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脱硫工艺过程的比较与选择.pdf
经 验 交 流 烟气脱硫工艺过程的比较与选择 廖传华 1 周 玲 2 朱廷风 1 黄振仁 1 1.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南京 210009; 2.南京凯盛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 南京 210036 摘要 由于燃煤导致对空气的严重污染, 必须控制SO2的排放。 除了燃烧前脱硫和燃烧中脱硫 , 烟气脱硫是一种最经 济有效的方法。 对几种常规的烟气脱硫方法进行了比较, 以便为实际选用提供指导。 关键词 烟气脱硫 比较 选择 0 引言 据统计,2005年全国 SO2排放量为2 549 万 t 。大 量SO2的排放, 使中国酸雨区迅速扩大。我国目前 SO2排放量90是由于燃煤产生的,10是由于燃烧 含硫油、 气及工艺废气产生的, 因此, 控制和减少 SO2 排放量已是刻不容缓 、 迫在眉睫。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大气污染的重视,目前 已发展了多种治理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方法 。根据控 制SO2排放的工艺在煤燃烧过程中的位置 ,可将脱硫 技术分为燃烧前的燃料脱硫、参烧脱硫剂的燃烧过程 中脱硫以及燃烧后的烟气脱硫 。 1 燃烧前脱硫 燃烧前脱硫也称煤脱硫。煤脱硫的方法有多种, 如浮选法, 这是工业应用最早的煤脱硫方法 ; 强磁分 选、 细菌处理、 苛性碱浸提等方法只用于脱除无机硫; 微波辐射、 溶剂浸提、热分解、酸碱处理 、氧化还原处 理、 亲核转换等方法能同时脱除有机硫和无机硫, 其 中强磁分选与微波辐射较受重视 [ 1] 。 1. 1 机械分选法 MF 利用煤质与灰中无机硫比重不同, 用浮选法浮 选,一般用水作浮选剂, 脱硫效率一般可达 40, 该 法已在国内外工业应用 。我国采用跳汰机和摇床联 合作业,可以达到精选目的,能脱除 30的灰分。 1. 2 强磁分选法 HMS 利用强磁场将煤中顺磁性的无机硫和反磁性的 煤质分离 ,由于无机硫的顺磁性较弱,需 2T 以上的磁 场强度方能实现有实用价值的分离效果 。对无机硫 的脱硫率在 70以上, 对全硫仅 45。亦能脱除 30的灰分,缺点是尾煤热损失约 20左右 。 1. 3 微波辐射法 MCD 用电磁波照射经水或碱或 FeCl3盐类处理过的 50~ 100 ℃ 煤粉, 能使煤粉中的 FeS 和CS 等化 学键发生共振而裂解, 形成的游离硫可与氢 、 氧反应 生成 H2S、 SO2低分子 ROS 等气体, 从煤中逸出 ,将逸 出的气体收集处理 ,可以得到硫磺副产品 ,脱硫率可 达70。 1. 4 煤气化技术 是指把经过适当处理的煤送入反应器,在一定的 温度和压力下, 通过氧化剂 空气或氧气和蒸汽 以一 定的流动方式 移动床、硫化床或携带床 转化成 气体 。 1. 5 水煤浆技术 是以煤代油的新型燃料。它把灰分很低而挥发 分高的煤, 研磨成微细煤粉,按煤水合理的比例,加入 分散剂和稳定剂配制而成, 可以像燃油一样运输、贮 存和燃烧 。生产水煤浆的原煤, 一般灰分 8, 硫 分 1. 5,因此燃烧时烟尘和 SO2排放远低于原煤 。 2 燃烧中脱硫 燃烧中脱硫是指低污染燃烧、 型煤和流化床燃烧 技术 [ 2] 。 2. 1 型煤加工技术 是用粉煤或低品位煤制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形状 的煤制品, 可分为民用型煤和工业型煤两类 ,型煤的 固硫率一般在 50。 2. 2 流化床燃烧技术 把煤和吸附剂 石灰石 加入燃烧窑的床层中 ,从 炉底鼓风使床层悬浮 ,进行流化燃烧 。流化形成湍流 混合条件 , 从而提高了燃烧效率 ; 石灰石固硫减少 SO2排放, 较低的燃烧温度使NOX生成量大大减少。 2. 2. 1 石灰石注入炉内分段燃烧 LIMB 原来是为了抑制 NOX, 后来发展为喷钙, 采用合 适的受热面布置 ,可使炉内温度控制在 850~ 950 ℃, 74 环 境 工 程 2008年 12 月第 26卷第 6 期 因而抑制了 NOX。当 Ca S 为 2 时 ,同时可获得 50 的脱硫效率 。一台 125MW 机组锅炉燃用烟煤时的试 验表明 用石灰石及消石灰作脱硫剂, M Ca M S 为2 时, 脱硫效率分别为 32和 44 。该法适用于 老厂改造 。 2. 2. 2 炉内注入石灰石并活化氧化钙法 LIFAC 将石灰石注入锅炉1 150 ℃左右的区段 , CaCO3 迅速分解成 CaO, 同时起到一些固硫作用。在尾部烟 道适当部位 一般在空气预热器与除尘器之间 设置 增湿活化反应器, 使未反应的 CaO 水合成Ca OH 2, 进一步脱硫 , 总脱硫剂可达 70。采用压力消化石 灰代替石灰石, 可以进一步提高脱硫剂的利用率和脱 硫效率; 当 M Ca M S1. 5 时 , 脱硫效率可达 80,这是因为用加压水化, 在快速卸压出料中,水合 物爆裂,形成高度分散的微粒 ,既有利于直接喷粉 ,且 其脱硫率最高。但该法不能同时脱除NOX,适用于老 厂改造。 2. 2. 3 循环流化床燃烧法 CFBC 采用5~ 10mm 的煤粒和 0. 1~ 1. 0 mm 的石灰石 , 在高速流化床 布风板上 20 m s, 屏 式受热面处 5~ 6 m s 内燃烧,调整受热面布置 ,控制炉内平均温度 为880 ℃ 左右 ,起固硫作用。未燃尽的煤粒及未被利用 的石灰石颗粒 大部分已被煅烧成石灰 用高温旋风分 离器分离出 ,再返回炉内,实现循环燃烧和脱硫。 与常压流化床燃烧法 AFBC 相比 , CFBC 的 M Ca M S 较低 约 1. 5 , 而脱硫率较高, 可达 90,燃烧效率也较高 ≥ 99 ,又能抑制NOX,因而 该法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2. 3 增压流化床燃烧燃气 蒸汽联合循环 PFBC- CC 在流化床内承受十几个大气压力, 采用 3 mm 的 颗粒煤和 1 mm 的石灰石, 在较低的流速 0. 9 m s 下 流化燃烧 。煤粒和石灰石燃尽和裂解成粉末后随烟 气带出 ,经多级高温旋风分离器除尘, 由于烟气压力 高,除尘器可在高速下工作,除尘效率很高。 由于脱硫剂在炉内处于“回流”沸腾状况 ,可充分 发挥脱硫作用, 脱硫效率可达 90 [ M Ca M S 1. 8] , 热电效率高达 40。 2. 4 煤气 蒸气联合循环 IGCC 利用压力气化炉产生的煤气, 将煤气净化后驱动 燃气轮机, 释出膨胀功的煤气再送入锅炉燃烧 ,产生 的蒸汽驱动汽轮机, 实现联合循环发电 。煤中硫在压 力气化时变成硫化氢混合在煤气中 ,煤气进入燃气轮 机之前 ,需将硫化氢等有害杂质脱除, 脱硫率可高达 95,并回收硫磺。 3 燃烧后脱硫 燃烧后脱硫也称烟气脱硫。从国内外的使用情 况来看,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烟气脱硫。烟气脱硫又 分为干法、湿法和半干法 。 3. 1 湿法脱硫 对于含硫气体, 目前最成熟的技术是国外 20 世 纪70 年代开始采用的湿法脱硫 , 其基本过程是用脱 硫溶液洗涤烟气 ,气液传质过程一般较气固快, 设备 相对较小, 效率较高 约 90 ,运行可靠 。脱硫剂常 采用石灰石 - 石膏 [ 3-8] 。 3. 1. 1 石灰石或石灰洗涤法 LW 使用 CaO 或 CaCO3浆液在湿式洗涤器中吸收 SO2,浆液从塔顶向下喷淋, 烟气从塔底向上流动, 使 SO2与浆液充分接触 , 大部分生成亚石膏 CaSO3 1 2H2O 固体 ,一般均将其氧化成石膏 CaSO4 2H2O , 可作为废渣抛弃 ,也可回收石膏。 此法技术成熟可靠, 缺点是投资大。关键技术之 一是在泥浆洗涤中需防止堵塞与结垢 ,德国 SHU 公 司采用石灰石石膏加添加剂甲酸 HXOOH 的 FGD 工艺, 生成易溶于水的硫酸氢盐, 而不是难溶于水的 亚硫酸钙, 较好地解决了结垢与堵塞问题。此外, 还 有废液处理和排烟再加热问题 。 3. 1. 2 亚硫酸钠循环洗涤法 W-L 法 利用 30 的碱液 如Na2CO3 洗涤烟气吸收 SO2 产生的 NaHSO3, 在105 ℃封闭系统中进行热分解, 使 NaHSO3再生,重复使用, 同时获得浓 SO2气体, 可压 缩成价格较高的液体 SO2, 也可制成 H2SO4或硫磺产 品,脱硫率可达 95。该法的缺点是投资大, 运行费 用较高 碱的耗量较大 , 系统中由于 NaHSO3的生 成,随之而来的是 pH 值的降低和腐蚀加剧 , 适用于 有碱源的地区采用。 3. 1. 3 磷铵肥法 PAFP 它是一种直接副产氮磷复合肥的烟气脱硫方法, 其过程包括催化脱硫制酸 ,即利用活性炭吸附将烟气 中SO2脱除下来 ,再和水蒸汽反应生成稀硫酸, 然后 用稀硫酸分解磷矿石制取磷酸。用氨中和磷酸制得 磷铵作为二级脱硫剂 ,所得到的肥料经过氧化并在蒸 发设备中浓缩和干燥机中干燥 ,最后变成固体氮磷复 合肥料 ,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而且该法系统简单、 75 环 境 工 程 2008年 12 月第 26卷第 6 期 经济效益好 ,投资费用低 、运行可靠 ,无堵塞问题, 但 需中低品位的磷矿石 P2O5为 26~ 28 和氨 。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由于烟气量大, 浓度低, 杂质多 ,故湿法脱硫虽然脱硫效率较高 , 但装置体积 大,难于做到结构紧凑简单 , 并且工艺复杂、流程长、 装置投资大、 运行费用高 、 设备腐蚀严重 ,而且脱硫产 物仍需进一步处理等缺点 ,因此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 来,逐渐转向了“干法脱硫” 。 3. 2 干法脱硫 所谓干法烟气脱硫是指无论加入的脱硫剂是干 态还是湿态,脱硫的最终反应产物都是干态。与常规 湿式工艺相比, 干法烟气脱硫具有投资费用低 ,脱硫 产物呈干态,无需装设除雾器 ,设备不易腐蚀 ,不易发 生结垢及堵塞等优点 [ 1 -2] 。 3. 2. 1 移动床活性炭脱硫 BF FW 用活性炭作脱硫剂 ,在脱硫移动床中与约 100℃ 烟气流接触, 以脱除 SO2,脱硫率可达 90以上。吸 附了 SO2的活性炭在再生移动床中与 500 ~ 600 ℃热 砂 或其他热载体 混合 , 被炭还原成 SO2逸出 ,用于 制硫酸 ,补充一些损失的活性炭, 向烟气中添加氨用 双层床处理,可同时脱除 80 的 NOX。 3. 2. 2 电子束照射法 EK 该法首先由日本于 1971 年开发, 曾进行了中试 和半工业试验, 后来西方国家进行中试。其原理是 含水分的烟气在电子束的照射下, 烟气中的 H2O 被 激活裂解成HO、 HO2和 O 等强氧化剂, 能迅速将 SO2 和NOX氧化成 SO3和 N2O5,再与添加的氨化合成硫 铵和硝铵 ,用除尘器收集作为肥料副产品。脱硫率可 达90,脱硝率可达 80。整套装置电耗高, 约占电 厂发电量的 10。国内研究开发脉冲电晕等离子体 法,不需要大功率电子枪 ,只要对静电技术改造便可 同时脱硫脱硝。此技术从原理上说是高新技术,但作 为脱硫项目用于环境治理, 存在能耗高 , 运行费用高 的缺点。 3. 2. 3 粉煤灰干式脱硫 脱硫剂由粉煤灰、消石灰和石膏为原料 ,制成颗 粒状将它们装在吸收塔中形成移动层 。当脱硫剂在 塔中自上而下地移动时, 其中的消石灰 Ca OH2与 烟气中的 SO2反应生成石膏 ,而脱硫剂中的煤灰和石 膏则起活性媒体的作用 。用过后的脱硫剂还可以作 为生产脱硫剂的原料再被重新利用 。 3. 3 半干法烟气脱硫 目前国内应用的半干法烟气脱硫主要是喷雾干 燥法 简称 SDA 法 ,它是用石灰浆作脱硫剂 , 用雾化 器将石灰浆水溶液喷入吸收塔内,石灰浆以极细的雾 滴与烟气中的 SO2接触, 并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亚硫 酸钙和硫酸钙。利用烟气中的热量使雾滴的水分汽 化,干燥后的粉末随脱硫后的烟气带走 , 用除尘器捕 集。脱硫效率为 70~ 90; 当 M Ca M S1. 5 时,脱硫率可达 85。喷雾干燥加布袋除尘, 脱硫率 约达 90, 允许煤含硫量可达 3, 可与湿法相竞争。 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因吸收塔出来的废料是干 的,与湿式石灰石法相比 ,省去了庞大的废料处理系 统,使工艺流程大为简化, 设备投资比湿式节省 10 ~ 15,运行费用低 ,能耗低 ,占地面积小及干燥后的 废渣易于处理等优点, 近年来, 喷雾干燥还采用固体 内循环利用系统和使用添加剂 ,提高了吸收剂的利用 率,因而得到了迅速推广 ,已成为继湿法脱硫技术之 后的应用最为广泛的脱硫工艺。该法的关键技术是 石灰石浆液的雾化器和吸收干燥塔 [ 9-12] 。 4 脱硫工艺方案的选择 根据目前国内外脱硫技术的状况,要选择好适当 的脱硫技术 ,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所选择的脱硫技术是否会影响原来或新建装 置的正常生产。有些脱硫技术在对已建成的装置进 行实施脱硫工程时 ,须对原有装置进行改造 ,脱硫工 程建成后有可能影响到原有装置的生产或锅炉的运 行情况 ,此类影响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脱硫装置 在建设期的影响 ,即在装置建设期间 ,原装置需停工, 由此会造成经济损失 ; 二是装置投用后对原有的设施 的影响,即装置建成后会造成原有生产装置或锅炉运 行不稳定, 特别是脱硫设施在开停车时对原有装置或 锅炉的影响 。 2 所选择的脱硫技术是否技术先进可靠 。技术 的先进性表现在该技术是否能达到预期的脱硫目的; 是否具有占地面积少 、 能耗和操作费用低等特点。可 靠性表现在装置或锅炉是否维修容易; 是否能够长期 稳定运行。 3 脱硫装置的现场条件是否满足脱硫技术的要 求。脱硫工艺中所需的脱硫剂和脱硫所产生的废弃 物或副产品的量都很大, 脱硫装置附近可提供何种脱 硫剂 ; 脱硫废弃物和副产品如何处理是非常关键的, 就近获取脱硫剂和处理废弃物及副产品的地点可减 76 环 境 工 程 2008年 12 月第 26卷第 6 期 少总运输量,从而可减少脱硫的运行费用。此外, 是 否能够选取合理 、 安全可靠的堆渣场, 脱硫工艺是否 需要消耗大量水 、 电 、 气等公用工程 。 4 所选择的脱硫技术在装置投用后 ,其一次性 投资和运行费用的综合性考虑是否经济可行 ,需将装 置总投资和将来运行的概况进行经济分析,准确做出 该脱硫装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5 脱硫装置投用后是否会产生新的污染 。有些 脱硫装置在运行时有可能产生新的污染物,污染物的 处理又会增加新的费用。 脱硫工艺的种类虽然很多 ,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选择, 从烟气量、SO2的浓度、吸收剂 、占地面积及脱 硫后产生的废物如何处理等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结合 不同脱硫工艺特点, 对不同的脱硫工艺进行科学分 析,并对选择的工艺进行技术经济评价 , 使最终选择 的脱硫工艺装置经济可行 。 参考文献 [ 1] 王丹昶. 烟气脱硫技术简介. 石油化工环境保护, 2004, 27 2 36 -38 [ 2] 曾汉才. 我国燃煤电厂的烟气脱硫问题. 电站系统工程, 1994, 10 5 27 -32, 47 [ 3] 苏青青, 杨嘉谟.燃煤烟气脱硫技术.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5, 27 1 32 -35 [ 4] 杨柳春.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的湿法技术.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5, 22 1 26 -28 [ 5] 张彦锋, 沈天临, 任国柱, 等. 国内外主流烟气脱硫技术现状及 发展趋势.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 2004,24 5 53 -56 [ 6] 刘志勇, 陈建中. 中国湿法烟气脱硫技术现状及前景展望. 云 南环境科学, 2004, 23 增刊 147 -149, 132 [ 7] 李晓梅, 江传力. 湿法钙基烟气脱硫技术. 煤炭技术, 2005, 24 5 111 -112 [ 8] 王海宁, 蒋达华. 湿法烟气脱硫的腐蚀机理及防腐技术. 能源 环境保护, 2004, 18 5 22-24 [ 9] 刘飞, 林豹. 干式烟气脱硫装置对除尘器性能影响分析. 江苏 环境科技, 2006, 19 增刊 17 -19 [ 10] 王雷, 章明川, 谢广录, 等. 喷雾干燥烟气脱硫技术的数值模 拟. 动力工程,2005, 25 3 416 -421 [ 11] 马鸿宾, 李锋, 张丽, 等. 新型半干法流化床烟气脱硫技术的研 究. 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 2005,26 1 15 -18 [ 12] 王雷, 章明川, 周月桂, 等. 半干法烟气脱硫工艺探讨及其进 展. 锅炉技术,2005, 36 1 70 -74 作者通信处 廖传华 210009 江苏南京市新模范马路 5号 南京工 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2008- 03-04 收稿 上接第 32页 池排泥和过滤器反冲洗污水。泥浆提升泵房内设置 4 台 100ZGB 渣浆泵 。浓缩池 4 座, 直径 24 m , 平均 深度5 m , 浓缩时间24 h , 浓缩池底泥浓度 5, 处理 污泥总量300 m 3 h。每座浓缩池配 NZS- 24 中心传动 浓缩机 ,电机功率1. 5 kW, 转速12. 5 min 周。浓缩机 水下部分为不锈钢, 水上部分加防腐并配带不锈钢堰 板。排泥泵房设在 4 座浓缩池中间, 内设 4 3C- AH 渣 浆泵 8 台,每座浓缩池设 2台 ,1 用1 备 。 污泥脱水在污泥处理间进行。污泥处理间分三 层,一层是污泥给料、清洗泵、空压机设施 ,同时设装 泥饼汽车占停间 ; 二层是皮带输送机间 ; 三层是压滤 间和操作间。设计日处理泥饼62 t , 含水率 30, 由 汽车运到包钢工业堆场填埋。 3 结论 1 生产实践表明 , 钢铁企业特别是大型钢铁企 业,采用总排水再生回用是提高钢铁企业水利用率、 循环率,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效 、 经济、 可靠的技 术措施和支撑。 2 工程实践表明 , 针对包钢生产污水特点选用 的再生回用工艺是合理的 。不仅减少 1. 5 万t a各种 污染物对黄河的污染 ,并将4 000 m 3 h污水回用于生 产,取得显著的社会 、 环境和经济效益。 3 工程运行表明 ,该工程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工 艺流程流量不平衡 ,滤池过滤周期短, 反冲洗用水量 多,用气量供给不足。另外加药间与加药点距离远, 投药管路时有损坏等 。 作者通信处 孟延孝 014010 包头市昆都仑区钢铁大街 85 号 包 钢集团设计研究院 电话 04722291430 E -mail mengyx0011163. com 2008- 04-26 收稿 77 环 境 工 程 2008年 12 月第 26卷第 6 期 showed that the improved was simple and implemented easily. The accuracy of the was high and the determining results could re - flect basically the degree of pollution caused by the oxygen -demanding organic matters in sediment-laden water. Keywords sediment -laden river COD monitoring improving PILOT-SCALE TEST ON TREATING THE CHEMICAL WASTEWATER BY MBBR PROCESS Lou Honghai Wang Qi HuDajiang et al 61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eatures and quantity of a chemical wastewater, pretreatment -A O -MBBR process was adopted. In the course of testing, not only the COD could be removed steadily but also the TKN couldbe removed efficiently, the removal efficiency was more than95by this process. And a trace monitoring of Ca2in the fillings of the MBBR tank was done and a deposition of Ca2 did not happen, so the system was not influenced. Keywords chemical wastewater Ca2 MBBR process high concentration TKN AEROBIC ACTIVATED SLUDGE GRANULATION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INA CONTINU - OUS -FLOW COMPLETELY STIRRED TANK REACTOR CSTR Shen Yaoliang Li Yuan Sun Lizhu 63 Abstract The laboratory -scale stud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granul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erobic activated sludge in a continuous -flow completely stirred tank reactor with a cetates as the carbon source and a prepared water by nutrients and other micro-elements as raw water COD150~ 500 mg L, pH6~ 7 , which was inoculated with activated sludge from a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ramineous aerobic granule sludge of1~ 5mm in diameter average 2~ 3mmwas ed after 20 d operation at normaltemper - ature 25~ 30℃ . The granulationwas accomplished via such consecutive processes as EPS self-flocculation, filamentous binding and attachment among the small -sized granules, and four steps including inner nucleus ation and flocculation, granule ation and maturation were found during the aerobic sludge granulation.The reactor was operated stably and efficiently , and the removal rates of 85~ 90, 90 and 50~ 70 for COD, NH 4-N and PO 3- 4-P respectively were obtained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HRT being 2. 82 h and organic loading rate 4. 24 kg m3d. The aerobic granules show excellent settling perance with settling velocity of 30~ 58 m h. Keywords completely stirred tank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aerobic granule sludge characteristics THE STUDY ON TREATMENT OF PAPER -MILL MID -STAGE WASTEWATER BY HYDROLYTIC ACIDIFICATION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Zhang Beiping Li Wei Lu Xiejuan et al 67 Abstract The hydrolytic acidification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was used to study pulp-mill mid -stage wastewater, which was characterized by high concentration of COD, with an emphasis onthe effect and parametersof hydrolytic acidification and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Experimental resultswere shown as follows when the temperature was under 40℃ and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was 10 h, the removal rate of COD was about 34. The technologic parameters of the later activated sludge were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was 12 h, the DO of the mixed liquid was 4 mg L, the removal rate of COD was about80. As a result, COD in the effluent couldmeet the emission standard specifiedby “Wastewater Pol - lictant Emission Standard of Papermaking Industry” GB3455 -2001. Butwhen the temperaturewas higher than 40℃, the removal rate of COD in the mid -stage wastewater was about 55. The effluent could not meet the emission standard. Keywords mid-stage wastewater hydrolytic acidification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TECHNICAL AND ECONOMICAL COMPARISON OF WATER COOLING SYSTEM OF BLAST FURNACEWang Ling ChenJiliang 71 Abstract Taking 2 500m3blast furnace as example, technical flow, characteristic and economical benefit of recycledwater cooling system are analyzed, and it is proposed to use closed recycled soft water technics and evaporated air cooling equipment separately, which is important to save water and energy in iron and steel plants. Keywords boil furnace separated closed soft water circulation cooling system clean open -cycle water evaporative air cooler plate ex - changer economic benefit COMPARISON AND CHOICE OF FLUE GAS DESULFURIZATION PROCESSES Liao Chuanhua Zhou Ling Zhu Tingfeng et al 74 Abstract The use of coal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nd the combustion of high -sulfur coals would impair air quality,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devise efficient processes to control sulfur dioxide emission. Besides desulfurization before and during combustion, flue gas desulfu - rization is considered the most promising that could also be applicable to all other fossil fuels. Several processes with highest use andwith high potential for future use are compared. Keywords desulfurization of flue gas comparison choose THE APPLICATION OF ENS SEMIDRY DEFLUORINATION AND DESULFURIZATION IN THE CLEANING OF SINTERED SMOKE AND EXHAUST Chang Ruiqing Bao Wenhong Ma Zhiming 78 Abstract The ENS semidry process of defluorination and desulfurization is a new-style technology in seperating sulfur dioxide SO2from smoke.It dealswith sulfur dioxide ranged from 0. 1 to 5 by volume. The content of sulfur dioxide in cleaned smoke reaches to several ppm. 5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l. 26, No. 6,December,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