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治理瓦斯.doc
综合治理瓦斯 保障煤矿安全 柳林县煤炭工业局 柳林县国土面积1288平方公里,总人口30.12万人。柳林也是一个煤炭资源大县,全县含煤面积1000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77.9,已勘探面积464平方公里,探明地质储量54亿吨,远景储量100亿吨。其中山西组3号、4号煤层为低灰、低硫、粘结性高的优质主焦煤,被誉为“国宝”,是国家保护性开采的稀缺煤种。全县现有煤矿60对,2007年原煤产量达1500万吨。柳林县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东沿,具备了煤层气的生成、存储条件,煤层气储量达1000亿立方米。其中高瓦斯和按高瓦斯管理的矿井15对,产量占全县产量的一半。所有矿井煤尘均具有爆炸性。 作为全国优质主焦煤生产基地和煤层气开发前景较好的县,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煤矿瓦斯综合治理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的十二字瓦斯治理方针,依靠科技创新,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连续7年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瓦斯事故。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建章立制是瓦斯治理的关键 柳林县是煤矿瓦斯危害比较严重的地区,高瓦斯和按高瓦斯管理矿井占全县煤矿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高瓦斯矿井达到11对,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高达126.71立方米/分钟,相对瓦斯涌出量高达78立方米/吨。20世纪90年代初,短短6年全县发生煤矿瓦斯燃烧、爆炸事故8起,死亡119人,占到全县煤矿总死亡人数的60,瓦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杀手。血的教训使政府、主管部门、企业清醒地认识到,要有效遏制瓦斯事故,必须走综合治理的道路。 柳林县作为山西省重点产煤县,县域经济以煤为主,煤矿安则柳林安,而煤矿安全必须以瓦斯治理为先导,基于这种认识,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瓦斯综合治理。一是成立了由分管煤炭的副县长任瓦斯治理领导组组长的瓦斯治理领导机构。二是相继出台了柳林县煤矿瓦斯治理实施方案、柳林县通风瓦斯管理实施细则、柳林县煤矿采煤工作面专用排瓦斯巷管理办法以及瓦斯抽放矿井考核奖惩办法。县政府在财政预算中每年拿出110万元用于对完成瓦斯抽采指标的煤矿的奖励,对完不成抽采指标的进行处罚。三是为县煤炭局配备了全部由煤炭专业院校毕业的领导班子,实行内行治安。四是在煤炭局内部专设由总工分管的通风股,负责全县瓦斯防治工作。 二、完善通风系统是瓦斯治理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小煤矿开采由于初期资金不足,加之技术水平低下,大多数在开工时不进行正规设计,井筒位置、井筒断面、巷道断面往往不尽合理,如我县20世纪80年代建成的矿井部分井筒断面仅7平方米左右,巷道断面5平方米左右,导致矿井通风负压高、风量小,通风困难,采用残柱式等落后的采煤方法,通风难于形成正规系统,不仅资源回收率低,而且面临瓦斯处处超限的危险境地。 正规布置是完善通风系统的前提。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先后开展了两次采煤方法改革第一次是取缔残柱式实现短壁式,保证了回采工作面的全负压通风;第二次是淘汰短壁式,实现长壁式开采,实现合理集中生产。全县90万吨/年以下的矿井全部实现了一采两掘,通风系统只对一个采区的1个回采工作面、2个掘进工作面和机电硐室供风,使矿井通风网络最简化,需风量最小化。 专用回风井、专用回风巷是完善通风系统的要素。针对通风系统不完善的情况,我们逐年对高瓦斯、高管矿井强制性下达建设专用回风井、采区专用回风巷、回采工作面专用排瓦斯巷的任务,并通过以达到通风能力为标准的正规设计计算巷道断面。到2007年底,全县15对高瓦斯、高管矿井全部建成了符合通风标准的专用回风井、专用回风巷、回采工作面专用排瓦斯巷,解决了回采工作面隅角瓦斯易超限等问题,使矿井通风系统进一步趋于合理。 大风机、大断面、大风量是完善通风系统的结果。全县取缔了功率在45千瓦以下的主要通风机,通过推广使用光面爆破、锚杆、锚喷支护技术,淘汰了木支护,解决了大断面巷道支护技术难题,巷道断面达到了6平方米及以上,最大达到20平方米,减小了通风阻力,吨煤配风量增加,大大降低了瓦斯浓度,保证了瓦斯不积聚、不超限。 三、先抽后采是瓦斯治理的根本 从1994年开始,我们先后在庙湾、康家沟等5对高瓦斯矿井上马了瓦斯抽放系统。此后通过预测,提前让即将进入高瓦斯区域开采的矿井安装瓦斯抽入系统。到2007年底,全县10对高瓦斯矿井全部安装了地面永久抽放系统,1对建立了井下移动抽放系统。 为了达到国家规定的抽采指标,我们采用了“大功率、高负压、大管径”抽放系统,采用“多打孔、综合抽”的抽放工艺,将原来低负压、小流量的罗茨鼓风机全部更换为大功率、高负压的水环真空泵,最大抽放泵功率达到160千瓦,管径达到500毫米。在兴无、金家庄煤矿采用“高负压、小流量”和“低负压、大流量”的2套抽放系统分别对不同区域的瓦斯进行抽放,对本煤层、上邻近层采用高负压抽放,对采空区等易抽地点的瓦斯用大流量、低负压抽放系统抽放。在抽放工艺上,我们采用了本煤层预抽、上邻近层抽放、采空区抽放、瓦斯异常涌出区抽放等办法,尽量做到应抽尽抽。2007年全县抽采瓦斯约8000万立方米,抽采率基本达到了国家局规定的指标,最大抽采率达到55,基本解决了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超限的问题。 四、监测监控是瓦斯治理的哨兵 柳林县60对矿井投资6000余万元,全部安装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并实现省、市、县、矿联网,24小时实施监控。为了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各煤矿建立了瓦斯传感器标校室,配备了0.5、0.75、1、2.5的标准气样,配齐了通过培训持证上岗的监控和标校人员。建立健全了瓦斯监控巡检、标校管理制度。掘进工作面实现了“双风机、双电源”自动切换,主要通风机、局部通风机在线监测,风瓦斯电闭锁齐备,使瓦斯监控系统真正成为了煤矿瓦斯治理的电子鼻,千里眼、顺风耳。 五、技术支撑是瓦斯治理的保障 近年来,我县积极与各科研院所、国有大型煤炭企业合作,为地方煤矿瓦斯治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一是与煤科总院抚顺分院、河南理工大学合作,完成了与华晋相邻的地方煤矿的煤与瓦斯突出鉴定,为煤矿瓦斯防治提供了技术依据;二是与阳泉、淮南矿业集团瓦斯研究中心合作,积极推广偏Y形通风系统、高抽巷、大孔径钻孔等瓦斯抽放技术;三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造就瓦斯治理方面的专门人才。阳泉矿务局是我国治理瓦斯最为成功的单位之一,我们先后聘请了10多位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对我县煤矿瓦斯抽放进行设计、施工、技术指导、培训讲课。可以说,没有这些专家的工作,也就没有柳林瓦斯抽放的今天。县政府先后组织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到淮南、阳泉、七台河矿业集团进行瓦斯抽放的专门学习考察,学到了不少瓦斯治理的好理念、好方法、好经验。 六、变废为宝是瓦斯治理发展的必然 我们在瓦斯利用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有5对矿井抽采的瓦斯用于居民供气以及发电,2007年利用率为48。2003年开始利用贺昌、庙湾煤矿抽放的瓦斯用于县城民用、餐饮和政府办公大楼的集中制冷供热,目前居民用户达到5000户,年供气量360万立方米;餐饮业80家,年供气量510万立方米;政府大楼集中制冷供热年使用瓦斯1000万立方米。 兴无、金家庄、同德三矿瓦斯用于发电,装机容量为9MW,2007年利用瓦斯量2000万立方米,发电0.33亿度,销售收入627万元。 尽管我们在瓦斯综合治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瓦斯抽采利用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距离上级的要求以及真正掌握瓦斯治理的主动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把瓦斯治理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认真落实“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十二字方针,完善瓦斯治理各项措施,排除事故隐患,到2010年全县煤矿井下抽采瓦斯要达到1亿立方米,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实现瓦斯治理和利用的双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