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活化制作吸附材料的初步研究.pdf
6 在充填处理前 , 取矿渣渗出液分析其主要化 学组成,处理后 ,取充填体滤水清液进行分析 ,二者的 结果见表 5。从表中的结果可以看出 ,充填体滤水各 有害元素的含量较处理前大大降低 ,大部分指标达到 国家污水排放标准。 表 5 处理前后矿渣渗出液分析结果表 项 目U∑FeCaAsZnRaMnCup H 处理前 mgL- 11057308019. 915. 0281626 . 91. 5 处理后 mgL- 11. 514280 0. 05 6. 0 10. 43 1. 162. 07. 6 注 Ra 浓度单位Bq L 4 结论及建议 1 用石灰中和尾渣其关键是如何结合卸堆及充 填过程使尾渣与石灰充分混合 。 2 铀矿石堆浸尾渣拌和1石灰钙,按 3∶ 1 水砂 体积充填井下, 充填体滤水碱性循环工艺 ,是处理酸 性堆浸尾渣的好办法之一 。 3 堆浸尾渣的充填处置试验为该矿的浸渣用于 井下采场的水力充填提供了依据和有关的工艺参数。 参考文献 1 王井敏. 堆浸尾渣的中和处理. 铀矿冶, 1993. 2 124~ 125. 作者通讯处 张晓文 421001 湖南衡阳市常胜西路 南华大学建 资学院 2003- 06-05 收稿 煤矸石活化制作吸附材料的初步研究 李尉卿 河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 郑州 450004 崔淑敏 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开封 475000 摘要 叙述了几种煤矸石和石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岩性、矿物组成; 讨论了该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吸附机理, 研究了煤矸 石活化的焙烧温度、活化剂及制造条件; 并讨论了活化矸石对污水中 COD 和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 为煤矸石 的深度加工和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煤矸石 活化 吸附材料 1 前言 据统 计, 我国 目前 煤矸 石堆 存量 已经 超过 38 亿 t ,预计每年还将有 1 亿 t 的矸石排放, 对大气、 水及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作者在开发研制粉煤灰漂 珠吸附材料 [ 1] [ 2] 的基础上利用粘土质煤矸石的高硅、 高铝和含碳的矿物特性研制开发了煤矸石吸附材料。 2 试验 2. 1 试验材料 本研究分别选用的试验材料及其物理化学性能 见表 1 和表 2。由表1 和表2 可以看出煤矸石和粉煤 灰中的SiO2、 Al2O3和烧失量 3 项指标的总计量高达 85以上 ,大峪沟的煤矸石和栾川煤矿的石煤的烧失 量都占总含量的 30以上 , 这对研制新型吸附材料 非常有利 。 2. 2 煤矸石活化原理及制作工艺 2. 2. 1 煤矸石活化原理 大量研究证实, 粘土类煤矸石中含有大量的硅酸 表 1 煤矸石及粉煤灰的物理性质 项目色泽 细度 μ m 岩性类别密度 gcm-3 比表面积 m2g- 1 平顶山煤矸石黑色37粘土岩 k 3. 91 . 5~ 1. 81 578 大峪沟煤矸石黑色37粘土岩 k 2. 11 . 3~ 1. 61 085 栾川石煤黑色45粘土岩 k 5. 11 . 2~ 1. 59 963 表 2 煤矸石及粉煤灰的化学成分含量 材料名称SiO2Al2O3Fe2O3CaOMgOK2OSO3烧失量 平顶山矸石 47 . 89 20. 884 . 521. 530. 141. 200. 4017. 40 大峪沟矸石 30 . 61 24. 334 . 399. 390. 080. 902. 2830. 69 栾川石煤45 . 86 23. 372 . 734. 670. 431. 432. 00 盐和硅铝酸盐, 一般以高岭石的形式存在 ,它们在高 温焙烧 550~ 850 ℃ 过程中发生强烈的吸热反应和 脱水作用, 并释放出一定的活性, 表面和内在的空隙 率大大提高 ,且容易被酸和碱溶解。含碳量高的煤矸 石经焙烧后发生体积膨胀 ,其表面和内部形成大量的 微孔, 表面呈蜂窝状结构 ,这些曝露于表面的空穴对 53 环 境 工 程 2004年 2 月第22 卷第1 期 水体和空气中的化学物质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 而位 于内部的空穴则因为次外层薄膜的屏蔽 、 阻挡而具有 很小的吸附性能 ,这就需要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来打 开这层薄膜 ,即用机械 、蒸汽和化学催化活化的方法 打开 ,以提高其空隙率和比表面积 。本试验中所采用 的活化基分别采用了硫酸和水蒸汽 , 硫酸的作用是 1 腐蚀焦化碳粒使之生成大量新的细微小孔 。 2 与矸石中的 SiO2和 Al2O3发生反应使之生成水合硅 胶、 水合硫酸铝及硅酸铝凝胶 。当硅酸铝凝胶失去部 分水分或无水的硅酸铝得到适量的水时 ,制品的活性 迅速增加 ,其吸附能力大大提高。 3 用 H2SO4活化 时,处于微晶边缘的某些原子因其含有不饱和键, 该 键易与 H2SO4中的 H 、 O 结合而形成各种含氧的官能 团,即为表面非离子酸和表面质子酸, 这样既可吸附 水中极性物质又能吸附非极性物质。高压水蒸汽的 作用是使闭塞的空穴打开及在活性点发生反应形成 新的空穴 ,并增加粒状材料的强度 。 2. 2. 2 煤矸石制备吸附材料的工艺 1 硫酸活化工艺 原始矸石※粉碎 ※ 磨细※高 温焙烧 500 ~ 800 ℃ ※硫酸活化 ※水洗 ※烘干 ※ 成品 。 2 蒸汽活化工艺 原始矸石※粉碎 ※ 磨细※高 温焙烧 500~ 800 ℃ ※配料混合※成型 ※ 蒸汽活化 烘干 ※ 吸附材料成品 。 2. 3 活化煤矸石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试验 2. 3. 1 活化煤矸石吸附污水中有机物的试验 试验采用 2 种方法进行 ,即粉状吸附法和粒状吸 附法作吸附试验 ,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中的 重铬酸钾法测定废水中的 COD。 1 粉状材料吸附法 取适量活化过的煤矸石块 状吸附材料 , 将其磨成粉状, 称取 5 g 粉末, 放入 100 mL的污水样品中 生活污水、 造纸污水 震荡或搅 拌30 min, 使其充分吸附后 , 静止 10 min。用快速抽 滤的办法将其过滤, 取滤液 20 mL。 2 粒状材料吸附法 取适量的活化过的块状煤 矸石吸附材料, 将其制成 3~ 5 mm 的粒状,称取 20 g , 装入底部有玻璃纤维的 40 mm 的玻璃交换柱中 ,用 10 mL 的重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润湿吸附材料 , 使水呈 滴状流出 , 然后将 50 mL 废水倾入交换柱中 ,使废水 以10 mL min 的流速流过交换柱, 弃去前 10 mL 的流 出液后,承接其余流出液 。 2. 3. 2 活化煤矸石吸附金属离子的试验 将底部预先装有玻璃纤维和粒状活化煤矸石吸 附材料的玻璃交换柱中,用 300 mL 的 0. 5 mol 盐酸水 溶液充分洗涤吸附材料中的存在离子,并使吸附材料 呈现微酸性 。用去离子水 100 mL 洗涤残余酸 ,然后, 将配制已知浓度的As、 Cu 、 Pb 、 Zn、 Cd、Cr、 V 、 Co 、 Ni 、 Be 和Se 等元素的离子溶液 100 mL 倾入交换柱中, 以 5 ~ 10 mL min 的流速过柱 ,弃去前 10 mL 流出液后 ,承 接其余流出液, 此溶液即为制备好的待测溶液; 然后 用 IRIS Advantage 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 溶液中各种离子的含量, 计算其吸附效率 。 3 结果与讨论 3. 1 煤矸石焙烧温度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据资料 [ 3] 介绍 ,在一定温度下煅烧的煤矸石原有 结晶相大部分分解为无定形物质; 这种物质以非晶质 为主 ,结晶质少量。非晶质一般主要由无定形的可溶 性SiO2和无定形的 Al2O3组成 ,即具有了活性 。活性 的大小与焙烧温度、生煤矸石的物相和组成等因素有 关。一般情况下矸石中的 Al2O3在 500~ 850 ℃变成 具有活性的 γ - Al2O3, 矸石的体积发生膨胀 ,产生大量 的微小的空穴,这种活性的 γ - Al2O3能与稀酸发生反 应生成具有吸附性能的胶状物质。因此 ,合理的掌握 煤矸石的焙烧温度能够增加无定形可溶性 SiO2和 Al2O3的含量, 从而改善煤矸石的活性 。本研究试验 了平顶山和大峪沟煤矸石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制造的 吸附剂对废水中 CODCr吸附性能的影响见表 3。 表 3 煤矸石在不同温度焙烧对造纸废水中 CODCr吸附的影响 温度 ℃ 原液平矸处理后 CODCrCODCr mgL- 1 吸附率 大沟矸处理后 CODCr mgL- 1 去除率 400333. 6198. 140. 6261. 521. 62 600883. 1387. 556. 1361. 659. 1 800883. 1351. 960. 2306. 765. 3 1 000883. 1454. 548. 5494. 044. 1 由表 3 可以看出 ,随焙烧温度的升高, 活化煤矸 石对废水 CODCr的吸附效率呈上升趋势 ,说明上述分 析是正确的 。但温度升至1 000 ℃时吸附效率下降, 这是因为由于温度过高将煤矸石内的氧化物被烧结 钝化, 使形成γ - Al2O3和无定形 SiO2又重新形成结晶 相 -石英及莫来石 [ 3] [ 12] , 失去活性 ,石英和莫来石与酸 或碱作用后 ,形不成硅酸铝凝胶, 使矸石的吸附能力 54 环 境 工 程 2004年 2 月第22 卷第1 期 部分丧失 。 3. 2 煤矸石焙烧过程中有氧和缺氧对吸附剂吸附性 能的影响 试验过程中 ,出于将矸石中碳充分焦化的目的, 分别将矸石用有氧焙烧和封闭缺氧焙烧 800 ℃ 的 方法进行了试验 ,结果见表 4。 表 4 煤矸石在有氧和缺氧不同情况下焙烧对吸附剂吸附 CODCr性能的影响 各种矸石 焙烧情况 废水原液粒状矸 CODCr 石吸附 mgL- 1 吸附率 粉状矸 石吸附 mgL- 1 吸附率 大峪沟矸石 有氧932. 6482 . 348. 3594. 336. 3 大峪沟矸石 缺氧932. 6492 . 647. 2684. 926. 6 栾川石煤 有氧932. 6474 . 349. 1605. 635. 1 栾川石煤 缺氧932. 6643 . 331. 0643. 331. 0 试验结果表明, 煤矸石在有氧情况下焙烧制得的 吸附材料对废水中 CODCr的吸附性能优于缺氧焖烧 制得的吸附材料的吸附性能, 分析这一原因 ,虽然在 缺氧情况下矸石中的碳得到了焦化 ,形成了许多小空 穴,但由于缺氧 ,煤矸石中非晶质可溶性 SiO2和无定 形的Al2O3在 500~ 850 ℃不一定会变成具有活性的 γ -Al2O3,矸石的体积也不会发生膨胀, 产生不了大量 的微小空穴。 3. 3 不同活化剂制作的吸附材料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本研究选用在 98 ℃下用硫酸 [ 1,9] 和在 200 ℃, 1. 0 MPa 下用蒸汽作为活化剂对在 800 ℃ 焙烧后的煤 矸石进行了活化 ,制作了煤矸石吸附材料 ,并对造纸 废液中的 CODCr进行了吸附试验 ,结果见表 5。 表 5 H2SO4及蒸汽活化的煤矸石 2 g 对造纸废水 和生活废水中的 CODCr吸附效率 项目 原液 H2SO4活化 CODCr 处理后 CODCr余量 mgL- 1 吸 附 率 蒸汽活化 处理后 CODCr余量 mgL- 1 吸 附 率 备 注 造纸932. 6625. 333. 0389 . 058 . 3大峪沟矸石 废水932. 6653. 929. 9527 . 443 . 4栾川石煤 生活184. 7165. 610. 5100 . 445 . 65新安矸石 废水100. 4565. 0035. 2965 . 1935 . 10 由表 5 知,用蒸汽活化的矸石对上述两种废水中 CODCr去除率明显优于H2SO4活化的矸石。这是因为 高压水蒸汽在高温下具有强氧化性和焦化性 ,能将煤 矸石中的碳焦化 ,并产生大量的细小空穴 ,具有活性 炭的性质, 而煤矸石中及配料中的 CaO 能与矸石中 的Al2O3和SiO2作用 ,生成偏铝酸盐、硅酸及水合硅 酸铝凝胶, 因此 ,能使矸石的吸附性能大大提高。用 H2SO4活化煤矸石时,虽说对煤矸石中的金属氧化物 和有机物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能生成多孔性的水合硅 胶及水合硅酸铝凝胶 。但它不能腐蚀矸石中的非金 属氧化物 如SiO2 ,所以,用高压水蒸汽活化的矸石, 其吸附性能明显高于用H2SO4活化的矸石。 3. 4 煤矸石吸附剂对废水中 CODCr吸附性能的比较 本研究将蒸汽活化制作的粉状活化煤矸石和粒 状活化媒矸石, 按2. 3. 1 的方法对造纸废水和生活废 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CODCr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见表 6。 由表 6 得知 ,粒状活化煤矸石的吸附率明显优于 粉状活化煤矸石的吸附率 。 3. 5 煤矸石吸附剂对废水中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 比较 本研究用蒸汽制作的粉状活化煤矸石和粒状活 化煤矸石, 分别按2. 3. 2 的方法进行了对废水中金属 离子的吸附试验结果见表 7。 表 6 煤矸石吸附剂对 CODCr的吸附性能比较 项目 原液粉状吸附剂 CODCr 吸附后 mgL- 1CODCr余量 mgL- 1 吸 附 率 粒状吸附 剂吸后 CODCr余量 mgL- 1 吸 附 率 备 注 造纸932. 6556. 940. 3482 . 348 . 3大峪沟矸石 废水932. 6547. 741. 3474 . 349 . 1栾川石煤 生活227. 4155. 131. 8109 . 951 . 7新安矸石 废水227. 4142. 537. 385 . 362 . 5平顶山矸石 表 7 粉状煤矸石吸附剂与粒状吸附剂 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比较 以表示吸附率 活化剂名称AsBeCdCrCuMnMoNiPbSeSr VZn 大峪沟粒状活矸石99. 996. 8 77. 5 93. 1 99. 9 41. 6 98. 6 90. 9 99. 9 90. 4 未 未未 大峪沟粉状活矸石89. 040. 2 38. 6 42. 7 65. 1 30. 1 28. 0 75. 4 51. 1 91. 3 被 被被 栾川粒状活化石煤97. 780. 2 72. 1 81. 0 98. 1 54. 0 77. 1 88. 3 91. 3 83. 5 吸 吸吸 栾川粉状活化石煤87. 443. 5 38. 0 50. 9 57. 8 41. 2 0. 40 76. 6 69. 4 40. 0 收 收收 由表 7 得知 , 除 Sr、 V 和 Zn 等三元素未被吸附 外,其余元素皆有不同程度的被吸附; 而且粒状活化 矸石的吸附率全部优于粉状活化煤矸石 ,粒状矸石的 吸附率除Mn元素之外, 所有元素的吸附率都在 70 以上 。说明该吸附材料对部分金属元素的吸附具有 选择性。 55 环 境 工 程 2004年 2 月第22 卷第1 期 3. 6 活化煤矸石对不同种类废水吸附能力的比较 吸附剂在某种溶液中对不同溶质的吸附能力随 溶质的不同而不尽相同 。极性吸附剂易于吸附极性 物质; 非极性吸附剂易于吸附非极性物质 [ 8~ 10] 。活化 煤矸石中的活性炭和硅酸铝凝胶同属于非极性吸附 剂 [ 7] ,所以用高压水蒸汽和硫酸活化的煤矸石能够有 效的吸附非极性物质 。本试验选用高压水蒸汽活化 的煤矸石分别对造纸废水 、生活废水和淀粉废水中 CODCr进行了吸附比较试验结果见表 8。 表 8 活化煤矸石对不同种类废水 CODCr吸附能力的比较 废水名称pH CODCr mgL- 1 处理前处理后 去 除 率 备 注 造纸废水12932. 6482 . 348 . 3大峪沟矸石 932. 6474 . 349 . 3栾川石煤 淀粉废水5~ 6174. 148 . 172 . 4大峪沟矸石 174. 118 . 189 . 6栾川石煤 生活废水6~ 7227. 4109 . 951 . 7大峪沟矸石 227. 485 . 362 . 5栾川石煤 由表 8 结果可以看出, 活化煤矸石对不同种类的 废水中CODCr的吸附性有较为明显的选择性 。由3 种 废水试验看出, 对淀粉废水中的 CODCr吸附率最高, 对造纸废水吸附率最低 。这是由于淀粉废水中淀粉 颗粒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被吸附材料容易整颗粒吸附 的缘故 。另外, 从表中也可以看出溶液的 pH 值也是 影响吸附的因素 ,当溶液的 pH 值为微酸性时废水中 的有机物就容易被吸附, 中性则次之, 碱性则不容易 被吸附。 淀粉废水CODCr去除率比其它 2种废水去除率高 的原因是 , 淀粉废水中含有树脂、纤维素及淀粉颗 粒 [ 6,9] 。而纤维素是由许多直链的纤维素分子组成 的,其中存在数目众多的羟基, 这些羟基能形成许多 氢键, 纤维素分子间依靠这些氢键彼此胶结成束; 胶 束再定向排布成网状结构 ,易于被活化矸石吸附 [ 8] 。 3. 7 活化煤矸石再生试验 将吸附废水中有机物后的活化煤矸石烘干并在 500 ℃ 进行焙烧 2 h , 即为再生。再将再生的活化矸 石按照 2. 3. 1中 2 的方法进行对废水中 CODCr吸附 试验结果见表 9。 试验结果表明, 再生后的活化煤矸石对废水中有 机物仍具有较高的吸附性能。 表 9 再生活化矸石对淀粉废水 CODCr吸附的试验影响 项目 CODCr mgL- 1 处理前处理后 去除率 再生活化矸石896. 7438. 6151. 09 再生活化石煤896. 7390. 1256. 49 非再生活化矸石896. 7757. 3515. 54 非再生活化石煤896. 7672. 6224. 99 4 结论 1 活化煤矸石对废水中 CODCr和金属离子的去 除效果显著 ; 2 用 H2SO4活化的煤矸石 ,其吸附性能劣于用 高压水蒸汽活化的煤矸石 ; 3 粒状活化煤矸石对废水 CODCr去除效果优于 粉状活化矸石; 4 煤矸石的焙烧温度对活化后的吸附材料的吸 附性能有着明显的影响; 5 该活化制品再生工艺简单, 且用过的活化煤 矸石再生后可达到较理想的吸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尉卿、苏彩丽等. 粉煤灰漂珠代替活性炭处理废水的技术研究. 粉煤灰, 2000. 5 26~ 28. 2 李尉卿、段雪梅等. 粉煤灰漂珠活化处理废水的研究. 环境科学与 技术, 2001. 增刊 . 3 谢有畅等. 结构化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4 曹玉登. 煤制活性炭及污染治理.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5. 5 芈振明、高忠爱等.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 社, 1998. 6 顾夏声. 水处理工程.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5. 7 傅献彩、陈瑞华等. 物理化学 下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1. 8 黄铭荣等. 水污染治理工程.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9 张忠祥等. 水污染防治手册.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9. 10 〔日〕北川睦夫编著. 丁瑞芝等译. 活性炭处理水的技术和管理. 上 海 新时代出版社, 1970. 11 詹益兴. 化工小商品生产法 十集 .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12 李润生. 水处理新药剂 碱式氯化铝.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社, 1985. 13 南票矿物局. 综合利用煤矸石.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78. 14 许建华等. 水的特种处理.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1989. 作者通讯处 李尉卿 450004 河南省郑州市东明路中段 河南省 环境保护研究所 电话 0371 6360006 2003- 04-21 收稿 56 环 境 工 程 2004年 2 月第22 卷第1 期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SYSTEM FOR ABSORBING FLUORID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ILICOFLUORIC ACID RECYCLINGXu Ning et al 39 Abstract The combination of absorption room and turbulent ball tower is applied in the process of producing single superphosphate in recycling silicofluoric acid with the consistency of H2SiF6at 16~ 20 to meet the exhaust standard. Keywords recycling of silicofluoric acid, absorption, design and application DESIGNAND APPLICATION OF DEDUSTING SYSTEM FOR MOBILE UNLOADER Fu Haiming et al 41 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unloader and comparision of different control schemes the design scheme of a dedusting system for the unloader isdetermined, which breaksupthe traditional way of controlling dust by pressure -vacuumgas flow andway of air curtain -ventilation is used for the design of the dedusting system for the unloader. A good dust-control effect is obtained. Keywords unloder, pressure -vacuum gas flow, air -curtain and dedusting system STUDY AND SELECTION OF ASPHALT-REGENERATING AGENTLiu Jun et al 44 Abstract To save energy and protect environment, old asphalts from Shenyang -Dalian Expressway asphalt pavements are extracted and recycled using combined additives. Several regenerative agents are selected using four -component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gel theory of asphalt. Their contents are determined and optimized by a mathematical regression model. Test results prove that the combined regenerative agent including recycling agent A and C is satisfactory . All perances of a regenerated asphalt completely meet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when the dosage of the regenerative agent is in the range of 7~ 8. Keywords asphalt-regenerating agent, regressionmodel and perance testing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CINDER FROM MUNICIPAL DOMESTIC REFUSE INCINERATORShi Aijuan et al 47 Abstract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inder from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MSWI Plant are studied.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rganic content, water content, density, water absorption and soundness are tested for both bottom cinder and siftings through standard test sieves separately.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bottom cinder has even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complex constitutents, high strength, good soundness, higher water content, higher water absorption and lower density as compared with natural aggregates.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ftings are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cinder. It is also discussed that the cinder has a good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being used as aggregate of road base, and sifting through 26. 5 mm standard test sieve is the most suitable pretreatment step correspondingly. Keywords municipal domestic refuse, cinder from incinerator,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s, sieving and aggregate STUDY ON FILLING TREATMENT OF HEAP LEACHING TAILINGS OF URANIUM ORE Zhang Xiaowen et al 51 Abstract The process and the resultsof filling treatment of heap leaching tailings of uranium ore are described in thispaper. When hydrated lime with the amount of 1 of the tailings during the filling course is added and the circle processwith percolatedwater is used, it can make them mix evenly, neutralize the remaining acid in the tailings, so a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filling technology and reduce the influence on environment of heap leaching tailings of uranium ore. Keywords neutralization, tailings and filling ELEMENTARY STUDY ON MAKING ADSORPTIVE MATERIAL BY ACTIVATION OF GANGUE Li Weiqing et al 53 4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Vol. 22,No. 1, February , 200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the lithology and mineral components of gangues and bone coals were mentioned. The mechanisms of chemical and physical adsorption of the materials were discussed. Meanwhile,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roasting temperature of activation of gangue, the activator and its making conditions;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dsorptive efficiency of activatedgangue for CODCrand metal ions in wastewater were also researched. This study will be a new path for further process and utilization of gangue. Keywords gangue, activated and adsorptive material ADSORPTIVE CATALYSTIC WAVE OF SILVER -AMMINO COMPLEX AND ITS ANALYTICAL APPLICATIONCao Liancheng et al 57 Abstract It i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that a base solution containing 4 mol L NH3H2O -1. 2 mol L NH4Cl-2 Na2SO3and 0. 2mol L NaNO2, silver -ammino complex gives a sensitive adsorptive catlaytic wave at -0. 05 V. The linear range of silver is 0. 5~ 20μ g mL. The detection limit is 0. 25μ g mL. Based on this phenomenon, a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ilver in water is proposed. Keywords silver, silver -ammino complex, adsorptive catlaytic wave and determination of silver DETERMINATION OFBUTYLBENZYL PHTHALATEIN WASTEWATER OFPLASTICS INDUSTRY BY MICELLLAR ELECTR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Li Haiyan et al 59 Abstract Micellar electr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 MECCwa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 the contents of butly benzyl phthalate in wastewater of plastics of industry. Peak area was used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ak area and concentration was goo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was better than 0. 999.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waswithin2. 6. The recovery range for the spiked samples was from 104 to 109. Keywords micellar electr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 butyl benzyl phthalated and waste water THEEFFECTOFOPERATIONOFCHANGJIANGGORGESPROJECTON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DONGTING LAKELu Hongwei et al 61 Abstract The changes in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Dongting Lake before and after running of Changjiang Gorges Project are discussed, and the reasons have been analyz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running of Changjiang Gorges Project enhanced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Dongtig Lake in drought periodwhile contrary in flood period. The running of Changjiang Gorges Project is helpful for raising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and improving the water body of Dongting Lake. Keywords water environmental capacity, Dongting Lake and Changjiang Gorges Project S ANDANALYSES OF WATER POLLUTIONCOMPREHENSIVE INDEX ASSESSMENT Xue Qiaoying et al 64 Abstract The paper has described the present status and several maj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