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瓦斯防治规划(1).doc
公乌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瓦斯防治“十二五”规划 通风科 2010年5月16日 公乌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瓦斯防治“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煤矿行业做大做强,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杜绝重大通风瓦斯事故,全面提升公司瓦斯综合治理水平,保持我公司安全生产平稳发展,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下发的【2011】42号文件关于印发“十二五”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通知的精神,结合瓦斯综合治理要求,特制定“十二五”瓦斯综合治理规划,报告如下 一、 工作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公司根据采区布置情况,积极采取瓦斯综合治理措施,以达到低瓦斯矿井高瓦斯管理和瓦斯综合治理标准矿井建设要求。 二、基本要求 要优化采区布局,合理组织生产,保证通风系统稳定可靠,实现系统合理,设施完好,风量充足,风流稳定,确保安全,监控有效,做到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强化现场管理,责任明确,制度完善,执行有力,监督严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三、 矿井概况 (一)井田概况 公乌素煤业公司三号井,由沈阳煤矿设计院设计,分为北采区和南采区。井田走向长7.6km,倾斜宽2.3km,井田面积16.5km2,地质储量17253.3万吨,可采储量13383.3万吨。井田地势东南稍高,西北平坦,井田中部有公乌素沙沟从南一地表穿过,由东向西流入拉僧庙沟注入黄河,该沟为季节性干河沟,只有暴雨时才有表流对矿井有一定影响。井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南区境内,属于桌子山煤田的南部,距乌海市45千米。运煤铁路线均已修进矿井工业广场内,公路109国道从矿区穿过交通便利。矿区为干燥半沙漠丘陵地带,风沙较大多为西北风,雨水大多集中在7、8、9月份,平均年降雨量为150毫米。最高气温38.1摄氏度,最低气温-28.6摄氏度。地表海拔1200m1289m。矿区地震烈度为8度,区内无泥石流、滑坡及塌方等地质灾害现象。井田地表无居民建筑,远离居民区。从业人员1471人(包括外委人员)。 (二)井田地质情况,地层,含煤地层,构造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群和下二迭统,下二迭统整合沉积于太原群之上。煤层的顶板均为沙质泥岩、中粗、沙岩,底板均为沙质泥岩及细沙岩。其中井田内12、15、16、17煤层属石炭统,5、7、9属二迭统。其地层顺序为中奥陶统,石炭系、二迭系、二迭三迭系、第三系、第四系。 井田位于拉什仲背斜向南斜没部分,因此,次一级褶曲为矿区的基本构造,主要的褶曲构造有公乌素背斜、A1背斜、S1向斜。其中公乌素背斜位于矿区中部,走向为南北方向,倾角10~18,为单斜构造。A1背斜位于公乌素背斜以东,背斜轴为南北方向,自北向南倾没。S1向斜位于公乌素背斜和A1背斜之间,由两者倾没所伴生,全长2km,会影响到煤层浅部。 井田内在地质勘探期间共发现17条断,其中落差较大的断层有三条。 1、西来峰逆断层位于井田的东北部,形成井田自然东北境界,走向北25西,倾向西,倾角38~47,落差50~138m。 2、F10逆断层位于井田的东部,走向为南北,倾向东,倾角75,落差10~40m。 3、F11正断层位于井田西南部,走向40~50,倾角70~80,其两侧伴生小断层较多,构成南北宽200m的破碎带,落差10~15m。 (三)主要可采煤层情况,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层数、厚度,资源储量 矿井井田内七层可采煤层,分别为5、7、9、12、15、16、17,其中9、12、16、17四层全区可采,5、7、15三层局部可采,可采煤层总厚度15.3m,截止到2009年底,矿井工业储量17456万t,可采储量13544.1万t。 (四)水文地质情况,开采技术条件 1、水文地质 本井田地面处于干燥的半沙漠丘陵地带,公乌素沙沟从井田中部穿过,无常年表流。矿区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岩层含水微弱,含水层单一补给来源有限,对矿井开发影响不大。矿井的正常涌水量为210m3/h,最大为涌水量315 m3/h。 2、开采技术条件 矿井为低瓦斯矿井,但矿井深部有增加到高瓦斯矿井的可能,煤尘及瓦斯具有爆炸危险性,各可采煤层均属二类自燃煤层,倾角12~25,煤层顶板节理、裂隙不太发育,比较完整,顶板管理属中等难度,开采技术条件比较不错,但从目前的生产情况来看,除了井田精查期间已探明的17条断层外,落差在2.0m左右的断层较多,对矿井的正常生产影响比较大。 (五)主要生产系统,采掘工艺,开拓方式和开采方法,水平、采区划分 1、主要生产系统 (1)运输系统主运输系统从采煤工作面运输顺槽到地面洗煤厂均为皮带运输,各采区均设有采区煤仓,井底设有750t2井底主煤仓。辅助运输均为600轨距,一吨U型矿车运输。 (2)排水系统中央水仓的容量为2000m3,主排水管路为两趟Φ259铁管、配有三台DF280-437离心式水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南北采区内均设有采区临时水仓,配有155D-307水泵,Φ160涂塑排水管,双泵双管路,一套工作,一套备用。 (3)供电系统矿井电源引自35kv矿区变电站,工业广场内设有地面变电所,井下设有中央变电所和采区变电所,各级供电均为双回路。 (4)防尘防火系统主管路为φ160PE管,主干管为φ110涂塑管、支管路为φ75、φ63涂塑管,系统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安设了三通和阀门,水源来自地面工业广场600m32消防水池;综合防灭火系统针对16层放顶煤工作面建立了移动式注氮、注浆与束管监测已投入使用。 (5)安全监控和通讯系统矿井配有JKF-2000N型安全监控系统,按照规定分别安设了瓦斯、一氧化碳、温度、和风速探头;主扇和井下风门安设了开停和开关探头;局部通风机按照规程规定实行了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矿井主要地点安设了摄像头;装备了人员定位系统,图像与数据直接上传到调度的显示屏上,实现了矿井全方位的安全监测。从井下各作业场所到地面均安设有自动程控电话,小灵通信号网络以普及了全矿井。 (6)通风系统矿井采用分区抽出式通风,北采区地面配有两台2K60-4№18轴流式扇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南采区地面配有两台FBCZ-54-6-№19轴流式扇风机,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矿井反风方式为风机反转反风。南北采区均设有专用回风井,新鲜风流由进风井筒、副井井筒以及主井井筒进入井下。 2、采掘工艺 目前有综采、综采放顶煤工艺。在开拓掘进上,全煤巷利用综掘机掘进,岩巷和半煤巷为炮掘。 3、开拓方式和采煤方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 4、水平及采区划分矿井为单水平上、下山开采,分为北采区、南采区。 (六)目前主要生产的煤层、采区及工作面情况 目前主要生产的煤层为7、9、12、16。北采区两个采煤工作面,一个9层综采工作面,一个16层综采放顶煤工作面,没有备用工作面;四个掘进工作面,其中16、12层各一个、9层两个。南采区一个12层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一个7层备用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9、12层各一个。 (七)生产情况 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270万吨/年,2010年生产原煤170万吨,掘进进米8100米。2011年计划生产原煤200万吨,掘进进米4950米。 四、煤层瓦斯含量 公乌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属于低瓦斯矿井,2010年8、9月份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瓦斯最大绝对涌出量1.38m3/min,相对涌出量1.21m3/t;二氧化碳最大绝对涌出量10m3/min,相对涌出量8.78m3/t。根据“十二五”期间的采掘接续计划预测公乌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所布置采掘工作面的瓦斯含量均低于高瓦斯的标准。 五、矿井煤层自燃倾向性与煤尘爆炸性 根据2010年重庆煤炭科学研究院自燃性与爆炸性鉴定报告,我公司所采煤层均为自燃煤层,发火期平均为65天;煤尘均具有爆炸性。 六、瓦斯管理现状及防治措施 1、瓦斯管理现状 随着矿井采掘的延伸瓦斯的含量有所升高,为保证公司的安全生产,公乌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低瓦斯矿井高瓦斯管理和低瓦斯区域高瓦斯区域管理,并且建立有健全的瓦斯管理制度。现配有瓦斯检测员33名,均持证上岗。采掘工作面均按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设置了甲烷传感器,并建立了瓦斯巡回检查和安全检查的双重监测系统。通风部门每月均按照检查区域制定瓦斯巡回检查图表,经总工程师审查后执行,要求瓦斯检测员按规定的瓦斯巡回检查路线、检测地点、次数、周期、方式进行检查,并严格执行瓦斯日报审批制度。 公乌素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安设了JKF-2000N型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该系统利实现了对整个矿井的安全监控,由地面中心站及地面、井下各监控分站,各种传感器组成。传感器种类齐全,为智能化、标准化产品,性能稳定可靠,可对矿井环境和工况参数实现全面监测,能对矿井的各种开关量、模拟量进行数据采集,实现独特的3级断电和超强劲地交叉断电,具有瓦斯超限或风机停转的报警和断电等功能。 2、瓦斯防治措施 主要是加强通风管理,防治瓦斯超限。为了防止瓦斯超限,我矿加强了通风系统管理,制订了“一通三防”管理责任制和通风、瓦斯、综合防尘等管理制度,加强了通风设施的维护及局部通风的管理,保证了通风系统的稳定可靠。井下硐室均采用了独立通风,风量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中的规定进行合理化配风,严禁微风和无风作业;加强盲巷管理,对暂时停止施工的停风巷道及时采取临时密闭或设置栅栏,对永久报废巷道采用永久密闭进行盲巷管理,从而杜绝产生盲巷。 七、瓦斯综合治理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统筹安全生产与公司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以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为目标,提升矿井防治瓦斯技术装备水平,加速改善矿井防治瓦斯安全生产条件,健全煤矿瓦斯防治安全管理体系,增强煤矿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使我公司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持续发展。 2、基本原则 严格贯彻瓦斯综合治理的基本思想,做到“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方针,树立“瓦斯事故是可防可控的”意识,实施“可保尽保、应抽尽抽”的瓦斯综合治理战略。同时要按照国家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从体制、机制、投入等方面加强对煤矿瓦斯综合治理工作的领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立足防范、关口前移,强化监管,深化整治、综合治理的总体思路。加大安全投入的机制,统筹协调,形成整体合力,扎扎实实地做好我公司瓦斯综合治理工作。 3、主要目标 1、以本质安全体系、质量标准化为主线,不断提升“一通三防”管理水平,实现通风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矿井。 2、继续完善矿井防灭火系统、综合防尘系统。 3、完善矿井“六大系统”。 4、机电管理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杜绝失爆。 5、合理按照矿井规模配备通风安全技术人员,使职工素质进一步提高。 八、瓦斯综合治理规划 1、强化“一通三防”管理 加强“一通三防”管理,认真贯彻落实瓦斯综合治理“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十二字工作方针、瓦斯综合治理“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十六字工作体系”,严格执行上级“一通三防”管理规定,以通风设计和系统优化为主线,以完善安全装备为重点,突出瓦斯防治、综合防尘和放炮管理,对矿井通风系统、防尘系统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狠抓“一通三防”质量标准化、岗位作业标准化和联责联包。具体做法是 ⑴、建立完善的“一通三防”管理制度 企业的向前发展发展,要有好的管理,好的管理必须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只有超前的管理制度,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位。“一通三防”是煤矿管理的重中之重,首先,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通风、测风、防尘及防灭火等。只有把先进的管理制度及管理理念,付之以实践,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工作。 ⑵、加强通风管理 坚持旬报,月报制,及时掌握井下通风情况,保证各作业地点的用风量;对井下掘进工作面及硐室要随时测风,严禁无风、微风作业;及时制定月矿井风量分配计划,对新开拓、掘进的工作面要及时配风,保证用风需要。并及时绘制通风系统图和避灾路线图,对矿井风量、风向及通风设施及时上图,完善通风管理的基础性资料,为安全生产服务。 ⑶、加强瓦斯检查力度,严禁超限作业 加强瓦斯检查基础性工作,要求瓦斯检查“三对口”,杜绝假、漏、空检等现象的发生,保证瓦斯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加大主扇,局扇停电、停风的管理力度,保证送电、送风前的瓦斯检查,严格按照瓦斯排放制度进行;加强盲巷及停工地点管理,对长期停工的巷道及时进行封闭,盲巷要及时设置栅栏,并悬挂警示牌,防止人员误入;保证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加强对回采工作面上隅角和后溜机尾的瓦斯管理。 ⑷、加强通风设施管理 通风设施的设计由通风科进行设计,通风队按照设计组织施工,严格执行验收管理制度与责任制度,保证通风设施的可靠性。 2、加强职工素质建设 要彻底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人的不安全状态,关键在于全员安全意识的增强与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改善煤炭企业当前普遍存在的专业技术人才与高级技能型人才奇缺的现状,必须坚持人才兴企、人才强煤战略,加快实施企业人才发展规划,健全完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强化安全技术培训体系。重点突出专业技术型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适应煤炭企业安全、科学、和谐发展所需的人才数量与质量,在培训教育方面,要继续采用请进来、送出去、脱产培训、函授教育、拜师学技、岗位练兵、传帮带、知识竞赛、成立学习小组、技术比武等一系列传统的有效的安全培训方式,针对当前煤矿安全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与新问题,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技能型科队、技能型班组建设,切实促进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工作技能化,形成持续改进的全员素质建设机制。使矿井“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稳步推进,从而促进公司的安全发展、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