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水下兵马俑博物馆_汉文化艺术馆.pdf
建筑学报 62 设计作品 W O R K S O F D E S I G N 一、建筑策划寻找历史的积淀 规划设计用地位于徐州市云龙区狮子 山、 羊龟山、 骆驼山三个小山及其周边的水 塘,景区规划设计利用自然环境与历史文 化两种资源,目标是营造宜人优美的外部 环境,烘托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建筑设计与景区的规划同步进行。在 整个景区范围内, 有两个重要的文物发现 狮子山楚王陵及汉兵马俑坑。汉兵马俑是 楚王陵汉墓周边发现的系列祭祀坑群中最 重要的文物发现,汉兵马俑与秦兵马俑不 同, 体积较小却神形兼备。 景区内原有四个 规模较大的行列式兵马俑坑,已建成兵马 俑展示馆对外开放,并且正在建设规模更 加雄伟的兵马俑展示新馆。 1 . 水下兵马俑博物馆 目前用地中央的水塘,曾经是一片砖 窑厂。1 9 8 5 年在这里取土时,发现了两个 俑坑,出土大量精美的骑兵俑和马俑。 在水塘当年发现骑兵俑和马俑的地方, 设计一个位于水下的博物馆,还骑兵俑和 马俑坑以原址原貌,让游人回到水下的原 址身临其境回味曾经的历史场景。远眺水 下兵马俑博物馆,是两个悬浮在水面上的 正方形屋面, 它是通向水下展厅的入口, 也 是昭示水下博物馆的标志物。顺栈桥进入 屋面,是一半开敞空间,中央四根方柱通 顶, 下方正对着原来的俑坑, 屋面一直延伸 到贴近水面。博物馆的主体是位于水下的 两个相互连通的展厅,顺着平台内侧的台 阶而下,展现在眼前的就是当年骑兵俑和 马俑坑。 2 . 汉文化艺术馆 景区内需要一处能够展示汉画像石的 空间,将这个城市引以为豪的文化资源集 中展示给世人,景区同时还需要一处能够 提供学者、专家来此进行学术交流活动的 空间。 为此, 策划建设一个以展示汉画像石 为主,兼有展示、研究、交流功能的文化艺 术馆。 选址想到了现有水塘北侧、 骆驼山脚 下的一处空地,这里背山面水,视野开阔, 既是水塘周边景观的重要对景,又是远眺 兵马俑展示馆、楚王陵汉墓的最佳观察点, 具备“被看”和“看景”的双重景观效果。 汉文化艺术馆的功能分亲水交流区及 内部陈列展示区两个部分,两部分围合中 央的开敞内院,给这个院落定义浓郁的汉 文化背景。 整个建筑体形北高南低, 体量过 渡与依山傍水的外部环境相呼应。面向水 塘设置了一个亲水观景平台,建筑的交流 空间面向平台尽量开敞,形成一个临水交 往空间, 开敞外向, 与水面中央的水下兵马 俑博物馆大屋顶通过视线的联系遥相呼应, 与其内敛的建筑性格形成一定程度的对比。 二、建筑形态写意的建筑表达 仿古风格已经成为当地广为接受的汉 风建筑形式。新建筑的设计没有沿用仿古 的设计思路, 而是另辟蹊径。 从建筑所处的 汉文化景区历史背景与山水交融的自然环 境出发,将历史文化要素作为一种建筑设 计中的审美原则,采用写意的建筑表达手 法,通过空间、体形、材质、色彩等方面的 建筑语言,体现建筑追求的文化意境。 1 . 建筑写意之一大屋顶的表达 大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最具特征的元 素,从汉代成型起,成为中国建筑的象征。 水下兵马俑的建筑设计受汉代明器夸张的 形态表现手法启发, 将明器、 画像石中经常 出现的建筑屋顶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并加 以夸张,形成两个架在水面上的正方形屋 顶,这一建筑基本形态以“写意”的姿态呼 应汉文化背景,两个简洁的屋面通过较小 的建筑体量、 简洁的建筑形态、 内敛的建筑 性格追求“大象无形”的表现效果。 2 . 建筑写意之二院落空间 以院落组合空间,通过院落传达建筑 的意义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汉文化艺 术馆的建筑设计采用传统的院落围合空间, 建筑围绕着一个开敞的亲水内院展开,长 徐州水下兵马俑博物馆、汉文化艺术馆 祁斌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1 0 0 0 8 4 收稿日期2 0 0 6 - 0 6 - 0 5 摘要 /徐州水下兵马俑博物馆与汉文化艺术馆的建筑设 计从建筑所处的汉文化景区历史背景与山水交融的自然 环境出发,采用写意的建筑表达手法,并通过传统院落 空间的组织方法,营造出静谧、含蓄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大屋顶 院落 水下博物馆 汉文化艺术馆 A B S T R A C T / The museum and center is located in the Han Dynasty culture scenic spot with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here the mountains blend well with rivers. The architect adopts freehand brushwork technique, organize traditional yard spaces to express quiet and implicit ambience. K E Y W O R D S / Traditional Chinese Curly tiled roof, Yard, Un- derwater museum, Art Culture Center of the Han Dynasty 63 建筑学报 形内院里布置了水和竹两种外部空间景观 要素, 铺垫传统文化氛围。 院落的主要部分 铺满静静的浅水池,池中静卧着汉画像石 的文物复制品, 中央设木制栈道, 可供游人 漫步细品画像石。水池倒映着周边的展厅, 营造出静谧、 含蓄的文化氛围, 烘托着周围 历史文化的沉淀。 3 . 建筑写意之三材质与色彩 水下兵马俑博物馆大屋顶延伸到贴近 水面的下端, 采用了黑色机制平瓦, 选用了 较大的瓦片尺寸, 突出屋面的整体性, 营造 浑然一体的建筑感觉。 汉文化艺术馆外墙面以当地产的毛石 砌成倾斜的一层外墙, 形成厚重的基座。 二 层退进的外墙面作深灰色毛面青砖,过渡 到挑檐、檐口、屋面瓦,采用清一黑色,延 续着厚重感。建筑内部以木材本色作为基 本装饰材料, 门窗框、 窗格也采用了木色装 饰,亲切自然,回归质朴。 三、建筑技术对应气候及特殊环 境的解决方案 1 . 水下博物馆的防水问题 主要展厅完全置于水下,防水是首要 问题。 设计采用了三层防水体系。 整个水下 部分外壁采用高标号防水混凝土整体浇筑, 形成第一道刚性防水层,其内侧设置改性 沥青柔性防水层,防水层内侧作砌体刚性 保护层。 这样的防水构造体系还不足, 在展 厅外墙的内侧, 设置了排水沟, 一旦发生水 渗漏, 排水沟收集水至集水坑, 采用机械方 式排出。 2 . 自然生态的建筑使用空间 水下兵马俑博物馆的展示厅处于水下, 建筑设计大胆地将它设计成一个不封闭的 半开敞建筑,使建筑处在一个与外界环境 互动的生态状态, 呼吸室外空气, 采集自然 光线。 大屋顶下一边是自然环境的水面, 一 边是人工环境的展厅, 二者融为一体, 水面 映射天光,通过大屋顶的内侧反射到建筑 内部, 均匀的漫射到展厅下方, 保证展厅的 基本照明要求,完全自然通风的环境也免 去了所有的机械排烟与空调设备。 汉文化艺术馆的展示部分由两层构成, 分别设置常设及临时展厅。考虑到展厅的 使用功能, 首二层之间采取错台处理, 二层 设置天窗,使展厅的主要部分都能实现自 然采光。生态的建筑空间使室内环境更加 贴近自然,最大限度降低使用成本。■ 总平面 水下兵马俑博物馆剖面 水下兵马俑博物馆平面 北 建筑学报 64 设计作品 W O R K S O F D E S I G N 水下兵马俑博物馆全景 65 建筑学报 汉文化艺术馆夜景 汉文化艺术馆水院 建筑学报 66 设计作品 W O R K S O F D E S I G N 设计单位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徐州市第二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徐州市云龙区 占地面积4 5 h m 2 总建筑面积4 0 5 0 m 2 其中水下兵马俑博物馆5 9 0 m2, 汉文化艺术馆 3 4 6 0 m 2 竣工时间2 0 0 6年 5 月 主要设计人祁斌 规划指导方彭 摄影张广源 汉文化艺术馆内走廊局部 汉文化艺术馆一层展厅局部汉文化艺术馆二层展厅局部 汉文化艺术馆外廊 汉文化艺术馆平面 67 建筑学报 汉文化艺术馆近景 汉文化艺术馆浅水池 汉文化艺术馆室内楼梯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