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乐古城博物馆.pdf
57 建筑学报 盛乐曾是北魏的第一个都城,位于内 蒙古和林格尔县境内。近年的考古工作逐 渐揭开了这座古城的神秘面纱。为了展示 其历史文化,当地政府注资修建一座博物 馆。 基地选在遗址近旁, 临接公路, 背靠古 城墙。 场地起伏较大, 内有一座古墓、 一座 烽火台和用于考古工作站的临时建筑。建 筑面积 2 8 0 0 m 2。 设计开始的分析显示,建筑处于多元 的背景之中, 由此引出以下问题 遗址中的 新建筑如何延续环境意象特定的建筑如 何表现主题有限的资金带来建造和运行 的困难如何在设计中解决上述问题成为 了设计的起点。 1 整合环境秩序 以动态的眼光看待遗址保护,首先面 临一个再造新秩序的问题。我们把这种创 造审慎地界定在一种既有环境要素的整合 上。 就功能而言, 将古墓开放, 纳入到新建 筑的展线之中 ; 同时展线作进一步延伸, 切 入到古城墙内部, 通过玻璃通道, 人们可以 看到古遗址的结构年轮;烽火台成为馆前 广场用来营造氛围的一个人文景点,并对 空间构成围合; 结合地形、 下沉体量, 使屋 顶可以轻松登临,形成眺望古城遗址的最 佳视角。 至此, 形成了从内到外, 从上到下, 从文物到实景的多层次展示平台。 另外, 保 留了基地入口处的考古工作站,通过整合 作为博物馆的附属用房。 盛乐古城博物馆 张鹏举1 ,2张恒2 作者单位1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呼和浩特,0 1 0 0 5 1 2 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呼和浩特,0 1 0 0 5 1 收稿日期2 0 0 7 - 1 0 - 2 2 摘要/ 在盛乐古城博物馆的创作过程中,试图探索一种 在发展的前提下,既保护文化遗产,又适合当地的经济、 文化、气候特点的建筑策略。 关键词/盛乐古城博物馆环境文化适宜技术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development, the project designers try to find out a kind of architectural strat- egy that could accord with the local character of economy, culture and climate as well as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KEY WORDS/ Shengle Ancient City Museum, environment, culture, appropriate technique 2 塑造文化个性 基地中的有形元素暗示了一种“城” “台”“墙” 的意象。 这些特征引导了建筑风 格的走向 由青砖作为墙面的体量, 形成纯 净的几何体叠加, 透出雄浑的性格。 就内涵 而言, 在挖掘博物馆艺术主题的过程中, 北 魏石窟中千佛洞的震撼氛围给我们以启示。 为此,建筑用佛像砖作为形式和空间的机 理, 传递特定的表情。 此外, 这种表现从形 体到表皮都是现代的, 彰显时代气息。 3 探索适宜技术 上述在环境整合中的资源利用和个性 塑造中的简约风格均同时来自于经济上的 考量。 然而, 对于经济问题, 仅针对建造层 面的策略还不够, 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看, 运行费用的节约同样重要。 基于此, 在设计 中还着重采用了适宜的构造技术,而它们 又一次促成形态的持续演变,总结有覆 埋、双墙和光缝。 建筑体量的覆埋,减少了外墙饰面材 料, 增加了建筑保温性能, 延续了草地, 保 护了生态环境;建筑外围护结构采用双层 墙体进一步减少能源消耗, 组织自然通风, 并利用内层墙体的凹入, 有效组织展位, 节 约二次装修的费用;在建筑的屋面开设采 光缝, 导入自然光线, 在有效展示文物的同 时节约了照明的费用,同时它们在地面上 的构造处理犹如散落在草地上的石头,传 递一种草原式怡情的人文景观。 ■ 总平面 建筑学报 58 设计作品 WORKS OF DESIGN 全景 剖面 从烽台看建筑广场两侧一角 局部入口下沉空间 59 建筑学报 建设单位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政府 设计单位 内蒙古工大建筑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地点 内蒙古和林格尔盛乐开发区 用地面积2 . 5 万m 2 建筑面积2 8 0 0 m 2 设计 / 竣工时间2 0 0 5 年9 月/ 2 0 0 7 年8 月 主要设计人员 建筑张鹏举、张恒、孙艳春 结构于国勇、曹玉生 摄影张鹏举 平面 从屋顶看广场 展厅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