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博物馆新馆.pdf
建筑学报 36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2 0 0 6 年金秋1 0 月,古朴的苏州城内, 由贝聿铭大师亲自主持设计的苏州博物馆 新馆正式开馆。新落成的建筑安然地嵌入 传统园林建筑环境中,完美实现了设计之 初设定的 “中而新, 苏而新” 的目标, 从而 结束了4 年来对它的种种争议和猜测。 贝大师在其故乡的这件新作的意义除 了留下一件传世佳作,还给我国建筑界以 有益的启迪。 苏州博物馆新馆的选址在苏州重要的 历史文化街区, 紧邻拙政园、 忠王府等名园 而建, 对于设计者是极大的挑战。 贝老在充 分研究和理解当地文化的基础上,用现代 的建筑语言诠释了苏州传统园林建筑的内 涵。新馆建筑采用分散布局的方法有机地 融入原有的环境中。 建筑群分为中、 东、 西 三块, 中部为主要交通空间, 由南到北依次 为入口、 前庭、 中央大厅和主庭园 ; 西部为 主展区, 东部为次展区和办公区。 主庭园和 新馆北边的拙政园隔墙相连, 从新馆望去, 拙政园的高大古树随风摇曳,新旧园景笔 断意连。 紧邻新馆东侧的 “忠王府” 原苏州 博物馆 也整修一新成为新馆展厅的一部 分。新老建筑和谐相处,相得益彰。 博物馆设计在体量上遵循的原则是 “不高、 不大、 不突出” 。 建筑以一层和地下 一层为主,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 6 m 内,局部二层主要位于远离控保建筑的中 西部, 也未超出周边古建筑的限高点。 通过 巧妙布局和尺度控制,博物馆和周围原有 建筑环境有机融为一体。 此外, 新馆外围街 区按 “修旧如旧” 原则进行了整体修缮, 形 成了古香古色的传统文化氛围,新馆不仅 成功融入了历史街区,并为老区注入了新 的活力。 在新馆建筑设计中, 大量新技术、 新材 料和设计手法的运用,使这组新建筑既有 传统苏州园林建筑的特色,又处处散发着 时代的气息, 而不失为一座十分现代的、 高 标准的博物馆建筑。 苏州博物馆新馆 范雪 新馆建筑采用了钢结构技术,大大解 放了空间。 建筑得以自由布局, 明亮畅通, 形成明快的现代建筑意向,彻底改变了传 统建筑沉闷的气氛。屋顶设计上采用了几 何形态的坡顶取代传统的坡屋顶,立体几 何形框架内的金字塔形玻璃天窗时断时续, 使室内空间充满了情趣。 另外, 设计者对于 光线进行了细微的处理,根据不同展品对 自然光照的不同要求, 展厅里设计了天窗。 且在大厅、 走廊顶部, 玻璃屋顶上及展厅高 窗部位, 大面积使用了木纹金属遮光条, 使 博物馆内充满柔和的天光,且光线随时间 变化而变化万千。建筑色彩采用苏州传统 建筑的黑、 白、 灰色, 形成粉墙黛瓦的建筑 形象, 但在屋面材料的运用上, 以 “中国黑” 片石取代砖瓦,切割成菱形体块干挂在坡 屋面上, 并与墙身连成一体。 而新馆的主庭园作为这组建筑群的灵 魂, 集中表现了设计者的深厚功力。 主庭园 设在整组建筑的中心, 东、 南、 西三面由新 馆建筑围合, 北面与拙政园仅一墙之隔, 大 约占新馆面积的五分之一。庭院设计采用 了极简的设计手法,仅用少量的元素反映 出传统园林的精神,并巧妙处理了与拙政 园的关系。 设计以水面为主, 水景始于北墙 西北角, 仿佛由拙政园引水而来, 一座折线 形石板桥紧贴水面, 横跨东西两岸。 庭院中 最重要的景观是以拙政园的白墙为背景放 置的一组片石假山, 这种 “以壁为纸, 以石 为绘” 别具一格的山水景观, 凸显了清晰的 山林轮廓和山水剪影效果,成为博物馆中 央大厅动态的主景观。从馆内各个角度望 去可以欣赏到庭园不同的风景。 苏州博物馆是贝先生对中国建筑发展 的一种尝试。 他认为中国地大物博, 历史渊 源。 中国众多的历史名城虽要保护, 但又需 发展。如何平衡这两方面是摆在中国建筑 师们面前的课题。苏州博物馆只是贝先生 的一次尝试, 他希望这仅仅是个开端, 并希 望更多的建筑师能就中国建筑的现代发展 给予更多的思考。■ 注 本文所有照片图纸由贝聿铭建筑师 美国 暨 贝氏建筑事务所 美国 提供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学会(北京,1 0 0 8 3 5 收稿日期2 0 0 6 - 0 8 - 1 1 总平面 37 建筑学报 剖面2 剖面1 入口前庭夜景 建筑学报 38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前庭 走廊庭园竹林 39 建筑学报 地下层平面一层平面 二层平面 入口大门 庭园一角 建筑学报 40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展室之一 展室之二 主庭园茶亭 41 建筑学报 主庭园全景 主庭园片石假山 展厅内的楼梯 馆址位于2 5 0 0 年苏州古城的历史街区中心, 毗邻1 6 世纪明代拙政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和1 9 世纪的忠王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建筑面积约1 7 0 0 0 m 2, 包括7 5 0 0 m2展室、 1 5 0 座礼 堂、 办公区和文物保护工作室、 研究图书馆以及库房 材料 外 墙 水泥灰浆和花岗石装饰 斜面屋顶花岗石 天窗与屋顶结构 建筑用涂漆结构钢 天窗玻璃低辐射膜透明绝缘玻璃 天窗铝材金属银色和深灰色涂漆铝型材 天窗遮光板木制遮阳帘 数码式塑料贴膜铝型材 室内地板花岗石及地板 内 墙 水泥灰浆和花岗石装饰 时间表开始设计2 0 0 2 年6 月 破土奠基2 0 0 3 年1 1 月 工程竣工2 0 0 6 年1 0 月6 日 设计成员 设计建筑师贝聿铭建筑师 美国 暨贝氏建筑 事务所 美国 项目主管司徒佐 现场建筑师林兵 设计组成员谷村肇、马涛、福井晴子、陈映臻、 李如中、 陈宜君 中方设计院苏州市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 结构工程顾问籁思理 罗伯逊联合股份有限公司 美国 机械工程顾问J B B 工程顾问事务所 美国 幕墙设计顾问陈国星建筑事务所 美国 照明设计顾问飞马石照明有限公司 美国 视听与音响顾问 声美华有限公司 美国 徐亚英声学顾问 法国 标识设计顾问唐翠珊平面设计公司 美国 博物馆馆藏顾问 屈志仁 美国 中国古建筑顾问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 摄 影 K E R U N I P 建筑学报 42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屋顶之一 屋顶之二 上海铁路南站摄影傅兴 苏州博物馆新馆 摄影PhotoKERUN IP 摄影赏析 APPRECIATIVE COMMENTS ON PHOTO WORKS Suzhou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