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石油形势分析及人才培养.ppt
李永林二○○八年九月十八日,国内外石油形势分析及人才培养,,,一、第四次石油危机真的要来临了吗,,,1、石油价格历史走势图,,,1973年2.86↗14美元/桶美国GDP-4.7,日本GDP-71979年13↗39美元/桶美国GDP-31990年15↗42美元/桶持续仅3个月,对世界经济影响稍小,2、历史上三次石油危机,,,3、第四次石油危机悄然降临,,,近年油价走势图,,,6月10日欧洲(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几万卡车司机大罢工抗议高油价6月13日韩国货车司机罢工,,,13日,韩国货车司机抗议政府未能为深受油价上涨影响的司机解决生计问题。,,,7月3日印度400万卡车司机罢工抗议高油价,,,印度卡车司机罢工,,,7月15日日本20万艘渔船40万渔民全面罢工抗议高油价,,,,,,8月6日高油价引爆南非32万矿工大罢工,,,石油号称是工业的血液,在原材料中占的比例相当大,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石油价格的涨跌,将严重影响每个国家的PPI(生产物价指数)、CPI(消费者物价指数)以及GDP(国内生产总值),对石油消费大国(如美国、日本、欧洲国家等)、制造业大国(如中国)以及发展中的大国(如中国、印度等)影响很大,石油价格的涨跌将直接带动粮食、煤炭、建材等整个原材料市场涨跌,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调整。,高油价使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根据世界大企业联合会的报告显示,由于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消费者和企业家的信心骤减,美国6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从5月份的58.1下降至50.4。这是美国最近十六年以来的历史最低。2008年5月份,美联储将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测下调为0.3-1.2。美国劳工部(LaborDepartment)9月5日公布,8月份失业率飙升0.4个百分点至6.1,创下2003年9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8月份就业人数减少34.2万人,失业人数则增加59.2万人。欧元区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为1.4,较2007年下降1个百分点左右。,,,高油价时代的到来,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中最有潜力的国家也难逃厄运。虽然近年来印度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是世界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推动力之一。但是,印度的石油资源相当匮乏,80以上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随着国际油价的一路攀升,印度的财政和贸易赤字不断扩大,通胀难以控制,金融危机也是一触即发。同时,高油价引起了印度国内大规模的罢工,多个航空公司的航班被取消,百万司机“停车”抗议,许多商店闭门歇业,严重削弱了印度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发展潜力。据IMF的预测,印度08年的经济增长较07年下降1。,,,上世纪中期,美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哈伯特就提出了石油峰值论,并成功作出了美国石油产量70年代达到顶峰的预测。坎贝尔等继承哈伯特的理论,根据改进的数学模型预测全球石油产量将在2004-2015年达到顶点。不少学者开始做后石油时代研究,认为人类将不得不告别石油时代,转向煤炭、核能及其他生物能,高度依赖石油的交通行业将面临极为痛苦的全面调整。,,,国际能源机构预测,要满足全球石油需求,所需投资到2030年将高达5.4万亿美元,目前全球的投资尚不足以补充日益衰退的石油生产,不排除2015年可能会发生“价格突然暴涨”的危机,“世界不是耗尽了石油,而是用光了石油生产能力。”,,,前三次石油危机,由于中国工业发展不足,石油能够自给自足,甚至是净出口,因此前三次石油危机没有对中国构成真正的威胁。而现在,中国石油进口量接近50,是世界石油第二大消耗国。所以,第四次石油危机才是中国真正面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大考”。,二、中国能源现状,,,,1、能源结构数据2007年我国石油产量1.87亿吨,石油消费量3.46亿吨;煤炭产量25.23亿吨,煤炭消费量25.1亿吨。,,,1能源的供给安全我国能源资源总量约4万亿吨标煤,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能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其中,人均煤炭为42.5,人均石油为17.1,人均天然气为5。,2、中国能源安全问题,,,被动接受石油欧佩克、美国、俄罗斯煤炭4种指标性煤炭价格西水欧煤、美国蒸汽发电用煤、日本焦煤和蒸汽发电用煤石油储备中国7天美国158天日本161天德国127天韩国74天,2能源的价格安全,,,85进口石油经过马六甲海峡,是美国军方控制的全球16条海上咽喉要道之一。,(3)能源运输安全,,,我国目前能源方面的RD投入严重不足。,(4)能源勘探、开发与利用的研发安全,,,2007~2012年,中东地区乙烯产能成倍增长,从1300万吨/年增加到2900万吨/年,中东地区高速发展的石化工业,将成为我国石化工业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2007年中国乙烯产能1120万吨/年。,三、中国石油化工行业面临的挑战,,,(1)低成本,,,中东乙烯原料来自油气田的乙烷、丙烷、丁烷、凝析油、液化气中国乙烯原料经原油炼制得到的石脑油中东的吨乙烯成本是中国的1/5,中东的PE到达我国沿海的成本比国内产品低2874元/吨,EG低1033元/吨。,,,充裕的石油和资金,造就装置现代化、大型化,单套乙烯达100~150万吨/年。,(2)装置大型化,,,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石化产品进口国。到2012年,中国有望与海湾6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届时从这些国家进口的石化产品将实行零关税,中东地区的石化产品将借助低成本优势大举进入中国。,(3)目标市场中国,,,四、战略选择,,,根据WWF(世界自然基金会)2007年11月发布的报告,目前中国能源使用效率仅为33左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年前的水平。如果以日本的GDP能耗为基准1,则美国为2.7,欧盟为1.6,韩国为3.3,东盟为4.3,而中国则高达9。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十分严重。,1、节能,,,从以油气为主,转向以煤炭为基础,电力为中心,油气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发展战略。利用核工作体系相对完善的优势,加大核能的开发利用。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拥有较完善核能技术的国家之一,这为中国核能技术的开发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从目前中国核电站的建设数量来看只有秦山核电站(一、二期)、大亚湾核电站、三门、阳江等为数不多的核电项目,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巨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和中期内,中国煤炭资源作为主要能源的地位很难改变,因此通过洁净煤等技术的使用进而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减少污染,应成为一个中期战略。从产业结构上看,重化工业和制造业的产业比重过高,直接导致能源消费的过度增长,长期看结构调整是减少能源消费过快的出路之一。燃油税等政策应尽快出台,以抑制机动车消费的过快增长,合理引导能源消费。,●以“油老虎”著称的SUV一枝独秀,前四个月国内SUV的销量比去年同期猛增40以上。,,,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等能源。发展太阳能、水力、生物能源等新型能源,加大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对清洁煤技术、核能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重大节能技术予以重点支持。,3、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日本政府1993年就提出了旨在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新阳光计划”,大力开发新能源,采用太阳能、风能、燃料电池、氢能、超导能等。同时积极开展潮汐、波浪、地热、垃圾等发电的研究和实验。美国国家综合能源战略确定的新能源开发利用目标是,发展先进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非常规甲烷资源,发展氢能的储存、分配和转化技术。,,,近年来,在我国政府的积极支持和大力推进下,我国替代能源发展较快。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指出,力争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不包括煤基、天然气基等化石基能源化工产品)的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到15。,我国替代能源产业整体发展情况,,,燃料乙醇。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燃料乙醇产消国,共有燃料乙醇能力102万吨/年。预计到2010年,我国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将达到约300万吨/年,到2020年将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我国发展生物柴油相对较晚。预计到2010年,我国生物柴油生产能力将达到20万吨/年,到2020年将达到200万吨。二甲醚。2006年我国二甲醚产量约20万吨。近年来,国内二甲醚高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二甲醚在建规模已超过400万吨/年,企业和地方政府拟建和规划能力还有数百万吨/年。煤制油。神华集团正在内蒙鄂尔多斯建设煤直接液化制油项目,先期100万吨/年工程将于2008年投产。神华集团还正在与南非SASOL公司商谈利用煤间接液化技术建设2套300万吨/年煤制油装置。,,,煤基甲醇制烯烃。大唐电力在内蒙多伦的MTP项目(生产丙烯46万吨/年)计划于2008年投产。神华集团在内蒙包头的30万吨/年乙烯、30万吨/年丙烯MTO项目预计于2010年投产。风电。2005年我国风电场总装机容量126万千瓦。预计201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500万千瓦,形成江苏、河北、内蒙古3个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成12个十万千瓦级海上风电试点项目。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预计达到3000万千瓦。太阳能。2005年全国光伏发电总容量7万千瓦,在用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8000万平米。预计2010年太阳能发电总容量3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1.5亿平米;2020年太阳能发电总容量18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达到3亿平米。,,,五、石化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中石化发展战略“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全球化采购、销售,勘探、生产走出国门,需较高外语水平、有较强专业背景的人才,尤其需要懂国际化经营的复合型人才。,1、全球化人才,,,产品高新技术含量正成为市场竞争取胜的关键。,2、高科技人才,,,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生物化工、节能环保。,3、行业重点,,,石油化工工艺、机械设备、电气仪表、信息技术等,4、传统石化行业需求旺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