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鑫煤矿瓦斯地质图说明书140718.doc
登封市君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君鑫煤矿瓦斯地质图说明书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二零一四 年 七 月 目 录 0 前前 言言.....................................................................................1 0.1 课题立项.......................................................................................1 0.2 研究内容.......................................................................................1 0.3 完成情况.......................................................................................2 1 矿井概况矿井概况.................................................................................3 1.1 交通位置.......................................................................................3 1.2 井型、开拓方式及生产能力.......................................................3 1.3 瓦斯...............................................................................................4 1.4 煤层...............................................................................................6 1.5 煤质特征.....................................................................................10 1.6 岩浆岩.........................................................................................10 1.7 水文地质特征.............................................................................10 2 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研究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研究...................................................17 2.1 矿区地质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17 2.2 井田地质构造及分布特征.........................................................21 2.3 构造煤发育及分布特征.............................................................22 2.4 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23 3 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研究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研究.......................................................25 3.1 断层、褶皱构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25 3.2 顶、底板岩性对瓦斯赋存的影响.............................................26 3.3 煤层埋深及上覆基岩厚度对瓦斯赋存的影响.........................26 3.4 瓦斯含量分布及预测研究.........................................................27 4 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33 4.1 矿井二1煤层瓦斯涌出量资料统计及分析..............................33 4.2 矿井二1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33 5 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38 5.1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参数测定及统计.....................................38 5.2 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41 6 煤层气资源量计算煤层气资源量计算...............................................................45 6.1 资源量计算方法.........................................................................45 6.2 资源量计算及参数的确定.........................................................45 6.3 资源量计算结果及评价.............................................................47 7 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48 7.1 编图资料.....................................................................................48 7.2 编图内容和表示方法.................................................................50 8 结论结论.......................................................................................57 附图附图............................................................................................59 附表附表............................................................................................60 0 0 前 言 0.1 课题立项 瓦斯地质规律是瓦斯地质学科的核心内容,是瓦斯预测、治理 的基础。瓦斯地质图是瓦斯地质规律的科学总结,是煤炭管理工程 技术人员交流的共同语言;能反映矿井瓦斯含量分布、瓦斯涌出规 律,预测瓦斯涌出量;划分出不同级别的瓦斯地质单元,预测煤与 瓦斯突出危险性;能够系统的集中反映矿井瓦斯地质资料,随时跟 踪瓦斯地质信息,综合防治瓦斯灾害。 根据登封市君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君鑫煤矿安全生产的客观需 要,登封市君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君鑫煤矿与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开 展了“君鑫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工作,研究君鑫煤矿二1煤层瓦斯地 质规律,进行准确的瓦斯预测,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有的放矢综 合防治瓦斯。 0.2 研究内容 该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结合矿井勘探和生产阶段揭露的瓦斯地质资料,详细分析 整个井田范围内二1煤层瓦斯赋存规律;重点研究矿井二1煤层的瓦 斯地质规律。 (2)收集、整理的矿井生产阶段瓦斯基本参数及瓦斯涌出数据 资料,分析二1煤层瓦斯分布及瓦斯涌出规律;寻求有效预测相邻 下阶段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回采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的定量化 计算公式。 (3)结合分析获得的二1煤层瓦斯地质及煤与瓦斯突出规律, 并根据历次研究过程中实测的瓦斯基本参数及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 标对矿井二1煤层进行区域预测工作。 (4)综合可靠的数据资料和分析成果,编制完成“登封市君鑫煤 业有限责任公司君鑫煤矿瓦斯地质图说明书和二1煤层瓦斯地质图”。 1 0.3 完成情况 自项目开展以来,中国矿业大学与登封市君鑫煤业有限责任公 司密切合作,对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获得了以下成果 (1)研究了区域构造演化和矿区构造及控制特征; (2)研究了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3)研究了二1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的赋存规律,绘制了 二1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等值线; (5)进行了瓦斯涌出量预测,在系统收集、整理瓦斯涌出、瓦 斯含量等资料的基础上,应用分源预测法预测了二1煤层回采工作 面瓦斯涌出量,绘制了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等值线; (6)进行了二1煤层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划分了煤 与瓦斯突出危险区、无突出危险区; (7)编制了君鑫煤矿二1煤层的瓦斯地质图,并提交了图纸。 本项目的实施针对君鑫煤矿近、远期生产计划将具有现实意义 和应用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全面地收集和整理君鑫煤矿二1煤层勘探和生产阶 段揭露的瓦斯、地质资料和数据,并分析、探讨其瓦斯地质规律, 将为整个矿井深部采场的瓦斯涌出管理及煤与瓦斯突出日常预测、 保障安全生产奠定可靠的基础。 (2)通过综合分析做出的瓦斯涌出及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结 论将为矿井瓦斯管理和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提供辅助决策。 (3)满足了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 、 煤矿安全规程等相 关规定的要求。 2 1 矿井概况 1.1 交通位置 君鑫煤矿位于登封市西南石道乡境内,北东距登封市约 25km, 南距汝州市约 25km,矿区北部有豫 03 公路及登封矿区铁路穿过, 交通比较便利,详见图 1-1。 图 1-1 交通位置示意图 1.2 井型、开拓方式及生产能力 君鑫煤矿开拓方式为两斜一立单水平上下山混合开拓,水平标 高80m,目前井田范围内布置 3 个井筒,副立井深 298m,断面 15.9m2,采用钢筋混凝土圆形浇筑,为主进风兼上下人物料提升。 主斜井长度 800m,倾角 29,断面 10.6m2,采用半圆拱 U 型钢支护, 辅助进风兼运输安全出口;回风斜井长度 805m,倾角 29,断面 3 10.48m2,采用半圆拱 U 型钢支护,为专用回风井,兼做矿井的另一 个安全出口。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30 万 t/a,矿井服务年限 35a。井田共划分 4 个采区,分别为 11、21、22、23 采区,在用采区为 11 采区,在建 采区为 22 采区。生产区域在80m 水平以浅,布置有 11091 一个采 煤工作面,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 法管理顶板。工作面采用 ZH-2000/1.6/2.4 型整体悬移组合顶梁支护, 剩余可采走向长 240m,工作面在 2013 年 4 月 7 日已停止采煤至今。 80m 水平以深 22 采区水平延伸布置有轨道下山、皮带下山、 回风下山、辅助回风下山 4 个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光面爆破,半圆 拱钢网锚支护,4 个掘进工作面。 1.3 瓦斯 1.3.1 通风系统通风系统 矿井采用中央分列式通风,副立井进风,主斜井辅助进风,回 风斜井专用回风。回风斜井安装 2 台 FBCDZ-№22 型隔爆对旋节能 型通风机,一备一用,功率 132KW2,风量为 2520~6120m3/min, 掘进工作面采用 18KW2 局扇压入式通风,实现了双风机双电源自 动倒台和三专两闭锁。 1.3.2 瓦斯赋存情况瓦斯赋存情况 根据君鑫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二1煤层资源储量核实分割报告 提供的资料,矿区内二1煤层钻孔瓦斯样分析结果见表 1-1。可以看 出,瓦斯成份 CH4在 80.38~95.02之间,平均 81.87;CO2在 1.06~9.83之间,平均 5.22;N2在 0.15~13.73之间,平均 4.25。 瓦斯含量 CH4在 2.54~18.05m3/t.daf 之间,平均 9.80m3/t.daf;CO2 在 0.19~0.89m3/t.daf 之间,N2在 0.13~0.78m3/t.daf 之间。结合现生 产矿井情况,预计矿井150m 水平以浅为瓦斯风化带,以深为瓦斯 带。 4 表 1-1 二1煤瓦斯成份分析结果表 瓦斯成份瓦斯含量ml/g.daf 孔号 煤底 标高 mCO2CH4N2CO2CH4N2 甲烷含量 m3/t 评价 5004-337.902.1893.174.650.208.340.4216.68合格 5204-343.954.6895.020.300.8918.050.0618.05合格 5402170.085.7394.120.150.6710.980.1410.98合格 5403-0.649.8388.951.220.413.720.057.44参考 550264.231.0689.059.890.087.050.7812.69合格 5604-201.096.1992.411.400.598.860.138.86合格 5703269.598.6278.3413.040.292.670.442.67废 5705-65.524.7190.115.180.183.470.203.47合格 5706-277.074.3193.981.710.347.460.227.46合格 580315.125.8980.3813.730.192.540.432.54参考 由钻孔瓦斯分析可知,本区由浅至深瓦斯分带明显,依次出现 瓦斯风化带及甲烷带,各带的展布方向大致与煤层走向平行,瓦斯 风化带大体在煤层底板标高250m 以浅,CH4成分3.5合计 点数 个 占总点 数 点数 个 占总点 数 点数 个 占总点 数 点数 个 占总点 数 点数 个 钻孔26412.11545.51236.433 采区623.113.8623.1135026 合计813.558.52135.62542.459 9 1.4.2.2 五五3煤层煤层 1)空间位置、厚度及其变化 该煤层位于五煤段中部,距下部二1煤层约 256m,距上部田家 沟砂岩约 120m。煤厚 0.37~1.80m,平均厚 0.85m。矿区范围内分 布面积 2.6km2。地面埋深 0~500m,煤底标高500~-20m。 区内及邻近地段有 23 个钻孔穿过该层位,见煤 22 孔,可采 13 孔。5402 孔、5102 孔见到 2 处不可采薄煤带。不可采面积约占整个 矿区面积的 10%。层位较稳定,结合区域规律,属大部可采、较稳 定煤层。 2)煤层结构 5004、5202 两孔见有 1~2 层夹矸,矸厚 0.8~1.32m,岩性以 泥岩、砂质泥岩为主。开采中未发现夹矸。属结构简单煤层。 3)顶、底板岩性特征 煤层顶板大部分为砂质泥岩、砂岩和泥岩,底板为泥岩、砂质 泥岩和炭质泥岩,间接底板为粉砂岩或细粒砂岩。 1.5 煤质特征 1.5.1 五五3煤煤 属高灰、特低硫、低挥发分、中热值煤,较高软化温度灰,但 据当地土法炼焦情况调查,该煤焦炭中杂质含量高、灰分高、熔融 性差等而降低了其作为炼焦用煤的价值,故其还应以动力用煤为主。 1.5.2 二二1煤煤 属低灰、低硫、低磷分、一级含砷、特低氯、低挥发分、特高 热值煤,同时具有中等软化温度灰、低-特低强度、高热稳定性、 化学反应能力中等、中等结渣性、中等可选等特性。因此,本区二 1煤层适宜火力发电及沸腾层发生炉用煤和民用型煤。 10 1.6 岩浆岩 矿区内及邻近地区未发现岩浆岩。 1.7 水文地质特征 (1)边界水文地质条件 矿区处于颖阳-芦店向斜西端浅部,紧邻箕山背斜北翼。矿区 南部出露的大面积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成为地下岩溶水接受降水渗 入的补给区,西部、北部为径流带。地下水沿地层倾向由南向北、 沿地层走向由西向东径流。本区接近区域地下水上游补给区,处于 其北部径流带上部,地下水较丰富。 (2)地表水 本区属于淮河流域,地面最大标高 631m,最低 400m。当地侵 蚀基准面标高为 398m。区内沟谷发育,多以季节性溪流为主。主要 地表水是矿区东部的隐士沟水库,最大库容量为 548104m3,常年 有水。 (3)含水层 ①寒武系灰岩含水层 主要由张夏组细晶鲕状灰岩和崮山组白云质灰岩组成,岩性比 较稳定,岩溶发育程度较低,且不均一,具溶沟、溶槽、溶隙和溶 孔、溶洞等溶蚀现象。勘查中 5701 孔出现涌水。孔口标高 433.54m,涌水量 1.72~11.998L/s。涌水深度 195m,标高 238.54m,水温 17~17.5,属断层破碎带水。 据马岭山勘探区 3 个钻孔及本区 5701 孔资料,该含水层静止水位标高 434.24~482.46m,单位涌水量(q)0.00872~1.040L/s.m,渗透 系数(K)0.0245~11.16m/d。根据目前开采深度,静止水位标高为- 11m,水化学类型为 HCO3-Ca.Mg 型及 HCO3-Ca 型。矿化度 0.259~0.384g/L,水温 14~20℃。 资料表明,该层含岩溶裂隙承压水。富水性及导水性极不均一, 11 该层至二1煤层平均厚 50.08m,其间夹有三个较稳定的隔水层, 正常情况下, 该层地下水不能直接进入二1煤层矿床,属二1煤层 间接充水强含水层。 ②太原组下段灰岩含水层 由 L1~L4灰岩组成,平均厚 6.99m。L1及 L3灰岩较发育,层位 稳定,岩溶裂隙发育较差,且多被方解石充填。该层出露的泉水, 仅有上窝泉一个,涌水量 2.172~5.002L/s。其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 化。 据西部 3001、3505 孔资料,该含水层地下水静止水位标高为 439.35~445.16m,单位涌水量(q)为 0.041~0.159L/s.m,渗透 系数(K)0.315~0.604m/d。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 HCO3-Ca 型, 其次为 HCO3-CaMg 型,矿化度 0.239~0.363g/L。水温 14~18℃。 该层为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层,含水性及透水性极不均一,地 下水位埋藏较深。该层至二1煤层距离平均 33.00m,其间夹有两个 较稳定的隔水层,正常情况下,该层地下水不能进入二1煤矿床, 属间接充水含水层。 ③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 由 L6~L8灰岩组成。其中 L7灰岩较发育,岩性和层位较稳定, 厚度平均 7.34m,岩溶裂隙发育较差,且极不均一。矿区中揭露该 层的钻孔 15 个,钻孔简易水文观测结果,仅 5003 孔遇裂隙漏水, 漏失量 6.39m3/h。据付 4001 孔抽水试验资料,单位涌水量q 0.000266L/s.m,渗透系数(k)0.00243m/d。地下水化学类型为 HCO3 -Ca 型,矿化度 0.741g/L,水温 19.5℃。该层地下水动态随季 节性变化。据新建煤矿观测资料,雨季水位升高,旱季水位降低, 有时有滞后升高现象。 该层至二1煤层距离平均 7.64m,为岩溶裂隙承压水,含水性弱, 导水性差,且不均一,为二1煤层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④二1煤层顶板砂岩含水层 由二1煤层至下石盒子组底部之间的中、粗粒砂岩组成,以大 12 占砂岩、香炭砂岩为主。一般 2-5 层,平均厚 15.80m。矿区中揭露 该层钻孔 26 个,均未发现涌(漏)水现象,据区外的 3505、4101、4704 孔资料,静止水位标高495.39~514.67m,单位 涌水量(q)0.000217~0.0109L/s.m,渗透系数(K) 0.000721~0.140m/d。水化学类型为 HCO3-Ca、HCO3-CaMg 型和 HCO3-Na 型,矿化度 0.353~0.739g/L,水温 15~23℃。 该层水属孔隙裂隙承压水,含水性弱,透水性差,且不均一, 此层位于二1煤层上部,采煤期间地下水可直接进入矿床,属二1煤 层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 ⑤下石盒子组含水层 由砂锅窑砂岩底至田家沟砂岩顶间的中粗粒砂岩组成,其中三 煤段砂岩平均厚 11.22m,四煤段砂岩平均厚 10.87m;五煤段底至田 家沟砂岩顶界间砂岩,平均厚 20.30m。据马岭山勘探区钻孔简易水 文地质观测结果,漏失量为 1.13~15.00m3/h,涌水量 0.16m3/h(3504 孔) 。本矿区外的 4203 孔五3煤层顶部砂岩段抽水资 料,单位涌水量(q)0.00418L/s.m,渗透系数(K)0.0333m/d。该 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为 HCO3-Ca、HCO3-Ca.Mg 型和 HCO3-Na 型。矿 化度 0.336~0.645g/L。水温 16~19℃。 该层含水性弱,导水性差,属孔隙裂隙承压水,为五3煤层的 顶、底板直接充水含水层,属二1煤层顶板间接充水含水层。 ⑥平顶山砂岩含水层 由中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和含砾粗砂岩组成,平均厚 73.85m,主 要分布于区北部分水岭地带,出露条件好,岩石节理、裂隙发育。 该层出露断层泉-龙泉寺泉水 1 个,流量 0.45L/s,水温 15℃。矿区 有 5604、5707 孔遇裂隙漏水,漏水标高为 406.70~427.59m。5604 孔漏水 7.82m3/h,5707 孔漏水 2.40m3/h。 该层属孔隙裂隙承压水 ,含水性及导水性较佳,因距五3、二 1煤层较远,故对二1煤层影响甚微。 ⑦金斗山砂岩含水层 13 由紫红色、暗紫色中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组成,厚度 75.50m, 主要分布矿区西北部,地表无泉水出露。 该层补给条件不佳,储水条件差,含水性弱,且不均一。 ⑧第四系含水层 以坡积或冲洪积砂、砾卵石层为主,多分布于沟溪及其两侧和 山坡脚处,平均厚 5.36m,该层含水性较弱,动态随季节变化显著, 以孔隙潜水为主,正常情况下对煤层影响不大。 (4)隔水层 ①本溪组隔水层 由鲕状铝质岩和铝质泥岩组成,沉积连续,层位稳定,厚度平 均 7.58m,岩石致密,裂隙不发育,正常情况下,可阻隔寒武系灰 岩水和太原组下段灰岩水的联系。但遇厚度较薄或构造破坏地段, 隔水能力将会降低或失去隔水作用。 ②太原组中段隔水层 系指 L4和 L7灰岩之间的泥岩、砂质泥岩和细粒砂岩,平均厚 11.19m。层位稳定,正常情况下,可阻隔太原组上、下段灰岩水发 生水力联系。 ③二1煤层底板隔水层 该层赋存于太原组顶与二1煤层底之间,岩性主要为泥岩、砂 质泥岩、细粒砂岩,厚度平均 7.66m,正常情况下,可阻止太原组 上段灰岩水进入二1煤层矿床。但遇厚度较薄地段(5601、5701 孔 附近)或受构造破坏,隔水能力将会降低,甚至不起隔水作用。 ④上石盒子组隔水层 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和细粒砂岩组成,由于厚度较大和岩石 的不透水性,所以隔水条件较好。 ⑤土门段隔水层 由平顶山砂岩和金斗山砂岩之间的一套泥岩、砂质泥岩和粉、 细粒砂岩组成。厚度较大,层位稳定,具有较可靠的隔水能力。 ⑥圈门组隔水层 14 主要由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组成,厚度大于 85m,隔水能 力较强。 (5)岩溶裂隙发育特征 区内可溶岩类主要为寒武系和太原组灰岩,由于矿物成分和结 构的不均一,可见的只是规模较小的溶蚀现象,本区可溶岩类的溶 蚀程度较低,一般裸露区及浅埋区比深埋区岩溶发育;寒武系灰岩 较太原组灰岩岩溶发育;寒武系上统白云质灰岩较寒武系中统鲕状 灰岩岩溶发育。 本区的裂隙主要为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前者主要分布于地表 或浅部,密集、短小,多被泥质充填,发育程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弱。 后者主要分布在断层影响带附近,其发育程度主要与构造规模及力 学性质有关。 (6)构造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东部有龙泉寺正断层(F1) ,属张性断裂。该断层为北西盘 上升南东盘下降之正断层,断距约 50~200m,使本矿区二1煤层与 小紫泥岩或下石盒子组下部隔水层对接,形成了本区二1煤层矿床 东部的一条阻水断层。而地表水库水则沿此断裂带向下运移和渗透 转化为地下水,地下水再沿此断裂向二1煤矿区东北运移和径流, 又可能形成构通下部灰岩承压水与地表水的通道,使不同层位的含 水层发生水力联系。据 5701 孔寒武系灰岩断层破碎带抽水资料,该 断层带单位涌水量q为 1.040L/s.m,涌水量(Q)大于 10m3/h,建 议接近此断层时留足防水煤柱。 (7)生产井及老窑水文地质特征 本区上、下两层开采煤层,矿井正常涌水量在 8~40m3/h 之间, 最大 70m3/h,矿井水的抽排一方面降低了地下水的富水量和水头压 力,一方面又改变了地下水的自然流场,对下一步矿井生产产生有 利条件,同时,两层煤浅部又分布有很多老窑、采空区,内部赋存 较多老空水,它具有来势猛、水量大的特点,建议生产矿井靠近时 要留足防水煤柱。 15 (8)地下水、地表水与大气降水之间的关系 地下水、地表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三者关系密切。 首先,大气降水转化的地表水在伏牛山南部为南北对流汇聚到矿区 南边的河谷地带,然后向东流入隐士沟水库;在伏牛山以北沿地表 径流汇聚到北部的洛河。这两股地表水流又通过地表岩溶、裂隙、 孔隙、断裂等下渗转化为地下水。矿区地下水的补给区主要为南部 大面积碳酸盐岩分布区。伏牛山南部的地下水沿地层走向和倾向由 西向东、由南向北径流,在隐士沟附近因断层较多,一部分以泉的 形式出露地表,一部分遇到矿井抽排到地面又转化为地表水,一部 分继续下渗运移,沿龙泉寺断层下渗进入二1煤矿床;同时又由于龙 泉寺断层阻隔使地下水转向东北向颖阳-芦店向斜轴部运移和径流; 伏牛山北部的地表水下渗转化为地下水后沿地层倾向和走向向东北 颖阳-芦店向斜轴部运移径流。区中溪流、泉水流量及矿井涌水量 随季节变化雨季增大,旱季减小,甚至发生干涸断流,这就说明 地下水、地表水受大气降水影响非常明显。 地下水的补给量、下渗量受构造、自然地理、岩性组合等诸多 因素的制约,而矿区构造条件中等,岩溶裂隙发育程度较低,所以 地下水的迳流条件不佳,迳流强度具有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弱的趋 势。 16 2 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研究 2.1 矿区地质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 登封矿区位于华北板块南缘,中生代及其之前属于华北型的地 壳结构(图 2-1) 。中生代以来,受着秦岭大别山造山带构造的控 制与改造,因此又属于秦岭造山带北缘逆冲推覆构造系,处于豫西 渑池义马宜阳鲁山舞阳逆冲推覆构造带的东北侧(图 2-2) 。 1-地层等厚线;2﹑3-煤厚级别(由厚-薄) ;4-古陆;5-聚煤后期断裂;6-陆相聚煤盆地 图图 2-1 登封煤田的区域构造位置登封煤田的区域构造位置 N 87654 910 321 30km20100 嵩县 洛阳 义马 渑池 宜阳 鲁山 舞阳 襄城 平顶山 临汝 汝阳 新密 1.中新生界;2.上古生界-三叠系;3.下古生界;4.中上元古界;5.中元古界熊耳群; 登封煤田 17 6.下元古界和太古界;7.侵入岩;8.新生代基性火山岩;9.逆冲推覆断层;10.断层 图图 2-2 秦岭北缘逆冲推覆构造系渑池秦岭北缘逆冲推覆构造系渑池-舞阳区段地质简图舞阳区段地质简图 印支期至燕山早、中期,受秦岭造山带隆起强烈推挤作用,形 成主体为一系列北西、北西西向展布的挤压断裂、褶皱构造;燕山 早、中期,如同华北板块内部一样,受库拉-太平洋板块北西西向俯 冲,在原来北西、北西西向构造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一系列的北北 东、北东向的挤压断裂、褶皱构造,但规模和发育程度都弱于北西 向构造(图 2-3) ,嵩山背斜、箕山背斜以及颖阳-芦店向斜都是此时 期形成的。这两个方向的强烈挤压作用,造成登封煤田构造复杂, 使得构造煤普遍发育。尤其是北北东-北东向构造发育的部位是在 原北西西-北西向构造的基础上叠加改造而成,构造变形最为强烈。 这些部位控制了登封煤田的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北北东-北东向 展布的颖阴-芦店向斜,就是在北西-北西西构造复合改造而成的 向斜构造,煤层瓦斯赋存条件好,构造挤压变形作用强烈,构造煤 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