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泛西域_新疆博物馆建筑创作记.pdf
建筑学报 50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新疆博物馆从 1 9 9 6 年开始方案设计, 经过几次反复于 2 0 0 0 年开始施工图设计, 同年开工,2 0 0 5 年8 月建成开馆。 新疆博物馆位于乌鲁木齐阿尔泰路, 原为1 9 5 8 年建成的新疆农业展览馆, 其平 面为H 形, 类似当时的北京苏联展览馆, 两 侧展厅为平房,中央为一高 3 层的圆顶大 厅, 于2 0 世纪6 0 年代改为博物馆。 由于历 史原因, 当时的设计为砖混结构, 又无空调 等现代化设施, 于是决定拆除旧馆, 在原址 上新建, 其文物库、 办公用房等仍然使用原 有建筑。 新建的新疆博物馆总建筑面积为 1 7 2 9 9 m 2,其中 8 0 0 - 9 0 0 m2的展厅共 8 个, 3 0 0 m 2的展厅两个, 并有相应的办公、 接待、 放映、 商店、 学术报告厅等。 在平面布局中 以中厅为交通枢纽组织了1 0 个展厅及相应 的其他部分。展厅为两层,层高为5 . 5 m 至 6 . 5 m ,用以适应不同类型的展出。纵向展 厅中间有两层通高的长廊,供疏散和休息 用。 带玻璃圆顶 (直径为1 8 m ) 的中央大厅 也可用于一些集会。 展出内容分历史馆、 民 俗馆、 古尸馆、 革命历史馆和其他专题馆, 是一个综合性的博物馆。 新馆为框架结构, 基本采用人工照明, 只作了一部分带反射板和分光格栅的边窗 作为辅助照明。 冬、 夏全部使用中央空调系 统, 另外现代化博物馆所必需的监控系统、 智能管理系统也都比较齐全。 新疆博物馆现有藏品3 . 7 万余件, 大多 数为古代历史文物, 它们包括石器、 木器、 陶品、 金属器、 纺织品、 食品、 多种文字文 献、 钱币、 雕塑品、 绘画艺术和玉器等, 另 外还有古人类标本 干尸 等, 是国内、 国际 上知名度很高的博物馆。所有藏品表明新 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居住,多种宗教并 存, 多种文化交汇的地方。 西域文明即多元 文明, 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国际性。 这种特 点直接主导着新馆设计的创作思路。 新馆建筑创作的过程是本文的主脉, 下面将分别陈述。 在条件的不断变化之中,创作的灵感 丧失殆尽 常言 “厚积薄发” , 在灵感的驱使下, 一 气呵成的建筑创作令人羡慕。而对于一个 从设计到竣工长达1 0 年的建筑, 回顾其创 作过程, 既有意义又觉无奈。 就好像置身于 推推搡搡的人流中, 没有目的, 没有主动。 追寻泛西域 新疆博物馆建筑创作记 王小东 作者单位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 乌鲁木齐,8 3 0 0 0 2 ) 收稿日期2 0 0 6 - 0 7 - 1 4 摘要/通过对新疆博物馆建筑创作过程的介绍,揭示过 程的重要意义。建筑创作就是过程,在创作研究中,了 解过程比解读建筑更重要。 关键词/过程 泛西域建筑语言 ABSTRACT/ The creation for Xingjiang Museum reveals a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 “course“; Architectural creation is just a “course“. In study of creating, comprehending the “cours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interpreting the architecture. KEY WORDS/ Course, Pan-Western Regions 这可能是很多建筑师会面临的“创作环 境” 。 没有语境的语言, 即表达的可以任意 发挥, 混沌而不确定。 建筑师很难像商店的 售货员那样在3 0 分钟的时间里拿出十几种 商品任顾客选择。 我对密斯的 “不能指望我 在每个星期一都拿出新的东西来”的感叹 也深有体会。如今1 0 年过去了, 我站在阳 光灿烂的新疆博物馆广场中想象着游人、 参观者、 同行对它的评价, 但他们怎能知道 个中的种种原委与曲折呢建筑师无法在 场给每个人去解释, 更无法回答应该这样、 那样的评价。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筑创作的过 程, 就是削足适履, 决不能靠一种灵感支撑 下来达数年、 十余年之久。 以新疆博物馆的 设计过程为例建造地点变了两次, 投资和 规模变了四次,中间一度还作了对旧馆改 造不建新馆的方案。在是否分期建设的问 题上也几次易辙, 使得建筑师无所适从。 其 实这种现象在古今中外的建筑史上都曾有 过。 这只能说明建筑创作的特性, 在创意和 深化设计的过程中, 灵感非常重要, 但这种 灵感可能被折磨得丧失殆尽。所以建筑师 的底线就是职业准则、价值取向与鉴赏力 了, 综合能力、 应变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在 此时就显得十分重要。 今天对很多建筑作品的评价,多重结 果, 不问过程。 其实, 对于建筑师的生涯来 说, 更重要的也许就是过程。 能在复杂多变 的过程中始终把握创作心境,不至于让灵 感丧失殆尽, 这才是最难的事 模糊空间与唯一空间的孰是孰非 F . 赖特的纽约古根汉姆博物馆给展品 提供的是一些模糊空间,显然由于单一的 展出空间被人认为是 “大建筑主义” , 以至 后来不得不在其旁边增建了高低大小不同 的展出空间以弥补其不足。F . 盖里在比尔 巴鄂的古根汉姆博物馆却给展品提供了小 到几平米, 大至3 0 1 2 0 m 的各种展厅, 表 现了盖里对展出空间新的理解。对于一个 综合性博物馆来说,强调展出空间的唯一 性即在精确的布展设计之后再作建筑 设计, 在今天我认为几乎不可能。 因为当代 博物馆除了它的名字没有变,其内容和实 质都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甚至无法预 见未来更大的变化。所以对于一个综合性 博物馆来说,我主张提供多种可变的建筑 空间供布展用,这种空间应有高低大小的 51 建筑学报 变化供多种选择。在新疆博物馆的设计中 我实践了这种观点。 当然, 对于专题博物馆, 这种观念并不 适用。 新馆和旧馆之间的因果 建于1 9 5 8 年的旧馆, 在当时的乌鲁木 齐是令人瞩目的建筑, 但由于是砖混结构, 改造后利用价值几乎为零, 拆旧建新, 在新 旧建筑中必有因果。 它决定了中心对称的平面布局,因为 主入口、 中心广场、 道路系统、 文物库、 办 公楼、 住宅等已经形成。 新馆只能在原来的 建筑范围之中。 旧馆的形象中心是一绿色大圆顶,入 口为5 开间柱廊, 墙上饰以石膏花饰、 飞天 等图案, 两侧为平房展厅。 新旧馆之间的形 象是否需要联系, 一直困扰着我, 而且业主 也希望新馆保持旧馆的建筑风格,甚至包 括繁多的石膏花饰。而我认为新馆虽然脱 胎于旧馆, 但必须是一座新的现代建筑。 由于大圆顶强烈的排它性,在几次方 案中我都竭力回避它,或者采用一种虚的 柱列圆环代替它。 但后来我遇到了诺曼 福 斯特在柏林议会大厦改造设计时同样的问 题 要求建筑师必须保留大圆顶。 最后我决 定用玻璃半球采光顶来代替它,在汇报方 案中有意识地回避了圆顶的具体做法,竟 然被通过了,真是万幸。 民族、宗教与地域、时空并不平行 新疆位于亚洲腹地,乌鲁木齐是世界 上离海洋最远的大城市。新疆博物馆展品 的内涵孕育在上下五千年,纵横几千公里 的时空中。 这种时空是错综复杂的, 在不断 的迁徙、 融合、 战争、 自然灾害变化中形成 了多民族、 多宗教信仰、 多文化的特征。 一 个民族在不同的时期可能信奉不同的宗教, 一种文化可能突然消失, 而这些只能以 “西 域文明”的统称来诠释。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新馆应表达什么 样的文化内涵,不能以某个民族、某个宗 教、 或某个历史时期简单的界定, 而应是一 种更宽广、 更深厚的 “西域时空” 文脉。 但 这一点要想得到社会的共识则不容易。“不 像维吾尔建筑” ,“不像伊斯兰建筑” 的说法 正是我力图达到的效果,虽有种种的“不 像” , 但我追求的是它最终是新疆、 西域的 建筑。 为此,新馆的建筑空间与形象所表达 的是一种混沌的、 模糊的泛文化, 即西域文 化。 我觉得这样更适合于新馆的建筑个性, 就像在前文中提到的模糊展出空间一样, 泛西域的空间更能包容浑厚的历史时空。 在现代与传统、全球化与本土之间对 西域建筑空间的追求 一个地区的博物馆建筑形象要不要和 所处的环境、 历史、 传统相呼应, 并不是一 个非此即彼的判断,而会出现多种版本的 解答。但所有的版本不管是安德鲁国家大 剧院式, 或是张锦秋大师黄陵祭祀大殿式, 有一点则是共同的就是在对历史和传统 的尊重上要自圆其说。我没有胆量和能力 用一种颠覆语言去创作新疆博物馆,只能 走比较保险的路把传统语言和现代语 言结合在一起来表达。有种困惑多年来在 心中挥之不去,即主流上向往现代建筑空 间的创新,但又割舍不断与历史和传统千 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我推崇柯里亚、 哈桑的 同时也钦佩库哈斯、哈迪德等人的惊人之 举。 一个人的心中有两条轨道, 有时也很困 惑。对我来说在新疆博物馆的创作定位只 能是现代和传统相结合。 站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天圆地方和 历史的沧桑感非常强烈,新馆最早的构思 中就是想表达这种感觉。所以方案就是在 井字形的九宫格中展开,中心是虚的柱列 围成的圆形空间。但是由于投资和规模的 一再缩减, 再加上要保留大圆顶的要求, 以 上想法逐渐被放弃,但还是保留了一点影 子。 从1 9 9 6 年到2 0 0 0 年之间, 作了六七次 方案,但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能够显示泛 西域文化的建筑形象。一直到最后一次审 查方案的前几天,偶尔画了一张由多个半 圆拱及圆顶组成的金字塔构图的主立面图, 这时西域流传的圆顶、 圆拱的建筑原型, 山 峦的起伏,甚至新疆克孜尔石窟中菱格形 壁画的山丘的形象一一涌来,我似乎找到 了能够表现泛西域文化的建筑语言。它是 浑沌的, 有涵盖力的, 非宗教、 非某一民族、 非某个时期的语言,但它确是西域的建筑 语言。 就这样, 几乎全部推翻了原有方案。 在最后一刻做出重大变化,对我来说也不 是第一次了。新馆最终的形象就是在此刻 决定的。 建成后的新馆, 它表达什么, 隐喻 什么, 我也无法理性地指明, 但它是一个非 重复的, 非克隆的, 或者说非似曾相识的新 的西域建筑,是放在新疆以外其它地方会 产生排斥力的建筑。包括外墙以灰白色的 花岗岩为主调、 方格形的天窗、 墙面色大理 石的方形凸块, 也是一种模糊的建筑语言, 也有西域的空间构成元素在内。 装饰的异化与提示性建筑语言 对 “装饰即罪恶” 这句现代主义语言, 如去其偏激的一面,至今我认为有它的合 理性。 起码对我国当前泛滥的 “欧陆式” 建 筑的“装饰” , 这句话还是击中了要害。 在 今天的建筑创作中,那种古典式的装饰观 念已不存在,它更大的异化在于其艺术品 化和成为提示性的建筑语言,在新馆的设 计中正是这样做的。 例如在入口大门处设 置了弧形玻璃幕墙隐喻博物馆是历史的一 面镜子。室外场地的铺设是新疆著名的艾 德丽丝绸图案, 是对丝绸之路的隐喻。 入口 不锈钢管组成的半月形构架,是对中国中 原古建大屋顶的隐喻,表现一种文化认同 和历史的归属感。 设计中刻意在沿入口广场的墙面龛式 空间中安置了6 根白色大理石柱头, 它们分 别是古希腊的爱奥尼、 古罗马的克林斯, 以 及古印度、 古波斯、 维吾尔建筑中的柱式, 还有代表中国古建筑的斗拱。这里重点表 达的是多种文化的交流,它是新疆博物馆 的最大特点。这些柱头是用整块白色汉白 玉加工而成,是艺术品,而非市面流行的 G R C 之类的装饰品,柱头置于统一粗壮的 花岗岩柱上使其归属于统一。作为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的博物馆,原建筑上的石膏装 饰很多,因此在外墙上请新疆艺术学院的 艺术家设计用白色大理石作了1 2 块新疆少 数民族的图案浮雕, 它的目的在于展示, 而 非装饰。中央大厅是方形空间向圆形空间 转化的中亚式。 以上建筑语言并非模糊,而是寓意明 确。 它既是装饰, 又不是装饰, 它是建筑创 意的 “点睛” , 也属于博物馆的艺术品展示。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我首先考虑现代, 对于传统则多从原型、 观念中来表达 ; 对于 传统装饰则是一减再减,并以艺术品的价 值和提示语言的形式出现;在全球化和地 域之间我立足于地域、 本土, 但不拒绝当代 建筑大师的探索和创造,更不能拒绝先进 的技术和理念。这就是我在新疆博物馆创 作过程中,也可以说是我创作生涯中价值 取向的准则。■ 建筑学报 52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正面及主入口 鸟瞰 夜景入口大厅 主入口半弧形格栅架 53 建筑学报 柱头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