氧-生物活性炭过滤-微滤 ※ 消毒; 工艺 8 二级出水※混凝沉淀-生物曝气 生物活 性炭 -超滤※消毒 。 工艺 4是采用混凝沉淀作为膜处理的预处理工 艺,混凝的目的是利用混凝剂将小颗粒悬浮胶体结成 粗大矾花, 以减小膜阻力提高透水通量 ; 通过混凝剂 的电中性和吸附作用 ,使溶解性的有机物变为超过膜 孔径大小的微粒 ,使膜可截留去除之 ,以避免膜污染。 Wiesner [ 12] 等人的研究表明,当胶体表面的 ζ 电位为 0 时,膜过滤的阻力最小, 透水通量最大 。将混凝作为 UF 膜的预处理, 可以提高后续的膜过滤的透水通量, 并认为存在最佳投药量使透水通量最大 。混凝不能 彻底地防止膜污染, 这是由于混凝主要去除大分子量 有机物,而无法去除低分子量的有机物。 工艺 5 采用臭氧氧化作为膜处理的预处理工艺, 臭氧能将溶解性的铁和锰氧化 ,生成胶体并通过膜分 离加以去除 ,因而可以提高铁锰的去除率 ,此外,臭氧 氧化可以去除异臭味 。 工艺 6 将粉末活性炭 PAC 与超滤 UF 或微滤 MF 联用,组成吸附-固液分离工艺流程进行净水处 理。PAC 可有效吸附水中低分子量的有机物, 使溶解 性有机物转移至固相 ,再利用 MF 和 UF 膜截留去除 微粒的特性 ,可将低分子量的有机物从水中去除, 更 重要的是,PAC 还可有效地防止膜污染。电子显微镜 观察发现 PAC 会在膜面上形成一层多孔状膜, 它吸 附水中有机物, 不仅去除有机物而且可以避免膜污 染。这层 PAC 膜较松软, 反冲洗会很容易将它去除。 氧化铁微粒的作用和 PAC 一样 ,积累在膜表面 ,起了 一种保护膜的作用。这层膜既可使膜本身免遭污染, 反冲洗时又容易将有机物洗脱 ,使透水量恢复 。PAC 粒径范围一般在 10 ~ 500 μ m , 大于膜孔径几个数量 级,因而不会堵塞膜孔隙 。 工艺 7 将生物膜处理和膜分离组合进行试验。 结果表明, 生物膜处理无助于出水水质的提高, 但与 直接膜过滤相比 ,能缓解透水通量的下降 。 工艺 8 适合于氨氮含量较高的城市二级出水 ,已 有研究结果表明 ,在试验条件下 ,进水氨氮 10 mg L 时,组合工艺出水的氨氮 1. 0 mg L , 亚硝酸盐氮 0. 1 mg L ,硝酸盐氮 5. 0 mg L 。研究还表明 ,中空 膜可以应用于混凝沉淀-生物曝气-超滤工艺中 ,而且 PAC 的投加有利于膜水通量的提高。 3. 3 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MBR 超滤或微滤与传统的活性污泥生化处理技术相 结合而成的膜生物反应器 MBR , 以膜分离过程取代 重力沉降过程, 不论固体颗粒的沉降性能如何, 均可 完成固液分离过程, 并且可以避免因生物体流失而造 成的系统失效 [ 9] 。它利用了膜分离的选择透过性与 高效性 ,又利用了生物处理的有效性及彻底性, 使有 机物深度氧化, 还同时可以硝化 、 反硝化脱氮。出水 12 环 境 工 程 2005年 6 月第23 卷第3 期 不含固体颗粒, 能完全保留生物体, 将水中的有机物 质最大限度地去除。即使污水 BOD5、 CODCr的含量高 达 1 万 mg L, 也可以达到很好的处理效果。当污水 中 BOD5、CODCr的含 量为 1 000 mg L 以上 时, 出水 BOD5、 CODCr的含量仅为 10 mg L , 可以达到回用水 标准 。 MBR技术具有众多优点 处理后的污水水质清 澈,有机物含量极低, 可直接回用 ; 无需二沉池 ,所以 装置占地面积小, 总占地面积减小 30; 运行成本 低,运行费用 0. 6 ~ 0. 8 元 t ; 操作简单, 运行维护方 便, 可实现全自动控制, 处理效果不受污泥性能 影响 [ 4] 。 MBR是 20 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水处理高新技术, 是一种新兴工艺 , 是国际上水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 近年来已被逐步应用于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 美国于60 年代末就将膜生物反应器用于废水处理, 但直到 1985 年以后, 人们才对这项技术引起重视。 1989年日本已有十几家公司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 回用污水 ,进入 90 年代后,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被广泛 接受。目前 ,这项技术已在欧洲、北美及亚洲一些国 家得到较快的发展, 并已在水处理的许多领域得到应 用。我国应用此项技术进行废水资源化的研究始于 1993 年,目前已在中水回用 、 石化企业污水回用和污 水除磷脱氮的研究中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 [ 13] 。 膜生物反应器作为传统活性污泥污水处理装置 的高技术替代产品 ,在中小规模的处理 、以回用为主 要目的工业及市政污水场合得到了市场的青睐。天 津市普辰大厦投资 8 万元建设 1 套中空纤维膜膜生 物反应器装置, 占地面积不足 10 m 2 ,处理生活污水的 能耗仅为 0. 7 kW m 3 时 , 运行费用为 0. 8 元, 处理水 质优于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处理后的水全部用于卫 生间冲洗和绿地浇灌 ,月节约水86。 3. 4 膜集成污水再生系统 膜集成技术 [ 14~ 16] 主要是将超滤、微滤和反渗透、 纳滤相结合 。采用超滤、微滤过程作为反渗透 、 纳滤 的前处理工艺, 可以大大提高反渗透、纳滤膜的工作 效率和使用寿命 [ 17] 。 集成膜抗污染能力强, 性能优越的超滤 、 微滤单 元代替了复杂的传统处理工艺 ,而且出水品质远高于 三级出水指标。不但可以完全去除污水中的细菌和 悬浮物,对 CODCr、 BOD5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 18] 。在 超滤、微滤之后使用的反渗透膜, 其清洗周期由采用 传统预处理工艺的 3 ~ 4 周增加到半年以上 [ 19] 。膜 集成污水再生工艺具有系统稳定、 维护少 、 占地小 、 化 学品用量少 、 流程简单和运行费用低等优点。 与单独膜分离技术一样, 如何有效地保护膜不受 污染是膜集成的技术关键 ,有代表性的品种有增强中 空纤维超滤膜 系列 、 人造丝的改性聚乙烯微滤膜, 以及聚丙烯微滤膜 。世界主要膜制造商针对污水深 度处理开发了具有良好抗污染性能的新一代反渗透 复合膜 ,FR 系列 FIMTECH 通过平滑无皱折的微观 表面提高膜的耐污染性能 ,LFC 系列 海德能 的抗污 染机理是无电荷的中性膜表面。针对易污染环境设 计的超滤、微滤设备运行工艺能够有效地控制膜的污 染,保证膜性能的稳定和可恢复性。低压运行是目前 所有污水处理膜过程的共同特征,在比较低的运行压 力下在膜面上不易形成高密度的滤饼, 易于清洗 再生 [ 20] 。 4 其它深度处理新工艺 4. 1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Living Machine ,LM LM 工艺是一种生态深度处理工艺 。并在 20 世 纪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投入生产试验。处理出水水 质稳定。该工艺是全新的生态技术深度处理工艺 ,在 厌氧池加好氧池的基础上加入了改进的曝气氧化塘 和高效湿地这两个深化处理单元,使出水水质达到生 活杂用水的标准, 可用来冲厕 、洗车 、浇灌绿地作 物等 。 LM 的基本工艺流程为 生物厌氧池 ※ 封闭好氧池 ※开放好氧池 ※澄清 池※ 人工湿地※ UV 消毒 ※蓄水池 人工湖 ※回用, 或以接触氧化池和生态氧化槽代替封闭好氧池及开 放好氧池 [ 21] 。 LM 工艺利用强化的自然生态深度处理功能, 剩 余污泥少、运行费用低、 管理方便,还具有景观审美功 能。有关经济分析表明, 要达到同样的水质标准, 当 处理水量在 300 t d 以下时,LM 与其他处理工艺相比 更经济。 4. 2 生物活性快速滤池 ABRF 生物过滤是一种将常规过滤与生物膜氧化技术 结合在一起的新型过滤工艺 [ 22] 。采用生物活性滤池 代替常规滤池, 不需要增加多少投资, 只需对现有的 常规过滤适当加以改进 如更换滤料 、 培养生物膜 、 改 变预消毒方法和用不含氯水进行反冲洗等 即可达到 去除水中悬浮颗粒和微量有机物的双重目的 。 13 环 境 工 程 2005年 6 月第23 卷第3 期 生物活性滤池的处理过程包含了物理化学、 生物 化学和水力学等诸多过程 。这种处理技术是利用生 物滤料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大量微孔的吸附截污作用, 以及滤料表面形成的一层生物膜的生物降解作用来 完成去除污染物的功能 [ 23] 。 国内有李德生等对生物活性滤池进行了研究 ,其 结果表明 生物活性滤池对氨氮、亚硝酸盐氮均有较 高的去除效果, 其中氨氮的去降率为 76~ 87, 亚 硝酸盐的去除率为 76. 9~ 90. 6 [ 24] 。杨开等对颗 粒活性炭 GAC -石英砂双层滤料的生物活性滤池的 研究也表明在未氯化或预氧化的条件下 ,此种滤池对 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率也是显著的 [ 25] 。 5 结语 我国现有的许多处理厂的陈旧工艺设备已不能 满足不断提高的水质标准及回用水要求 ,在原有处理 设施上进行改造使其具有更优的处理效果是一种行 之有效的方法。但统计的水处理方法已无法满足以 再生回用为目的的污水深度处理要求, 必须依靠与膜 技术的组合与集成来实现 。需要针对不同用水途径, 以城市污水或工业污水的二级处理出水为水源,以高 效除磷脱氮 、 膜生物反应器 、 微滤膜 、 反渗透 、 化学絮 凝、 沉淀过滤、 生物过滤、电聚浮等单元技术为核心, 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 ,将现有的成熟技术最大程度地 整合, 研究开发分别或者同时满足生活杂用 、 市政杂 用、 园林绿化、 生态景观、工业冷却等水质要求的城市 污水再生利用工艺技术及配套设备将具有巨大的市 场潜力。 参考文献 1 朱书财. 双层滤料直接过滤技术在澳门的应用. 给排水技术动态, 1998. 2 18~ 21. 2 仝贵婵, 苏欣捷. 污水深度处理中三种过滤法的技术性能研究. 上 海环境科学, 2000. 19 2 69~ 71, 78. 3 皮运正. 用于城市污水地下回灌的 DGB 吸附工艺. 清华大学学 报, 2001. 40 12 84~ 87. 4 周克钊. 国家污水资源化政策及主要深度处理工艺综述. 西南给 排水, 2003. 25 3 15~ 18. 5 刘继凤. 生物炭技术在污水处理工程中地应用研究. 北方环境, 2001. 1 42~ 44. 6 胡静. 生物活性炭技术在欧洲水处理中的应用与发展. 环境卫生 工程, 2002. 10 4 200~ 203. 7 Lena Jonson, Elzbieta Plaza. Experiences of nitruogen and phosphourus removal in deep -bed filters in the Stockholm area. Wat. Sci. Tech. , 1997. 36 1 193~ 190. 8 李桂平, 栾兆坤. 微絮凝 -直接过滤工艺在城市污水深度处理中的 应用研究.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 4 65~ 68. 9 Grorge T , Jeannie D, Keith B. Ultrafiltration as an advanced tertiary treatment process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Desalination, 1998. 119 315~ 321. 10 Decarolis J,Hong S K, Taylor J. Fouling behaviorof a pilot scale inside-out hollowfiberUFmembraneduringdead -endfiltration oftertiary wastewater. J Membr Sci , 2001. 191 165~ 178. 11 赵玉华, 安鼎年, 葛永军. 超滤技术用于城市污水深度处理的试验 研究.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1996. 12 4 447~ 451. 12 M R Wiesner. Membrane Filtration of Coagulated Suspensions. Environ Eng ,1989. 115 1 20~ 40. 13 樊耀波, 王菊思. 水与废水处理中的膜生物反应器技术. 环境科 学, 1995. 16 5 79~ 81. 14 Richard G, Sudak, WilliamDunivin, Martin G .Rigby , Municipal Wastewater Reclamation and Reverse Osmosi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Water Supply Improvement Association 1990 Biennial Conference, Florida August 1990. 225. 15 J. lozierand R. bergman, Membrane Processes in Water Reuse. Proceeding of Water Reuse Symposium, Denver, Colorado, 1994. 16 G . L. Leslie,w . R. Dunivin, P. Gabilet , S. R. Conkin, W. R. Mills and R. G. Sudak, Pilot Testing of Microfiltration and Ultrafiltration Upstream of ReverseOsmosisDuringReclamationofMunipicalWastewater. Proceedings of ADA 1996 Biennial Conference, Monterey , California, 1996. 17 翟建文, 杨彦. 膜技术与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及再生. 建筑科技, 2002. 9 13~ 14. 18 LozierJ, Bergman R. Membrane processes in water reuse. Proceedings of Water Reuse Symposium. Denver,Colorado 1994. 19 Leslie G L, Dunivin W R, Gabilat P, et al. Pilot testing of microfiltration and uoltrafiltration upstream of reverse osmosis during reclamation of municipal wastewater.ProceedingsofADA,BiennialConference. Monterey , California 1996. 20 张世军, 谢刚. 膜集成污水再生技术.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 2002. 15 4 278~ 281. 21 Brix , Hans. Howgreen are aquaculture , constructed wetlands and conventional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s Wat. Sci. Tech. 1999. 40 3 45~ 50. 22 余使, 曾光明, 施周. 饮用水生物过滤处理工艺述评. 中国给水排 水, 2002. 18 3 37. 23 张长, 曾光明, 余健. 生物活性滤池处理有机微污染水源的研究与 发展.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3. 26 4 53~ 55. 24 李德生, 黄晓东, 王占生. 微污染源水净化新工艺 -生物强化过滤 研究. 中国给水排水, 2000. 16 12 18~ 20. 25 杨开, 周涛, 高婶等. 生物活性炭 -砂滤处理微污染原水研究. 中国 给水排水, 2000. 16 12 54~ 56. 作者通讯处 邓耀杰 528403 广东省中山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电话 0760 8820964 E -mail 8820494zsepb. gov . cn 2004- 07-26 收稿 14 环 境 工 程 2005年 6 月第23 卷第3 期 STUDY ON NITROGEN REMOVAL BY TRICKLING FILTERHu Heping et al7 Abstract This paper experimentally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methanol, glucose and sodium acetat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C N ratio on denitrificationin a trickling filter filled in porous honeycomb ceramic. The results show that carbon source has great effect on denitrifictation efficiency, that is, when methanol and glucose are serviced as carbon source, there will be no nitrite accumulation in the system. But there has been observation of obvious nitrite accumulationwhile sadium acetate selected as carbon source. And the maxiumum nitrite accumulation 20 of the initial nitrate -nitrogen has reachedwhile nitrate has run out. The result also illustrates that optimal temperature relates with carbon source and the denitrification efficiencies with the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are quite well at 40 ℃. Keywords trickling filter, carbon source, C N ratio, temperature and denitrification RECOMBINED MUNICIPAL EFFLUENT ADVANCED TREATMENT PROCESS AND PROGRESS FORWASTEWATER REUSEDeng Yaojie et al 10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unicipal effluent advanced treatment processes for water reuse are summarized. The traditional processes and their development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re introduced. On the basis of thes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and integration process between the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iques and the municipal effluent advanced treatment s are mainly described. In addition,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integration and combination of some advanced treatment techniques and their optimization have profound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alleviating water resource shortage and implementating water resource sustainable use. Keywords municipal ffluent, advanced treatment and wastewater reus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TATUS OF REUSING MUNICIPAL WASTEWATER FOR INDUSTRYLiu Yiping et al 15 Abstract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status ofmunicipalwastewater reusing technologies for inustry, water quality standard for reusing, the processes of advanced treatment and benefit of sewage reusing, finally it also gives the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Keywords municipal wastewater, sewage reuse and treatment technique TREATMENT OFPHARMACEUTICAL WASTEWATER BYAIRFLOATATION -HYDROLYTIC ACIDIFICATION -AEROBIC PROCESSLi Xiangdong et al 17 Abstract Air floatation -hydrolytic acidification-aerobic process was used to treat pharamceutical wastewater, the runn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process has simple operation and a high efficiency of treatment, the quality of effluent meets The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 GB8978- 1996 . Keywords pharmaceuticalwastewater, air -floatation, hydrolytic acidification and contact oxidation ANALYSIS OF PRINCIPLE OF 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 REACTOR Jiang Han et al 19 Abstract It is analyzed that the structuralfeature, substrate metaboly and acid -alkali balance of the expandedgranular sludge bed EGSB reactor according to the flow state of the sludge bed, biochemical dynamics and system-matter balance. From which it is concluded that H A ratio and reflux ratio are the indicators of realizing a higher upflow speed of the reactor. The reflux causes the change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