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历程2.ppt
世界上石油生产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在古巴、哥伦比亚、委内瑞拉、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摩洛哥、埃及、巴基斯坦先后发现油田外,20-40年代又有五大洲的一批国家进入产油国的行列,其中最主要的一是委内瑞拉迅速上升为第二大产油国,二是中东阿拉伯国家相继发现大型和巨型油田。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国跨国石油公司兴起,获得了大量石油租借地和开采权,掠夺开采资源国的石油。,两次世界大战间隔期间1918-1938,在中东,1925年,一支英、法、美地质家组成的联合地质调查组在美索不达米亚进行了考察,发现了一批前景良好的地质构造。1927年10月15日凌晨,伊拉克的巴古1号探井喜获原油。这是中东阿拉伯地区第一口喷油井,既而发现了第一个大油田基尔库克大油田,拉开了中东阿拉伯世界石油工业大发展的序幕。中东石油企业家古本金提出成立了土耳其石油公司,皇家荷兰/壳牌公司、英波公司和法国人各得23.75%的石油,代表美国公司利益的近东开发公司也占23.75%,古本金占5%的股权。,中东石油的开发,剩下的问题是“自我遏制”条款,依据这一条款所有参与者同意在这个地区联合经营仅仅是联合。古本金在一次会议上,他拿起一支很粗的红铅笔在一幅中东的大地图上,沿着已不存在的土耳其帝国的边界划了一条线。“红线协定”在红线内,除波斯和科威特的油田外,包括了中东的所有主要油田。在那个广阔地区内,合伙人除与土耳其石油公司的其他成员合作外,不得从事石油经营。它为未来中东石油开发定下了框架,也成了之后几十年激烈冲突的焦点。,红线协定,1874年生于新西兰,先是在南非的金矿工作,以后二十年专搞金矿和锡矿,在世界各地从澳大利亚、马来亚到墨西哥、乌拉圭、俄国和尼日利亚过着采矿工程师的流动生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成为英国陆军部的军需军官;1918年他去埃塞俄比亚的亚的斯亚贝巴采购牛肉,在这一次远征中他第一次从一个阿拉伯商人那里听到关于波斯湾阿拉伯海岸的石油渗漏的情况。作为采矿工程师,霍姆斯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战后,霍姆斯建立了东方综合辛迪加,以开展中东的业务机会。1920年,他建立了辛迪加的第一个企业,即亚丁的药房。,中东“石油之父”霍姆斯少校,霍姆斯的心思不在药房而在石油,这已成为他强烈喜爱和使他着迷的事物。他确信阿拉伯沿海将是巨额的石油来源,他以不懈的持久力追求他的理想。他在海湾的阿拉伯这一边来往走动,相继访问一个个贫困的当地统治者,向他们述说他编织的幻想;他向他们保证,就在他们只看到穷困的地方藏有财富,总是谋求把一个又一个特许开采权装进他的包里。霍姆斯留下亚丁的药房这个摊子,前往阿拉伯海岸附近的巴林小岛上设立他的石油事业的总部。他是被石油渗漏的报道吸引到巴林来的。,中东“石油之父”霍姆斯少校,该地酋长感兴趣的不是石油而是供应不足的淡水。霍姆斯钻井取水成功,获得了可观的利润。更为重要的是,怀着感激之心的统治者,按照他已经许诺的那样在1925年以石油开采权来报答他。巴林石油公司在1931年10月开始钻探。1932年5月31日钻到了石油。阿拉伯世界发现石油了。虽然产量不大,但巴林的发现石油是个重大事件,含意远为广泛。1938年2月23日在科威特东南部的布尔甘油田发现了石油,这是意料不到的,而且产量惊人。1938年3月,在沙特阿拉伯的达曼地区终于发现了石油。,中东“石油之父”霍姆斯少校,墨西哥迅即成为世界石油市场的主力。1913年,墨西哥石油甚至被用于俄国铁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墨西哥成为美国石油的关键性产地。1920年,它满足了美国国内需求的20%。1921年,墨西哥已迅速获得惊人的地位它是世界上第二个最大石油生产国,每年产量为一亿九千三百万桶。委内瑞拉石油开发高速进行。1921年,委内瑞拉仅生产一百四十万桶。1929年,它生产了一亿三千七百万桶,从而使它在总产量方面仅次于美国。那年,石油为委内瑞拉提供了出口收入的76%和政府财政收入的一半。这个国家已成为皇家荷兰/壳牌石油公司生产的一个最大的来源。1932年,委内瑞拉又是英国的一个最大的供应者,其次是波斯,然后是美国。不到十年,委内瑞拉显然成为一个石油国。,美洲新兴的石油生产国,随着突然大量出现的新油源,石油价格下降,而且愈益下降。1926年得克萨斯的油价曾高达每桶1.85美元。1930年,每桶油价平均约1美元。1931年5月末,油价低至15美分一桶,有些石油正在按六美分一桶出售。使人深为苦恼的是,有的石油甚至只值两美分一桶。然而漫无节制的钻探仍在继续。到了1931年6月第一个星期,已经钻成一千口油井,东得克萨斯每天正在生产五十万桶。,狩猎规则被推翻,国家工业复兴法制定的石油法规授予内政部长伊基斯以非常权力为各州规定每月的定额。为此他获得了荣耀。1933年9月2日,为了把这个国家的石油产量每天减少三十万桶,伊基斯发电给各产油州的州长,通知每州各自的定额产量水平。这是个有历史意义的行动,对工业运行方式来一个根本的转变。随着比例分配,随意捕获的“狩猎规则”被推翻了。当美国石油工业的本身结构看来很可能被自由生产洪流无法控制的怒潮所冲走时,中世纪英国庄园里合情合理的捕鹿猎鸟之戏就不行了。,狩猎规则被推翻,随着州际石油契约的确立,州的作用在1935年进一步定型了。到1932年,石油工业和产油州的危难太大,促使国会通过征收关税提案并经签署成为法律。对一桶原油和燃料油征税二十一美分,对汽油征税1.05美元。关税得到支持还有另一原因它是大萧条中政府财政收入的一个好来源。关税到位正是时候,对外国石油的涌入树起了壁垒,而这种壁垒是必要的,如果新的按比例分配制度要起作用的话。在伊基斯和主要石油输入公司之间1933年的关于进口数量“自愿协定”的支持之下,关税确实起了作用。,狩猎规则被推翻,补充材料,石油是现代工业经济的血液,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影响重大。据世界银行统计,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每桶上升10美元,全球GDP将降低0.3个百分点。持续上涨的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甚。2004年和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达到47.3和44.5,预计2006年仍将达到44左右。高油价导致我国石油进口成本大幅增加,给我国GDP增长带来1.0至1.7的负面影响。,1石油价格对经济的影响,石油的替代能源,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资源潜力和经济可行性。煤炭目前我国累计探明煤炭储量8000多亿吨,已探明的、可供建井利用的精查储量达2000多亿吨,维持中国100多年的能源供应不成问题。煤炭若转化为甲醇、二甲醚来利用,其排放指标则优于现有的石油产品。在中国,煤炭制甲醇、二甲醚作石油替代能源,在技术经济和资源潜力方面是没有问题的。普遍认为,原油价格在28美元/桶以上,煤制油就具有经济可行性。,2石油替代能源的基本条件,发展煤制油项目。我国多煤少油缺气,只要煤能够部分替代石油,都会极大地缓解我国的能源问题。从能源战略来看,煤制油意义非凡,我国也确实具有较大优势。发展煤基醇醚燃料。采用煤的洁净利用技术将高硫劣质煤制成替代石油的二次能源甲醇和二甲醚,即煤基醇醚燃料。在新一代煤化工技术的支撑下,我国开发推广醇醚燃料和甲醇汽车的时机已经成熟。发展可再生能源。替代能源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可再生能源。因为煤及其他矿物燃料都是有限而不可再生的,只有生物质的能源才是可不断再生,取之不尽的。,3我国发展替代能源的主要方向,煤直接液化技术20世纪30年代,第一代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直接加氢煤液化工艺在德国实现工业化,反应条件苛刻,温度470℃,压力70MPa。1973年的世界石油危机后,相继开发了多种第二代煤直接液化工艺,由于生产成本高,而尚未工业化。目前开发的第三代煤直接液化工艺,具有反应条件缓和、油收率高和油价相对较低的特点。该技术反应条件苛刻,装置投资大,耗煤多,产品成本高、质量差,属高风险项目。但得到的油品精制后可直接用作汽、柴油燃料,发动机不用做任何改动。与现有燃油输配系统配套,大规模生产具有优势。,4煤制油技术介绍,神华煤液化项目是200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的可行性研究项目。该项目引进美国碳氢技术公司煤液化核心技术,将储量丰富的神华优质煤炭按照国内的常规工艺直接转化为合格的汽油、柴油和石脑油。该项目可消化原煤1500万吨,形成新的产业链,效益比直接卖原煤可提高20倍。预计年销售额将达60亿元,税后净利润15.7亿元,11年收回投资。目前世界上尚无煤炭直接液化的工业化装置,神华液化项目于2004年8月开工建设,2009年7月试运行,是世界上第一套煤直接液化的商业化装置。,4煤制油技术介绍,煤间接液化技术由煤炭气化生产合成气、再经费-托合成生产合成油称之为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南非1955年起就采用煤炭气化技术和费-托法合成技术生产石油和化工产品。目前,煤炭间接液仅南非一家企业拥有工业化生产装置。煤间接液化技术反应条件较温和,油品质量优于直接液化产品,也可直接与当前石油路线的输配系统配套。但投资也很大,耗煤多,能效偏低,此技术在南非、马来西亚、新西兰已商业化,我国山西煤化所、兖矿、神华都有研究。,4煤制油技术介绍,我国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研究及工程开发,完成了2000吨/年规模的煤基合成油工业实验,5吨煤炭可合成1吨成品油。中科院设想到2008年建成一个百万吨级的煤基合成油大型企业,山西大同、朔州地区几个大煤田之间将建成一个大的煤“炼油厂”。若建设规模为50万吨/年的“煤制油”生产企业,以原油价不低于25美元的评价标准,内部收益率可达8%~12%,柴油产品的价格可控制在2000元/吨以内。,4煤制油技术介绍,煤制油是用一种稀缺资源去换另一种稀缺资源,转换之间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如果用每吨比热5000大卡/千克的4吨优质煤炭,转化成每吨1万大卡/千克的石油,可以计算出,其间会浪费近一半的能源。从经济角度看,煤制油项目前期的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巨大,可能面临一定的投资风险。目前每1万吨煤制油项目的固定投资,约在1亿元左右。神华集团2007年年底即将投产的国内首条煤制油生产线,设计生产能力为108万吨,投资则达到100亿元。,4煤制油技术介绍,煤基醇醚燃料由煤包括原煤、煤层气、焦炉煤气通过气化合成低碳含氧燃料甲醇、二甲醚简称醇醚燃料等车用清洁替代汽油、柴油的燃料。甲醇作为燃料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之后,其特点首先是完全的可替代性。甲醇燃料是理化性能接近汽柴油的液体燃料,使用方便,辛烷值高,相当于112号汽油,蒸气潜热大;二甲醚的燃油性能和机械能更好,爆发力大。二者均能满足并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和功率。,5什么是煤基醇醚燃料,甲醇为无色透明的液体,高挥发性,易燃。甲醇可以从天然气、石油、煤、木材及其它生物体来制取。甲醇汽油是指把甲醇部分添加在汽油里,M15在汽油里添加15%甲醇为车用燃料,分别应用于各种汽油发动机,可以在不改变现行发动机结构的条件下,替代成品汽油使用,并可与成品油混用。动力性好,能量利用效率高;对汽油的代替性好。甲醇作为车用替代燃料在经济上可行,只要遵守操作规程,外界所担心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会很大。,6几种燃料油替代品,二甲醚在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或压缩液体,其物理性质与液化石油气相似。是一种理想的清洁燃料,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都对二甲醚汽车进行了研究,二甲醚汽车排放能达到欧III标准。二甲醚汽车可作为液化石油气汽车的代用品,也可以在加压下成为液态与柴油混合来代替柴油,但发动机要做一定改造。上海在推动二甲醚汽车产业化。二甲醚前途很好,原料以煤为主。,6几种燃料油替代品,乙醇俗称酒精,以一定的比例掺入汽油可作为汽车的燃料,不但能替代部分汽油,而且排放的尾气更清洁。目前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主要是玉米和甘蔗等粮食作物,成本较高,寻找低成本的原料并加以转化利用一直是国际生物化工领域最受关注的研究之一。我国燃料乙醇生产已形成规模,主要是以玉米、陈化小麦、甘蔗、木薯等为原料,正在积极开发薯类、秸秆等其他原料,随着纤维制乙醇关键技术的突破及工业化成功运行,我国燃料乙醇生产的原料限制将被彻底打破。,6几种燃料油替代品,水煤气比醇、醚简化制造和减少设备,成本和建站投资更低。现在遍布全国的中小化肥厂都可制造水煤气就近供应,且我国有城市煤气和煤气汽车的经验,有天然气和氢气供应站的经验,这都有利于水煤气汽车的推广。天然气代替汽油作为汽车燃料,已经有若干年的历史。相对而言,我国天然气储量较为丰富,但天然气建站费用较高,沿海大城市公交系统可适当考虑。有专家指出,将现有燃油车辆进行改装只是“油改气”的权宜之计。,6几种燃料油替代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38-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战争史上消耗石油最多的一次战争,交战双方的军用油料消耗达到3亿多吨,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消耗量增加了7倍。德国和日本扩张主义思想的发展,植根于19世纪民族意识的增长之中。不断地将本国有限的经济资源与那些殖民大国英、美等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比较,也鼓励了这种扩张主义的产生。,日本国会为批准动员的立法而召开的一次特别会议,通过了“合成石油工业法”。它订立了一项为期七年的计划,目的在于到1943年生产出一种基本上是从煤块中提炼出来的合成液体燃料,其产量要相当于日本在1937年全年消耗总量的一半。,合成燃料,德国从煤中提取合成燃料的开创性工作实际上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那时,德国已被公认在化学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1913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克贝杰乌斯首次成功地采用一种称为氢化的方法,从煤中提取液体燃料,大量的氢随同催化剂被注入高温和高压下的煤中,结果制成一种高级液体燃料。,十年后,即在二十年代中期,德国人创造出一种叫做“费希尔特罗普施”的可以与之竞争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时,煤粒在蒸汽下粉碎后再被注入氢和一氧化碳,使之相互作用,最后制成一种合成石油。贝杰乌斯的氢化法被视为两种方法中较好的一种。除了其他产品外,它还能够生产航空汽油,而“费希尔一特罗普施”法则不行。此外,法本公司在1926年取得了贝杰乌斯法的专利权,在政治上比“费希尔特罗普施”法的资助人更有权势。,合成燃料,标准石油公司与法本公司达成首次协议,获准在路易斯安那建造一家氢化厂。但此时世界石油短缺正在开始变成过剩,因而美国公司的兴趣也随之改变。氢化法还可用于原油,以提高汽油产量。因此,路易斯安那的新厂尝试将氢化法应用于原油而不是应用于煤,以便从每桶石油中提取更多的汽油。1931年,德国的科学特别是氢化法,获得最高的嘉奖氢化技术的发明者贝杰乌斯和法本公司董事长卡尔博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合成燃料,德国确实建立起一个实力非常雄厚的合成燃料工业。到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欧洲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止,它已有十四家氢化厂全速运转,另有六家正在建设中。1940年,合成燃料的产量已有急剧的增长日产七万二千桶,占石油总供应量的64%。然而,从军事需要方面来看,合成燃料的意义甚至更为重大。贝杰乌斯氢化法提供了德国航空汽油总量的95%左右。如果没有那些合成燃料,德国空军就无法升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合成燃料占德国石油总产量的一半。,合成燃料,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不久就占领了中国的东三省,把它变成日本的后方。日本在多年石油勘探没有收获的情况下,开始在东北建立一系列工厂,用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油。但其需要的石油仍有80%来自美国,10%来自东印度群岛。1941年侵入印度支那南部,1942年初侵入东印度群岛。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忍痛炸毁了油田、炼油厂和管道与储油设施,撤走了人员。日本组织本国石油工人南下,迅速恢复并扩大生产,1943年一季度,日本从这里进口的石油,已占美国珍珠港事件后对它禁运时的75%。,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本有关日本军事战役的历史著作指出“缺乏液体燃料乃是日本的唯一弱点”。一个明确的弱点是,日本的航运易受潜艇攻击。令人奇怪的是,日本的军事决策者几乎没有考虑到那种危险。他们低估了美国的潜艇及艇上的官兵。日本人认为美国人吃不起苦,贪图享受,无法忍受海底生活和作战的艰辛。事实上,美国潜艇在战争中表现得最为出色。一旦配备着改良的鱼雷,它们就是一种致命的武器,能够削弱乃至切断日本南方战区与本土各岛之间的重要航线。,第二次世界大战,油船是潜艇特别喜爱攻击的目标。从1943年起,被击沉的油船数目骤增。到1944年,被击沉的油船远远超过新造的油船。在1943年财政年度的第一季度内,日本的石油进口量达到高峰。一年后,即在1944年的同一季度内,进口量不到1943年的一半。到1945年第一季度,石油进口已完全停止。“形势濒临绝境,”一位日本船长说,“我们可以十分肯定地说,一艘油船离港后,不久就会被击沉。油船不可能抵达日本,对此,我们心中没有多大疑问。”,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石油进口枯竭,日本人在国内一再紧缩消费。1944年的民用汽油消耗量降至仅为1940年消耗量的4%。那些被认为是必须使用汽油来行驶的车辆改装成使用木炭或木柴。工业用油则从黄豆、花生、椰子和蓖麻中提炼。民间贮藏的土豆、糖和米酒甚至零售店货架上的瓶装米酒都被征用来提炼酒精,用作燃料。,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石油消耗得非常多的战争。就最高用油量而言,驻欧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消耗的汽油量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耗油量的一百倍。盟军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石油。其中绝大部分来自美国。从1941年12月到1945年8月,美国及其盟国共消费了70亿桶石油,其中的60亿桶来自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须为盟国生产它们所使用的近90%的石油量,这个数字对美国作为世界供应者这个角色来说,已经达到饱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859年近代石油开端到这一时期结束,美国都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美国是这一历史阶段当之无愧的世界能源中心。由于美国的石油业集中在得克萨斯州等墨西哥湾沿岸,所以我们可把这一历史阶段称之为“墨西哥湾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从1945年到1973年是世界石油天然气工业急速增长的“黄金时期”,迎来了第二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产油国收回石油主权运动高涨;中东成为世界石油工业的中心;非洲出现在石油的历史舞台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和独立石油公司起来参与与“石油七姊妹”的斗争等。,1945-1973,1.2.2战后的石油天然气工业,战后新秩序,战后,英国、法国等已筋疲力尽,德国、意大利等已经战败,美国乘机扩大势力范围,全面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复兴,而石油是“马歇尔计划”的重要内容。,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MarshallPla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也称为欧洲复兴计划。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首先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故名马歇尔计划。他呼吁欧洲国家采取主动共同制订一项经济复兴计划,美国则用其生产过剩的物资援助欧洲国家。1947年7月至9月,英、法、意、奥、比、荷、卢、瑞士、丹、挪、瑞典、葡、希、土、爱尔兰、冰岛16国的代表在巴黎开会,决定接受马歇尔计划,建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提出了要求美国在4年内提供援助和贷款224亿美元的总报告。1948年4月,德国西部占领区和的里雅斯特自由区也宣布接受1948年4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执行。,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原定期限5年1948年至1952年,1951年底,美国宣布提前结束,代之以共同安全计划。美国对欧洲拨款共达131.5亿美元,其中赠款占88%,余为贷款。马歇尔计划实施期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马歇尔计划是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最成功的计划。它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对西欧的联合和经济的恢复起了促进作用。,石油是欧洲的飞机、汽车和卡车的唯一燃料来源。当时有一份美国政府的报告中谈到,“没有石油,马歇尔计划起不了作用。”欧洲的石油大约一半来自美国石油公司,这意味着必须以美元支付。对大多数欧洲国家来说,石油是它们的美元预算中最大的单项开支。1948年估计,在随后的四年里,马歇尔计划援助总额的20%以上将用于输入石油和石油设备。基本事实是马歇尔计划使欧洲出现一个深远的转变成为可能,那就是从以煤为基础的经济趋向一个以输入石油为基础的经济这样的转变。煤的供应短缺,加上采矿工业中发生劳工斗争和罢工,对这个转变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战后,以“石油七姊妹”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同产油国建立了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海湾-壳牌石油公司,并和伊朗签订了长期的石油合同,把中东的大量石油运入欧洲市场。中东的石油产量和出口量迅速上升。在战后,世界石油生产的重心正在由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地区移往中东-波斯湾地区。这个时期的石油秩序依靠两个基础一个是由20世纪40年代的巨大石油交易所组成,从而建立了在中东经营的那些石油公司之间的基本关系;第二个基础是由各公司同石油生产国政府之间的特许开采权和合同的关系所组成,这种关系的中心是各公司同石油生产国政府之间的“50%对50%”分配利润的协定。,新的石油秩序,运河给旅行者和做买卖的人带来了无穷的好处,因为它把前往印度所需的旅程时间减少了一半。运河的最大意义是战略性的;它是英帝国的主要公路和生命线,把英国与印度和远东连在一起。“保卫通向印度的交通”成为英国安全战略的根本依据。英国部队常期驻扎在苏伊士运河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运河的军事重要性清楚无遗,那时候英国人在阿拉曼担任警卫以防推进中的隆美尔前来袭击运河。在1948年,运河突然失去了它传统的合理根据,因为在那年,印度宣告独立,不再能根据它对保卫印度或一个正在结束的帝国具有决定性意义这些理由,来保持对运河的控制。,苏伊士运河危机,同一时刻,运河起了一个新的作用不是帝国的公路而是石油的公路。苏伊士运河是大多数日益增加的波斯湾石油输入欧洲的道路,它把绕过好望角前往南安普敦的一万一千英里的航程缩短到六干五百英里。1955年,运河全部交通量的2/3是运输石油,从而欧洲的石油的2/3通过运河。由于运河的北边有横贯阿拉伯的塔普莱恩输油管和伊拉克石油公司的输油管,它在国际石油工业的战后结构中是一个关键性的连接环节。对英国来说运河是“中东石油联合企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英国是极其重要的”。,苏伊士运河危机,英国对埃及苏伊士运河控制延续了3/4个世纪之久,埃及于1956年在纳塞尔的带领下,成功地收回了苏伊士运河,以致英国金融业风雨飘摇,国际收支岌岌可危,从最大的债权国沦为最大的债务国。苏伊士运河危机是英国的一个转折点,它造成了英国文化、政治和国际地位的严重断裂,从此以后,英国不再是一流的强国。苏伊士危机引起了国际石油工业界的深思。尽管运河重新开放通行,石油公司不再相信它们可以倚靠它。各公司和政府之间对建筑更多输油管的问题展开了大量的讨论。,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就苏伊士运河作为颈喉要害进行激烈讨论时,有一点没有予以十分注意如果运河和中东输油管易受袭击,有一条可供选择的安全道路绕过好望角的路线。可是,为了经济和实用起见,利用这条路线向西欧供应石油将需要大得多的油轮。可是,在石油工业界的一般看法是,从物质上讲,这样的大油轮无法建造。但是日本造船厂利用内燃机和更优质钢材方面的进步,很快证明是可以建造的。它们经证明不仅非常经济,还能提供必要的安全。于是,超级油轮也是苏伊士危机的后果之一。很明显,油轮不那么容易遭受政治上的风险。,苏伊士运河危机,20世纪50年代由于许多独立石油公司大规模涌入中东,石油产量和供应量急剧上升,造成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连续下跌。1959年3月美国决定实行限制石油进口限额,以保护国内石油生产者的利益。这一决定将国际石油市场石油价格进一步推向了深渊。1959年2月国际石油垄断资本为了转嫁危机,强行将原油标价降低9%,给产油国造成了巨大的税收损失。据估计这次压价使产油国损失4.76亿美元的收入。1960年9月委内瑞拉、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为抵制西方各石油公司强制压低原油价格的行动,发起组织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ofPetroleumExportingCountries,缩写OPEC,中文为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2003年时欧佩克共有11个成员国,委内瑞拉1960年、科威特1960年、沙特阿拉伯1960年、伊朗1960年、伊拉克1960年、卡塔尔1961年、印度尼西亚1962年、利比亚1962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67年、阿尔及利亚1969年、尼日利亚1971年,总部设在维也纳。2006年6月1日欧佩克成员国决定吸收厄瓜多尔、安哥拉和苏丹成为该组织新成员国。厄瓜多尔1973年曾加入欧佩克,1992年退出。安哥拉和苏丹此前是欧佩克的观察员国。安哥拉从2007年1月1日起成为欧佩克第12个成员国。,,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2003年该组织成员石油总储量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9%,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员分别是沙特阿拉伯、伊朗和伊拉克。2003年该组织成员原油产量约占世界原油产量的39%,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成员分别是沙特阿拉伯、伊朗和尼日利亚。苏丹和安哥拉加入欧佩克后,将使欧佩克在全球石油供应中的份额从41提高至43。OPEC的宗旨是,协调和统一各成员国的石油政策,并确定以最适宜的手段来维护它们各自和共同的利益。,,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为使石油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都得到保证,欧佩克实行石油生产配额制。为防止石油价格飚升,欧佩克可依据市场形势增加其石油产量;为阻止石油价格下滑,欧佩克则可依据市场形势减少其石油产量。OPEC的主要活动①夺回石油价格标价的控制权;②多次迫使跨国石油公司同意提高石油税率和调整石油政策;③实现矿区使用费经费化;④收回大片租让地,实现石油资源国有化;⑤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时,实行限产保价政策。,,石油输出国组织成立,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阿拉伯国家进行抵抗。至十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阿拉伯国家便拿起石油武器,向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采取石油禁运。石油禁运最大限度的损失约为每日一百五十万桶等于正常情况时运往三个遭禁运国家美国、英国和德国的数量。,第三次中东战争,损失的一百五十万桶可以在极短时期内补上,办法是动用充足的存货以及日后从其他地方增加的生产量里予以补足。七年以前,在1960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曾把美国的闭井油说成是“一旦得不到中东石油时欧洲安全的主要因素”。美国持有一宗大规模的闭井油储藏量可以迅速地命令转入生产尽管这储藏量也许没有像公开声称的那样大。美国的产量每天上升近一百万桶。委内瑞拉的产量每天增加四十余万桶,伊朗的产量每天增加约二十万桶。印度尼西亚的生产也上升了。到了1967年7月,六天战争以后仅一个月,“阿拉伯石油武器”和“有选择的禁运”明显地失败了。,第三次中东战争,这一阶段最突出的是中东发展成为世界石油工业的中心。在波斯湾周围的陆上和海上,获得了油气勘探的大胜利。在1940-1964年间发现储量在3亿吨以上的大油田就有18个之多,这样海湾地区的石油产量迅速增加,而绝大部分供出口1961年,中东石油产量已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5.1,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量的51.6;1970年中东石油总产量上升到6.99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30.5,其出口占世界的50;而1975年该地区的总产量达到9.85亿吨,占世界的比重达到37,其石油出口占世界的比重达到61,中东成为世界石油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