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湾文化中心设计.pdf
浙江建筑,第27卷,第7期, 2010年7月 Zhejiang Construction, Vol . 27, No. 7, Jul . 2010 收稿日期 2010 - 04 - 12 作者简介金圣怡1978 , 女,浙江嘉兴人,工程师,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龙湾文化中心设计 Design of the Longwan Culture Center 金圣怡,谢文胜 JIN Sheng2yi, XIE W en2sheng 温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浙江 温州325000 摘 要龙湾文化中心是一个公众文化交流场所,兼有文化场馆和会堂的功能,提倡交流、 兼收、 文化陶冶,具有开放性和融合 性。在此着重从总体布局、 造型立意、 功能、 技术等几个方面,阐述设计理念在该文化中心建筑中的体现。 关键词龙湾文化中心;雕塑型体;景观枢纽 中图分类号 TU242. 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8 - 37072010 07 - 0011 - 03 1 工程概况 龙湾文化中心工程位于龙湾区,东邻府东路,南 接绿化公园,西为水体景观,北隔永宁路且与龙湾区 行政中心广场相对。地块总用地面积为17 610 m 2 , 总建筑面积8 887 m 2 ,另地下室建筑面积2 411 m 2。 本工程的主要功能是龙湾区文化中心,是由3层的 文化馆和局部2层、 顶部中空的大会堂两大部分组 成,见图1。 2 背景与定位 龙湾区文化中心工程位于龙湾区行政中心的东 南面,地块南、 西、 北三个方向视野开阔,景观秀美, 地理条件优越,低于27的建筑密度及低于0. 51 的容积率提供了良好的设计条件,使建筑单体可以 灵活布局。在中心区总体规划中,文化中心在行政 中心中轴线稍偏东的位置,周边建筑群规划相对规 整,本地块则成为总体规划中活跃的点。经过多种 分析比较,挑选优化,我们认为建筑单体创作要融于 整体环境,又不失文化建筑的个性,因此选择雕塑感 的建筑艺术品。 图1 总平面图 3 功能与形态 该文化中心建筑的功能布局自由有序。雕塑的 型体构筑丰富多变的建筑空间。本案建筑南北走 向,从会堂入口广场 → 会堂门厅 → 会堂 → 架空景观 枢纽广场 → 文化馆展厅 → 文化馆内庭 → 文化馆门厅 → 文化馆入口广场一气呵成的建筑空间轴线。建筑 轮廓呈梭形,东侧设置块状绿化,形成沿街绿化休闲 步行空间。西侧与带状绿化及开阔的水体结合,绿 树覆盖,曲水亭榭、 绿荫水意、 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 构筑了水系、 绿地为一体的景观空间。雕塑的型体 切合环境,创造南北贯穿,东西外延的有序列有层次 的建筑空间。 龙湾区文化中心功能分大会堂和文化馆两部 分。大会堂布置在地块北侧,退道路红线50 m,设 大会堂人流集散广场。文化馆布置在南侧,退用 地红线50 m,设停车场与文化馆入口广场,会堂与 文化馆通过大平台连接,顶上架空,保持视线上的 贯穿通透,形成良好的景观枢纽。会堂置于北侧, 有利于会堂人流集散广场与行政中心广场隔街呼 应,同时方便政府工作人员顺利到达使用。文化 馆置于南侧,有利于日照采光。功能上达到理性 的结构。 会堂与文化馆两部分功能上各自独立,交通连 接紧密。1层从会堂门厅到休息厅,通过中部架空 的景观枢纽广场,到文化馆敞式的展厅,再到文化馆 入口门厅,整体呈流线型的交通,空间丰富多变,室 内与室外相互交融,步移景异,流畅活泼。枢纽景观 广场分别将大会堂和文化馆的1、2层平面连接,自 身1、2层平台则通过室外楼梯相连接。这样就使得 室内和室外,平面和竖向交通一体化,形成流畅的 布局。 大会堂以会堂为中心,辅以小会议室及休息用 房,造型上以实墙为主,沿河一面的休息厅则开长条 落地窗,形成对水面及沿河景观的良好视线。文化 馆造型上以玻璃幕墙为主,保证文化馆内部空间的 良好采光,同时与大会堂的实体墙形成强烈对比。 明快的造型突出建筑的雕塑感。 规划条件要求在本地块南侧设置公共停车场。 大会堂与文化馆活动都会有大量的人流,因此本案 在交通上考虑人车分流。在地块南端设置机动车停 车场入口及地下机动车库及非机动车库的坡道。文 化馆及大会堂的人流入口则与入口集散广场相结 合,形成人车分流清晰的交通秩序。 建筑与地块红线分割出三块人流集散广场,即 会堂集散广场,景观枢纽广场及文化馆入口广场。 广场间通过沿街步行道与沿河休闲步行道连接,亦 与建筑内部公共交通相连接,形成融室内外交通于 一体的连贯的流线。 1建筑平面设计。建筑平面按功能分为大会 堂与文化馆两部分。 大会堂共2层,以会堂为中心,平面呈椭圆形, 与整体梭形的平面布局相协调。座位扇形布置,并 通过声学设计,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声学效果。 会堂兼电影院与小型演出用剧院,设置放映室及布 置舞台,会堂两侧1层设休息厅及贵宾休息室, 2层 则是分组讨论用的小型会议室。 文化馆共3层,平面围绕绿化内庭展开,广阔 而丰富多变,房间采用大柱网大开间的形式,便于 灵活分割使用。玻璃幕墙面及绿化内庭则有利于 大开间的通风采光。文化馆1层入口门厅通过转 换角度,使之同中庭和展厅交融在一起,形成室内 开放式的展览休闲场所。功能用房通过围绕内庭 的公共走廊连接。内庭中设景观楼梯连接竖向交 通。2层则有朝向沿河景观的大平台,布置室外休 闲茶座,与室内茶座相结合,形成室内外交融的休 闲场所,平台入口正对内庭球状天象仪工作室,集 交通、 景观为一体。 会堂与文化馆2层有室外大平台相连接,上面 布置书刊、 小卖部、 音像等内容。平台亦可通过室外 楼梯到达1层,成为融交通、 休闲、 活动于一体的半 室外公共场所。 地下室为1层,做机动车库、 非机动车库及设备 用房。机动车库局部兼战时人防。 2建筑剖面设计。本案采用弧形坡顶屋面形 式,与梭形的平面形态相呼应,建筑总高度控制在 15 m。 大会堂部分会堂通高,地面做升起,高差1. 5m,1 层休息厅层高3. 6m,2层高至坡屋顶平均高度。 文化馆部分1层层高5. 2 m, 2层层高4. 4 m, 3 层层高算至坡屋顶平均高度,室内外高差0. 2 m。 4 建筑表皮 文化中心建筑外形全部采用“ 玻璃、 钢结构屋 面,金属板 ” 等高科技新型材料,充分显示了时代 特征。大会堂为表现其宏伟大气的形象,外墙采 用干挂花岗岩饰面,花岗岩的色彩采用了单一淡 雅的米黄色,见图2。文化中心外墙大面积玻璃幕 墙采用节能透明且低辐射的中空玻璃窗,与石材 搭配成为明暗、 刚柔、 虚实的强烈对比关系,且与 旁边的水景、 翠竹互相映衬,更加晶莹剔透。整个 21 浙 江 建 筑2010年 第27卷 立面充分考虑了白天、 夜间的建筑形象,做到白天 建筑造型给人以简洁明快的感觉,夜间因灯光闪耀, 水面倒影,又给人以华美典雅的享受,见图3。在整 个造型中突出了一个红色圆柱形体,打破原有的弧 形屋面,使得整个立面既不失典雅庄重又活泼大方, 同时与文化馆的圆形的内庭院相呼应。 图3 西立面效果图 5 结 语 本工程形体复杂,形式创新,节点及施工技术复 杂。在设计中需要各工种的密切配合沟通。特别是 大型的弧形钢结构屋面及内庭的施工也经历了一个 相当繁杂的过程。建设各方历时5年的通力合作, 精心施工,目前已经投入使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 认可和好评。 上接第7页 由于地块的面积有限,从而缺少了建花园的足 够面积,因此赖特将绿化向空间发展,采用大的花坛 和缸瓮,攀爬的枝叶弱化了外墙的实体感。每层的 门窗不是开向阳台,就是开向门廊,将起居空间延伸 到外面的自然环境中,见图13。 6 总 结 罗宾别墅的美,不仅来自于建筑本身,而且也代 表了一个建筑流派的审美情趣,代表了建筑的一种价 值取向。正因为此,虽然历经了百年的沧桑,但它仍 然是建筑史上最有影响的建筑设计之一。对于每一 个建筑设计者或爱好者来说,不管是其外部形态、 与周 围环境的融合还是内部的空间结构的组织,都有着很 好的借鉴和学习意义,值得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推敲。 参 考 文 献 [1 ] 英斯宾塞尔 哈特Spencer Hart.科拉布,克里斯琴 科 拉布摄影.赖特筑居图集[M ].李 蕾,译.北京中国水利水 电出版社, 2002 12. [2 ] 大师 编辑部.建筑大师MOOK丛书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 [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2 - 6, 18 - 29, 53 - 65. [3 ] 英内奥米 斯汤戈. F. L.赖特图集[M ].李永钧,译.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30 - 53. [4 ] 美戴维 拉金David Larkin , 美布鲁斯 布鲁克斯 法 伊佛Bruce Brooks Pfeiffer.弗兰克 克埃德 赖特建筑大 师[M ].苏 怡,奇勇新,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32 - 35. [5 ] Robie House[OL ].http / /en. wikipedia. org/wiki/Robie_House, 2010 - 03 - 06. [6 ] 英理查德 威斯顿Richard Weston.建筑大师经典作品解 读平面 立面 剖面 key building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M ].牛海英,张雪珊,译.大连大连理工出版社,2006 34 - 35. 31第7期金圣怡等龙湾文化中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