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转地下开采方案优化及边坡稳定性分析.pdf
书书书 收稿日期2 0 1 3- 0 3- 2 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5 1 1 7 4 0 4 4 )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5 1 0 0 4 0 2 5 ) ;辽宁省教育厅人才项目 ( L J Q 2 0 1 2 0 2 4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2 0 1 1 A A 0 6 0 4 0 0 ) ;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资助项目( S K L G D U E K 1 1 1 3 ) . 作者简介刘 杰( 1 9 8 6- ) , 男, 河南沈丘人, 东北大学博士研究生. 第3 4 卷第9 期 2 0 1 3年 9月 东北 大 学 学 报 (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e a s t e r n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V o l . 3 4 , N o . 9 S e p . 2 0 1 3 露天转地下开采方案优化及边坡稳定性分析 刘 杰1,赵兴东1,路增祥2 ( 1 东北大学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 1 0 8 1 9 ;2 罕王傲牛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辽宁 抚顺 1 1 3 0 0 1 ) 摘 要以孟家堡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实际情况为工程背景, 利用强度折减法和 F L A C 3 D数值模拟方 法, 以塑性区贯通、 计算不收敛及位移突变为失稳判据计算边坡安全系数, 确定潜在滑移面, 分析静态及开采 扰动下的边坡稳定性; 根据随采深下降的边坡破坏规律, 对开采方案进行优化. 分析结果表明, 无开采扰动下 边坡安全系数为 1 9 4 , 满足稳定性要求; 不留境界矿柱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地下回采过程中, 覆盖层厚度要 达到 2 5m, 其起到吸收并转移应力和减缓边坡能量耗散速度的作用. 关 键 词露天转地下开采; 边坡稳定性; 强度折减法; 安全系数; F L A C 3 D 中图分类号T D8 2 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 0 0 5- 3 0 2 6 ( 2 0 1 3 ) 0 9- 1 3 2 7- 0 4 Mi n i n gS c h e meO p t i mi z a t i o na n dS l o p eS t a b i l i t yA n a l y s i sf o r T r a n s i t i o nf r o m O p e n P i t t oU n d e r g r o u n dMi n i n g L I UJ i e 1,Z H A OX i n g d o n g1,L UZ e n g x i a n g2 ( 1 .S c h o o l o fR e s o u r c e s&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N o r t h e a s t e r nU n i v e r s i t y ,S h e n y a n g1 1 0 8 1 9 ,C h i n a ;2 .H a n k i n g A o n i uMi n i n gC o . L t d .,F u s h u n1 1 3 0 0 1 ,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a u t h o r L I UJ i e ,E m a i l 4 1 3 2 4 6 6 9 4 @q q . c o m) A b s t r a c t T a k i n gt h e t r a n s i t i o nf r o mo p e n p i t t ou n d e r g r o u n dm i n i n go f Me n g j i a b a oi r o nm i n e a s e n g i n e e r i n gb a c k g r o u n d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p l a s t i cz o n ec o n n e c t i o n ,c o m p u t a t i o nd i v e r g e n c ea n d d i s p l a c e m e n t d i s c o n t i n u i t ya si n s t a b l ec r i t e r i o no fl a n d s l i d e ,t h es t r e n g t hr e d u c t i o nm e t h o da n d F L A C 3 D w e r e u s e dt oc a l c u l a t e s l o p e s a f e t yf a c t o r , d e t e r m i n e p o t e n t i a l s l i ps u r f a c e o f t h e s l o p e a n d a n a l y z es l o p es t a b i l i t yu n d e r t h ec o n d i t i o no f s t a t i ca n dd y n a m i cu n d e r g r o u n dm i n i n gd i s t u r b a n c e . D e p e n d i n go nt h es l o p ef a i l u r el a w u n d e rt h ed i f f e r e n t m i n i n gd e p t h ,t h em i n i n gs c h e m ew a s o p t i m i z e d .T h er e s u l t s s h o w nt h a t t h es l o p es a f e t yf a c t o r w i t h o u t t h em i n i n gd i s t u r b a n c ei s 1 9 4 , m e e t i n gs t a b i l i t yr e q u i r e m e n t .I np r o c e s so fu n d e r g r o u n dm i n i n gu s i n gn o n f l o o rp i l l a rs u b l e v e l c a v i n gs t o p i n g ,t h et h i c k n e s s o f c o v e r i n gl a y e r m u s t r e a c hu pt o2 5m.I t p l a y s a n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i na b s o r b i n gs t r e s s ,t r a n s f e r r i n gs t r e s s a n ds l o w i n gt h ee n e r g yd i s s i p a t i o ns p e e d . K e yw o r d s t r a n s i t i o nf r o m o p e n p i t t ou n d e r g r o u n dm i n i n g ;s l o p es t a b i l i t y ;s t r e n g t hr e d u c t i o n m e t h o d ;s a f e t yf a c t o r ;F L A C 3 D 露天转地下开采边坡岩体的移动、 变形和稳 定性问题已成为一个影响生产、 安全和环境的突 出问题[ 1 - 6 ], 而且这一问题将随着开采向深部延 伸更加突出. 露天开采时期的大规模开挖, 对围岩 体造成较大的应力扰动, 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开 采, 将引起边坡岩体的进一步变形和破坏, 甚至出 现滑坡失稳和巷道破坏等灾害[ 6 ]. 同时, 露天转 地下境界矿柱的留设会给地下开采的安全带来巨 大隐患[ 3 ]. 本溪孟家堡铁矿针对 F e 1 0号矿体的实 际情况, 计划露天开采坑底标高全部至 +7 0m 后, 转为地下开采, 开采方式为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且不留境界矿柱, 分段高度 2 0m. 由于不留境界 矿柱, 开采环境极其复杂, 因此研究地下开采过程 中边坡稳定性对优化矿山开采方案具有重大的现 实意义. 目前, 采用强度折减法计算边坡安全系数逐 渐成为新的趋势[ 7 ], 该方法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判 断边坡达到临界失稳状态. 一般使用求解过程中 计算不收敛作为判据[ 8 ], 塑性区贯通[ 9 ]判据和监 测点位移突变判据[ 1 0 ]由于能够直观地反映边坡 破坏过程也逐渐受到重视. 但是, 对三种判据的综 合应用还较少, 为此, 本文采用自编强度折减法和 F L A C 3 D模拟方法, 综合三种判据分析不同方案下 的边坡破坏特征, 以边坡稳定性为依据, 对采矿工 艺参数进行合理的优化. 1 数值模型建立及计算方案 1 1 计算模型 考虑边坡岩体破坏形态和对建模难易程度的 考虑, 对露天台阶进行了合理的简化. 由几何模型 ( 图 1 a ) , 选取高陡边坡 4 0 #勘探线地质剖面为研 究对象, 建立单元模型( 图 1 b ) , 模型 X方向 5 0 0m, Y方向 2 0m, 坑底宽 2 8m, 标高 + 7 0m, 设 置 2个监测点, 矿体上盘边坡最终边坡角 6 3 , 下 盘边坡最终边坡角 4 9 , 其覆盖层用废石回填. 图 1 计算模型 F i g 1 C o mp u t a t i o nmo d e l ( a ) 几何模型;( b ) 单元模型. 由于矿体倾向, 上盘边坡角和高度均大于下 盘边坡, 故以上盘边坡为主要研究区域. 露天开采 属于浅部采矿, 计算只考虑自重应力的影响. 计算 模型除地表设为自由边界外, 底部设为固定约束, 模型四周设为单向位移边界. 岩石力学参数见表 1 , 计算采用 Mo h r - C o u l o m b 破坏准则. 1 2 计算方案 首先分析无开采扰动下边坡的稳定性. 然后, 针对不留境界矿柱的地下开采, 将 +7 0m 至 + 1 0m的矿体分三层开采, 每分层高度 2 0m, 提 出 3种方案 方案一, 坑底无覆盖层; 方案二, 坑底 覆盖层厚度为 4 0m, 且随采深下降不再进行回 填; 方案三, 坑底覆盖层厚度始终为 4 0m. 表 1 岩石类别及参数 T a b l e1 R o c kt y p e sa n dp a r a me t e r s 参数矿体围岩覆盖层 密度 ρ / ( t m- 3)3 62 71 8 内聚力 c / MP a0 40 60 0 2 内摩擦角 φ / ( )3 54 22 0 抗拉强度 σt/ MP a0 40 2 0 0 1 弹性模量 K/ G P a7 81 1 20 2 0 泊松比0 2 40 2 40 2 0 2 模拟结果分析 2 1 无开采扰动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应用优化理论中的二分法, 以塑性区贯通、 计 算不收敛及位移突变为失稳判据, 编制强度折减 法程序, 求得无开采扰动下边坡安全系数 F s= 1 9 4 , 大于规定的 1 2 , 符合安全标准. 边坡失稳破坏可以看做是塑性区的发展、 扩 大直至贯通而进入完全塑性状态, 而无法继续承 载. F s= 1 9 4时, 边坡塑性区( 图 2 a ) 从坡脚贯通 至坡顶, 主体单元为剪切破坏, 只在坡顶存在小范 围拉破坏. 边坡达到临界失稳时, 根据临界破坏状 态的塑性区及剪切应变增量云图( 图 2 b ) 可以估 计潜在滑动面. 由图 2 b知, 边坡内剪切应变带已 经形成, 可得出潜在滑移面位置; 边坡失稳时, 局 部化剪切变形会相对集中在局部化区域内, 而区 域外的变形相当于卸载后的刚体运动, 滑坡体将 沿某一滑动面滑出. 滑动面两侧沿滑动面方向的 位移差明显, 存在较大的变形梯度, 边坡失稳必然 是其一部分岩体相对于另一部分岩体无限制的滑 移, 可采用边坡位移等值线确定滑动面, 如图 2 c 和图 2 d 所示. 以位移值 1c m的等值线为界, 被明 显地分为滑体和稳定体两部分, 并且最大垂向位 移产生于坡顶, 达 1 0c m, 最大横向位移位于最下 方台阶的坡面中部, 达 1 2c m; 边坡失稳, 滑体由 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同时产生很大且无限发 展的位移, 程序无法从数值方程组中找到一个既 能满足静力平衡又能满足应力应变关系和强度准 则的解, 此时, 不管从力的收敛标准还是从位移的 收敛标准来判断, 数值计算都不会收敛. 计算过程 中, 最大不平衡力集中于边坡表面, 计算无法收敛. 8231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第 3 4卷 图 2 安全系数 F s= 1 9 4时边坡状态图 F i g 2 S l o p es t a t ed i a g r a msf o r F s= 1 9 4 ( a ) 塑性区;( b ) 剪切应变增量;( c ) 竖直位移;( d ) 水平位移. 监测点的竖直位移随时步变化曲线见图 3 , 位移持续发展, 并未达到某一稳定值, 表明边坡进 入塑性流动状态. 在不同的 F s下, 监测点竖直位 移与 F s的关系见图 4 , 当 Fs= 1 9 4后, 位移变形 量发生突变, 表明此时边坡处于失稳临界状态. 2 2 方案优化结果分析 图 5给出了 3种方案不同回采分层边坡塑性 区体积的变化图. 受篇幅限制, 图 6仅给出了 3种 方案三分层回采后的塑性区分布情况. 由图可知, 边坡破坏主要集中在上盘边坡, 且随着回采的进 行, 塑性区体积加速增长, 方案一增长速度最快. 方案一一分层回采后, 仅在采场围岩附近形 成贯通区域, 围岩的局部破坏有利于分段崩落法 的安全, 计算安全系数 F s= 1 5 4 , 则方案二与三 回采一分层时, F s必大于 1 5 4 , 边坡安全; 方案一 二分层回采后, 塑性区扩展较大, 其 F s= 1 1 8 , 边 坡不安全, 且三分层回采结束后, 由于无覆盖层, 边坡受开采扰动较大, 塑性区( 图 6 a ) 从坡脚贯通 至坡顶面, 其安全系数小于 1 , 潜在大范围破坏. 方案二一分层回采后, 覆盖层下降约 8m , 且 二分层回采后, 覆盖层下降约 9m , F s= 1 3 2 , 则方 案三二分层回采后, F s必大于 1 3 2 , 边坡相对安 全; 方案二三分层回采后, 覆盖层下降约1 0 m , 此时 厚度仅剩 1 3m , F s= 1 0 5 , 不安全, 而方案三此时 F s= 1 3 6 , 边坡稳定. 基于以上分析, 选取覆盖层厚 度为2 5 m , 计算此条件下三分层回采后F s= 1 2 4 , 边坡安全. 覆盖层的存在对边坡及围岩起到支撑作 用, 松散碎石能够吸收及转移边坡应力, 减缓边坡 能量快速释放, 起到缓冲作用, 覆盖层完全为塑性 ( 图6 b 与图6 c ) , 从而有利于边坡的稳定. 图 3 安全系数 F s= 1 9 4时步 - 位移 变化曲线 F i g 3 S t e p sv sd is p la c e m e n t c u r v e s f o r F s= 1 9 4 图 4 安全系数 F s- 位移变化曲线 F i g 4 F sv sd i s p l a c e me n t c u r v e s 图 5 3种方案分层 - 塑性区体积 关系曲线 F i g 5 S l i c i n gv sp l a s t i cz o n ev o l u me f o r t h r e es c h e me s 图 6 3种方案三分层回采后塑性区分布图 F i g 6 P l a s t i cz o n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t h r e es c h e me sa f t e r t h et h i r ds l i c i n gmi n i n g ( a ) 方案一;( b ) 方案二;( c ) 方案三. ( 下转第 1 3 3 4页) 9231第 9期 刘 杰等露天转地下开采方案优化及边坡稳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