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北京市.pdf
关于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 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的通知 各区、县建委,各局、总公司,各有关单位 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印发2 0 0 6年北京市地方 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 京质监标发 [ 2 0 0 6]2 2 9号)的 要求,由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主编的 地铁工程监 控量测技术规程已经有关部门审查通过。现批准该规程为北京 市地方标准,编号为D B 1 1/4 9 0-2 0 0 7,建设部备案号为J 1 0 9 0 9 -2 0 0 6,自2 0 0 7年1 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 . 3 . 2(2)款为 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该规程由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负 责管理,由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解释工作。 二○○七年七月二十日 关于同意北京市 地铁工程监控量测 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备案的函 建标标备便 〔 2 0 0 6〕1 3 6号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你单位 关于北京市地方标准 〈 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 程〉申请备案的函收悉。经研究,同意该规程第3 . 3 . 2( 2) 款作为强制 性条文,不 同 意 该标 准 第4 . 0 . 2、5 . 0 . 3、6 . 0 . 2、 8 . 3 . 1条作为强制性条文;同意该标准作为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 方标准”备案,备案号为J 1 0 9 0 9-2 0 0 6。 该项标准的备案公告,将刊登在近期出版的 工程建设标准 化刊物上。 建设部标准定额司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前 言 本规程根据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关于印发2 0 0 6年北京 市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 京质监标发 [ 2 0 0 6]2 2 9 号)文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 ( 京建科教 [ 2 0 0 6]5 5 7号)文的要 求,由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组织有关单位编 制而成。 在本规程的前期编制过程中,编制单位对北京地铁工程监控 量测的实施方案和监测成果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同时借鉴了 国内其它城市地铁监控量测的有关经验和数据,经反复讨论、征 求意见和专家审阅后于2 0 0 4年1 1月编制成 北京地铁施工监控 量测技术要求( 试行稿) 。编制组根据试行反馈意见进行了进一 步的补充和修改,于2 0 0 5年1 1月编制成 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 术规程 ( 征求意见稿)并广泛征求意见。其后,由编制组进一 步研究和修改后,于2 0 0 6年7月编制成本规程 ( 送审稿)并于 9月通过专家审查。根据审查意见并经最后修改后于同年1 0月 编制成本规程。 本规程共有8章和4个附录。第1章为总则,第2章为术 语,第3章为基本技术要求,第4章至第6章为北京地铁各工法 中监控量测的项目及要求,第7章为地铁工程监控量测值控制标 准,第8章为地铁工程监控量测管理及信息反馈,附录A为明 挖基坑分级标准,附录B、C、D分别为各工法洞内外状况观察 记录表,最后为条文说明。 本规程第3 . 3 . 2( 2)条为强制性条文。 本规程由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负 责管理,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 庄大街甲2号,邮政编码1 0 0 0 3 7)负责具体解释工作。 1 犇 犅 1 1/4 9 0-2 0 0 7 本规程的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名单 主编单位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主要起草人 罗富荣 张顶立 乐贵平 刘 军 王占生 杨秀仁 徐祯祥 鲁 屹 萧 岩 潘秀明 苏 斌 孙长军 赵衍发 韩少光 雷 军 张成满 高亚彬 骆建军 张成平 吕培印 李东海 张晓丽 靳 璞 姚宣德 苏 洁 贺美德 黄宝龙 侯艳娟 2 犇 犅 1 1/4 9 0-2 0 0 7 目 次 1 总 则 1 2 术 语 2 3 基本技术要求 5 3 . 1 一般规定5 3 . 2 沉降监测基本要求6 3 . 3 地铁穿越工程监测基本要求9 4 浅埋暗挖法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及要求 1 2 5 盾构法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及要求 2 2 6 地铁明 ( 盖)挖法及竖井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及要求 2 9 7 地铁工程监控量测值控制标准 4 2 7 . 1 一般规定4 2 7 . 2 地铁工程监控量测值控制标准4 2 8 地铁工程监控量测管理及信息反馈 4 5 8 . 1 一般规定4 5 8 . 2 监控量测管理的基本要求4 5 8 . 3 监控量测的信息处理与反馈4 6 附录犃 地铁明挖基坑及其分级 4 7 附录犅 地铁浅埋暗挖法施工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记录表 4 8 附录犆 地铁盾构法施工隧道内外状态观察记录表 4 9 附录犇 地铁明 ( 盖)挖法施工围岩及支护状态观察记录表 5 0 本规程用词说明 5 1 条文说明 5 3 犇 犅 1 1/4 9 0-2 0 0 7 1 总 则 1 0 1 本规程根据北京地区环境、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以 及北京地铁建设所采用的不同工法而制定。 1 0 2 为使地铁工程监控量测符合确保安全、技术先进、经济 合理的原则,为规范地铁设计和施工中的监控量测工作,特制定 本规程。 1 0 3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地区地铁工程中进行的监控量测工作, 也可作为类似地下工程进行监控量测时的参考。 1 0 4 监控量测工作除应遵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 行业标准的有关规定。 1 犇 犅 1 1/4 9 0-2 0 0 7 2 术 语 2 0 1 地铁 m e t r o;s u b w a y 在城市中修建的快速、大运量、用电力牵引并位于隧道内或 从地下转到地面和高架桥上的轨道交通。 2 0 2 监控量测 m o n i t o r i n gm e a s u r e m e n t 地铁工程施工中对围岩、地表、支护结构及周边环境的动态 进行的经常性观察和量测工作。 2 0 3 应测项目 n e c e s s a r ym o n i t o r i n g i t e m s 保证地铁周边环境和围岩的稳定以及施工安全应进行的日常 监测项目。 2 0 4 选测项目 s e l e c t e dm o n i t o r i n g i t e m s 相对于应测项目而言,为了设计和施工的特殊需要,由设计 文件规定的在局部地段进行的监测项目。 2 0 5 浅埋暗挖法 ad e v e l o p e dm i n i n gm e t h o d i ns h a l l o wt u n n e l s 在浅埋软质地层的隧道中,基于喷锚技术而发展的一种矿山 工法。 2 0 6 盾构法 s h i e l dm e t h o d 使用盾构机械进行开挖并采用管片作为衬砌而修建隧道的施 工方法。 2 0 7 明挖法 c u t a n dc o v e rm e t h o d 由地面开挖的基坑中修筑地铁构筑物的方法。 2 0 8 隧道周边收敛位移 c o n v e r g e n c eo f t u n n e l i n n e rp e r i m e t e r 隧道周边任意两点间距离的变化。 2 0 9 水平位移监测 h o r i z o n t a ld i s p l a c e m e n tm e a s u r e m e n t 测定变形体沿水平方向的位移值,并提供变形趋势及稳定预 2 犇 犅 1 1/4 9 0-2 0 0 7 报而进行的量测工作。 2 0 1 0 垂直位移监测v e r t i c a ld i s p l a c e m e n tm e a s u r e m e n t ;s e t t l e m e n to b s e r v a t i o n 测定变形体沿垂直方向的位移值,并提供变形趋势及稳定预 报而进行的量测工作。 2 0 1 1 拱顶沉降 c r o w ns e t t l e m e n t 隧道拱顶内壁的绝对沉降 ( 量) 。 2 0 1 2 地表沉降 s u b s i d e n c e;s e t t l e m e n t 地铁工程施工中地层的 ( 应力)扰动区延伸至地表而引起的 沉降。 2 0 1 3 隧道围岩 t u n n e l 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 隧道周围一定范围内对洞身产生影响的岩土体。 2 0 1 4 围岩压力 p r e s s u r eo f s u r r o u n d i n gr o c k 开挖隧道时围岩变形或松散等原因而作用于支护、衬砌上的 压力。 2 0 1 5 初期支护 p r i m a r ys u p p o r t 隧道开挖后即行施作的支护结构。 2 0 1 6 二次衬砌 s e c o n d a r y l i n i n g 初期支护完成后施作的衬砌。 2 0 1 7 衬砌 l i n i n g 沿着隧道洞身周边修建的永久性支护结构。 2 0 1 8 管片 s e g m e n t 是一种在工厂制作的圆弧形板肋状并由钢筋混凝土、钢、铸 铁或其它材料制成的预制构件。 2 0 1 9 测点 o b s e r v a t i o np o i n t s 设置在变形或位移体上,能反映其特征,作为变形或位移测 量用的固定标志。 2 0 2 0 变形监测 d e f o r m a t i o nm e a s u r e m e n t 3 犇 犅 1 1/4 9 0-2 0 0 7 对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地基或一定范围内岩体及土体的位 移、沉降、倾斜、挠度、裂缝等所进行的量测工作。 2 0 2 1 开挖面 ( 掌子面) e x c a v a t e ds u r f a c e 隧道掘进方向最前端的开挖作业面。 2 0 2 2 基坑 e x c a v a t i o n;f o u n d a t i o np i t 基础或明挖地下建筑物施工时开挖的坑。 2 0 2 3 竖井 v e r t i c a l s h a f t 是一种垂直开挖的坑道。分为供地下建筑物功能性用途的永 久竖井和供隧道施工用的临时性竖井两类。 4 犇 犅 1 1/4 9 0-2 0 0 7 3 基本技术要求 3 1 一般规定 3 1 1 采用浅埋暗挖法、盾构法、明挖法或盖挖法等工法进行 设计和施工的地铁工程,必须将现场监控量测纳入工程设计文件 和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 3 1 2 监控量测的设计文件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地铁周边环境条件、埋深及结构形式等进行编制,同时考虑监测 工作的经济性。 3 1 3 监控量测的目的主要为 1 掌握围岩、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动态,利用监测结果 为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2 监测数据经分析处理与必要的计算和判断后进行预测和 反馈,以便为工程和环境安全提供可靠信息。 3 积累资料和经验,为今后的同类工程提供类比依据。 3 1 4 监测项目分为应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 3 1 5 地铁区间结构的监测范围一般为地铁结构外沿两侧各 3 0 m范围内,但在地铁车站施工地段,监测范围应视车站周围 环境和建 ( 构)筑物情况予以适当加大。 3 1 6 监测频率应与施工进度密切配合,并针对不同工法和不 同施工步序分别制定相应的监测频率。 3 1 7 施工中应按施工进度及时进行监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 析处理后,及时反馈给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 3 1 8 测点初始值应在测点稳定后进行测读,取三次观测数据 的平均值作为初始观测值。 3 1 9 监测所采用的监测仪器及元件应满足各类监测工作的要 求。 5 犇 犅 1 1/4 9 0-2 0 0 7 3 2 沉降监测基本要求 3 2 1 沉降监测测量点可分为控制点和观测点 ( 或测点) 。控制 点包括基准点、工作基点等。各种测量点的选设及使用,应符合 下列要求 1 基准点的选设必须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通视条件好、 利于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基准点的数量应不少于3个,使用时 应做稳定性检查或检验。下列地点不应设置基准点 ( 1)易受水淹、潮湿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点; ( 2)土堆、河堤土质松软与地下水变化较大的地点; ( 3)距铁路5 0 m、距公路3 0 m( 特殊情况可酌情处理)以内 或其它受剧烈振动的地点; ( 4)短期内将因新建项目施工而可能毁坏标石或阻碍观测的 地点; ( 5)地形隐蔽不便观测的地点。 2 工作基点应选设在靠近观测目标且便于联测观测点的稳 定或相对稳定位置,并应满足下列要求 ( 1)设置在地表的工作基点采用人工挖孔或大钻孔埋设法 在地表 设 置 的 工 作 基 点,其 钢 筋 长 度 不 应 小 于3 m,直 径 为 2 0 mm,并应作保护; ( 2)设置在建筑物上的工作基点应选择在地铁施工影响区 以外、建成时间较长且有地下室的建筑物上设置。工作基点直径 不得小于2 0 mm,并应作保护; ( 3)设置在隧道中的工作基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应从地 面的基准点引入到竖井壁距底板一定距离并不易被碰动处。当隧 道长度较大时,宜将该基点向前延伸设置在隧道墙脚之上,在其 稳定后作为工作基点。 3 观测点应选设在变形体上能够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并 便于工作基点或邻近的基准点和其它工作点对其进行观测。 6 犇 犅 1 1/4 9 0-2 0 0 7 4 应定期对基准点、工作基点进行检测。 3 2 2 地表沉降观测点的埋设可采用标准方法和浅层设点的方 法。 对于下列各类地段应采用标准方法进行地表沉降观测点埋 设,即所设测点应穿透道路表面结构层,将其埋设在较坚实的地 层中 ( 通常深度不小于1 m) ,同时应设置保护套管及盖板。 1 由设计确定的重要施工地段。 2 由地表预先探测到地中存在空洞的施工地段。 3 施工中地表发生塌陷并经修补过的地段。 4 地面交通和环境条件允许采用标准方法设点的道路地段。 在城市交通特别繁忙并且不允许进行钻孔的地段,经设计同 意后,其地表设置的一般沉降测点可采用道路浅层设点的方法。 3 2 3 沉降监测的等级划分、精度要求和适用范围见表3 . 2 . 3 。 表3 2 3 沉降监测的等级划分、精度要求和适用范围 监测等级 观测点的高程 中误差 (mm) 相邻观测点高 差中误差 (mm) 适 用 范 围 Ⅰ0 . 30 . 1 线路沿线变形特别敏感 的 超高 层、 高耸建筑、精密工程设施、重要古 建筑物、重要桥梁、管线和运营中 结构、轨道、道床等 Ⅱ0 . 50 . 3 线路沿线变形比较敏感的高层建筑 物、桥梁、管线;地铁施工中的支 护结构、隧道拱顶下沉等 Ⅲ1 . 00 . 5 线路沿线的一般多层建筑物、桥梁、 地表、管线、基坑隆起等 注观测点的高程中误差是指相对于最近的沉降控制点的误差而言。 3 2 4 沉降监测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垂直沉降监测控制网宜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高程系统一 致; 2 垂直沉降监测控制网可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 7 犇 犅 1 1/4 9 0-2 0 0 7 程测量、静力水准测量等方法,并应布设成闭合、附合或结点 网; 3 垂直沉降监测控制网高程控制点不应少于3个,在监测 中应定期对高程控制点进行检测。 沉降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3 . 2 . 4。 表3 2 4 沉降监测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 级 相邻基 准点高 差中误 差 (mm) 每站高 差中误 差 (mm) 往返较差, 附合或环 线闭合差 (mm) 检测已 测高差 之较差 (mm)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 及主要技术要求 Ⅰ0 . 30 . 0 7 槡槡 0 . 1 5 n0 . 2 n 采用D S 0 5水 准 仪,按 国 家 一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 其观测限差宜按上述规定的 1/2要求 Ⅱ0 . 50 . 1 5 槡槡 0 . 3 0 n0 . 5 n 采用D S 0 5水 准 仪,按 国 家 一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 Ⅲ1 . 00 . 3 0 槡槡 0 . 6 0 n0 . 8 n 采用D S 1水准仪,按国家二 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 注n为测站数。 3 2 5 沉降监测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见表3 . 2 . 5。 表3 2 5 沉降监测的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等 级 高程中误差 (mm) 相邻点高差 中误差 (mm) 往返较差,附合 或环线闭合差 (mm) 使用仪器、监测方法 及主要技术要求 Ⅰ0 . 30 . 10 . 1 5 采用D S 0 5水 准 仪,按 国 家 一 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其 观测限差宜按上述规定的1/2 要求 Ⅱ0 . 50 . 30 . 3 0 采用D S 0 5水 准 仪,按 国 家 一 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 Ⅲ1 . 00 . 50 . 6 0 采用D S 1水准仪,按国家二等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 注n为测站数。 8 犇 犅 1 1/4 9 0-2 0 0 7 3 3 地铁穿越工程监测基本要求 3 3 1 地铁穿越工程系指地铁施工时须上穿、下穿或侧穿地铁 既有线、铁路隧道、铁道线路、立交桥梁、人行天桥、房屋、地 下管线、城市道路、河流或其它城市建 ( 构)筑物等的穿越工 程。 3 3 2 一般规定 1 地铁穿越工程应按所穿越工程的重要程度、穿越类型、 周边环境条件等情况分成不同等级,并针对不同等级进行监测设 计。 2 对于穿越重要建 ( 构)筑物的地铁工程,除应对地铁本 身进行施工监测外,还应对所穿越工程进行穿越施工期间2 4小 时不间断监测;在穿越一般建 ( 构)筑物时应按要求进行较高频 率的监测。 3 在穿越地铁既有线时,应对既有线地铁结构、道床和轨 道进行穿越施工全过程监测,其中对结构沉降及沉降缝的错台变 形、轨道沉降、轨道横向差异沉降、轨距变化和道床纵向沉降等 内容应进行2 4小时的远程实时监测。穿越铁路隧道和铁道线路 时可参照穿越地铁既有线的要求进行监测。 4 在穿越城市桥梁时,应对桥梁墩台、盖梁、梁板结构进 行穿越施工全过程监测,并应按要求加密监测频率,对变形敏感 的重要桥梁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2 4小时的远程实时监测。监测 内容应包括桥梁墩台的沉降及倾斜、盖梁及梁板结构的沉降及 差异沉降。 5 在穿越房屋及其它建 ( 构)筑物时,应按照本规程第 3 . 3 . 3、3 . 3 . 4、3 . 3 . 5条的基本要求执行。在穿越地下管线时应 按本规程第3 . 3 . 6条的基本要求执行。该两项均应按要求进行较 高频率的监测。 6 在穿越河流时,应对上覆土层的渗漏状况、河水与隧道 9 犇 犅 1 1/4 9 0-2 0 0 7 工作面之间的水力联系、河床变形等进行检查和监测。地铁施工 穿越河流阶段应加高监测频率。 3 3 3 建 ( 构)筑物沉降监测 1 测点布置 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建 ( 构)筑物的体型特征、基础形式、结构种类、建 ( 构)筑物 的重要程度及其与地铁结构的距离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烟囱、 水塔、油罐等高耸建 ( 构)筑物,应沿周边在其基础轴线上的对 称位置布点。对于城市桥梁,应按不同施工状况在桥墩、盖梁和 梁、板结构上布点。 2 监测仪器及精度 沉降监测采用的水准仪及其监测精度符合表3 . 2 . 5中有关要 求。 3 3 4 建 ( 构)筑物倾斜监测 1 监测范围 建 ( 构)筑物倾斜监测原则上只在重要的高层、高耸建筑物 或桥墩上进行。 2 监测仪器及精度 全站仪,其精度为2 ",( 2 mm+2 p p m) 。 3 3 5 建 ( 构)筑物裂缝监测 对于建 ( 构)筑物的一般裂缝应采用裂缝宽度板或游标卡尺 进行监测的直接观测法,其精度为0 . 2 mm。对于比较重要和细 微的裂缝,应采用裂缝观测仪进行监测,其精度为0 . 1 mm。 3 3 6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 在地下管线沉降测点设计和设置前,应对地铁施工影响范围 内的重要地下管线进行实地调查,其中特别应了解有压管线的结 构、材料情况和雨污水管的接头和渗漏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作 出本施工标段管线平、断面图和管线状况报告。 01 犇 犅 1 1/4 9 0-2 0 0 7 地下管线测点重点布置在有压管线 ( 如煤气管线、给水管线 等)上,对抗变形能力差、易于渗漏和年久失修的雨污水管也应 重点监测。测点布置在管线的接头处,或者对位移变化敏感的部 位。 沉降监测采用的水准仪及其监测精度符合表3 . 2 . 5中有关要 求。 11 犇 犅 1 1/4 9 0-2 0 0 7 4 浅埋暗挖法施工监控量测项目及要求 4 0 1 地 铁 采 用 浅 埋 暗 挖 法 施 工 时,其 监 控 量 测 项 目 见 表 4 . 0 . 1所示。 4 0 2 洞内及洞外观察 1 观察内容 ( 1)地层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描述,包含开挖面地质描述和 掌子面预测探孔的地质描述。 ( 2)地下水类型、渗漏水状况、涌水量大小、位置、水质气 味和颜色等。 ( 3)开挖工作面的稳定状态,有无剥落现象。 ( 4)初期支护完成后对喷层表面的观察、裂缝状况及渗漏水 状况的描述,同时记录喷射混凝土是否产生剥离。 ( 5)与施工段相应的地表和建 ( 构)筑物状况。 2 观察频率 对开挖后尚未支护的围岩土层及掌子面探孔应随时进行观察 并作记录,对开挖后已支护段的支护状态以及施工段相应地表和 建 ( 构)筑物,每施工循环观察和记录1次。 21 犇 犅 1 1/4 9 0-2 0 0 7 书书书 表 浅埋暗挖法施工监控量测项目总汇 类 别 监测项目 监测仪器 及元件 监测精度测点布置监测频率 应 测 项 目 洞内 及 洞 外 观 察 地 质 预 探 描 述 拱 架 支 护 状态建 构 筑物 等 观 察 和 记录 每 一 开 挖 环 一 个 断 面 开挖后立即进行 地表沉降水准仪 符合 表 中 有 关要求 详 见 第 条 在工法变化的部位 车站 与 区 间 车 站 与 风 道 以 及 马 头 门 处 等 部 位 均 应 设 置 监测断面 开挖面距监测断面时次 天开挖面距监测断面时 次天开挖面距监测断面 时次周基本稳定后次月 邻 近 建 构 筑物 水准仪 经纬 仪 或 全 站 仪 裂缝观测仪 符合 表 中 有 关要求 根据 建 构 筑 物 的 沉 降 倾 斜 裂 缝 的 不 同 内 容 分 别 布置 按设计要求 地下管线沉降水准仪 符合 表 中 有 关要求 地 下 管 线 每 一 个 测 点管 线 接头 处位 移 变 化 敏感部位 按设计要求 31 犇 犅 1 1/4 9 0-2 0 0 7 书书书 续 应 测 项 目 初期 支 护 结 构 拱 顶 部 沉 降 水准仪 符合 表 中 有 关要求 每 一个断 面每断面个 测点对 于 浅 埋 暗 挖车 站每 个 导 洞 均应布置断面 由开挖面距监测断面的距离和沉降 速率综合决定详见条文 初期 支 护 结 构 净空收敛 收敛计 每 一个断 面每断面根 基线对 于 浅 埋 暗 挖车 站每 个 导 洞 均应布置断面 由开挖面距监测断面的距离和收敛 速率共同决定详见条文 地下水位 电测水位计 塑 料 管 可利用降水井 取代表性地段设置 次天 选 测 项 目 围岩 压 力 及 支 护间接触应力 土压力盒 频率接收仪 取代表性地段设 个 主 测 断 面 每 断面 个测点 开挖面距监测断面时次 天开挖面距监测断面前时 次天开挖面距监测断面 时次周基本稳定后次月 土体 分 层 沉 降 及水平位移 分层沉降仪 测斜仪 多 点 位 移 计 洞内观测 与 上 述 主 测 断 面 相 对 应 设个 断 面每断面孔 开挖面距监测断面前后时 次天开挖面距监测断面前 后时次天开挖面距监 测断面前后时次周基本 稳定后次月 41 犇 犅 1 1/4 9 0-2 0 0 7 书书书 续 选 测 项 目 钢筋格栅应力 钢 筋 计 测 力 计 频 率 接 收 仪 与 上 述 主 测 断 面 相 对 应 设个 断 面每 断 面 测 点 数 量按工程情况确定 与围岩压力及支护间应力相同 初 期 支 护 喷 射混凝土 二 次衬砌内应力 应变计 与 上 述 主 测 断 面 相 对 应 设个 断 面每 断 面 个测点 与围岩压力及支护间应力相同 钢管柱受力 应 力 计 表 面 应 变 计 频 率 接收仪 选 择 有 代 表 性 钢 管 柱进 行 监 测 每 个 车站 应 不 少 于个 钢管 柱每 柱个 测点 土体开 挖 时次天结 构 施 做 时次周结构完成后停测 注为隧道开挖跨度 地质描述包括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描述 51 犇 犅 1 1/4 9 0-2 0 0 7 4 0 3 地表沉降监测 1 地表沉降测点的埋设 地表沉降测点的埋设按本规程第3 . 2 . 2条执行。 2 测点布置 ( 1)地表沉降测点沿线路方向的布设,通常应沿左右线区间 隧道的中线和沿车站中线各布设一行监测点;对于多导洞施工的 车站,应在每一导洞中线和整体结构中线的正上方地表各布设一 行监测点。监测点的纵向间距可按地表和地中的实际状况在5~ 3 0 m之间选择。 横向监测断面可按照地表和地中的实际状况确定,车站在2 ~3个断面、区间在3~5个断面之间选择。每个横向监测断面 布置7~1 1个测点,但其最外点应位于结构外沿不小于1倍埋深 处;在特殊地质地段和周围存在重要建 ( 构)筑物时,监测断面 间距应加密。横断面上各测点应依据近密远疏的原则布设。 ( 2)在工法变化的部位、车站与区间结合部位、车站与风道 结合部位以及马头门处等部位均应设置沉降测点,测点数按工程 结构、地层状况和周边环境确定。 3 监测仪器及监测中误差 沉降监测采用D S 1水准仪,其监测精度符合表3 . 2 . 5中Ⅲ 等要求。 4 监测频率 当开挖面到监测断面前后的距离L≤2B时,1~2次/天; 当开挖面到监测断面前后的距离2 B<L≤5 B时,1次/2天; 当开挖面到监测断面前后的距离L>5 B时,1次/周,基本 稳定后1次/月 ( B隧道直径或跨度;L开挖面与监测点的水 平距离) 。 出现情况异常时,应增大监测频率。 4 0 4 初期支护结构拱顶 ( 部)沉降及净空收敛监测 61 犇 犅 1 1/4 9 0-2 0 0 7 1 测点 ( 线)布置 ( 1)初期支护结构拱顶 ( 部)沉降 每1 0~3 0 m一个断面,每断面1~3个测点,对于浅埋暗挖 车站,每个导洞均应布置断面。对于标准断面的单线区间隧道, 每个断面可布置一个拱顶沉降测点,对于浅埋暗挖车站或非标准 断面隧道等,则应布置不少于3个拱部沉降测点。拱顶 ( 部)沉 降监测的纵向间距,车站为1 0~2 0 m,区间为1 5~3 0 m。初期支 护结构拱顶 ( 部)沉降测点与地表沉降测点应互相对应,以便进 行比对分析。 ( 2)初期支护结构净空收敛 每1 0~3 0 m一个断面,每断面1~3根基线,对于浅埋暗挖 车站,每个导洞均应布置断面;对于标准断面的单线区间隧道, 可在隧道拱脚处 ( 全断面开挖时)或拱腰处 ( 半断面开挖时)布 置水平收敛测线。初期支护结构收敛的监测断面间距,车站为 1 0~2 0 m,区间为1 5~3 0 m,并与地表和初期支护结构拱顶沉降 监测断面互相对应。 监测断面应尽量靠近开挖工作面,测点一般设置在距离开挖 面2 m的范围内,如遇核心土长度较大时,可在其端部设置,并 在开挖后1 2小时内获取初读数。 2 监测仪器及精度 拱顶 ( 部)沉 降 采 用 水 准 仪D S 0 5,其 监 测 精 度 符 合 表 3 . 2 . 5中Ⅱ等 要 求; 净 空 收 敛 采 用 收 敛 计, 监 测 精 度 为 0 . 0 6 mm。 3 监测频率 初期支护结构拱顶 ( 部)沉降监测和初期支护结构收敛监测 的监测频率主要根据沉降和收敛速率及离开工作面的距离而定, 见表4 . 0 . 4。表中的两项选频条件中,应选用其中频率较高者。 当拆除临时支撑时以及出现情况异常时,均应增大监测频率。 71 犇 犅 1 1/4 9 0-2 0 0 7 表4 0 4 拱顶 ( 部)沉降和净空收敛监测频率 沉降或收敛速率距开挖面距离监测频率 >2 mm/天 0~1 B1~2次/天 0 . 5~2 mm/天1~2 B1次/天 0 . 1~0 . 5 mm/天2~5 B1次/2天 <0 . 1 mm/天 5 B以上1次/周 基本稳定后 1次/月 注B为隧道直径或跨度 (m) 。 同一监测断面内,由于测线和测点的不同,沉降和收敛速率 也不同,因此应以产生的最大速率来决定监测频率。整个监测断 面内的各基线或各测点应采用相同的监测频率。 4 0 5 地下水位监测 1 测点布置 取代表性地段设置。每个浅埋暗挖车站布置数量不少于4个 水位观测孔,可利用降水井作部分观测孔。 2 监测仪器及精度 电测水位计及P V C塑料管。监测精度为5 . 0 mm。 3 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一般为1次/2天。出现情况异常时,应增大监测 频率。 4 0 6 围岩压力及支护间接触应力监测 1 测点布置 围岩压力及支护间接触应力一般采用土压力盒进行监测。应 在车站和区间具有代表性的地段选择应力变化大或地质条件较差 的部位各布置1~2个主测断面,每一断面5~1 1个测点。 2 监测仪器及精度 土压力盒、频率接收仪,监测精度为0 . 1 5%F . s。 3 监测频率 81 犇 犅 1 1/4 9 0-2 0 0 7 围岩压力及支护间应力的监测工作,应与拱顶沉降和初期支 护结构净空收敛监测工作同步进行。 监测频率为 当开挖面距监测断面≤2 B时,1次/天; 当开挖面距监测断面≤5 B时,1次/2天; 当开挖面距监测断面>5 B时,1次/周; 根据数据分析确定压力或应力基本稳定后,1次/月。 在情况出现异常时,应增大监测频率。 若设计有特殊要求,则应按设计要求进行。 4 0 7 土体分层沉降及水平位移监测 1 测点布置 ( 1)土体分层沉降监测 土体分层沉降应采用钻孔埋设分层沉降标或杆式多点位移计 进行监测。埋设测点时,在隧道两侧的钻孔深度应超过隧道底板 2~3 m,而位于隧道顶部的钻孔深度应在隧道拱顶之上1~2 m。 测点的埋设稳定期应视不同地层情况在1 0天~3 0天之间。 ( 2)土体水平位移监测 土体水平位移应采用钻孔埋设测斜管并配合测斜仪进行监 测。测斜管的埋设必须与周围土体紧密相连,埋设稳定期应视不 同地层情况在1 0天~3 0天之间。 ( 1) 、(2)两项应同断面布置,监测断面与本规程第4 . 0 . 6 条所设主测断面相对应。 2 监测方法 土体分层沉降监测时应同时对管口沉降进行测量,并将测得 的变化值用来对分层沉降值进行修正。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应以测 斜管口为基准点,在监测的同时必须对管口进行水平位移监测, 并将测得的变化值用来对土体水平位移值进行修正。当测斜管管 底位于结构底板以下大于5 m时,也可以管底作为基准点。土体 91 犇 犅 1 1/4 9 0-2 0 0 7 分层沉降,如采用磁性沉降标的分层沉降仪,则磁性沉降标的设 置间距1~2 m;测斜时每0 . 5 m或1 . 0 m读数一次。 深层土体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的初始值应在测点埋设稳定后 进行。 3 监测仪器及精度 分层沉降仪、测 斜 仪、多 点 位 移 计 等,监 测 精 度 分 别 为 1 . 0 mm、0 . 0 2 mm/0 . 5 m和1 . 0 mm。 4 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一般为 当开挖面距监测断面前后≤2 B时,1~2次/天; 当开挖面距监测断面前后≤5 B时,1次/2天; 当开挖面距监测断面前后>5 B时,1次/周; 根据数据分析确定沉降或位移基本稳定后,1次/月。 在情况出现异常时,应增大监测频率。 4 0 8 钢筋格栅应力监测 1 测点布置 监测断面应与本规程第4 . 0 . 6条所设主测断面相对应。测点 数量由设计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 2 监测仪器及精度 钢筋计或其它测力计及频率接收仪,监测精度为0 . 1 5% F . s。 3 监测频率 钢筋格栅受力的监测工作,应与初期支护结构净空收敛监测 工作同步进行。 监测频率为 当开挖面距监测断面≤2 B时,1次/天; 当开挖面距监测断面≤5 B时,1次/2天; 当开挖面距监测断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