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形式的消隐_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pdf
2008.10 ARCHITECTURAL JOURNAL建筑学报 72 设计研究 RESEARCHES IN DESIGN 1 项目背景 为了有效和高质量地保护世界文化遗 产,同时也为了全面展示中国园林艺术悠 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弘扬 和保护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技术,苏州市 委、市政府决定在整饬拙政园历史街区的 总体思路指导下,对原有利用拙政园住宅 部分改建的园林博物馆中国园林博物 馆进行扩建,一方面以博物馆项目来带动 历史街区保护工作的实施,另一方面还拙 政园住宅部分原貌,更加完整地展示苏州 私家园林。 本项目涉及的用地范围是东起 拙政园大门西侧, 西至拙政园小弄, 北与拙 政园东园比邻, 南与东北街相接, 占地面积 约 4 0 0 0 m 2。 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项目启动于2 0 0 3 年,因拙政园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位和它的 重要性,本项目的设计策略和实施方案经 历了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专家审核、 获 准实施等一系列程序,直至方案定稿共历 时两年多。接着完成了保护建筑的评估与 测绘,以及落架大修的实施方案等工作。 2 0 0 6 年开始进入施工阶段, 由于当时拆迁 并没有全部完成,因此整个项目的建设只 能采取见缝插针的策略。该项目的建筑面 积仅 4 0 0 0 m 2左右,工作内容涉及到测绘、 探索形式的消隐 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 丁沃沃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建筑学院 南京,2 1 0 0 9 3 收稿日期2 0 0 8 - 0 8 - 0 7 保留的木结构老建筑落架大修方案、改造 设计、民国建筑的加固设计、新建建筑设 计、 整体布展及灯光设计、 景观设计和室内 陈设方式及展架的设计。参与设计的研究 生共1 5 人之多, 整个项目2 0 0 7 年完成, 前 后历时4 年多 图1 。 2 基本思路 2 . 1 首要任务是正确处理与只有一墙之隔 的拙政园的关系 拙政园是世界文化遗产,博物馆与拙 政园仅一墙之隔。 根据遗产保护法, 与其相 邻的新馆建造不应对拙政园的轮廓的可识 别性有任何影响。 为此, 如果要保持拙政园 平面轮廓的可识别性,园林博物馆新馆的 平面就不宜采用园林式布局,而延续场地 中原有的老城肌理则是对拙政园轮廓最好 的保护。 因此, 我们保留了用地内的原东北 街沿街建筑、两所较为完整的四合院以及 一幢文物部门要求保留的民国建筑,分别 采用不同的修缮技术进行修复,使之有效 地成为博物馆的一个组成部分。建成后的 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延续了苏州老城的肌 理,新老建筑共同组合成了园林博物馆新 馆,拙政园的平面轮廓依然十分清晰地展 示出来 图2 - 5 。 摘要/ 介绍苏州园林博物馆扩建设计过程,探讨关于建 筑形式表现语言,达到使博物馆的群体消隐在老城的肌 理之中,博物馆各展馆单体消隐在展品之中,建筑细部 消隐在传统语汇之中的设计目的。 关键词/苏州园林博物馆新馆形式画面景观消 隐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the extension design for Suzhou Garden Museum, the designer makes exploration of the ar- chitecture language, which expresses architecture modality for achieving the goal that the building groups of museum fade away in the tissue of the old city; each exhibition pa- vilion of the museum fades away in the exhibits; and the architectural details fade away in traditional vocabularies. KEY WORDS/ Suzhou Garden Museum New Building, modality, frame, landscape, fading away 1 改造前后沿街立面对比 上改造前 ;下 改造后 73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08.10建筑学报 2 . 2 第二个任务是解决古典园林如何作为 展品, 探讨园林博物馆建筑的角色定位 通常定义下的博物馆建筑其内部空间 是藏品的载体,而外部形体应该是主题明 确的具有表现力的建筑形式,往往成为周 边场所的标志物。藏品和载体因角色的差 异而各自明晰、 相得益彰。 然而, 对于园林 博物馆来说, 当园林作为藏品时, 因园林建 筑本身也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 以园林博物馆的建筑形式则不能采用园林 建筑的形式, 否则, 作为展示对象的园林建 筑和作为载体的博物馆建筑之间将会发生 角色的混淆。 另一方面, 博物馆的位置又决 定了它对任何现代形式非常敏感,很难接 受。 因此, 我们决定苏州园林博物馆建筑形 式不但要有别于一般博物馆的概念,忠实 于载体的角色,而且还要尽量消解自身的 建筑形式,这个基本思路也是本方案中标 的主要因素之一。 2 . 3 第三个任务是如何处理新老建筑的结 合, 以及探索老建筑的利用策略与方法 场地内保留了三组院落式建筑和沿东 北街的民居式建筑,这样的处理方式虽然 保护了老城肌理,但是造成了建设场地零 散, 新建建筑和原有建筑交织在一起, 每一 个立面都与老建筑发生关系,造成视觉处 理的困难。 因此, 本方案采用了易于施工的 钢结构 后来随着拆迁难度的加大不得不采 取见缝插针式施工方案时,钢结构的优势 更加凸显出来 , 并且在建筑用材上忠实于 时代,新建筑所采用的新材料主要是玻璃 幕墙和白砖墙。玻璃作为主要外部围护材 料使得园林为主题的展示对象获得了大量 的自然光,打破了通常以人工照明为主的 博物馆布展方式,同时玻璃也使得新建建 2 屋顶鸟瞰分析 4 总平面 5 一层平面 3 分区平面 2008.10 ARCHITECTURAL JOURNAL建筑学报 74 设计研究 RESEARCHES IN DESIGN 筑形式的消解成为可能;而白墙作为协调 老建筑的纽带同时又可以成为展品的支架 和景观的背景。 3 设计工作 3 . 1 老建筑改造和利用 为保护和修复拙政园所在的东北街的 原有风貌,本项目将沿街建筑测绘后落架 大修, 内部空间为博物馆所用, 沿街立面参 照当地民居的基本类型进行修复,同时在 细部设计上作了创新,这样做既保护了历 史, 同时又不混淆历史。 历史厅和园林文化 厅是利用原有的老建筑改造而成,本设计 测绘并落架大修了原有的二组两进院落式 宅院。其中历史厅在修复的过程中对老建 筑的山墙进行了适当改造,既获得了园林 艺术所需要的通透的视觉空间,又表现了 传统建筑的结构受力性能。设计中将老建 筑的檐墙和布展完全地结合在一起,充分 利用了自然光。在陈设方式上为了体现对 老建筑的尊重,本设计在原有砖细铺地上 搁置了木地板限定了参观的流线同时也将 新老建筑语言区分开来 图6 。 3 . 2 院落改造和利用 通过对场地的清理获得了许多很小的 院落空间, 由于用地紧张, 必须借用这些院 落空间。 新建博物馆没有新建主入口, 而是 利用原有博物馆入口作为正门,在进门后 右转利用原有的院落作为过渡空间,通过 步桥直接进入新建博物馆的序厅 图7 。 这 样的处理方式既保留了人们对原有博物馆 的记忆 图8 , 也符合苏州园林入口处理的 基本原则。 博物馆新馆的序厅由四个空间组成, 分别利用了原有的三个院子和一间老宅。 序厅1 、 2 和接待厅分别为三个院落改建而 成, 放映厅则是老宅子改造。 序厅在原有的 院子上加盖了一个顶,四周的墙壁均为和 拙政园住宅部分相接的老墙。为保护历史 痕迹, 序厅采用钢结构顶部外挑, 和周边的 墙体脱开, 同时自然光线从周边洒进, 使博 物馆空间从一开始就融入了园林的氛围中。 历史厅的历史发展希望展示流线一气 呵成, 然而两个展厅之间有院落相隔, 所以 原有院落必须也成为展厅。为保护原有的 城市肌理和建筑类型我们在两个院落中搁 置了一个有独立空间的玻璃盒体 图9 , 同 时对玻璃盒体在铺地方面作了处理以表现 原有院落的痕迹 图1 0 。 6 利用原有建筑改建的历史厅 8 沿东北街原有园林博物馆入口7 新建园林博物馆入口 1 0 玻璃盒体与原有建筑交接处铺地的处理9 利用原有院落加建的玻璃盒体成为历史厅的一部分 75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08.10建筑学报 3 . 3 画面设计 通常形式与空间是建筑设计里的主要 内容, 也是建筑师乐于付出精力之所在。 对 于本方案来说,当形式已经作为消解对象 后, 空间似乎成了唯一的内容。 然而在研究 了苏州古典园林之后,我们放弃了通常喜 好的空间设计,转而探索对于视觉画面的 追求。 如 入口处的横条窗在人们未进入前 向人们透出了步移景异的长卷;家具厅的 南面的参观步廊和半亭的足尺模型一起共 同组成了完整的画面。山水厅的由南到北 的展示空间设计原则是画面的构成的逻辑, 将不同位置的展品集于一个画面 图1 1 。 景观是画面的主体,传统园林中的步 移景异是在游走过程中获得了不同的画面, 这种感受有别于现代建筑所强调的流动的 空间体验。因此,本设计尝试了景廊的设 计, 它在概念上、 设计处理上和材料使用上 都是现代的,但是淡化了空间突出了景观 画面 图1 2 。 3 . 4 利用足尺模型表现园林艺术 为真实地表达园林建筑艺术,足尺模 1 2 景廊 1 1 山水厅入口景象 1 3 建筑厅内廊子构造的足尺模型 型是最佳的展示方法,这种方法在一般设 计中都会被采用。 本项目所不同的是 首先,本设计中的足尺模型不仅是观 赏对象, 同时也是使用对象, 与参观流线相 结合, 使得观众可以进入展品内部 图1 3 , 将体验园林艺术和了解构造知识融为一体。 其二, 利用足尺模型和新建筑相结合, 使得新建建筑的玻璃面或白墙面作为画框 或背景,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展品和基座的 关系。 第三, 在设计策略中, 施工图仅仅表达 新建建筑,同时将与足尺模型的交接点和 支架明示出来,足尺模型全部由园林师傅 根据现场条件,用常规做法制作而不用设 计图纸,其过程完全模拟了传统园林的方 式。 我们设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 它们也会 成为真正的藏品。 家俱厅的南面搁置了一个传统游廊的 足尺模型, 既可以成为观众的参观步廊, 又 可以成为院落的主景面。院落中依靠新建 建筑的白墙搁置了四分之一亭作为足尺模 型, 它既展示了亭子的具体做法, 也成为主 院落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博物馆新馆平面是经过整合城市 肌理而来,因此各展厅的联廊是必不可少 的。通过部分足尺模型作为联廊的处理手 法,诠释了游廊在园林空间转折的作用和 腹廊的作用 图1 4 。 3 . 5 反射与折射作为设计元素 序厅中的接待厅也是利用老院子,所 不同的是它直接面对着的是拙政园的文物 保护建筑鸳鸯花篮厅。该厅的内部结 构保存完好,南立面局部当时已被加建的 违章建筑所破坏,本设计在调研分析后拆 除了加建建筑恢复了原有完整的立面,利 用该建筑为博物馆的临时展厅,同时利用 部分院子作为序厅的接待厅。面对鸳鸯花 篮厅的墙面采用了镜面玻璃,成为一面巨 大的镜墙。在接待厅内能全方位地感受鸳 鸯花篮厅全景,而站在厅内也可以看到自 身的形象。 此时新建的接待厅被隐含掉了, 原有院内的铺地和两棵景观树都完好地保 存下来 图1 5 。 由于东北街的沿街建筑都得到了保留, 2008.10 ARCHITECTURAL JOURNAL建筑学报 76 设计研究 RESEARCHES IN DESIGN 所以在主要展馆与保留建筑之间形成了一 个狭长的空间。新建建筑的玻璃面反射的 效果使得该狭长空间有了一个新的景象。 从新馆内部向外看,保留建筑成为园林要 素恰当的背景, 而在身处于两建筑之间时, 大玻璃的反射使得新建筑的形体消解了, 视觉上获得的是老建筑的街巷空间的幻觉 效果 图1 6 。 3 . 6 细部措施 由于本项目中既有传统建筑的修缮也 有钢结构的新建建筑。在利用传统木结构 本文摄影冯金龙 作展厅的同时,为了解决布展的连续性和 光线的问题,木框架的檐墙均改为玻璃幕 墙,设计中探讨了玻璃幕墙与传统结构的 交接 图1 7 。 在新老技术交接时,我们的策略是将 传统工艺技术作为表现对象展品,将 现代工艺技术作为支撑手段展具,二 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表现了传统艺术, 又 体现了时代感。如用钢框作支撑展示了传 统瓦当拼接的花窗的做法强调了花饰作为 主体的意义;传统砖细花窗与白墙分离的 1 6 镜像原有沿街建筑获得的街巷空间意象1 5 镜像原有园林建筑, 展示其立面和院落环境 1 4 历史厅北侧作为足尺模型的腹廊 1 8 展示花窗构造1 7 新老建筑材料的交接细部 处理方法有效地区分了历史遗存与历史再 现的关系 图1 8 。 4 结语 经过四年的历程,建成后的苏州园林 博物馆基本上完成了最初的设计构想。博 物馆的群体消隐在老城的肌理之中;博物 馆各展馆单体消隐在展品之中;建筑细部 消隐在传统语汇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