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嵩山地区古建筑群保护工程探析.pdf
中共郑州市委 党校学报2 0 1 4年第3 期 总第 1 2 9期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P a r t y S e h o o l o f C P C Z h e n g z h o u M u n i c i p a l C o m m i t t e e N o . 3 , 2 0 1 4 S u m, 1 2 9 文史教育 宋 文 经 北京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 , 北京 1 0 0 8 7 5 摘要 嵩山地区的古建筑分布密集, 历朝历代都对其有各种保护措施。1 9 4 2 年国民政府对 嵩山地区的古建筑群进行 了大规模 的修整和保护, 是 民国史上最大规模的历史建筑整修工程。究 其原 因, 既有古建筑年久失修 、 亟待维护的客观需要, 也有 国民政府立法保护文物的主观意愿 . 还 有灾荒时期的特殊形势所迫。结合史料重新审视 1 9 4 2 年的文物保护行动 , 对其身后的毁誉褒贬给 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总结这一工程留给后世 的经验教训, 更加科学有效地保护 现存 的历 史文化 遗 产。 关键词 1 9 4 2 年; 嵩山; 古建筑群 ; 保护工程 中图分类号 K 8 7 9 .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6 7 0 1 2 0 1 4 0 3 0 1 0 5 0 4 1 9 4 2 年, 河南地区发生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绝 后的大灾荒。位于中原腹地 、 嵩山脚下的登封地区 “ 大旱 , 麦薄收 , 秋绝收 , 农 民以树皮 、 树叶 、 麦秸充 饥, 全县饿死万余人, 甚至人相食, 许多灾民逃荒至 陕西黄龙 山一带” n 。然而 , 就在灾害最严重的几年 里 , 以太室阙 、 中岳庙为代表的古建筑却得到 了民 国历史 上最大规模 的保护和修缮 。在这样一个大 灾之年 ,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 国民政府花费精力来 保护这些文物古迹其于战乱中保护文物的善举 , 13 后评价又为何褒贬不一 一 、1 9 4 2年嵩山地区古建筑群保护工程的总体 情况 嵩山地 区古建筑群历经东汉 、 北魏 、 唐 、 五代 、 宋 、 金 、 元 、 明 、 清 、 民国至今 , 是 中国乃至世界上保 存种类 最多 、 持续修建 时间最长 、 历史文化内涵最 丰富的历史建筑群 。1 9 4 2 年 的古建筑群保护工程 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文物保护行动, 其修缮的嵩山 历史建筑主要集中在太室阙和中岳庙 , 分布在中岳 庙中轴线上 , 由南往北依次是 太室阙保护房 、 中华 门、 遥参亭 、 配天作镇坊 、 崇圣 门、 东朝亭 、 化三门及 中岳大殿 , 共八座。通过查阅不同时期的方志和各 类史料 , 发现对于 1 9 4 2 年整修 的记载分为三种类 型 第一类是客观描述整修效果 , 没有相关评价 , 这 种记 载在各类史料 中较为多见 。如 郑州市文物 志 对中华门、 配天作镇坊 、 崇圣门的记载 以及 登 封县志 登封市志 对中华门、 遥参亭、 化三门的描 述 1 。第二类是在描述保护情况的同时 , 对保护工 程持消极态度, 不认同国民政府 的保护效果 。这样 的评价多出现在对于这次保护行为的概括记载中, 如 郑州市文物志 写道 “ 解放前, 国民党反动政府 不但不重视庙 内文物古迹的修葺和保护工作 , 反而 在 1 9 4 2 年, 住在庙内的国民党十三军第八十九师 , 假借修庙之名, 征敛财产, 搜刮百姓 , 对庙内的原有 建筑拆东补西 , 胡乱糟蹋 , 不仅破坏了古代建筑的 体制 , 而且还盗走了庙内不少古代文物。 ” 河南名 胜古迹丛书 中岳庙 中, 亦有“ 1 9 4 2 年 , 国民党十三 军第八十九师驻在庙内 , 对庙 内建筑拆东补西 , 不 仅破坏 了古代建筑 的原貌 , 还毁坏 了不少古代 文 物” 的描述。 嵩山志 登封市志 在其概述中均有 “ 民国时成立 ‘ 中岳风景区整建会 ’ 重修中岳庙 , 但 民国时 的几次整修 , 由于对中岳庙恣意拆毁改建 , 使所修建筑失去原貌” 之类 的评价 , 登封市志 还 收稿 日期 2 0 1 4 0 4 1 5 作者简介 宋文经 1 9 8 2 ~ , 男, 河南郑州人, 本科,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1 05 宋文经 1 9 4 2 年嵩山地区古建筑群保护工程探析 文史教育 提到 1 9 4 2 年将崇圣门改建为面阔三间的歇 山房 , 让 崇圣门的形制发生 了改变 】 。第三类是对国民政府 的保护行为予以肯定 , 认为这次行为有必要 、 有意 义 , 并称赞了其建筑工艺。如 河南建筑工程志通 讯 刊载的 登封县古建筑与古建筑修复 写道 “ 民 国二十九年 1 9 4 0年 , 国民党十三军驻 防登封期 间 , 委派师长李全负责修建中岳庙。到民国三十三 年 1 9 4 4 年 , 共翻修 了中华门、 遥参亭 、 化三门 、 崇 圣 门等八项建筑 , 并新建亭子 四个 , 在化三门外树 立孙科、 白崇禧等的题词碑刻十余通。 ” 嵩山历史 建筑 群 中的 民国建筑 亦 称 , 太室 阙保 护房是于 “ 1 9 4 2年 , 中岳风景 区整建会 为保 护太室 阙而修 建。面阔五间, 进深五檩四架椽, 硬山式布瓦顶 [8 1 o 郑 州市文物志 中则提及 , 遥参亭“ 原建的四角亭廊 已 毁 , 1 9 4 2 年改建为现在的八角黄瓦重檐亭 , 亭檐下 面的枋木和雀替之上 , 雕有透花的人物和戏曲故事 多幅 , 形象优美 , 精巧异常” [ 9 1 。以上关于这次修复 工程的丰富记载, 说明国民政府 1 9 4 2 年在嵩山地区 可谓大兴土木 , 为保护和修葺古建筑颇下苦工。但 就是对于这看似流芳百世的工程 , 既有“ 拆东补西, 恣意妄为” 之批评 , 也有“ 形象优美 , 工艺精巧” 之赞 誉 , 甚至同一本书中也都包含态度迥异的记载 , 这 其中必然有着深层次的原因。 不可否认 , 在 1 9 4 2 年的整修 中, 嵩山地区古建 筑群各建筑的维护水平 良莠不齐 , 诚有此事。其优 者 , 1 9 4 2 年专门为太室阙修建的保护房就充分考虑 到文物本体的特点、 作用和文化内涵 。太室阙是 中 岳庙 的象征大门 , 真正 的中岳庙大门是天 中阁, 所 以当时在修建太室阙保护房时, 其高度和体量均没 有超出天中阁。阙房四周的8 个砖券门洞 , 在理论 上保持 了阙与庙的通透关系 ; 在视觉方面, 阙房与 庙院和嵩山的关系仍然和谐 , 没有出现主次失调的 搭配。相反 , 整修风格不统一 , 破坏原建筑形制 , 自 然是遭人诟病的主因之一 。像遥参亭等建筑, 整修 时完全采用袭古手法 , 没有受新文化的影响而变更 建筑外形。崇圣门、 化三门、 中华门等建筑 , 除受外 来建筑的影响 , 局部采用了一些新 的处理方法 , 使 用了一些新型建筑材料外 如砖木结构的崇圣门使 用了玻璃窗等新建筑材料 , 也主要沿用传统建筑 形制 。可是对于御书楼等民国早期整修的建筑 , 会 发现其具有 中西杂糅的风格三个券门上部和 】 0 6 四根门柱均用砖雕成西方教堂外部装饰纹样 , 这无 疑破坏了古建筑原有的形制。从修复者水平的角 度看 , 古建筑的修复需要历史文化与建筑工艺相结 合 , 是一件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 。然而在 1 9 4 2 年 , 负责整修的主要是国民党十三军的官兵, 他们的文 化水平基本达不到修复古建筑应具的程度, 具体负 责整修 的八 十九师师长李全更是 “ 性情直率而粗 暴” n , 被人描述为一介武夫 , 而为管理与保护文物 设立的“ 中岳风景区整建会” 存在时间很短 , 也没有 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加上战事 日趋紧张 , 登封地 区都在紧张备战, 若是要求国民党官兵达到修I E t n 旧、 天衣无缝的水平 , 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是强人所 难。因此 , 部分建筑也就不可避免地在维护中失去 了原貌。 二、 1 9 4 2年嵩山地区古建筑群保护工程实施的 原 因分 析 1 . 背后动因。第一 , 从文物整修和保护方面来 说 , 定期对文物古迹进行整修 , 是文物所在地地方 政府 的职责 , 既是对历史负责任的表现 , 又有利于 文物的长久保存。根据记载, 之前中岳庙地区的 古建 筑大规 模整 修是 在清 乾隆年 间 1 7 3 6 1 7 9 5 年 [ i 1 1 , 到 1 9 4 2 年 已历经一个半世纪。期间 自然的 侵蚀 、 王朝的更迭 、 战乱的破坏 , 都对这些饱经沧桑 的历史建筑带来了许多损伤, 已然到了需要整修的 时候。第二 , 国民政府对于文物古迹有着较强的保 护意识。民国创立之后 , 风气大开, 在 E t 益蓬勃的 新文化运动 的推动下 , 各项开创性事业渐渐兴起 , 由政府 以国家的名义对文物实施保护措施 , 始得以 逐步发育 成型 , 中国的现代文物保护事业 自此创 立。民国初期 , 政府制定并颁布了 保存古物暂行办 法 ; 后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又颁布了 古物保存 法 u 等法律法规。与此同时, 国民政府还对全国文 物进行调查 , 查 办文物盗窃案 件 , 并限制文物 出 口[ 1 4 ] o第三, 嵩山地 区自古被认为是“ 天地之中” , 它 包含了古天文之中、 生态之中、 人文之中、 政治之中 等多方面的含义。政治之中寓意着统治的正统, 这 使得 国民政府乃至蒋介石本人都对嵩山地 区非常 关注 。1 9 3 6 年 9 月 1 2日, 蒋介石从洛阳出发 , 游览 嵩山、 中岳庙、 少林寺、 嵩阳书院等地n , 并在中岳庙 前留影- - 。1 9 3 6 年夏 , 学者董作宾 、 刘敦桢等人考 察嵩山文物古迹 , 在太室阙西阙正面第 四层上发现 宋文经 1 9 4 Z 年嵩山地区古建筑群保护工程探析 文史教育 如是留言 “ 有 1 9 2 2 年武进庄某因修 河南通志 调 查金石至此 , 铲除 旧刻 , 题名其上 , 睹之令人发指 。 为保存古物计 , 希望当局应有罚一儆百的处置。 ” 基 于同感 , 董 、 刘等人书面建议南京 国民政府 , 要求成 立“ 登封县嵩山古物保管委员会” 。尤其在 1 9 4 1 年, 中岳大殿东北角被 日本飞机轰炸 , 殿内顶棚 的游龙 天花板浮雕也被震毁 , 仅剩中间的盘龙藻井 , 这也 促使 1 9 4 2 年成立“ 中岳风景区整建会” 。整建会会 长是国民党十三军第八十九师师长李全 , 驻防在登 封县中岳庙 内, 这是嵩山地 区最早的文物管理与保 护机构u 。中岳风景区整建会为太室阙修建了保护 房 , 还在房内南墙嵌有刻石一方 , 上题“ 禁止游人在 太室阙上面题字。中华 民国三十一年 中岳风景 区 整建会 白” 。民国政府官方对于嵩山地区文物古迹 的特别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 , 在 1 9 4 2 年那个 民不聊生的灾荒年 , 国民政府还能不忘 保护文物, 这一点尤为值得肯定。 2 . 特定原因。第一 , 每一场灾荒 , 都会伴随着大 批逃荒 的灾民。因为开封沦 陷、 黄河改道 , 河南地 区受灾的民众向西逃难。而在逃难的途中, 灾 民们 迫于生计 , 会做出一些极端 的行为 , 变卖古董换取 食物便是其中之一 。以汜水 的古董集为例 , “ 空场 上 , 麦 田里 , 垃圾堆旁 , 随处都是交易所 , 如果约略 计算 , 数 目至少也有几千家。每天 , 从太 阳露头到 太阳下 山, 这里的喧声一直如 同海潮 , 把大街上的 正规商店也压得无光无色。在古董集上 , 我有一个 奇怪 的想法。我想 , 如果把整个大地像箱子一样提 起来 , 然后 口向下翻个过儿 , 恐怕也 只能倒 出和现 在这个古董集一样多一样全的东西” 。登封有丰 富的文物古迹 , 这对于一心只想换钱来维持生计且 文化水平不高的灾 民而言 , 不啻极大的诱惑 。因为 极度饥饿 , 他们在古树面前不得不剥下树皮填饱肚 子 ; 而在文物面前 , 他们 自然也很可能 自行拆解 、 搬运 , 拿 到古董集市上变卖以谋生 , 根本无暇顾及 它们的历史价值 “ 。以此观之 , 1 9 4 2 年那场前所未 遇的饥荒 , 已然成为嵩 山地 区文物的巨大威胁。而 这种威胁 , 或许也为我们理解国民政府于战争之际 依然致力文物保护的动机 , 提供 了某种意义上的解 答 。第二 , 每 当发生严重的 自然灾害时 , 人 民受封 建社会沿袭下来 的“ 天人感应” 等迷信思想影响, 都 会涌向各地的庙宇祈求风调雨顺 。中岳庙 由于供 奉了当地 民众信奉的天中王, 总会吸引大批信众前 去拜谒。如 1 9 2 9 年, 登封地区霍乱流行之时, “ 中岳 庙内求神拜药者成群结 队” 。1 9 4 2 年发生了空前 严重的旱灾 , 灾民们 自然会前往 中岳庙参拜各路神 仙 , 虽然大多都穷困潦倒 , 但是朴实又束手无策的 他们会选择用所剩无几的金钱来换取对风调雨顺 的一丝希望 。国民政府 1 9 4 2 年整修前一年被 日军 飞机轰炸过的中岳庙 ,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安抚 民心的效果 , 中岳庙也在那一年香火不断。第三 , 河南地方政府为了应对 1 9 4 2 年的旱灾, 也积极制定 了粮食 自由购运 、 办理贷款 、 收养难民等一系列救 灾措施 , 而嵩山地区古建筑群保护工程则包含于以 兴修 、 维护基础设施为主的“ 举办工赈” 计划之中。 河南省政府建设厅认为 , “ 普遍救灾之唯一有效办 法 , 厥惟工赈” , 南京 国民政府也在给河南的救灾款 项 中划拨专款 , 供举办工赈使用。1 9 4 2 年 , 在尚未 沦陷的地区, 政府组织灾民疏浚河道 、 开挖水渠、 开 采矿产 , 同时, “ 兴办医疗、 学校与古物维护工程” , 在改善基础设施 的同时发放了赈灾款 。以工代赈 的做法 , 使中岳庙等河南省内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 筑得到了保护。 三、 保护工程背后的毁誉评价 虽然各界对于国民政府 的这次保护工程众说 纷纭 , 但无论如何 , 嵩山地 区的古建筑群大体得以 保存 , 并没有毁于激烈的战争 和动荡 的社会 。在 1 9 4 2 年对嵩山地区古建筑群的保护工程中, 国民政 府通过组织 国家力量来保护文物 , 保存了无数如同 太室阙一般 的凝聚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瑰宝与珍 迹。国民政府为存留文物所做的努力 , 为我们感悟 民族文化精神提供 了最原始的依据 , 也为后人留下 了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 。需要注意的是 , 国民党十 三军驻守在登封 , 顺带修复这里的古建筑本是一件 好事 , 然而他们在执行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一些方法 也带来 了一定 的负面影响。前文所指国民党十三 军第八 十九师假借修庙之名 , 征敛财产 , 搜刮百姓 一 事 , 即产生 了颇 为消极 的影响, 使 当地百姓和文 物保护者对国民政府此举的动机和成效产生了质 疑 。另据 登封文史资料 记载 “ 国民党 十三军 驻登封县 , 所属部队剥削人 民, 到处抓壮丁补充兵 额 , 并在 中岳庙 、 卢店 、 大冶 、 告成等一带地区强征 民工 , 木材等 , 破坏农 田园林 , 挖战壕 , 筑堡垒, 构筑 1 O 7 宋文经 1 9 4 2 年嵩 山地 区古建 筑群保 护工程探析 文史教 育 防卫阵地, 危害百姓 , 苦不堪言。 ” [ 2 4 由此观之 , 国民 党军 队在所驻扎地区似乎纪律涣散 , 更有作威作 福 、 欺压民众之嫌 , 并没有把修复古建筑这件好事 做好 , 也没有得到当地人的广泛认可。 1 9 4 2 年古建筑保护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方志, 而 资料性是地方志类史料具有的特点之一 , 这意味着 方志的记载和评价大体上是相对可靠的。国民政 府在修复登封的古建筑时方法应用不得当, 没有最 大程度保持古建筑的原貌 , 也没有体恤人民在饥荒 时期的疾苦 , 这使他们收到了诸如“ 拆东补西、 胡乱 糟蹋” 的评价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 , 基于新 中 国成立初期的时空背景和修志者所处的社会环境 , 方志中的记载或多或少受意识形态影响 , 突出或强 调国民政府行为的负面作用 , 对一些应有的正面评 价则避而不谈 , 也是较为常见的现象 。故笔者认 为 , 从文化 的保护与传承这个大的方面来看 , 国民 政府在 1 9 4 2 年实施的这次古建筑保护工程, 其积极 意义总体大于消极意义 , 应该得到后人更加客观理 性的评价 。 此外 , 嵩山地区古建筑群在这次整修过程中, 还保 留 了部分具有 独特建筑学术 价值 的民国建 筑。这些建筑至今仍基本维持了民国时期的形貌 , 为相关考察和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实物标本 , 因 而同样需要得到重视和保护。2 0 0 7 年2 月, 在“ 天地 之 中” 历史建筑群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 , 国家文物 局就是否要维修太室阙保护房 的问题专门向世界 遗产委员会专家征询意见 , 专家认为 , 该保护房是 民国时期“ 保护文物的文物” , 也应配套纳入保护序 列和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名录中。尽管嵩 山历史 建筑群 中的民国建筑技术没有清代及其以前工艺 精湛 , 但考虑到它受 当时社会背景和经济条件的限 制 , 也有其 自身的建筑文化特点 , 今人应 当保护其 固有的历史文化信息符号 , 不能随意改变其原有的 特征和风貌 , 否则就是对 1 9 4 2 年文物保护成果的破 坏, 也是对民国时期建筑和民国文化的破坏。这次 整修工程 , 维持了嵩山历史建筑群的历史地位 , 在 大灾之年最大限度地保全了嵩山地 区的文物古迹, 也对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1 08 参考文献 [ 1 ] [ 1 8 ] 登封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登封市志[ M] .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 2 0 0 8 . 2 3 , 3 0 0 . [ 2 ] [ 4 ] [ 9 ] 郑 州市文物志编辑委 员会. 郑 州市文物 志[ M] . 北京 中华书局 , 1 9 6 1 . 9 2 , 9 0 , 9 1 . [ 3 ] [ 1 1 ] [ 1 7 ] [ 2 O ] [ 2 1 ] [ 2 2 ] 登封县地方志编纂委 员 会. 登 封 县 志 [ M] . 郑 州 河 南人 民 出版 社 , 1 9 9 0. 6 3 2, 63 2 - 63 7, 6 3 7, 6 3 9, 63 8, 2 0 . [ 5 ] 王雪宝. 河南名胜古迹 丛书 中岳庙 [ M] . 郑 州 河 南人 民 出版社 。 1 9 8 5 . 3 3 . [ 6 ] 河南省嵩山风景名胜 区管理委员会. 嵩山志[ M] . 郑州 河 南人 民 出版社 , 2 0 0 7 . 1 9 2 . [ 7 ] 刘炎. 登封县古建筑与古建筑修复[ J ] . 河南建筑 工程 志通讯 , 1 9 8 6 , 4 . [ 8 ] 宫嵩涛. 嵩山历史建筑群中的民国建筑[ N] . 郑州 日报 。 2 0 0 8 0 8 2 2 . [ 1 0 ] 胡静如. 中国现代 自传丛书第四辑 烬余掇拾 [ M ] . 台北 龙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1 9 9 4 . 1 3 l 一1 3 2. [ 1 2 ] [ 1 4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中华民国史档案资 料汇编第三辑[ M] .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 1 9 9 1 . 1 9 8 1 9 9, 2 0 0 2 01 . [ 1 3 ]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中华 民国史档案资料汇 编第五辑 [ M] . 南京 江苏古籍 出版社 , 1 9 9 1 . 6 0 9. [ 1 5 ] 蒋委员长游览嵩山[ J ] . 兴华 , 1 9 3 6 , 3 3 . [ 1 6 ] 蒋仲琪嚆 山游客 蒋委员长中岳记游[ J ] . 良友 , l 9 3 6 . [ 1 9 ] 中国人 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 料研 究委 员会. 河南文 史资料 第十三辑[ M] . 郑 州 河南人 民出版社 , 1 9 8 5 . 8 . [ 2 3 ] 河南省政府秘书处编译室. 救 灾纪实[ J ] . 河南政 治 , 1 9 4 2 , 9 . [ 2 4 ] 政协河南省登封县委 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 登 封文史资料第三辑[ M] . 登封 登封县文化印刷 厂 , 1 9 9 1 . 5 1 . [ 责任编辑张敬燕]